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新任职团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全市新任职团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罗海涛
2010年10月19日
同志们:
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大家在紧张工作和忙碌之余,来参加全市新任职团干部培训班。团市委对这次培训非常重视,多次研究培训什么、谁来培训、什么时间培训,力求将这次培训班办得有效管用。培训内容上结合新任职团干部实际,重点解决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等问题;培训师资上我们邀请省委党校教授和我市高校知名专家来授课,书记班子每人讲一课,这在团市委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培训时间上也考虑现在是一季管两年的重要时期,希望通过培训统一思想后,大家能够切实做好今年工作收尾和明年思路谋划。
参加培训是学习提高的手段,也是干部培养教育的途径。大家参加的培训班也很多,我不想讲团的具体业务,想重点谈谈青年干部的成长问题。如果大家将成长问题认识清楚了,工作就自然做好了。首先,我们对自身的身份和所从事的职业必须有明确的认识。团干部都是青年干部,而且是组织上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党章》第十章“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明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的各级委员会要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注意团的干部的选拔和培训。”所以组织上对团干部格外重视,社会上对团干部充满期待。青年干部成长不仅事关自身,还事关我们事业发展。现在部分青年干部加快成长的愿望很迫切,但对成长的认识有误区,成长的行动有差距。我主要从成在心态、优在细节、赢在执行、胜在坚持、贵在学习等五个方面和大家交流成长之道。
一、成在心态
心态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思维观念和思考模式的集合,是我们在做事过程中,由知识、思想、性格、环境在内心所形成的一种思考习惯与行为习惯。很多事情我们并不是缺少能力,能力其实都可以通过学习培养提高的。心态不对了,再怎么做也很难做好事情。成功学始祖拿破仑·希尔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心态的好坏直接导致的就是结果的好坏。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满载而回。这就是心态导致的天壤之别。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打赤脚的非洲人,由于心态不同,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满怀信心,大获全胜。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试验了上千种灯丝材料,经历了上千次失败,但他并没有沮丧,失败的试验使他知道哪些材料不适合,使自己更接近成功。有的同志到团的岗位上工作很沮丧,认为共青团无职无权,在团的岗位上得过且过,其结果是难有大成;有的同志到团的岗位上工作很高兴,认为共青团大有作为,在团的岗位上开拓进取,其结果是事业有成。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很小的,也是很大的,这种很小的差异就是心态,是用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态度看待事物,而由此造成很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积极的心态能促使你不断地奋斗达到自己的目标。消极的心态将使你放弃努力。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成功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心态变,态度就变;态度变,行为就变;行为变,习惯就变;习惯变,人格就变;人格变,命运就变;命运变,人生就变。这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面对人生逆境或困境时所持的态度,远比困境本身来得重要。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困难。一个人如果能够心态积极乐观地接受所有挑战和麻烦,他就成功了一半。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选择什么样的心态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周恩来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就是他的人生选择,他一生都是一心为人民,也得到中国人民的无限敬仰。
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也是一个浮躁的世界。现在社会上对团干部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浮躁。但是,如何在浮躁中寻求平和,如何在喧哗中求得清静,是我们年轻人应该思考和追求的。我看关键是一种心态。作为青年干部,要想培养一种良好的心态,就要做到“三心”:
(一)对事业要有进取心。一个青年干部对事业必须要有强烈的进取心。有了对事业的执著,就会对事业有兴趣,就肯学习钻研,积极主动、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有了对事业的执著,就能在工作中善于摸索规律,积累知识,不断增长才干;有了对事业的执著,就能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地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如果一个青年干部对事业没有一颗进取心,得过且过,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碰到事情敷衍推诿,应付了事,这种态度即使不受到法律的惩处,也要受到道德舆论的抨击谴责。前几天在中青报上看到一个新名词——“职场橡皮人”。这是对工作倦怠、没有梦想、没有效率、不接受新生事物、对批评表扬都无所谓的这类人的新称呼。民调显示九成人确认身边存在“职场橡皮人”。出现的原因是认为“无力改变现实”,更主要是缺乏激情和进取心。现在市委提出“激情城市、激情创业、激情发展”,就是解决发展活力问题。徐广国书记在市委全会报告中指出“有钱、有物、有权的单位没有激情就是堕落,无钱、无物、无权的单位没有激情就是消沉。”很多转业老团干部成长后谈体会时,都认为得益于在共青团岗位上培养出的干事创业、敢打硬仗的激情,得益于在共青团岗位上锻炼出的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的能力。
(二)对社会要有责任心。“不患无策、只怕无心”。作为青年干部,学识、能力、才华固然重要,但责任心更重要。责任是人作为社会的人应有的价值观,是成就事业的可靠途径。责任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责任心强,就会把工作当事业来对待,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以苦为乐,甘于奉献,在工作岗位上肯钻研、立标杆、当旗帜;责任心不强,就会把工作当职业来对待,往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只求“无过”,不求“有功”,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满足于不出错、不出局,工作上难有大起色、大作为;责任心差,就会把工作当副业来对待,公事“磨洋工”、私事“打冲锋”,工作中慵懒散漫,敷衍了事,要么不作为,要么乱作为,结果误己误事更误人。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具备了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才能胜任一定的岗位和职责;担负的责任越大,就越需要提高履责能力。其实我们很多岗位并不需要能力多突出的人,最需要的是认真履责的人。希望大家有时间学习一下任仲平撰写的人民社论《论责任》。
(三)对人生要有平常心。人生之路,是一条比其他任何路都复杂的路。人生的道路虽然复杂,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现在青年干部面临的选择很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选择,贪图享受与艰苦奋斗的选择,养尊处优与勤于奉献的选择,两极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你。而选择的过程,也是检测理想信念的过程。选择了舒适,也就选择了平庸;选择了喧嚣,也就选择了浮华;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作为青年干部,心静则事理明。年轻人犯错或失足就因为心不静气不顺,意念发生偏差,行为出轨。关键是要有平常心、做平淡人、干平凡事,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世俗所扰,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不辞劳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青年干部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官。很多做大事但无官职的人名垂青史,很多做大官但无伟业的人很快被遗忘了。
二、优在细节
《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是一种态度,只有重视细节,才能发现细节;细节是一种准备,长期的积淀,才能形成一种实力,将细节内化成行为,成为一种习惯;细节又是一种精神,细节追求完美,细节也成就完美。细节决定成败。作为我们青年干部,必须以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把琐事做好,把小事做精,把细事做亮。
(一)要有脚踏实地的态度。“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优在细节,要正确看待细节。任何一件大事,无不是由若干小的细节和小事构成的。能够在小处努力,把每一个细节做好的人,一定能成就大事业。相反,不屑于做小事者也决不能成大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要把团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离不开每一名团干部在各自岗位上的扎实工作。我们平常做的可能是填写一个表格、撰写一篇材料、组织一个活动、召开一次会议等等,在别人看来,这些可能都是琐碎的“小事”,但正是从这一件件“小事”做起,才推动了团的伟大事业。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也曾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如果我们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总想“做大事”,不屑于从这些具体的工作做起,那么所谓的大事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仅自己最终一事无成,而且会损害团的事业。
(二)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不仅要正确看待细节,还需要认真对待细节。做好每一个细节是成功的基础。古今中外凡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无不是追求细节的典范。苹果落地是再平凡不过的小事,但牛顿却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功离不开每一个细节的尽善尽美,一个细节的缺憾都可导致功败垂成。小事做好了可能不会“功勋卓著”,但做不好却会给全局带来很坏影响,造成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大事”。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毁灭就是因为一小块隔热瓦的脱落,俄国巴伦支海的两次核潜艇沉没都是因为“生锈”,这都是因为没有在细节上的坚持。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作为青年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要知道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对全局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决不能因为是细节、“小事”就马马虎虎、大而化之。
(三)要有胸怀全局的眼光。做好细节的前提是胸怀全局。要正确处理微观与宏观、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离开全局的安排部署去考虑局部的细枝末节,就成了舍本逐末。细节决定成败,是要求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拘泥于细节而忽视大局,就成了钻牛角尖,陷入盲目甚至谬误。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善于从业务圈子中跳出来,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自己从事的工作,要把立足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上。要善于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和研究问题,以开阔的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囿于业务本身的条条框框,一叶障目,闭门造车,就业务论业务,而不管“大气候”、“大方向”,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我们青年干部不仅要成为精益求精做好细节的实干家,更要“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这样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得出色,才能把团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赢在执行
成功始于心态,但赢在执行。“执行力”一词最早流行于国外企业界,是由美国资深的企业家保罗·托马斯和企业管理学家大卫·伯恩提出的概念,他们认为执行力就是“做”的能力,即企业选用合适的人去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好的能力。管理学中的格瑞斯特定律指出:“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执行和落实的结果,没有执行和落实作保证,再好的战略也只是一句空话,再好的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再好的制度也只是一种摆设,再好的目标也只是一个理想。这些无不说明执行的重要性。执行就是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变为具体的行动。执行是一个过程,凝聚着心血和责任,体现着作风和意志,反映着水平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执行的自觉性,增强执行的坚定性,加大执行力度,加快执行速度,提高执行效率。
(一)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当前,我们一些青年干部在执行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执行的偏差没有感觉,也不觉得重要。不按原则办事,不按要求工作,不按标准作业,设定的目标不能达成,这就是执行的偏差。什么东西一开始都有小偏差,不注重纠正小的偏差,以后偏差就越来越严重。二是个性上不追求完美。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他在第一天、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与日本人的认真、精细比较起来,我们的一些青年干部确实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存在工作得过且过思想,以致于我们青年干部队伍中“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三是在自己的范围内不尽责地去做好。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处在什么岗位,每个人都有其担负的责任,有分内应做的事。做好自己能作的事,是执行力的最好体现。然后,我们有些青年干部只知道自己的职务,却不知道自己应负的责任,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明白自己的责任,不尽责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每一个青年干部,时时刻刻都要清楚自己的责任,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做好。四是对“要求标准”不能也不想坚持。什么东西都有标准,一旦这个标准不能也不想坚持,就没有执行力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风下矣”。当前,我们有个别青年干部不严格执行正常工作制度,上下班不准时,迟到早退,作风松散、纪律松懈、管理松驰。
(二)要自动自发的去完成各项工作。自动自发就是没有人要求或强迫你的情况下自觉而出色的做好自己的事。一个人除了会做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工作动机,即要自动自发。自动自发不是一个口号一个动作,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责任心,在接受工作后应尽一切努力与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在我们的工作中,也经常看到好多这样的现象:把不好做的工作让别人去做,只做领导交代的事情,领导催促了才去做,甚至督促了仍然没有行动。总之而言,他们没有自动自发的品质,没有这种品质的人,工作绝对不会有一流的成绩,甚至完不成自己的任务。工作不是一个关于干什么事和得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的问题。正是为了成就什么或获得什么,我们才专注干什么,并在那个方面付出精力。从本质上说,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去做的事,而是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以这样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工作就不再成为一种负担,即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会变得意义非凡。我们要自动自发的完成工作任务,就要做到勤奋,敬业。勤奋意味着主动。不热爱自己岗位的人,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去工作,而是懒惰、逃避和拖拉。他们只为自己的薪水而上班,只为自己的生活而工作,看不起自己的工作,抱怨没有机会成就伟业,没有激情,没有创新,最终平平淡淡,一事无成。机会属于勤奋的人,因为勤奋的人会去寻找机会,会创造机会。了解林肯的人都知道,林肯只受过一年的学校教育,他成长于艰苦的环境中,但他有勤奋的品质,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每天坚持不懈走二三十里路去上学,为了几本参考书不惜跑上一二百里路程。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勤奋,不屈服,成就了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敬业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敬业精神是最基本的做人之道,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敬业,说白了,就是每天要多干一点,工作认真一点,善始善终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敬业就要不怕吃苦,知难而进而不是知难而退。我们当中有些敬业的人,他们每天总是早来一会,晚走一会,工作总是抓得紧紧的,他们总是不断的学习,掌握先进的知识,总是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还有些人,喜欢敷衍,能推的推推,能拖的拖拖,总认为晚不了,可到头来,工作完不成,领导责问时,有时还振振有辞,什么借口都有,就是不找自己的原因,逐步的他们就养成了平庸的思想,成为了平庸的人。
四、胜在坚持
有了好的心态,付出了实在的行动,还得坚持。“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在很大程度上,坚持就是力量,坚持就是希望,坚持就是胜利。作为青年干部,有时容易情绪化,有时容易见异思迁,有时容易随波逐流,这就要求青年干部一定要学会坚持,要磨练自身的意志力、锻炼自身的控制力。热心于小技小艺者,其心必浮,难有大成,亦难托大任。
(一)坚持是一种信念。中华民族语言中有许多励人坚持之说,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水滴石穿、燧石取火、铁杵磨针等等。坚持的过程就是一种精神的铸造过程,通过坚持坚持再坚持,精神之气得以涵养,精神之力得以增强,精神之魂得以凝聚。纵看古今,横看中外,每一个获得成功,走至人生顶峰的人,都是靠坚持,靠持之以恒。古今中外成功的原理都是一样的。伤仲永的故事大家都听过,方仲永三、五岁便能吟诗,与当地的秀才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仲永却没有坚持学习下去,最终由一个神童泯为一名普通人。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以深刻的警戒:纵使你有很好的天赋,但如果你不坚持下去,最终只会沦为一个普通人。著名书法家王献之,他刻苦练字,坚持不懈,竟练了十八大缸的墨水。后来,他成为一名流芳千古的书法家。古今中外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
(二)坚持是一种意志。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屈的精神,任何事就无法做到持之以恒。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是讲当年苏格拉底在新开学的时候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而且这件事情也非常容易做。每个人每天把胳膊尽量向前甩,然后再尽量向后甩。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所有的学生都说能做到。而且觉得这件事情很好笑,这么简单的事情谁不能做啊。但是到了1个月后,当苏格拉底再问学生的时候,只有90%的人在做这件事情。又过了一个月,坚持做这件事情的人还有八成。1年过去了,当苏格拉底再问的时候,只有1名学生在做这件事情。这名学生就是柏拉图。其实世间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坚持,当然最困难的事情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说它困难,是因为很少有人能做到。
(三)坚持是一种精神。有人说人生是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俱有;有人说人生是一杯白开水,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人生就是一条路,虚实不定,变幻莫测,既充满荆棘、坎坷,也伴随鲜花、掌声。面对坎坷,有人勇往直前,有人则退避三舍;懦弱者千方百计,避重就轻,勇敢者则殚精竭虑、迎难而上。世事虽难料,但世上却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人定胜天,贵在坚持。我国有两句谚语,“立志无恒,终身事无成。”和“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爱迪生说过:“如果你希望成功,应当以恒心为朋友。”恒心,就是对坚持的一种最有力的诠释。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摩尔根写《古代社会》花了40年;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花了36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他们没有强大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又怎能取得这样的成功。
五、贵在学习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先生在他主编的《学习型政府》一书序言中有这样一段精辟和精彩的言论:“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化。这个时代有三大显著征:一是‘赢家通吃’。谁对资源和财富占有越多,谁就越有可能吸引更多资源和财富,实质上是拥有更大的竞争力;二是‘快鱼吃慢鱼’。这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谁对变化的反应更快,谁就掌握先机;三是‘以小搏大’。规模和数量已经失支光彩,质量和创新决定发展的前途”。知识是人类最大的财富。知识的拥有量越多,发展空间就越大;运用新知识的速度越快,应变能力就越强,生存和发展的胜算就越大;创新的能力越强,生存的质量就越高,发展的希望就越大。而我们要想做到多、快、新,就必须学习。团干部队伍相对比较年轻,加强学习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习能力是年轻干部能力结构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判断干部潜力的重要标志。团的工作涉及面广,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很难开展好工作。同时还要清醒看到,目前团干部队伍中忙于应酬、疏于学习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邓小平同志说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我希望大家对于学习不要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就次要,忙起来就不要,从现在就要抓紧学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谁学高一斗,谁就会识高一等、智高一筹、技高一招,谁就会掌握主动权。
解决学习什么这个问题应当从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入手。主观上重点看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客观上重点看所学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在部门单位的要求。既不能片面地强调个人的主观愿望,而不顾客观的要求,也不能片面在强调客观要求而扼制主观愿望。应当以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在部门单位的要求为主,个人愿望为辅的原则来确定学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既有利于个人的提高,又有利于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对我们团干部学什么,年初下发的《关于加强学习型团组织建设的意见》有很明确的要求,就是学理论、学政策、学法律、学业务、学科技、学经典。我提倡大家追求学历教育,但学历教育要与能力相匹配,否则能力差学历高反而起负作用。
(一)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一要树立学习为本的理念。学习能使人聪慧文明,使人高尚完美,使人全面发展,谁把握了学习的先机和主动权,谁就抢占了生存和发展的制高点。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充实知识,提高本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肩负起重大的责任;二要树立学而则优的理念。学习是思考和创造的过程,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青年干部的工作能力从哪里来?靠天上掉不下来,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宣传叫不出来,靠小聪明编不出来,只能从学习中来。因此,我们必须把学习作为自身进步的阶梯,把知识作为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孜孜不倦,永不懈怠,努力以学习进步推动事业的发展;三要树立工学结合的理念。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学习是工作,而且是更重要的工作”。学习是干好工作的第一需要,也是履行好职责的必然要求。一个不注重学习的青年干部,就不会有敏锐的眼光、开阔的视野、清晰的工作思路和创造性的工作业绩。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使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能使工作更加富有活力和创造力。
(二)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一要勤学。大家坚持每天都利用一段时间学习,有计划地多读点书,增加自己的理论积累,努力取得更多的学习收获,保证自己思想上不落伍、认识上不停步、行动上不掉队;二要善思。古人告诫我们,学习要“俯而读、仰而思”。意思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参加培训班学习,我们不能满足于填鸭式的学习,必须学思结合,消化吸收为自己的东西,大家在学习中,既要认真听课,又要独立思考,做到教学相长;三要力行。马克思主义者所倡导的学风集中到一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胡锦涛同志指出,“学习搞得如何,不仅要看学习得怎样,更要看能不能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运用于实践”。
借此机会,和大家作了一次交流,希望这些观点对大家有所启发。
第二篇:在团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团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年月日
同志们:
当前,正值全国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之际,全市广大团员青年正精神抖擞、激情满怀迎接我市第七次团代会。在这喜庆而特殊的日子里,在团省委的关心支持和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区团干部培训班今天开班了,在此,我向学员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莅临我市授课的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加强青年干部学习培训工作是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优化党的后备军、强化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持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这是党对我们共青团的巨大鼓舞也是对广大团员青年的殷切希望。长期以来,我们逐步建立健全青年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始终坚持紧抓团员青年干部培训工作,大力促进青年干部素质提升、加快青年干部成长成才,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和富庶美丽幸福新淮安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共青团战线工作实际,就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共勉:
一、志存高远,时刻保持一颗进取心。进取心是一种不
断超越自我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执著的科学态度。进取心激励着人们不断向自己新的人生目标前进。一个人一旦形成这种不断进取的心态,就会不断激发自身的潜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志不强则智不达”、“志不立,天下无成之事。”欲成事,需先立志。立志最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广大团员青年干部来说,就是要时刻想着为党和人民做贡献,把报效祖国作为最大的追求,把服务人民作为最大的责任。作为青年干部要有年轻人的朝气干劲,雄才胆识,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追求个人幸福与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统一起来,只争朝夕,锐意进取,不断超越,在服务中心和大局的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青年干部要有不甘平庸、不墨守陈规、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把事业放在首位。要坚持解放思想,摒弃陈规陋习,始终保持不断探索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自觉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参与和推动实践,争创一流的业绩,努力形成积极进取、崇尚创业的良好气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二、宁静致远,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常心是一种做事处事的态度,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和修养,它来自于内心深处的豁达、乐观与和谐。一方面,在工作中,青年干部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要努力克服浮夸之风,要立足本职,找准自身定位。青年干部的工作很多都是基础性服务性工作,虽繁杂且平凡,但却能影响工作全局。因此,要安心平凡岗
位,甘做具体工作、甘做人梯,当好配角。要学会用长远眼光面对每一件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在干部成长职务升迁中,青年干部尤其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要努力克服浮躁,节制私欲,多找找自己学识修养、工作能力上的差距,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即使被提拔重用,也不能骄傲自满、要时刻保持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作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最后,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失败面前不气馁,积极应对挑战,培养良好的工作品质,在实践中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三、饮水思源,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是为人处世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更是一种责任意识和人格要求。“滴水之思,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能知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最起码的要求。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具备责任感。常怀感恩之心,就是要感激养育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广大青年干部要多说感恩话,多行感恩事,多做感恩人,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感恩文化的践行者。要学会用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与世情,用淡泊的心去迎接阳光与风雨,当挫折、失败来临时,我们就不会变得消沉、萎靡不振,当成功、喜悦到来时,我们也不会自满骄傲,忘乎所以。作为团干部,更要增强感恩意识,常怀感恩之心、常思从政之责、常行感恩之举,把感恩当作自己生活的一种境界来追求,把感恩当做对事业的一种责任来践行,用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回报党、回报组织、回报社会。
四、修身立德,常怀自律之心。“种下思想,收获行动;种下行动,收获习惯;种下道德,收获命运。”修身立德是做人做事的基石。年轻干部在成长成才道路上,一是要内正其心,外修其行。切实加强行为自律,行为修正,努力做到做人与为政统一,修身与立德统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精神境界,培养高尚情操,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二是要严谨自律、踏实做人。努力追求“正”的做人风骨,“诚”的做人特质,“善”的做人底线,“谦”的做人作风,“实”的做人品味。有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才能担当重任,才能成就事业。三是要做到“六慎”,即慎独——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慎微——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慎欲———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慎友——多交诤友不交谄友、多交学友不交玩友;慎始——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腐败也有第一次,守不住第一次,就会成为解体的开端,下滑的起步;慎终——清廉公正的弦时刻绷紧,任何时候不松懈,“两袖清风一生事,不留半句闾阎谈”。四是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有,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掌权用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并乐于接受监督。
同志们,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干事业的大好年华,各位团员青年干部要充分珍惜青春,奋发图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在学习中充实自己,在工作中丰富人生,在实践中建功立业。本次培训班时间虽短,但组织严密、授课老师造诣很高,希望大家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并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学以致用。
最后,祝各位学员学有所成,祝在座的各位领导、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团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全县团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团县委在这里举办全县团干部培训班,主要目的是提高团干部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同时,这次培训班又是在我县团的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后举办的第一次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各位都是去年县乡两级团组织换届后新当选的团员干部,既是我县共青团队伍的中坚力量,又是新时期我县共青团事业的践行者。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团干部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要想在全县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有更大更显著的作为,必须用先进的理论、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因此,大家要高度重视团干培训工作,通过相互交流经验,启发思路,力争在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大家提三点要求。
一、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争做学习求知的“带头人”
县委对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对广大团干部的成长一直高度重视。团县委也不遗余力的创造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提高各级团干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总体上看,我县广大团干部政治坚定,上进心强,思路敏捷,富有创造力、战斗力,在我县的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缺少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教育,缺乏社会实践的磨砺和工作实践的锻炼,在座的各位或多或少地存在“本领不强、能力不够、经验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不断厚实知识功底,提高综合素质。
第一,解决好“本领不强”的问题,必须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青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成为竞争力的源泉,成为成功的保障,同时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此,广大团干部必须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紧跟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珍惜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刻苦钻研,增强学习求知的主动性,做勤奋学习的表率,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
第二,解决好“能力不够”的问题,必须把学习作为第一追求。当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环境、新机遇、新挑战,需要共青团有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更需要青年人有新思想、新目标、新作为。广大团干部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争取时间,在工作中学,在生活中学,在群众中学,做到勤学不厌;要以与进俱进的时代感,拓宽学习领域,深入钻研经济、科技、历史、法律以及与团的工作有关的知识,做到百学不倦;要以不进则退的危机感,不断开阔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做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
第三,解决好“经验不足”的问题,必须把学习作为根本动力。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来自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揭示和认识。希望大家在这次学习中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从本职工作的需要出发,主动适应改革开放和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善于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使学到的东西真正内化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二、弘扬传统、发扬优势,当好团员青年的“领路人”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是我们团的光荣传统。党的十六大对广大青年的健康成长提出了殷切希望。广大团干部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充分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优良作风,引导好青年、教育好青年。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做到政治坚定、思想过硬、作风扎实,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一要争做解放思想的开路先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改革的大突破、经济的大发展。从我县发展的现状来看,最大的障碍还是思想解放不够的障碍,最大的瓶颈还是观念更新不够的瓶颈。团员青年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应该成为思想解放的先锋。广大团干部要引导团员青年带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开阔眼界。要带头增强忧患意识,认识自身的不足,拿出更大的劲头,迈出更大的步伐;带头增强机遇意识,见事早,动作快,力度大,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带头增强市场意识,学会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办事,勇于竞争,善于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带头增强艰苦创业意识,敢吃苦、会吃苦,通过苦干实干取得进步,赢得发展。
二要强化重任在肩的责任意识。责任感是团干部成熟的重要标志。党把我们放在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岗位上,是对我们的信任和期待。因此,广大团干部要时时刻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时时刻刻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和青年的需求,把饱满的工作热情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把昂扬的创新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很好地结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工作的落实,推进事业的发展。要切实加强自身修养,自觉践行“三个代表”,勇挑重担,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在共青团的岗位~写灿烂的青春篇章。
三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大力倡导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观主义。要经常深入到团员青年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倾听他们的呼声,把握他们的脉搏,服务他们的需求,努力实现作风带团、作风兴业、作风育人。要树立“有为才能有位,有位要更加有为”的思想,时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把青年满意、群众满意、党政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视事业如泰山,把主要精力和心思放在团的工作上,多为团的事业、青年的成长成才做贡献,在工作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要具备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团的工作是一项富于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团的干部要有一种知难而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团的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如共青团如何担负起培
养“四有”青年的基本任务;如何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巩固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如何有效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广大团干部一方面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方面也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努力做到以新的视角认识共青团工作的新规律,解决共青团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思想和行为更加符合形势发展和青年需求,使团的事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三、围绕中心、明确使命,早日成为党的事业“~人”
共青团是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团的干部是青年领导人才的重要来源。广大团干部要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及时向党组织输送优秀青年干部。“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这是古往今来成就事业的经验总结。对于广大团干部来说,要早日成长为党的事业~人,扎实苦干是必由之路。这就要求广大团干部必须以最大的热情投入社会实践,以坚强的意志经受实践的考验。广大团干部必须深入到条件比较艰苦、任务比较繁重、情况比较复杂的地方去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实践中锤炼自我、成长进步。
一是必须把远大抱负与实干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一个人的目标要远,理想要大,但工作要实。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以满腔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立足岗位谋发展、埋头苦干求创新、尽心尽职争一流;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要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真正做到组织满意,人民肯定。
二是必须把肩负的历史使命与人生的奋斗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在座的各位团干部都是各乡镇、各部门的优秀团干部,代表着铜陵县的未来,肩负着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重任、广大团干部一定要有艰苦奋斗、不计得失的思想,一定要有迎难而上、埋头苦干的精神,勇挑重担、奋力拼搏,努力在社会实践的广阔舞台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铜陵县人民的优异成绩。
三是必须把团的工作与党的中心有机结合起来。当前,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就我县而言,全县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县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联动”战略,正向着县委九届六次全委会提出的“两年摆脱困境,四年跨越发展”的目标大步迈进。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为广大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团干部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开展团的工作,把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推动我县共青团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志们,团的工作岗位是学习的岗位、锻炼的岗位、大有作为的岗位。一个人的组织领导能力、宣传发动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在团的岗位上都能得到锻炼。希望大家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抓紧学习时间,迅速转换角色,以一种如饥似渴、只争朝夕的精神,滴水穿石、磨杵成针的毅力,永不满足,攀登不止的追求,在共青团岗位上不断充实自我,提高素质,在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展现才华、建功立业!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学习进步、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第四篇:在新任职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材料
同志们:
首先祝贺你们荣任新的领导职务。刚才组织部领导对大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你们不要辜负组织的厚望,在新的领导岗位上作了更大的成绩。下面我代表市纪委给大家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后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几点要求,与大家共勉。
一、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增强拒防变的能力。
一个人的身体只有固本强身,增强免疫力才能抵抗病菌的侵入,防止疾病缠身。一个领导干部能否做到清正廉洁,健康成长,道理也是如此。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信任我们,把我们放到新的领导岗位上,我们就必须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和任务。一方面要有过人的能力、过人的才识和过人的组织能力,真正具备领导者的素质;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自我,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自觉做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模范。否则就会走到历史的反面。从最近几年咱们省、咱们市上查处的一些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的事来看,由于他们平时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尤其是不注重党的反腐倡廉理论和党规党纪的学习,放松世界观的改造,虽然职务提升了,但由于这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结果是消极腐败思想不断膨胀,终于抵挡不了权力、金钱、女色的诱或,在糖衣炮弹面前打了败仗。省委书记近几年反复强调这么一个观点,这就是经济要快速发展,干部要健康成长。各级纪检机关要“常举刀,少砍人”。苏荣书记的这个观点富有哲理性,他至少告诉我们两个简单的道理:其一是少砍人,乃至不砍人的前提是我们的干部能从严要求自己,不做违法违纪的事;其二是一个干部的成长进步也是不容易的,作为组织来讲就是平时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养和管理;作为干部本人来讲,就是要倍加珍惜自己的成长进步和职务,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问题。一名领导干部能否在党和人民给你的工作岗位上健康成长,善始善终,关键取决于个人的不断自我完善,那么自我完善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有哪些呢?
一是要加强学习(我说的这个学习主要是党规党纪和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的学习)。同志们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后,要注意把制度学习和自觉学习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学习与党纪、政纪条规和法律法规结合起来。使学习上升到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任职的前提条件。通过学习达到明辨是非,坚定信念的目的;遵章守纪,依法行政的目的;自警自励,自尊自省的目的,以良好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履行好职责。
二是要牢记宗旨。我们党的最大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害就是脱离群众。不良作风的产生,贪污腐化的出现其根源在于忘记党的宗旨,要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就必须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的宗旨。“为什么当官,当官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这是党的各级干部,尤其是新走上领导岗位的各位同志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同志们职务的提升是人民群众认可的结果,事业需要的结果,假若我们职务提升后,反过来又忘记了群众,忘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迟早会走向人民群众的反面,甚至会滑向腐败的泥坑。所以作一名领导干部必须真正把自己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为基层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上,按照艰苦奋斗,勤政廉洁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好事,并以此来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三要持之以恒。从最近几年咱们纪委和组织部门掌握的情况看,一些提拔的领导干部刚走上领导岗位后还是比较好的,能谦虚谨慎,认真工作,但过了这么两三年、三五年就有点不对味了,学习兴趣降低了,工作作风漂浮了,生活作风放纵了,有个别干部在干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所以说作为一位领导干部能否到做到自始至终,持之以恒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样呢?我的体会是要做到三要三不要:这就是办事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要凭主观意志;工作要深入实际,不要热衷于迎送往来;生活要艰苦朴素,不要腐化奢侈。常看自己不足、常思自己之过、常怀律己之心、常想贪欲之害,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光明磊落,表里如一,以自已的人格力量带动本机关、本单作作风的好转。
二、坚持以身作则,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搞好廉洁自律
近些年来,经过全党上下的共同努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反腐败的形势还易然严峻,任务还相当艰巨,产生腐败问题的环境和土壤还没有彻底铲除,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有忧患意识,能否做到清正廉洁,不仅事关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事关党的形象和存亡。为此我期望大家从走上领岗位的第一天起就要做到“四个管好”:一是要把自己管好。管好自己的标准最基本的是管好自已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去吃)、管好自己的手(不该要的就不要去拿)、管好自己的腿(不能去的地方你最好别去)、管好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你千万别想)。二是要把班子管好。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既要放权,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又要敢于监督,防止权力滥用。要通过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廉政谈话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搞好监督,增强班子廉洁自律意识,形成思廉洁、抓廉洁的良好风气,保证班子的整体廉洁。三是要把老婆孩子和身边人员管好。从很多案子看出,大多数领导干部出问题都与这个有很大关系,所以要保证自己不出问题,必须要把这个事办好,否则就会后院起火。四是要管好“八小时以外的生活”。一些领导干部由于放纵“下班后的生活”,往往被别人套上了枷锁,身不由已,最终被所谓的“老同学”、“老战友”、“老板”送入灾难的祸坑。所以,同志们在这些看起来比较容易做到的四个方面还需要好好地去严格要求自己呀!
三、敢抓善管,认真负责,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各级领导干部都对落实这个制度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自己所在的单位,或者说自己分管的工作范围、工作人员发生了违法乱纪的问题、不正之风,到时就得追究你的领导责任。为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更加重大,你平时不但要管好自己,同时还要管好单位和他人。在此基础上,还要认真学习落实好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切实增强监督意识和纪律意识,把组织、群众对自己的监督看作是对自己的最大关心和爱护,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领导岗位,做到上不愧党、下不愧民,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早日实现从一名普通干部到一名领导干部,再到一位称职的,有为的领导干部的转变。
第五篇:在全市新任职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在全市新任职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全会精神,全力推动新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迎来了新任职领导干部培训班。此次培训班是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召开的,举办这次培训班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家的能力,适应新岗位的要求,适应发展新战略的要求。希望同志们珍惜机会,认真对待,以端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参加这次培训。
下面,借此机会,就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谈一下学习和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做人、做官的体会,共同提高。
一、学习
谈到学习,大家都不陌生,“学习”这两个字,对每个人来说,是最熟知和最常用不过的词语了,它始终伴随我们一生。从小时起,家长、老师常在耳边叮咛要“好好学习”;参加工作了,常听到要“加强学习”的教诲;当家长了,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刻苦学习;当领导了,教育身边的同志要勤奋学习;在全年工作总结或民主生活会上,常常作“学习不够”的深刻剖析。由此可见,“学习”是多么重要!
自己参加工作28个年头,也常常提醒自己重视学习,把“学不可以已”,“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等古训作为鞭策自己学习的座右铭。
(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学+习。一般以为,“学习”是一件事,其实,“学习”包括“学”和“习”两项工作,“学”是把不会的“学会”,是知新,是“日知其所亡”;“习”从羽部,是鸟数飞也,就是鸟不断重复振动翅膀,即将“学会的”不断重复,是“温故”,是“月无忘其所能”。所以“学习”包含“知新”然后“温故”的两个过程,甚至更上一层的“温故而知新”。
“学习”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学习指通过书本或在他人辅导获得知识。《新华字典》对学习的解释是“通过读书、听课、研究,进行教学试验参加实际工作等以学得知识和技能”。广义的学习是指一个人从外界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全过程。从信息学角度看,一个人的学习过程,说到底是一个人不断接受并与外界交换信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脑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
(二)学习的意义
学习,既是古老的又是全新的。“古老”在于人类从生命开始就学观察、学说话、学走路、学做事。“全新”是说我们处在一个新事物、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的时代,在科技、经济、文化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又不得不重新认识、审视、思考学习问题。
人生下来为什么要学习?
这是个大问题。人的成长过程,便是一个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懂得做人的道理,获取丰富的知识,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000多年前,我们中国文化的先贤哲人,也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是最早诠释学习的人。他的学生把他的话记录下来,成了一本书叫《论语》,该书开篇便是“学而第一”,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想这便是学习一词的开始。
国学经典《三字经》,曾经告诉无数的蒙童学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至今看来,这些话语还是不过时的至理名言。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大会上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向全党提出了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的主张,提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大任务。毛泽东同志堪称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他一生读书无数,涉猎广泛,即使在他晚年病重期间,也是手不释卷。他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至今仍然萦绕在每位莘莘学子心间。
江泽民总书记也是一个善于学习而且很博学的人,他在以德治国的施政纲领里,要求“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而且必须有紧迫感,必须提高自觉性。我们的口号应该始终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成为新时期倡导学习、勇立潮头的领袖。
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惊世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而知识是要靠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的。所以学习是我们终其一生的追求和伴侣。
学习有什么意义?它的意义在于:
1.学习可以延续文明传承,推进社会发展
美国著名民族学家,原始社会历史学家摩尔根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可概括为三个时代,即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在蒙昧时代,人类世代相沿地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森林中,以野生果实、植物根茎为食,还有少部分栖居在树上。随着地壳的变化,气候的改变,人类不得不从树上移居地面,学会了食用鱼类、使用火、打制石器、使用弓箭、磨制石器等生存的本领,世代相袭。到了野蛮时代,人类又学会了制陶术、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植物的种植。这一时代的后期,还学会了铁矿的冶炼,并发明了文字,从而使人类历史过渡到文明时代。
由此看来,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就如同一场规模宏大而旷日持久的接力赛:前代人通过劳动和生活获得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经验,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形成知识和技能,传给后人;后辈人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以适应时代与环境的变迁。如此代代传递,便形成了一部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历史。
显而易见,野蛮时代的人类如果不世代相袭地向先辈学习使用火,就只能像自己的祖先一样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文明时代的人类如果不世代相袭地向先辈学习畜牧业和农业,也只能像自己的远祖一样靠现成的天然产物为食。
十八世纪的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出现为标志。那时,格里沃斯、纽可门、瓦特等革新能手,通过学习,掌握物理学、机械学等知识,设计、制造、试验,最终发明了蒸汽机。十九世纪的技术革命是以电力为标志。而这一新生产力的创造是无数人学习、创造的结晶。德国赫兹发现电生磁,法拉第发现磁生电,建立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又建立电磁理论、麦克斯韦方程,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德普勒研制出高压输电技术,等等,从而促使人类进入电力时代。本世纪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又一次证明学习的巨大促进力。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只要考虑一下这个事实:以极便宜的价格买到性能优良的个人计算机,自由地在网上漫游,不出门而立知天下事。就不能不惊诧于科学技术给现实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不能不心悦诚服地承认学习对我们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的重要作用。
2.学习可以提高人的境界,净化人的情操。
学习有三种境界: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确能够让人立竿见影的得到收获,于是乎,为读书而读书的人们在当今这个弱肉强势的社会中屡见不鲜,人们用读书来武装自己,让自己有一份不错的收入,有一片自己的立足之地,过上富裕安详的生活是读书唯一的目的,崇尚读书、流行读书,是时代的趋势。虽然这种为读书而读书的方式不见得有多高尚,但它有利于社会安全的一面,因此,把它归于学习的第一境界了。
刘禹锡一则《陋室铭》中提及:“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此种思想不只为读书而读书。我想这是一种心境、一种心志。闲暇时,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不仅能够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更能使你的心灵得到升华。正如朱嘉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读书真的能给人们以新鲜的养料。用心去读书,吸取书中的精华,此等读书方式应属于第二境界。
鲁迅——民族的脊梁。把这样的头衔给予文坛巨匠是当之无愧的。古人云:“上医医国。”我想,说的就是鲁迅了,为了民族的兴亡,他放弃了仙台求医之途而回国,用写作来医治人们腐朽的思想。周恩来的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同样为中国而发出的感叹。鲁迅和周恩来一样,都是用所学所想来救治国家与人民,这无疑是读书的最高诠释与实现人生价位的最好途径了,所以这种应是读书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无论你处于那种境界,都可以感化自己,感化他人。知识的海洋无边际,用最快最直接的方法——读书,来获得你最想得到的知识,来达到你最想达到的境界。
3.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增加个人的竞争能力。
学习可优化人的心理素质。一个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应该具备诸多方面的良好心理素质,如高尚的品德,超凡的气质,敬业的精神,目标专一的性格,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正如萨克雷所言:“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够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
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成果尤其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去获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缺乏一定文化素养的人不能算真正健全的人,现代社会的新型人才必须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
学习可以提高人的能力。这是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对全党干部讲的话,现在党中央又重新提出了解决干部的“能力恐慌”问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诸如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处理矛盾冲突的能力,驾驭局势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等。公务员要求达到“三会”,即会外语、会计算机、会驾车,但许多干部都不够精通,达不到张口能说、上网会用、有车会开的程度。
学习可以持续提高个人竞争力。俄国作家高尔基曾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读书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里,谁拥有知识,就等于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了有利位置。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内在推动力。常言说“学无止境。”学习生存,就得有一技之长,有专业技术,有专业知识。世界上什么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人生的几个关键转折路段,都要适应变化,不间断地充电扩能。即使是个人到达到了事业的顶峰,生存竞争的压力让许多人在学习上不敢偷懒,不学则落后,不学则遭挫折,不学则遭淘汰。即使是告老还乡也得保持学习的态势,让人的精神世界不寂寞、不萎缩、不孤胆。
学习可以使我们认识世界。“书籍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在几千万年的进化过程当中,面对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挑战大自然。通过语言传承,特别是后来发明了文字,用书籍的形式,记录下了无数人类文明的成果,知识、经验和智能。通过书籍我们可以跨越无限的时空,找到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快捷方式,使我们能够迅速拥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人在成长过程中,除要在校学习的知识以外,还要广泛涉猎,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地理、医药、建筑等等,都要读,若读书不多,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旁通。学习能识天地之大,能明人生之道,通晓动静之理,能具经伦之才,能观万里之境,能驭千吨之舟。
4.学习可以改变人生的命运,创造发展的机会。
我们说知识改变命运,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功能;另一方面,知识能够改善人的心态,重塑人的性格,从而通过学习造就成功的人生。歌德说:“人生不只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曾国藩认为“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学习可以改变人。”培根在《论读书》中写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理解使人善辩。”因此,我们说,成功取决于人的知识,而知识来源于学习,归根到底,成功取决于学习,学习是真正的成功之母。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
学习可以给予机会。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机遇是偏爱有准备的人,没有准备很难把握机遇。当你没有看准机遇的时候,你可以不开枪,但你不能没有子弹,学习可以给你创造开枪的子弹,使你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机遇到时方恨无”,人生的关键处,就那么几步,抓住了就超过同路人、同龄人、同代人,同学、同事几年、十几年的时间,许多人在三、四十岁时有很多机遇,你未能认识它,认识了没有抓住它,而到了五、六十岁耄耋之年,可谓晚矣。
学习可以使人变得重要。人,无非有两种:有人生的重要、有人通过个人努力变得重要。前一种是“幸运儿”,后一种是“造命儿”。我想,“生的重要”的人总是少数,是那些“名门望族”,靠着家族的庇荫,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要“变得重要”,要靠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高贵,变得富贵。使人变得重要的途经很多,如获得官位财富等等,但我认为读书学习是使人变得最重要的途经。古人说:“学而优则仕”这句话不一定全面,但“仕而优则学”是必须的,特别是做一个好官必须多读书,多学习。
(三)学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对学习的认识并不到位。一是虽然口头上重视学习,但对加强学习的危机认识不足,缺乏切肤之痛;二是学习的组织、制度普遍是有的,但真正的学习风气难以形成;三是围绕学历的学习是普遍追求的目标,但真正围绕能力的学习还远远不够,重“证”轻“能”,把过程当作目的;四是适应性学习比较普遍,但发自心底的追求理想的创业型学习不够。
现实生活中,在学习问题上有六种不良风气值得注意:“不学”,缺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宁肯虚度光阴,也不愿读书学习;“浅学”,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空学”,理论学习不注重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纸上谈兵;“歪学”,断章取义,曲解科学理论;“假学”,摆样子、走过场,甚至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死学”,只唯书、不唯实,囫囵吞枣、生搬硬套。这六种不良风气,害己害人,贻误事业,必须坚决杜绝。
存在以上问题是客观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有一个相对安定的工作环境,有了一定的资历,甚至还掌握一定的权力,于是,安逸中滋生惰性,权力中滋长骄横,个性膨胀中自己的认识发生错位以至价值观的扭曲,进而对这些问题熟视无睹、感官麻木,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而浑然不知”。正像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所述,如果把青蛙放到摄氏80度的水锅里,青蛙会马上跳出逃生,但如果把青蛙放在温水锅里,不惊动它而慢慢的加温,它就感觉不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温度越来越高的水锅里怡然自得,直至死去。从自身学习的角度看,如果认识不到学习的危机,感受不到外面世界的变化,而停止生存的追求和努力,就很难逃脱“温水锅里青蛙”的命运。无论是思想的还是躯体的窒息和死亡,对个人和事业来说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因此,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贯彻科学发展观,在时代和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实现人的全面进步,不学习不行,一般性学习不够。不仅要改造我们的学习,更要切实地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
(四)如何学会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加·富尔曾言: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是多么深刻的阐述,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科学技术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近代的弄潮儿绝不是今天的学士、硕士、博士,如果他们靠头上现有的“光环”生存,那不久的将来,他们也将被社会所遗弃,只有终身学习,且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才能称之为强者、精英,才是时代的宠儿。对于何为“学会学习”或者说,怎样学习,才算会学习,我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理解。
一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这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学生时代,老师教导我们经常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对此我们在当代或现在都不会有太深的理解。那时我们的学习目的,从低处讲,都有“光宗耀祖”之嫌,从高处讲,就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现在来看,学习的目的也不明确,有人认为,学习就是“解决问题”,因此,他们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发现并改正外部环境的错误上,诚然,解决问题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一个人不常做到自省,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就象“1”加“1”等于几的问题,人们往往追求的是它结果的正确性,却很少有人会想或会求“1”加“1”为什么等于“2”这一问题,因此在学习的目的上,达到某种程度不是目的,我们认为学习的目的应是不断改造自我,不断创新自我,不断自省,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达不到这一点,即使有再高的学习热情,也不会取得学习上的真正成功。
二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说:“今天教育内容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我想这不仅是教育上要讲求方法,在个人主动学习上也要讲求方法,为什么有的人常抱怨自己太笨了,我想这绝非是智商上差异,而是方法上的不对路,不适应自己而已,就象同一老师教出的学生,有的学成呆子,却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效果,而有的学中带玩,却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道理很简单,就是学习方法上的差异,正确学习方法是由不断探索,总结归纳得来的,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有的人在清晨时学习效果好,而有的人却在夜深人静时学习的效果好,有的人喜欢静思,有的喜欢争论,但无论哪种学习方法,都各有所长,但只要找出适合自己的,能达到学习上更快、更高、更好的效果,就是好的学习方法,有人慨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但我想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临时抱佛脚”式的学习也有可取之处,只要是真心去抱佛脚,学习的效果有时会更好,知识的记忆会更扎实,但怕就怕一个人很少去寻求“佛脚”的机会,三天五天,甚至是一年二年。才抱一次“佛脚”当然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学习上,讲求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探求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犹如找到了开启知识宝藏的金钥匙。
三要会把握学习时间。关于时间上的格言、谚语是太多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都表明了时间的重要性,这里我要阐明的是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如何把握学习时间这一问题。常听人抱怨:工作太忙,哪有时间学习呀!我想这只能是个借口,其实工作中的学习时间是无处不在的,只不过有时被人忽视罢了,例如,在微机技能的学习上,有专人讲授他不听,认为以后有的是机会,错过了又没能及时补上,别说微机更新换代多快了,最起码的他在微机基础知识上就比别人晚了几拍,还比如工作中的闲谈,有的人是听乐趣,乐后就忘,而有的人却能在闲谈中学到新思想,获得新知识,所以这也更验证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这一理论的时代性,我想只要有求知的渴望,处处都是学习之处,时时都是学习时间,让“活到老,学到老”莫成为一句空谈。
总之,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之中,“水无常态,兵无常势”,我们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我今天讲的都是一些理论与原则。而生活是丰富的,原则是呆板的,理论是灰色的。在生活与原则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会有千千万万种选择,能只有一种是正确的吗?因此,理论是思辩的,现实是感性的,太阳底下一切都是变化的。原始的不一定是落后的,时髦的不一定是有用的,精确的不一定是精明的,模糊的不一定是不科学的。千万不要以为都“三无”时代了,“网络化”时代了,只注重高新的;丢掉了起码的,只追求时髦的,丢掉了实用的。须知,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死去的不是传统,而是我们的思维和眼睛。
以上是自己对学习的几点粗浅的看法,我想,谈学习能提高人的素质也好,谈学习能改变人的命运也罢,只有学会学习才是最根本的、最基础的,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使能力有新的飞跃,但愿我们都不要做未来世界的文盲。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四大理念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使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的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创造,创造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事业、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世界。学习型组织也是一个强调让全体员工在工作中活出生命意义的组织。只有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这样的组织才有活力。那么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才能让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实现自身的价值,我认为必须牢固把握和正确领悟学习型组织所强调和体现出的四大理念。理念清楚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理念一:感恩
感恩是学习型组织强调四大理念之一。作为员工要懂得对组织的感恩,感谢组织培养了我,感谢组织为我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平台;同样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也要懂得事业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员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也应懂得向自己的部下和员工感恩。只有当我们大家都生活在这样一个互相懂得感恩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才能真正感悟到工作的生命意义。
一是我们必须感谢社会,感谢党和政府。
说起这个话题,有些人也许认为我在唱高调,其实,一个人的成长是否顺利,首先要看社会给你提供了怎样的大环境。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与国家的培养、社会的关怀分不开的。解放前,中国的社会状况可以说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糟。正是因为有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驱逐了外侮,根除了内患,才打下这一块属于人民的江山,给我们创建了一个和平安定的生存环境。不然,我们这些人不要说在这里安安心心地进行学习,恐怕连每个人能否熬到成年都是一个值得疑惑的问题。在电视里大家都看到过很多来自战火中的国家的报道,据专家统计,战乱中国家的儿童的成年率仅为百分之三十。而我们,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我们周围的那些小孩子有几个不是长得白白胖胖,有几个又遭到瘟疫和死亡?所于应该感谢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二是我们必须感谢我们的父母。
我们有太多太多的选择,但惟一不能选择的就是我们的父母,相反是父母无私而伟大的爱选择了我们,才有了我们的今天。父母也许不能给予我们金钱、地位、名誉、豪宅,或者是一副美丽的容颜,但他们给了我们世界上唯一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生命。不要总抱怨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少,我们要对父母感恩。是父母赐予我们生命,是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照顾我们的生活,教导我们如何做人,还为不懂事的我们牵肠挂肚。等到父母两鬓斑白时,依然会清晰的记起我们绽放的第一朵微笑,记起我们迈出的第一步,记起我们喊出的第一个字,记起我们人生路上的每一点每一滴。面对父母无私的爱,再华美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作为儿女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对父母感恩呢?“天下最不能等的是孝顺”,这是美国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的一句名言。有些人在老人过世后痛心疾首、捶胸顿足,自责在老人活着的时候没有如何如何。父母过世方知孝,委实是晚了,早干什么去了?父母把你养大成人,娶妻生子,更应该体会到父母养育之恩,即使父母此时健康无病,也应该抽出时间携妻带子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图你捎多少东西财物,就是愿意子孙绕膝、全家欢乐,享受天伦之乐。自古以来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是不求回报的。当孩子幼小体弱生病时,是父母抱着你在冬日寒风里求医;学习遇到困难时,是父母鼓励你战胜困难。当你在恋爱、婚姻遇到挫折时,是父母站在你身后指点迷津;你们长大了,步入社会,是父母告诉你人生道路不平坦;你们成家立业了,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小安乐窝,想来父母也该休息休息了,但为了你们安心工作,又是他们帮你们挑起了家庭和抚育下一代的重担,烧饭抄菜搞卫生,放学还要接小孙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人生总是要老的,这是自然的规律。人到老年,最害怕的是冷清和孤独,最需要的是儿女的理解、安慰和体贴。人生百善孝为先。孝,是人道德品质的核心和底线,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维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石,如果基石不存,社会必然无序。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还能够奢望他为“公”为“民”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孝治天下”的说法,认为“孝”为百行之首,是道德之本也。作为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无论何时都不应该忘本。
总而言之,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没有一个不是从寸长的脚板长成人的,没有一个不是在父母的精心护理,百般疼爱,惊惊怕怕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的本事再大,地位再高,财富再多,你也没有理由不报答我们的父母。有句古话说得好:“国正人心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三是我们必须感谢我们的衣食父母。
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当领导的,当干部的更应报答人民群众。李瑞环说,所谓领导,是相对群众而言的,“领”就是带领群众,“导”就是引导群众,离开群众,就无所谓领导。我们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群众工作,或是做群众工作,或是为群众做工作。因此,会做群众工作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李瑞环说,群众最可爱,是说群众干的事很多,而且通情达理,要求不高;群众最可怜,是说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艰苦的,我们的政策出现错误,最终还是群众吃苦头;群众最可畏,是说真正把群众惹急了,无论什么人也得倒台。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想想群众在我们心目中占什么位置,我们在群众心目中是什么形象。要多花一点时间研究群众在想些什么,希望什么,反对什么,我们应该尽力为群众做点什么,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一些得民心、顺民意的事情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就应该为人民服好务。包括我再内,我们市里党政、机关干部一个月的工资超过4000万元,一年仅工资支付就达5亿元。人均年工资24000元。要知道这5亿元是纳税人的钱,是人民的血汗钱。我们拿了纳税人的钱,就应该为人民服好务。就要为人民谋利益。
一个党员干部,不管他的地位有多高,如果心里没有群众,或者压根儿瞧不起群众,群众就不可能信赖他。有句话说得好,“群众在你心里分量有多重,你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我们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指手画脚,盛气凌人,根本原因就是脑子里少了服务人民这根弦。作为党员干部,一旦脱离群众,把服务人民当成一种负担,钱欲、物欲、色欲就会像打开了的潘多拉魔盒,失去控制,走上与人民背道而驰的邪路也就不远了。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时时刻刻把服务人民当成责任、义务、光荣和幸福,才能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像孔繁森、任长霞、郑培民那样视人民为父母,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四是我们必须感谢所有的人。
我们应该感谢事业,感谢组织,感谢帮助我们的人。我们应该明白,正是因为有了这块事业,有了组织,我们才有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才有了一个改变自我,长足发展的机会。正因为有那么多帮助我们的人,在我们的成长所过程中做出的种种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成功。同时,我们更应该感谢所有的人。感激生育、抚养我们的人,因为他们使我们体验生命、不断成长;感激帮助、关怀我们的人,因为他们使我们度过难关、给你温暖;感激鼓励、教育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给我们力量、开化我们的蒙昧;感激伤害、绊倒我们的人,因为他磨炼了我们的心志、强化了我们的双腿;自卫和防范的能力;感激欺骗、藐视我们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们的智慧、觉醒了我们的自尊;感谢诋毁、抛弃过我们的人,因为他让我们知道了谨慎小心;教会我们自尊自强自立;感谢出卖过我们的人,因为他使我们知道了最可靠的是人,最不可靠的也是人,使我们更加清醒。要去感谢一切成就过我们的人,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下一个成功者就是你。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学习美国总统罗斯福,在遇到不幸的时候,还能找出感恩的理由。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当即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可见,当我们的每一天乃至一生,就在这感恩的心情中度过,那还有什么苦恼不会变成幸福呢?
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因为走过的都是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我想,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户,但是他会同时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户。他是公平的,只要你用心探寻,总是有路可以走的,所以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说自己生不逢时,我们要以感恩的心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的健康,活的快乐。
学会感恩,应该是学会做人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你我学会感恩,从今天开始。
理念二:善念
什么是善念?
善念,就是善良的念头。
小时候,父母时常提醒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心存善念。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最近,我查了一下资料,才发现这个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
科学发现,一个心存善念,乐观的人,他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被活化的机率就比较高,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所分泌的神经传导物质经过实验证明,具有刺激细胞生长发育的功能,当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分泌出能让细胞生长健康的神经化学物质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也会变得比较活跃,能再分化出更多健康的免疫细胞,对于外来的细菌或病毒比较有抵抗力,人也就比较不容易生病。因此,一个人,如果能够在愈多的时刻保持乐观、祥和、喜悦、感恩的心情,避免愤恨、不满、妒嫉、不安、怀疑的情绪,那么,这个人的正向思考的神经就会时常被激活,久而久之,身体就愈来愈健康,免疫系统愈来愈强健,当然也就愈来愈不容易生病。而且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也会愈来愈发达,想法就愈来愈乐观积极,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这里先讲一个发生在英国的真实故事,告诉我们善良一定会有好报。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完成梦想,不一定非得要冷酷地厮杀和欺诈,有时,只要你拥有一颗爱人之心,就可以了。
邵康节的一首诗告诉我们怎么心存善念:
每日清晨一柱香,谢天谢地谢君王。
但求处处田禾熟,惟愿人人寿命长。
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爹娘。
四方宁静干戈息,我若贫时也不妨。
如果打开心量,多为人着想,多存善念,你会发现,自己的烦恼会消失了,很多以前想不开的事,会慢慢的明朗了。因为换个角度看生活,会觉得,其实没什么好计较的。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所以,我们应该把“积极心态,与人为善”做为为人处世的最高指导原则。
什么是与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好处?如何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是佛教一个基本处世原则。佛教认为,只要我们以一颗善心来对待别人,就能与人结下善缘,从而才能有好的人缘。如此,则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爱戴。
与人为善有利于增进团结。现在,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因为不团结,形不成发展的合力,贻误了发展的时机;因为不团结,造成了一些工作难以推进、许多问题久拖不决,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党的形象;因为不团结,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现象,影响了一些同志的成长和进步。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人甚至是个别的领导不能做到与人为善,不能以宽广的胸怀去善待别人。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与人为善,使人与人之间少一点轻蔑与猜忌,多一份尊重和信任;少一分挑剔和苛求,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少一分掩饰与冷漠,多一份坦诚和关心。
与人为善有利于促进和谐。实现社会和谐,共建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的身心之间的和谐、社会诸要素之间的和谐等等,其中最基本的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到用与人为善的态度来处理人际关系。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与人为善有利于推进发展。坚持与人为善,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和谐,有利于社会发展。工作是人干出来的,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形成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俗话说的好,家和万事兴,人和事业兴。事实证明,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社会与人为善蔚然成风时,同事之间、邻里之间、成员之间关系就会更融洽,大家都来干事创业,就一定会出现事业兴旺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与人损人利己、以邻为壑,那就必然会带来纷争不断、内耗严重、离心离德,进而导致工作难有起色,事业难以发展。
与人为善有利于使自己生活得更快乐。与人为善其实极易做到,它并不需要你刻意做作,只要有一颗平常心就行了。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做了一个实验,他早晨上班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对周围的同事笑了一下,没想到,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上司看到他时对他也笑了一下,他的上司可是从来没笑过的人呀。这个人这一天的心情特别好,平时那种冷冰冰的感觉没有了,周围的人都很亲切。而原因据说就是因为早晨他那无意的一个笑。与人为善使你有一种充实感,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使自己有一个发展个性与创造力的自由天地,并享受到一种施恩与人的快乐,从而更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
如何与人为善?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善待他人。多一点谅解、宽容和理解,少一点苛求与责难;多一点爱心,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点“气人有笑人无的浅薄”。永远与人为善,我们才能让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在愉悦之中。这样的人,才会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人生。与人为善,自己路宽,如果大家都可以做到这点,就没有了独木桥,大家都可以在阳关大道上阔步前进,达到理想中的状态。
生活就是这样:对别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人都是有感情的,当你能够以一颗真诚的心来善待他人时,别人一定会受到感动,从而与你建立深厚的感情。有时,即便是对你十分看不惯的人,当你能够真心善待他时,也会使他改变对你的看法。有时即便你对人的感情是你假装出来的,也会使人感受到你的热情。
有则故事说,一对婆婆和媳妇的关系很不好,婆婆对媳妇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不惜调拨儿子和媳妇的关系。媳妇对婆婆不满意,经常在背地里说婆婆的坏话。有一次,婆婆生病了,正赶上儿子出了远门。媳妇侍候得不耐烦了,于是去找巫婆。她打算向巫婆要一些慢性的毒药,把婆婆慢慢毒死。
巫婆明白了媳妇的来意之后,给他一包自制的毒药,并嘱咐他把毒药放进好吃的饭菜里,面带微笑服侍婆婆吃下。一天三次,服侍得越周到越好,以免婆婆起疑心。半年之后,婆婆就会慢性中毒而死。媳妇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他按照巫婆的嘱咐,给婆婆做好吃的饭菜,一日三餐耐心周到地服侍婆婆吃饭喝药。
一个月之后,媳妇又来到巫婆那里。她一进门就哭著给巫婆跪下,说:“求您救救我婆婆吧,我不想她死了。”巫婆笑著问她怎么回事。原来媳妇热心周到的服侍让婆婆很感动,婆婆改变了原来的态度,经常夸媳妇又能干又孝顺。她觉得拖累了媳妇,坚持下床帮媳妇做事。媳妇发现原来婆婆并不是那么可恶,是自己错怪了她。她很后悔当初毒死婆婆,于是来向巫婆要解药。巫婆告诉她:“我给你的本来就不是甚么毒药,只是一些帮助消化的杂粮粉而已。真正的药是周到的服侍和好吃的饭菜。”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以一颗真诚的心来善待他人时,我们不仅能与人建立好人缘,而且还能使人对我们更加尊重。只要我们时时处处与人为善,人与人之间一定会建立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通过近一年多的观察,发现我市在为民服务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五难”(“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三公”(上午是“包公”,群众办事黑脸;中午是“关公”,酒酣面红;晚上是“济公”,丑态百出;吃半天,喝半天,酒足饭饱睡半天,要办的事等明天,天天如此塞神仙。)工作纪律松懈、便民措施不到位等几方面。其实,这些都是与人为善的反例。
在这里,送给大家十句话,请大家牢记:
第一句话:遇到乞讨者,遇到要钱的就给他(她)点饭,遇到要饭的就给他(她)点钱。
第二句话:上车遇到老弱病残、孕妇:让座的时候别动声色,也别大张旗鼓。站起来用身体挡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给需要的人,然后装作下车走远点。人太多实在走不远,人家向你表示谢意的时候微笑一下。
第三句话: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头老太太,能送回家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送上车、送到派出所也行,如果有电话的替老人或小孩打个电话再走,反正你也不缺那两个电话费。
第四句话:雨雪的时候、天冷的傍晚或者是雪天的傍晚,遇到卖菜的、卖水果的、卖报纸的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买就全买,不能全买就买一份,反正吃什么也是吃,看什么也是看,买下来让人早点回家。
第五句话:遇到迷路的人打听某个地址,碰巧你又知道,就主动告诉一声。别不好意思,没有人笑话你。
第六句话:捡到钱包就找找失主,如果你实在缺钱就把现金留下。打电话告诉失主就说你在厕所里捡到的。把信用卡、身份证、驾驶执照还给人家,一般人家也不会在乎钱了。把人家的地址记在你的笔记本上,以后发达了去找人家道个谦,把钱还给人家。
第七句话:遇到学生出来打工的、勤工俭学的,特别是中学生、小姑娘。她卖什么你就买点,如果她不是家庭困难,出来打工也需要勇气的,鼓励鼓励她吧。
第八句话:遇到夜里摆地摊的,能买就多买一些,别还价,东西都不贵。家境哪怕好一点,谁会大冷天夜里摆地摊。
第九句话:如果钱还宽裕,别养二奶,偷偷养几个贫困山区的学生。别让人家知道你是谁,要不然见面了多尴尬,多不好意思。但是你心里一定会觉得舒坦,比包二奶提心吊胆的要好得多。
第十句话:用冷嘲热讽取笑人,不如将心比心理解人;用低俗淫秽腐蚀人,不如高尚道德引导人;用金钱行贿收买人,不如清廉自律培育人;用假设猜想怀疑人,不如推心置腹信任人;用甜言蜜语忽悠人,不如真心实意培育人;用空话假话欺骗人,不如办件实事感动人;用严声厉语训斥人,不如发现长处赞美人;用奉承拍马哄抬人,不如实事求是评价人;用传播闲言挑拨人,不如以诚相见团结人;用麻木不仁旁观人,不如设身处地帮助人;用手中权势压制人,不如制定制度管理人;用恶言冷语嫉妒人,不如奋发自强超过人。
上诉十条,看似简单,实为不易。如果你做到这十条,你的人生会处处充满阳光。
其实说白了与人为善,也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积极、良好的心态。
不管是做什么工作,讲的一是一种心态。心态不好,不积极,什么工作也干不好,什么事情也办不成,保持积极的心态是干好工作的重要因素。
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我送给你一个隐形护身符,就是“PMA”,翻译成中文就是“积极心态”,不论事业在顺利的时候还是遇到挫折的时候,永远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这样事业才能不断地走向高峰。许多情况下,两个人的学历、经历相差并不大,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根本的差异往往只是一点,心态不一样。消极心态者一定失败,积极心态者才可能走向成功。学习型组织理论还提醒我们: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学会:对人要懂得感恩;对事要懂得尽心;对物要懂得珍惜;对己要懂得克制。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
下面的故事就是一个例证:一群铁路工人在一起上班时,铁路公司的总裁由一群下属陪同到基层视察。总裁满面春风的跟其中一位工人打招呼:“嘿,比尔,你好!”那位名叫比尔的工人跟总裁亲密交谈一个多小时之后,总裁离开了。
其他工人好奇的问比尔是怎么认识总裁的。比尔说“二十年前,我和总裁一起来到这里工作。”
“那为什么他现在是总裁而你还是一个铁路工人呢?”工人们七嘴八舌的问。
“因为,”比尔回答“那时候总裁就是在为铁路事业而工作了,而我只是为一小时五十美分的工资而工作。
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在于他的心态。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为什么会这样?
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心态,尤其是关键时刻的心态,我们将发现“心态”会导致人生惊人的不同。
在推销员中,广泛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失败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发大财而回。
这就是一念之差导致的天壤之别。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打赤脚的非洲人,由于一念之差,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满怀信心,大获全胜。
生活中,失败平庸者多,主要是心态有问题。遇到困难,他们总是挑选容易的倒退之路。“我不行了,我还是退缩吧。”结果陷入失败的深渊。成功者遇到困难,仍然保持积极的心态,用“我要!我能!”“一定有办法”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于是便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爱迪生在几千次失败的试验面前,也决不退缩,最终成功地发明了照亮世界的电灯。
因此,成功学的始祖拿破仑·希尔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而失败人士则习惯于用消极的心态去对待人生。我们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成败:
1.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
2.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
3.我们在一项任务刚开始时的心态就决定了最后将有多大的成功,这比任何其它因素都重要;
4.人们在任何重要组织中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心态。
难怪有人说,我们的环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们自己的态度来创造。从来没有见过持消极心态的人能够取得持续的成功。即使碰运气能取得暂时的成功,那成功也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理念三:包容
什么是包容?包容,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大度宽容、容纳的意思。什么是大度?气量宽宏能容人。什么是容纳?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人或事物。包容就是“仁”,就是爱人,就是要用心去爱每一个人,这是大爱,也是孔老夫子的传家宝;包容就是和谐,就是与万物同生长,“草木有情皆长养,乾坤无地不包容。”
这是说大自然的包容。
什么是宽容?宽容,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什么是宽大:对犯错误或犯罪的人要从轻处理。什么是气量:指心胸、度量,能容人的限量。
包容”是一种境界,是要求我们对于不同的政治体制、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制度、相异的生产生活方式而言。“宽容”是一种肚量,对于那些曾经有过失误,现在已经改正过来,对因不同性格的人给自己造成的不快要大度等等。“包容”是一种精神,是一个群体根植于精神和灵魂里面寻求发展的大气和追求。而“宽容”是个人的胸怀和气度,对待他人的一种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容人程度。
人生在世,不可能离群索居,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彼此相处,哪怕个个心地善良,也难免会发生磕碰和磨擦。譬如朋友间的误会,同事间的纠葛,邻里间的纷争,夫妻间的争吵等等。矛盾是无处不在的,有了矛盾,重要的是面对现实,化解矛盾。若只是一味斤斤计较,便会自寻烦恼,制造痛苦,徒伤感情,甚而结成冤仇。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包容”,要能“宽容”,对不良现象绝不“纵容”。
一要倡“君子之风”——亲而有礼、和而不同、让而不争、勤而不怨。
亲而有礼——亲近要有礼节,不能因为“亲”就亲到不讲原则,不讲规距,不讲规范的程度,不能因为亲,就亲出“小圈子”、“小班子”、“小团体”。
和而不同——就是大家要和睦相处,和为友爱,“不同”就是要保持自己的见解,塑造自己的风格,不能随和错误的见解,更不能因为别人错误自己跟着错,更不能为掩盖一个错误,犯更多的错误。
让而不争——“让”就是谦让、退让,作为领导干部,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这个位置上,既不争名于朝,也不争利于势,更不能把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我们在执行权利时,还要承担执行这个权力的责任、义务。这叫查、权、利一致同志们在一起相处要“温良恭俭让”处处以人为善,温和、善良、恭敬、勤俭、忍让这五种美德,是儒家接人待物的标准。
勤而不怨——“勤”,勤勤恳恳,勤勉敬业;“怨”,怨言、怨气,勤而不怨就是既要勤勤恳恳,勤勉敬业,又要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我想到大家“勤”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是合格的,有时差就差在“不怨”上,我们个别同志不是勤而不怨,而是勤而有怨,时有怨言,和勤勉敬业相比,任劳任怨还做的不够。
二要积“存人”之德——存人所以自立,壅人所以自塞
存人所以自立——你成就了别人实际上也就是成就了自己,你为别人创造了好的生存环境、工作环境也就是给自己创造了好的生存环境、工作环境,同志们在一起合作共事,情同手足,一定要帮助他人,支持他人,扶持他人作为自己的为官之德,铭记在心,这就叫“存人自立”。
壅人所以自塞——“壅”用土把道路堵起来,“塞”就是走不通了,你挡住了别人的去路,就挡住了自己的去路,你挡着不让别人走道,你也就是挡着自己不能走道,简言之“挡住了别人也就是挡住了自己”,你不叫别人走道,你自己也不能走道,这叫“壅人自塞”。
三要有“明主”之心——“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人之主,不降一人”。
阴阳之和,不长一类——阴阳和谐,不能只滋养哺育万物中的某一类,不论香花也好,小草也好,都能一视同仁;不论走兽也好,飞禽也好,都能哺育长生,引申到工作中,对待基层同志,机关干部方面,需要你帮助的你都要帮助好他,在你的职权范围内的你都得管好他。
甘露时雨,不私一物——天上下的甘露,下的好雨,不应该只往一个地方下,也不应该只滋润一种生物,真正的甘露时雨都会普天而降,不漏一边一角,领导干部甘当真正的“甘露时雨”,就不会因为和某个人好,就是只滋润“某个人”。
万人之主,不降一人——这一点对我们领导干部非常重要,“降”是什么,是偏听、偏信、偏向,领导干部应该有纳不众之言,容万众之觉的胸怀,不偏听偏信,每个干部都在工作,他们的个人能力和水平有所差异,他们的工作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我们领导同志都应给予足够的信任,同样的支持。
理念四:快乐
快乐管理已经成为当今的一项重要的管理理论,并且也已经成为我们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管理专家发现,在当今同样的市场条件下,为什么百事可乐公司的市值在不断上升,而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值恰在不断下降,百事可乐制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快乐管理”。前几年,专家们在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的“快乐指数”做调查时发现,在不快乐的人们中,因为工作而不快乐的占61.8%。因此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一下,如何让员工快乐的工作,已经是个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学习型组织强调: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人生。
一个朋友给我发了一个电子邮件,里面大概是这样一些内容:
当你早上能起床并开始新的一天的时候,你是一个上帝关爱的人,因为很多人已经不能这样了。
如果你远离战争,不用挨饿,没有牢狱之灾,你是上帝关爱的人,因为你比世界上5亿多人都更幸运。
如果你不用为你的衣食住行担心,你是上帝关爱的人,因为你已经比世界上75%的人都更幸运。
如果你在每日的生活花费之外还有富余,你更是上帝关爱的人,因为你比世界上90%的没有多少积蓄的人都更幸运。
如果你能看到你的双亲一起变老而不是一人先离开人世,你是上帝关爱的人,因为你拥有世界上少有的幸运…
你,我,我们可以这样。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学习凡事往好处想。从每天仅有10%的“好事情”得到足够多的激励,让自己有足够的动力和快乐心情处理剩下90%的烦心事。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四点,你将会成为快乐的人。
(一)善待生命,珍爱健康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失去生命,所有的快乐将会无从依附。每次去殡仪馆送走一个人回来,自己总会忧伤良久。亲人们压抑的鸣咽,朋友们臂上佩带的小白花,以及肃穆的灵堂和哀乐共同营造出来的那种令人窒息的气氛,往往会长时间留在自己的心底,不由让人觉得生活中缠绕自己的琐事是多么渺小而无聊。生时,你可以为一些小小的利益斤斤计较,可以为一些小小的不如意而烦恼不已,但在死亡面前,这一切却显得那样可笑与微不足道。
汶川地震时,大家都收到这样一条信息:汶川地震,生死转换于顷刻,穷人与富人同行,少年与老人携手,恩人与仇人同去,平民与官员共趋,抹平了恩怨情仇,埋葬了利禄功名。当生命邂逅死亡,顿感生命脆弱,亲情弥珍,更使人明白,得到别得意忘形,失去别怨天尤人。顺时要善待别人,逆时要善待自己,健康快乐最为重要。
人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迎接他的却是一片笑声;人可能笑着离开这个世界,送走他的却是一片哭声。
生命是暂短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睡中过,算来仅有二十五年。以上数字是我们中国人得出来的。暂且不论精确与否,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人生太短暂!
生老病死乃一切生物的客观规律,谁也逆转不了。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希望。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开始生命的倒计时;生命就在呼吸之间,每一秒都是下一秒的“过去”;产房、墓地是人生最平等的两个地方,不论是富贵人和穷人、好人和坏人,在这两个地方都是一样。人握着拳来到这世界,仿佛是说:“整个世界都是我的。”但在离开人世时,人都是摊开手掌,仿佛是说:“看吧!我什么也没带走。”
人生在世,第一是健康,人的健康是一切的支柱。洪昭光说过:“如果你拥有1000000财富,后面的那些“0”分别代表金钱、美丽、地位、名誉、快乐、家庭等等。而前面的那个“1”则是代表了健康。有了这个“1”,后面的那些“0”才有了意义。”你想,即使腰缠万贯,富甲一方,或高官厚禄,事业发达,或貌如天仙,多才多艺,如果“1”没有了,后面的“0”也就没有意义了。
现在好多人只注重了忙碌、勤奋、努力、拼搏,却忽视了对健康的重视,每天都在透支健康,燃烧生命,经常借口工作忙、应酬多,不注意生活方式,不重视锻炼和爱惜自己,过早处于亚健康状态。一般都是撑不住了才去看医生,身体有毛病了和退休了才去保养和锻炼。往往都是等到健康状况不行了,才想起去珍惜和维护。人什么都可以有,但是千万不能有病;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千万不能没有健康。拥有健康的体魄,是谋求事业成功和给家人幸福的最大保证;反之,如果我们过早地把自己身体都搞垮了,要再多的身外之物又有何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世界上再富有的人,往往也无法买回自己的健康。因为健康是自己的,真爱健康就是对自己负责,间接地也是对别人负责。越是容易忽视的往往说明越是最重要的,不要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将健康提上日程,对于拼搏中的人来说,乃是当务之急。
我觉得无论干什么,干多大的事业,健康毕竟还是第一位需要维护的利益。我们连自己都没了,还会有什么?所以说,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是人生成功和幸福的最大资本。
(二)懂得满足、知足常乐
人生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清人胡澹奄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收录了二首有关人生欲望的趣诗,一首是《不知足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得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田园和房产,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想世间人心足,除非南柯一梦西。”这是一首得寸进尺,得陇望蜀。见物忘我,身为欲驱。贪心不足,实不可取,人贵在知足有度。
另一首是《知足歌》:“……思量事劳苦,亲着便是福。思量疾厄苦,无病便是福。思量患难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死来苦,活着便是福。也不必高官厚禄,也不必堆金积玉。看起来,一日三餐,有多少自然之福。我劝世间人,不可不知足。”这是一首知足为福,无欲则怡。德比于高,欲比于低。廉者乐乐,贪者戚戚。智者悟之,不以物役。
人性的孽根性就在于不知足。不是有句话就欲壑难填吧。现在一些人,吃了地上吃天上,几乎活的东西都想品尝一下。还有一些人,有了百万想千万,有了千万想万万,到了嗜钱如命的地步了。殊不知,钱到一定地步,就只是一堆数字,而且变成心惊肉跳、寝食不安的数字了。还有一些人,没有多大的领导才能和水平,也没为老百姓干下多少实实在在的政绩,一心直想往上爬,对岗位经常是挑肥拣瘦,对自己也没有正确认识,还觉得谁都对不起他。
细思量:为人处世,首要的是把心摆正,能知足,无论处在什么位置什么环境遇到什么情况什么诱感,都心不狂、心不贪、心不花、心不乱。这样,才不会在大是大非面前失去方向,不会在权钱色面前失态。
人生在世,富贵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得失之间,不必太在意。“知足者常乐。”人生以知足常乐者,其乐无穷。对于生活、金钱、地位,向最低下的人看齐,则可知足常乐;向最高的人看齐,则会烦恼,长期下去有损健康。凡事不要有过高的奢求,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高。期望不那么高,反而容易满足。一个人能知足,他的精神就会开朗、愉快,而一个不知足的人常常有自苦、自危、自惭、自卑、自惑,以致自毁。
人在活着的时候,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要知足。要知道:“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日无常万事休。”人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凡事要适可而止。不是自己的或不该碰得东西不要去碰,碰了一定烫手,碰多了灼伤的还是自己。要想到名、利、财、色,皆身外之物,不要把这些看得太重。所以说,满足是最好的财产。
(三)相互信赖、珍视缘分
现如今,我们这个社会好像到了信任危机的时代。“不信任”的情绪四处蔓延。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不信任的情况,而且,一系列食品安全等公共事件,使得公信力正在遭到全社会的质疑和挑战。老百姓对过去崇拜和迷信的专家、明星、知名企业,也开始将信将疑。也难怪,当人们一日三餐,吃的喝的都不知、不敢相信是什么的时候,这个社会还会有多少信任呢?人们还有多少幸福指数?现在,邻里之间一般是老死不相往来,就是亲朋之间、夫妻之间也因为不信任导致反目为仇的比比皆是。
这个世上,人与人相遇、相识、相知,无论是血脉的还是非血脉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缘分。如果连最起码的信任都失去了,这个社会、这个世道和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美好可言。
只有重构社会信任的氛围和文化土壤,人与人之间多一点亲情、少一点私利,多一点真诚、少一点猜疑,我们才能享受来到人世因相遇、相识、相知而得到的这份缘分,以及这份缘分带给我们的那份美好和温馨。所以说,信赖是最佳的缘分。
领导之间更应相互信赖,做到五个互相:一是互相信任,二是互相支持,三是互相谅解,四是互相补充,五是互相帮助。
(四)做事心安、感受幸福
俗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这就叫心安理得。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康有为说:人为一己私欲所系缚,被外物颠倒役使,成天患得患失。刚从这件东西的追求中解脱出来,又跌入到那件事的营求中,就没有一刻可以安宁。现实中,凡做了亏心事,干了缺德勾当,强取豪夺、贪得无厌者,哪一个不是整天提心吊胆,吃不香饭、睡不了安稳觉。你说,这样的人,即使有权有势,有钱有财,表面上看很风光、很气派,内心里他能感到幸福吗?能享受幸福的真正滋味吗?
幸福不是别人的感觉,而是自己的内心体验。幸福不在钱多少、官有多大,也不再住得房子有多大、开得车子有多好。其实,幸福并不昂贵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在我们平常生活的点滴中。
只要行得端,走得正,没有害人之心,不做亏心之事,就会活得踏实、坦荡。即使生活并不富裕、无权无势,我们也会在这份心安中享受别人难以体验的那种幸福,寻常百姓的朴素幸福,真正发自内心的那种幸福。所以说,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最后,我想用这样一段话作为结语与大家共勉。
一个人,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以下这段话是一位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国教主教的墓志铭: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从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谁知道呢。
这是一个终生思考探索人生秘密和具有良好教养的声望的人,倾其一生的所得,我们无从知道他还有没有其它著作,然而,他从一生所得中选出这一段话刻在墓志铭上,足见他对这段话的看重,是超过他的其它人生经验和思考的。在这段话中他只告诉了我们一件事,即指明一个人生的方向:改变自己!
马斯洛说过:
“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
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
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
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你不能改变自己的面容,但你可以展现你的笑容;
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你的心情;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事事成功,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今天,我到五常工作,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缘分。在到五常以前,在座的我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我,百年以后,也没有你,更没有我。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到五常工作的机会,这种缘分,每一天,每一件事都用心去做,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感受到,我是用“心”和大家交流。我们有幸相识,也使大家不幸地坐了半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