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课后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最终5篇)

时间:2019-05-14 23:5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课后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课后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篇: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课后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袁庆明著,2011年版)

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导论

二、单项选择题

BBBCDCB

三、判断说明题

1.错。人还有机会主义的一面,这一点斯密没有看到。如果人人都是机会主义者,市场机制不一定能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

2.错。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内核”不同,前者强调均衡与理性选择,后者的核心是演化和演进观,所以它们不是“修正”关系。

3.对。新制度经济学没有抛弃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即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观、理性选择观等。•

五、案例分析 •

1.答:(1)常言道,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该制度扭曲了人的行为,使人们为了一点私利不惜视人类神圣的爱情、婚姻为儿戏,说明该制度存在严重缺陷。(2)说明人都是追求私利的。任何制度下的人都是经济人,制度设计要立足于人的经济人本性。

2.答:(1)反设事实方法,也就是对历史事实和某种特定的状态的假设,假设某一条件与事实相反,经济将会如何发展?(2)学术研究不能过于迷信既有的理论,要注重从实际出发、从事实出发展开深入的研究。

第二章

交易费用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CBACCBA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交易费用会上升,它会阻碍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2.答。错。高额的交易费用并非总是具有不利的影响。对于有害的交易,如毒品交易、走私交易、野生保护动物交易、赌博交易等等,政府通过严厉的打击,以提高其交易费用,则具有减少和阻止有害交易发生的积极作用。

3.答:对。有些技术进步会降低交易的信息费用,但有些技术进步会使商品更复杂,增加了解商品属性的交易费用。

五、案例分析

1.答:(1)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主要是信息费用和谈判费用。国宝卖成了“白菜价”,即买者没有得到其真实价值,是交易费用高昂的结果。(2)影响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的因素有:商品的多维属性、信息不对称、交易频率低和机会主义。

2.答:(1)机会主义行为;(2)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是降低交易费用的两大力量。本例中,收银机的发明属于技术进步,它降低了企业内部监督费用,属于交易费用的一种。

第三章

科斯定理

二、单项选择题

DDCBCDD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在交易费用较大时,产权交易也解决不了外部性,这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征税和给予补贴的强制性措施解决外部性问题。

2.答:错。在交易费用为零的世界,产权的不同界定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同。收入分配不同会通过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3.答:对。交易费用为零时,消费者可以达成补偿垄断者的协议(让垄断者获得垄断利润,但垄断者必须生产完全竞争的产量水平,并把价格定在竞争水平下),这样可以实现在不减少垄断者福利的情况上,增加消费者的福利,这就是帕累托改进。•

五、案例分析

1.答:(1)不能。因为有搭便车问题,交易费用太大。(2)B村土地承包制度发生变化,如A村村民所经过的B村土地现在为一人承包,且所种经济作物价值较高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促成对上述外部性问题的谈判解。如果交通手段进步,如人人都有廉价的交通工具摩托车,则此外部性问题也会有所缓解。

2.答:(1)政府收狗头费的理由是狗扰民,即产生了负外部性。(2)解决狗扰民这一事情能否通过居民之间谈判解决要看交易费用的大小,如果费用不大,居民之间是可以协商解决的。但如果交易费用太大,私了解决不了,就需要政府出面了。(3)政府解决,也需要代价,如人员成本,代理成本等。(4)不一定。如果交易费用不大,多数情况下如此,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不一定需要政府出面。

第四章

产权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ACBDADB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同样的一种资产,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这些权利就不是私有的,只要每个人拥有互不重合的不同的权利,多个人同时对某一资源或资产行使的权利仍是私有产权。

2.答:错。共有产权在其内部成员之间共同分享上不具有排他性并不意味着它不具有任何意义上的排他性。实际上,共有产权也存在作为一个总体的对外排他性。

3.答:错。产权(或所有权)残缺不一定要产权的可让渡性被完全限制,只要部分权利、包括使用权、收益权等被限制都会引起产权产缺。

五、案例分析

1.答:(1)家禽越来越多是因为它易确立私有产权,有明确的看护人和利益的获得者。(2)老虎越来越少,是因为它属于共有产权,易出现“公地悲剧”,公地灾难出现于共同拥有的资源由众多人使用的情境之中。其中,每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公共资源时都能获益,但如果所有的人都如此行事,就会出现资源遭破坏的灾难性局面。

2.答:(1)产权的获得要以其客体同时具有下面几个条件:必须是独立或相对独立于主体(人或人的群体)的意志而存在的对象;须是能够被人们所拥有并被人们所控制和利用的对象;必须对人具有使用价值;必须具有稀缺性。(2)农村老太太难以真正拥有月亮的产权,因为缺乏四个条件中的第二个条件,即月亮难以被农村老太太所拥有并被其所控制和利用。3.答:(1)新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产权保护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上述案例是一个尊重产权保护的经典案例。(2)案例告诉我们:产权保护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国王也无权侵害他人产权,这样的国家才是产权充分受到保护的社会。

4.答:(1)鱼价的上升将使VMP和VAP线上升,从而增加渔场的工人数,会加速公地悲剧。(2)竞争市场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将减缓公地悲剧。因为,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之所以也会对资源枯竭型公地悲剧的发生产生影响,是因为它构成了公地开采和使用者的机会成本。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越高,公地开采和使用者雇用劳动力的工资成本就越高,公地开采和使用者雇用劳动力的数量就会越少。(3)在技术进步条件下,一个劳动力的边际产品和平均产品是技术未发生进步条件下同样一个劳动力的边际产品和平均产品的好几倍。这无异于在“公地”上增加了多倍的劳动力,显然会加速和加剧公地悲剧的发生。

5.答:(1)明晰产权。(2)在公共物品的私有化与公共物品的合理配置之间,也有一个比较成本的问题。公共物品私有化的代价包括资源重复配置的浪费以及设计排他装置的费用(如每户要安装一个独用电度表和独用开关等),而对公共物品设计一种共有产权制度的代价只包括收费的困难或“搭便车”造成的逃费损失以及谈判的交易费用。对这两种代价或费用的比较是考虑产权制度安排的主要参数。

第五章

契约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CDBDCCD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契约的本质是交易的微观制度。契约与一般所说的制度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契约带有更多的私人、自由性质,而一般意义上的制度则含有更多的公共、强制成分。当然,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要在它们之间划一条鸿沟是不可能的。

2.答:错。一般来说,一次买断(即共时性)的交易,其契约不是结构性的,只有收入(即价格)条款,但不买断(非共时性)的契约(如租约或雇佣合约),除收入条款外还有使用条款。后者的契约就是结构性的。

3.答:错。对契约不完全的主要原因,交易费用经济学将其归结为有限理性,新产权学派则将其归结为关键变量的不可证实性。•

五、案例分析

1.答:(1)使用专用驳船运输。(2)使用一般的驳船运煤的情况下,谁拥有这些驳船不重要。因为一般驳船是通用性资产。如果这些供应商自己拥有驳船,EDF只会与上述供应商签订短期合同。(3)如果使用专用驳船运煤,谁拥有这些驳船就很重要,因为是专业性资产,拥有资产的一方一定会关注合同的长期化。在这些供应商自己拥有驳船的情况下,EDF会与上述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如果EDF不与上述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这些供应商不会购买专用驳船。

2.答:(1)不能,因为强制合同依赖的信息对称的条件不具备。(2)甲不应该和乙签订一个工资合同,因为如果他这样做了,乙也接受了,乙的努力水平会是零。(3)甲还能提供其它类型的合同包括租金合同、分成合同。(4)如果甲和乙都是风险中立者,对于甲来说租金合同是最好的合同。租金合同给了代理人最大的激励,也把所有风险都推给了他。但是由于代理人是风险中立者,他不会太在意风险的存在。由于风险可以由代理人承担而没有任何成本,所以租金合同(给予代理人最大的激励)对于委托人来说是最佳的报酬结构。(5)图5-6中直线I代表预期收益。曲线U代表代理人的无差异曲线。(6)在图5-6中从最佳方案中乙能拿到Ey2R2PV2的收益。

3.答:(1)如果1(20.9y*),那么,组I会选择y0;如果(20.45y*)1,那么,组Ⅱ的人会选择yy*。把上述两个不等式合在一起,得到:1.111y*2.222。当y*满足1.111y*2.222时,该模型存在均衡(很多个均衡),并且是分离均衡——不同能力的雇员选择不同的教育水平。这时候,教育水平成为雇主区别雇员能力的信号。

(2)当y*=0.8时,20.9y*20.90.81.281,这时,组Ⅰ的人也会选择y*,即读书,出现高端混同均衡。

(3)当y*=2.5时,20.45y*20.452.50.8751,这时,组Ⅱ的人也会选择y0,即不读书,出现低端混同均衡。

4.答:(1)准租是指短期中固定要素的回报。通用公司可通过威胁(比如,如果费舍公司不降低价格就不购买其车身)剥夺其准租。(2)如故意不降低产品成本,或在通用汽车公司附近设厂。

第六章

企业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ADCDCAD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在计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赶速度的动机,由此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相比之下,计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强烈的偷懒动机,必须对工人进行更严格的监督和指导。

2.答:错。完备的企业契约可以规定所有企业成员都是固定收入的索取者。

3.答:错。有收益权而无控制权的人会不计资源损耗的代价去追求收益;有控制权而无收益权的人会不思改进控制方法或滥用控制权。•

五、案例分析

1.答:(1)不能。因为根据新古典生产函数理论,投入的要素越多,产量应该越大。但在这里,投入的要素(和尚)越多,但产量越少。(2)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产权制度或者说合约安排不合理,因为有人可以“搭便车”,不劳动却可以享受他人成果。这实际上意味着这三个和尚的产权安排不够清晰,没有做到权责利的完全对称。(3)需要通过建立产权明晰的产权制度安排才能使三个和尚有水喝。至于具体的产权安排形式可以有很多种。

2.答:(1)情境一属于市场生产,情境二属于企业生产。(2)在第一种情境下,该种生产面临的主要成本是市场交易费用。(3)第二种情境是一种团队生产。(4)在第二种情境下,除生产成本外,生产面临的主要成本还有企业内部交易费用。

3.答:(1)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这项预测适用于私人医院。因为私人医院追求利润最大化。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都高的交易将会由内部来提供,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都低的交易则将会由外部来供给,因为这样可以做到成本更小。因为,根据交易费用经济学,只要内部供应的成本低于外部提供,它就会选择内部供应。反之则外部供应。(2)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这项预测不太适用于非营利医院。因为非营利医院不以利润最大化为动机,成本高低在这种企业中并不十分重要。所以,即使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都高的交易,非营利医院不一定选择内部供应。而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都低的交易不一定选择外部供应。

第七章

制度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CBACDCA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制度结构不可以看成是不同制度安排的数量构成,制度结构中不同制度安排之间的相互联系的。

2.答:错。正式制度可以做到“朝令夕改”,即可以在一天之中形成,也可以在一天内废除,但非正式制度做不到。

3.答:错。从制度的可移植性看,正式制度具有较大的可移植性,但非正式制度的移植性较差。

五、案例分析

1.答:(1)影响制度效率的影响很多,包括制度的一般性和确定性、制度设计是否做到了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制度的实施和相关制度的完善程度等。根据上面的文章,交通规则在美国比较有效率的主要原因显然是制度的一般性(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和实施机制健全(警察严格执法、难以搞“关系”)。(2)在中国,写在条文中的交通规则不比美国的差,但还是有不少中国人不太遵守交通规则,导致制度的低效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的一般性差(不能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只要认识交警的上级,打个招呼就可以免于处罚)和实施机制健全(不少警察不能严格执法、讲人情、搞“关系”)。

2.答:(1)英国政府按上船时犯人的数量给船主付费的制度安排,导致运输途中犯人的死亡率很高,体现了船主(商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学原理。因为在英国政府按上船时犯人的数量给船主付费之后,船主要做到给定收益后的利润最大化,只有做到成本最小化,而克扣犯人的食物、甚至活活扔下海就是其节省成本的做法。(2)按活着到达澳大利亚下船的犯人数量付费的制度安排可以降低犯人的死亡率,其原因是犯人的死亡会减少船主的利润,因为一旦开始运送犯人,即发生了成本,如果得不到政府的付费,这些成本都收不回,所以,船主“变好”,不是船主的良心变好了,而是其“经济人”本性的自然流露,是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3)该案例揭示了制度设计确实有高效与低效、好与坏的区别。(4)该案例说明,制度设计中应该注意信息效率与激励相容的原则,其中,“英国政府按上船时犯人的数量给船主付费的制度安排”的低效就是因为它没有做到信息效率与激励相容,而“按活着到达澳大利亚下船的犯人数量付费的制度安排”,其高效的根本原因是做到了信息效率与激励相容。

第八章

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BDCBDBC

三、判断说明题

1.答:对。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只要是推动制度变迁或者对制度变迁施加了影响的单位,都是制度变迁的供给主体。

2.答:错。由于制度的单件性,制度均衡不是数量均衡,不是制度的供给数量等于制度的需求数量,而是一种行为均衡,即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再有变得制度的动机和行为,因为他们都不可能从这种变动中获取比不变动时更多的净收益。3.答:错。这一观点显然就没有认识到制度市场的垄断性及其对制度供给的影响。正像一般商品市场在出现垄断的情况下会出现产品供给不足和价格偏高的低效率情形一样,带有垄断性的政治制度市场同样会导致制度供给的低效率。

五、案例分析

1.答:(1)需求因素包括,一是经济建设和人们对木材的需求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木材价格也不断上升,使集体林权走向承包经营创新的相对价格上升;二是全球变暖,人们对生态经济、绿色经济越来越偏好,促进林业发展的观念越来越强,而集体林权走向承包经营就是一条必由之路,观念和偏好的变化,引起了比以往更强烈的制度变迁需求。(2)供给因素:一是制度变迁的成本降低,农地承包经营二十多年了,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证明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成功制度创新,将集体林权搞成承包经营不过是把对农地的承包经验延伸到林地上来而已。二是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产权明晰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理论这一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促进了制度变迁供给。

2.答:(1)引起我国燃油税制度变迁的需求因素有:一是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的石油,其供给量将不断减少,油价的不断上升是必然趋势。这种石油相对价格的不断上升,是人们寻求更有效、更节约使用石油的制度的根本原因,也是引起我国燃油税制度变迁的最根本的需求因素。二是全球变暖、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使人们更重视生态经济、绿色经济,这种偏好的改变,也是引起我国燃油税制度变迁的重要需求因素,因为燃油税制度较之公路收费等各种制度能够更节约地使用汽油,减少环境污染。(2)引起我国燃油税制度变迁的供给因素有:一是发达国家的石油都使用燃油税制度,有现成制度可借鉴,减少了制度设计成本。燃油税制度的实施成本也比收费制度低。二是燃油税制度是一种可以促进人们减少燃油使用的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

第九章

制度变迁的过程与方式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DCDDADB

三、判断说明题

1.答:对。制度变迁中即使存在报酬递增机制,但只要政治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就不会出现路径依赖现象。

2.答:错。非正式制度的诱致性变迁会遇到外部效果,但不会遇到“搭便车”问题。3.答:对。没有国家,社会不会有秩序,但有了国家,拥有权力的人可能利用权力来损害民众的利益。

五、案例分析

1.答:(1)上述案例说明了路径依赖现象。(2)这一现象是技术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现象。(3)在制度变迁中存在路径依赖现象,其原因是存在使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的两个重要因素(或者说机制),包括报酬递增和由显著的交易费用所确定的不完全市场。

2.答:(1)上述案例中,小岗生产队搞承包到户的制度变迁属于新制度经济学所说的诱致性制度变迁。(2)这种制度变迁的成本是,制度安排变迁需要变迁者花时间、精力去组织、谈判并得到这群人的一致性意见。这就涉及到组织成本和谈判成本。其收益是,一旦制度变迁成功,这些人可以获得比旧制度更大的收益。(3)正式制度变迁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会碰到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外部效果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创新的制度安排并不能获得专利。当一种制度安排被创造出来后,其他人可以模仿这种创新并大大降低他们的组织和设计新制度安排的费用。因此,创新者的报酬将少于作为整体的社会报酬。“搭便车”问题可能会因为制度安排是一种公共品而产生。一旦制度安排被创新和被建立,每一个受这个制度安排管束的个人,不管是否承担了创新和初期的困难,他都能得到同样的服务。制度变迁中的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是,正式制度安排创新的密度和频率将少于作为整体的社会最佳量。

3.答:(1)因为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私利。作为代理人,他们也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取私利。(2)诺思悖论。(3)一是有关公民权利和政府合法性的社会共享信念体系的建立,这一信念体系的建立反映了与对政治官员行为的合法限制有关的社会规范的发展。政治秩序的关键是建立对官员行为的可信限制。公民权利及其暗含的对政府的限制对于政治官员来说必须是自我实施的,即违背它们就会危及政治领导人的未来。二是成功的宪法通过分派公民权利和对政府决策施加限制来限制政治冒险。三是产权和个人权利必须很好地界定,使得当这些权利受到侵犯时个人能够心知肚明。四是国家必须提供尊重这些权利的可信承诺,以此提供保护,防止官员的机会主义和掠夺行为。

第十章

制度变迁的影响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

DBABDAB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制度是外生的。

2.答:对。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之所以十分关键,是因为如果没有制度给予人们从事合乎社会需要的、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活动的刺激与激励,那么,所有这些活动都会变得十分稀缺。

3.答:错。一套鼓励技术变化,提高创新的私人收益率使之接近社会收益率的系统的激励机制不仅仅随着专利制度的建立才被确立起来,还包括版权制度、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制度。

五、案例分析

1.答:(1)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好的制度确实是一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根本,而促进一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制度是保护人们的产权和人权的制度。(2)阿尔及利亚政府最需要做的是通过有力的制度变迁确确实实做好保护产权和人权的事,才能改变其糟糕的经济状况。

第二篇: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课后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五、案例分析 1.答:(1)常言道,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该制度扭曲了人的行为,使人们为了一点私利不惜视人类神圣的爱情、婚姻为儿戏,说明该制度存在严重缺陷。(2)说明人都是追求私利的。任何制度下的人都是经济人,制度设计要立足于人的经济人本性。2.答:(1)反设事实方法,也就是对历史事实和某种特定的状态的假设,假设某一条件与事实相反,经济将会如何发展?(2)学术研究不能过于迷信既有的理论,要注重从实际出发、从事实出发展开深入的研究。

第二章

交易费用理论

五、案例分析

1.答:(1)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主要是信息费用和谈判费用。国宝卖成了“白菜价”,即买者没有得到其真实价值,是交易费用高昂的结果。(2)影响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的因素有:商品的多维属性、信息不对称、交易频率低和机会主义。

2.答:(1)机会主义行为;(2)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是降低交易费用的两大力量。本例中,收银机的发明属于技术进步,它降低了企业内部监督费用,属于交易费用的一种。

第三章

科斯定理

五、案例分析

1.答:(1)不能。因为有搭便车问题,交易费用太大。(2)B村土地承包制度发生变化,如A村村民所经过的B村土地现在为一人承包,且所种经济作物价值较高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促成对上述外部性问题的谈判解。如果交通手段进步,如人人都有廉价的交通工具摩托车,则此外部性问题也会有所缓解。

2.答:(1)政府收狗头费的理由是狗扰民,即产生了负外部性。(2)解决狗扰民这一事情能否通过居民之间谈判解决要看交易费用的大小,如果费用不大,居民之间是可以协商解决的。但如果交易费用太大,私了解决不了,就需要政府出面了。(3)政府解决,也需要代价,如人员成本,代理成本等。(4)不一定。如果交易费用不大,多数情况下如此,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不一定需要政府出面。

第四章

产权理论

五、案例分析

1.答:(1)家禽越来越多是因为它易确立私有产权,有明确的看护人和利益的获得者。(2)老虎越来越少,是因为它属于共有产权,易出现“公地悲剧”,公地灾难出现于共同拥有的资源由众多人使用的情境之中。其中,每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公共资源时都能获益,但如果所有的人都如此行事,就会出现资源遭破坏的灾难性局面。

2.答:(1)产权的获得要以其客体同时具有下面几个条件:必须是独立或相对独立于主体(人或人的群体)的意志而存在的对象;须是能够被人们所拥有并被人们所控制和利用的对象;必须对人具有使用价值;必须具有稀缺性。(2)农村老太太难以真正拥有月亮的产权,因为缺乏四个条件中的第二个条件,即月亮难以被农村老太太所拥有并被其所控制和利用。

3.答:(1)新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产权保护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上述案例是一个尊重产权保护的经典案例。(2)案例告诉我们:产权保护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国王也无权侵害他人产权,这样的国家才是产权充分受到保护的社会。

4.答:(1)鱼价的上升将使VMP和VAP线上升,从而增加渔场的工人数,会加速公地悲剧。(2)竞争市场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将减缓公地悲剧。因为,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之所以也会对资源枯竭型公地悲剧的发生产生影响,是因为它构成了公地开采和使用者的机会成本。社会的平均工资水平越高,公地开采和使用者雇用劳动力的工资成本就越高,公地开采和使用者雇用劳动力的数量就会越少。(3)在技术进步条件下,一个劳动力的边际产品和平均产品是技术未发生进步条件下同样一个劳动力的边际产品和平均产品的好几倍。这无异于在“公地”上增加了多倍的劳动力,显然会加速和加剧公地悲剧的发生。

5.答:(1)明晰产权。(2)在公共物品的私有化与公共物品的合理配置之间,也有一个比较成本的问题。公共物品私有化的代价包括资源重复配置的浪费以及设计排他装置的费用(如每户要安装一个独用电度表和独用开关等),而对公共物品设计一种共有产权制度的代价只包括收费的困难或“搭便车”造成的逃费损失以及谈判的交易费用。对这两种代价或费用的比较是考虑产权制度安排的主要参数。

第五章

契约理论

五、案例分析

1.答:(1)使用专用驳船运输。(2)使用一般的驳船运煤的情况下,谁拥有这些驳船不重要。因为一般驳船是通用性资产。如果这些供应商自己拥有驳船,EDF只会与上述供应商签订短期合同。(3)如果使用专用驳船运煤,谁拥有这些驳船就很重要,因为是专业性资产,拥有资产的一方一定会关注合同的长期化。在这些供应商自己拥有驳船的情况下,EDF会与上述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如果EDF不与上述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这些供应商不会购买专用驳船。

2.答:(1)不能,因为强制合同依赖的信息对称的条件不具备。(2)甲不应该和乙签订一个工资合同,因为如果他这样做了,乙也接受了,乙的努力水平会是零。(3)甲还能提供其它类型的合同包括租金合同、分成合同。(4)如果甲和乙都是风险中立者,对于甲来说租金合同是最好的合同。租金合同给了代理人最大的激励,也把所有风险都推给了他。但是由于代理人是风险中立者,他不会太在意风险的存在。由于风险可以由代理人承担而没有任何成本,所以租金合同(给予代理人最大的激励)对于委托人来说是最佳的报酬结构。(5)图5-6中直线I代表预期收益。曲线U代表代理人的无差异曲线。(6)在图5-6中从最佳方案中乙能拿到Ey2R2PV2的收益。

4.答:(1)准租是指短期中固定要素的回报。通用公司可通过威胁(比如,如果费舍公司不降低价格就不购买其车身)剥夺其准租。(2)如故意不降低产品成本,或在通用汽车公司附近设厂。

第六章

企业理论

五、案例分析

1.答:(1)不能。因为根据新古典生产函数理论,投入的要素越多,产量应该越大。但在这里,投入的要素(和尚)越多,但产量越少。(2)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产权制度或者说合约安排不合理,因为有人可以“搭便车”,不劳动却可以享受他人成果。这实际上意味着这三个和尚的产权安排不够清晰,没有做到权责利的完全对称。(3)需要通过建立产权明晰的产权制度安排才能使三个和尚有水喝。至于具体的产权安排形式可以有很多种。

2.答:(1)情境一属于市场生产,情境二属于企业生产。(2)在第一种情境下,该种生产面临的主要成本是市场交易费用。(3)第二种情境是一种团队生产。(4)在第二种情境下,除生产成本外,生产面临的主要成本还有企业内部交易费用。

3.答:(1)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这项预测适用于私人医院。因为私人医院追求利润最大化。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都高的交易将会由内部来提供,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都低的交易则将会由外部来供给,因为这样可以做到成本更小。因为,根据交易费用经济学,只要内部供应的成本低于外部提供,它就会选择内部供应。反之则外部供应。(2)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这项预测不太适用于非营利医院。因为非营利医院不以利润最大化为动机,成本高低在这种企业中并不十分重要。所以,即使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都高的交易,非营利医院不一定选择内部供应。而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都低的交易不一定选择外部供应。

第七章

制度理论

五、案例分析

1.答:(1)影响制度效率的影响很多,包括制度的一般性和确定性、制度设计是否做到了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制度的实施和相关制度的完善程度等。根据上面的文章,交通规则在美国比较有效率的主要原因显然是制度的一般性(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和实施机制健全(警察严格执法、难以搞“关系”)。(2)在中国,写在条文中的交通规则不比美国的差,但还是有不少中国人不太遵守交通规则,导致制度的低效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的一般性差(不能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只要认识交警的上级,打个招呼就可以免于处罚)和实施机制健全(不少警察不能严格执法、讲人情、搞“关系”)。

2.答:(1)英国政府按上船时犯人的数量给船主付费的制度安排,导致运输途中犯人的死亡率很高,体现了船主(商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学原理。因为在英国政府按上船时犯人的数量给船主付费之后,船主要做到给定收益后的利润最大化,只有做到成本最小化,而克扣犯人的食物、甚至活活扔下海就是其节省成本的做法。(2)按活着到达澳大利亚下船的犯人数量付费的制度安排可以降低犯人的死亡率,其原因是犯人的死亡会减少船主的利润,因为一旦开始运送犯人,即发生了成本,如果得不到政府的付费,这些成本都收不回,所以,船主“变好”,不是船主的良心变好了,而是其“经济人”本性的自然流露,是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3)该案例揭示了制度设计确实有高效与低效、好与坏的区别。(4)该案例说明,制度设计中应该注意信息效率与激励相容的原则,其中,“英国政府按上船时犯人的数量给船主付费的制度安排”的低效就是因为它没有做到信息效率与激励相容,而“按活着到达澳大利亚下船的犯人数量付费的制度安排”,其高效的根本原因是做到了信息效率与激励相容。

第三篇: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_杨路明__课后习题答案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 杨路明 课后习题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出

版社

第一章

1、算法描述主要是用两种基本方法:第一是自然语言描述,第二是使用专用工具进行算法描述

2、c语言程序的结构如下:

①c语言程序由函数组成,每个程序必须具有一个main函数作为程序的主控函数。②“/*”与“*/”之间的内容构成c语言程序的注释部分。③用预处理命令#include可以包含有关文件的信息。④大小写字母在c语言中是有区别的。

⑤除main函数和标准库函数以外,用户可以自己编写函数,程序一般由多个函数组成,这些函数制定实际所需要做的工作。例如: void main()int a,b,c,s;a=8;b=12;c=6;s=a b*c;printf(“s=%d”,s);

3、c语言的特点:

①c语言具有结构语言的特点,程序之间很容易实现段的共享;

②c语言的主要结构成分为函数,函数可以在程序中被定义完成独立的任务,独立地编译成代码,以实现程序的模块化。

③c语言运算符丰富,运算包含的范围很广; ④c语言数据类型丰富。

⑤c语言允许直接访问物理地址,即可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实现汇编语言的大部分功能; ⑥c语言语法限制不太严格,程序设计自由度大,这样是c语言能够减少对程序员的束缚; ⑦用c语言编程,生成的目标代码质量高,程序执行效率高,可移植性好;

4、合法标识符:AB12、leed_

3、EF3_

3、_762、PAS、XYZ43K2 不合法标识符:a*b2、8stu、D.K.Jon、if、ave#xy、#_DT5、C.D

5、F2:将当前编辑器中文件存盘 F10:调用主菜单

F4:程序运行到光标所在行

Ctrl F9:当前编辑环境下,进行编译、连接且运行程序; Alt F5:将窗口切换到DOS下,查看程序运行结果

6、(1): ******************** welcome you very good ********************(2): please input three number;5,7,8 max number is:8

7、main

8、User screen、Alt F5

9、标识符必须是字母或下划线开头,大小写字母含义不同。由数字、字母和下划线组成; 关键字是一种语言中规定具有特定含义的标识符。关键字不能作为变量或函数名来使用,用户只能根据系统的规定使用它们。

10、选择主菜单File项下拉子菜单中Save项或直接按F2键存盘。

第二章

1、符合C语法规定的常数为:0x1e、“ab”、1.e5

2、(1): 错误如下:int x,y=5,z=5,aver;x=7;aver =(x y x)/3;结果如下:AVER=5(2): 错误如下:char c1='a',c2='b',c3='c';printf(“a=?=__end”,a,b);结果如下:a=3b='A'“end” aabcc abc3、4、(1):9,11,9,10(2):3,1,0,0(3):11,19,31,1

5、(1):0(2):0(3):9.500000(4):90(5):10(6):10(7):65(8):4(9):4.500000(10):1(11):0(12):20(13):0

6、(5)

7、求x的绝对值

8、c>(max=a>b?a:b)?c:max;

9、B

10、D

第三章

1、输入函数scanf的参数错误,应该为:scanf(“%f”,&k);

2、|1234 1234 |

3、ff10 4、1,3,1

5、原字符串

左边加空格再加字符串本省,字符个数总和为5个

6、scanf(“%d,%d,%c,%c”,&a1,&a2,&c1,&c2);

7、printf(“a b=%d”,a b);printf(“a-b=%d”,a-b);printf(“a*b=%d”,a*b);printf(“a/b=%d”,a/b);printf(“(float)a/b=%f”,(float)a/b);printf(“a%b=%d”,a%b);

8、void main()float r;float s,c;printf(“please input the number:”);scanf(“%f”,&r);if(r>=0)s = 3.14*r*r;c = 2*3.14*r;printf(“s = %f, c = %f”,s,c);else printf(“you input number is error!”);

9、void main()int n;printf(“please input the number:”);scanf(“%d”,&n);if(n>=100 && n printf(“%d%d%d”,n_,(n/10)_,n/100);else printf(“you input number is error!”);

10、void main()int i,j,k;scanf(“%d,%d,%d”,&i,&j,&k);((i%2!= 0?1:0)(j%2!= 0?1:0)(k%2!= 0?1:0))== 2?printf(“YES”):printf(“NO”);

11、void main()char a;scanf(“%c”,&a);printf(“%c,%c,%c”,a-1,a,a 1);printf(“%d,%d,%d”,a-1,a,a 1);

12、void main()float a,b,c,s,Area;scanf(“%f,%f,%f”,&a,&b,&c);if(a b > c || a c > b || b c >a)s =(a b c)/2;Area = sqrt(s*(s-a)*(s-b)*(s-c));printf(“%f”,Area);else printf(“you input the number is error!”);

第四章

1: 0 2: 20 3:(x20)||(x 4: ***a=25,b=14,c=16*** 5: 37 6: if(a else printf(“2”);

7、#include void main()char a,b,t1,t2;scanf(“%c,%c”,&a,&b);t1=a>b?a:b;t2=a if((t1-t2)%2==0)printf(“%c,%c”,a 1,b 1);else printf(“%c,%c”,a-1,b-1);getch();

8、#include void main()int temp1=0,temp2=0,x,y,i=1;printf(“Please input(x,y): ”);scanf(“%d,%d”,&x,&y);while((i*y)if(x==(i*y))temp1=1;break;temp2=i;i;if(temp1)printf(“%d / %d = %d”,x,y,i);else printf(“%d / %d---> shang=%d,yushu=%d”,x,y,temp2,x-y*temp2);getch();

9、#include void main()float x,y,m=0,n=0;scanf(“%f,%f”,&x,&y);n=(x-2)*(x-2);m=(y-2)*(y-2);if((m n)printf(“(%.3f,%.3f)In the yuan”,x,y);else printf(“(%.3f,%.3f)out of the yuan”,x,y);getch();

10、#include void main()int temp=0,month,year;printf(“Please input(year,month): ”);scanf(“%d,%d”,&year,&month);

if((year@0==0)||(year%4==0&&year_0!=0))temp=1;if(month==2)if(temp)printf(“%d year %d month have 29 ”,year,month);else printf(“%d year %d month have 28 ”,year,month);else if(month%2==0)printf(“%d year %d month have 30 ”,year,month);else printf(“%d year %d month have 31 ”,year,month);getch();

11、switch(a/10)case 5:m=4;break;case 4:m=3;break;case 3:m=2;break;case 2:m=1;break;default:m=5;

12、方法一: #include void main()int x,y;scanf(“%d”,&x);if(x-5)y=x-1;else if(x==0)y=x;else if(x>0&&x y=x 1;printf(“%d”,y);getch();方法二: #include void main()int x,y;scanf(“%d”,&x);if(x-5)if(x==0)y=x;else if(x>0&&x else y=x-1;printf(“%d”,y);else printf(“Input error!!”);getch();方法三: #include void main()int x,y,i;scanf(“%d”,&x);if(x-5)if(x==0)i=1;else if(x>0&&x else i=3;else i=4;switch(i)case 1:y=x;printf(“%d”,y);break;case 2:y=x 1;printf(“%d”,y);break;case 3:y=x-1;printf(“%d”,y);break;case 4:printf(“Input error!”);break;getch();

第五章

1、void main()int n,value;int i,count=0;float average = 0;long int sum = 0;scanf(“%d”,&n);for(i = 0;i scanf(“%d”,&value);if(value%2 == 0)sum =value;count;average = sum /(float)count;printf(“the average is %f”,average);

2、#include “stdio.h” void main()char ch;int zm = 0, sz = 0;ch = getchar();while(ch!= '*')if((ch >= 'A' && ch = 'a' && ch zm;if(ch >= '0' && ch sz;ch = getchar();printf(“zm = %d;sz = %d”,zm,sz);

3、void main()long i_value;int sum = 0;int temp = 0;scanf(“%ld”,&i_value);if(i_value for(;;)temp = i_value_;i_value = i_value/10;sum =temp;printf(“%d ”,temp);if(i_value == 0)break;printf(“=%d”,sum);

4、#include “stdio.h” void main()char ch;ch = getchar();while(ch!= '.')if((ch >= 'A' && ch ch = ch 32;putchar(ch);else if((ch >= 'a' && ch ch = ch1;printf(“Total steps: %d”, steps);return 0;

8、main()int i,j,k,n;printf(“the narcissus number is:”);for(n=100;n i=n/100;j=n/10-i*10;k=n_;if(i*i*i j*j*j k*k*k==n)printf(“%d”,n);

9、main()float i,j,temp,n,sum;int t;i=2;j=1;sum=0;scanf(“%d”,&t);for(n=1;n sum=sum i/j;temp=i;i=i j;j=temp;printf(“2/1 3/2 5/3 8/5 13/8...=%f”,sum);

10、void main()int nWidth,a,b;scanf(“%d”,&nWidth);for(a=(nWidth%2);a for(b=0;b char chOut =' ';int nleft =(nWidth-a)/2;int nright =(nWidth a)/2;if(b>=nleft&&b chOut ='*';printf(“%c”,chOut);printf(“");r

11、void main()int i=1,j=1;for(i=1;i for(j=1;j printf(”%d*%d=%d“,i,j,i*j);printf(”“)

12、#include ”stdio.h“ void main()char c;//count1是正数的个数 //count2是负数的个数 int count1=0,count2=0;//sum1是正数之和 //sum2是负数之和 int sum1=0,sum2=0;int flage = 0;c=getchar();while(c!= '*')if(c == '-')flage = 1;if(flage == 0)sum1 =(c-48);count1;else if(c!= '-')sum2-=(c-48);flage=0;count2;c = getchar();printf(”%d,%d“,count1,count2);printf(”%f,%f“,sum1/count1,sum2/count2);

13、void main()int i,j;int s = 0;for(i = 100;i s = 0;for(j=1;j if(i%j == 0)s = s j;if(s == i)printf(”]“,i);

14、#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int n;long k = 1;float e = 1;n = 1;clrscr();while(fabs(1.0/k)>= 0.000001)n;e = e 1.0/k;k = k * n;printf(”%f“,e);

15、#include ”math.h“ main()float x0,x1,x2,f0,f1,f2;x1=-10;f1=2*x1*x1*x1-4*x1*x1 3*x1;x2=10;f2=2*x2*x2*x2-4*x2*x2 3*x2;do x0=(x1 x2)/2;f0=2*x0*x0*x0-4*x0*x0 3*x0;if((f0*f1)x2=x0;f2=f0;else x1=x0;f1=f0;while(fabs(f0)>1e-6);printf(”______2*x*x*x-4*x*x 3*x=0______:n“);printf(”the root is %f“,x0);

第六章

1、#include int divisor(int a,int b)int r;while((r=a%b)!=0)a=b;b=r;return b;int multiple(int a,int b)int d;d=divisor(a,b);return a*b/d;void main()int a,b,c,d;printf(”intput(a,b): “);scanf(”%d,%d“,&a,&b);c=divisor(a,b);d=multiple(a,b);printf(”=%d=%d“,c,d);

2、#include void tongji(char a[])int b[3]=0,0,0,i=0;while(a[i]!='')if((a[i]=65)||(a[i]=97))b[0];else if(a[i]=48)b[1];else b[2];i;printf(”zimu have: %d;shuzi have: %d;qita have: %d“,b[0],b[1],b[2]);getch();void main()char a[100];printf(”Please input a string: “);gets(a);tongji(a);

3、#include int flower(int n)int x=0,i,j,k;i=(n_);j=(n/10_);k=(n/100);x=i*i*i j*j*j k*k*k;if(x==n)return 1;else return 0;void main()int i,n;printf(”Please intput n: “);scanf(”%d“,&n);if(n>999||n else for(i=100;i if(flower(i))printf(”%d “,i);getch();

4、#include #define SWAP(a,b)t=b;b=a;a=t;main()float x,y,t;printf(”Enter two number(x,y): “);scanf(”%f,%f“,&x,&y);SWAP(x,y);printf(”:x=%f,y=%f“,x,y);getch();

5、#include int fib(int n)int p;if(n==0)p=0;else if(n==1)p=1;else p=fib(n-1)fib(n-2);return p;void main()int n;printf(”Please input fib: “);scanf(”%d“,&n);printf(”=%d“,fib(n));

6、#include long fac(int n)long f;if(n==0)f=1;else f=n*fac(n-1);return f;void main()int m,n;long f;printf(”Please input(m,n): “);scanf(”%ld,%ld“,&m,&n);f=fac(n m)fac(n);printf(”=%ld“,f);

7、#include void list()int i,j;for(i=1;i for(j=1;j printf(”%d*%d=%d “,i,j,i*j);printf(”“);void main()list();

8、#include int he(int n)int i,s=0;for(i=1;i if(n%i==0)s =i;return s;void main()int i,j;for(i=1;i for(j=1;j if((he(i)==j)&&(he(j)==i)&&(i!=j))printf(”%d%d “,i,j);

9、#include #define max 100 struct work long sid;char name[15];worker[max];int size=0;struct work *set_list()do printf(”input(sid,name): “);scanf(”%ld,%s“,&worker[size].sid,worker[size].name);size;while(worker[size-1].sid!=0);return worker;void paixu(struct work a[])int i,j,k;long t;char v[15];for(i=0;i k=i;for(j=i;j if(a[i].sid>a[j].sid)k=j;if(k!=i)t=a[i].sid;a[i].sid=a[j].sid;a[j].sid=t;strcpy(v,a[i].name);strcpy(a[i].name,a[j].name);strcpy(a[j].name,v);for(i=0;i printf(”sid: %ld:%s“,a[i].sid,a[i].name);getch();void select(struct work a[])int i=0,found=1;long num;printf(”Input select sid: “);scanf(”%ld“,&num);for(i=0;i if(a[i].sid==num)found=0;printf(”%ld: %s“,num,a[i].name);break;if(found)printf(”this sid!!“);getch();void main()struct work *p;p=set_list();paixu(p);select(p);

10、#include float jiecheng(int n)long s=1;int i;for(i=1;i s=s*i;return s;float chengfang(float x,int n)float s=1;int i;for(i=1;i s=s*x;return s;float f(float x,int n)float s=1,t=0;int i=1,j=-1;for(i=1;i t=j*chengfang(x,2*i)/jiecheng(2*i);s =t;j=j*j;return s;main()float s1=0,s2=0,s3=0,s4=0,x=5.6;int n=7;s1=f(x,n);s2=f(x 2.3,n);s3=f(x-3.2,n 3);s4=s1/(s2 s3);printf(”%f“,s4);getch();

第七章

1:(1)D(2)A(3)D(4)B(5)D 2:(1)1 5 4 4 6 7 8 2 3 4(2)6333 3:(1)a[8]=data;k>=0 a[k]=temp break k(2)”%s“ str[i]

4、/*题目:求一组成绩的平均分数以及高于平均分的成绩。*/ #include #define max 100 void main()float a[max],s=0,average=0;int i,n;printf(”Please input N: “);/*输入要处理元素的个数*/ scanf(”%d“,&n);printf(”input %d ge shu: “,n);/*输入90,85,92,77,80,62*/ for(i=0;i scanf(”%f“,&a[i]);s =a[i];average = s / n;printf(”= %.2f“,average);/*输出81.00*/ for(i=0;i if(a[i]>average)printf(”%.2f “,a[i]);/*输出90.00,85.00,92.00*/

5、/*题目:编写程序,输入一组整数,将他们排序后由小到大输出。*/ #include #define max 100 void main()int a[max],j,i,k=0,t=0,n=0;printf(”Please input N: “);/*输入要处理元素的个数*/ scanf(”%d“,&n);for(i=0;i scanf(”%d“,&a[i]);for(i=0;i k=i;for(j=i 1;j if(a[k]>a[j])k=j;if(k!=i)/*元素排序前下标与排序后下标不符,则交换其值*/ t=a[i];a[i]=a[k];a[k]=t;printf(”“);for(i=0;i printf(”%d “,a[i]);

6、/*题目:从键盘输入一个4x4的整数矩阵,以主对角线(┪猿浦?/ /*将左下角元素中较大者替换右上角元素,并将右上角含对称轴输出。*/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int d[4][4]=0,0,0,0,i,j;clrscr();printf(”input 16 num: “);for(i=0;i for(j=0;j scanf(”%d“,&d[i][j]);for(i=0;i for(j=0;j if(d[i][j]>d[j][i])/*左下角元素大于右上角元素则交换*/ d[j][i]=d[i][j];for(i=0;i printf(”“);/*为了保持每行的间隔与每列的相同*/ for(j=0;j if(j>=i)printf(”%d“,d[i][j]);/*为了使位数不同的数输出依然保持三角型* else printf(”“);

7、*题目:输入一个3x4的二维数组,然后分别按行和按列输出。*/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int d[3][4]=0,0,0,0,i,j;printf(”Please input 12 num: “);for(i=0;i for(j=0;j scanf(”%d“,&d[i][j]);printf(”hang: “);for(i=0;i for(j=0;j printf(”%d “,d[i][j]);

/ printf(” lie: “);for(i=0;i for(j=0;j printf(”%d “,d[j][i]);

8、/*题目:编写程序,将两个字符串连接起来,不用strcat函数。*/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char s1[50],s2[50];int i=0,j=0,t=0;printf(”Input one: “);gets(s1);while(s1[i]!='')i;/*统计s1中字符个数*/ printf(”second: “);gets(s2);while(s2[j]!='')j;/*统计s2中字符个数*/ for(t=0;t s1[i]=s2[t];i;printf(” second: “);puts(s1);

9、/*输入一行字符串,统计字符对ab的个数。*/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 100 void main()char str[MAX];int i=0,flage=0;int count=0;printf(”input a string: “);gets(str);while(str[i])if(str[i]=='a')flage=1;else if(str[i]=='b')if(flage==1)count;flage=0;else flage=0;i;printf(”the double char ab count is %d“,count);

10、#include /*相对于第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把同为最大的字符串全部打印出来。*/#include int paixu(int a[],int n)/*构造对长度为n的数组排序的函数*/ int i,j,t,k,temp;for(i=0;i k=i;for(j=i 1;j if(a[k]>a[j])k=j;if(k!=i)t=a[i];a[i]=a[k];a[k]=t;temp=a[n-1];return temp;/*返回最大字符串的长度的值*/ void main()char str1[50],str2[50],str3[50],str4[50],str5[50],str6[50];char str7[50],str8[50],str9[50],str10[50];int count[10]=0,temp[10]=0,i,j;int paixu(int a[],int n);for(i=1;i printf(”input %d string: “,i);if(i==1)gets(str1);while(str1[count[0]])count[0];temp[0];if(i==2)gets(str2);while(str2[count[1]])count[1];temp[1];if(i==3)gets(str3);while(str3[count[2]])count[2];temp[2];if(i==4)gets(str4);while(str4[count[3]])count[3];temp[3];if(i==5)gets(str5);while(str5[count[4]])count[4];temp[4];if(i==6)gets(str6);while(str6[count[5]])count[5];temp[5];if(i==7)gets(str7);while(str7[count[6]])count[6];temp[6];if(i==8)gets(str8);while(str8[count[7]])count[7];temp[7];if(i==9)gets(str9);while(str9[count[8]])count[8];temp[8];if(i==10)gets(str10);while(str10[count[9]])count[9];temp[9];j=paixu(temp,10);for(i=1;i if(count[i-1]==j)/*只要字符串长度与最大长度相等就打印出来*/ switch(i)case 1:puts(str1);printf(”“);break;case 2:puts(str2);printf(”“);break;case 3:puts(str3);printf(”“);break;case 4:puts(str4);printf(”“);break;case 5:puts(str5);printf(”“);break;case 6:puts(str6);printf(”“);break;case 7:puts(str7);printf(”“);break;case 8:puts(str8);printf(”“);break;case 9:puts(str9);printf(”“);break;case 10:puts(str10);printf(”“);break;

11、/*给数组a输入m个按升序排列的数,给数组b输入n个按降序排列的数*/ /*将a与b中的元素按降序排列存在数组c中。*/ #include void main()int a[100],b[100],c[100],i,m,n,j,k,temp=0,s;printf(”= “);scanf(”%d“,&m);/*确定M的个数*/ printf(”= “);scanf(”%d“,&n);/*确定N的个数*/ printf(”input m ge shu: “);for(s=0;s scanf(”%d“,&a[s]);printf(”input n ge shu: “);for(s=0;s scanf(”%d“,&b[s]);i=m-1;j=0;k=0;/*i,j,分别标记a[]与b[]且都是从最大元素开始做标记*/ for(;;)if(i==0)/*a[]中只有一个数或者a[]处理到了最后一个元素*/ if(a[i] else c[k]=a[i];k;for(;;)/*把b[]数组接到c[]后面*/ c[k]=b[j];j;k;if(j==n)/*如果b[]处理完,结束。并做标记temp=1*/ temp=1;break;if(temp==1)break;/*标记temp=1,全部处理结束*/ if((a[i] c[k]=b[j];j;k;if((a[i]>b[j])&&(i!=0)&&(j!=n))c[k]=a[i];i--;k;if(j==n)/*b[]处理到完*/ for(;;)/*把b[]数组接到c[]后面*/ if(i==0)

/*如果a[]处理完,结束c[k]=a[i];temp=1;break;c[k]=a[i];i--;k;if(temp==1)break;/*标记temp=1,全部处理结束*/ for(s=0;s printf(”%d ",c[s]);getch();

并做标记temp=1*/。

第四篇: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 童庆炳 主编)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思考问题 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

答:由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构建其革命学说时创立的,因此,这种理论的创立,总是与革命实践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

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

第三章 基本概念 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思考问题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答: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从作品角度出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

4.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

答:文学发展的动力、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有的认为是社会风气的变化。有的认为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有的认为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的因素。另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的内在动因。另外有学者认为文学的发展只是文学固有的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另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于劳动。

以上原因各有侧重,但在终极意义上应说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发展,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文学的发展。总的来说,各种观点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及分析角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在某个方面以独有的方式阐释了文学发展的原因。

第四章 基本概念 1.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3.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5.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思考问题 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答:文学的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动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现在通行的含义是 审美的语言作品。

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

3.什么是话语蕴籍?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籍属性?

答: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

4.当前在文学的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

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有三种代表性观点:无功利与功利。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又间接地指向某种权利。确切地说,无功利是直接的,功利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这一点正从目的的层面上显示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形象与理性。文学直接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情感与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这说明,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

第五章 基本概念 1.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的文学活动在社会主义时期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其他有益无害的文学活动,不应是单调的,模式的化,概念化,公式化的,而应该是主导性、多样性的。

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是有血有肉的,内心世界丰富的文学新人。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著名的双百方针。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的一个根本性方针。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区分、思考、分析、排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在继承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审美需要进行艺术的革新和改造。

5人民性:作家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植根于人民生活,自觉从人民的生活中吸取题材、主题、情节。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丰富自己,服务于人民。

思考问题

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答: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雅与俗问题?

答:雅与俗,从字面上看,一个是高雅美好,一个是平凡通俗,文艺作品是适应人美的精神需要而创作出来的。雅与俗是相对的,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并且不断变化,相互转化。

衡量文艺作品价值高的标准,要看它是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并为人民群众索赏识。

对于这问题,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出发,大力发展高雅严肃的艺术的同时,重视引导通俗文艺的健康发展。

3.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折回注意新文学的意义。

答: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要批判的继承,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借鉴,并根据新时期的审美需要,进行艺术的革新和创造。

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答:民族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民族文学繁荣和世界文学进步。当然,世界文学在形成过程中,并不是取消民族文学。相反,各民族文学要在世界文学大背景下,保持和发扬本民族的独特性,从而使世界文学园地更加绚丽多彩。

第六章 基本概念 1.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2.艺术生产: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生产”,将其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活动一起列入“精神生产”的范畴。

3.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4.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5.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6.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思考问题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答: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艺术活动称为艺术生产。

关系: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从属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精神生产总是受到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并随之发展。2.文学创造与科学的本质区别: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科学认识的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及审美化了。

文学创造于宗教的本质区别:文学创造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是要导向能充分地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力量。宗教是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虚幻的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世界的幸福,通过对神的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不可知的彼岸,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形态,是要导向超验的彼岸世界。

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的原因:文学创造属于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有利于个体的自由创造。并且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作品都表现出个人对生活独特感受和创作个性。所以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答: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的区别: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的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和风格,显得素朴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文学言语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比日常言语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的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无限的意蕴。

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的原因: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一般不作为说明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与普通的言语有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现实客体?

答:特点: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原因: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当它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的真正的现实客体,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比任何别的体验更具主观性。经过体验的生活才成为主客观统一的具体生活材料。

5.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

答:不能说。因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

理解:文学活动属于价值判断的活动,更具体地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也是一种观念活动,通过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即是美的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

6.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感情体验的心理特征,文学创造主体对客体的审视总是以情观物,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去发现自身与对象的情感关系。一旦主体与客体发生某种诗意情感联系时,主体就会对它倾注全部热情。

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主要是一种感性活动,主体不以概念为中介而以形象为中介去连接客体。不扬弃客体的个别性。客体始终以具体形象向主体展现自身。7.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的反映客体,即主动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统一就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

8.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的原因:

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是经过作者体验过后选择的;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虚构、想象、和情感化、观念化上,也就是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都是由作为主体的作者完成的。第七章 基本概念

1.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醋糟的刺激和信息。

2.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3.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4.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5.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她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6.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7.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8.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不同的构思方式。

9.简化:是指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的传达出形象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

10.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的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实力创造形象的方式。

11.陌生化:诗意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12.即性: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特点是趁热打铁。

13.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贴的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思考问题

1.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答:因为文学创造的主观性很强,所以文学创造的主体特征很明确,对于文学创造来说,真正的材料是那些进入了作家大脑并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刺激和信息。因为只有这些刺激和信息可以直接参与艺术构思,并通过无意识地“改头换面”之后悄无声息的进入未来的文学作品中。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只是一个机缘,使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体验的契合;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直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3.灵感与直觉的区别: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都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突兀判断;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灵感获取成熟的答案,只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4.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无意识在暗中组合材料;一是在艺术构思中起主要作用,无意识承担大量的工作;一切形象、情节、结构等及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有意识完成。

5.为什么说即性不是凭空出现的?

答:即性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即兴创作要有气氛和契机;即兴的外在表现是突发性和一泻千里的冲动,但实际上却是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是长久酝酿的产物;即兴不是作家的理智所选择的,他和其所禀受的天赋、气质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所掌握的本领、技巧有关。

第八章 基本概念 1.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2.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3.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4.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5.艺术形式: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使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使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答: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点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的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境界是呈“美”,体现为“文学升华”。质而言之,真、善、美及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2.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3.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艺术概括是以对待特殊的集富有特征的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为途径。通过对“特殊”的“观察”,“比较”“思索”而造成的“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正是由于作家的这种在对“特殊”的,体现着审美价值追求的观照和描述中实现“个别”“一般”相统一的艺术概括能力。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作家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经验,对其所观照和描述的“特殊”进行开掘提炼、补充和改造。

4.怎样理解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答: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可以从所谓的形象性问题上得到印证。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文学创造正是以这样的属性,在向人们展现真理的同时也向人们呈示着意义,并以审美情感数珠人们的心灵和激发人们的情绪的方式,发挥着它的审美意识形态作用。

5.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情感评价中的价值取向,体现为真、善、美。高尚品格与功利取向就是善的价值追求。文学作品对表现对象的情感态度高尚与否,归根到底是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人生幸福为价值标准的。只有有了高尚品格与正确的功利取向的文学作品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所谓诚挚的情态,是指文学作品的情感评价属真情而非假意,不是“无病呻吟”。是作家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艺术的呈示,即把情感评价寄寓于“境”的创造之中,并与“理”的诠释相交融,是文学审美价值实现方式。

6.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的原因: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况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人的一切精神创造都是从人的需要出发的价值活动,体现着人的尺度和目的,因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就成为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文学的价值追求也是以人为中心的。所以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文学作品中的鹅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的关系:作家实在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描述中寄寓人文关怀的,因而其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情关注,同历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换一种说法:“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纬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纬度”。是真与善两个价值取向的交会。而作家完全有权利而且能够在不同的历史理性视点上去展现人文精神。作家各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历史理性又是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巨大的意蕴空间,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完全有权利依据自己的艺术个性让人文精神在特定的历史视点上展现。

7.为什么说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答:形式创造是文学的真善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任何精神作品都有他的存在形式,否则它的内容就无以体现。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缺一不可,所以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8.“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在内涵:“内容形式化”体现为内容的有序组织和游行呈现,作家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艺术话语,把在艺术构思中产生的“作品的轮廓”外化成物化为艺术文本“形式内容化”体现了形式生成作用。内容因此而深化或升华而产生审美新质,作家可以利用语言手段,让文学语言偏离习惯性语言,从而更新人们的经验而获得一种新鲜感。形式创造在作家的审美价值追求中,不仅具有表现内容的功能,还有塑造内容的作用。综上所述,作为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形式创造是一个内容形式话语形式内容化的过程。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

9.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答:“形式”所以“有意味”,是因为他们内蓄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形式不断的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不断的认识他们的过程中把他们主观化、情感化、心灵化,久而久之,这些形式就成为人类情感与意识的较为固定的表现。因此,当人们从现实的具体事务身上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具有稳定性的审美对象时,尽管他们与自己曾经拥有的社会功利内容及目的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疏离状态,然而他们却由于能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因而以人能给人们以“有意味”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情感上的交流。10.有人说文学作品是不可转译的,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有道理,因为一部分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蕴含着深厚的意味,一旦转译,打乱了原有的结构和形式,改变了语言,因此有可能改变原有深刻内涵,破坏了审美价值。

第九章 基本概念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6.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7.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

8.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思考问题

1.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是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得以独立充分的发展,也出现了各种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也分别称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2.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3.试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多是现实型文学,因为那些作品是对客观现实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备了现实型文学的两大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突出社会矛盾,描写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

4.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开拓,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然而,现代主义文学往往有极端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倾向,同时又过分强调非理性、自我表现,散布着悲观、绝望、颓废的情绪和危机感。

5.从诗歌的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是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6.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散文写的是实人、实事、实物,重在抒写真实感受、境遇。散文必须写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切身的感受,抒发真挚的情怀。真实的境遇与真实的感受,使散文艺术表现的核心,在描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他运用剪裁、取舍、提炼和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而报告文学要求选取跳动着时代脉搏的真人真事进行记录,从而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

10.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答:相同点:反映的都是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点:戏剧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不能容纳大量的详细情节和过于复杂的人物关系,所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而小说都有一定的长度,可以容纳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可以突破相对固定的时空限制,容纳更复杂丰富的情节,反映更广泛的生活内容。

第十章 基本概念

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3.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4.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思考问题

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答:文学言语是特殊的言语系统,与一般言语有明显的不同,除了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文学言语还具有内指性。而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而文学言语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普通言语侧重运用语言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语言更注重表现功能,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2.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4.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5.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的不同之处:一般意象以再现生活为目的的典型和以抒情为目的的,而审美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的。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第十一章 基本概念

1.叙事学: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

2.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是最小的叙事单位。

3.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艺理论中所讲的结构主要是指这种历时性向度的结构关系,其次是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前者为表层结构,后者称之为深层结构。

4.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的意识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的行动要素。角色的意思是指具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5.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文本时间”也可称为“叙事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6.行动逻辑: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是下列三段是序列,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

7.视角:是作品种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8.叙述者的声音: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

9.叙述接受者:作者在为叙述者讲故事时,心目中总有一个隐含的接受者即叙述接受者。

思考问题

1.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

答: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的兴趣不在于精致的人或物,而在于动态的事件,即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它的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叙事文学用话语来虚构艺术世界。

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而且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而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

3.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的形式:首尾连接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连式。

4.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不同的时距可以影响叙事速度向两个方向变化:一是变快,故事时间长而文本时间短,即用相对简短的话语叙述较长的时间里发生的事件,二是变慢,就是用较长的文字来叙述很短时间里发生的故事。

5.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的意义:第三人称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第一人称叙述焦点移入作品中,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可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觉;第二人称叙述是第三人称叙述的一种变体。从读者与叙述接受者二者之间距离拉大。

6.叙述者声音的特点:传达内容意义,更准确、生动地表达内容的情感底蕴,凸现出叙述者,把其推到前台,先是个人魅力。

第十二章 基本概念

1.抒情: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意识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偏于表现个人内心感情的文学类型。

2.抒情性作品: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

3.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

4.抒情性作品的结构:即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

5.声情并茂:将抒情作品通过听觉和视觉的节奏给情感节奏赋予外形,并将它直接有力地传达出来,这就是声情并茂。

6.情景交融:作家、艺术家借景物描写,写出独特微妙的感受过程,达到情感的表现。情景交融就是意境,古代诗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7.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它是指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的运动形式。

8.隐喻:修辞方法比喻的一种,表明喻体与喻本的相合关系,不用喻词。

9.象征:是以具体事物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

思考问题

1.文学抒情与叙事的区别: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抒情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地表现情感,叙事则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2.抒情话语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的方式:主要突出了直接呈示情感运动形式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强调话语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并常要对普通话语系统进行改造,甚至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创造极富有表现性的抒情话语。

3.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答: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诗中之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诗中景有灵有性,诗中之情,是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情感过程,抒情诗人写景意在言情。诗中的画面往往比绘画具有更多主观色彩,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十三章 基本概念

1.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2.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实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3.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4.风格构成: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呈现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

5.风格的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大类。6.文学的时代风格: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7.流派风格: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情趣、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思考问题

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

答:把风格看作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是从主体角度来理解,从形成的内在根据上来理解和风格的。这种风格观从作家的气质禀赋、人格个性和志趣才情等方面来把握风格的特征,具有言语分析所不及的一面,无疑是必要的。所以“文如其人”“风格即人”。

2.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当它一与实践和客观结合,便成为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3.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关系:日常个性人皆有之,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机构方面的独特性。创作个性却并非人尽有之,日常生活个性的特点东西,不是都会在作品中得到反映,也不是创作个性的特点,都与日常个性的特点直接相对应,只有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实践和积累,才能成为创作个性的有机构成因素。

4.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一般指人的个性、作风、气度以及习惯化的行为特点: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时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5.为什么说“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答:风格不等同于语体和体裁,它使文本焕发出作家个性的光彩,以其独特性使读者感到亲切和惊异,它给某一文体的僵硬躯体里注进生机,获得了艺术生命。

6.文学风格的特征: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语言编码、特定修辞在作品中的分布与风格密切相关。

7.如何理解风格的审美价值?

答:不同的风格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由于人们的心理基础不同,也有特定的语境或心境,对风格美有不同的选择。风格美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但价值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却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

8.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

答: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地域文化的差异也必然导致地域风格的差异。

第十四章 基本概念

1.文学消费:泛指文学阅读活动。

2.文学传播:泛指文学作品的出版与流通,准确地说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质载体,从而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作品传递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

3.大众传播媒介:用于大众传播的物质媒介和技术手段。4.文化市场:文化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

5.高雅文学:一种典型正统、经典、精致、纯粹的,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的文学类型。

6.大众文学:浅易、通俗、平易、流行、消费性的文学类型。

7.文学接受:以文学文本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使读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或信息的主动选择、接纳或抛弃。

8.文学欣赏:常有一种意识的、膜拜的、静观的或审美的性质的读者阅读活动。

9.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文学作品的从感官感受、情绪情感和思想深度方面吸引、感染、震撼读者并给读者带来精神愉悦、人格自由和心灵净化的价值属性。

10文学接受的认识属性:文学作品通过语言文字描写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开自我人性的丰富本质,因而具有一种为读者提供认识社会生活与人类自身真相的价值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价值诠释属性:文学接受具有一种多方面满足读者进行文化价值阐释、品味货品凭兴趣的属性。

12文学接受的交流属性: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审美的社会话语作品,具有增进人们的彼此了解、沟通与交流的属性。

思考问题

1.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文学生产规定着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消费对象,规定消费方式需要;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体现为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生产与消费有何影响? 答:文学传播方式是作家创作与读者消费之间的中介和桥梁,使文学欣赏成为广大平民阶层精神生活需要,也是读者迅猛增加,使依附于作家的观念形态的文学之本取得了物质外壳。

3.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消费的意义:文化市场促使文学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联系,艺术生产者要按文化市场的需求安排生产,有助于艺术生产力的大解放,使艺术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促进艺术的多文化市场的竞争机制推动艺术家对文艺观念和写作方法的探索。

4.为什么说文学消费既是一种商品消费,又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

答:具有商品消费的一般性质,而文学作品是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文字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只能与凝聚在文学产品的物质化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相等价,文学作品具有超时代性,具有再创造的性质。

5.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形态性质?

答: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是认识属性、审美属性、价值诠释属性和交流属性,文学消费和接受市审美体验、认识、诠释、交流的统一。

6.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和联系: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文学接受则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文学消费包括阅读行为和未含阅读行为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是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的多视角的特点,而文学接受研究则偏重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7.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

答:文学作品渗透着作者本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情感态度。在阅读作品是,读者可以由于沉浸到虚构的文学世界中而忘怀现实,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快和解放感,也可由于意识到现实生活与文学世界的某种差异而震惊、警醒,从而产生新的情感体验。

8.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答文学在一定意义上起源于人类模仿和求知的本能,文学作品通过语言文字描写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揭示自我人性的丰富本质,使读者认识社会生活与人类自身价值,为读者提供了一条了解世界,丰富生活经验,洞悉人生真谛的有效途径。

9.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价值诠释活动?

答:文学作为一种文化蕴涵丰富、文化信息密集的文化价值产品,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读者,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文学的价值阐释来源于文学作品深刻的人文关怀,文学创作目的是寻觅或回答某种人生价值,真义和真谛,读者往往从自己的主观兴趣出发,并通过作品的解读来与作家对话,以寻求或建构自己希翼的文化价值,从而使自己更有意义地生活。

10.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交流活动?

答:表现在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读者与作品中人物角色的交流,读者与其他读者的交流,以及读者与作品所描写的整个自然、社会以及全人类的交流,文学交流活动是平等亲密的艺术主体之间的审美情趣的共鸣、审美智慧的碰撞、审美体验的融合,是内在心灵之间的坦露和沟通、自由个性之间的机会和确证,乃正彼此全身心的相互拥抱和拥有。

第十五章 基本概念

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外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期待视野,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2.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这种情绪状态就叫接受心境。3.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4.正误与反误:正误指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牾,但作品本身却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反误是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

5.共鸣:在阅读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灵感应状态。

6.净化: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派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

7.领悟:潜思默想、东西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态与过程。

8.延留:继共鸣、净化和领悟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

思考问题

1.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答: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等;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特定的生理机制。

2.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

3.如何理解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

答:情绪状态不同会导致不同的阅读境界,而且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接受心境也会随阅读过程的展开而得以改变,两者相互作用。

4.隐含的读者怎样形成的?

答:作家的创作动机;作家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作家的选材及文体特点。5.文学接受为审美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

答:孤立的自在的文学作品需要经过读者的再创造成为自为的。作为审美对象的第二文本,因为文学文本中的文字符号,必须经过读者的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形象。文学作品主要使用描述性语言,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文学作品的接受,只有伴随着读者在文学符号基础上展开的想象才能进行。

6.文学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

答:因为有读者的再创造,即由于填空、对话、兴味的介入,阅读中的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

7.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

答:误解是读者的前理解与作者创作动机、作品意蕴相悖,这是必然现象。误解份正误与反误。正误是有积极意义的,不失为一种值得肯定的有效阅读方式,而反误,包括穿凿附会甚至歪曲,能导致对文学艺术的损伤及至粗暴践踏。

8.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

答:作品出人意料的造成期待遇挫,能诱使读者进入一个超越于自己期待视野的新奇的艺术空间之中,读者可能会因期待指向的暂时受遏而不适,但很快又会为豁然开朗的艺术境界而振奋,在遇挫愈开释交替出现的精神活动中体验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但完全遇挫会大大减少作品的魅力。

第十六章

基本概念

1.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批评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2.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构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

3.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基本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

4.审美批评: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美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着重强调作品的“畅神”“移情”效果和娱乐、愉悦作用,把文学作品看作是再真善美基础上又超出了真善因而使“超功利”的一种审美对象。

5.心理学批评: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获得其真实价值的批评。

6.语言学批评:运用语言学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批评方法。

7.文化批评:在解读甚至审读文本的前提下“联系”文学外部诸文化现象的批评,尤其是联系权力文化关系的批评。

8.文学批评的标准:思想标准,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艺术标准,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

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

答:从批评对象来说,作为主要对象的文学作品,都是精神创造的产物,都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所以文学批评必须对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作出评价;从文学批评的效能来说,文学批评也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评价。

2.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 答:它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体现了文学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一切文学作品都是审美作品,因而应当用美学的观点加以审视和评价,一切作品又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经济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就必须要有历史观点;微观的艺术解析,具体的思想评价及切中肯綮的高下得失的判断,只能在美学的和历史的宏观视野下才可能达到应有的准确尺度,发挥批评应有的效能;美学和历史的观点制约着各种具体批评中的价值取向和方法原则。

3.怎样理解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及两者的关系?

答:思想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思想性的,较为突出的体现了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有三个基本点:一是就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虑,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二是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三是从作品影响人们的特殊途径考察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艺术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艺术性的,问题构成的完美性,形象创造的鲜明性、意蕴表现的深刻性,是它的基本内涵。

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是密切联系的。

4.传统批评模式与现代批评模式的的区别:传统批评模式有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现代批评模式为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文化批评。现代批评模式是在原有模式的基础和理论上发展与创新发展起来的,比传统模式更完善,从各种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5.文化批评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市场经济兴起发展的现实,带来了文化与文学的巨大变化,使文学批评的视野不能再局限于文学正统的狭小圈子,必须重新矫正眼光,面对现实;西方的文化研究以及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全球性等;中国的文学研究、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缺乏具有自身深厚的文化背景的批判性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思想的建设。

第五篇: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_童庆炳_主编)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 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4.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等名词见下面思考题第一题.思考问题 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

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理解的特点。

答:由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构建其革命学说时创立的,因此,这种理论的创立,总是与革命实践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

第三章 基本概念 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思考问题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答: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从作品角度出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

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4.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

答:文学发展的动力、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有的认为是社会风气的变化。有的认为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有的认为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的因素。另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的内在动因。另外有学者认为文学的发展只是文学固有的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另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于劳动。

以上原因各有侧重,但在终极意义上应说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发展,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文学的发展。总的来说,各种观点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及分析角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在某个方面以独有的方式阐释了文学发展的原因。

第四章 基本概念 1.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3.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5.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思考问题

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答:文学的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动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现在通行的含义是 审美的语言作品。2.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3.什么是话语蕴籍?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籍属性?

答: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4.当前在文学的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

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有三种代表性观点:无功利与功利。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又间接地指向某种权利。确切地说,无功利是直接的,功利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这一点正从目的的层面上显示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形象与理性。文学直接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

情感与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

这说明,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

第五章 基本概念 1.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的文学活动在社会主义时期各种不同层次的文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其他有益无害的文学活动,不应是单调的,模式的化,概念化,公式化的,而应该是主导性、多样性的。

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是有血有肉的,内心世界丰富的文学新人。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著名的双百方针。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的一个根本性方针。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区分、思考、分析、排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在继承优秀文学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审美需要进行艺术的革新和改造。

5人民性:作家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植根于人民生活,自觉从人民的生活中吸取题材、主题、情节。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丰富自己,服务于人民。

思考问题

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答: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雅与俗问题?

答:雅与俗,从字面上看,一个是高雅美好,一个是平凡通俗,文艺作品是适应人美的精神需要而创作出来的。雅与俗是相对的,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并且不断变化,相互转化。

衡量文艺作品价值高的标准,要看它是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并为人民群众索赏识。对于这问题,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出发,大力发展高雅严肃的艺术的同时,重视引导通俗文艺的健康发展。

3.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折回注意新文学的意义。

答: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要批判的继承,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借鉴,并根据新时期的审美需要,进行艺术的革新和创造。

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答:民族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民族文学繁荣和世界文学进步。当然,世界文学在形成过程中,并不是取消民族文学。相反,各民族文学要在世界文学大背景下,保持和发扬本民族的独特性,从而使世界文学园地更加绚丽多彩。

第六章 基本概念

1.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2.艺术生产: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生产”,将其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活动一起列入“精神生产”的范畴。

3.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4.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5.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6.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思考问题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答: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艺术活动称为艺术生产。

关系: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从属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精神生产总是受到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并随之发展。

2.文学创造与科学的本质区别: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科学认识的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及审美化了。

文学创造于宗教的本质区别:文学创造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是要导向能充分地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力量。宗教是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虚幻的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世界的幸福,通过对神的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不可知的彼岸,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形态,是要导向超验的彼岸世界。

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的原因:文学创造属于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有利于个体的自由创造。并且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作品都表现出个人对生活独特感受和创作个性。所以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答: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的区别: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的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和风格,显得素朴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文学言语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比日常言语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的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无限的意蕴。

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的原因: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一般不作为说明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与普通的言语有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

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现实客体?

答:特点: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原因: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当它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的真正的现实客体,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比任何别的体验更具主观性。经过体验的生活才成为主客观统一的具体生活材料。

5.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 答:不能说。因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的主体。

理解:文学活动属于价值判断的活动,更具体地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也是一种观念活动,通过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即是美的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6.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感情体验的心理特征,文学创造主体对客体的审视总是以情观物,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去发现自身与对象的情感关系。一旦主体与客体发生某种诗意情感联系时,主体就会对它倾注全部热情。

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主要是一种感性活动,主体不以概念为中介而以形象为中介去连接客体。不扬弃客体的个别性。客体始终以具体形象向主体展现自身。

7.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的反映客体,即主动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统一就实现了主客体的统一。

8.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的原因:

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是经过作者体验过后选择的;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缀合、概括、综合、虚构、想象、和情感化、观念化上,也就是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都是由作为主体的作者完成的。第七章 基本概念

1.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醋糟的刺激和信息。2.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3.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4.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的阶段。

5.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她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6.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7.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的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8.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不同的构思方式。

9.简化:是指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的传达出形象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思方式。

10.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的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实力创造形象的方式。11.陌生化:诗意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12.即性: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状况、特点是趁热打铁。

13.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贴的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思考问题

1.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答:因为文学创造的主观性很强,所以文学创造的主体特征很明确,对于文学创造来说,真正的材料是那些进入了作家大脑并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刺激和信息。因为只有这些刺激和信息可以直接参与艺术构思,并通过无意识地“改头换面”之后悄无声息的进入未来的文学作品中。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只是一个机缘,使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体验的契合;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直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3.灵感与直觉的区别: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都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突兀判断;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灵感获取成熟的答案,只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4.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无意识在暗中组合材料;一是在艺术构思中起主要作用,无意识承担大量的工作;一切形象、情节、结构等及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有意识完成。5.为什么说即性不是凭空出现的?

答:即性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即兴创作要有气氛和契机;即兴的外在表现是突发性和一泻千里的冲动,但实际上却是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是长久酝酿的产物;即兴不是作家的理智所选择的,他和其所禀受的天赋、气质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所掌握的本领、技巧有关。

第八章 基本概念

1.艺术真实: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2.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3.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4.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5.艺术形式: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使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使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答: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点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的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境界是呈“美”,体现为“文学升华”。质而言之,真、善、美及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2.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3.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艺术概括是以对待特殊的集富有特征的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为途径。通过对“特殊”的“观察”,“比较”“思索”而造成的“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正是由于作家的这种在对“特殊”的,体现着审美价值追求的观照和描述中实现“个别”“一般”相统一的艺术概括能力。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作家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经验,对其所观照和描述的“特殊”进行开掘提炼、补充和改造。4.怎样理解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答: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可以从所谓的形象性问题上得到印证。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文学创造正是以这样的属性,在向人们展现真理的同时也向人们呈示着意义,并以审美情感数珠人们的心灵和激发人们的情绪的方式,发挥着它的审美意识形态作用。

5.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情感评价中的价值取向,体现为真、善、美。高尚品格与功利取向就是善的价值追求。文学作品对表现对象的情感态度高尚与否,归根到底是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人生幸福为价值标准的。只有有了高尚品格与正确的功利取向的文学作品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所谓诚挚的情态,是指文学作品的情感评价属真情而非假意,不是“无病呻吟”。是作家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艺术的呈示,即把情感评价寄寓于“境”的创造之中,并与“理”的诠释相交融,是文学审美价值实现方式。

6.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的原因: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况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人的一切精神创造都是从人的需要出发的价值活动,体现着人的尺度和目的,因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就成为人类一切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文学的价值追求也是以人为中心的。所以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的关系:作家实在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描述中寄寓人文关怀的,因而其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情关注,同历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换一种说法:“历史理性存在着人文的纬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纬度”。是真与善两个价值取向的交会。而作家完全有权利而且能够在不同的历史理性视点上去展现人文精神。作家各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历史理性又是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巨大的意蕴空间,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完全有权利依据自己的艺术个性让人文精神在特定的历史视点上展现。7.为什么说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答:形式创造是文学的真善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任何精神作品都有他的存在形式,否则它的内容就无以体现。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缺一不可,所以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8.“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在内涵:“内容形式化”体现为内容的有序组织和游行呈现,作家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艺术话语,把在艺术构思中产生的“作品的轮廓”外化成物化为艺术文本“形式内容化”体现了形式生成作用。内容因此而深化或升华而产生审美新质,作家可以利用语言手段,让文学语言偏离习惯性语言,从而更新人们的经验而获得一种新鲜感。形式创造在作家的审美价值追求中,不仅具有表现内容的功能,还有塑造内容的作用。综上所述,作为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形式创造是一个内容形式话语形式内容化的过程。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9.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答:“形式”所以“有意味”,是因为他们内蓄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形式不断的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不断的认识他们的过程中把他们主观化、情感化、心灵化,久而久之,这些形式就成为人类情感与意识的较为固定的表现。因此,当人们从现实的具体事务身上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具有稳定性的审美对象时,尽管他们与自己曾经拥有的社会功利内容及目的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疏离状态,然而他们却由于能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因而以人能给人们以“有意味”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情感上的交流。

10.有人说文学作品是不可转译的,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有道理,因为一部分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蕴含着深厚的意味,一旦转译,打乱了原有的结构和形式,改变了语言,因此有可能改变原有深刻内涵,破坏了审美价值。

第九章 基本概念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4.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5.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6.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7.散文:广义的散文既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科学著作、论文、应用文章。狭义的散文即文学意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文学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8.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思考问题

1.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是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得以独立充分的发展,也出现了各种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也分别称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

2.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现实型与理想型文学的意义就在其形象自身,而象征型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现实型文学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直接描绘反映现实,理想型文学往往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情感态度。而象征型文学则偏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主观感受;象征型文学淡化具体时间与空间,突出了朦胧性。

3.试用文学类型理论分析当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多是现实型文学,因为那些作品是对客观现实及当时社会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理智分析,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具备了现实型文学的两大特征,再现性和逼真性。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材料,突出社会矛盾,描写生活中存在的人和事。

4.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

答: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开拓,丰富了文学的艺术表现力,然而,现代主义文学往往有极端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倾向,同时又过分强调非理性、自我表现,散布着悲观、绝望、颓废的情绪和危机感。5.从诗歌的基本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答:诗歌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是的凝练性体现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激起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诗的跳跃性以断续表现连贯,以局部概括整体,给读者驰骋想象留下了开阔的领域。诗的节奏韵律性可以达到和谐整齐的感官审美效果,也可以促进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创造。

6.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散文写的是实人、实事、实物,重在抒写真实感受、境遇。散文必须写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的切身的感受,抒发真挚的情怀。真实的境遇与真实的感受,使散文艺术表现的核心,在描写真情实感 的基础上,他运用剪裁、取舍、提炼和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而报告文学要求选取跳动着时代脉搏的真人真事进行记录,从而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10.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答:相同点:反映的都是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点:戏剧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不能容纳大量的详细情节和过于复杂的人物关系,所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而小说都有一定的长度,可以容纳一个较完整的情节,可以突破相对固定的时空限制,容纳更复杂丰富的情节,反映更广泛的生活内容。

第十章 基本概念

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他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3.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4.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思考问题

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答:文学言语是特殊的言语系统,与一般言语有明显的不同,除了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文学言语还具有内指性。而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而文学言语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普通言语侧重运用语言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语言更注重表现功能,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2.文学形象的特征: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文学典型的特征性,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有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4.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包括景中藏情式,情中见景式和情景并茂式;虚实相生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5.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的不同之处:一般意象以再现生活为目的的典型和以抒情为目的的,而审美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的。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第十一章 基本概念

1.叙事学: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

2.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是最小的叙事单位。

3.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艺理论中所讲的结构主要是指这种历时性向度的结构关系,其次是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前者为表层结构,后者称之为深层结构。

4.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的意识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的行动要素。角色的意思是指具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5.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文本时间”也可称为“叙事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是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加工后提供给读者的文本秩序。“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是故事内容中虚构的事件之间的前后关系。

6.行动逻辑:一般行动逻辑的基本形式是下列三段是序列,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7.视角:是作品种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8.叙述者的声音: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

9.叙述接受者:作者在为叙述者讲故事时,心目中总有一个隐含的接受者即叙述接受者。思考问题

1.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

答: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的兴趣不在于精致的人或物,而在于动态的事件,即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它的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叙事文学用话语来虚构艺术世界。

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而且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而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

3.叙事作品的行动序列的形式:首尾连接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连式。

4.叙事节奏与时间的关系:不同的时距可以影响叙事速度向两个方向变化:一是变快,故事时间长而文本时间短,即用相对简短的话语叙述较长的时间里发生的事件,二是变慢,就是用较长的文字来叙述很短时间里发生的故事。

5.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的意义:第三人称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第一人称叙述焦点移入作品中,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可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觉;第二人称叙述是第三人称叙述的一种变体。从读者与叙述接受者二者之间距离拉大。

6.叙述者声音的特点:传达内容意义,更准确、生动地表达内容的情感底蕴,凸现出叙述者,把其推到前台,先是个人魅力。

第十二章 基本概念

1.抒情: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意识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偏于表现个人内心感情的文学类型。

2.抒情性作品: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

3.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4.抒情性作品的结构:即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

5.声情并茂:将抒情作品通过听觉和视觉的节奏给情感节奏赋予外形,并将它直接有力地传达出来,这就是声情并茂。

6.情景交融:作家、艺术家借景物描写,写出独特微妙的感受过程,达到情感的表现。情景交融就是意境,古代诗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7.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它是指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的运动形式。8.隐喻:修辞方法比喻的一种,表明喻体与喻本的相合关系,不用喻词。9.象征:是以具体事物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思考问题

1.文学抒情与叙事的区别: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抒情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地表现情感,叙事则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2.抒情话语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的方式:主要突出了直接呈示情感运动形式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强调话语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并常要对普通话语系统进行改造,甚至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创造极富有表现性的抒情话语。

3.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答: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诗中之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诗中景有灵有性,诗中之情,是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情感过程,抒情诗人写景意在言情。诗中的画面往往比绘画具有更多主观色彩,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十三章 基本概念

1.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2.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实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3.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4.风格构成: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形式经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呈现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格调,创作个性是风格的灵魂。

5.风格的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大类。

6.文学的时代风格: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7.流派风格: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情趣、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思考问题

1.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

答:把风格看作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是从主体角度来理解,从形成的内在根据上来理解和风格的。这种风格观从作家的气质禀赋、人格个性和志趣才情等方面来把握风格的特征,具有言语分析所不及的一面,无疑是必要的。所以“文如其人”“风格即人”。

2.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当它一与实践和客观结合,便成为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3.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关系:日常个性人皆有之,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机构方面的独特性。创作个性却并非人尽有之,日常生活个性的特点东西,不是都会在作品中得到反映,也不是创作个性的特点,都与日常个性的特点直接相对应,只有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实践和积累,才能成为创作个性的有机构成因素。

4.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一般指人的个性、作风、气度以及习惯化的行为特点: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时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5.为什么说“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答:风格不等同于语体和体裁,它使文本焕发出作家个性的光彩,以其独特性使读者感到亲切和惊异,它给某一文体的僵硬躯体里注进生机,获得了艺术生命。

6.文学风格的特征:文体特色和言语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语言编码、特定修辞在作品中的分布与风格密切相关。7.如何理解风格的审美价值?

答:不同的风格具有不同的审美价值,由于人们的心理基础不同,也有特定的语境或心境,对风格美有不同的选择。风格美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但价值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却又受到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8.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

答: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地域文化的差异也必然导致地域风格的差异。

第十四章 基本概念

1.文学消费:广义:精神层面的,文学阅读活动或文学欣赏

狭义: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2.文学传播:文学生产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质载体,从而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作品传递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换言之,文学传播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与发行活动。文学传播也是沟通文学信息源与文学接受之间的桥梁。

3.大众传播媒介:用于大众传播的物质媒介和技术手段。大众传播是由一些专业机构或群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媒体,向为数众多,各不相识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的传播方式。大众传播使用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大量收集,复制和传播信息。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大范围播布,传递迅速和单向扩散或互动交流等特点。

4.文化市场:文化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

5.高雅文学:与大众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典型正统、经典、精致、纯粹的,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的文学类型。

6.大众文学:浅易、通俗、平易、流行、消费性的文学类型。

7.文学接受:以文学文本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使读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或信息的主动选择、接纳或抛弃。8.文学欣赏:常有一种意识的、膜拜的、静观的或审美的性质的读者阅读活动。

9.文学接受的审美属性:文学作品的从感官感受、情绪情感和思想深度方面吸引、感染、震撼读者并给读者带来精神愉悦、人格自由和心灵净化的价值属性。

10文学接受的认识属性:文学作品通过语言文字描写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开自我人性的丰富本质,因而具有一种为读者提供认识社会生活与人类自身真相的价值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价值诠释属性:文学接受具有一种多方面满足读者进行文化价值阐释、品味货品凭兴趣的属性。

12文学接受的交流属性: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审美的社会话语作品,具有增进人们的彼此了解、沟通与交流的属性。思考问题

1.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文学生产规定着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消费对象,规定消费方式需要;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体现为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生产与消费有何影响?

答:文学传播方式是作家创作与读者消费之间的中介和桥梁,使文学欣赏成为广大平民阶层精神生活需要,也是读者迅猛增加,使依附于作家的观念形态的文学之本取得了物质外壳。

3.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消费的意义:文化市场促使文学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联系,艺术生产者要按文化市场的需求安排生产,有助于艺术生产力的大解放,使艺术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促进艺术的多文化市场的竞争机制推动艺术家对文艺观念和写作方法的探索。

4.为什么说文学消费既是一种商品消费,又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

答:具有商品消费的一般性质,而文学作品是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文字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只能与凝聚在文学产品的物质化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相等价,文学作品具有超时代性,具有再创造的性质。

5.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形态性质?

答: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是认识属性、审美属性、价值诠释属性和交流属性,文学消费和接受市审美体验、认识、诠释、交流的统一。

6.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和联系: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文学接受则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文学消费包括阅读行为和未含阅读行为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是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的多视角的特点,而文学接受研究则偏重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7.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

答:文学作品渗透着作者本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情感态度。在阅读作品是,读者可以由于沉浸到虚构的文学世界中而忘怀现实,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快和解放感,也可由于意识到现实生活与文学世界的某种差异而震惊、警醒,从而产生新的情感体验。8.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答文学在一定意义上起源于人类模仿和求知的本能,文学作品通过语言文字描写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揭示自我人性的丰富本质,使读者认识社会生活与人类自身价值,为读者提供了一条了解世界,丰富生活经验,洞悉人生真谛的有效途径。9.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价值诠释活动?

答:文学作为一种文化蕴涵丰富、文化信息密集的文化价值产品,无论对于创作者还是读者,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文学的价值阐释来源于文学作品深刻的人文关怀,文学创作目的是寻觅或回答某种人生价值,真义和真谛,读者往往从自己的主观兴趣出发,并通过作品的解读来与作家对话,以寻求或建构自己希翼的文化价值,从而使自己更有意义地生活。10.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交流活动?

答:表现在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读者与作品中人物角色的交流,读者与其他读者的交流,以及读者与作品所描写的整个自然、社会以及全人类的交流,文学交流活动是平等亲密的艺术主体之间的审美情趣的共鸣、审美智慧的碰撞、审美体验的融合,是内在心灵之间的坦露和沟通、自由个性之间的机会和确证,乃正彼此全身心的相互拥抱和拥有。

第十五章 基本概念

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外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期待视野,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2.接受心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这种情绪状态就叫接受心境。3.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4.正误与反误:正误指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牾,但作品本身却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反误是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

5.共鸣:在阅读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灵感应状态。

6.净化:继共鸣之后而不由自主地达到的调节精神派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7.领悟:潜思默想、东西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态与过程。8.延留:继共鸣、净化和领悟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思考问题

1.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答: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等等;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特定的生理机制。2.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3.如何理解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

答:情绪状态不同会导致不同的阅读境界,而且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接受心境也会随阅读过程的展开而得以改变,两者相互作用。4.隐含的读者怎样形成的?

答:作家的创作动机;作家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作家的选材及文体特点。5.文学接受为审美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

答:孤立的自在的文学作品需要经过读者的再创造成为自为的。作为审美对象的第二文本,因为文学文本中的文字符号,必须经过读者的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形象。文学作品主要使用描述性语言,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文学作品的接受,只有伴随着读者在文学符号基础上展开的想象才能进行。

6.文学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

答:因为有读者的再创造,即由于填空、对话、兴味的介入,阅读中的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7.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

答:误解是读者的前理解与作者创作动机、作品意蕴相悖,这是必然现象。误解份正误与反误。正误是有积极意义的,不失为一种值得肯定的有效阅读方式,而反误,包括穿凿附会甚至歪曲,能导致对文学艺术的损伤及至粗暴践踏。

8.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

答:作品出人意料的造成期待遇挫,能诱使读者进入一个超越于自己期待视野的新奇的艺术空间之中,读者可能会因期待指向的暂时受遏而不适,但很快又会为豁然开朗的艺术境界而振奋,在遇挫愈开释交替出现的精神活动中体验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但完全遇挫会大大减少作品的魅力。

第十六章

基本概念

1.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批评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2.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构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

3.社会历史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基本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4.审美批评: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美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着重强调作品的“畅神”“移情”效果和娱乐、愉悦作用,把文学作品看作是再真善美基础上又超出了真善因而使“超功利”的一种审美对象。5.心理学批评:指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对作家的创作心理及作品人物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获得其真实价值的批评。

6.语言学批评:运用语言学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批评方法。

7.文化批评:在解读甚至审读文本的前提下“联系”文学外部诸文化现象的批评,尤其是联系权力文化关系的批评。

8.文学批评的标准:思想标准,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正误强弱的尺度;艺术标准,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准绳。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

答:从批评对象来说,作为主要对象的文学作品,都是精神创造的产物,都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所以文学批评必须对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作出评价;从文学批评的效能来说,文学批评也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评价。

2.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

答:它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体现了文学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一切文学作品都是审美作品,因而应当用美学的观点加以审视和评价,一切作品又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建立在一定经济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就必须要有历史观点;微观的艺术解析,具体的思想评价及切中肯綮的高下得失的判断,只能在美学的和历史的宏观视野下才可能达到应有的准确尺度,发挥批评应有的效能;美学和历史的观点制约着各种具体批评中的价值取向和方法原则。3.怎样理解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具体内涵及两者的关系?

答:思想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思想性的,较为突出的体现了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有三个基本点:一是就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考虑,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二是就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考察其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性;三是从作品影响人们的特殊途径考察作品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性。

艺术标准是用来评价作品艺术性的,问题构成的完美性,形象创造的鲜明性、意蕴表现的深刻性,是它的基本内涵。

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是密切联系的。

4.传统批评模式与现代批评模式的的区别:传统批评模式有伦理道德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现代批评模式为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文化批评。现代批评模式是在原有模式的基础和理论上发展与创新发展起来的,比传统模式更完善,从各种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5.文化批评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市场经济兴起发展的现实,带来了文化与文学的巨大变化,使文学批评的视野不能再局限于文学正统的狭小圈子,必须重新矫正眼光,面对现实;西方的文化研究以及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全球性等;中国的文学研究、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缺乏具有自身深厚的文化背景的批判性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思想的建设。

下载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课后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课后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