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2012年重点单位责任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明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2年
重点工作责任单位的通知
豫政办 〔2012〕9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郭庚茂省长代表省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2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并明确到各责任单位。2012年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强督促检查,认真组织落实,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具体落实情况请于3月30日、6月30日、9月30日、12月30日分四次向省政府报告。
一、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全局带动作用
1.提升开放水平。把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开放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重点,依托产业集聚区,引进承接高成长性产业项目,培育壮大支柱产业;通过合资合作和引进高端产品、高端技术、高端人才,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为扩大就业、群众增收和农民向城镇转移创造条件。
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2.整合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实效,省重点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暨第七届投洽会、第三届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各省辖市集中办好一个综合性招商活动。
由省商务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建立与央企合作长效机制,谋划实施一批高质量合作项目。
由省政府国资委、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负责落实。
4.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活动,强化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力争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突破120亿美元、省外资金突破5000亿元。
由省商务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5.加强开放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申报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仓库,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善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边防、口岸等涉外机构联动机制,推进“一站式”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
由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郑州海关、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公安厅和有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6.拓宽开放领域。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大力推动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吸引境内外投资者进入现代物流、金融、旅游、文化等领域。深化农业对外开放,重点引进品种培育、精深加工等高技术项目以及畜牧、花卉等高效农业项目。扩大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领域对外开放,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公路、铁路、民航、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
由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旅游局、文化厅、农业厅、畜牧局、林业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广电局、新闻出版局、省政府金融办负责落实。
7.扩大国际国内技术、人才交流合作,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在豫建设区域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创建一批科技创业园区。
由省科技厅、教育厅负责落实。
8.加强出口基地建设,积极承接出口型项目,实现进出口总额400亿美元以上。由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郑州海关、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落实。
9.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开放领导体制,建立联动协作机制,把开放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内容,形成党政齐抓、部门协作、各级联动、要素倾斜、全社会参与的举省开放长效机制。
由省开放办、省政府目标办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10.优化开放环境,提升服务水平,重诺守信,营造亲商、安商良好氛围。
由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郑州海关、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二、持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
11.完善载体、提升功能,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把中心城市作为依城促产、以城带乡的主导力量,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由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12.推动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着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
由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环保厅和相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13.支持郑州都市区加快建设、先行先试,重点推进郑州航空城、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物流园等区域开发,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推进郑汴都市区和郑汴一体化发展,尽快实现通信、金融同城和资源共享。
由省发展改革委、民航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省交通运输厅、郑州铁路局、商务厅、住房城乡建设厅、通信管理局、省政府金融办和郑州市政府、开封市政府负责落实。
14.支持洛阳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城市新区建设,发挥区域副中心城市作用。
由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和洛阳市政府负责落实。
15.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加快中心城市和城市组团之间快速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形态。
由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商务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政府金融办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16.完善城区经济发展载体。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规划建设商务中心区,作为服务区域、带动周边的核心载体和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增长点;支持市辖区规划建设特色商务区(街),形成一批服务业产业集群,培育城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由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负责落实。
17.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城镇交通、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供热、供电、供气、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500亿元。注重城市整体功能配套衔接,合理布局建设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环保、商业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
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卫生厅、文化厅、环保厅、商务厅负责落实。
18.突出特色、强化支撑,增强县域城镇承载承接作用。把县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发挥自身优势,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县域城镇承接产业转移、承受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
由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19.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依托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产城融合。
由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20.继续推进省直管县和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由省编办、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21.统筹布局、分类推进,增强新型农村社区战略基点作用。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按照“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生活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健全。
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民政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负责落实。
22.创新机制、加强引导,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把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由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民政厅负责落实。
23.建立以农民转市民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工作考核体系,切实解决农民进城就业、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农民真正转为城镇居民,享有平等权益。
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安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教育厅负责落实。
三、持续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
24.加快转型升级。紧紧抓住产业转移机遇,持续发展六大高成长性产业,以龙头带动、基地支撑、高端突破为着力点,继续通过招商引资、整合重组等方式壮大产业规模,有力支撑经济增长;改造提升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大技术突破、链条延伸和改造升级力度,强化上下游企业合作,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四大先导产业,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尽快形成规模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开放合作、“外引内延”增强活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形成新的增长点。
由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负责落实。
25.突出龙头带动。明确主导产业规划布局,绘制产业链条图谱,建立健全省市县联动推进机制,集中资源要素,加快建设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力争规模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30个以上。
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26.注重集聚集约。适时调整规划布局,完善支持政策,健全管理体制,推进产城互动,持续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力争完成投资1万亿元。综合运用项目准入、要素配置、利益分成等手段,统筹推动关联项目集中布局。加快推动集聚区对外连接通道、环保、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职工培训、物流仓储、质量检测等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综合配套能力。
由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环保厅、国土资源厅、交通运输厅、电力公司、质监局负责落实。
27.提高科技和质量水平。继续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大机制创新和开放合作力度,以重点领域的优势企业为核心,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新型超晶格稀土正极材料研发、兆瓦级风电机组主轴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22项重大科技专项,抢占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组织实施8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
由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负责落实。
28.推进质量提升、品牌带动、标准引领工程建设,加快构建企业质量管理、检验检测公共服务、质量安全动态监管、社会质量诚信体系。
由省质监局负责落实。
29.强化节能减排。实行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开展千家企业节能低碳、绿色节能建筑等八大节能专项行动计划。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指标管理,强化环境影响评价。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电力行业脱硫脱硝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等重点污染物减排项目建设。
由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环保厅、畜牧局、电力公司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0.继续开展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序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
由省发展改革委、环保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1.搞好经济运行调节。建立煤炭储备制度,完善电煤供应保障机制。完善铁路、公路运输协调服务机制,保障重点企业产品和重点物资运输。深入推动产销对接,引导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以“双百企业”为重点完善省市县三级服务制度,健全长效机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保障重要商品供给,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由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郑州铁路局、河南储备物资管理局负责落实。
四、持续做好“三农”工作,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地位
32.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结合落实国家千亿斤粮食战略工程和我省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建设,按照“合理规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原则,整合资金、聚拢政策,规划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统筹推进水、电、路、林等田间生产设施建设和平原村庄规划布局,配套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农技服务站、综合行政执法所等农业服务体系,以此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50亿公斤以上。
由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林业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3.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原则,综合考虑带动农户数量、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等因素,突出基地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选择一批上下链接、合作紧密、以就地加工为主的农产品产区,集中力量培育优质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品牌,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由省委农办、省农业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供销社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4.大力发展花卉园艺业,加快发展畜牧养殖加工业,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抓好信阳茶叶、新野肉牛、鄢陵花木等农业产业化集群试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建或联建原料生产基地、农产品物流园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以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为重点,加快现代高效农业和都市农业发展。
由省农业厅、林业厅、畜牧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厅、质监局、工商局、供销社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5.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由省财政厅、商务厅、供销社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6.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突出的位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突出抓好生物技术特别是优良品种培育,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
由省科技厅、农业厅、农科院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7.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
由省农业厅、林业厅、畜牧局、质监局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38.积极发展农机装备业,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由省农机局负责落实。
39.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再解决60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县乡公路4000公里,新增通村公路1000公里,新建村邮站7000个,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100座,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0万户,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由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交通运输厅、邮政管理局、农业厅、电力公司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40.按照国家新扶贫标准,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再实现11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由省扶贫办、财政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41.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完善村级公益事业民办公助机制。
由省财政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42.抓好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认真执行重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完善粮食直补政策,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大良种补贴力度,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规模,增加粮油生产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扩大生猪调出大县范围。有效整合涉农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由省财政厅、粮食局、农业厅、畜牧局、农机局负责落实。
五、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支撑保障能力
43.加快以“五网一系统”(完善的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网、坚强智能电网、信息网、水网和生态系统)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万亿元。
由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水利厅、通信管理局、电力公司、郑州铁路局负责落实。
44.加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围绕巩固提升区位交通优势,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突出抓好郑州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开工建设郑州机场二期工程,积极引进基地航空公司,努力保持客运稳定增长,扩大货运集疏规模,推动相关产业向空港聚集,促进航空经济发展。
由省发展改革委、民航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和郑州市政府负责落实。
45.按照轴带发展布局要求,继续大力推进城际铁路和客运专线建设,配合国家加快推进干线铁路建设,力争石武客专河南段上半年建成投用、郑徐客专开工建设,积极推进郑渝铁路、郑济铁路、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前期工作,争取完成郑开、郑焦城际铁路线下工程,加快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施工建设。
由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铁路办、郑州铁路局和相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46.以完善网络、内联外通、提升水平为重点,加快推进豫西地区高速公路及跨省通道建设,继续实施连霍、京港澳高速扩容改造,基本完成高速公路网构架,力争新增高速公路600公里以上,实现所有县城20分钟上高速目标。
由省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和相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47.加强能源保障能力建设。坚持“内外结合、源网并重”,加强电源电网建设。继续推进高效清洁燃煤机组建设,大力发展热电联产,争取新增电力装机500万千瓦、开工500万千瓦以上。加快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电网建设和老城区电网改造,推动开工建设新疆哈密至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由省发展改革委、电力公司负责落实。
48.统筹做好资源勘查、煤矿改扩建和安全改造、新矿井建设,提高煤炭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由省国土资源厅、有色地矿局、地矿局、煤田地质局、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相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49.加快西气东输二线省内配套支线管道建设,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三线工程。
由省发展改革委和相关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50.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兴利除害并举、节约开发并重,全面加快复合型、多功能水利网络体系建设,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和防洪除涝抗旱能力。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及受水区配套工程、河口村水库、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淮河和海河流域蓄滞洪区等项目建设,推进出山店、前坪等水库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国家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加快引黄工程建设,积极推进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小浪底北岸和南岸灌区、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工程及引黄调蓄工程。
由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南水北调办、河南黄河河务局负责落实。
5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顶层设计,加快编制信息化发展规划,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积极推进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大型通信企业建设数据基地、呼叫中心等项目。推进二代移动通信网络升级改造,实现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覆盖所有乡镇。深入推进“三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抓好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
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通信管理局、广电局负责落实。
52.加强生态建设。推进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太行山山地生态区以及平原生态涵养区建设,构建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完善区域生态网络。做好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快矿区生态恢复、煤矿塌陷区治理和农村土壤修复。继续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完成造林400万亩。
由省林业厅、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环保厅、水利厅、南水北调办、扶贫办、河南黄河河务局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六、持续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不断提升发展软实力
53.提高全民文明素质。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三平”精神(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和志愿者行动,深化拓展道德实践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着力塑造高尚人格、培育和谐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由省文化厅、教育厅、广电局、新闻出版局负责落实。
54.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创新管理运行方式,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高雅艺术进校园”、“欢乐中原”和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做好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切实加强互联网建设、运用和管理,不断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实施河南文化精品工程。加快中原文化艺术学院和省直文艺院团剧场建设,推进河南博物院二期、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省图书馆新馆、省书画院新址等项目前期工作。支持省辖市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和县(市)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办好农家书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搞好大遗址保护展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
由省文化厅、科技厅、卫生厅、体育局、农业厅、新闻出版局、广电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55.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培育新型业态。充分挖掘利用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资源,扎实推进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和10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品牌。着力抓好河南出版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河南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实施“中原文化系列行”活动,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
由省发展改革委、文化厅、广电局、新闻出版局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56.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巩固提高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果,完成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和非时政类报刊改革,规范推进省级以下电台电视台合并,完成省辖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积极推进县级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
由省发展改革委、文化厅、广电局、新闻出版局、省政府金融办负责落实。
七、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体制机制优势
57.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积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推进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完成省辖市属企业脱钩改制。继续推进企业战略重组,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由省政府国资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落实。
58.加快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制定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批中小企业产业园区,妥善解决园区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和社会事业等领域,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重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完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项目对接、投资融资、市场开拓、技术支持、对外合作、人才培训等服务体系。
由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政府金融办负责落实。
59.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农电体制改革。加快县级供销社体制改革。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任务。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做好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工作。
由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财政厅、农信联社、供销社、国土资源厅负责落实。
60.深入推进新乡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由省委农办、新乡市政府、信阳市政府负责落实。
61.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创新,认真落实国家财税、金融、价格等改革措施。
由省编办、发展改革委、公安厅、国税局、地税局、河南银监局、证监局负责落实。
62.创新资金保障机制。按照“繁荣主体、拓宽市场、完善杠杆、规范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提升地方金融发展水平,健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尽快改变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深入推进与各商业银行总行的战略合作,积极推动银企对接,力争全年新增融资规模3600亿元。组织开展千家“小巨人”企业信贷培育活动,努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和信托融资,积极发展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和支持政府性投融资平台健康发展。规范民间融资,整顿金融秩序,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由省政府金融办、河南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人行郑州中心支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落实。
63.创新土地保障机制。按照“三保一高”要求,完善土地开发利用管理“三项机制”。实施差别化土地管理政策,计划指标主要保障省辖市中心城区的重点项目和重要基础设施用地,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和“三项整治”(“空心村”、砖瓦窑场、废弃工矿地整治)节余指标集中用于县域城镇及产业集聚区。探索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城市化地区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挂钩。
由省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负责落实。
64.创新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围绕强化人力资源优势,坚持“三改一抓、六路并进”,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加快实施职教攻坚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大规模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养,确保完成各类培训335万人。抓住省外务工人员回流增多机会,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再就业能力和层次。深入实施人才发展规划,大力推动人才政策创新和重大人才工程实施,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开发,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民政厅、农业厅、扶贫办、残联负责落实。
八、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和谐社会建设水平
65.坚持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加大民生投入,确保投入资金1000亿元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努力形成中原经济区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负责落实。
66.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扩增岗位、提升技能、健全机制、完善服务,确保稳定和扩大就业。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强化就业公共服务,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群体、退役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的同时,确保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民政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67.努力增加居民收入。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各项政策,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提高优抚对象和困难群众保障标准。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挂钩机制,增加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和高校食堂临时性价格补贴。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
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民政厅、教育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68.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为实现全社会老有所养奠定坚实基础。将国有、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障范围。规范完善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妇女儿童事业、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
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人口计生委、卫生厅、民政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69.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持分类指导、科学规划、优化结构、讲求实效,确保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0万套。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行机制,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土地指标,制定并完善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和办法,确保工程质量和分配公平。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支持合理的自住性购房需求,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70.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7%以上。实施人才驱动、学科驱动、创新驱动、品牌驱动,提升高校建设水平。加快郑州大学“211工程”建设,支持河南大学实施百年名校振兴计划,推动省部共建高校加快发展。创新财政拨款方式,鼓励校企合作,打造一批省级职教园区、示范性职业院校和优质特色职业院校。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解决“入园难”问题。优化中小学校布局,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中小学教师支教交流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由省教育厅、财政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71.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扩大到村卫生室。继续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农民受益水平。加快推进人口大县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继续抓好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与救治工作。积极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由省卫生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7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积极推进行业规范、社会组织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建设。增强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创新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和服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深入实施“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规划。
由省商务厅、民政厅、公安厅、人口计生委、司法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73.深化平安河南建设。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强社会矛盾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事件的预知、预警、预防、应急处置能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由省信访局、司法厅、安全监管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安厅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74.持续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豫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深入开展双拥共建,研究制定新时期社会化拥军的政策措施,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由省民政厅、人防办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75.切实做好外事、侨务、对台工作。继续做好民族、宗教、统计、参事、史志、文史、地质、气象、测绘、地震、社科研究等工作。
由省政府外侨办、省台办、国土资源厅、气象局、地震局、宗教局、统计局、省政府参事室、省史志办、文史馆、社科院负责落实。
76.继续做好对口援疆工作。
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负责落实。
九、建设服务政府推动务实发展
77.加快转变职能。坚持以人为本,牢记为民宗旨,围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政事、政资、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更好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积极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优服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项目。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对涉及群众利益和公共政策的事项实行办事公开,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为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由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编办、监察厅负责落实。
78.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接受其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坚持开门立法,提高政府立法质量和水平。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和过错追究。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行政层级监督,严格行政问责。
由省政府办公厅、法制办、省审计厅、监察厅负责落实。
79.强化科学运作。坚持“落实、完善、提升、创新”,求实重干,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科学民主决策,注重调查研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迎来送往,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提高办事效率。完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跟踪落实机制,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持续推进学习交流和创新实践,不断提升素质能力;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健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激励约束评价机制;积极开展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由省政府各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80.严格廉洁从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领域,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大纠风和专项治理力度,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人民谋利益。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等奢靡之风。严肃换届纪律,树立正确导向风气。加大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力度,对腐败案件不论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职务,都要一查到底、坚决惩处、决不姑息,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效保障发展、取信于民。
由省政府各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负责落实。
第二篇: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一、商场(市场)、宾馆(饭店)、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 1.建筑面积在1000m2(含本数,下同)以上且经营可燃商品的商场(商店、市场);
2.客房数在50间以上的(旅馆、饭店); 3.公共的体育场(馆)、会堂;
4.建筑面积在200m2以上的公共娱乐场所
公共娱乐场所是指向公众开放的下列室内场所,主要包括:(1)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2)舞厅、卡拉OK等歌舞娱乐场所;
(3)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和餐饮场所;(4)游艺、游乐场所;
(5)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浴室等营业性健身、休闲场所。
二、医院、养老院和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 1.住院床位在50张以上的医院; 2.老人住宿床位在50张以上的养老院; 3.学生住宿床位在100张以上的学校;
4.幼儿住宿床位在50张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
三、国家机关
1.县级以上的党委、人大、政府、政协; 2.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3.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
4.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的办事机关。
四、广播、电视和邮政、通信枢纽 1.广播电台、电视台; 2.城镇的邮政和通信枢纽单位。
五、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
1.候车厅、侯船厅的建筑面积在500m2以上的客运车站和客运码头; 2.民用机场。
六、公共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档案馆以及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文物保护单位 1.建筑面积在2000m2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展览馆; 2.博物馆、档案馆;
3.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七、发电厂(站)和电网经营企业
界定标准由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八、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生产、充装、储存、供应、销售单位 1.生产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
2.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灌装站、调压站;
3.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专用仓库(堆场、储罐场所); 4.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专业运输单位;
5.营业性汽车加油站、加气站,液化石油气供应站(换瓶站);
6.经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化工商店(其界定标准,以及其他需要界定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性质的单位及其标准,由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九、劳动密集型生产、加工企业:
生产车间员工在100人以上的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十、重要的科研单位
界定标准由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十一、高层公共建筑、地下铁道、地下观光隧道,粮、棉、木材、百货等物资仓库和堆场,重点工程的施工现场
1.高层公共建筑的办公楼(写字楼)、公寓楼等;
2.城市地下铁道、地下观光隧道等地下公共建筑和城市重要的交通隧道; 3.国家储备粮库、总储备量在10000吨以上的其他粮库; 4.总储量在500吨以上的棉库; 5.总储量在10000m3以上的木材堆场;
6.总储存价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可燃物品仓库、堆场; 7.国家和省级等重点工程的施工现场。
十二、其他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人身重大伤亡或者财产重大损失的单位
界定标准由省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日常工作职责和制度 消防安全责任人的职责
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一、贯彻执行消防法规和上级有关指示、规定;
二、向上一级防火安全责任人负责,做好本岗位的防火工作;
三、落实防火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四、及时发现、整改消防问题、火险隐患;
五、学习消防知识,提高防火,灭火技能,做到“五知”“三会”(知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知本岗位的防火措施和制度,知本单位的防火责任人及消防专干或兼干,知火警电话“119”,知灭火基本方法措施。会报火警,会使用各种灭火器材,会组织人员疏散);
六、下班时切断电源,关好窗户、水龙头,锁好门,防止火灾、水灾事故的发生。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
一、各单位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
二、应张贴图画、消防刊物、视频、网络、举办消防文化活动等形式对公众宣传防火、灭火和应急逃生等常识;
三、各单位应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对从业人员的集中消防培训;
四、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参加公安消防部门组织的专门培训。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应经公安消防部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五、应对新上岗或有关人员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培训,达到“四懂、四会”要求;
六、消防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1)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等;(2)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3)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4)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应急疏散和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5)本场所的安全疏散路线,引导人员疏散的程序和方法等;(6)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
七、宣传教育、培训情况,应做好记录。
注:“四懂”即懂火灾的危险性、预防火灾措施、火灾扑救方法、火场逃生方法。“四会”即会报火警119、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一、各单位应对执行消防安全制度和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的情况进行巡查和检查,确定巡查和检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
二、防火巡查和检查时应填写巡查和检查记录,巡查和检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在记录上签名。巡查、检查中应及时纠正违法违章行为,消除火灾隐患,无法整改的应立即报告,并记录存档;
三、单位各部门每周应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防火检查,每季度应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一次功能性检查;
四、防火巡查内容:
(一)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三)消防设施、器材是否保持正常工作状态,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四)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关闭严密,防火卷帘下方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五)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是否在岗;
(六)其它消防安全情况。
五、防火检查主要内容:
(一)火灾隐患整改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二)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三)消防车通道、水源情况;
(四)消防设施正常工作情况,灭火器材、消防安全标志设置和功能状况;
(五)重点工作人员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七)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八)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情况;
(九)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十)防火巡查情况;
(十一)其它需检查的内容。
六、建筑消防设施功能性检查主要内容: 1)消防水泵启动状况; 2)自备发电机组切换功能; 3)最不利点消火栓压力、出水量; 4)消防电梯迫降功能;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末端放水情况; 6)手动和自动报警设施动作情况; 7)防烟排烟设施启动情况;
8)其它消防设施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制度
一、单位应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日常管理,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配置齐全,并能正常工作;
二、展品、商品、货柜,广告箱牌,生产设备等的设置不得影响防火门、防火卷帘、室内消火栓,灭火剂喷头、机械排烟口和送风口、自然排烟窗、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声光报警装置等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三、单位对其配备的灭火器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由具备资格的维修单位实施的功能性检查;
四、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场所,应当确定专职人员维护保养,并保留记录;或委托具有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资格的组织或单位,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并与受委托组织或单位签订合同,在合同中确定维护保养内容,并保留维护保养报告。
五、按照消防设施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定期检查、检测消防设施,并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六、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每年应由具备资格的单位进行一次功能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送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一、因违反或不符合消防法规而导致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应认定为火灾隐患;
二、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应报告上级主管人员;
三、消防安全管理人或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组织对报告的火灾隐患进行认定,并对整改完毕的进行确认;
四、明确火灾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整改的期限和所需经费来源;
五、在火灾隐患整改期间,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安全;
六、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将火灾隐患整改复函送达公安消防机构;
七、重大火灾隐患不能立即整改的,应自行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
八、对于涉及城市规划布局而不能自身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应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九、发现下列火灾隐患,应责成有关人员立即改正,并做好记录:
(一)违章使用、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
(二)使用甲、乙类可燃液体、气体作燃料的明火取暖炉具的;
(三)违反规定吸烟、乱扔烟头、火柴的;
(四)违章动用明火、进行电(气)焊的;
(五)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上锁、遮挡、占用,影响疏散的;
(六)消火栓、灭火器材被遮挡或挪作他用的;
(七)常闭式防火门处于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八)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九)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切断消防电源的;
(十)其它可以立即改正的行为。
十、对不能立即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期限和人员,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随时可能引发火灾的隐患或重大火灾隐患,应将危险部位停业整改,并落实整改期间的安全防范措施。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职责
一、熟悉和掌握消防控制室设备的功能及操作规程,按照规定测试自动消防设施的功能,保障消防控制室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对火警信号应立即确认,火灾确认后应立即报火警并向消防主管人员报告,随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三、对故障报警信号应及时确认,消防设施故障应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应立即向部门主管人员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
四、不间断值守岗位,做好消防控制室的火警、故障和值班记录。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
一、单位应当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内部检查、考核、评比内容;
二、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班组)和个人,单位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三、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或者违反单位消防安全制度的行为,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者其他法律处分。
第三篇:重点单位责任状
龙岩市公安机关重点单位重要部位 60周年国庆治安保卫责任状
为切实加强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单位安全稳定,确保重要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坚决防止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影响恶劣的案件、事故,为建国60周年国庆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根据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公安部《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定》(以下简称《工作规定》)的要求,特制定本责任状。
单位按照属地安全监管原则,由责任人向武平县公安局签订本责任状,保证承担如下:切实加强重要部位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单位安全稳定,确保重要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坚决防止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影响恶劣的案件、事故。
一、深入排查摸底。根据《条例》认真开展内部单位重点人员、内部存在的不稳定、不安定因素、不安全隐患大排查,排查摸清存在隐患的重点部位和存在可疑情况的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不放心的重点人员,要及时调整工作岗位并落实稳控措施;对重点上访群体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做好管控和处置工作;对可能影响建国60周年国庆的各类不安定因素要加强分析研判,及时预警,努力把各 1
类不安定因素化解在单位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严防矛盾激化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二、强化守卫巡护。要严格出入证件管理和门卫检查登记,加强人员和车辆安全检查,严防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流入重点单位重要部位,严防高危人员、恐怖分子混入重点单位重要部位。要严密守卫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巡护守卫工作,特别是对重要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线路设施等重要设施要加强巡逻看护,确保重要基础设施安全运行。要制定处置突发性事件和不安定事端的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查漏补缺、规范细节,确保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全部落实到位、高效运转,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治安事件能够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影响,减少损失。
三、严密管理防控。单位要依法设置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加强对内部治安保卫队伍的管理教育和培训,认真整改各类治安隐患,落实治安防范措施,坚决防止发生重大突发治安事件。要建立健全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负责的内部治安保卫责任制,形成单位负责、政府监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治安保卫运行机制和工作局面。要与公安机关紧密合作,切实做好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不断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为建国60周年国庆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确保各项庆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单位如有违反《条例》和《工作规定》有关规定,存在治安隐患或逾期不整改的情况,公安机关将依照《条例》第十九条和《工作规定》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之规定,对单位、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有关责任人员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责任状一式两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责任书由公安机关、内部单位各执一份,以资对照、监督执行。
监督机关:武平县公安局代表:杨福生
签订责任书单位:代表:
年月日。
第四篇:重点单位消防工作要求
重点单位消防工作要求
一、消防软件资料盒建设,要求各个重点单位必须建立专用的消防档案柜。
以下8项软件资料必须装入单独的文件盒!
1、防火档案盒:此防火档案盒内需要放置的文件主要有: ①“消防重点单位档案”(2011年8、9月份填过的,没有填过的单位请大家尽快填好后发到群共享里)②你单位的单位消防
安全制度③你单位制定的灭火疏散应急预案等。
2、检查记录盒: 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及交接班记录簿、消防控制室检查记录等。
3、巡查记录盒: 防火巡查记录;每日/周/月消防设施、器材检查、维修记录等。
4、消防演练记录盒:每季度你单位内部必须组织一次消防演练,需要有具体的演练预案、演练记录、照片等。
5、宣传记录盒:可以是你单位参加“119消防宣传” 活动、“消防宣传周”、十
八大消防安全保卫战”动员部署暨消防工作表彰会议等相关消
防活动、会议的照片以及你单位的LED屏或条幅上有的 “消
防宣传标语”照片或者是你单位自己组织的消防宣传活动相关
文件、照片等。
6、会议记录盒:你单位内部召开的消防工作会议,要求有签到簿、会议现场照
片、会议记录等。
7、法律文书盒:消防支队下发的《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和《建筑工
程竣工消防验收意见书》;消防大队下发的《合格证》、“责令整
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通知书”、“行政处罚文书”等法律文件。
8、文书档案盒:放置由大队发给你们的自治区级、鄂尔多斯市级、东胜区消防
大队等部门的红头文件。(此文件在群共享里“消防部门文件”)
二、硬件消防设施保持和建设
1、各单位务必在LED显示屏或(横幅)上打消防宣传标语,后附“东胜区公安消防大队宣”。(群共享里“消防宣传标语word文件”)
2、你单位全体员工必须知道“四个能力”是什么,怎么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等。“四个能力”建设需要标准化!四个能力建设的内容需要做成硬纸板上墙!(群共享里“四个能力建设文件”)
3、每季度各重点单位内部务必举办一期消防知识培训。培训内容最好为“四个能力建设”“清剿祸患”“五大活动”“十八大保卫”等内容(要有培训教案、照片、签到簿。)
4、消防控制室人员必须会操作消防系统,知道单位内部消防设施、器材有哪些,分别有何作用;且消防控制室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消防控制室里必须有硬纸板制的“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
5、你单位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务必随时保持畅通,不允许锁闭。
6、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必须保持完好有效。消火栓必须得有水。
7、各单位务必准备消防检查器材:①最少1m长的PVC管②手动报警器的复位钥匙③室外消火栓的开启器
第五篇:重点单位工作明白纸
重点单位上报材料明白纸1、7月23日前完成本单位消防重点单位外网系统的录入工作,其中单位基本信息、组织管理机构、单位毗邻情况、消防自救措施、企业消防队、专兼职义务消防员、建筑情况、单位危险品、防火巡查记录、火灾情况、消防奖惩记录、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机构人员、外围消防设施及位置、消防水源、重点工种人员情况、消防队员装备配备情况、图纸信息、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记录、消防安全培训记录信息必须填写完整,没有的情况必须填无,不能空着。防火巡查记录是每天都要录入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记录、消防安全培训记录每年至少两次,其中11月9日要开展一次。
2、需在7月23日之前报送到消防大队备案的纸质材料: ①向消防大队报送三项报告备案纸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报告备案表、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报告备案表、“四个能力”自我评估报告备案表)表格备案、消防安全管理人履职报告;
②有电子屏幕的单位要在室内、室外的电子屏上穿插消防宣传标语,没有电子屏幕的单位需悬挂消防宣传标语横幅,各单位要拍照留存,每月23日一并上交消防大队一份。
③7月23日前上报消防档案、行政审批手续复印件。
包括:1998年前的建筑,需相关单位开具建筑于1998年前建成的证明。1998后的建筑,需提供建筑工程审核、验收或备案文书,公众聚集场所(宾馆、饭店、商场、市场、网吧、洗浴、沐足、KTV、游艺、影院等)需提报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检查合格证,无合格证的请尽快到消防大队一楼大厅登记办理。
④报送消防大队单位基础信息表。
⑤《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承诺书》、《关于利用电子显示屏开展消防宣传工作的协议书》经单位盖章、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交回消防大队二楼。
3、自8月份开始,每月23日前报送大队的纸质材料: ①重点单位要将维护保养合同、每月维保记录、设备运行记录复印件,并录入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
②每月组织一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自查评估,并报大队报送纸质文档备案。评估发现的问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整改;
③有电子屏幕的单位要在室内、室外的电子屏上穿插消防宣传标语,没有电子屏幕的单位需悬挂消防宣传标语横幅,各单位要拍照留存,每月23日一并上交消防大队一份。
④消防安全管理人履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