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导学案的设计

时间:2019-05-14 23:3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本课堂导学案的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本课堂导学案的设计》。

第一篇:生本课堂导学案的设计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导学案备课说明

生本课堂导学案的基本框架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时、前置性小研究、教学流程(独立学、合作学、拓展学)、随堂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九部分组成。

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内容既要制定总体目标,又要制定课时目标。目标的高度既要切合实际,又要与单元目标、分册分段目标等有密切联系。努力通过教学活动组织的灵活性、应变性来有机地达成目标,以此达到随堂达标的基本要求。

生本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独立学、合作学、拓展学、随堂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分3-4步走。第一步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学,对一、二学段学生和在教学中遇到特别困难的内容,教师从实际出发先作铺垫性引导,时间上安排有两种方式,一是课外自由预习,二是课中集中自主预习,是基于前置性小研究式的独立学习。独立学习的方式主要有预习、练习、研习。

第二步教学:伙伴间交流收获和困难,教师顺学而导,整合学生资源,提升知识理解,是基于分享式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基于独立学习的交流完善,基于任务完成的分工协作,基于小老师的帮扶检测。

第三步教学(适合中高年级):整理具有进一步探究性的问题,安 排发散性、实践性学习,延伸到课外,是基于有效管理的拓展学习。

探究学习的方式主要有温故知新、读写算等综合实践、小课题研究。

第四步教学:及时检测,反馈学习信息。要针对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是基于有效的随堂作业。课后不留或者少留硬性作业。

与学生学习方式相对应的,且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在“生本教育”实验工作中的学习管理。包括独立学习的管理,合作学习的管理,探究学习的管理。独立学习管理包括:任务管理、时间管理、习惯管理和效度管理等;合作学习管理包括:成员管理、时间管理、声音管理、收获管理等;拓展学习管理包括:数量管理、时间管理、资料管理、成果管理等。

教学流程实施中具体注意事项:

1.基于前置性小研究式的独立学习。

独立学习包括预习、练习和研习。我们可以尝试把前置性小研究纳入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实行“零起点”教学。高年级再向课外延伸。基于三点原因:一是课外小研究变相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轻负优质”相悖;二是学生差异导致课外小研究不可控;三是课外小研究起点不同导致课堂教学的起点难把握。40分钟的课堂常量要求老师们对独立学习的引领,必须在任务、时间、习惯、效度上作出契约似的规范,那样的独立学习才是投入的,全身心的。学生在任务引导下先学,老师根据学生学的情况后教。依据《课标》要求,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教、通过合作学会的不教、教师教了学生还是不会的不教,这样将课堂时间省出来,就可以把作业、反馈、检测等纳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来。

(1)前置性小研究任务要明确、规范,基于学习起点。

(2)独立学习管理可引领,可商榷,基于学生本位。

(3)独立学习管理要指向于习惯养成。

2.基于分享式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主要分独立学习后的完善交流、分工完成学习任务、小老师指导下学习三种。

合作学习是人的本能之一,儿童也不例外。任何复杂化的合作学习都无益于学习方式的转变,任何忽视“分享”意义的合作学习都注定会被学生放弃。学生群体是课堂最宝贵的教学资源,而同龄人之间因认知方式和心理特征的相似所带来的“沟通优势”是教学中最宝贵的部分。

生本课堂的本质要义,就是要坚定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自由思维、快乐分享,让他们自然地形成规则,教师则在合作的时间、人员、声音、收获上作出规范。

(1)管理合作前的目标定位。

小组合作学习前,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十分重要。(2)深入合作时的细节协调。

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小组内成员各司其职,此时教师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而是深入学生的小组合作,协调各个细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介入、点拨引领,以推进交流向纵深发展。

(3)合作后的收获反馈。

课堂展示交流,要安排充分的时间,而且要让成绩一般的小组成员来完成。小组在班内展示学习成果,讲解,质疑,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补充,质疑,解惑,通过生生互动,实现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小组学习成果的升华。

3.基于有效的随堂作业。

小组学习的效果到底如何?需要做哪些补位工作?还是要通过独立随堂作业的形式来检测、来实现的。这些练习面向每一个学生,既有检测巩固的功能,也有提高拓展的功能,前提是练习必须放在课内完成,当堂练,当堂清,及时检测、反馈、整理学习收获。

4.基于有效管理的拓展学习(适应于中高年级)拓展学习包括自主知识整理,创造性学习、小课题研究。(1)自主整理:温故知新

这里的“温故知新”不仅仅指新课之前的温习,而意在广义的注重对学生认知基础的了解和学习起点的定位,意在沟通已知与未知,着眼于学生自身对已有知识的体验和积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2)综合实践:深耕读写

探究学习中的综合性学习是指读写算等综合实践。“生本课堂”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课堂是真正的“学堂”,是学生自主的学习实践活动的沃土。凡是学生能做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要是学生暂时不能做的,也要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而不代劳。

在行动策略上是扎扎实实地让学生自己去学,选个角度有情有趣地读,选个话题有板有眼地写,选个问题有理有据地议,选择个收获有意有序地收藏,在生本课堂中,每一节课都是学生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3)小课题研究:分层管理

在对学生探究学习的管理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深度、广度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分层管理才是最有效的,关注学生的不同起点,“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做,到学生中去”。

生本课堂应具备的特征:

努力追求课堂中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常态的合作学习、有效的随堂作业。

1.教师备课时要注重考虑为什么教、怎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课堂上要注重以生为本、以学为重、以导为助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参与学习机会,展开真实的学习活动。

2.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独立学习,在独立学习中不断推进生本对话(学生与文本)的深度。“生本对话”中的文本,包括教材、拓展材料(知识点的拓展、读物的拓展等)、辅导资料等,对话的形式,主要有看图、读文、体验、交流。

3.合作学习成为课堂的常态,合作形式有2人、4人、6人或随机组合。生生对话贯穿课的始终,有分工合作式、独立再交流式、小老师帮扶式等。

4.设计好课始活动,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实现零距离切入,改变无效的“导课”方式。(课前预习收获介绍、检测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巩固成果、演讲课外阅读的内容、展示前置性小研究独特发现等,仅供参考,因师因生而异)

5.作业要随堂完成,在反馈中不断提升理解、提炼主题。作业过程中要重视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参与作业的设计,作业内容要考虑具有因人而异的特点。书写作业要做到随堂检查、随堂订正和随堂达标。

6.课堂流程的设计及操作要体现先学后教。“学”是要有达成教学目标的前置性小研究作为学生自学,学生的自学要成为一堂课的起点。

教师的前置性小研究和对学生的指导必须符合“四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起始阶段一定要在课堂上大胆地让学生学。生本课堂要做到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生产”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教会学生“学”。

7.课堂流程的设计及操作要体现生生为师。要相信学生,还要依靠学生,人人都是小老师,人人都做小老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把学生看作重要的教学“资源”。不仅要把心思放在研读教材、教参和教辅上,还要把心思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课堂需要学生个体独立的静悄悄的思考和阅读,这种思考和阅读越充分越有深度,“研学”中小组交流和互动才会越有质量、越有效果。“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反思:

应从前置性小研究的形式、质与量、学生研究的兴趣与效果;从独立学习安排的时间;从合作学习的时间与效果、合作的习惯养成;从组际间的交流效果;从教师点拨与小结;随堂作业的效果等方面入手。

第二篇: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第一章

教案之殇

我国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辛苦,学生痛苦,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学校苦抓;家长苦陪。

教案:指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也称为课时计划。其核心问题是教学程序的安排或者说教学过程的设计。传统教案流弊:

1、传统教学最终被异化为教师“教教案”。以教案为本位的课堂成了教师演出“教案剧”秀场。

2、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是封闭式教学,最终导致僵化。

3、写教案被等同于备课,等同于上课。

4、写教案成了“拿来主义”——抄袭案。没有“落地”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定义:是一种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使用的“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基本要素:

1、学习者及其需要的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3、学习目标的确定与阐述。

4、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5、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6、教学评价的设计。第二章

正名“导学案” 夸美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喧器、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课程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学改革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导学案内涵:

定义:在新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

要素:学情调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选择、重难点预设、学习策略与学法选择、教与学的评价、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教与学的反思等。优点:

① 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

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② 导学案是立足于课时或课题设计的方案。

④导学案在设计的主体和使用的对象上有侧重。⑤导学案设计具有互动性和生成性。

⑥导学案设计具有过程性和系统性。

⑦导学案设计的类型根据高效课堂来定。

⑧导学案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设计文本。⑨导学案体现了大课程观和大课堂观的概念。⑩导学案被喻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我要走向哪里?(学习目标)

我如何到达哪里?(学习材料、媒体和学习策略)

我如何判断是否已达到目的地?(评价与修正)

教师要立足于“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以学为主”的原则来设计导学案,而且导学案的设计标准要力求最大限度的达到在学生借助教材、自主使用导学案的情况下,通过自学、展示、反馈达成目标,生成能力,培养情感。知识链接:高效课堂名词解释:

独学: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对学:同等学习程度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群学:学习小组内部学生间的学习。、展示:一是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成果汇报、交流甚至暴露问题的一种形式;二是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成果汇报、交流甚至是暴露问题的一种形式。第三章

导学案设计行动研究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学,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做的研究是进行教学行动研究。要在“教中研”,在研中教,采取“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的“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并与“自下而上”的教学理论相对接,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变得更有效。

一、以生为本

1、相信学生。在导学案设计中,特别注重分层次设计题目,关注每一层的学生,为每一层次的学生准备的是自助餐式的练习,让尖子生吃好,让学困生吃饭,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学困生只要能解决完成相应层次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比尖子更高的评价。

2、解放学生。在导学案设计中,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学,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设计开放的问题,创设生活的情境,鼓励个性的见解,引发学生的质疑,激起思维的碰撞,张扬生命的合力。

3、依靠学生。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教师只有依靠学生,学生学习的情感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潜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开发,个体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依靠学生就是以学生为本,这是一条不可背离的教育原则,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泉。

教师要相信一句话:一切问题从学生中来,一切答案到学生中找。

4、发展学生。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发展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发展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学生,从而实现对“全人”的教育。

二、以学为本

1、以学定教。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进行导学案设计的重要依据。教不是目的,学才是止的。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本着“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依据,恰当地确立教学的目标要求,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

六学:在哪里学(空间)、学多久(时间)、为什么学(学情调查)、学什么(目标与内容)、如何学(学习策略)、学得怎样(评价).四教: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样。

教师在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做好学情调查,带着三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己能解决什么?

四不教:学生独学能会的不教,学生对学能会的不教,对子帮扶能会的不教,学生合作探究能会的也不教。

2、以教导学。

3、以评促教。

评价的四个维度: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功能。

评价的五个转变:由量性评价转变为质性统整,由甄别优劣转变为引领发展,由个体评价转变为个体与合作组评价的统一,由评价单一枯燥的认知训练转变为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由评价结论不求过程转变为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评价的六大功能:积极导向、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多元互动、记录成长。

4、自学为主。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三、行动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方面。

2、目标性原则。

3、导学性原则。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导学案的突出特征就是导学,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合作性原则。

5、探究性原则。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

6、情境性原则。

7、层次性原则。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

8、实用性原则。

9、规范性原则。

10、创新性原则

下述五点是保证学生学习高效的必要条件,应高度重视:

1、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时,学生学得深刻。

2、当学生已呢知识被激活并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时,学生学得深刻。

3、当向学生展示新知识的全貌时,学生学得深刻。

4、当学以致用时,学生学得深刻。

5、当新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实际生活时,学生学得深刻。第四章

导学案设计要求

一、研读课标指南:

1、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2、课标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3、课标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教学目标的具体指导。

4、课标提供的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导学案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

5、课标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

二、用好教材促发展:确立课程意思。树立新的教材观。

三、学情调查是起点。

四、分层设计重差异。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

五、学法指导在其中。

六、集智备课作保证。

第五章

导学案设计基本规范

一、基本规范

1、统一基本设计程序。

2、统一基本设计要素。学情调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选择、重难点预设、学习策略与学法选择、教与学的评价、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教与学的反思等。

3、统一基本课时容量。

4、统一基本设计版式。

二、复习课导学案设计基本要素

1、学情分析。

2、复习引导。复习内容、复习目标、复习重点、复习方法。

3、学习内容设计。

1、知识梳理

2、典型问题设计,3、达标测评,4、学习过程设计: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

三、试卷讲评课导学案设计。

1、学情分析。错题归类剖析。变式拓展训练。自我完善。学习过程设计。

四、导学案设计避免走入的误区

导学案设计教案化。导学案设计习题化。导学案设计问题“肤浅:化。导学案设计共性化。导学案设计提纲化。第六章

导学案使用

一、学生使用篇

(一)、导学案使用基本常识

1、导学案组成要素说明。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导学案上各组成要素的基本含义及对学生学习所起的作用。

2、导学案题头项目填写。组名、姓名等。

3、学习三宝的运用。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4、导学案要与教材结合使用。

5、导学案使用的时间要求。导学案一般提前发下来让学生果前预习(低年级学生不宜提前发),时间以半小时为宜。

(二)、导学案使用的常规要求

1、课前使用——自学为主。独学要求学生要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基础部分,学有余力的可做拓展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用双色笔做好记号,自学时还要求学生能主动提出或发现新问题,并尝试通过各种渠道自行解决问题。

2、课中使用——对学、群学、展示、反馈达标、整理学案:整理问题、整理知识要点、整理生成性的知识、整理知识结构、总结学习规律和方法。

3、课后使用:

二、教师使用篇

1、课前——独学检查、二次备课。

课前,教师要对本节课导学案学生独学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批阅,这次抽查类似于从小组中抽样。落实二个前置:学生学习前置,教师指导前置。

2、课中——关注学情动态、学法指导、学习进程。

教师角色:调查员、指导员、协调员。

展示是课堂上最精彩的环节,其精彩之处就在于课堂的互动生成、质疑对抗。导学案中达标测评部分若属于笔试测评,要力求课内独立完成。

教师要通过导学案或者现场的指导促使他们集聚问题,质疑对抗,激烈竞争,思维碰撞。这是问题得以解决的“前兆”,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在于抛答案,而是要围绕解决问题而“抛问题”——以问题激活问题。

如何解决好优生吃好和学困生吃饱的问题,这是教师在问题式教学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也是对教师协调能力的考验。

3、课后——批阅、辅导、反思、修订

教师使用导学案要做到“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也可对子互批、组内批、组间批、学科代表批、教师批等。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情况,必要时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要有导学案上填写教学反思,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要根据批阅情况和学生的自主反思情况将问题进行统计整理,形成错题集。将若干个导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好的复习资料。

三、导学案使用的误区

1、重“显性目标”,轻“隐性目标’.2、重课前预设,轻课堂生成。

3、重导学案使用,轻教材使用。

4、重导学案使用,轻导学案再设计。

5、重统一性评价,轻差异性评价。重“讲”轻“学”、重“学”轻’导”

第三篇: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高效课堂

一、导学案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思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为了追求好的教育、好的教学、好的课堂,改革的步伐好像一直没有停止过。如情景教学、个性化教学、创造性教学等。这些改革的成果不穷,但给我们的感觉是理论多,实践少;理念多,操作少;方向多,方法少。总的来说,教学改革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人睡觉一样“醒得早、起得晚、走得慢。”

两千多年的前的孔子就提出指导我们教学的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可惜还没被大家攻克破解。教学改革要改的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新课程理念的变化,促使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学”、研究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样”的问题,让教师少教甚至不教,让学生的学习能勤于自主、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勇于创新,最大限度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一切的教都是围绕着“一切为了学习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来做的。教学改革主要解决的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从课程改革到教学改革,从教学改革到课堂 改革,课改催生了一批真正的名校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等。这些学校的改革与以往任何学校的改革都不同,他们从课堂出发,研究并落实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创造性的学习,在这样的行动研究中,一个推动高效课堂顺利实施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导学案应运而生。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它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

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讲,导学案蕴含着教学设计的诸多功能。它强调“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以生为本”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以学为本”就是“以学定教,以教定学,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

从以上对导学案的概述中,体现了这样几个方面

1、“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单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讲义等传统意义上的教辅资料;

2、导学案不是“学案”;

3、导学案设计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撑;

4、导学案是立足于课时或课题设计的方案;

5、导学案在设计的主体和使用的对象上有侧重;

6、导学案设计具有互动性和生成性;

7、导学案的设计类型根据高效课堂的课型来定;

8、导学案是一个针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系统性设计,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结果性文本;

9、导学案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设计文本;

10、导学案体现了“大课程观”和“大课堂观”的概念;

二、导学案设计原则

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案的设计要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创新主旨”的教学基本原则出发,切实做到“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主人,严肃严格地进行训练”。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因此,导学案具有动态性、开放性、交互性、生成性、和差异性等特征。

目标性原则:发挥目标的导学功能; 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导学案中,学法线应贯穿始终,如导学案的使用说明、学法指导、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贯穿在导学案设计内容各个模块,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导学 案设计,应在学法指导上狠下功夫,教材和问题只是例子而已。学生具备了学习能力,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可以达到“教师为了不教”的目的。

合作性原则:对学、群学,合作成功;

会合作的人才是会学习的人。合作性原则不仅仅体现在合作学习上,还体现在导学案设计中的师生合作上。比如学生可以参与设计学习情境,参与讨论研究,参与查找搜集资料,参与对文本的质疑、批判等等,这都体现了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学习中研究的内容。导学案设计提倡“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

情境性原则:巧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教学是生成、互动、体验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关注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课堂教学情景的创新设计。教学情景的创设沟通了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将一个文本的世界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到的社会化、生活化的世界。(举例:2+3=5的学习)

创设情境要突出情景的生活性、探究性、情感性、趣味性。层次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探究问题、分层设计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训练、分层设计检查反馈等,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实用性原则:直指高效,适用实用;

导学案要讲究科学性、直观性、针对性、适度性、实效性。规范性原则:规范学生学习,规范教师教学,求同存异。创新性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

以上是就导学案设计得原则进行的分析。但在对导学案的长期使用和不断地反馈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五点是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必要条件。

1、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时,学生学得深刻。

2、当学生已有知识被激活并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学生学得深刻。

3、当学向生展示新知识的全貌时,学生学得深刻。

4、当学以致用时,学生学得深刻。

5、当新知识整合到学习者实际生活时,学生学得深刻。就目前来看,导学案还是个新生事物。由于它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系统要求,又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所以对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高效课堂认知程度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导学案设计的质量。但是,对初学者来讲,就像朱熹所说:“宁浅勿深,宁近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应该本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也就是要“教、学、做、研合一”。由于导学案设计是从教与学准备、教与学实施到教与学评价的系统性、全过程的设计,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导学案设计的过程,它要经历从“无形设计”到“有形设计”两个阶段。所谓“无形设计”包括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把握学情、策略构思等,这些是看不见的设计。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所谓“有形设计”即指通过设计产生的有形的结果性文本材料——导学案。另外导学案设计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无形设计”、“有形设计”和“集智(体)备课”这三个大的方面是导学案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下面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从六点来谈,便于教师从宏观上来把握导学案设计的定位。

三、导学案设计要求

就目前来看,导学案还是个新生事物。由于它承载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高效课堂教学系统要求,又集“导”、“学”、“练”、“测”、“评”等功能于一体,所以对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高效课堂认知程度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导学案设计的质量。但是,对初学者来讲,就像朱熹所说:“宁浅勿深,宁近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应该本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也就是要“教、学、做、研合一”。

由于导学案设计是从教与学准备、教与学实施到教与学评价的系统性、全过程的设计,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导学案设计的过程,它要经历从“无形设计”到“有形设计”两个阶段。所谓“无形设计” 包括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课程资源开发、把握学情、策略构思等,这些是看不见的设计。它融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智、语言表达于一体,并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所谓“有形设计”即指通过设计产生的有形的结果性文本材料——导学案。另外导学案设计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无形设计”、“有形设计”和“集智(体)备课”这三个大的方面是导学案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下面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从六点来谈,便于教师从宏观上来把握导学案设计的定位。

研读课标作指南

有没有课标意识是衡量传统教师和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准。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想教有方向、教有目标、教有效益,就必须首先熟读课标,研究课标。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它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它明确规定了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同时提供了典型案例,便于使用者(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等)准确理解标准,减少课标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这些为导学案设计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是教师进行导学案设计的重要参照,有非常强的利用价值。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2、课标提供了课程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初中代数式教学)

3、课标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的具体指导。

4、课标提供的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导学案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

5、课标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用好教材(教科书)促发展

1、确立课程意识。

过去,受多年以来的传统教材观的影响,教师停留在教材桎梏下的“怎么教”上,把教材奉为“圣经”。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而今天的教师,再也不仅是忠实圆满的教授规定内容的教师,而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的教师,是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的教师。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建构者、开发者。所以教师应同时具备课程意识和教学意识,这应该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2、树立新的教材观。

教师必须要有新的教材观,要由过去“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同样学生也要由过去“学教材”变为“用教材学”。也有人说过去是“教师带着教材走进学生”,现在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其实还应该再改一下,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课程”。与此相对应的,陶行知先生曾经描述过世界上的三种教师:第一种只会教书(拿学生来配书本);第二种的先生不是教书,是教学(拿书本来配学生);第 三种也就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育发展到今天,在陶先生的基础上,我们该给出新的教师定位——“教学相长型”教师。而教材的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负载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功能变为促进人的发展为主要功能。教材不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载体和工具,它只是好的例子,是师生之间对话的一种媒介。

教师要在教材的使用上把握好“四度”即:深度、广度、梯度和角度。

学情调查是起点

“学情调查”说起来不是个新问题,过去在教学设计理念里就提出了要“分析学者特征”。但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却被忽略掉了,教师几乎不研究学生,不研究学情,不研究对策,或者做了研究而没有落实,导致教与学的严重脱节,师生虽然同处一个课堂,却隔绝在两个世界。

研究学情比研究教材、研究目标、研究教学策略更重要,学情调查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前提和必备条件。教学的一切安排设计都是以充分全面的学情调查为起点,脱离了这一点,教师教学就失去意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有句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导学案设计的起点理应回到“学情调查”上来。

分层设计重差异

导学案设计要在全面分析学生学情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情的层次性差异,具体进行以下分层设计的内容。

1、分层设计学习目标,目标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普遍性,达到“下要保底”,还要本着“上不封顶”的原则,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目标。

在进行分层目标设计时,除了要符合三维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外,要注意在“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及“表现程度”上的不同。

2、分层设计问题,导学案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特别强调问题式设计,遵循“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的设计要求。就问题层次来讲,根据目标要求,一般从认知层面、学生层次、内容难易度等方面将问题分为A、B、C、D四个层次。

A层:识记水平层次,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一般在课前解决。B层:理解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通常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C层:应用水平层次,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通常由学生展示探讨完成。D层:拓展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通常由教师点拨学生完成。(举例:《雷雨》问题设计;)

3、分层设计学习程序、下面我们看这样四种学习程序设计,其中综合课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课型,其他课型皆由此演变而来,所以应重点熟悉。

一是综合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自学(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其中展示又可细化为“小展示”和“大展示”(关于“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含义的第二章中已作介绍。)

二是自学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交流——疑难反馈——成果总结;

三是展示课型的学习程序:明确目标——分工展示——互动生成——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四是反馈课型的学习程序:问题导学——自我反馈——对子帮扶——交互评价——全面提高。

4、分层设计展示板演,5、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导学案中主要通过学习目标设计来体现所要达到的标准,其落实要在课堂上呈现,所以要与评价制度结合使用。

6、分层设计达标测评。

导学案在设计达标测评题目时,一般按照题目训练由易到难5:3:2的难易层次来设计达标测评题目,照顾不同层次学习差异的学生 学法指导在其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改变过去单一被动、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而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法指导贯穿导学案设计的始终,并不是笼而统之地在导学案中写上本节课的学法是“讨论、探究”就完了,它一定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并且贯穿于学生求知的过程中。小学、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学法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摸索,去创新。

集智备课作保证

一个成功的导学案设计,必然是靠师生群体智慧共同创造的结晶。总之,我们研究教学问题都要“一切从学生中来,一切到学生中去”。

第四篇: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教学竞赛听课体会及反思

鲍峡镇中心小学 余宏

通过这次生本课堂教学竞赛展示活动,我深深懂得了生本课堂的理念,掌握了导学练案的教学流程。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广阔舞台,令各家可一展风采。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机。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1、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小组学习,学生拼角、折角得到验证。又如,《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放手让学生讲解具体思路,小组汇报后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例如《植树问题》中收集鲍峡小学小树林、舞台、鲍峡一桥、五指四空等等,这些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例如: 阮秀丽老师上的《图形的拼组》,阮老师导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图形?出示课题围绕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美丽图案过渡到下一个例题,教学评价也是用三角形。自始至终围绕三角形展开教学。

5、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6、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反思: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第五篇:学本和生本课堂

使我初步了解“学本式课堂”是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所进行的一种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要体现学为中心的特点,要建构“先学后导、互助展评”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当堂自学”“学然后导”、“活动展评”、“同伴助学”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细细研读感觉是否这与我们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不谋而合,与我校教育思想异曲同工。

一、深刻领会“学本课堂”的本质内涵

1.“学本课堂”是指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其本质是教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打造“学本课堂”是“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愿景与目标。推进“学本课堂”建设要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新型教学观为指导,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基于学、展示学、交流学、深化学的“学堂”。

二、牢固树立“学本课堂”的新型教学观

1.转变传统的、落后的课堂教学观。要努力变当前“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满堂播放”的课堂为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做学习主人”的课堂;变单

一、单向、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课堂为多元、多向、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课堂;变“教为中心,以教定学”的传统课堂教学观为“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新型课堂教学观。

2.确立“学本课堂”的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学;还教于学,共同成长”的课堂变革目标。

3.落实“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观。

三、明确构建“学本课堂”的基本要求

1.在组织教学设计和练习设计等环节前,教师要明确以下四方面内容:(1)关于“为什么学”:在教学时,教师应思考“为什么学习这一课题(或课文)?”就这一课题而言,教师要明白“本课题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课题在知识和技能以及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是什么”,要清楚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目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有清晰的文体意识。(2)关于“学什么”:从本课题的一般学习内容及所特有的学习内容去考虑。教师必须明晰学生学习的重点、关键点是什么以及学习的难点、疑点在哪里。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在教学中要有整体观,要懂得取舍。(3)关于“怎样学”:这是一个思考教学策略问题。总体来说,学生在前,教师在后。教师要先考虑学的程序,上课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关注学生思维方法的有效引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整合课外的扩容学习方式。(4)关于“学得怎么样”: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评价,如对本课题的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掌握?疑点、难点问题是否得到适当破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和能力是否有所长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目标是否得到落实?学生学完本课题后,能否较好地回顾其重点知识和技能,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一、理论框架

“学本” 即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着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以此为根本展开教学活动。

“学本”模式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远景,立足于课堂教学,具有不同层次的目标。“学本”首先是以学生的知识掌握为本。“学本”还要更关注于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学习能力的形成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也是”学本”目标之一。最后,“学本”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追求真善美内心。

二、流程结构

“学本”课堂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流程。

“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呈现了充分信任学生,依赖学生的理念,要帮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高效愉快的掌握新知。模式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构成:

学前尝试

这是前置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先学”的表现形式之一。教师可结合教材例子,提出一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看书、查问、操作等各种方式,对新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认知。并对布置的任务完成情况与完成方法进行激励性评价。

基础积累

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是活力与高效课堂的基础。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学本”课堂模式的主体,是“ 先学后教,先生后师”的具体呈现。学习新知不同于以往以教师新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主体是学生,方式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疑释疑等,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行先学后教,先生后师的原则,要充分让学生展示学习中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要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思维发生碰撞,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教学生,学生与学生争辩,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发现、检验、运用知识,实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学会新知“我能行”的信念。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进行好组织工作,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节奏,进行适当的引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巩固提升

这是“学本”课堂高效的保证。知识由简单的认识到内化为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必须有一个技能练习的过程,“绝知此事要躬行”。巩固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分层提升的过程,是对知识化为能力中不断有新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因为不断成功过关而信心倍增的过程。巩固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不断认可,不断反思,不断质疑,不断清晰的过程。巩固过程也是一个知识与生活交汇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学有所有,学以致用的过程,是学生感受世界与人生哲理的过程。巩固中要实现先练后评,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与反思机会。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程序”。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2、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

3、突出合作: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

1、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

2、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序:

前置性学习---小组交流---班级汇报---总结巩固(延伸拓展)

下载生本课堂导学案的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本课堂导学案的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 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善待学生的差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实践证明 “没有学......

    生本课堂

    什么是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 生本课堂的特点 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

    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 智慧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 四突出: 1、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

    生本课堂重在教学设计

    生本课堂重在教学设计(敬仲中学) 2010-06-24 10:21:12作者:jzyz 敬仲中学 郑海云来源:临淄教育信息网浏览次数:204文字大小:【大】【中】【小】 简介: 生本课堂重在教学设计 关键字......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五篇范文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临漳县教师进修学校吴 琼 一、导学案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思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

    狼课堂导学案设计[5篇范文]

    教学目的1.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2.朗诵文言课文。3.积累文言词汇。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

    高效课堂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

    高效课堂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 (选自《中国教师报》论坛) 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学教合一”,突出学生主体性 1、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学生......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学习心得

    《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读后感三场学校谢军德 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师教案,它主张“服务于学”,它最终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因而,它一定是变传统的研究教材、研究学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