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考研经验分享
勤小思带给考研党们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专业李同学的考研经验及其心得体会~有需要的小伙伴们看过来~
勤小思认真遵循广告法,所以不透漏给考研宝宝们学长学姐的个人信息噢~
考研路上:时时记住自己是考研人
距离知道考研录取结果已经过去了十多天,直到现在,我仍然怀疑那天晚上接到的录取通知电话是自己的幻觉。去年春天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在此为此时正在奋斗的你分享自己的考研经历和经验。
最开始我对考研真的非常抗拒,大三上学期就知道自己保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老师建议我考研也被我直接否决,我心想着只要考到教师资格证当老师就不是问题。后来虽然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我却开始怀疑了,如此一张简简单单就到手的证书,能证明什么?我本科不是师范院校,所学专业更不属于学科类,我当得了老师吗?大三下学期开学后我经历了一段很痛苦纠结的时期,开始认识到考研对自己的必要性,边纠结边上网了解了一些考研信息。其实我没有特别正式地下决心说我就要考研,只是在纠结和查信息的同时,不知不觉就把教科书辅导书买回来了,不知不觉就加入了考研大军。
既然要考研,那就选最好的,魂牵梦绕,心底有个声音一直在说“北师大教育学部”、“北师大教育学部”!后来很惊喜地,发现学部有专门面向理工科学生的招生专业,这对于没有教育学背景的我真是太适合了。虽然如此,自己仍然清楚跨考的困难。最开始我曾经在QQ群里向一位学姐买过视频等电子版资料,花了四十几块钱,那时候激动了一整天,觉得捡到宝了。但是后来仔细看看,又觉得资料太多太杂,要把它们全看完非常费脑。也算是巧合吧,有次在QQ群里看到有位考上自己理想院校的学姐分享经验,询问才得知了勤思辅导机构。第一次听到“勤思”真是觉得特别亲切,因为我名字中也有“勤”字,仿佛自己和勤思冥冥中注定会相遇。学姐给我推荐了吴老师,老师从一开始就很热心,每次我问个问题都能收到很详细专业的答复。但是我还是犹豫,要不要报辅导机构?要的话该选哪个好?直到有次我试着询问吴老师专业课二的信息,虽然我没有打算报专业课二的辅导,但是老师依然非常热心地把她所知道的信息毫无保留地告诉我,甚至发给我去年的890真题。这令我的内心深深触动,一直以来都以为辅导机构只看重利益,没想到还有温情的存在。我下决心要跟着勤思学习,加上当时女生节有砍价活动,便赶紧报班正式开始学习。
吴老师建议我在五月份辅导老师进行辅导之前至少要把课本看一遍,因此三月四月我都在看教材,看教育史就像看故事书,经常看着看着就闭上了眼。那时候总感觉自己进不了状态,看完课本再重新翻开依然觉得非常陌生。直到收到了基础班讲义,开始看视频课,才慢慢清楚重点考点是什么,学着老师开始懂得用教育家的眼光来看待一些事物。五月份我的辅导老师出现了,我把积累的一大堆问题都抛给了她,问题一一得到了解答。在辅导员的帮助下,我对知识的逻辑脉络开始明朗起来。六七月份赶上了期末考试,复习进度一下子慢了下来,每次最害怕的都是辅导员的那句“说说过去两个礼拜你做了什么”。七月中下旬学校安排了实习,实习期间几乎没有复习,心慌心累,基础班还没有学完,勤思APP上的网课已经更新到强化班。八月回到了学校,那时候天气特别炎热,气温常常在40度以上,中午特别困倦,每天最困难的时刻就是午休起床的瞬间。自习室里都是考研同学,后来学着他们,看书累了就趴桌上眯会儿,精神了就继续学习,才克服了午休起床困难症。八月的时候四川地震了,西安震感强烈,地震过后有半个多月,我都沉浸在恐慌中,不敢入睡太深,学习时一直觉得桌椅在晃动,也不敢自己一人在屋里久留,向别人倾述都遭到嘲笑,整个人的学习状态特别不好。在九月份开学前我终于把基础班课程学习完,进度已经落后别人许多了。
大四上学期开学,也就是九月份,我经历了两次挫折,一次是得知错过了北师大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的暑期夏令营,一次是保研失败并得知保研考试之前早已确定了名单,而我却还傻傻地被“怂恿”去参加保研考试,浪费了大半个月时间精力。精神差点崩溃,我一直沉浸在伤心痛苦中,考研书籍完全看不进去了。最终在辅导员的现身说法中才有了好转,不再希求那些糖衣炮弹,继续安心当我的考研人,此时已经是九月底了。
十月份,我开始系统整理知识点,把基础班讲义再看一遍,听强化班课程并补充笔记,看课本的课后习题,看Lucky学姐的笔记。基础班讲义被我的笔记写得密密麻麻,贴了许多便利贴,每天来来回回翻动,开始掉页了。十月份十一月份,我一直非常害怕辅导员每2个星期的辅导,最害怕她那句“我来考考你”。虽然做了许多笔记,知识看了许多遍,但我迟迟没有系统地进行背诵,每天早晨都苦苦挣扎起不来床,偶尔几次六点多起来背诵,大多时候起床后都七点多了该出门了,懊悔不已。十二月份,自习室的氛围异常紧张,早晨天亮得晚,我开始出门背诵了。七点左右,太阳开始升起,学校图书馆旁的大空地零零散散地有几个人在背诵,天气寒冷,我常常待到头开始冻晕了才回到图书馆自习室。考前一两星期是最痛苦的一段时间,我自知此时我最需要的不再是看和写,而是背背背,两门专业课、政治、英语作文,都需要大量记忆,自习室是待不了了。我开始在租住的房间里闭关,靠在窗台边,从早上背到晚上,站到腿酸,背到声音嘶哑口腔溃疡,累了就瘫床上几分钟,再紧张地起来背诵。直到考前一天,我才重见天日,告别了吃外卖不洗澡的日子,考研的同学许久不见我去自习室还以为我快放弃考研了。
回想起来,无论是视频课还是讲义,都很有逻辑、重点突出,知识点归纳得特别好。只可惜我没能很好地利用起来,虽然基础班讲义翻烂了,但后期发的知识逻辑框图、真题汇编,都没能好好利用。对我个人而言,派上用场的主要是基础班强化班的视频和讲义、《通关宝典》、习题册,特别是后二者,让我在考前熟悉了答题模式,懂得将书上的知识点变成试卷上的答案。那些因时间仓促没能用上的材料,实在是可惜,可能好好利用了,我就能考得更好了吧!特别是初试的一道关于全纳教育的超纲题目,勤思基础班视频里的老师就提到过,可见资料很全,就看自己能不能合理利用了。
因此,对于专业课一,我的建议就是,尽量跟上勤思设定的进度,不要落后,因为一落下,后面要再赶上将会十分困难;要尽早开始背诵,不要像我一样前期只是看看看,即使再怎么理解,面对试题依然难以完整表述出来,否则会像我一样考前狂背得难受;勤思的辅导资料已经非常充足,一定要充分利用,不要最后看到那些崭新的资料才感到后悔;多听听网课的老师是怎么评价事物的,不要一味关注知识点,许多时候答题时需要体现出自己的观点;除了讲义,教材作用也非常大,后期系统整理知识点的时候,翻开课本,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对于专业课二,不要因为参考书只有薄薄的一本而掉以轻心,除了将书上概念记熟,熟悉书上的各种表格,还要多关注我国和美国最新发布的科学教育标准,学习如何设计科学课的教学案例。
对于公共课,英语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单词不要死记硬背,多记一些用法固定搭配,真题一定要反复做认真分析,弄清楚每一个单词的含义用法,作文可以背模板,但不要太老套;政治不能太晚才开始复习,九月份开始合适,否则后面会发现要记要背的东西太多。
其它是一些零碎的建议:为自己设定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发现实行不了要及时调整步伐;按照自己的进度来,不要过多地关注他人,否则只会徒增紧张感;在身边人保研和找工作的氛围下,要考虑清楚自己的选择然后坚定实行;不要自己一人孤僻地学习,偶尔和同学一起吃饭,聊会儿天,学习会更有效率;不要为了“放松”而花天酒地忘了自己是考研人,出去玩也把考研书本带上,告诉自己还有艰巨任务等着自己回去;相信自己,大家都是普通人,只要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过关斩将是自然而然的事。
其实考研之路不辛苦,学习本应是快乐的事,即使不是为了考研,学习知识提升自己也是值得的。重要的是要时时记住自己需要做什么、该做什么,离开被窝,离开饭局,离开娱乐场所,放下手机,坐到书桌前,你就是最棒的!
第二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经验分享
勤思学员:肖同学历史学:331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我是2010年的一名考研学生。由于考研期间参加了勤思考研网的复试指导,我于2010年3月27日顺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民族史方向。我的初试总分是331分,其中专业课215分,英语52分,政治64分。
考研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部分,两方面的成绩都很重要,1.定,包括有每天的计划、虽然计划的制定和实际完成情况多少有些出入,己的复习起到鞭策的作用。
2.都有可能“一石惊起千层浪”容,其影
3.为了考试,不考的我们坚决不浪费时
(其次,复习专业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太迷信一本参考书一定会得即以名字解释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突破口。历史学基础中,专权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则可以把名词解释融会贯通于其中,2010年历史学统考试述汉初期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的发展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它可以用到我们记忆中的比如“削藩策”、“七国之乱”、“推恩令”、“左官之律”等。如果自己备考有些困难,就可以选择相应的辅导班,比如勤思历史学专业的老师就是当前国内比较有名的老师!勤思张老师扣扣1390984927可以了解课程相关内容,听他们的课程就从整体上把握了复习的脉络!
(2)英语:英语的复习我也是分版块进行的。首先,我以分值最大的阅读部分着手,精做10年真题,并且不只做一遍,我买了2套10年真题去做,因为真题的价值就在于它的难度和范围是有承接性、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的,所以于真题中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很明显,再辅之以评价较好的参考书进行训练;其次,作文方面我想强调的是千万不能忽略它的存在,看似分值不高,一些同学在复习的过程中往往未能引起重视,导致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作文应当提早就准备,要做到能熟记3-4种框架模式,每天坚持1个小时训练写作,那么英语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有提高;最后,英语卷面考试中翻译部分也是我个人比较侧重复习的一个方面,因为它不仅只包涵卷面的那几道翻译题,更多的是对自己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这方面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3)政治:政治复习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我主要是报辅导班,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大概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平时多注意下训练相关的题型。
由于自己分数过了初试,我有咨询勤思考研的复试辅导,勤思考研为我制订了一对一的辅导员,1.提前准备,针对性强。我得知自己的初试成绩是3月26即所谓的话语权必须掌握于自己手里。
2.试。因此千万也不能放松,毕竟它有100
3.4.他们在我感到困厄的时候
第三篇: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院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院考研经验谈:关于考研经验,由于是理科生,文笔不是很好,但还是希望能够朴实的把这段经历写出来以给予需要的人一些帮助,无本人许可,请勿随意转载,虽说值不了几个钱,但毕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舍不得随便丢的,谢谢。
我是第二次才考上的,考研的时候都没有女朋友,所以基本上受的干扰还是蛮小的,当然我这么说也不是对校园里那些令人羡慕的鸳鸯们有什么偏见,只是我个人没什么恋爱经验,比较单纯,所以才会有这么样的一些想法而已了……
第一次参加考研是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当时班里兴起了考研热,53个人的班级就有30多个人考研,剩下的就是考托,考G,找工作实习的了,那时仿佛就像背后被人踹一脚似的,抱着“总该找点事做吧”的心理,懵懵懂懂的加入了考研的大潮中。
我本科学的是经济管理,中青院就这么一个专业是招理科生的,原因是学经济要学数学,文科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但偏偏不幸的是,我就是一个数学学不好的理科生,于是,在大一的期中考试数学挂了,全班就两个……当然,也不全怪我,也跟教室的椅子太高了、考试时同桌的卷子捂的太严实等客观因素有关……从此看见数学就发怵,到了大二概率论的考试一结束,所学的东西就基本都还给老师了,到了要再次拿起的时候已经只剩一年不到的时间了,所以只好选择不考数学的专业,于是在一位同学的无心插柳的建议之下选择了行政管理专业。
在这里,我总结出考研的第一条经验,若不起,躲的起,三十六计,闪为上!其实选择行政管理专业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因为要避开数学,现在想想也挺可惜的,学了那么久的经济学,说丢就丢了,而且换的是行政管理,虽说我们有专门开过行政管理课程,但那位老师几乎是讲他所精通的那一方面,其他的东西只是一带而过,所以专业课几乎等于从零开始。
虽说要避开难的科目,但我个人觉得,专业基础还可以的同学,最好不要轻易跨专业考研,基础差一点的可以选择跨专业。当然,那些一早就想换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的同学肯定会批驳我的,我声明一下,我上面所说的,是指一些不得以的选择,是排除一种排除主观意愿之后的客观选择。
第一次考的时候,政治的补习班,上的是任汝芬的暑假班,还有他的冲刺班。人多,又没有空调,有的座位就是那种电影院里的座位,根本没有桌子,有桌子的早被占光了,晚了甚至要在走廊的地方加座,那叫一个壮观!!当时也没怎么仔细听,就觉得这小老头挺会吹的,当年也是刚好他猜对了80%多的题吧,在讲台上可牛了,大喊着“紧跟任汝芬,肯定得高分”之类的自卖自夸的空话,有时还要说一些隐讳的话攻击一下他的那些考研班的竞争对手,总的下来,只记得讲政治经济学的那哥们还行。
英语忘了上哪个班了,好像是说吴永麟老师主讲的,结果不幸的是那年那个夏天永麟老师检查出是癌症而住院动手术,来不了了,后来约半年后,也许天堂那边也有大堆人要考研吧,所以上帝把她叫去了……没有上过她的课,不过她的英语阅读题我作了,还行。
专业课当年北师大政治学学院指定三门专业课,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管理学。2003年就只剩下行政学原理和管理学原理了。
行政学原理02年当年指定是黄达强的那本《行政学原理》,很老的一本书,原理都很简单,根本跟不上行政学的发展前沿,而且很多东西在考试的时候都没有,不知道为什么还指定那本参考书。
《管理学原理》当年用的是人大杨文士的那本《管理学原理》,上面的内容基本上是按
照孔茨的体系来写的,还补充了一些其他的理论,小而全,但有些问题有点简单了。回想第一次考研,其实自己也没怎么努力,不上是应该的,首先在准备方面,就不如别人充分,政治没有背熟,英语只是想着按六级的难度去考,专业课也没有去跟已经考上的师兄师姐交流,只是自己闭门造车,失败是难免的,但最关键的还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很高兴的是我坚持到了考研结束的最后一秒。
大学肆业生考研最怕的一个就是心态的问题,到了大四上半个学期,许多不考研的人已经开始着手找工作,校园内外的招聘会也一场一场的召开,老师也在不断宣讲着就业形式严峻,要早点准备,其他的同学也衣装革履的拿着一叠叠厚厚的简历去面试去,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加冲击着考研的人,“保研的像猪一样的生活,找工作的过着像狗一样的生活,保研的过着像猪一样的生活,考研的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这句话就是最好的写照。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加冲击着考研的人,毕业找工作和研究生考试的一步步逼近仿佛两道无形的墙,把这些肆业生夹的快喘不过气来,于是一些复习效果不理想的人渐渐选择了离开放弃,周围的同伴一个个的推出,考研人未免感到孤单,寂寞和彷徨。
人都是理性的,都会趋吉避凶,都会靠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较来确定自己的行动,同时人又是不完全理性的,在他没有完全的信息的情况下所作出的决定,难免会有偏差。我也不知道我想说什么,呵,只是想说,如果你觉得你可以的话,就坚持下去,不管上否,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当然,我们这个网站也会尽力帮助你们,尽人事,听天命吧!我的第一次考研虽说失败了,但我毕竟学会了坚持,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
一个例子。就是那位给我建议让我考行管的同学,他很努力,从大二就开始准备他的考研,成绩也很好,但在考试时,这位仁兄在最后一门中,由于人大出的题目太诡异,一气之下没写多少就交卷了,结果除了那科成绩之外,其他四们共350多……令人叹息……到了第二次考研,“哪里跌倒了就哪里爬起来”,抱着壮士扼腕的决心,没有人背后给我一脚,我这次主动的跳入考研大潮中。
再次选择这个专业这个学校是经过再三衡量的,说行管,当然是北大的政府管理学院最好,然后是人大,再就是中大,但,实力太强,竞争太激烈,北师大再怎么也是名校,行管的师资也是得到肯定的,而且最好的还是该专业没有本科生,所以不用担心会像有的学校一样保送生太多,再说毕竟专业课看过了,所以机会也更大了,出于理性经纪人的考虑,所以我还是选择了北师大的行管,虽说机会大了,但还是和往常一样的8:1,9:1的比例,任务依然艰巨。很幸运的是,我们原来班里共有8个同学选择了继续再考一年,特别是我和其他3个同学住在一起,大家相互鼓励,终于最后都考上了不错的学校,且6个公费(鼓掌…谢谢谢谢…),扯远了。
先声明一下,我没有作广告的嫌疑,只是把我的经历叙述一遍,所以我如果跨某个考研班或是莫个人的时候,都是发自肺腑的,不是收了钱的,只是作为一个消费者对另一个消费者的一些建议而已,就比如王大妈对隔壁张大妈说菜市场左数第二家卖的土鸡蛋个大,味香,价格便宜量又足一样…又扯远了…
政治这次学乖了,不再买什么其他考研班的东西了,主要看的是由考试中心出版的那本复习材料,内容全,又紧扣大纲,里面的每一个小点都背下了,至少也做到了很熟悉。上了一个启航的冲刺班,就是出20天20题的那个,讲的还不错,思路很清晰,关键是这帮人好像还有一点小内幕,上课时大胆猜题,猜中的还不少,做人也挺厚道,特别是考试前几天还打电话过来,说20天20题里面有某一题要注意,某一题要重点看,还真是考试中出现的!任汝芬的那三本练习题是要看一下的,里面的单选题,多选题是紧扣大纲出的,有的甚至很小的一点都有,还挺有用的。当然,我们是一人买的一本,多个人在一起考研的好处就是可以材料大家一起买,在一起看,资源共享,但前提基础是要最好没有利益冲突。
说到利益冲突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两个同学,大家同考一个学校的某个专业,于是大家一下就变成竞争对手了,忽然看对方都不顺眼了,很多信息也不公开了。何必呢,其实,信息共享了才能得到最好的利用,考同一个专业的可以大家一起相互交流,交流的前提是大家的信息价值之间不会有太大差距以免出现不公平感,所以在交流的同时,肯定会有所保留是,但我们鼓励最好能尽最大的能力去交流,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这样有三个结果:都上了,当然最好。如果上了一个,如果另一个要考的话,考上的那个也会尽全力帮助,当然如果两个都不上,那也没什么好埋怨的,可以两个一起总结经验,为下一次冲击作好准备。又说道英语,英语大纲的中的5000单词背了不下4遍,单词的读法一定要准确,对考试中的听力和以后的运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我的基础不行,于是选择了曹其军的一个暑期的长班。曹sir满幽默的,讲的东西挺适合我,特别是阅读理解和作文。他所传授的如何取关键词的读技巧和模块作文的方法使我的英语在应试技巧方面有所提高。当然他也会推荐一些数目,可能中间他有提成的利益在里面,但有的书还是值得一买的,比如什么200题之类的。英语还有一套黑博士的东西也不错,比考研简单一点,但如果心理素质比较好的人,可以买星火的东西,还有朱泰琪的东西,这样万一在考试碰到变态的题目也不会慌张了。说道专业课,在一位师姐的指点之下,看的是北大张国庆先生的《行政学概论》要背熟里面的每一点呢,也差不多了。管理学还是用原来那本书,但要多多补充一些树上没有的新的理论。
用专业的理论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一般都是文科出题的思路了,还要注意一些细小的东西,现在老师大点考腻了,所以总会有一两道简答题是一些很小的点,看漏了就很吃亏的了。复习的东西也就大概是这个样子了,长时间的准备就是为了2天4门的考试,在考试之中我们一再强调,字要写的工整,要让别人能看懂,想想改卷老师每天要看多少的“墨宝”,无谓为了一时的爽快而跟分数过不去啊,对吧?
我也不知道写了什么,不懂的话就问吧,毕竟经历不同,但希望能给各位一点建议了。就业前景的描述: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可以说是政治学学院多个专业中就业前景相对比较好的,加上北师大是名校和它的师范的背景,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毕业分配都取高校,或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也有,一般都作行政工作或人事管理工作。
2001届毕业生去向如北京师范大学研工部,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师大附中等。
具体的介绍学校的网站上都有,我就不多说了,我讲一下自己的一些个人体会好了:
1. 北京师范大学,名校,这个不用多讲了
2. 行政管理专业,我个人认为,除了北大,人大,中大之外,北师大的行管可以说是在综合大学中排名在前几的,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3. 该专业不考数学,指定的参考数目不过,关键是该专业没有自己的本科生,所以不用担心会出现其他学校那样自己的学生占了很多的公费名额
当然,我这么说不免会有点自吹自擂的嫌疑,但,不管怎样,如果你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我会尽我的可能给予你最大的帮助。
推荐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各专业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以及录取比例(2008-2012年)(13年待更新...)北师大考研专业课高分必备指南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2013年)
第四篇:北京师范大学中文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考研经验分享
在复习中文专业课的时候,不管是什么学科,需要做到这几个方面:
1、通读课本。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察的知识点还是相当全面、相当有难度的,至少是高于该专业本科生期末考试难度。这就要求大家对专业课知识有全面的理解,进行系统的复习。不能只靠押题猜题。因此大家应该通读课本,了解专业课的整个体系。着重复习重点要点。及时配备所考科目的最新专业书籍和过去几年的专业课试题。下一步工作就是详细整理专业课程的逻辑结构,然后对照专业试题,看看曾经的考试重点落在哪里,并揣摩其命题思路和动机。通常反复出现的考点和尚未出现的考点成为今后命题对象的概率很大,因为前者可能是专业兴奋点,后者则填补空白。
2、重点复习专业课笔记。对于在职考生或跨专业考生来说,想办法搞到专业课笔记是十分重要也是必须的。因为社会在进步,知识在膨胀,书本上的知识也有过时或遗漏的,导师出题会基本上按照笔记上的知识点出,专业课笔记可以将该科目系统的总结,补充出你没有接触的新知识点,使你了解该导师所接受的答题思路,这样就有利于你理顺该科目的体系,增加阅卷人对你的好印象。上面通过研究分析历年考题摸规律的方法很不精确,而且一旦命题教师更换,可能吃大亏。广泛地咨询该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有助于了解最新情况。最好的方法还是打听出命题教师,然后争取旁听其授课。
3、研究历年试题。专业课考试中,重点问题重复出现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搞到专业课试题,多做一下研究,不仅可以使你对命题形式有充分的了解,而且有可能见到当年将要出的重复题目。比如我考的专业课中有一门课程,最后一道20分的题目连续三年都是同一道题。专题整理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付试卷中比较棘手的简答题和论述题。不仅可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和融会贯通。根据一些重要的原理性知识,结合当前热点问题,为自己列举出一系列问题,然后从教材及专业杂志中整理答案,有可能的话请教学长或导师,力求答案尽量完整、标准。整理完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来温习一下,看是否又产生了新的答题思路。
4、字迹工整,条理清晰。特别是文科,这一点尤其重要。答题一定要条理清晰,摆出你明确的观点,分出一,二,三……点,最后总结。只要有时间,即使是简答题也要当作论述题答。把与题目相关的你所知道的全部知识都写上,这样才能保证答题全面。专业考题一般都不附标准答案,全靠自己琢磨可能会有偏颇。比较好的方法是请教老师或请教已经通过考试且成绩较高的研究生,并且应该多请教几个,争取全面一些。
5、对出题老师保持关注。能够得到当面请教的机会更好,不行的话也要打听到该导师的主要的学术观点、重要的专业论著(如博士论文等),仔细研读,争取把握其研究兴奋点,也就往往摸到了考查的重点。如果不幸确实不知道谁出题,那就只好将几个重要的专业老师都列入关注范围。
第五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在这个论坛混迹有半年,期间很少发贴,不过是个潜水惯犯而已。写这贴子只当对我这3年的一个总结吧,如果各位同学是考北师大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以及文艺学这5个专业中之一的,看看这帖子也许会有帮助。我本科专业是新闻学,毕业后对所接触的市井新闻深恶痛绝,而文学当时满足了我对世界的诸多想象,所以决定跨专业考中文;我那时也很注重学校的名气,最先报考的是清华,后来发现自己太不务实,才改成了北师大。从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4月3日,9个月的考研旅途,一路磕磕绊绊,教训远多与经验。学校选择
一方面,北师大的确是所名校,在中文领域名气很大;文学院每年招200人左右,历年题目都非常简单,侧重考名家名作,注重基础,对很多外校考生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另一方面,中文专业目前已呈现出泛滥趋势,就业很难,师大研究生毕业想教书只能去中学,进好点的中学如北师大附中是妄想。此外,综合类学校的研究生要更有竞争力一些。在广东,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的牌子都要强过北师大,但北师文学院的实力在全国绝对是进前三的。其实我很想建议有实力的同学报清华和人大,我也认为考清华人大并不比考师大难。专业选择
专业选择是很有学问的,师大将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以及文艺学这5个专业划成完全相同的两张卷子,将你的专业背景最大淡化。一方面,一个分数可能在现代文学专业排20位,在古代文学专业就排在前10位,完全就是上与不上,自费与公费之间的区别。除非你是是特别想做某一领域的研究,你不要太在意热门专业。一般来说,象现代文学以及今年的比较文学,分数线高毕业后就业优势也并不是非常明显,吃力不讨好。另一方面,在初试时,同学们要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合理分配,也就是说,你要根据考试分数的分布点来分配时间,而不是你的报考方向。打比方说,如果你是考比较文学专业,那么你在初试阶段外国文学部分就只要看指定书目就可以了,相反你要花很多精力在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这两门上。如果你过了初试,再看商务出版社李赋宁的《欧洲文学史》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马新国的《西方文论史》也不迟的。公共课
英语政治加起来没有130,就不要报考师大,这是保守的说。英语单科一定要保证在55分以上,这个论坛上有许多惨痛的例子。总分那么高,就是英语差那么两分,不过是一个选择题的分数。命运弄人。
就英语而言,单词是基础,阅读是关键,作文是差距。现在是5月份,看专业和政治都不合适,却是背单词的最好时机。我是从04年7月1日开始备考的,那时单词我已经背了两遍,但是我还是在7月份抄了整整一个月的疑难单词(配上例句),每天3小时左右;当然我每天也会做四五篇阅读理解巩固单词记忆。到8月份以后,我就没碰过单词书了,每天只是做几篇阅读,保持题感,摘抄和记忆阅读中的疑难单词,十分轻松。05年将听力放到了复试,在师大复试中,口语5分,面试50分,笔试100分,而听力仅10分,这几乎是变相地取消了听力,根本无足轻重。值得注意的是作文这30分,作文也是一个日益积累的过程。在背完单词之后,就可以准备作文了,每周一至两次。市面上有很多《考前XX天背诵作文XX篇》,完全是误人;如果把希望寄托在那些作文上面,作文不会超过15分。考试虫的《万能作文》的确是作文中的万金油,用它那种模式,10分钟内就可以写出一篇中规中矩的作文来。但据说判卷老师对这种流
毒甚广的模式作文非常反感,给分都很低;如果每篇作文开头都是As is vividly shown in
the picture,那真有很头疼呵。顺便说一下,北京的英语主观题改卷非常严格,一般能得
12分的作文在北京也就9分的样子,英语成绩在及格线上下波动的同学应尤其重视这
30分。
就政治而言,9月份看都没关系,高教司的红宝书以及一本历年试题分析是最关键的两本书,前者是一切知识点的来源,后者指出答题的技巧、方法和评分方法,其他讲
义和卷子都是垃圾。强力推荐启航的《最后二十天二十题》,这本书很有口碑,广告说
每年都能押中40分,I think so;背下此书,完全抵上一个押题班。今年1月政治考试
前一天,我整晚未睡,狂背《二十题》到早上6点10分,然后只睡了一个小时,起来
后吃了早餐匆匆去考试,考得也不坏。
总之,在公共课上,英语和政治的复习类型是迥异的,前者是积累型的,后者是突击型的。如果有同学在5月份就在看政治,在11月份还在背单词,那会事倍功半酿成惨剧。专业初试
就这5个专业的初试准备而言,每位同学所做的工作都是一样的,我现在分6个部
分把书目和我的复习体会写下来:
A 古代文学:
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
王力中华书局《古代汉语》文选部分
张少康 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分值 75分左右
大家完全不必看人民文学出版社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这套教材的优点是重点
突出,但太过于陈旧,意识形态性太强(60年代编的)。大部分同学通常两套书都会
看,其实没必要,我初试时虽看的是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但只是为了应付,后
来许多知识点还是通过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来补充的。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这
套书在10年之内都会处在核心教材的地位,这4本书是考研的重中之重。王力《古代
汉语》的文选部分很经典,学习《中国文学史》时辅以一定的文学作品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张少康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书目上没
有做要求,许多外校考生都不知道这本书的重要性。从文学院的出题趋势上,中国古代
文论明年一定会考15分左右,连续两年的简答都说明了这点:04年考了公安派的文学
主张,05年考了钟嵘的《诗品》。而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的编写非常科学,文论
部分已经被剔除了,这会误导很多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对清理中国古典文
学的发展脉络是非常有好处的。总而言之,古代文学的复习以《中国文学史》为中心,辅以文论和文选为两翼。这种方法也适合其他各部分的复习。
B 现代文学:
温儒敏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文学史三十年》
温儒敏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文学史三十年指导》
温儒敏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文学专题研究》
郭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
分值 60分左右
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师大指定书目,这也是一套非常适合考试的书。但看
这本书是远远不够的,温儒敏的《现代文学史三十年》一定要看,它的脉络很清晰,但
知识点也有过于芜杂之弊,这方面大家可以参考北京大学出的两本现代文学的参考书,可以把重点理出来,而且奇怪的是,其课后的习题竟有三道是师大的原题。这两本书一
般高校图书馆都有借,也可以直接联系北京大学出版社邮寄购买。建议大家对小说、诗
歌、散文、和戏剧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发生和发展做一遍笔记,今年的初试以及现代文学的复试都是考了这种题;明年即使不考,也有利于整理复习思路。
C 当代文学:
刘锡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中国文学史略》
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
分值 15分左右
当代文学并没有多少东西,去年这个部分没出一分题。师大的研究力量也不是很强,几个老师还是现代文学专业转过去的。其症结在于中国49年来的文学停滞,新时期文
学创作拿不出太大的成果,从而没有多少研究价值;但是余华和儿童文学一定要关注,至于目前的一些文学现象可以思考一下,例如竹影青瞳。刘锡庆的《新中国文学史略》
编写得比较一般,它的不足之处用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来弥补。两本书可以一
章章的参照看。此外北大出版社也有当代文学方面的参考书。
D 西方文学:
赵澧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
郑克鲁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
郑克鲁 复旦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作品选》
分值 60分
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是指定参考书,认真研读;郑克鲁《外国文学史》我印象中没有人注意这套教材,其实它非常经典和科学。举例来说,03年的《神曲》的历史价值以及04年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都是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的原题,而你在赵澧《外国文学史》是找不到原装答案的。一个02级比较文学研究生透露了这个秘密,我研究历年试题也印证了他的说法,各位同学还是多多注意吧。插播一句,虽然二千余
年的欧洲文学脉络清晰,体系完备,在戏剧、小说、文论等方面的成就都远远超过了中
国文学;但反映在师大考试中,这部分的重要性是不及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
E 东方文学史:
王向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东方文学史通论》
郁龙余北京大学出版社《东方文学史》
或郑克鲁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史》东方部分
郑克鲁复旦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作品选》
分值 15分
王向远老师的书非常适合考试,但这个部分并不是出题重灾区,同学们复习时要尽
量避免过多消耗时间。我复习时郁龙余《东方文学史》和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东方部
分都看过,结果只考了10分左右,很有些得不偿失。04年考了一道印度宗教与印度史
诗的关系在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东方部分可以找到原装答案,我这么说,还是想强调
出题者对此书莫名其妙的依赖。郁龙余《东方文学史》的知识点非常全面,是国内东方
文学最优秀的教材,大家可以参考。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作品选》收录了一些名篇,例
如福楼拜的《一颗纯朴的心》、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等一些重要但是不经
典的文学作品,它们对理解作家和其创作特色有很大的帮助。我发现,很多徘徊在考研
门内外的同学视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为一种负担,这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如果你在考
研半年中还有大量经典作品未读,这会对你理解名家名作有微妙的损害,高分不是背书
就可以解决的。没看过作品答题时能有几分自信和毫不犹豫??大家可以仔细思考一下;
另一方面,在考研那枯燥的半年中,每天适当地阅读半小时文学作品又是非常快乐的放
松方式。
F 文艺理论
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文学理论教程》
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文学理论教程教学参考书》,陈敦刘象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比较文学概论》
分值 60分+15分
由于一些我不能理解的原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实力全国第一,但在文论
方面只指定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和陈敦、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大概再附加其
他参考书会削弱童庆炳在文学院的特殊地位。这是玩笑话,简单地说,原来北师大指定
了《文学理论教程》和朱立元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后来有人反应西方文论太难,一些院校没有开过(耳朵听错了吗),于是将这本书换成了张少康《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批评史》;后来还有叫苦声,于是再换,换成了05年这本陈敦、刘象愚《比较文学概
论》。过程如下:《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比较
文学概论》。很明显,《比较文学概论》简单多了,对基础差的、跨专业的和报考比较
文学的三类考生来说,这两次转变非常有利。
在复习上,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肯定是指定书目中出题最密集的一本书了,各位好好掂量吧,300多页书有看,认真做课后的习题,历年都有原题在参考书上。
有关比较文学学科危机的文章。答题技巧与试题分析
教材和学术刊物,丰富你的答题点。(老师批卷子时很烦那些观点不超过指定书目的考生)
易发现“考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复习。《比较文学概论》写得非常细致,内容相对简单。它和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最大的区别就是“考点很少对于答题技巧,我个人有三点体会:第一,论点一二三要清晰流畅,有精彩的topic sentence;开头结尾的对于历年试题的分析,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把历年试题(无论名解简答论述)一个个地抄在相关章节,尽管如此,我毕竟是跨专业,那时做笔记难免有些迟疑,直到9月份开学时我在图书馆借到了一本华东师范
试点;最关键的是,它的名词解释和简答为我提供了一切范例。无论是答作品风格、艺术成就、作品主要内容和专业复试
查询,过些时候就不会有了。导》上找到模式。后来做笔记,无论哪个部分,我都以此书为参考,并且直到初试结束后才还了这本书。这个小师大文学院的录取比例历年很低,没有360是很难被录取的。今年的复试分数线奇高,例如比较文学录取
复试与初试是同样重要的。我听过一个例子,04年有两个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初试成绩一样,复试后一初试考完到复试有2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大家一定要把一股真气留在体内,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有针对的复顾及到自己的专业方向,初试后到复试前一定要恶补,加上你在专业上的一些积累那就没有问题了。复试会有听最重要,在某些场合,有些导师在面试后当场决定,根本不看上午的笔试卷子;另一方面,更多的场合,导师们新儒生的确定自费和公费名额。这一过程体现着师大公正性。虽然考研录取过程是完全公正的,和天下无贼的命题一样
在1840年前,中国人最好的出路是科举(这个“人”其实还要被限制在男性的层次上);在1840年后,中作诗作文而显达的路早不存在了。在21世纪还选择考中文的人,这些“新儒生”,根本在走一条没落的路。绝大
结尾次尝试。这些都是这个整体地社会环境造成的。其实如果你喜欢文学,不一定要把它当成一项事业来对待,当成考研是一个痛苦与幸福并存的过程。今年1月初试考试前的几个晚上,我蒙在被子里痛哭过几次,现在想来我诠释了“生命的本质就在于承担本身。”考研后的日子就象空白磁带一般,沙沙作响;我沉醉在北京四月春天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