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新版习题2018尔雅满分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版)
章后练习题2018年整理缺题补充
为什么要学习《概论》?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
习近平多次对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问题进行了评价,其中不涉及这一评价的是(C)。
A、《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B、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弘扬以(D)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人民大团结 B、改革 C、创新 D、爱国主义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要深刻理解《概论》课,就要学会正确区分和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1.1为什么要学习《概论》?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A)。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弘扬以(D)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 人民大团结
B 改革
C 创新
D 爱国主义
3习近平多次对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问题进行了评价,其中不涉及这一评价的是(C)。
A《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B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
4要深刻理解《概论》课,就要学会正确区分和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
1.2学习《概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三位一体构成,其中“三位”不包括(B)。
A、道路 B、实践 C、理论体系 D、制度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2下面对《纲要》课和《概论》课的区别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纲要》的重心在于讲史,《概论》的重心在于讲论
B 二者的编写体例不同
C 二者的教学目的不同
D 二者讲述的时间终点不同
3中共十八大以来党的最新理论贡献不包括(C)。
A经济新常态理论
B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C建设生态文明
D“一带一路”
4全面深化改革是新形势下统领中国发展的总纲及主攻目标。(×)
5学习《概论》课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
2.1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一)1下面属于陈独秀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观点的是(D)。
A要把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方法正确地运用于各国具体特点的基础之上
B要把马克思主义跟中国的实际进行结合 C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D提出实际研究和实际活动的精神
2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走上正确的道路是在(C)。
A 中共一大召开后
B 第一次国民革命时期
C 遵义会议之后
D 红军长征开始时
3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B)。
A 恽代英
B 李大钊
C 陈独秀
D 张太雷
4李大钊《庶民的胜利》一文是为了反对当时公理战胜强权的思想。(√)5【判断题】李达在脱党后一度放弃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一直到建国前夕才重新入党。(X)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2.2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二)1遵义会议之前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贡献不包括(C)。
A 提出了“上山”思想
B 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
C 延安整风
D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单选题】(D)提出要把“主义”和“道路”相结合的思想。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四大 D、八七会议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下面不是“左倾”错误表现的是(A)。
A 放弃对革命武装的领导
B 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C 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
D 认为上级领导机关的决策都是正确的
3王明、博古、李德在犯了错误之后都走向了攻击党的道路。(×)4八七会议结束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
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原因不包括(D)。
A中国国情的特殊需要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C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发挥必须结合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
D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2(B)最早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中国化的科学命题。
A 张闻天
B 毛泽东
C 陈云
D 张浩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1938年提出来的,之前党内并没有这种思想。(×)
4张闻天是毛泽东之前的党的最高领导人并帮助毛泽东逐渐取得领导地位。(√)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C)。
A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B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D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D)。
A 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B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C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D 以上都是
3实践大于实际,实际是实践的一部分。(×)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着的。(√)
2.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第四阶段指的是(B)。
A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基本理论
B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基本理论
C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基本理论
D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基本理论
【单选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基本理论包括(D)。
A、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2习近平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其中不包括(C)。
A 实事求是
B 群众路线
C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 独立自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可以取代马克思主义。(×)3.1在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上存在的问题
1以下哪本书全盘颠覆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百年历史?(B)
A 《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
B 《千秋功罪毛泽东》
C 《历史的真实——评李志绥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
D 《划分60年代》
2下面对毛泽东发动“文革”提出正面看法的学派和思潮不包括(D)。
A “新左翼”思潮
B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
C 后现代主义思潮
D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3诋毁毛泽东的书《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的作者是(C)。
A 辛子陵
B 李志绥
C 张戎
D 矢吹晋
4李志绥对毛泽东的诋毁建立在种种谎言之上。(√)【判断题】“反毛”“非毛”思想能够蔓延开来基本上都离不开西方利益集团的支持。(√)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3.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单选题】促使毛泽东从无政府主义者转向马克思主义者的三本著作不包括()。
A、《共产党宣言》 B、《阶级斗争》
C、《我们是否应研究未来制度的理想》 D、《社会主义史》 我的答案:C得分: 33.3分
1下面对毛泽东思想和马列主义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同属于一个思想体系
B 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简单运用
C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列主义
D 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独创性的发展
2毛泽东思想是对毛泽东个人理论创造的概括。(×)
3毛泽东思想都是正确的,毛泽东的思想则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3.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不包括(A)。
A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B 对革命敌人斗争的实践
C 与自然界斗争的实践
D 与党内和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斗争的实践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不包括(D)。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C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D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3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中,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同等重要。(×)
3.4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1(C)是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人。
A 张如新
B 李达
C 王稼祥
D 张闻天
2毛泽东思想在萌芽时期形成的理论观点不包括(C)。
A 将中国的资产阶级划分为买办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B 指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C 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D 指出了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3代表了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性文章不包括(D)。
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 《井冈山的斗争》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4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代表了当时党内哲学理念的新高度。(√)
5【判断题】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成为临时中央的一把手,带领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3.5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凝练“三大作风”的理论是毛泽东在(C)中提出的。
A 同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
B 《共产党人发刊词》
C 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D 整风运动
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不包括(B)。
A 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B 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 开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D 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3毛泽东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其它工作生命线的理论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
3.6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淮海战役是用小车子推出来的”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哪个方面?(D)
A 以人为本
B 独立自主
C 实事求是
D 群众路线
2中国的特殊国情及毛泽东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毛泽东思想具有(C)。
A 全面性
B 层次性
C 独创性
D 开放性
3坚持独立自主要求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和学习国外模式。(√)
3.7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指(C)。
A 三民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科学发展观
2马列主义曾经传入多个国家,但在中国的影响最大,根本原因在于(D)。
A 马列主义不被其它国家接受
B 马列主义不适合其它国家的实践活动
C 马列主义完全适合中国国情
D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进行了结合 3毛泽东思想对当代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道路仍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3.8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评价不包括(D)。
A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B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C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战略家和理论家
D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2对“两个凡是”的态度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完全肯定了毛泽东个人
B 全盘否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C 维护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D 是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错误评价
3对毛泽东进行正确评价需要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错误区别开来。(√)
3.9习近平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1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但仍有许多正确的做法,其中不包括(D)。
A 发表《论十大关系》
B 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C 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列著作
D 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2习近平总结了毛泽东毕生最伟大的贡献,其中不包括(A)。
A 文韬武略兼备
B 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C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团结全民族最大多数的人共同奋斗的问题,这是解决了(C)方面的问题。
A 党的建设
B 武装斗争
C 统一战线
D 政策和策略
4习近平认为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晚年所犯的错误是第二位。(√)
【判断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做到追究个人责任与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并重。(×)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是(C)。
A、经济建设成为时代主题
B、全国GDP和人均GDP成为时代主题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国家安全和对外开放成为时代主题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的实践中产生的。
A 土地改革运动
B 文化大革命运动
C 改革开放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2最早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中国领导人是()。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刘少奇
D 邓小平
3关于苏联模式在发展战略方面的特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以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B 以精细化发展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C 片面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D 具有封闭和半封闭的特点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程和发展的实践基础和强大动力。(√)
4.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下列内容中不属于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四大理论内容的是()。A、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 C、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较的理论
2()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3()第一次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4中共十二大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1江泽民认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A、保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与时俱进 C、坚持执政为民 D、以上都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命题是江泽民2000年2月在()视察“三讲”情况并对党的建设问题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逐步提出来的。
A 上海
B 东北
C 广东
D 浙江
3在()上,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章》。
A、中共十五大会议 B、中共十六大会议 C、中共十七大会议 D、中共十八大会议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代表”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4.4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1()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A、中共十五大会议 B、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七大会议 D、中共十八大会议
【单选题】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D)。
A、第一要义 B、核心 C、基本要求 D、根本方法
我的答案:D得分: 33.3分
2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3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A、社会和谐,生活致富 B、生活富裕,持续发展 C、生活富裕,公平正义 D、社会和谐,公平正义 2.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A、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仍处于并即将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正在步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已经步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单选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不包括(B)。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3中共十八大一来,习近平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理论和供给侧结构理论,突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大发展”理念。(×)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不包括()。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生态文明建设 D、教育建设
2当前,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内涵需把握好“三个一”,这“三个一”中不包括()。A、一条基本路线 B、一个总体布局 C、一个领导思路 D、一个发展目标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A 一条基本路线
B 一个总体布局
C 一个领导思路
D 一个发展目标
【判断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以社会和谐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X)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7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具体体现是()。A、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B、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C、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D、以上都对
2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中,我们必须坚持()的主体地位。A、中国共产党 B、国家 C、无产阶级 D、人民 【单选题】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在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的建议里提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A、2020年
B、2025年
C、2030年
D、2035年
A)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3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的根本体现是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全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A、奋斗目标 B、实现途径 C、思想基础 D、基本任务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是()。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改革开发
C 坚持与时俱进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判断题】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我的答案:√得分: 33.4分
5.1新一届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是()。A、2010年 B、2011年 C、2012年 D、2013年
2探索新一届中央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需要把握:()。A、《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B、《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C、《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D、以上都需要
3执政党治国理政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
5.2总论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核心、主题与灵魂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是()。A、共同富裕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市场经济 D、和谐社会
2“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句出自下列哪首诗?()A、《卜算子·咏梅》 B、《沁园春·长沙》 C、《沁园春·雪》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单选题】
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是(C)。 A、稳定问题
B、经济问题
C、道路问题
D、理论问题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3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以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道路。(×)
5.3深刻、系统、全面阐述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治国方略
1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解决关键性的技术创新问题 B、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D、调整能源利用结构 【单选题】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A)。
A、改革开放 B、生态文明 C、精神文明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的答案:A得分: 25.0分
2法治中国的科学内涵不包括()。A、坚持科学立法 B、坚持严格执法 C、坚持公正司法 D、坚持三权分立
3中国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4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改革开放。(×)
5.4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单选题】中国军队的强军之魂是(C)。
A、依法治军 B、优良作风 C、听党指挥 D、能打胜仗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1总书记强调,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A、爱国精神 B、中华文化 C、和谐思想 D、民族信念
2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与下列哪项因素密切相关?()A、党的前途命运 B、国家长治久安 C、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D、以上都有
3中国军队的强军之要是能打仗、打胜仗。(√)
4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5.5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1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的10字诀中,改革攻坚强调的是以下哪个字?()A、紧 B、自 C、啃 D、狠
2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是()。A、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B、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掌握历史唯物论 D、掌握辩证法
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机,成事之道。(√)
5.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与作用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第一次提出的时间是()。A、2013年 B、2014年 C、2015年 D、2016年
2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是()。
A、全面建设生态文明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3贯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的主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4全面从严治党,前提是对党的地位作用和历史使命作出的战略判断。(√)
6.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与时俱进 B、实事求是 C、理论创新 D、解放思想
2共产国际对中国教条主义的错误引导不包括()。
A 提出城市中心论
B 片面强调工人的成分
C 在白区进行全面进攻
D 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3泽东在对实事求是进行科学界定时,指出“是”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4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正式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作用。(√)
6.2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之初,党的喉舌刊物两报一刊中没有参加的是()。A、《人民日报》 B、《解放军报》 C、《光明日报》 D、《红旗》
【单选题】在对实事求是思想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党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2()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四中全会 D、十三届四中全会
C)提出全3邓小平通过撰写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掀起了关于整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4正是由于邓小平坚决反对“两个凡是”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使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6.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单选题】毛泽东说要有的放矢,是为了避免(C)的错误。
A、唯心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教条主义 D、经验主义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1部分官员只讲政绩而不从实际出发,下面不能体现这一行为的是()。A、修建面子工程 B、向上级展示形象工程 C、带领人民一起脱贫 D、向百姓摊派大型工程费用
2在实践过程中,判断所取得的经验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符合马列主义思想 B、群众是否满意 C、是否遵循了客观规律 D、是否进行了创新
3当理论与新的实践产生矛盾时,应反复使用原有的理论来检测新的实践。(×)
4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脉相承,又是这些基本点的核心。(√)
6.4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下面对实事求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的全过程
B、实事求是体现在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C、实事求是是渗透于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的原则 D、实事求是不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2党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受到的一切挫折都是因为抛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7.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1五四运动的直接动机目标是()。A、要求释放被捕学生
B、为举行全国群众游行运动做准备 C、要求帝国主义归还青岛 D、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
2.近代中国人民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打败两个最主要敌人是()。
A、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 B、民族资产阶级、封建主义 C、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D、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依据不包括()。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C、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发展 D、世界形势的新变化
【判断题】中国社会在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当时社会的性质。(X)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毛泽东指出,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7.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一)1五星红旗上的四颗小星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革命阶级,其中属于领导阶级的是()。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2官僚资本主义的特点不包括()。A、买办性 B、封建性 C、民族性 D、垄断性
3城市小资产阶级不包括()。
A 知识分子
B 自由职业者
C 手工业者
D 资产阶级
【判断题】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体现为具有跟在官僚资产阶级后面反对革命的危险。(X)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农民包括贫农和中农,都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7.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二)1下面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B、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一致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D、由无产阶级领导
2中国无产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普遍优点,也有自身的特殊优点,下面属于特殊优点的是()。A、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联系 B、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 C、分布比较集中
D、没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
3只有首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推动社会主义革命的进行。(√)
7.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已完成成绩:?100.0分
【单选题】国共两党内战时期,我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B)。 A、减租减息
B、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C、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 D、没收公共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 我的答案:B得分: 25.0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不包括()。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国家所有 C、保护民族工商业 D、保护手工业者
2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A、资产阶级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新民主主义文化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三个基本特征。(√)
4没收官僚资本消灭其封建性、买办性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7.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已完成成绩:?100.0分 【单选题】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原因不包括(C)。
A、由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所决定 B、由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来决定 C、农村已经建成了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
D、由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内形势、敌我态势所决定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1红色政权能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相当的正式力量红军的存在 B、中国半半社会的不平衡
C、老百姓普遍接受过国民革命思想的宣传和影响 D、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的鼓舞 2“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不包括()。A、开展土地革命 B、坚持武装斗争
C、加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毛泽东把当年的根据地形容为是波浪式发展是由于军阀混战使得红色政权有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4正式的武装力量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7.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已完成成绩:?100.0分 1“两头小,中间大”的阶级状况表述正确的是()。A、无产阶级多 B、农民阶级少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少 D、城市小资产阶级多
2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不包括()。A、统一战线 B、土地革命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3()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A、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B、无产阶级领导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形式。(×)
8.1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已完成成绩:?100.0分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以()为标志。
A 1947年石家庄解放
B 1945年国民党和共产党签署《双十协定》
C 1938年中日战争爆发
D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不包括()。A、新民主主义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论联合政府》是在毛泽东在以下哪次大会上作出的报告?()A、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七千人大会
【判断题】刘少奇认为,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经济。(√)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8.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已完成成绩:?100.0分 1新民主主义国家存在着的五种经济成分不包括()。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垄断经济
【单选题】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国民经济中,占绝对的优势的经济成分是(C)。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垄断经济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2民族资本主义在民主革命时期具有两面性,这个“两面性”指的是()。A、革命性和反叛性 B、欺骗性和营利性 C、革命性和软弱性 D、原始性和剥削性
3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4从1949年到1952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8.3中国共产党在过渡问题上的主要思考已完成成绩:?100.0分 1“一化三改”中的“三改”不针对以下哪个产业?()A、个体农业 B、个体手工业 C、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 D、国有工业
2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指导地位的思想是()。
A 封建主义的思想
B 民主主义的思想
C 共产主义的思想
D 民族主义的思想
3.“一体两翼”的“主体”是工业化。(√)
4.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8.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理论依据已完成成绩:?100.0分 1至1952年,中国的现代工业在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是()。A、26.6% B、30.7% C、29.4% D、25.9% 【单选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私人资本中的“五毒”行为不包括(C)。
A、行贿 B、偷漏税 C、压榨工人 D、偷工减料
我的答案:C得分: 25.0分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理论依据来源于()。
A 斯大林
B 列宁
C 赫鲁晓夫
D 恩格斯
3列宁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截然分开的两种完全不同的革命形式。(×)
4马克思认为,变革所有制可以采用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两种方式来进行。(√)
8.5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已完成成绩:?100.0分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时已基本完成。A、1953年底 B、1954年底 C、1955年底 D、1956年底
2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公私兼顾 B、统筹兼顾 C、四马分肥 D、劳资两利
【单选题】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是(D)。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初级社、高级社、互助组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我的答案:D得分: 25.0分
3在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中,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国家。(×)4对官僚资本进行赎买是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8.6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中国的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开始的。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农民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人民群众内部矛盾
D、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3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要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逐步过渡的方法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要尊重资本家的意愿
D、在整个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判断题】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都不具有私有制性质。(X)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毛泽东认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要对资本家进行打击和资产没收,避免资产阶级思想的蔓延。(×)
8.7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与偏差已完成成绩:?100.0分 1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失误和偏差的原因是()。A、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B、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单一 C、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选择和理解上过于简单化 D、以上都有
2我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是()。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D、1954军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举行
3在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个体商业的改造中,存在哪些问题?()A、要求过急 B、工作过粗 C、改变过快 D、以上都有
4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5全民所有制是优于和高于集体所有制的。(×)
9.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已完成成绩:?100.0分 1下面促使毛泽东提出用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的因素不包括()。
A、吸取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B、“一五”计划的完成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 C、“一五”计划照搬苏联模式成效不明显 D、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经济建设中的缺点
2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说是()。A、实现三大改造 B、推动中国经济建设 C、摆脱苏联模式影响
D、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3《论十大关系》中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重点把握的十大关系,侧重于讨论()。A、国防问题 B、政治问题 C、经济问题 D、文化问题
4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5.我国的“一五”计划是照搬的苏联模式,对此毛泽东认为很有必要并且感到满意。(×)
9.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已完成成绩:?100.0分
1下面不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特点的是()。A、剧烈的对抗和冲突
B、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相适应又相矛盾 D、生产关系的不完善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
2在政治思想领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应采取的方法是()。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专政
C、团结-批评-团结 D、民主集中制
3毛泽东指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有三种,其中不包括()。A、思想政治工作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社会主义改革 D、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4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各阶级阶层的矛盾,是基本利益对抗性的矛盾。(×)
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存在着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第二篇:毛概新版2018尔雅满分答案
为什么要学习《概论》? 1
习近平多次对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问题进行了评价,其中不涉及这一评价 的是(C)。
A、《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B、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 2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弘扬以(D)为核心的 民族精神。A、人民大团结 B、改革 C、创新 D、爱国主义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A)。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总书记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首先指 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错)
5要深刻理解《概论》课,就要学会正确区分和评价毛泽东及 毛泽东思想。(对)
学习《概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的最新理论贡献不包括(C)。A、经济新常态理论 B、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C、建设生态文明 D、“一带一路”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三位一体构成,其中“三位”不包括(B)。A、道路 B、实践 C、理论体系 D、制度 3
下面对《纲要》课和《概论》课的区别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纲要》的重心在于讲史,《概论》的重心在于讲论 B、二者的编写体例不同 C、二者的教学目的不同 D、二者讲述的时间终点不同
4学习《概论》课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抵御各种错误思潮 的影响。(对)
5全面深化改革是新形势下统领中国发展的总纲及主攻目标。(错)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一)1
下面属于陈独秀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观点的是(D)。A、要把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和方法正确地运用于各国具体特点的基础之上
B、要把马克思主义跟中国的实际进行结合 C、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D、提出实际研究和实际活动的精神 2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走上正确的道路是在(C)。A、中共一大召开后 B、第一次国民革命时期
C、遵义会议之后 D、红军长征开始时 3 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B)。A、恽代英 B、李大钊 C、陈独秀 D、张太雷
4李大钊《庶民的胜利》一文是为了反对当时公理战胜强权的思想。(对)
5李达在脱党后一度放弃了宣传马克思主义,一直到建国前夕才重新入党。(错)
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二)1 下面不是“左倾”错误表现的是(A)。A、放弃对革命武装的领导 B、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C、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 D、认为上级领导机关的决策都是正确的 2 遵义会议之前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贡献不包括(C)。A、提出了“上山”思想
B、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 C、延安整风
D、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D)提出要把“主义”和“道路”相结合的思想。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四大 D、八七会议
4八七会议结束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对)
5王明、博古、李德在犯了错误之后都走向了攻击党的道路。(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两次胜利和失败,其中第二次胜利是指(C)。A、1926年的北伐战争 B、1927年的国民革命 C、1930年的土地革命战争
D、1934年到1935年的第五次反围剿 2(B)最早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中国化的科学命题。A、张闻天 B、毛泽东
C、陈云 D、张浩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原因不包括(C)。A、中国国情的特殊需要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C、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发挥必须结合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 D、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4张闻天是毛泽东之前的党的最高领导人并帮助毛泽东逐渐取得领导地位。(对)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1938年提出来的,之前党内并没有这种思想。(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 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不包括(C)。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马克思列宁主义 D、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D)。
A、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B、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D、以上都是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C)。
A、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B、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C、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D、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着的。(对)5实践大于实际,实际是实践的一部分。(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1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基本理论包括(D)。
A、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习近平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其中不包括(C)。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独立自主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第四阶段指的是(B)。A、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基本理论 B、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基本理论 C、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基本理论 D、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基本理论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可以取代马克思主义。(错)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在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上存在的问题 1 下面对毛泽东发动“文革”提出正面看法的学派和思潮不包括(D)。A、“新左翼”思潮 B、后马克思主义思潮 C、后现代主义思潮 D、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2 以下哪本书全盘颠覆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百年历史?(B)A、《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 B、《千秋功罪毛泽东》
C、《历史的真实——评李志绥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 D、《划分60年代》 3 诋毁毛泽东的书《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的作者是(C)。A、辛子陵 B、李志绥 C、张戎 D、矢吹晋
4李志绥对毛泽东的诋毁建立在种种谎言之上。(对)
5“反毛”“非毛”思想能够蔓延开来基本上都离不开西方利益集团的支持。(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1促使毛泽东从无政府主义者转向马克思主义者的三本著作不包 括(C)。
A、《共产党宣言》 B、《阶级斗争》
C、《我们是否应研究未来制度的理想》 D、《社会主义史》 2 下面对毛泽东思想和马列主义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同属于一个思想体系 B、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的简单运用
C、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列主义 D、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独创性的发展
3毛泽东思想都是正确的,毛泽东的思想则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对)4毛泽东思想是对毛泽东个人理论创造的概括。(错)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1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不包括D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D、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2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不包括(A)。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B、对革命敌人斗争的实践 C、与自然界斗争的实践
D、与党内和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斗争的实践
3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中,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同等重要。(错)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1代表了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性文章不包括(D)。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毛泽东思想在萌芽时期形成的理论观点不包括(C)。A、将中国的资产阶级划分为买办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B、指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C、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D、指出了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3(C)是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人。A、张如新 B、李达 C、王稼祥 D、张闻天
4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代表了当时党内哲学理念的新高度。(对)
5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成为临时中央的一把手,带领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错)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不包括(B)。A、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B、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开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D、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2 凝练“三大作风”的理论是毛泽东在(C)中提出的。A、同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D、整风运动
3毛泽东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其它工作生命线的理论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中国的特殊国情及毛泽东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毛泽东思想具有(C)。A、全面性 B、层次性 C、独创性 D、开放性 2 “淮海战役是用小车子推出来的”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哪个方面?(D)A、以人为本 B、独立自主
C、实事求是 D、群众路线
3坚持独立自主要求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和学习国外模式。(错)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 马列主义曾经传入多个国家,但在中国的影响最大,根本原因在于(D)。
A、马列主义不被其它国家接受 B、马列主义不适合其它国家的实践活动 C、马列主义完全适合中国国情
D、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进行了结合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指(C)。A、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科学发展观
3毛泽东思想对当代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道路仍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对)
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1 对“两个凡是”的态度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完全肯定了毛泽东个人 B、全盘否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C、维护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D、是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错误评价 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评价不包括(D)。
A、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B、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C、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战略家和理论家 D、毛泽东同志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3对毛泽东进行正确评价需要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错误区别开来。(对)
习近平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1 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团结全民族最大多数的人共同奋斗的问题,这是解决了(C)方面的问题。A、党的建设 B、武装斗争 C、统一战线 D、政策和策略 2
习近平总结了毛泽东毕生最伟大的贡献,其中不包括(A)。A、文韬武略兼备
B、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 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但仍有许多正确的做法,其中不包括(D)。A、发表《论十大关系》 B、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C、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列著作 D、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4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做到追究个人责任与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并重。(错)
5习近平认为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晚年所犯的错误是第二位。(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C)的实践中产生的。A、土地改革运动 B、文化大革命运动 C、改革开放 D、十一届三中全会 关于苏联模式在发展战略方面的特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以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B、以精细化发展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C、片面追求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D、具有封闭和半封闭的特点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是(C)。A、经济建设成为时代主题
B、全国GDP和人均GDP成为时代主题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国家安全和对外开放成为时代主题 4 最早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中国领导人是(D)。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5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程和发展的实践基础和强大动力。(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
下列内容中不属于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四大理论内容的是(D)。A、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 C、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较的理论 2(C)第一次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3(D)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4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中,(A)前后开展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大讨论。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5中共十二大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命题是江泽民2000年2月在(C)视察“三讲”情况并对党的建设问题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逐步提出来的。A、上海 B、东北 C、广东 D、浙江 2 江泽民认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C)。A、保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与时俱进 C、坚持执政为民 D、以上都对 3 在(B)上,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章》。A、中共十五大会议
B、中共十六大会议 C、中共十七大会议 D、中共十八大会议 4 下列内容中,不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的是(B)。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科技的发展方向 C、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代表”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1(D)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A、中共十五大会议 B、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七大会议 D、中共十八大会议 2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D)。A、第一要义 B、核心
C、基本要求 D、根本方法
3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对)
4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A、社会和谐,生活致富 B、生活富裕,持续发展 C、生活富裕,公平正义 D、社会和谐,公平正义 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基本问题不包括(B)。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3 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是(A)。
A、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仍处于并即将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正在步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已经步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
5中共十八大一来,习近平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理论和供给侧结构理论,突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大发展”理念。(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1 当前,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内涵需把握好“三个一”,这“三个一”中不包括(C)。A、一条基本路线 B、一个总体布局 C、一个领导思路 D、一个发展目标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是(B)。A、一条基本路线 B、一个总体布局 C、一个领导思路 D、一个发展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不包括(D)。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生态文明建设 D、教育建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以社会和谐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错)5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错)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1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中,我们必须坚持(D)的主体地位。A、中国共产党 B、国家 C、无产阶级 D、人民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具体体现是(C)。A、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B、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C、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D、以上都对 3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在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的建议里提出到(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A、2020年 B、2025年 C、2030年 D、2035年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的根本体现是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5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是(D)。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发 C、坚持与时俱进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全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C)。
A、奋斗目标 B、实现途径 C、思想基础 D、基本任务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4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新一届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1探索新一届中央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需要把握:(D)。A、《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B、《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C、《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D、以上都需要 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是(C)。A、2010年
B、2011年 C、2012年 D、2013年
3执政党治国理政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总论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核心、主题与灵魂 1 “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句出自下列哪首诗?(D)A、《卜算子·咏梅》 B、《沁园春·长沙》 C、《沁园春·雪》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是(B)。A、共同富裕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市场经济 D、和谐社会 3
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是(C)。A、稳定问题 B、经济问题
C、道路问题 D、理论问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以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道路。(错)5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对)
深刻、系统、全面阐述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治国方略 1
法治中国的科学内涵不包括(D)。A、坚持科学立法 B、坚持严格执法 C、坚持公正司法 D、坚持三权分立 2 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C)。A、解决关键性的技术创新问题 B、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D、调整能源利用结构 3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C)。
A、改革开放 B、生态文明 C、精神文明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改革开放。(错)
5中国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对)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 中国军队的强军之魂是(C)。A、依法治军 B、优良作风 C、听党指挥 D、能打胜仗 2 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与下列哪项因素密切相关?(D)A、党的前途命运 B、国家长治久安 C、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D、以上都有 3 总书记强调,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B)。
A、爱国精神 B、中华文化 C、和谐思想 D、民族信念
4中国军队的强军之要是能打仗、打胜仗。(对)
5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错)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1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是(A)。A、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B、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掌握历史唯物论 D、掌握辩证法
2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的10字诀中,改革攻坚强调的是以下哪个字?(C)A、紧 B、自 C、啃 D、狠
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机,成事之道。(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与作用 1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是(D)。A、全面建设生态文明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2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我们的战略目标是(A)。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第一次提出的时间是(B)。A、2013年 B、2014年 C、2015年 D、2016年
4全面从严治党,前提是对党的地位作用和历史使命作出的战略判断。(对)
5贯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的主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错)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共产国际对中国教条主义的错误引导不包括(D)。A、提出城市中心论 B、片面强调工人的成分 C、在白区进行全面进攻
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2 毛泽东第一次用“实事求是”一词是在文章(C)中。A、《反对本本主义》 B、《矛盾论》 C、《论新阶段》 D、《实践论》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B)。A、与时俱进 B、实事求是 C、理论创新 D、解放思想
4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正式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作用。(对)
5毛泽东在对实事求是进行科学界定时,指出“是”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对)
完整版答案,请按照下方提示获取:
方式一: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帮帮ING
方式二:百度:萌面人资料铺
点击进入即可
第三篇:毛概习题答案
毛概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A)
A.密切联系群众
B.理论联系实际
C.批评与自我批评
D.先进性 2.武汉、长沙致力于“两型社会”改革,“两型社会”就是指资源节约型和(B)A.科技创新型
B.环境友好型
C.协调发展型
D.“以人为本”型
3.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面向世界,顺应时代和历史潮流,不断前进;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面向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面向未来,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段话表明:C A.解放思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B.解放思想决定着中国的前途与命运
C.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D.解放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前提与决定因素
4.200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为:D A.是否取得经济的发展
B.是否走向了共同富裕
C.是否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D.是否做到“三个有利于”
5.邓小平始终强调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如果没有公有制,不实行按劳分配就根本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不可能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这些原则被作为根本制度保留下来,融进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中。这表明:A A.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社会主义本质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包括社会主义本质
D.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应有之义 6.关注民生是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根本原因为:D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
B.人民的生活关系着社会的稳定
C.实现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人民群众
D.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7.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强调注重公平的原因是由:C A.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决定的B.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C.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D.按劳分配为主体决定的
8.列宁说:“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根据科学原则进行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的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这句话的含义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D A.绝对平等
B.按需分配
C.平等富裕
D.共同富裕
9.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段话强调的是:A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
C.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各方面先进和落后的并存,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特点,它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具有的总的基本特征是:A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国的历史阶段
C.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逐步变为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D.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1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现阶段主要矛盾依然没有改变,主要矛
第1页,共
页
盾依然是:D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两个基本点之间的矛盾 C.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2.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为此要始终坚持:C A.进一步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
B.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局面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各项建设科学发展。
D.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13.实践证明,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发必然会失去争取的方向,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就会泛滥,造成社会的动荡;离开改革开放谈四项基本原则必然会坚持僵化的旧体制和观念,无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上述材料表明:D A.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B.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C.四项基本原则等同于改革开放
D.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相辅相成
14.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B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5.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的理论成果是: D 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生态文明
D.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逐步形成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是:A A.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 B.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薄弱环节逐渐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享受均等化 C.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D.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城镇化健康发展
17.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五项措施,主要原因是: A A.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决定的B.农业发展现状决定的 C.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D.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
18.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增长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三高两低”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应: B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推行新型工业化
D.建设生态文明
19.持续的经济发展只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离开效益片面追求速度发展就是失去经济发展的真正含义和真实意义。离开经济效益的发展速度是虚假的速度,难以持久,并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这段话表明:B A.经济效益要以经济发展速度为条件
B.经济发展速度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 C.效益是速度、结构和质量的最终反映
D.效益是保证经济发展速度的条件
20.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核心是:A A.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B.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第2页,共
页
C.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D.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21.神舟五、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回收成功,上海磁悬浮列车开通营运,“嫦娥一号”奔月等等这些说明:D A.我国已经实现了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
B.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C.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D.我国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
22.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这段话表明建设节约型友好型社会的决定因素是:B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我国基本国情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D.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
23.“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以“一江(金沙江)、一城(丽江古城)、两山(玉龙雪山、老君山)、三湖(泸沽湖、程海、拉市海)”为重点,突出水环境保护和两山生态环境保护。丽江“七彩云南保护行动”重在:C A.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与规模
B.正确处理好结构与效益的关系 C.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D.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24.全国人大有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和修改除应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法律,并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有权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另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是我国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唯一机关。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A.是最高行政机关
B.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C.具有最高的立法权
D.是我国的政体
25.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审议、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年继续安排审议的法律草案6件:残疾人保障法(修改)(4月二审)、国有资产法(6月二审)、循环经济法、食品安全法、社会保险法、行政强制法等法律草案已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或二审,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年继续安排审议。对其中条件成熟的,争取年内通过。上述材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B A.是我国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行使全国人大部分权力
C.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D.对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决定性作用
26.面对2008年5.12大地震灾区繁重的重建任务,连日来,各地政协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想灾区之所想、急灾区之所急,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为确保灾后重建的顺利进行贡献力量和智慧。上述材料体现了政协:
C A.政治协商的职能
B.民主监督的职能
C.参政议政的职能
D.领导核心的职能
27.近些年来**集团在国际场合经常宣扬“中间道路”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宪法的框架内,在西藏及其他藏区实行“高度自治、真正自治”。**集团”中间道路”的内涵与实质:D A.坚持西藏的民主区域自治
B.实现西藏人民自我管理
C.发展西藏经济的需要
D.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
28.邓小平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时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说明:C A.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体现和保障
B.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和政治基础
C.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D.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都是对人民专政的工具
第3页,共
页
29.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在客观上要求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因此,发展先进文化:B A.是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
B.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
C.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30.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这段话揭示了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B A.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要解决的问题和根本 C.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D.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31.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与良好的道德规范无法实现社会和谐。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能通过引导和帮助人们自我约束、提升境界、宽容谅解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这句话表明: C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共同的思想道德
B.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C.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
D.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道德建设
32.文学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发展我国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C A.重在建设,以立为本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持之以恒,贵在落实 33.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 A.社会主义民主的充分发挥
B.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发展的协调性
D.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4.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C A.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5.“一国两制” 基本方针的核心、政治前提与根本保证是: A A.坚持一个中国
B.两种制度并存
C.享有高度自治
D.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 36.最早提出和平统一祖国这一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A 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37.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 A.南北问题
B.维护世界和平问题
C.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问题
D.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问题
38.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材料体现了:B
A.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宗旨
C.维护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和首要任务
D.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39.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又面临着维护国家独立、实现经济发展的共同目标,合作基础深厚,前景广阔。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符合中国人民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材料表明:B 第4页,共
页
A.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加强和巩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 C.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宗旨
D.维护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和首要任务
40.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少数西方大国垄断国际事务的强权政治逐渐失去了国际道义的基础,开创了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参与国际事务、解决国际问题的新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意识形态鸿沟,在更广泛的国际空间得到认同。这表明:D A.时代主题的变化使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发生了根本变化
B.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时代已经结束
C.在处理国家关系时,不能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放在首位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41.西方一些敌对势力散布“中国威胁论”的实质与最终目的是:C A.挑起国际争端
B.干涉他国内政
C.遏制中国的发展
D.为本国发展制造有利环境 42.工人阶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之一,是:C A.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现代化事业发展中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
D.我国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 4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是:D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44.当今世界,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而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的主体是知识分子,离开了知识分子,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上述材料说明了:C A.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知识分子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C.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
D.知识分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先锋
45.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新阶层功不可没。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者,直接或间接地贡献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税收和40%的进出口贸易总额、69%的出版发行。个体私营经济占GDP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部分地区达到80%以上。预计到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将占全国税收的50%。这表明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新阶层:C A.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大多数人是非劳动者
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人员
46.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下面哪一规律的认识与深化:B A.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B.共产党执政规律
C.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D.市场经济与价值规律
47.党的先进性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多项内容,其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是:C A.组织建设
B.思想建设
C.制度建设
D.作风建设
48.“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A 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49.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A A.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B.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
D.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
第5页,共
页
50.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B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B.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C.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的 D.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的
52.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这体现的执政理论是C A.依法执政
B.科学执政
C.民主执政
D.理性执政 53.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A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5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显著的成绩是B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55.在2007年1月1日欧盟第六次扩大时正式加入欧盟的国家是B A.罗马尼亚、波兰 B.保加利亚、罗马尼亚C.波兰、爱沙尼亚D.爱沙尼亚、保加利亚
5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格局由以前的“三位一体”转变为“四位一体”,较前多了(D),这标志着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A.经济建设
B.政治改革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57.“一国两制” 基本方针的核心、政治前提与根本保证是:(A)A.坚持一个中国
B.两种制度并存
C.享有高度自治
D.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 58.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B)
A.爱、和谐与感动B.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C.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D.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59.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其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C)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自强不息
D.爱好和平
60.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的理论成果是:(D)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生态文明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
61.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体现在:ABC A.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同时努力争取外援
B.在处理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民族独立与尊严 C.在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外国共产党的关系上,坚持中国的事情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
D.保持党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高度统一
6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具有极端重要性,体现在:ABCD A.这是个理论和政治问题,全局性的、紧迫的、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B.这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 C.这关系到党的团结及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D.这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
63.邓小平对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所做的历史性贡献主要表现在:ABCD A.推动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第6页,共
页
B.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C.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D.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6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BCD A.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B.凝结了几代中国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D.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65.邓小平理论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主要表现为:ABCD A.思想基础一致
B.基本立场一致
C.理论品质一致
D.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一致
66.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着其基本问题,对一系列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其中“一系列规律”是指:ACD A.共产党执政规律
B.改革开放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67.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历来是主张两条腿走路的,现在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这是走不快的。“长腿”指“经济”,“短腿”指 “社会”。结合材料下面分析正确的是:ABC A.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已经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B.必须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两腿”都要长 C.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
D.从根本上讲,解决“长短腿”问题必须充分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
68.在探索协调发展之路时,政府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口号与“三个不准”原则:即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准搞;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职工安全的项目坚决不准搞;黄、赌、毒的项目坚决不准搞。该口号和“三个不准”原则:ACD A.坚持发展经济既要遵循经济规律,也要遵循自然规律
B.虽然保护了环境,但不可避免地会对经济提速产生不良影响 C.开始逐步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坚持科学发展观
D.重视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69.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科学发展观好是好,但“在我这个地方不适合”,个别领导干部看来,与其加大财政投入搞环保,搞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不如集中财力搞见效快的经济项目,这才算有政绩。上述观点: BCD A.前者看到了本地实际难题,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后者把科学发展观理解为单一的经济发展 C.两者否定了全面协调发展,有害于全局
D.两者没有正确看到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70.十七大报告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论述中,除了阐述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之外,还特别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何看待这一论述ABCD A.是党在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提出的新统筹理念 B.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千变万化的国际形势中把握机遇,应对风险 C.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D.协调发展是”五个统筹”的一条主线
7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其依据是科学发展观:ABCD A.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B.体现了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与深化
C.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7页,共
页
D.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对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72.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则主要体现在:BD A.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B.恢复了毛泽东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运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第一次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完整系统的表述
73.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科学论断。下面对这一法宝理解正确的是:ABCD A.解放思想是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党思想理论建设的内在需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
B.社会主义事业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新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30年就是解放思想的30年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均翻两番等一系列新理论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新成就 D.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7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创新论述正确的是:ABCD A.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
B.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C.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方面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国之道
75.百家争鸣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真理标准讨论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表明:ABCD A.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B.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D.理论创新是其他创新的前提和关键
76.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实践中的许多成功做法就是由农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正是依靠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我国打开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总结推广农民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表明:ABC A.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体
B.创新是时代变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迫切要求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农民已成为我国的领导阶级
77.过去人们一度认为社会主义有三大经济特征:一是公有制,二是按劳分配,三是计划经济,该观点:BD A.正确看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B.将所有制过分国有化、忽视市场机制的苏联模式 C.从发展的过程中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
D.没有从生产力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角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
78..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个是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之所以没有直接将公有制列入社会主义本质当中,是因为:BCD A.公有制占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不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B.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实现形式的探索、确定,要以生产力的实际要求、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为参考和依据 C.把公有制占主体这个社会主义特征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手段,使其具体内容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服务
D.公有制占主体只是回答了社会主义应当是什么,没有揭示更为本质的东西
79.邓小平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这段话表明:BC 第8页,共
页
A.我们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B.我们的生产力不发达,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快速发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本质的表现 D.只有当我们真正实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称得上是社会主义
80.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些观点与举措: ABC A.看到了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B.认识到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认为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与命运
D.片面夸大了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81.十七大以来,实现科学发展在认识上已经深入人心,但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真正把发展落实到实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摆在地区和企业面前的课题。围绕这一观点某些社会人员展开了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BD 甲认为现在许多地方都在大量建设高楼大厦,建楼就是发展生产力了; 乙认为发展生产力就是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了生产力自然就发展了。A.甲正确,看到了第二产业在生产力中的作用
B.甲错误,将发展生产力简单等同于建设高楼大厦 C.乙正确,看到了经济发展在生产力中地位和作用
D.乙错误,将发展生产力简单等同于发展经济
82.十七大提出的“两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这个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两个没有变”指:CD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没有变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没有变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83.十七大报告指出:“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这就明确告诉我们:ABCD A.要看到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 B.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C.要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初级阶段的国情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D.要看到我们前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戒骄戒躁、艰苦奋斗
84.改革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场新的伟大革命”:ABC A.是对原有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B.要实现的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C.涉及到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内容的全面变革
D.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引起了人们社会生活、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85.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唐朝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对外交通与贸易的发达,唐朝首都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城市,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事景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中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较这两次对外开放:ABC A.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都是服务于一定阶级的,前者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后者是社会主义强国之路
C.规模和基础不同,前者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后者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全球化基础之上 D.两次对外开放在社会发展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都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86.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时期,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和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如何解决 第9页,共
页
“两难选择”:BCD A.为了确保稳定可以限制发展
B.离开稳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展就无从谈起,必须坚持以稳定为中心
C.发展决定一切,离开发展稳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意义,必须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D.稳定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二者的关系
8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明确展示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下面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表述正确的是:BCD A.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三者有机统一
B.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者有机统一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增添了新的内容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8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立足国情,放眼未来,用近8年的时间,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绘制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解决温饱、实现“小康”、奔向现代化。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了明确的、具体的奋斗目标。下面表示正确的是:ABCD A.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在1995年提前实现 B.到2000年我们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
C.下一步将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第三步阶段 D.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战略对第三步只作了一个大致的构想
89.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三个重大课题。能否始终解决好这三个重大课题,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这三个重大课题是:ABD A.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B.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C.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D.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
90.几年前,浙江省就开始反思粗放增长模式的弊端,大力发展集约化、高附加值产业。今年上半年这个省高新技术项目投资明显增加,省工商联会长徐冠巨说,现在一些指标可能还不是”很好看”,但已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注重创新和节约,结构调整效应将慢慢显现。上述材料表明浙江经济发展得益于:ABC A.经济结构趋向优化产生的效益
B.以创新为依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C.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D.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
91.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关键是:ABCD A.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B.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
C.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D.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92.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的5个“一号文件”,2004-2008颁布了新世纪关于“三农”的5个中央一号文件。改革开放以来10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ABCD A.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开创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
B.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C.体现了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D.表达了党把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决心
93.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两个飞跃”具体是指:AB A.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10页,共
页
B.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C.推进农业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D.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9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最近提出来的,上世纪50年代就曾用过这一提法。改革开放以来,至少在1984年中央1号文件、1987年中央5号文件和1991年中央21号文件即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中出现过这一提法。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背景和涵义与以前有很大不同。具体表现在:ABCD A.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B.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C.在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
D.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
95.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为此,要把握好三个原则:ACD A.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要明确
B.城镇化的规模要扩大
C.城镇化的布局要合理
D.城镇化的速度要适度
96.下列各项措施中体现落实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有:ABD A.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
B.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C.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是事后处理、人工建设为主
D.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资源
97.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说过,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的互相结合,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这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适合于我们的国情。”这段话表明:BCD A.我国的政体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B.我国是以工人阶级(共产党领导的)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C.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D.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党的一个创造
98.有人认为中国的体制太落后了,如果不改掉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所有政治改革举措都不过是表面文章。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是中国政党制度不错的选择。该观点:CD A.正确,看到了我国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B.正确,看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弊端
C.错误,没有看清西方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实质
D.属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99.达西扎布居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在该旗生活的鄂温克族仅一万多人,但却拥有“半个立法权”,可谓“小民族、大政策”。根据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鄂温克族自治旗可以在不违背宪法和有关国家法律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民族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这段材料表明我国:AB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
B.民族自治机关不仅行使宪法赋予的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还依法行使自治权
C.民族自治机关享有独立的立法权
D.民族自治机关高度自治
100.十七大首次把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明确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其原因是:ABCD A.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
B.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C.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
D.发展基层民主可以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101.“村民自治是假民主真麻烦。”这是一些地方干部和群众对村民自治现状的一种描述。选举时轰轰烈烈,选完 第11页,共
页
后万事大吉,一些地方虽然也建立了村务公开栏,但公开的内容往往“云山雾罩”,谁也看不明白,一年两年也不开一次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大小事情还是干部说了算,村民自治往往变成了“村干部自治”,群众形象地称之为“半拉子”民主。上述材料表明:BCD A.村民自治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现有状况
B.村民自治并没在实践中得到真正贯彻落实,伤害了村民的积极性
C.村民自治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
D.必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
102.法制与德治是实现国家控制,促进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法治”与“德治”历来是法律学家们所争论的焦点,下面观点正确的是:ACD A.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依法治国与以治国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
B.“法治”是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德治”是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
C.二者归宿是在治国上,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治人”后者“重人”
D.二者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客观要求
80.郑培民的荣辱观是实践的荣辱观。“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不是只写在报告中、挂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一点一滴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在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工作中。郑培民的荣辱观的启示:ABCD A.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率先垂范
B.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途径是联系实际
D.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最根本的是要有正确的权力观与义利观
103.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因此: BCD A.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教育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必须服从于这个中心
B.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
D.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果
104.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CD A.最高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
B.21世纪中叶完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和各族人民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
D.共同的理想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105.胡锦涛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提高”表现在:ABD A.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B.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C.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D.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106.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基于一定时空体系内发展的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反映,并且以理想的形态引导、塑造着这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这表明:ABCD A.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明显的历史性
B.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12页,共
页
C.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
D.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其核心价值观念的演化过程是一个相互塑造的过程。
107.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道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下面选项正确的是:ABD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的矛盾是可以“回避”的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10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段话表明:BCD A.我国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与深化
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落脚点
D.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
109.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矛盾表述正确的是:ABCD A.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B.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C.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
D.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
110.教育是民族振兴大计,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此要:ABCD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
B.优化教育结构 C.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
D.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政府对教育投入
111.就业是民生之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此要:ABCD A.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B.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C.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D.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1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此要:ABCD A.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D.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113.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 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生活重点,必须:ABCD A.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B.探索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C.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健全廉租房制度
114.原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梁振英在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座谈会上谈到,深受魁北克问题困扰的加拿大曾派政府官员专程赴港认真了解“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构想。欧洲某国驻港总领事陪该国驻华大使访港,也曾专门了解“一国两制”在港落实情况,这说明“一国两制”已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下面判断正确的是:BD A.“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对任何国家解决领土、主权、民族、宗教纷争等问题都有借鉴价值
第13页,共
页
B.“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示范 C.“一国两制”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途径
D.“一国两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范式
115.香港回归以来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使原先那些移居海外发展的香港人陆续回流香港,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包括移居海外并且在当地创造了自己事业成就的港人,纷纷返回香港再创事业。这种情况被称为有香港特色的“凤还巢”。这一现象表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ABC A.体现了从现实出发的实事求是精神,适合中国国情
B.体现了利益兼顾、各方共赢的公平理念
C.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D.体现了两种制度并存的优越性
116.今天台湾仍有一些人完全否定“一国两制”,也有些人认为按“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是矮化了台湾”。但是越来越多的台湾有识之士从香港和澳门的实践中看出,“一国两制”不仅对国家和民族最终和平统一有利,而且对台湾自身也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段材料表明:ABCD A.”一国两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方针,使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B.香港与澳门的胜利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示范 C.“一国两制”是中国实现最终统一的必然选择
D.“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是有利于台湾人民的
117.10年来,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团结带领香港各界人士,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保持了香港繁荣稳定。今天的香港,经济增长,民生改善,民主进步,民众安居乐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呈现出积极发展的良好势头。这表明:ABCD A.“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了生动现实
B.中央政府是香港稳定与繁荣的坚强后盾
C.香港的繁荣稳定得益于旗帜的指引
D.香港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118.十七大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上述材料表明: BCD A.把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活动的工作放在了比较中心位置
B.必须坚持“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C.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D.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119.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的颁布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对<反分裂国家法》判断正确的是:ABCD A.表明了全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强决心
B.是一部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法律
C.促进两岸直接“三通”,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有利于维护台湾的和平与稳定 D.把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活动的工作放在了比较突出的位置
120.“没有一种势能能永远持久。”有起就有落,有升就有降。世界的“命运之轮”正在缓缓地朝多极格局运转。但是,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人类还不知道要在“一超多强”的过渡时期里,付出多少艰苦的努力,经历多少残酷的斗争。这段材料表明:BCD A.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格局已经形成B.世界的多极化是一个复杂、曲折、长期的过程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D.“一超”是指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第14页,共
页
121.面对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邓小平敏锐地察觉到时代的主题开始转换。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包含:ABC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突出问题
B.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D.世界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22.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所说,“除非有天灾人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 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曾说,“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已经开动,不管你是否坐在车上。”该材料反映了:ABD A.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
B.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潮流
C.经济全球化格局已经形成D.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成为各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的理性选择
123.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前景光明,同时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使人类面临种种矛盾和挑战。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谐,强调和谐,促进和谐。建立和谐世界:ABCD A.必须致力于实现各国和谐共处
B.必须致力于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
C.必须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
D.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24.维护世界的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不渝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发展主动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的决定因素是:ABC A.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B.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C.中国切身的利益
D.中国现实发展状况
125.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外交思想的重要发展,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检验。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其内容包括:ABCD A.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B.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C.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D.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
126.有人认为,“两个先锋队”的提法会改变党的性质,会不会降低党员标准和质量。该观点:BD A.正确,因为“两个先锋队”的提法使党成为“全民党”
B.错误,没有认清“两个先锋队”之间的辩证关系
C.正确,“两个先锋队”的提出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然会降低党员的标准和质量
D.错误,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变质归根结底要看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27.温家宝曾指出:“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首先就要尊重知识分子。”下面关于知识分子判断正确的是:AB A.“首先就要尊重知识分子”是由知识分子地位与作用决定的B.“首先就要尊重知识分子”体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的高度重视
C.知识分子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
D.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
12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ABCD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
D.中介从业人员与自由职业者
129.在改革深入的过程中,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整个社会结构进行了重组,以拥有知识,从事脑力劳动为特征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日益增多,使得社会群体呈现出多层次化,如何看待这些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AD A.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劳动者
B.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
第15页,共
页
C.经营活动可以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之外
D.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130.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为此:ABCD A.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B.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C.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D.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1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突出的重点是:ABCD A.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B.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C.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D.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132.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在新阶段的先进性是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党员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出来的。离开了党员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就成了无源之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和发展先进性要:ABCD A.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B.坚持党的宗旨,始终不渝的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D.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的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13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世界上任何政党的兴衰成败,归根结底都缘于一个先进性问题。丢掉了先进性就丢掉了执政资格。对于我们党来说保持先进性必须:ABCD A.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把党的先进性的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13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当好这“两个先锋队”,要求我们党在增强阶级基础的同时,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AB A.是适应社会阶层新变化的客观需要
B.是坚持党的性质、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C.必然使党员鱼目混杂,影响党的先进性
D.与党的工人阶级性质是自相矛盾的
135.胡锦涛指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对长期执政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反映了党对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反映了我们党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的高度自觉。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BC A.科学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
B.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
C.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D.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核心是科学依法执政
第16页,共
页
136.为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基于BC A.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创造价值
B.要素所有权关系在经济上的体现 C.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
D.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
137.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BC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C.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38.新中国建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ACD A.“一边倒”B.“反霸权主义”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 13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ABCD A.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统筹兼顾
14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ACD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14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ABC A.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C.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力
142.2005年,胡锦涛主席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原则性意见是ABCD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14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AC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144.2007年2月,胡锦涛主席在与苏丹总统巴希尔的会谈中提出,处理达尔富尔问题应该ABCD A.尊重苏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发挥非盟、联合国的建设性作用 C.有利于促进达尔富尔地区局势稳定 D.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14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人人占有生产资料
D.国家和社会占有生产资料
14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ABC)。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A.中国化
B.时代化
C.大众化
D.本土化
147.2010年6月,湖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在长沙召开,接受周强辞去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职务,任
第17页,共
页
命徐守盛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并决定徐守盛为湖南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长。这说明省人大常委会:(BD)A.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省人大常委会是省人大的常设机构 C.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D.省人大常委会可以行使省人大部分权力
148.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ABC)的社会。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C.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平等博爱、清正廉明
149.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CD)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150.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和它一起“平等”的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ACD)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既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
151.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BCD)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15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ABCD)
A.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B.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C.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5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BCD)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维护祖国统一 C.反对民族分裂
D.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多民族共同繁荣
15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因为(ABCD)
A.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C.中国人民在对外交流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第18页,共
页
D.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155.对德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BCD)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第19页,共
页
第四篇: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 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第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9.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 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 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 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 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1.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如何理解它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 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 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5、什么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同一切可能联系的政党阶级,阶层,集团组成的政治联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和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 的矛盾问题。
5、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科教兴国战略得本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 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 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8、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 “社会主义原则” 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 “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 义的认识。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 这个目标的途径。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 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 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 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 的思想基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所谓全方位就是无论对资本
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所谓多层次 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展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 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5、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的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才能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实践证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出苦头,付出代价。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 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五篇:毛概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A.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五大
2.社会主义社会()理论是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改的理论基础。A.基本矛盾 B.主要矛盾 C.阶级斗争 D.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4.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A.革命 B.改革 C.自力更生 D.艰苦创业
5.在全面改革中,()是重点。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文化体制改革 D.社会体制改革
6.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A.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国之本 B.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 C.社会主义强国富民之路 D.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
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四项基本原则
C.引进、吸收和创新相结合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显著的成绩是()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9.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11.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A.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C.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D.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二、简答题
1.简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发展。
2.简述邓小平关于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
3.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三、辨析题
1、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对立的。
2、改革开放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否定。
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四、论述题
1、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五、材料分析题
1、材料1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1957年2月27《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材料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毛泽东同志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他在这里说了很长的一段话,现在不重复。当然,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但是从二十多年的实践看来,这个提法比其他的一些提法妥当。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1979年3月3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历史背景及这一理论的重大意义?(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深入的具体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主要有哪些?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B 5.A 6.C 7.D 8.A 9.C 10.D 11.A
二、简答题
1.答: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1)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2.答:(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答:(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4.答: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当旧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统治阶级又运用所掌握的全部上层建筑极力维护旧制度时,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权,改变生产关系,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改革不是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相反,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三、辨析题
1、答:错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2、答:错误。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开放是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3、答: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当旧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统治阶级又运用所掌握的全部上层建筑极力维护旧制度时,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权,改变生产关系,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改革不是否定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相反,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四、论述题
1.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中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五、材料分析题
1、答:(1)①背景:第一,1949年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且基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这就使我国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社会面貌。第三,1956年,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进行了分析,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第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不存在矛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都没有直接明了地回答。直到1952年斯大林才勉强承认,如果搞得不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也会发生冲突。第五,毛泽东在考察苏联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一命题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学说。②意义:第一,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第二,它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存在状态、性质、解决途径等的深刻论述,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客观存在的基本矛盾。第三,引导人们在实践中努力探寻正确、有效的方式方法去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第四,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成果:
第一,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作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实事求是地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具体实现形式完全有可能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作出的第一个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推进。
第二,邓小平进一步提出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从而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作出了又一重要发展。他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具体实现形式完全有可能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作出的第一个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推进。
第二,邓小平进一步提出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从而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作出了又一重要发展。他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制度是好的,但它们的具体体制,包括已经形成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把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之所以非常重要,因为通过这种区分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状况作出了中肯和科学的分析,极大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认识。
第三,邓小平提出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以革命性的改革解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第三项重大贡献。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种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产生对生产力的束缚的观点,因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更好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
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在一开始提出改革的时候就紧密地把它与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联系在一起,极为明确地提出了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方法和途径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