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民族精神习题1(附答案)
弘扬民族精神习题1(附答案)
《弘扬民族精神》、教育部门把每年的9月作为“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对中小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和促进中小学生()
A、正确认识民族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B、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D、结合时代的要求,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改造
2、中宣部、教育部将每年的9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主要是因为()
A、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
B、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爱国主义D、国际主义
4、中华民族曾经经历了无数的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灾难,包括自然灾害和外敌入侵,但都没有动摇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意志和信心,是因为()
A、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
B、中国人民乐观,不怕困难
、中国人民对苦难习以为常
D、中国人民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下列历史典故能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有:()
①司马迁忍辱著《史记》
②屈原放逐赋《离骚》
③玄装西行
④左丘失明,却有《国语》
⑤精卫填海
⑥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A、①②③④B、④⑤⑥、②③④⑤⑥D、①②④⑥
答案:、B2、3、4、A、一、选择题
、民族精神是指:()
①一个民族大多数成员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②一个民族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总和反映
③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④是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A、①B、①②、①②③D、①②③④
2、我国有许多成语,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如:()
A、苏武牧羊B、管鲍之交、毛遂自荐D、叶公好龙
3、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民族精神有()
①抗洪精神
②载人航天精神
③抗“非典”精神
④延安精神
A、②③B、①②③、①②③④D、②③④
二、问答题:
每年的9月是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在今年全国第五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来临之际,某中学决定开展一次“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教育。下面是该中学几位同学就如何发扬民族精神发表的看法:
(1)请你写出二句能代表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并分析其分别体现的精神。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在实际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
答案:
一、选择题
、D2、A3、B
二、问答题: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的是自强不息精神;“和为贵,与人为善”体现的是爱好和平的精神等。(2)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阅读与民族精神有关的书籍,立志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宣传民族精神;在实际行动中按照民族精神的要求去做等。
第二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习题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习题
1.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弘扬和培育这些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这些精神()
A.是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B.集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
C.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D.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2.下列关于劳模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劳模精神②劳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具体体现③新时期劳模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④劳模精神是激励我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唯一精神动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是()
①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物质基础④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4.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的悲怆和喜悦,2008年“CCTV·感动中国”特别奖颁发给了全体“中国人”。这是因为,这一年中国人民充分表现出___的精神。(C)
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②改革创新、与时俱进③勤劳勇敢、自强不息④不靠外援、自力更生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民族精神的内涵是:
6.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7.(国家)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8、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第三篇:背影习题附答案(本站推荐)
七 背影
朱自清
1.文中的我回家的时候为什么哭了,这里的流泪包含了几层意思?
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因为祖母死了,回家奔丧,感到难过而留下的眼泪,二是因为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家里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所以哭了。
2.第五节两处写到作者说自己真是聪明过分,表现了作者当时怎么样的心情?
这两个聪明写出了作者当时对于父亲的不理解,突出了父亲的迂,作者觉得父亲那时言行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体现了作者对于父亲的爱视而不见。
3.后文写到当父亲为我去买橘子时,为什么作者哭了,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中从父亲去买橘子时的一系列动作,体现了父亲为了我艰难地去买橘子,触动到了我心底的深处,使作者明白了父亲对自己的爱,从而理解了父亲。
4.文中写父亲送我送行时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中写父亲为儿子送行时,对于儿子的关怀和宽容,体现了浓浓的父子之情,以此来升华主题。
5.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作者这样描写父亲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写,写衣帽,然后作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感情烘托这个背影。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写出父亲买橘子的艰难,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6.课文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
7.他用两手盼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怎样理解“努力”?为什么不能把“显出努力的样子”改为“十分努力”.努力写出了他身体的虚弱,“显得”是作者看出来得,而“十分努力”是自己的感受。
8.课文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
9.文章最后一节写到“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哎!我不知何时才能再能与他相见!”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段话写出了背影中父亲的作者的空间距离已渐行渐远了,但是儿子和父亲终究互相理解对方了,两代人心灵的沟通可以跨越时空。
10.课文最后又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文章最后写儿子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了父亲的背影。应该说,儿子这时意念中的背影,并不单单是父亲往日背影的再现,而且还包含着老年父亲的影子,这个背影,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沉的思念。写这个背影的作用,是加深了读者对全文的印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11.“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两个划线词的含义分别是
甚:很,写出父亲嘱咐茶房时认真仔细的程度。
颇:很,相当地。写出父亲犹豫考虑的样子。这两个词都反映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12.为什么写第一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一次出现“背影”,开篇点题,怀念父亲,惦记背影;“不能忘记”的前边再加上一个“最”字,表明父亲的背影在作者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包含了千丝万缕的父子温情。
13.体会句中加点字“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又”字表明是第二次流泪突出儿子对父亲的深情;同时照应前文“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14.理解句子“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不让儿子送,催促儿子回车里照看行李,事实为儿子着想,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15.文章第六小节为什么要描写父亲的穿戴?
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16.“我赶紧拭干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中的“赶紧”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1)怕父亲看见自己留泪而不放心。(2)见父亲行动不便,怕父亲摔到。
17.文章最后又写到“我”的“晶莹的泪光”,这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主要是烘托父亲晚年的凄凉心境令人心酸。烘托父亲挂念子孙感情的深挚动人。
18.“最近两年”,父亲为什么又“只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这主要是由于“大去之期不远”,生涯绝望,放不下儿孙,这是“人之将死,其心也善”的心境。显示出父亲晚年心境的凄凉。
19.文章最后又写到背影这有什么作用?
与文章开头点到父亲的背影相呼应,与中间特写父亲背影相照应,形成全文的中心线索,突出主旋律,显示出背影已在儿子的心坎上刻下不可磨灭的爱痕和痛点。反托父爱的真挚和力量;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给读者留下悠长而难忘的回味。(对背影描写的深化,继续加深背影形象;结构上的作用是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20.⑴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⑵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
⑴句好,“太聪明”和“太不懂事”都能表达作者自责的感情,但前者是讽刺性自责,后者是一般自责,前者更准确生动。
21.文章主题思想是什么?
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
22.“我的眼泪又来了”的“又”好在哪 ?
写出了“我”再次被父亲为“我”的所作所为做感动,同时也体现了父亲那深沉的爱 内容上表明了(1)表明是第二次流泪。(2)突出了作者和父亲离别时对父亲依恋、感激和敬爱之情。结构上照应了第③句“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3.橘子买回来以后,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为什么此时父亲表现出很轻松的心情?
这表达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因为把橘子送到了孩子手上,完成了父亲为孩子做点事情的心愿,所以觉得轻松。
24.“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这一句点出事情起因,把背影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笼罩在哀伤的氛围之中。
25.联系上下文体会父亲说的“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句话。
父亲当时有一件急事,处于生活的极大压力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26.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赞成。因为在父母眼中,无论儿女多大,永远都是他们的小孩子,父亲亲自送他,是父爱的表现
27.“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一句中把“熟识”,“再三”删去,好吗?
不能删去。是因为“熟识”一词写出父亲嘱托的这个茶房是靠得住的,而“再三”一词表明父亲嘱咐茶房的遍数之多,写出父亲对即将远行的“我“的不放心。害怕茶房有半点疏漏。进一步地突出了父亲对”我“浓浓的关爱之情。
28.为何作者多年之后回忆那天自己的所做所为,觉得“真是太聪明了”?
“聪明”一词是反语,表明作者悔恨当时不能理解父亲对自己的爱,有自责内疚的意味
第四篇:修辞习题(附答案)
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对偶)
B.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他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拟人、夸张)C.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终究要到的吗?(反问)D.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比喻)
2、对句子的修辞手法一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中。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向下了火。A.比喻 拟人 对偶 夸张 B.拟人 拟人 对偶 比喻 C.比喻 拟人 排比 比喻 D.拟人 对偶 排比 夸张
3、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一幅幅田园巨画。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没有崇高的理想,没有科学的指示,没有奉献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B.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在球台前上窜下跳。C.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着泉水的絮语。D.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以外都能听见。
5、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人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诗句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比形象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骄横无耻,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要把延安巨变尽收眼底的急切心情。C.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运用反问手法,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D.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作者在异国他乡的苦闷,集中反映了他思念祖国,企盼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判断下面各句,选出判断有误的一项()
A.“三四顶旧毡帽从石级上升上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B.“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C.“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这句话运用了设问修辞手法。D.“这些人……说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这句话运用了对比修辞手法。
7、从下面几句话中,找出与“年头要账的挤破了门框”这句话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A.俗话说:“瓜菜半年粮”。B.飞流直下三千尺。
C.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D.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8、对修辞手法依次做出正确判断的是()
①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②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A.①排比、比喻 ②反复 ③排比 B.①拟人、反复 ②对偶 ③对偶 C.①比喻、反复 ②排比 ③比喻 D.①拟人、排比 ②反复 ③对偶
9、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A.“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这句话运用了排比修辞方法。B.“要讲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这句话运用了反复修辞方法。
C.“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不过去,会后乱说。”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 D.“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这段话由两组对偶句组成。
10、在下列四个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B.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苏州园林可不是对称的,好像故意避免似的。D.人们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飞机涌去。
11、对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是()
A.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比喻)
B.齐先生自己也说嘛,致力于化学四十余年,而建树不多,啥子道理哟?并非齐先生才疏学浅,而是社会未起变化之故。(反问)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夸张)
D.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对偶)
12、与例句的修辞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重庆的夜,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
③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
④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哩!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3、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D.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14、由“蚯蚓”(或“伞”)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方法,字数50~80。
15、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比喻)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
C.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设问)
D.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拟人)
16、下列使用比喻修辞方法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议论文结构严谨,犹如铜墙铁壁—样。
B.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
C.爷爷的胡子似钢针,显眼得很,看上去俨然是条硬汉子。
D.被炮弹炸翻的阵地,就像草地里长满了蘑菇。
17、下面一段文字依次运用的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应当心胸开阔如大海,应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试想,如果心眼儿比针鼻还小,老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怎么能与同学们相处得好呢?
A.明喻
夸张
设问
B.夸张
暗喻
反问
C.明喻
夸张
反问
D.夸张
暗喻
设问
18、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在错误的一项是()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B.愿驰千里马,送儿还故乡。(对偶)
C.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排比)
D.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反问)
19、对修辞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A.比喻
反复
对偶 B.拟人
对偶
排比 C.比喻
对偶
排比 D.拟人
反复
排比
20、从修辞角度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B.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D.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21、下面句子采用的主要修辞方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长城电扇,电用长城。
②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
③商店和旅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④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⑤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睛,也像要睡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④⑤/②/③
22、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仿用画波浪线语句的句式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内容要前后照应。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友谊如,我们,友谊如,我们,24、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盼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美丽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园中普通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25、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26、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27、请你扩展联想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树影”“笛声”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并描绘出一幅画面。(50字以内)
28、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将“童年”、“风筝”、“天空”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文字。(词语顺序可以颠倒,不超过40字)
29、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下联: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参考答案
1、B 没用夸张
2、A3、D4、B5、D 是比喻
6、A 是借代
7、A 是引用
8、D9、C A是反复 B是排比 D排比
10、C A是拟人 B是比喻 D是比喻
11、B 是设问
12、C13、A 是比喻
14、略
15、C 是反问
16、B
17、C(提示:“心胸开阔如大海”,为明喻;“心眼儿比针鼻还小”,为夸张;“怎么能与同学相处得好呢?”,为反问。)
18、B19、D20、A21、B ①④是比喻/②是顶针/③⑤是拟人
22、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
23、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撒,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24、“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中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
25、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只要先写出一种自然现象,然后写出对这一现象合乎情理的感悟即可)
26、(1)吹走世间的尘埃、吹绿田野里的庄稼(2)滋润人们的心田、滋润干涸的土地 27、28、为开放性试题,意思对即可。
29、看今朝锦绣江山
第五篇: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即民族至上观念。它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梁启超作为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精神的第一人。他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国家而已。”
从“反清复明”时期,“中国人”作为民族观念开始提出,到有别于西方民族主义中华民族这全新概念,到成为民族主义发展里程碑的“五四运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一直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发展,深化,被赋予着新的内涵与精髓。随着我们民族的历史上的荣辱兴衰而不断成长,成为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意识形态,成为每个国人珍藏在心中的心灵之石。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弘扬民族精神,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口号和空谈。当代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需从各个方面做起。其一,要培养民族精神气质的开放性,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世界文明的大道。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理解,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首先是要睁开雪亮的眼睛观察外界民族的发展,以博大的胸襟正确对待外来民族精神,以我为主,洋为中用,善于吸收一切能为我所用的外来民族精神,有机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之中。假如我们大学生对别的国家民族文明和制度没有平等的认同、宽容,而是以一种狭窄的视野藐视地球上其他文明的存在,其发展的情景只能是夜郎自大的封闭。我们不能忘怀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耻辱和痛楚,造成这样的悲剧就在于清王朝的故步自封,只局限于看自身国内的发展,眼光没有放远,那是赶不上先进发达的国家与民族的,民族精神更不能唤起。因此,我们必须在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基础上,去分析自己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与人类发展整体的命运,与整个地球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我们民族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从人类共同发展的趋势中前进。其二,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永远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因此,要在大学生中倡导爱国主义,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确立远大志向和理想信念。其三,做到自立自强、坚强刚毅、宽厚待人、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和习惯。民族精神的目标在于:领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知道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需要万众一心的凝聚力,需要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一片废墟的日本国土,多少年的苦心经营,多少年的努力奋进和踏踏实实的激情,成就今天的强大?又是多少中国人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才将浊浪滔天的洪魔击退,保住了长江大堤的安全?“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其前途和
命运已经史无前例地融入了世界的格局。面对百年以来沉重的历史负荷和千年际遇,冷静、团结、开放和自尊成为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的心态。作为一个十三亿多人的大国,中国需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容超越党派,超越阶层,是整个民族的共识。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影响深远。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表现。它吸取了中华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源泉。它彪炳千秋,又与时俱进;它烨烨生辉,充满活力。
中华民族精神延续、发展到今天,已是几经沧桑,历尽风雨。然而它自强不息的向上进取精神仍在,继往开来的创造精神仍在。中华精神在新的历史时代,将以新的姿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吸收容纳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达到新的历史高度。今天的大学生,站在时代要求的前列,将是有希望挑起祖国大旗的“脊梁”。民族振兴的重任落在我们大学生这一代人的身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潮流中,我们努力高扬民族精神,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坚定的步伐将在祖国灿烂的曙光中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