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崇尚劳动: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崇尚劳动: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6日 08:00 来源:《求是》 期号:2013/12 作者: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离不开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价值观的引领和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实的价值基础。“五一”前夕,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必须坚持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这既指明了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也表明了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劳动托起中国梦
中国梦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创造之梦,是中华民族物质、精神、社会财富的增长之梦,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之梦,归根到底是依靠劳动才能实现的梦想。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念,正是基于劳动对于社会进步、民族昌盛、人民幸福的基础性作用。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劳动创造文明的历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使得“人猿相揖别”,成为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活动和生产财富的源泉,民族的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终究要依赖各种形式的劳动生产、劳动创造。劳动的分工与协作、生产与交换促使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机制逐步形成、完善,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劳动催生语言、孕育艺术、产生伦理、激发科技,一部劳动史就是理解人类史的一把钥匙。正因如此,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可以说,劳动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只有依靠永不止息的劳动、脚踏实地的劳动、精益求精的劳动、科学求实的劳动,中国梦才能走进生活、成为现实。无论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如何飞跃,知识经济如何凸显,生产要素如何组合,都只是劳动形式、劳动对象、劳动内涵的现代演变,都不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依靠生产劳动、劳动标志人的本质、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点。任何淡化、轻视、贬低劳动的观念,都是有害于社会发展的。
中华民族以吃苦耐劳、勤劳勇敢、富于智慧著称于世,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辉煌历史,是由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艰苦劳动积累起来的,是劳动的产物和结晶。综观历史,中国人民的劳动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密切相关。劳动是造就中华民族辉煌历史的根本力量,同样也是创造中华民族光明未来的根本途径。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少,充分发挥我国雄厚劳动力资源的巨大优势,充分发挥全体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性,是关系到增强综合国力竞争实力、扩展社会财富总量、满足人民幸福生活追求的重大问题。深化分配体制改革,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是把劳动要素作为第一生产要素和分配要素,都没有改变劳动的价值和作用。只有尊重劳动付出、保护劳动权益、鼓励劳动致富,遏制不劳而获、坐享其成、非法收入,中国梦才能成为现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好梦想,都向往幸福生活。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袁隆平,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了让杂交水稻造福人类,刻苦钻研、不懈奋斗,辛勤劳动了半个多世纪,年逾80仍然工作在田间地头、实验室里。他的一生就是诚实劳动实现美好梦想、破解发展难题、铸就生命辉煌的典范和明证,就是人生圆梦的根本之道。没有捷径、没有秘诀,靠劳动自立、靠劳动自强。当下中国,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和人生路的选择,我们更要坚定人间正道,强基固本,不为诱惑所动,不为歧路所惑。同时要通过法治社会建设,奖善惩恶,堵住非法致富渠道,树立以劳动为生存之基、立身之本、梦想之根的正确导向。
崇尚劳动是中国梦的基本价值取向
中国梦有其深厚的价值基础、鲜明的价值取向,构成了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正是由于劳动对于中国梦的决定性作用,中国梦的基本价值取向包含着崇尚劳动。
崇尚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价值观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这表明,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不仅劳动的价值能够充分实现,而且劳动的评价也在不断提升。崇尚劳动就是要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劳动的“四最”明确了劳动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崇尚劳动就是要尊重劳动。劳动价值有大小,劳动分工无贵贱。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有益于社会的劳动,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崇尚劳动就是要热爱劳动。劳动体现了人的本质,是人的积极的创造的活动。热爱劳动是身心健康的标志,热爱劳动的社会是兴旺发达的社会。要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就是要欣赏劳动。劳动创造美,劳动本身包含美,劳动塑造审美观。人在自觉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一种劳动创造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
崇尚劳动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一种价值行为,它要在一个民族的总体劳动中,在一个人的长期劳动中,在各种形式的劳动中体现出来。同样的劳动,态度不同、投入不同、标准不同,劳动的效果、质量、品位就大不相同。这就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观念,这是劳动者成为劳动的主人应有的劳动态度和行为。辛勤劳动就是要使劳动成为生命的价值实现,成为生存的基本手段,成为生活的必要内容,长年累月、持之以恒,不放弃、不懈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诚实劳动就是要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践行各自的职业操守,竭尽其力、竭尽所能,认真地从事每一个劳动过程,负责地完成每一件劳动产品,把劳动的内涵发挥至近乎完美,把劳动的潜能开发至近乎极致。创造性劳动就是要充分展现人的创造本质,充分发挥人的主体精神,不仅创造常规的劳动产品,而且创造新的劳动产品;不仅重复性地从事劳动,而且不断改进工艺、技术、设计;不仅创造新的劳动产品,而且创造新的劳动方式。一个崇尚劳动的民族,必然是一个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蔚然成风、成为公民素质的民族。
倡导崇尚劳动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根本在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劳动者的主力军。只有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崇尚劳动的价值观才能真正牢固确立。总书记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不能只当口号喊、标签贴,而要贯彻到党和国家政策制定、工作推进全过程,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当前,社会上不少青少年的理想志愿不是当工人,许多家长不希望子女到企业,反映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必须大力加强。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必须得到更大发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素质全面提高,结构更加优化,面貌焕然一新,先进性不断增强。同时,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社会结构更加多样。越是在社会变革的条件下,越是要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伟大创造力量,打牢崇尚劳动价值观的制度基础和社会基础。
让中国梦成为造福劳动者的梦
劳动者是劳动的主体。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念,必然要落实到造福劳动者上。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更是劳动者的梦。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首先要让劳动者共同享有劳动造福的机会。
造福劳动者就要不断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的利益和权利是依靠劳动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广大人民的幸福梦提供了制度保证。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认真倾听职工群众呼声,维护好广大职工群众包括农民工合法权益,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要高度重视广大职工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拓展职工成长成才空间,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
中国梦就是保护劳动的梦、维护劳动者的梦。要努力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制约实现劳动者利益、保障劳动者权利的体制机制障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要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让这些劳动都能获得平等的权利和公正的对待,让这些领域的劳动者都能得到同样的社会尊重和人格尊严,让各行各业都纳入多样化职业爱好和选择的视野之内。所有劳动,不管是什么行业,所有劳动者,不管是什么工种,都能够享受同等的社会权利,得到相应的社会利益,实现每种劳动的内在价值。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大力倡导崇尚劳动的价值准则。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楷模。劳模精神彰显了劳动的丰富价值、展现了劳动者的崇高境界。弘扬劳模精神就要在多样化的价值取向中确立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让劳模精神成为受推崇的精神品格;就要在多层次的价值准则中标明社会的高尚价值准则,让劳模精神成为受尊重的精神高地。
(执笔:李欣平)
第二篇:为中国梦提供价值支撑
为中国梦提供价值支撑
—— 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吴向东教授
2014年09月28日 11:31:26 来源:《求是》2014/19 作者:李文阁 魏天舒
字号:【 大 中 小 】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中央高度重视,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全党全国人民掀起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潮。为了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研究,回答干部群众感到困惑的一些问题,我们专门采访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向东。
记 者:中国梦和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的两个热词,甚至也是倍受国际社会关注的两个词。您认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什么关系?
吴向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已经成为我们当下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两个重大概念,为人们所广泛关注,它们之间的确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梦想,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理想、价值目标。中国梦实际上就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要使每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实际也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现代社会,塑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现代公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第一,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之魂。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展开的实践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建构的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实现的制度安排。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这“三个自信”说到底就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第二,实现中国梦,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毛泽东早就指出: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要想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空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更加需要中华儿女的团结和谐、同心协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能够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正因为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之间的这种内在关系,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有机融合的,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记 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后,思想理论界高度认同,但也对三个层次的划分还有不同的认识。您怎么看?
吴向东:的确,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三个层次的划分还存在着一些不同意见。这表明理论界对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着严肃认真的思考,会有助于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研究。
第一,现有的表述反映了当前社会各方共同价值诉求的最大公约数。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此后,理论界在研究过程中,建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进一步的提炼、概括,提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持续展开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表述。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综合各方面认识,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不是心血来潮之作,而是经过充分讨论和酝酿,是当前社会各方共同价值诉求的最大公约数。
第二,核心价值观应该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统一。价值观总是与一定的主体相联系。在一个现代国家内部,主体包括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国家是从社会中产生并居于社会之上的力量;社会是由公民个人组成的,“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公民个人具有独立的主体性,有着不同的利益要求。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的价值目标和取向,无疑要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表述是开放的。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在长期的实践发展与理论总结的反复转换、相互推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事实上,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经过了从春秋末年到西汉时期四百年左右的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平等、人权”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经过了从14世纪文艺复兴,经过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到18、19世纪真正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宪法和制度的内在精神,也有近四五百年的历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推进,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化。
记 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价值观。有人认为,富强、文明、和谐、公正等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是现代社会的普遍价值,它们似乎并没有清晰地体现出社会主义性质。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吴向东:当然不认同。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排斥或者否定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也不排斥现代社会的普遍价值。恰恰相反,它本身就是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形成的,离开了这种吸收借鉴,社会主义价值观就失去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就成为游离于人类文明大道之外的东西。但是,吸收借鉴不等于照搬照抄。尽管用词一样,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一个价值理念都具有自己的独特内涵,都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其社会主义性质就体现在这些价值的独特内涵,以及它们所蕴涵的价值基础、价值立场之中。
比如,尽管每个国家都追求富强,但我们所说的富强不是国强民穷或者民富国弱,不是少数人剥削多数人而富裕,也不是不可持续的富裕,而是意味着国家强大,人民幸福,意味着共同富裕,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我们所说的和谐,与传统社会那种等级森严、差异一体式的和谐不同,它强调的多元主体以及各种关系在实践中各安其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在更高层面上达到和平、融洽、协调、有序的状态。它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关系的真正和谐。我们所说的公正,不仅强调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社会身份上的平等,而且强调经济领域中的平等,通过消除资本主义的形式平等带来的实质不平等,最终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全面发展,其实质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所蕴含的价值基础是集体主义。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平等、人权等核心价值观,如马克思所说,“都没有超出利己的人,没有超出作为市民社会成员的人,即没有超出封闭于自身、封闭于自己的私人利益和自己的私人任意行为、脱离共同体的个体。”也就是说它们的价值基础是个人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还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都是基于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强调它们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和谐共生。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进言之,只有在集体主义基础之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本价值及其之间的关联才能得到有效支持和阐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作为纯粹观念,自由和平等是交换价值过程的各种要素的一种理想化的表现”。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自由和平等等这些价值,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观念反映,说到底反映的是资本的逻辑和权利,表达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因而对人民群众来说,具有虚幻性。社会主义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观念反映,表达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所说的自由,是人民的自由,是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平等,是人民的实质平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法治,是人民的法律来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记 者: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您如何看待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关系?
吴向东: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国家制度体系,治理能力就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质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关系问题,本质上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关系问题。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提供了价值理念和价值支撑。核心价值观是制度的灵魂,一种制度体系就是围绕某种价值观实现的制度安排。价值观上的变革会推动人们去改变他们的社会安排和体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的内容,分别提供了国家治理层面、社会治理层面和个人治理层面的价值取向,规范了治理目标,引领着制度的变革和创新,为国家治理体系及其现代化起着定向导航的作用。比如,公正,作为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之一,一方面,必然要求社会治理体系去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形成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价值评价标准,可以用来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与程度进行评判和规范,以对治理体系不断进行调整,使之不断走向程序化、规范化。
其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最可靠的路径依赖。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中,是一种制度里的公民。当价值观转化为现实的制度安排,它必然会真正成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并通过制度的稳定性和强制性,使制度内含的这种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自觉的价值意识和行为方式,从而真正为人们所认同和践行。因此,我们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进行深层融合,转化为现实的国家治理体系。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并引导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制度、政策和规章体系的方方面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在各种具体的制度安排中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这样,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就会真正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记 者: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丰富营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同时,他还特别强调,培育核心价值观,要弘扬中华传统优秀美德。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特别重视弘扬传统美德?
吴向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价值观具有时代性,也具有民族性。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如毛泽东所说,“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涵养与弘扬。
培育核心价值观,特别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这是因为公民的价值规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中无疑具有基础性作用,而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比如,“自强不息”、“天下为公”、“君子喻于义”、“言必信,行必果”、“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这些传统美德,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的价值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培育和践行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丰厚滋养。
同时,我们也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中华传统文化就整体性质而言,是与农业文明和宗法制的社会结构相适应的,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与缺陷,集中反映在德性与知性、道义与功利、整体与个体之间的紧张、对抗。因此,对传统文化的“这种尊重,是给以历史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根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核心价值观也正体现了历史的这种辩证法,它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超越。坚持文化保守主义,否认对传统文化进行超越,与坚持文化激进主义,否认传统文化的价值,二者分享的是同一种思维方式,犯的是同样的错误。
第三篇:崇尚劳动美 托起中国梦
崇尚劳动美 托起中国梦
梦想与美丽,是面对困难与艰辛之下进取与创新的特质,每一段奋斗都是向前迈进的坚定步伐,每一滴汗水都让我们看到梦想的魅力。劳动是梦想的土壤,是幸福生活的源泉,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劳动美,美在行动,美在精神,也美在心灵。
世间没有一种美好生活,可以不经过辛勤劳动获得,瑰丽的生活梦想,没有苦干实干,也只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要让“中国梦”变成现实,需要每个人把劳动当做最光荣的事业,需要每个人把智慧的源泉变成创新的动力;用最美的双手,用最美的劳动,用最美的付出,将梦的基石,一点点垫起、垫实、垫高,托举起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梦”;用自己的爱岗敬业,用自己的无私奉献,用自己的一丝不苟,创造最美的劳动,这种美,同时也会给我们每个劳动者带来快乐和幸福!
教育的责任,在每一个禀赋教育热情的教育者心中流淌,浸润在关爱学生的氛围中,教师的责任和奉献精神自然彰显。勇敢的承担起教育的责任,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都一往直前,砥砺奋斗,教育的春天才会如约而至。
我们老师是园丁,我们要用心培育民族的花朵;是蜡烛,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照亮下一代前进的道路;是辛勤耕耘的劳动者,我们要志存高远,敢为人先,立鸿鹄志,做中华梦,展大鹏翅,圆中华梦;用我们的劳动铸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放飞吧,梦想
用我的劳动,创造我的梦——我的中华梦!
用我的勤劳,实现我的梦——我的中国梦!
用我的智慧,成就我的梦——我的职教梦!
谢谢大家!
第四篇:中国梦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支撑讲解
中国梦的文化根基
今天我给大家汇报三个问题。一、三君子问出“文化焦虑”;
二、中国梦需要思想和文化引领。
三、中国梦的文化根基 一、三君子问出“文化焦虑”
1、黄炎培之问。
当时在延安窑洞里,虽然在窑洞里,中国共产党马上要拿下天下了。一个民主人士黄炎培60多岁了,他跑到延安,钻到窑洞里跟毛泽东谈一段什么话呢?他说我生60多年了,耳朵听到的我就不说了,我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什么意思?就是说大家都很齐心,一团火就烧起来了,蓬蓬勃勃的,可是突然就垮了,都没有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力。江山是老同志、老革命打下的,我们这一代一代能守住这个江山吗?中共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呢?
2、梁启超之问。
梁启超说郑和下西洋,是有史以来最光耀之时代。郑和七次下西洋,他的船队大的时候上万人,那时候都是木船,一直到了非洲好望角。可惜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了。如果郑和办个“郑和学校”,再培养远洋家呢?如果我们接着去建设海军呢?那中国还得了啊?我们现在明显落后。当然我们终于有了航空母舰,但是和美国的差距还有四五十年,你这个还不能不承认。我们怎么突然变得落后了呢?
3、李约瑟之问。
李约瑟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不得了。中国人可能是天下最聪明的人之一。你看他什么不能发明,什么不能创造?聪明的很,出了那么多大科学家。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可是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让欧洲人跑到前面?就像赛马一样,打它一鞭子,它冲到前面去了,我们被甩到后面了。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三君子之问,无不凝聚着、折射着文化的焦虑。人无文化就浮躁浅薄,当然就难免其亡也乎焉。你看它跳的高,说垮就垮。文化涵养有助于跳出人亡政息的周期率。民无文化,其行不远,你能走多远呢?当然,竟无第二个郑和了。文化繁荣才能催生出“江山代有人才出”的新局面。国无文化,急功近利。文化底蕴才能孕育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君子所问,根本答案就在两个字——文化。所以我说三君子问出了文化焦虑。
有人说,中国怎么会有文化焦虑呢?中国是个文明古国,还没有文化?开玩笑。梁漱溟怎么说呢?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你看我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5000年的文脉涵养出泱泱中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万紫千红,我们自豪的很。那你还有什么文化焦虑呢?但是近代以来,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祖国蒙羞,生灵涂炭,国将不国,文化安在。方志敏有一本《可爱的中国》,我们伟大的中国好可爱啊,它像一个美女,可是八国列强的魔爪伸进来,想抓哪里就抓哪里,我们是她的儿女,我们只能在旁边哭啊,哪有什么文化可言呢?
可是中国人一直没有停止过追求民族复兴,追求文化强国的梦想。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人民才算改天换地。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大跃进,超英赶美,当时我们的口号是15年超过英国,20年赶上美国。帝国主义是个纸老虎,怕它干什么。我们大炼钢铁,我们拼命地赶,可是整来整去,不行,还是一穷二白。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建国10多年之后写的,我们还是一为穷,二为白。“穷” 就是没有什么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要建设一个经济强国、军事强国,还要建设一个文化强国,这是几代中国人的强国梦。从孙中山起就做这个梦,到今天习近平同志反复地讲,一代一代我们就是这个梦。这个梦越来越近了,总书记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目标的。因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世界第二位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穷的帽子总体上甩掉了,现在谁还敢说中国是穷国啊?
但是文化呢?我们是5000年文明古国,我们不要妄自菲薄,我们是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怎么了?还不行吗?为什么中央要说文化大繁荣要努力?可见还没有繁荣,最多就是繁而未荣,多是多,不敢说是文化强国。举个例子,你说你出书是第一位,可是呢,事实上我们现在500家最大的出版社加在一起还不如德国一家。你好意思说是文化大繁荣吗?
当然,在当代文化强国不仅是梦想,是期盼,还是具有紧迫的强烈的现实需求。向外看,经济上人强我弱,开始改变了。文化上的人强我弱,也要开始改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要干扰和遏制中国发展,要扳倒这棵大树,靠硬实力,有点难了。美国不是不想硬干。美国现在叫做“亚太再平衡”,60%的军舰都在围着中国转。美国现在公开宣布它的飞机就要抵境侦查,是不讲礼貌,你的飞机天天就在我窗口上晃,还叫我不能碰它,这个不讲理。在座的各位,如果你晚上要洗澡睡觉了,一看窗口有个飞机在看你,你睡 得着觉呢?不像话嘛,欺负人嘛,但是它也没有敢公开说要和中国干。
中国有个二炮。二炮的导弹是可以打到美国去的,美国怕这个东西。我们的总参谋长去美国访问,美国的国防部长正式会谈完就请他吃饭。端着酒杯就随便谈了,总长,我们美国有多少枚战略核武器,你们是有数的,清楚的吧?你们究竟有多少啊?说个数嘛。总长怎么回答他的呢?告诉你,不多,够用。够用是什么意思?你来嘛!习总书记说中美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我们中国是在发展,但是发展不等于一定要和你打嘛,太平洋够大的,足够放得下这些国家,打啥呢。美国开始不接我们的茬,后来不也跟着说了嘛。
但是它收手吗?香港闹成那样子,美国明里暗里都在公开支持。你去看一个事实,美国驻香港的总领馆,编制是400多人,实际上呢?有8000多人派到那里,派那么多人去干吗呢?今天找这个谈话,明天找那个喝咖啡,他们不就是想拿香港来试水嘛,希望从那里发起颜色革命。它还没有料到中国还真有定力。它搞颜色革命,这次总书记说了,他往往搬起石头砸别人的脚,最后砸到自己的脚了。你看现在在中东搞颜色革命,搞得下去吗?搞来搞去把自己搞乱了。上星期新闻英国议会计划派人来香港所谓调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回应说。香港是中国领土,英国对香港无主权,无治权,无监督权,不存在所谓道义责任。来香港纯粹就是为已经穷途末路的占中活动打气。所以我们不能答应。
所以你去看历史上一个经验,全世界只有中国,衰落下去还能再次崛起,而且是反复地起来,对吧?从古到今。那么,这个反复起来的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中国能够迅速地抚平伤痛,再次崛起?秦末乱不乱?汉初一下就好了,隋末乱不乱?唐初一下就好了,五代十国末期乱不论?宋朝一下就好了,宋末乱不乱?元朝一下就强大了,元末乱不乱?明初一下就强大了,明末乱不乱?清初一下就强大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乱不乱?建国一下就起来了。所以说中国这个民族恢复能力特别强,原因是什么?原因就两条,第一,这个国家是有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9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的讲话给人最深刻印象,是阐明了中国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中国文化从哪里来?一定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儒家文化,是由孔子而来。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也强调,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其实,并且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站到人类文明的高度看问题,世界文化的源头,一定包括孔子的思想或其文化创造。
依照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公元前8世纪到2世纪是“人类的轴心期”,这期间产生了一批开启人类文明的大思想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的老子、孔子,他们研究了人与人的关系,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印度的释加牟尼,他研究了人与神的关系。所以说,孔子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的财富。如果讲文化自信,这个自信一定离不开孔子。
所以国家之间也是这样子,中国为什么可怕?文化价值观之外,还有一条,你说这个国家智商这么高、情商这么高,他还勤奋?勤奋到什么程度?勤奋到,前些年为什么老发生一些冲突?南欧啊、西欧啊、北非啊,有些地方的人,老拿中国的商户说事,是吧?甚至给你烧了或者告你怎么的,为什么呀?你要换位思考,你就知道为什么了,他能不告你吗?他能不恨你吗?你想想,原来意大利人民过的什么日子?希腊人民过的什么日子?人家一天,上午10点钟上班了,11点钟人到齐了,11点半回去吃饭了,下午两三点钟来了,四点钟关门了,人家基本上是这种生活,星期
六、星期天绝对不加班,一年的年假不含周六日基本上由35天到40天,一定休齐了,所以他们过的是这种生活。突然中国的商户来了,中国商户周一到周日都在工作,那是必须的,而且24小时营业。更可怕的是中国人智商也高,会搞促销,买二赠一,还抽奖,还有积分,还有刮刮卡,是不是?外国人民什么时候见过这么丰富多彩的事情?他不奔着你这儿来奔着谁去 啊?你想想,中国劳动力成本还低,这些东西加在一起,你说外国人受不受刺激?
那大家明白了,美国人为什么怕中国拿到他的高科技技术?上次美国大选,奥巴马在大选之前指责中国,以往也都拿中国说事,对不对?说钢铁、纺织这事,也拿中国说事,但是以前说事是干什么呢?是因为你影响我的就业了,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了,他拿中国的三
一、华为和中兴这些大公司,还有太阳能说事。大家知道,这些是中华民族产业的代表,是中国新兴产业的代表,你看看,发生变化了吧?以前是拿你的夕阳产业在说事,现在是拿你的新兴产业说事,我们想想,我们这些公司遵纪守法,该做到的都做到了,为什么还被拿来说事?很简单一点,如果美国大大方方让三
一、华为这些公司全部进入美国的话,不出五到十年,可以这么说,美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就是中国公司的了,以中国人这么会做生意的状态,这些公司本身就很强大了,已经国际上前几名了,技术也不差了,实力又很强,国家也愿意给钱,银行也愿意贷款,然后中国人这帮人智商还高,情商还高,尤其跟外国人相处,情商更高,绝对状态好,微笑外交,话会说得很到位,方方面面安排得都很好,情商充分展示出来了,我就问你,你美国那些大公司,跟华为、中兴、三一,怎么比吧?稍微动动就下去了。
那么说到这儿,我想大家明白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为什么对中国现在抱着这种心态?就是他最关键的高科技现在受到中国的挑战了。中国现在在很多领域上,尤其是高科技领域,很多技术都是世界 领先的,高铁、航天、信息工程,所以说美国现在很担心,将来有一天,聪明的中国人掌握了这个世界最顶层的科技,那将来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很多国家不能理解中国的强大,不能理解中国其实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五千年意味着什么?别人不理解,包括我们自己,中国人自己都不理解了,我们老觉得这个历史都是包袱,这是中国人特别可悲的一件事。
说到这儿,我讲一个故事,大家就明白我说的话了。说在美国有个真事,有一个人继承了田产,但是那块地就是不好种,日子过得很艰难,所以他就整天抱怨,说你看我的祖先给我留下了什么破地方?结果有一天,正抱怨的时候,来了一个过路人,就听他抱怨,这个过路人说,既然这样的话,你就把这块地卖给我得了,结果他就卖给对方了,卖的这个钱正好够他活两年的。然后买了地的人就琢磨,说周边这些地,还都种的不错,怎么就他们这一片种不起来东西呢?觉得奇怪,就找人挖,看看什么情况,挖出什么?挖出这个州最大的金矿,一下子成为亿万富翁,而卖地的那个人两年后成为乞丐了,因为他除了抱怨,什么都不会做。
我说这个,大家明白我的意思了吧?很多中国人天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恨不得把祖宗十八代全都给抱怨一遍,但你没想到,老祖宗给你留下多少好东西,你学了吗?你用了吗?读《孙子兵法》学学谋略,读《论语》学学做人,读《韩非子》学学说话,读完之后,就知道怎么去思辨,怎么去宣扬自己的主张,怎么说服别人,轻易不会 被上当受骗,也轻易不会走邪路,也轻易不会迷失自我。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人去读这些东西?我们这么多这么好的东西,应该好好的学习和发掘。而且美国这些国家他知道,中国这个国家这么强大,文化这么发达,现在势头这么好,他能不着急吗?美国着急什么?美国着急的是他的美元地位被抢走了,他的高科技优势没了,他的世界领导力下降了,这是美国着急的。
人无文化浮躁浅薄,民无文化行也不远,国无文化急功近利。三君子问出的是文化的焦虑。这是文明古国的焦虑,这是民族的文化焦虑。
二、“中国梦”需要思想与文化的引领
这段时间“中国梦”这个概念是一个主题词了,因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之后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的时候,首先讲这个“中国梦”,那么什么是“中国梦”?大概有这么几条,1、“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是什么?总书记的表述就是这十二个字,“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2、“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怎么实现“中国梦”?总书记又讲了三条,第一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第二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第三条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讲了这么三条。中国道路就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中国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凝聚共识形成这样一个合力,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三条。
3、“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都有一个出彩发光的机会,都有一个梦想成真的机会,都有一个和民族、国家一起成长发展的机会,然后又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为什么说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呢?
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它由人民来实现,人民是主体,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第一点人民主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发展依靠人民,下面又有一句话,又不断为人民造福,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也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中国梦”由人民来实现,又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是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4、“中国梦”的文化引领。
中国文化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易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化”就是一切消失在没有形式、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能接受他,成为你的血液,成为你的灵魂,你一讲话、一抬手、一投足都体现它润物细无声的结果,那就是文化。而且关键是成天下,这个天下不完全是指的中国,整个世界最后就是以文化、人文来主张的。
现在的经济危机,各国的专家都从经济上想方设法去挽救,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个经济的危机。其实不然,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有本书叫做《展望二十一世纪》,其中谈到了“人出问题了,世界一定出问题”这个观点。什么人提出的?文化人。所以,现在如果还有人把文化理解成边缘的一个点缀,那么,这个世界就有很大的危险。《展望二十一世纪》主要记录了两位文化人对话,其中一位汤因比是英国的历史哲学家,另一位池田大作是日本的思想家、世界和平的活动家,他主张反战,主张和平,曾经获得联合国的和平奖,当年中日恢复邦交,他是一个重要的牵线人。在1972年,他们有个对话,那时汤因比已经83岁了,资本主义还在高峰阶段,他曾经预言:“今天的人类社会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代,而且还是人类咎由自取的结果。”他就已经意识到今天了,包括自然灾害。他预言人类因为过度的自私和贪婪而迷失了方向,科技手段将毁掉一切,加上道德衰败和宗教信仰的衰落,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对照今天发生的一切,是多么 英明的预见啊!比较重要的是,这两个人不是中国人,一个英国人,一个日本人,但他们有惊人的共识,他们说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但我有一个困惑,我们拿什么作为核心竞争力,拿什么向世界去叫板,拿什么去拼?是我们的科技吗?GDP吗?我认为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文化。而外国人看中的未来世界,可以起最大作用的是我们祖宗的文化,这也是现代人需要深思的。
所以我们的文化界就开始反思,反思的的结果概括为讲两句话:
第一句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一定要体现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我们现在讲这样“中国梦”,“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我觉得他一定要体现或者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国梦”会体现为很多方面,经济、政治、社会、立交桥、五星级大饭店、动车体现了很多方面,但是最终他一定要体现或者一定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是我们这个文化五千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传承创新、发扬光大,我们这个文化在国际上有影响力有话语权,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句话,就是中国的社会进步最终一定要体现为中国人的进步。
比如说,现在我们到国外去看,我们这个立交桥、五星级大饭店、T3航站楼远远比它强的多,但是仅有这个不够,还要提升我们每个 人、每个公民13亿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准、精神风貌、健康人格整个国民总体素质的提升,一定要体现为中国人的进步,包括道德进步,也就是说大国崛起它需要思想与文化的引领,大国崛起需要道德作为基石和基础。那么,当中国不仅是个经济大国,而且是一个道德大国、文化大国、诚信大国,向世人展示我们的软势力,良好的精神风貌的时候,这个时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实现,因此我们每个人在这里面都有一份和责任和担当,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实现文化强国的“中国梦”。
网络上总结出 公众最痛恨的七大道德失范现象:
人心冷漠,见死不救。比如广东省佛山市两岁女童小悦悦遭两车碾轧,而18个路人漠然相视;同月24日,在浙江省平湖市世纪商业中心,一名中年男子爬上室外楼梯的5楼,横跨在栏杆上说要跳楼。千名围观者,有的积极劝阻,有的喊着“跳吧,跳吧”,怂恿这名男子跳楼。频频发生的事件,应该引起大家的反思。我们应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们是那18个路人之一,如果我们是千名围观者之一,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危难面前见死不救,良心能安吗。见死不救的人内心深处一定会不停拷问自己。人之初,性本善。如果一条鲜活的生命就在你的眼前消失,那是多可怕的事情啊。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食品、药品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看看那些因为吃了含有三聚氰胺奶粉而变成大头娃的孩子们,看看那些因为吃 了假药而引起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甚至死亡的人们,我们就知道应该多重视商家的诚信问题了。
医患矛盾。不良医生收红包、为了提成开高价的自费药,有些不道德的医生让患者做一些没有必要做的检查。更有甚者,不把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放在首位,押金不到位就不抢救。有些患者对治疗的期望值过高,稍有不满就投诉、骂人,有的甚至对医生拳脚相向。有些家属把重病的老人送到医院就没了踪影,他们是患者的亲人尚且无情若此,岂不是更缺德?
不孝顺父母。最近频频发生的全国最年轻博士逼父母在北京全款买房、深圳公务员殴打父母,让我们看到即使学历再高、工作再好,如果他是个不孝顺的人,一样会受到人们的鄙视。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不孝之人,何谈道德二字?
利用他人善良骗取钱财。那些利用公众的善良来达到某一目的的人。比如那些假装残疾在繁华街头乞讨的人、假装贫困大学生向行人要学费的人……他们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4男子打“飞的”重庆行乞。12月6日上午,四个外地人以打工无果、没钱买票回家为由,在重庆沙坪坝三峡广场寻求资助时,被市民举报。民警将四人带回派出所调查,让人诧异的是,这几个声称没钱回家的外地打工者,竟然是从南昌搭乘飞机前来重庆行乞赚过年钱 的。
经查,四人均来自安徽某县,平时在家务农,农闲时节便相邀出门行乞,主要方式就是冒充外来务工人员,不够钱买票回家,寻求资助。民警对四人随身物品进行了清点,发现他们不仅衣着光鲜,手表、戒指一应俱全,还有3人使用苹果手机,其中一人还用的是最新上市的iPhone 6 Plus。这些骗子虽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直接影响了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时间长了,大家就不相信有善良的东西存在了。
公民缺少文明意识。
5月15日,演员黄海波因嫖娼被拘留15日。在拘留期满后,又被警方依法进行6个月收容教育。据证实,因嫖娼被收容教育6个月的黄海波获释。昨日凌晨,他获释后首度在微博向公众致歉,称:“身为一个公众人物,我做出了错误的示范,愧对于观众朋友们的喜爱支持,也给合作伙伴们带来了重大损失和诸多困扰。”并表示,“所有对我的惩罚,我全盘接受,未来,我将会用很长一段时间来反思和沉淀自己,并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本来很好的一个演员,就因为把控不住自己,毁了自己的前程。你看看电视剧《咱们结婚吧》中,高圆圆牵手黄海波饰演了一对情路波折的情侣,这对欢喜冤家从相识到相爱的经历过程可谓充满了精彩的戏剧性,演多好,你看人家高圆圆现在结婚了,你呢人家昨天结婚,你今天才放出来连喜酒都没有吃上.所以说,一个人你自己应该知道,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应该放弃什么。
“近几年来,一些中国公民的旅游陋习,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人民群众反应强烈。”
中央文明办将用3年左右时间,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尊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文明与道德并不完全画等号,但很多不文明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突破道德底线的理由。
不是说改革开放前我们这些问题不存在,而是说现在这类现象更加普遍。见怪不怪了。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科学大大发展了,民主也在进行过程中,但是我们的道德出现问题了?这是现在有人概括的叫做道德失败,价值失迷,文化失衡、社会失信、人文精神失落,社会公信力下降,面对这样的问题,就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如果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一方面出现道德失范,主流价值观边缘化,社会公信力下降,那么我们的发展不可持续,人民幸福指数也会大打折扣。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三、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
没有灵魂的民族,只是乌合之众。同样,没有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 的中国梦是白日做梦。中华民族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汉族算是一个;当家作主的,到了唐朝很多都是胡人,到了唐太宗那代,很多都是少数民族人;到了宋代都是正宗的汉人;到了元代又变成蒙古人;明代稍微恢复了;清代马上又是满族人。所以,汉人作为主流的种族在很长的历史阶段里都没能作主。但是,中华民族一直有,从来没断过,这是因为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一直没有断过,不仅没断过,汉文化还吸纳大量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而成中华文化。余秋雨写过《广场的背影》,里面谈到了乾隆皇帝和康熙皇帝对中华文化、儒家文化的痴迷、热忱、崇拜,这种态度吸引了中国的士大夫,所以他们的朝代非常顺利地替换了明朝,没有受到强大的抵抗。所以,只要重视文化,民族就会好。康、乾时代可以说是清代最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华文化发挥得最好的时代。
“传统是一个民族的基因、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身份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继续生存的根本理由。”如果毁灭了一个民族的传统,结果就必然毁灭这个民族。正如大家常说的“亡国先亡史”,所以,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自己的历史,它就已经亡国了。现在大家都在讲爱国主义教育,但更需要的是爱民族的文化,爱我们的遗传基因,爱我们的老祖宗。因此,著名学者余秋雨的要求是要学习、要继承、要发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中华民族文化非常需要重建。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超强的社会结构,这个社会一直可以延续很久。在“五四”前期,提出要砸烂孔家店、打击封建礼教,那时,有的人采取的完全是一种虚无主义,粗犷 的态度,不分清红皂白,全部消灭。但也有人认为,把传统的都毁掉中国怎么活下去?没办法活下去了,不知道怎么活呀!这是个文化问题。
比如辛亥革命胜利后,人们开始剪鞭子。但是,辫子毕竟已经留了200多年,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积习,一些人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留恋之情,甚至觉得那是一种美,反对剪辫。有成立“保辫会”、“复古会”相对抗者;有将辫子盘在头上,蒙上头巾,假装已剪辫者;有被剪掉辫子后跳河寻死者。梁启超的家庭很现代,他的一个厨子在外出买菜时,不小心被剪辫队剪了辫子,回来后却痛哭了好几天。
所以,辛亥革命后,留辫者仍扬长过市,见怪不怪。北大当教授辜鸿铭“五四”时期时还拖着一根花白的长辫子,出没校园,自觉美不胜收,吟诗云:“残雪犹有傲霜枝。”以翻译西方小说名噪一时的林琴南,不但总是留着一根长辫子,而且扬言他的双腿不能给皇帝磕头了,还有何用!常往清东陵去痛哭。末代皇帝溥仪的辫子一直留到了1921年,也没有人强迫他剪掉,后来是自己觉得留辫实在不美,主动请人剪了。
“五四运动”一开始是个文化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现在,大家一听到“五四运动”就会想到天安门游行,因为它很快就变成了政治运动。政治运动以后就不停地战乱,国共再次打仗、合作,然后八年抗战,一直到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我们的国力越来越强盛,已经可以跟世界叫板了,而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毫无疑问,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主流价值观,也就是我们祖宗的文 化基因遗传的问题,而且创造了现代化的版本,造福于未来。因此,我认为民族的灵魂是最最重要的,而且必须自觉的,如果没有这个灵魂,那充其量不过是个乌合之众。
说到这儿,我想到大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当一个民族还有一些人在仰望天空,那么这个民族是有希望的;如果一个民族每个人都忙忙碌碌,为了鼻子底下那些事,那么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意思是,一个民族,必须有一些站得高看得远的伟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一)中国梦的文化根基
支撑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至少有三个大的根基。
第一个根基。自从秦汉以来,我们就形成了政治上大一统的国家。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研究了世界各种文明,他谈到了每一个文明的形成,都是有一个先决条件的——从混乱走向统一,形成统一国家,实现统一的和平。这是各个文明形成的基本条件。中华文明自从商周以来,各种小的邦国就已经联合起来,而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我们就形成了以郡县制为代表的大一统的国家,它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唐代柳宗元写的《封建论》对秦始皇的“家天下”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大一统国家下面实现了真正的“公天下”。郡县制的治理形式能够从社会各个阶层中间,特别从社会底层中选拔大量的优秀人才进入到国家的管理层,他们可以做宰相,可以做各省部的各级管理人员或者县级的管理人员;汉代选拔孝廉贤良;而隋唐用科举制,科举制 最大的特点,包括选举孝廉贤良等都是从社会草根中间选拔一大堆人进入到国家管理层中去,这是所谓的“官僚治国”,现在的西方称为公务员制度,这也就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权利、财富等能够很自然地流动,不是固定的。平民经过选拔参与国家治理,国家上下各个阶层都有了很大的流动。从唐宋以后,中国做宰相的有一半多出身于平民。这也就使得中国大一统国家早已形成了一种“精英治国”。
我们再来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实际上他们的治国理念有很大的差异。可能周恩来的治国理念更多地接受了中国大一统的治国理念;而毛泽东的治国理念更多地是想造官僚主义的反,他的理想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每个地方都成为一个公社,公社领导人由民众选举,随时可以罢免,公社领导人都只能拿低工资。但是后来,毛泽东发现自己错了,他亲自抓的试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不但没有形成所谓真正自由的选举,相反变成了派别斗争、派系斗争最尖锐最激烈的地方。中国陷入了毛泽东所说全面内战。当时,毛主席1973奶奶8月有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多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郭沫若写了个《十批判书》批判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以及对郡县制的贬低。毛主席就说郭沫若还没以前的柳宗元立场好,柳宗元称赞郡县制是历史大势。秦始皇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祖就是开始的意思,龙是君王的象征,所以称他为祖龙孔夫子的名气是很大,但实际上,对于 治理国家来说,这套东西是行不通的。所以,毛泽东讲了“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十批》是指郭沫若的《十批判书》。最重要的是这句话——“百代都行秦政法”,莫从子厚(柳宗元字子厚)返文王是告诫郭沫若不要从柳宗元的立场倒退几千年到周朝时代。
他发现秦始皇以来的郡县制是几千年来形成的治理国家的模式,有它的合理性。毛泽东的这一首诗实际上是他几十年来治国理念的一个总结,一个反思。实际上,中国的大一统是非常成熟的,郡县制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有这样一套国家管理制度,能保证中国一直不分裂,即使分裂一段时间,最终还是会重建中国的大一统。第二个根基,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意志和精神。
汤恩比在世界各种文明比较中谈到第二个特点,就是所有世界文明都能形成统一的教会,统一的宗教。中华文明跟其他文明相比,为什么很多文明没能够延续下去?因为他们的统一教会和宗教带来了不断的宗教纷争,甚至长时间的宗教战争,最终导致了这些文明的衰落甚至瓦解。而与其他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实际上没有统一的宗教和统一的教会,但是中华民族早已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民族意志,共同的民族精神。在中国的思想界占支配地位的儒学最大的特点是讲每一个人现世的生活。从孔夫子以来,人人都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为君子,甚至人人可以为圣贤,这都是人自身的修养。《大学》中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修身到齐家到治国到平天下,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所以,中国的民族精神不是每个人都归于上帝、归于释迦摩尼,而是每一个人都承担起对自己、对家庭、对乡里、对国家、对天下的责任。所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人精神的最高民族境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也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这么多人能够挺身而出,让中华民族迅速实现复兴的动力所在。
第三个根基,中国早就形成了一种“家国共同体”的政治社会制度。
刚才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就是把个人、家庭、国家、天下连接在一起了,这不仅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基本的制度建设。我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都不是今天才有的。翻开中国历史。从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家族在社会保障方面其实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义务教育、保证家族的成员以及乡村的子弟能够受到基本教育方面也有着非常深的历史传统,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社会管理、社会自治的一些基本的制度建设。就国家层面上来讲,比方曹操的屯田制、西晋的占田制,包括到隋唐的均田制,做的就是土地改革工作。把所有空旷土地都要分配给直接生产者,让他们占有,一部分是可以永久占有,即“永业田”,一部分在他们死了之后回收进行再分配。几千年来,这种制度保障了生产者有自己的土地,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这是国家的责任。
(二)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和核心观念,或者说中华政治文明的核心价 值是什么?
第一,政治方面,中国人早就已经有了一个几千年来大家认同的、不可动摇的核心观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的一次讲话中也专门讲了这段话,“民惟邦本”——只有民才是国家唯一的根本。汉朝初期的贾谊,在《政本》中特别介绍了这段话,“民惟邦之本,民为国之本,民为君之本,民为吏之本”;他还讲到“民为国之民,民为君之民,民为吏之民”;以及“民为国之公,民为君之公,民为吏之公。民为国之吏,民为君之吏,民为吏之吏”。说的就是,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是国家的命运,也是生命力之所在。所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这一观点是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政治伦理的核心。
第二,经济方面。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经济,一直是以农耕文明为自己的根本,所谓“农本社会,农为本,商为末”。商业虽然非常繁荣,但不能自己生产。近代以来,我们接受了西方的经济学,亚当·斯密写的《国富论》的核心观念是每个人都是“经济人”,都是经济动物,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认为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核心观念。后来,边沁提出来利益最大化,包括霍布斯等都鼓吹利益最大化和功利主义。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早就有了这些,比如先秦时期杨朱提出的“拨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实际上就是强调了每个人都是自利的人,这种观念曾经风行了一下,但是很快就在中国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把“利”和“义”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观念是“以义制利”和“以道制欲”。其实,从孔 夫子孟子到宋明理学家,一直到今天,我们一直强调的每一个人不仅要自利、利己,而且一定要利他。不仅仅要谋私利,还要谋公利。所以,中国经济伦理中一直强调的虽然不是否认物质利益和个人利益,但是同时一定要把“义”字当先。这个“义”就是一定要把整体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把公共的利益跟个人的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样,每个人都有各种欲望,但人不能无限制、无止境地满足个人的欲望,更不能不择手段地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追求自己的利益,所以必须有一个“道”在前面。以道来制欲,每个人的欲望都要有所克制,有所限制,这就是道。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在文化上有多大的追求。胃的容量是有限的,人的体力也是有限的,但人的精神追求是没有限制的,所以人的价值更多体现在道的追求上,这也是中华经济伦理在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支配地位的核心观念。所以,在经济发展中,我们一再强调要统筹兼顾:统筹城市与乡村,统筹工业与农业,统筹中部、西部和东部,这实际上都是考虑到“以义制利,以道制欲”。
第三,文化方面。社会伦理或者社会文明的核心价值实际上是《中庸》中所讲的“中为大本,和为大道”。所谓“中”就是考虑任何问题时必须考虑到空间上的四面八方,必须考虑到时间上的过去和未来。“中”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世界观,是一种整体性的世界观,它看到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存在,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讲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一物都是由对立的两个面组成的,有了对立面才能产生新的思维,万事万物都是矛盾运动的产物,所以 考虑任何问题的时候,都不是简单的“调和,折中”,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有一个整体的世界观。正是因为承认国家和社会的存在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怎么解决这些矛盾?最终是要追求对立面的统一,即“和”,强调的是矛盾渐进式的解决。
我们提出来的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就是“中为大本,和为大道”的现代表述方式。
中华文明中的世界伦理的核心价值就是《易经》、《周易》中讲到的——“德施普尔,天下文明”。现在有人发表“中国威胁论”,说中国从古代就是一个扩张的国家,有朝贡的贸易体系。但是,有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国有那么多周边的国家甚至更远的国家来朝贡,如果讲贸易,我们是亏本的,因为,人家来送一点点奇珍异宝,而我们却要回馈他们大量的金银财宝。明代有很多国家来朝贡,后来明朝财政吃不消了,将以前一年进贡一次改为三年、五年来一次,后来干脆让他们不要来朝贡了。中国历代对外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德施普尔”,就是以道德文化的普遍交流和繁荣作为对外交流的根本。中国传统讲“华夷之辨,夷夏之防”,从孔子的观点看,更多是文化上,而不是种族上的,他强调要用先进的文化来影响其他的国家,同样广泛吸收外来的文化充实我们自己,这是一种真正的“德施普尔”。还有我们追求的“天下文明”,普天之下都进入到文明的世界,这对今天的世界来说,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
中国现在正在迅速发展中,我们必须承担起更大的世界责任。中华文明每一次的大发展都是广泛吸收了外来先进文化充实自己、丰富 自己而实现的。比如唐宋时,我们广泛吸收了印度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我们还从西方,从西亚、中亚等地区吸收了许多伊斯兰文化的优秀成果,赢得了唐宋时期的巨大发展。明清以来,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我们从西方吸收了很多东西充实自己。但是,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自己的民族,中华文明是我们自己的文明,吸收这些是为了更好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让自己的文明历久而弥新。
当今的中国必须承担起对世界更大的责任,我们要用一套新的世界观念、世界秩序、世界伦理倡导于世界,谋求全新的世界新秩序,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文化也要走出去,未建立和谐世界贡献添砖加瓦。发出我们的声音,提出我们的思想,占领我们的阵地。既不自卑也不自大,只有采取这样一种谦虚、严谨、认真的态度,我们的历史才能够更好地让我们多一点智慧,多一点责任,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多一点贡献。
第五篇:强军梦支撑中国梦
强军梦支撑中国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人有梦想才有动力,国家和军队有梦想才有未来。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一:中国“梦”为什么也是一个“强军梦”
“中国梦”为什么需要“强军梦”支撑。习主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世代夙愿,寄托着中国人民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共同意愿。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国家对军队建设的重视。在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我们要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3月11日,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社会主义建设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
中国梦之五强军梦。是以强军梦圆支撑强国梦圆,是当代中国军队肩负的时代重任。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GDP将于2030年左右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对我们既是大喜,也是大忧。迄今为止,尚无机构预测认为我军会在国家经济总量雄踞全球首位后成为首屈一指的一流军队。屈辱就在昨天,隐患就在今天。如果强军步伐跟不上强国步伐,就有可能迟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要因对的危机和挑战,也昭示我们:没有军事崛起,就没有和平崛起;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就必须努力推进中华民族的“强军大业”;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实现“强军梦”,用“中国梦”引领“强军梦”,用“强军梦”护航“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造福世界进步发展的一条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中国梦包含着强军梦,强军梦支撑着中国梦。和平靠赎买不到,强大靠乞求不来。经济社会越发展,国家利益越拓展,安全需求就越迫切,强军要求就越紧迫。当今时代,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愈益增强,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国防的强大,就没有全面小康和国家富强,就不可能实现完整意义上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一个“相称”、一个“相适应”,道出了“兵者,国之大事”的战略分量,道出了使命的神圣和任务的艰巨。
二:为什么国家需要实现强军梦。
习主席提出“中国梦”、呼唤“强军梦”。追逐“中国梦”,为什么一定要实现“强军梦”?
第一,强军是历史的警示。
近代中国的灾难,是从西方列强在军事上比中国强大并欺负中国开始的。近代中国在与西方列强较量中,落后的军事成为最先倒下的那一块“多米诺骨牌”,强军成为最紧迫课题。在列强横行的国际社会,军事力量的坍塌给国家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割地赔款求和,成为晚清政府外交的常态,中华民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中国近代的失败并非GDP不如西方,当时的清帝国,白银储备世界第一,GDP占世界三分之一,最直接的还在于国家缺乏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的能力。今天的中国要避免重蹈覆辙,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跨越,必须坚持富国与强军的统一。从1840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与列强签订了900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平均约每月一个。“和约”越签越多,而和平与安全却越来越少。现在把焦点放到国外,科威特不可谓不富,人均GDP排名世界前十名,但由于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一夜之间就被伊拉克灭掉了,而后伊拉克又被美国攻占。如果军队不强大就难以履行历史使命,国家遭受灾难。从世界发展史来看,强国必强军更是一条铁律。世界上或许有小国借重外部强势力量而实现崛起的特例,但尚未出现大国离开强大军事力量支撑而实现崛起的先例。由此可见,在国际角斗场上比拼的不仅是重量,更重要的是力量。
第二,实现强军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呼唤。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决推进军队各项改革,用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方法、新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各项建设。”现在信息化时代需要一支信息化的军队,存在代差的军队,在起跑线上就输人一筹。同样是作战师,就作战效能而言,信息化师是机械化师的3到5倍。中国军队尚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在武器装备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相比存有10年到20年的差距,必须要有紧迫感,奋起直追,赶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步伐。否则,落后就意味着挨打。伊拉克当时被称为世界陆军排名前三,也经不起美国那样军事强国的打击,美军从3月20日开始“斩首行动”开始4月9日攻入巴格达时期战斗算萨达姆有组织抵抗阶段自从美军攻破巴格达5月1日伊战结束。现在战争的目标是打赢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最弱的就是信息体系,而信息体系里最重要的就是航天手段,因为远海、远洋,整个二岛链以西,二炮的作战力量都能够达到,空军的作战力量也逐步能够达到,海军更可以覆盖二岛链以西整个广大的空间,但是信息体系还很难支撑,另外,我国航空侦察手段和航空作战手段比较少,所以在整个现代化装备建设里,要加大体系作战能力,核心就是要增大信息化装备的含量。
第三,实现强军梦是应对国家安全威胁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主要面对哪些挑战和考验?环视四周,在南中国海,在南沙群岛,珍珠般的一串串岛屿,还插着别人的国旗,海疆之内,异国的钻井平台,贪婪地吮吸着我们的石油;在中国领土钓鱼岛,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船只,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飞机,依旧在徘徊着,不时地制造摩擦与事端,我们周边并不是太平无事,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战略空间被挤压。虽然,中国一再声明我们力主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但有些国家把我们的和平诚意误认为是软弱可欺,把我们倡导的和平崛起错判为挂上了免战牌,一再挑衅我们的和平底线,如果没有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和平就是虚无缥缈的乌托邦,水中月,镜中花,不仅失地收不回来,而且还会丧失更多的利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同时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十分复杂,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十分繁重,军队建设内外环境变化十分深刻,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一是面临某些西方大国遏制我崛起的战略围堵。今后一二十年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时期。一些西方大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超越他们,尤其是不愿意看到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与其不同的社会主义中国赶上和超越他们。所以,政治上演变、经济上遏制、意识形态上渗透,尤其是从军事上对我进行围堵。二是面临周边安全环境变化的复杂局面。我国周边特别是海上方向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呈上升趋势,发生各种突发事件甚至武装冲突的可能始终存在,而且不同战略方向的相互联动性倾向更加明显。三是面临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严峻挑战。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紧推进新军事革命,拼抢新的战略制高点。目前,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我军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四是面临多样化军事任务更加繁重的巨大压力。“三股势力”活动日趋猖獗,军队反恐任务明显增加,海外能源资源、海上战略通道以及海外公民、法人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陆地边界和管辖海域实施防卫管辖以及维护边海防安全的任务复杂繁重,遂行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任务也不断增多。虽然现在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和选择增多了,但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的手段。
第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敌对势力对于对于苏联解体20多年以后,社会主义中国没有成为“第二个苏联”、没有发生他们所预期的“中国崩溃”而深感遗憾。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中国实施“三化”战略,这就是“西化、分化、弱化”战略,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一直都是“三心”不死,这就是“弱华之心、乱华之心、亡华之心”不死。他们采取各种手段加紧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不断策划破坏、分裂活动,制造暴力恐怖事件,企图动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某些大国在军事上不断投棋布子,加强同有关国家的军事同盟与合作,对中国进行战略牵制、战略遏制、战略围堵。
社会主义中国始终面临着尖锐复杂的“五反斗争”就是”反渗透、反分裂、反颠覆、反遏制、反包围”。我们反对形形色色的无谓“中国威胁论”,但是我们也必须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中国必须对那些时刻都想遏制中国发展、改变中国性质的敌对势力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如果中国对自己的敌对势力没有威慑力,那么中国就必然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我们必须看到军事力量的价值,看到强军的重大意义,增强又好又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 中国“强军梦”的紧迫性和自觉性。
第五、中国在世界大国中是唯一没有实现国家统一的国家。
利用台湾问题牵制和遏制中国,是美国的一贯战略。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苦心经营台湾,支持台湾当局,纵容“台独”分裂势力,售台先进武器装备,竭力利用台湾问题来制造麻烦、牵制中国。今后,美国仍然会利用台湾问题大做文章,只是在不同时期会采取不同形式、不同手段罢了。
当前两岸关系继续向缓和方向发展,但是影响台海局势稳定的根源并没有消除,“台独”分裂势力人还在、心不死,分裂祖国的危险始终存在,必须严阵以待。“反独促统”,坚决维护和最终实现国家统一,既需要有大智慧,又需要有大力量。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才有彻底解决台湾问题的能力。
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势力做后盾,没有武备这一手,和平统一难以实现,国家分裂局面难以弥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中国想要从英国手中拿回香港,除非经过一场战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说,英国在当时同意将香港交还中国,是由于中国和英国相差悬殊的实力对比决定的。这位铁娘子曾经不惜以武力维持英国对马岛的占领,而面对强大的中国则不得不低头。
三:进行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作用。
1,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和平发展的基石,地位作用极其重要。必须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深刻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从大国向强国迈进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更加自觉地肩负起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时代重任。
2,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为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战略支撑。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整体实力和能力的重要支撑和体现。正如著名国际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所说,“在国际政治领域,武装力量作为一种威胁或是一种潜在威胁,永远都是一个国家政治力量的最重要成分。”历史和现实经验表明,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国家强大的基础,而强大的军事实力则是支撑其强大的“骨骼”,没有强大军事实力作支撑,无论是国际竞争中经济、政治博弈,还是文化、外交等软实力较量,都只会处于消极被动地位。我们必须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和前瞻眼光,站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高度,深刻认识强军对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和能力的战略意义,深刻认识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支撑作用,更加坚定自觉地走好强军之路。
3,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安全保障。国家安全是国家全部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一个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问题在于,对中国这样的超大规模国家来说,处于将强未强之时,越是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就现实来看,我国经济社会越是快速发展,越有可能面临更为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更多更复杂的国家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提出新的需求和更高要求。在民族复兴征途上,我们面临着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危险,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的危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被打断的危险。面对强国进程中这些无法回避的挑战,军队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必须按照强军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全面提升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上得去、打得赢。
4,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发展推力。现代社会发展,国防决不只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消耗。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刺激经济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具有综合性“发展红利”,甚至成为拉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因此,以国防和军队建设辐射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军队应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同时,在打破军民体系壁垒、拆除利益高墙方面,需要更加主动,特别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人才培养、军队保障、国防动员以及信息、空天、海洋等关键领域,努力形成军民深度融合格局,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为实现富国强军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防很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强大的武力,国人好不容易积累的巨额财富,很可能在一场战争中,轻易地被他人掠取。今天,中国持续稳健地发展着经济,中国的利益不断往遥远的海外延伸。在周边地区和西方世界引发的“羡慕嫉妒恨”,也在增多。我们“和平崛起”的承诺,并不意味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恰恰相反,你的军力越强大,你的和平与安全,才更有一份保障。中国梦岂能少了强军梦。这便是这个现实世界,真实的逻辑。
习主席指出:我坚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英雄的人民军队一定能够发扬传统、继往开来,有效履行肩负的历史使命习主席强调: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干称王称霸的事,绝不会搞侵略扩张。但如果有人要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我们必须能够决战决胜。兵者,国之大事。在国家发展中,富国与强军历来是一对“孪生兄弟”。中国梦是面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奋进的政治动员令,也是激励军队的强军催征鼓。积极投身强军实践,勇于攻坚克难,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把军队建设与改革推向前进。强军之基是要立足于能打仗,打胜仗,具备了核心战斗力,对军人来讲,一定要“敢战”、“善战”,关键是“胜战”;对于民众来说,一要“慎战”、二要“援战”,关键时刻“参战”;对于外族来说,我们一不好战,二不惧战。战争对于国家来说,是最后选项。国家只有敢战方能言和,只有有备才能无患。“长风破浪会有时”,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日益强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