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会复习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复习建议
决定考注会是在生完孩子后,因为有一个同事坚持不懈的考过了注会,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而且自己也不想浪费时间,也想让自己即使离开了体制也能有生存技能。
我是从2015年开始考注会的,每年报考两门,三年专业课全过。我的原则是稳扎稳打,不要太大压力。每年两门复习的相对轻松,不会慌张,考试的成绩相对较高,用同事的话说“浪费分数”。其实同事一直鼓励我一年考三门,但我没有信心,害怕到后期复习压力大,如果脑子比较好用、心理素质好的同志完全可以一年报三门,不会浪费时间。注会考试真的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难,不像上学时考试会有学不会的东西,只要有时间有毅力,认真地听老师课件,一遍不行多听几遍,肯定都能搞明白。下面我总结一下自己在专业阶段学习的心得。
一、报考科目
网上有很多人介绍怎么报考,报考几门,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但我告诉大家的是第一年一定要报考会计,因为其他几门课或多或少的需要有会计知识的积累,先学好会计,后面科目的很多地方就比较容易理解。最后一年报考审计,为考综合打基础,因为审计比较偏记忆,时间长了容易忘掉。
我的报考计划是:第一年会计、税法,第二年财管、经济法,第三年审计和战略。
建议报考三门的:第一年会计、税法、经济法,第二年财管、审计、战略。会计、税法、财管比较偏理,需要理解和计算;审计、经济法、战略比较偏文,需要理解和背诵。有人说财管比较难,但我觉得会计最难,因为是入门的,花了好长时间才彻底理解,看了好多遍,会计学好后再学财管相对比较容易。财管计算较多,但理解后就那几种模型,个人认为不难。税法比较不好学,要记最新的税法知识,还有很多计算,对记忆和计算要求都比较高,而且知识点很多很碎,要想考好较难,需要下力气复习,尽量全面。审计难度适中,记忆较多,选个好老师,学起来挺容易。经济法和战略很简单,经济法听了一遍课,听课时跟着看了一遍教材,做了几套真题,就过了。战略是复习时觉得挺难,不好理解不好记,其实不需要理解,记住大条条就可以了,考试时我也很没把握,但不管对不对把大条都写上了,成绩居然快90了,我都很怀疑怎么评分的。
二、学习时间
第一年是入门学习,我用的时间较多,也较认真,从2015年12月开始复习的,基本上每天都保持3—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说实话有点太认真了,考得不错,浪费了很多分数。其余两年都是过完年才开始复习的,也没有第一年那么认真,但基本上每天也平均两小时,我周末两天和公共节假日是完全不学习的,要陪着宝宝玩。反正自己要做好学习计划,早上手早轻松,考注会就是时间的积累。
三、复习资料
教材 + 课件 + 东奥轻松过关一 + 真题
教材:我第一年先买了上一年的教材进行预习,发现根本看不进去,直接听课了,到新教材出来旧教材还是新的,后面两年我就没买旧教材,直接等新的出 来,买的新的。建议大家不用买旧教材,先买课件,打印出讲义听老师讲课,等新教材出来再买。
辅导书:我全部用的东奥的轻松过关一,真的很好,必买。轻松过关二、三不用买,买了也没时间看。轻松过关四主要是考前模拟题,可以买,那个题比考试时难,做的你都没有信心了,不过如果后面时间充裕的话,建议买来练习一下,我都买了,但经济法、审计、战略完全没有做,会计、税法做了四套,财管做了两套。
真题:真题不用买,从网上买的课件里都有整理好的,直接从网上买的不好,答案题目有的过时,看网校整理好的就行,答案讲解大部分都有修改,看最近五年的就可以,每一题都要认真看,超级有用。
四、选择课件
这个大家比较关心,也比较纠结,以我的经验向大家推荐一下各科老师。我是从某宝上买的课件,第一年买了好几家的,最终选择了一家,连续三年都是买他家的,课件质量很好很全,更新很及时,关键是便宜不浪费。
会计:首选东奥赵小彬,备选东奥张志凤和中华郭建华。
第一年复习时间用得较多,基本上零基础,我先听了张志凤的,很多没有听懂,复习起来很困难,又加速听了一遍还是不行,后来听朋友推荐赵小彬,真的很好,讲得很清楚,特别适合零基础学员,少走很多弯路,特别是当年有一个新增部分,几个老师讲的都不详细,学的不是很懂,最后发现只有赵晓斌讲得很好并举例了,考试前我把那个例子直接背下来了,结果考试时一道主观题原题,只是数不一样,解法步骤完全一样,幸运啊!他讲的企业合并也很详细很好理解,强烈建议。
财管:我只推荐东奥闫华红。
原来有个陈华亭讲得很好,可惜不在了,我2016年听了几个老师,觉得只有闫华红讲的还不错。
审计:首选东奥金鑫松,备选东奥刘圣妮。
金鑫松讲的确实不错,小伙很年轻,帅气,声音好听,字写得也好,课讲得也很有条理性,视频很养眼,听过去比较容易记忆。刘圣妮大家评价很高,但个人认为不适合自己,太啰嗦了,听得很烦,我是听不进去,听了也记不住。其实我最先听的是张敬富的,也很不错,容易理解和记忆,但2017年没有他的课件,总之强烈推荐金鑫松。
税法:首选中华叶青,备选东奥刘颖。
叶清讲的确实很好,条理清楚,知识点明确,尤其是计算,很好学,但知识点不如刘颖讲的细,很多一笔带过,听她的课及格没问题,但如果想把握大点还是应该看看刘颖的。我是听得叶青的课件,又看的刘颖的讲义。
经济法:不用考虑,就是东奥郭帅郭守杰,讲的确实很好,听一遍就记个差不多,我经济法用的时间最少,听了一遍课件,看了一遍讲义,教材没怎么看,轻松过关一只顺带做了选择题,做了几套真题,直接上考场,80多分。
战略:首选东奥吕鹏,备选中华杭建平。
学战略时我很纠结不知道听谁的课,听了几个老师的感觉都是照着教材念的,最后我先听得杭建平的,虽然他大多也是念的课本,但最起码他的课我能听进去,听了一遍发现战略就是记好框架和大条条,看了一遍课本后,不太放心,又听了一遍吕鹏的,吕鹏讲得很全很细举得例子也很好,特别适合零基础学员。经过比较觉得前三章听吕鹏的,后三章听杭建平的比较好。其实考试时真的没有把握,时间超级紧张,题都看不全(真的没时间,大家要注意),我是直接看题目,答大条条,然后一条条比着题复制粘贴,一点把握也没有,但分数却很高,最后总结学着不好学,考着不好考,但莫名其妙的高分,就是要记大条条。实在记不住,学不会,就多做几套真题,很有用。
五、学习方法
基本上:听一遍课件,看一遍讲义,做一遍轻一,看一遍书,听第二个老师课件或只看他讲义,总结两个老师讲义,重做轻一错题和难题,查缺补漏,做几套真题
前提:学习时间多
我基本上听的都是基础班课件,其他班次没太听,我上面的复习保证我打好基础,选择题拿分很多,后面的主观题压力较小。基础班课件非常重要,不管有没有时间,都要保证至少认认真真的听一遍,讲义至少看两遍。课件我大部分听得东奥的,不知现在网校的老师有没有变化。听课时可以加速,正常速度太浪费时间。我自己的经验是每门课都听两遍课件,不同的两个老师一人一遍,第二遍速度很快,因为不同的老师有时对知识点讲解的角度不同,有助于理解。至少看两个老师的讲义,然后自己总结成一个全面的讲义,怕漏知识点以及便于自己记忆。如果没时间听另一个老师的课件,也要看一下他的讲义。这样比较有把握考好。
对于教材,我没有先看教材,而是在自己对课程理解的差不多的时候,在看书用于查缺补漏,可以在听第一遍课件时跟着细看一遍,看老师讲的和教材有哪些差别,做题时遇到老师未讲到的地方,再翻翻书看一下。做题就是只做轻一,其他的题没时间也没必要做,近五年的真题认认真真的做一遍,虽然大部分在基础班课件中老师都讲过了,但还是要认真去做,很重要,模拟题看自己时间够不够,反正我没太做。下面具体总结一下我每科学习情况。
会计:首先两遍张志凤视频(浪费了一些时间)、不太懂的地方听了一遍赵小彬视频,比较了两人的讲义,重点难点自己总结出具体分录或公式等,包括各种情况,比如企业合并,我每种情况都比较总结了一下,反正不管什么题目都跑不出我总结的分录和公式。
财管:就是听了一遍闫华红的视频,看了一遍她的讲义,看了一个其他老师的讲义,名字忘了,自己总结了一个很完整的讲义。
审计:先听了一遍张敬富的视频(课讲得不错),自己掌握的不好,老是记不住,后来又听了金鑫松的视频,在第一遍基础上就记得差不多了,比较了一下金鑫松和范永亮的讲义。范永亮基础班讲义还是挺好的,值得一看,上面的例题很好,对主观题很有用。都说范永亮习题班讲得好,我听了一遍,题还是不错的,押题率很高,题的深度也有,个人感觉有点难,但他讲课发音不准听不清,很费劲,老想睡觉,最后我就直接做的习题班讲义,不过还是听课比较好,他会帮你回顾知识点。
税法:听了一遍叶青的视频,重点是怎样做题,看了一遍刘颖的讲义,比较了他俩的课件。整个学下来就感觉税法要背的很多很细,容易搞混,要算的也很多,反正题可以很难也可以很简单,就看当年的运气了,我运气不错,当年税法题很简单,都是最简单的计算。
经济法:前面说过了就一遍郭守杰视频和讲义,最后看了下书,重点章节背 了背,反正用时最少,不太有把握,最后分数也不低。
战略:听了杭建平和吕鹏的课,都还行,没有什么需要特别理解的,就是记住大框架、大条条,做几套真题,差不多了。
六、机考准备
其实机考不需要特别准备,也不需要提高打字速度什么的,除了战略外,需要打的字不多,做题快慢主要取决于你掌握的好不好。说实话,机考比手写出题相对简单,客观题难度加大了,考的知识点比较零碎、综合,有时会有偏题难题,但主观题难度下降很多,大部分都是平时做的相对简单的题型,所以最主要打好基础,做好选择题,基本上就过了。
至于机考练习,从网上买的课件中都有,可以自己安装上体验一下,不过上面的题大部分是各年真题的组合,组合的不是很好,经常重复,主要做一两套体会一下机考环境即可。个人建议使用中注协每年给的两套机考练习题,和考试时的系统一样,比较正规,功能也很全,第一年考的了解一下系统怎么回事,以后各年基本不用进行机考练习了。
说实话,注会考试真的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坚持,一旦你决定要考,请不要让自己退却,坚持一下,肯定能考过。如果你犹豫不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就不要考了,何苦给自己找罪受。希望我的学习方法能帮到大家。
第二篇:2011年注会复习——汇票
财考网,中国领先的会计网校,会计考试辅导网站
http://
更多内容请访问财考网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 4
财考网文章下载
第三篇:注会考试复习心得
注会考试复习心得
记得在网上曾经看到一位校友在他的博客中提到:注会考试就是一条不归路,要不就不要选择,要不就别放弃。看到这句话有点誓死如归的感觉。后来我也毅然选择了这条不归路。我拿着我的决定去征求朋友的意见。她问我会不会拿到了CPA证工作也不好找?我说有可能;她又问我会不会一次考不过六门?我还说有可能;又问我会不会一门都过不了?我说也有可能;她又问我如果考不过怎么办?我说接着考。她然后说:考吧,我支持你!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句话:想好了再复习,不要为冲动的决定浪费宝贵的时间。其实,那位校友说得很有道理。注会考试复习的成本很高,无论通过了几门再放弃都是不值得的。
我能顺利一次通过六门考试得益于无数的“先烈”们贴出的的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是沿着前辈斑斑血迹走过来的。我也得益于东奥的各位老师的“诱导”——循循善诱,精心指导。当我考完了,我也想能够给后来的同志们做一些贡献,也不枉做了一回“先烈”。
我要说的第二句话是:复习各科要穿插、调剂,效率第一。有些科目计算的比重更大一些,如会计和财管;有些科目理解的比重更大一些,如审计;有些则是记忆的更多一些,如税法、经济法还有风险管理。如果一段时间持续进攻一门课,效率会很低,人也会有厌倦。如果能将不同特点的科目交叉复习,效果则会好很多。我将一天分为三个单元,上午时间较长复习效率也较高,我用来复习会计或者财管;晚上时间较短但效率也很高,我复习审计或者税法;下午效率最低,通常是记忆经济法或者风险管理。
第三句话是:复习要计划。有计划的复习有三个好处:第一,复习能有条不紊,什么时间复习到什么程度都会心中有数;第二,会很有成就感。因为总能实现一些既定的目标,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中期的等等。我复习时有长期计划如十个月时间,哪几个月是看课本、听课件,哪几个月是做习题,哪几个月是做模拟卷都有比较明确的划分;也有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日计划细分到哪几个小时完成哪些任务。
第四句话是:听听网络课程。网络课程不是万能的,“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如果一味地觉得听了课程就万事大吉那就大错特错了。但如果觉得听课程是浪费时间,我也觉得很不妥。东奥的许多老师的课程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帮我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也让我少走了很多的弯路。象幽默的郭老师,经常自我陶醉的张老师,还有经验丰富的刘老师等等。我复习的十来个月里,听网络课程的时间超过300小时。有时候一天要听十来个小时的课程,但我依然觉得是值得的。
我要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要劳逸结合,千万不要怠慢了自己的身体。之前在网上见一位同志说自己在复习过程中,掉了很多头发,经历了无数的失眠的夜。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考试复习其实是个体力劳动,时间堆够了功夫也就下的差不多了,操心、有压力都是没有任何正面效果的。我复习时就像在上班,早上八点出门,晚上十点回来。周六周日和同学逛街、打球、K歌等。从头到尾都没怎么有压力过。
希望我写的这些能给“道上”的朋友带来一些裨益,也希望各位顺利、心想事成!
----钱传海
------西安交大 管理学院
第四篇:[税法]_2010注会复习指导--总结篇
税法要记住的东西多,因为都是国家政策性的东西,没有多少好解释的。比如:新税法,小规模纳税人固定资产增值税的计算,规定的征收率是3%(非生产设备)或2%(生产设备),拿生产设备2%的征收率来说:N/1+3%*2%=应纳增值税额(N为含税售价),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国税函规定的公式,只有记住!
联系相关知识点这里我们还要注意,09年前购入的固定资产若售价低于原值是不用交增值税的,高于原值才要(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但考试时就一定会发生)。征收率和税率的概念要清楚,征收率是算出来多少就要交多少的税,不存在进项销项的问题,而17%或13%的增值税率则要扣减进项后才是应纳税额。一般纳税人从小规模纳税人那里取得的增值税专用票算的进项一定是售价按该小规模纳税人对应的征收率计算出来的,而不是按售价*17%或13%,因为小规模纳税人在要求税务机关代开的时候交的税只有售价*征收率,所以不可能让你抵扣售价*13%或17%。关于小规模和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09年有了新变化,应纳税所得额从原来的100(180)下调到50(80)……具体的就不展开说明了。
个人认为学习税法较其他科目来说会简单一些,首先有08年考初级的扎实基础,看一遍税法教材就能理解,再要就是花时间去记忆新知识。税法的知识点很散,但有都能联系到一起。在熟练掌握各税种后,你就会很自然的把各种税结合到一起,比如说:你看到一辆国产摩托车,那么它首先是货物,销售商要交增值税1,要交消费税,紧接着就是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如果有签销售合同还要交购销合同印花税……看到奇瑞QQ,除了上述税种外,还要注意车辆购置税仅在09年购置1.6升排量以下的小汽车减按5%征税……看到待售的楼房,那么要交土地增值税是没跑的了(除非是普通住宅却增值率在20%及以下),还有营业税、印花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计算土地增值税还要注意开发商的性质,内资外资、房地产开发企业非房地产开发企业他们的计税依据是不一样的。另外买房子的人要交印花税、契税……往往一笔业务的发生都会涉及两种以上的税种。
当你看多了资料,每看到一笔业务就很自然的联想到其中所涉及税种。下就部分可以巧记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做如下汇总:
一、增值税
1.正确区分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非工业企业应税销售额80万以下及工业企业应税销售额50万以下(会计核算健全也可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直接按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一般纳税人也可按简易征收率计算。
2.低税率。粮油奶、水汽能源、书报杂志、农业生产资料(不含农机配件)使用13%税率。注意:印刷企业只提供印刷劳务按17%,提供纸张并印刷按销售货物(统一刊号CN书报杂志)征13%。自来水厂及自来水公司按6%征收率计算,其他的为13%税率。食用盐、天然气及居民用煤炭制品使用13%税率,这个经常用到。
3.计算抵扣。初级农产品按收购价13%计算进项税额,烟叶还需含烟叶税(收购价*20%)及烟叶补贴(收购价10%);地税认定的纳税人开具的运输发票(仅含运费+建设基金)按7%计算进项税额,所运货物能抵运费就能抵。但国际货运发票不能计算抵扣,因为没在我国交营业税。运费计算抵扣的目的就是避免对同一业务重复征税,要明确营业税和增值税是相互排斥的不可能同时征收的。
4.包装物等逾期押金。按合同约定时间或1年为限,如合同约定2年内归还不算逾期,但税法在1年后就认定为逾期,要作为价外收入计税,要注意的是所有的价外收入都是含税的,也就是要/1.17换算为不含增值税后在*税率算税额。另外啤酒黄酒以外的酒类在收取押金或租金时即并入当期销售额征税。
5.搞不清交什么税(营业税和增值税)。原规定交增值税,新税法规定由主管税务机关分别核定销售额。
6.出口退税。注意免税进口原材料的计算,这个会了一般的出口退税就没问题了。外贸企业的退税适用“先征后退”,工业企业才适用“免、抵、退”。
7.优惠政策要记住。
二、消费税
1.征收环节。金银首饰在零售环节征收(以旧换新的按差额征税),其他区在生产或进口环节。消费税与增值税的不同在于一次征收,而增值税是在每个增值环节都征收一次。
2.常用税率选用。卷烟每箱250条,每箱定额税150元。单条价格在50元以上(含)适用45%税率(甲类),在50元以下适用30%税率(乙类)。白酒每斤定额税0.5元,每吨1000元。啤酒每吨3000元以上(含)适用250元/吨(甲类),每吨3000元以下适用220元/吨,这里的3000元包括包装物。饮食业、娱乐业自制啤酒销售按250元/吨从高计税。化妆品味30%,其中不包括洗发护发用品等已经平民化的日化品。
3.计税依据。消费税是价内税(价内税在计算所得税是可做营业税金及附加扣除),销售额为含消费税不含增值税。应税消费品用于换、抵、投(换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投资入股、抵偿债务)方面从高计税,增值税要用组价。
4.组成计税价格。复合计税的应税消费品组价有新变化,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应税数量*定额税率)/(1-比例税率),之前没有要求含定额税进行组价,利润可以用成本和利润率计算出来。委托加工的组价与上述相似,要注意的是委托加工的加工费是不含增值税和代收的消费税,同时只有在受托方没有改该加工物品的售价是才用组价,有售价的按受托方的售价计算委托方的消费税。农产品和运费在算其成本是要扣除13%和7%作为进项税额的部分,烟叶要用实际支付的补贴款做成本,而增值税是用N(1+10%)计算补贴。
5.进口卷烟。这个组价最为复杂,简单的说一次组价在适用税率时固定税率用30%的税率,然后根据每条的组价是否大于50元来确定使用税率。
(1)每条确定税率的价格=(每条关税完税价+每条关税+定额税0.6/条)/(1-30%)注:30%为固定税率以上每条价格大于50元(含)的,使用税率45%;每条价格小于50元的,使用30%税率。
(2)进口卷烟组价=(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定额消费税)/(1-适用税率)
应纳消费税=组价×适用税率+定额消费税。
6.已纳消费税扣除。除酒、车、艇、表、成品油五项外均能扣除,其中成品油不包括石脑油和润滑油,即石润油可扣除。在同一个税目内的连续审查可以扣除,如烟丝生产卷烟可扣但轮胎生产汽车就不能扣;已税珠宝改在零售环节不得扣除已纳消费税;已纳的税额仅限从工业企业购进或进口环节缴纳的消费税。
7.出口退税。比增值税简单,征多少退多少,退税率和消费税税率一致。
8.优惠政策要掌握。
三、营业税
1.征税范围。发生的业务不征增值税就要考虑是否征营业税,两者是互斥的,而且营业税是价内税。在纳税人的确定强调发生的业务或不动产是在境内。
2.税率。交建邮文(3%)服转销金(5%)娱乐业(20%,保龄球和康乐球使用5%),注意每个字的具体含义,尤其是文体业和服务业所包含的内容容易混淆。这是我当年考初级背的,可谓终生难忘。
3.交通部门有偿转让高速公路收费权,交通部门按服务业中的租赁业5%征税,收费单位按交通运输业3%征税。自建建筑后用于销售的要按建筑业和销售不动产征两道营业税。
4.余额的概念。按余额计税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业的转贷,保险业的境外分保,邮电业的跨省业务,文体业的演出,广告代理业,购置和抵债的不动产销售业务。
5.消费税退税。价款和折扣在同一张发票上的可以从应税营业额中扣除,但要经过批准,而房产税和资源税可以自行扣减销售额。
6.营业税的抵扣。购买税控收款机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普通发票计算抵扣)可以抵扣当期营业税,不足抵免的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免。这个有点不好理解,但要记住。
7.特殊经营行为。建筑业,基建单位自设工厂车间所生产的预制构件征增值税,在现场制造的构建征营业税;进场费、广告促销费等由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销量无关且由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提供一定劳务的收入,按5%的税率征税。
8.优惠政策要掌握。
四、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1.纳税范围。在现有税种中只有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是老外(外国企业、外资企业)不交的,其他税种在09年已经内外统一。
2.进口不征出口不退;“三税”实行先征后返、先征后退、即征即退的不予退还已缴纳的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3.计税依据。委托加工由受托方代扣代缴“三税”的由其代扣代缴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适用受托方税率;以实际缴纳的“三税”为计税依据,不包括漏税补罚及滞纳金;随同“三税”减免而减免;当期免抵税额要作为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计税依据。
4.纳税时间地点同“三税”。
五、关税
1.纳税义务人。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物的发货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不包括代理人。
2.税率选择。暂定税率优先适用于优惠税率或最惠国税率,按普通税率征税的进口货物不适用暂定税率。在09年教材P199,关于税率的运用有许多细节要牢记,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具体的就不展开说明。
3.完税价格。由己方负担的购货佣金不包含在完税价格内;境内的复制权费福作为特许权适用费,不计入完税价格。09年教材P203特殊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要牢记,其中符合条件的出境维修货物的完税价格仅包括修理费和料件费,符合条件的出境加工除了包含加工费和料件费外还包含运保费。出口货物只考虑货物售价和境内运保费。
4.征收管理。经海关总署批准,关税最长时间为6个月,而其他的国内税均为3个月;纳税义务人自海关填发缴款书之日起3个月仍未缴纳税款的经海关关长批准可执行强制征收,及实际逾期为2个月加15天。
5.关税退还。海关缴纳的税款为1补3追(1年内补征,三年内追征),税务局缴纳的税款为3补3追。
6.关税要记的知识点很零散但是不难,要多花点时间去背。
六、资源税
1.中外合作开采石油、天然气征收矿区使用费。
2.外购的液体盐加工固体盐销售的,按固体盐征税,外购的液体盐已纳的资源税可抵扣。和消费税相似,外购和委托加工的收回继续用于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其已纳消费税均能扣除。
3.用折算比计算交税的一定是已经销售部分,不是移送入选精矿的所有数量。
4.进口不征出口不退;纳税地点为开采地、生产地或收购地。
七、土地增值税
1.征税范围。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建筑产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均属于国家。只要是有偿转让房地产都是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在每次转让环节都要交一次。
2.以房地产投资的联营在投资环节不交,联营投资企业将其转让的要交税,房地产企业以其商品房进行投资活动的视同销售交税。
3.税率。只用土地增值税用超率累进税率,要牢记税率及其速扣系数。
4.扣除项目(重要)。要清楚不同企业和业务的扣除项目的数量。新建房:①房地产企业扣5项,②非房地产企业扣4项,差“加计扣除项目”;存量房:①旧房屋扣3项,②土地扣2项,差“房屋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房地产企业的印花税不单独计算,因为包含在管理费用里了(视为日常活动),其他企业可另行扣除。老外不交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在计算可扣除的税金时要注意。不能提供有效凭证的不予扣除,凭证不实或不符合要求的核定计算扣除。
5.开发费用和加计扣除。开发费用的限额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开发成本”的5%或10%以内,加计扣除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开发成本”的20%(试题可能给出不同比例)。
6.优惠政策。①普通住房增值率未超过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②个人销售使用5年及以上的住房免税,3年至5免的减半征收,未满3年的全额征税。
八、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
1.09年1月1日起老外要交房产税了,之前交“城市房地产税”。
2.从价计征,房地产依据房产原值一次扣除10%-30%后的余值为计税基础,其中的原值为会计上的入账价值。
3.大修理停用半年以上的在修理期间可免税,免税额可自行计算扣除,营业税也有类似规定,而消费税是要批准后方可扣除。
4.落后地区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额可适当降低,但不低于最低税额的30%;经济发达地区的耕地占用税可适当提高,但不得高于最高税额的50%。
5.本章计算简单,但要牢记优惠政策,要能区分法定减免和省级优惠政策。
九、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
纳税义务人为购买使用
十、企业所得税(重点章节最好全部掌握)
1.税率。虽然09年内外资已经统一了所得税率,但原先适用低税率的企业还是有过度期的优惠政策。
2.收入分类。正确的区分那些属于营业(销售)收入、那些属于营业外收入或投资收益等,其中只有营业(销售)收入才能作为招待费和广告费的扣除基数。其实也简单,所谓的营业(销售)收入就是会计上计入营业收入的项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那怎么区分会计上是否计入营业收入呢?对不起,这是会计知识,我们现在是做税法总结。
3.视同销售。所得税的视同销售和增值税的视同销售的处理是不完全一致的,比较特别的是,企业发生的内部处置业务由于并没有从外部取得收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是不视同销售计税,外部移送不论是否取得收入均视同销售;而增值税无特殊规定外均认定为视同销售计税。
4.正确区分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不征税收入主要有财政拨款、行政事业性收费及财政性资金,要注意的是:不征税收入的支出形成费用的不得在税前扣除。免税收入重点把握国债利息(个人所得税还包括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
5.税前扣除项目。重点掌握的有税金、损失、职工三费、借款费用、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公益捐赠以及加计扣除项目和优惠政策允许扣除的其他项目。
税金。主要包括六税一费(消、营、城建、关、资源、土增和教育费附加),不包括增值税(价外税不能扣除);车船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速记为“有车有房有地有花”)在管理费用中列示;契税、耕地占用税和车辆购置税计入成本,按折旧年限分期扣除。
损失。包括货物的成本和增值税,但应扣除由保险公司或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赔偿收入。当期作为损失在以后期间又收回的作为当期收入计税。
职工三费。计税基础为实际发放的职工工资,现在工资已经没有扣除限额,只要是据实发放的就都能作为费用扣除,因此只要记住三费的扣除限额就行了。工会经费2%教育经费2.5%福利费14%,其中教育经费当期未能扣完的可以结转以后期间继续扣除。
借款费用。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限,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业务招待费。考试必考内容,重点在于:1.是否能正确区分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2.取60%或0.5%两者中的较小者为扣除限额。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考试必考内容,重点在于:1.是否能正确区分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2.超过15%部分不得扣除,当年为能扣除可结转以后扣除(只有广告费和教育经费可以结转以后扣除)。
公益捐赠。这个就厉害了,首先要先计算会计利润,然后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乘以12%即为扣除限额。关键在于会计利润的计算,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会计利润是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经过调整过的会计利润,如果题中所给的会计利润在解答时有涉及到会计利润调整的均应考虑进去,如应分摊的租金费用一次计入了当期,新确认的收入以及相关税费等。
其他。除上述事项,还有诸如加计扣除,优惠扣除等项目,这里提几个注意事项:①、会计上用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税法不认所以不做税基;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会计上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税法折旧年限速记:电3汽4工具5,机械10年房20。
3、优惠政策要记住。其中要注意取得第一笔收入起、获利起、扣除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应纳税额所对应的优惠政策。总之企业所得税为每年考试重点,要花相对充足的时间来学习。
十一、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一样的重要)
1.纳税义务人。正确区分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有时间和住所两个标准,具体的看教材。在华无住所人人在确定其来华天数确定纳税人身份时,来去当天均算一天;在计算税额时来去当天各算半天。
2.工资薪金。通常为任职受雇而取得的收入,包括各内奖金津贴、分红、内退工资等。
3.劳务报酬。特指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各种劳务取得的所得,如受托审稿翻译、现场书法、做画未经正式出版发表就已经销售认定为劳务报酬。
4.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这个平时很好见但考试经常涉及,应多注意他们的扣除项目,那些能扣那些不能扣。
5.个人所得税速记。最难记的就是速扣数,这里有个简便的计算方法:上级上限(或下级下限)*税率5%的级差+上级速算扣除数=本级速算扣除数,如下图(这还是当年在绍兴偶然想到的,至今未忘)。个税税率在考试时基本会给出,但实际工作中还是要记住。下面就拿第三级的速扣数125来举例:2000*5%+25=125。级别限额1-4级都是2和5两个数字在转换,5级之后就是2万2万往上加。
6.有几个特别容易混淆的计算,我至今还云里雾里。(其中全年一次奖金的出题几率相对较大)
1)内部退养的取得的一次性补偿:与工资薪金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实行内部退养的个人在其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工资、薪金,不属于离退休工资,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扣除标准,以余额为基数确定适用税率,再将当月工资、薪金所得的一次性收入,减去费用扣除标准,按适用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重新就业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与其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并依法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题】2009年,丙还有15个月至法定离退休年龄,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一次性收入60000元。丙个人月工资为1000元。
(1)确定适用税率60000÷15+1000-2000=3000(元)适用15%税率和125的速算扣除数;
(2)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60000+1000-2000]×15%-125。
【例题】张某还有22个月至法定退休年龄,2005年办理了内部退养手续,从原任职单位取得了一次性收入18000元。张某原月工资为860元,则张某应就其领取的一次性收入的当月缴纳个人所得税()元。
A.30
B.3225
C.1781
D.3255
【答案】C
【解析】18000÷22+860-800=878(元),适用第二档税率,应纳税额=(18000+860-800)×10%-25=1781(元)。如果是2008年3月以后取得的,(18000÷22+860-2000)<0,不纳税。
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重新就业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与其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并依法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2)解除劳动合同获得一次性补偿:不用工资薪金合并。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部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平均计算。方法为:以超过3倍数额部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题】某企业雇员王某2007年12月29日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王某在本企业工作年限9年,领取经济补偿金87500元,王某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元。
【解析】超过上年平均工资三倍以上的部分=87500-10000×3=57500(元);折合月工资收入=57500÷9=6388.89(元)。解除劳动合同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6388.89-1600)×15%-125]×9=5340(元)
【例题】甲在某单位工作了8年,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100000元,当地年平均工资12000元。
免征额=12000×3=36000(元)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00000-36000)÷8-2000]×税率-速算扣除数}×8
3)股票行权,员工行权时:不与工资薪金合并
【例题】某公司于2004年1月1日授予某员工5万股股票期权,行使期限为10年,当年约定价格为1元/股。2007年1月1日,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到10元/股,该员工行使股票期权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元。
【解析】员工行权时,其从企业取得股票的实际购买价(施权价)低于购买日公平市场价(指该股票当日的收盘价)的差额,是因员工在企业的表现和业绩情况而取得的与任职、受雇有关的所得,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境内工作期间超过12个月,按照12个月计算。
股票期权形式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10-1)×50000=450000(元)
应纳税额=(450000÷12×25%-1375)×12=96000(元)
4)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算方法:不与工资薪金合并。
(1)先将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2)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上述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②雇员当月工薪所得不够缴税标准,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如】某中国公民章某2009年1月6日取得2008年12月份工资1900元,2008年全年一次性不含税奖金收入12100元,章某就此两项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元。
【解析】[12100-(2000-1900)]÷12=1000(元),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元;含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12100-(2000-1900)-25]÷(1-10%)=13305.56(元);重新确定税率和速算扣除数,13305.56÷12=1108.80(元),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元;章某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13305.56×10%-25=1305.56(元)。
【例题•单选题】中国公民郑某2008年1~12月份每月工资3200元,12月份除当月工资以外,还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10000元。郑某2008年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多少()元。
A.530
B.975
C.1220
D.2195
【答案】D
【解析】各月工资应纳税额合计=[(3200-1600)×10%-25]×2+[(3200-2000)×10%-25]×10=270+950=1220(元)
10000÷12=833.33(元),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25,全年一次奖金应纳税额=10000×10%-25=975(元)
合计应纳税额=1220+975=2195(元)
②雇员当月工薪所得不够缴税标准,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题】假定中国公民李某2009年在我国境内1至12月每月的绩效工资为1500元,12月31日又一次性领取年终资金(兑现的绩效工资)18500元。请计算李某取得该笔奖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见表2-2)。
【答案】
(1)该笔奖金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为:
按12个月分摊后,每月的奖金=[18500-(2000-1500)]÷12=1500(元),根据工资、薪金所得九级超额累进税率的规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10%、25元。
(2)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税额=(奖金收入-当月工资与1500元的差额)×适用的税率-速算扣除数
=[18500-(2000-1500)] ×10%-25
=18000×10%-5
5)低价购房:
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应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法计征个人所得税。
2007年12月份,某单位购置一批商品房销售给职工,李某以3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其中一套(单位原购置价36万元),李某每月工资2000元。60000/12=5000,税率15%,速算扣除125。60000*15%-125=8875。
第五篇:注会学习方法分享
注会学习方法分享
我09年开始考注会,09年过了会计、审计和税法,10年过了财管,11年过了经济法和战略,今年参加了综合考试。专业阶段最低分60,最高分77,平均分67。我的成绩和所用时间跟牛人们相比很一般。我的考试经历的特别之处在于我没参加过培训,也没听过课件,4年时间全靠自学,所以有些学习方法方面的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
一、总体战略 我把自己的总体学习战略归纳为:制定计划、层层递进、适当练习、勤于总结、善于思考、交替进行、不留死角、温故知新、坚持到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完全自学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制定计划。和参加培训或者听课件的考生不同,自学者全靠自己制定计划,没有现成的计划。如果计划制定得不合理,就很难执行下去或者执行的效果很差。制定计划的关键在于把握张弛程度,如果计划过于宽松就很难让自己进入状态;如果过于紧张就会使自己过于疲惫,效果也会打折扣。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适度偏紧,这样可以让自己有一定的紧张感,也给计划留有余地。这是因为我平时要工作,经常没时间学习,所以平时有空要尽量多学一点,不至于来不及复习。我建议不要把计划定得太死太细,设定几个关键节点即可,比如到几月几号完成第几轮复习、做完哪套题、背出多少内容。执行时灵活调整:有的内容比较容易,就多看点;有的比较难,可能花的时间多点,只要保证到关键节点能完成任务就行,不要教条。按照实践论的观点,人对事物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增加而不断修正,不断贴近实际,根据实际的学习情况调整计划也是应该的。设置关键节点既是分解任务,确保计划可行,也是监督和督促自己,不然计划很可能被“调整”得没影了。我觉得在复习过程中,至少要为每个月设定一个关键节点,每周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和执行。
学习注会没有捷径,只能层层递进。层层递进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硬骨头要慢慢啃;第二层意思是所有学习目标(理解概念、熟练做题、准确记忆、高度提炼、融会贯通)要靠多轮复习来实现。专业阶段各科都有很多硬骨头,比如会计的金融资产、企业合并、合并报表,这些硬骨头需要花大量时间反复学习、反复揣摩的,不是一口气能够拿下的。我给自己设定的各轮复习目标如下:第一轮复习通过看书和做客观题理解概念;第二轮复习通过做主观题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加深和巩固对概念的掌握;第三轮复习通过看书和看以前做错的题目攻克疑难点、理清章节脉络和各章之间联系、提炼书本内容;第四轮复习通过做模拟题检验复习成果、拾遗补缺;第五轮复习就是背书(建议考前两周)。第三轮复习经常被同学们忽略,这是很多人做了很多题、背了很多书,但是结果却很差的主要原因。
必要的练习必不可少,但是搞到题海就过了。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一、检验学习效果,看看是否有理解错误、记忆错误、方法错误等;
二、提高熟练程度,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只能在超过规定的时间内答对足够数量的题,那只能说明你练习得不够。到底做多少题完全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数量程度酌情掌握。我每科只做一套轻一或者轻二,再多我觉得没必要也没时间。做错的题要总结错误的原因,通过总结错误可以找出学习的不足之处,避免以后再错。
教材是很厚的,完全记住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所以概括提炼教材内容很关键,这就需要勤于总结。我看书时会划出或者圈出重要的词句,有时在空白处写几个字的点评,尤其是对于
难点的总结归纳,这样以后再看时就能一下抓住要点,省得再抓破脑袋。我划的和圈的都是我认为有记忆价值的词句,其他一概不做标识,方便以后加深理解和记忆。
注会内容整体逻辑性强、高度抽象,如果不善于思考,就很难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会计、税法、经济法与实务比较贴近,大家还容易理解些,审计、财管、战略就高度抽象了,没有相关基础或者经验的同学就很难理解了。把握抽象知识的关键在于转变思维方式,大家需要加强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由于中国学校教育历来重记忆和模仿,轻逻辑和抽象,对于很多文科背景的同学来讲审计、财管、战略就很痛苦了。死记硬背和题海对于这三科是无效的。我可以给三点建议:
一、充分理解概念,尤其是专业名词,如果概念不清,结果会很悲剧的;
二、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区别;
三、在头脑里梳理知识脉络。梳理脉络最重要,通过梳理脉络可以发现知识和逻辑的盲点,找到各章、各科间的联系,还能帮助记忆——结构化的知识最方便记忆。考前一两天,我通常会依据目录回忆各章节的内容,检验自己是否完全理解和掌握了各科内容。
比如,我看到财管的资金成本,我就会回忆资金成本中提到的各种重要概念、回忆各种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各种公式的使用,并且联系企业价值评估;
看到企业合并,我就会回想同一控制合并和非同一控制合并之间的区别,联系企业所得税对于企业合并的规定。这种回忆和思考多了就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对于树立考前信心也大有益处。
交替进行的意思是两科以上交替复习。这样做有两点好处:
一、缓解疲劳;
二、提高兴趣。我如果看一科看烦了,就会休息下,然后换另一科看,不然会看不下去。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内容今天怎么看也不理解,但是明天再看会突然豁然开朗。所以当你啃硬骨头啃不动的时候不妨换个软柿子捏一下,总比干耗下去强,也能够树立信心,愉悦心情,明天再来啃硬骨头就会发现其实不难理解。
注会考试中没有绝对不考的内容,每年总会给考生一点“惊喜”。比如11年的税法考了总分机构的所得税,又爆了一大冷门。所以复习时不要心存侥幸,书上有的内容起码都要理解。每个盲点就是一颗地雷,给自己埋的地雷越多,触雷的风险越大。我认为起码掌握95%以上的教材内容才能有足够把握通过考试,不然就是在碰运气,所以能考出注会的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注会考试有一句名言:会一点和不会是一样的。
注会考试可没有同情分,很多题第一个小问一旦错了,接下来几个小问都会跟着一起错。顺便说下卷面拿多少分数肯定能过。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卷面分数70以上,结果,凡是我估计卷面分数在70以上的都过了,不到70的要么挂了要么过得很悬。
别小看70分这个目标,这可不是学校里直来直去的考试,这是躲过了很多陷阱后取得的成绩。我曾经做过一个小小的统计,大部分通过专业阶段的同学的平均分也就是在60-70之间。
温故知新的意思是看看过去学过的东西会有新的体会和发现。我10年过了财管,今年复习
综合的过程中,再看财管我有很多新的体会。
比如,我看到敏感性系数,就联想到工作中可以应用敏感性系数,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看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战略时都有类似的发现和体会。这种新体会、新发现就是对知识的重新认识和深入认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更侧重于如何解题,缺少对知识的深入思考,缺少对知识本质的认识。然而,回头再看这些内容时,由于我们已经能够熟练解题,我们有精力和时间更多思考这些知识的意义及其应用,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就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对于提高工作能力和对付之后的综合考试也很有帮助。
坚持到底的意思很清楚了。半途而废意味着之前所有的努力全白费了,不要用“反正我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学到了很多了”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这是职业考试,用人单位只看结果——证书的,没有人会对“我都学过,但是我没考出来”这种事情感兴趣的,社会很现实。注会考场不适合没有毅力的人,他们注定是要失败和被淘汰的。
二、各科复习特点
之前说的都是整体战略,具体到各科复习方法还是有各自特点的,虽然都会用到上述方法,但是各有侧重。
会计
这科逻辑性很强、内容庞杂琐碎,既要理解和记忆大量准则、会计处理、会计科目,考试时间也很紧。学习会计要勤记笔记、多做题、多归纳总结、从实务的角度理解准则、反复啃硬骨头。会计最难的内容就是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合并报表,连综合都要考这四章,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审计
这科逻辑性很强、内容抽象琐碎、记忆量大、和实务联系紧密。这科考试不太会出现来不及答题的情况——复习得好会答得很顺,复习得不好只能干瞪眼。学习方法的要点在于准确理解概念、从整体上把握审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准确记忆重点理论和方法、多做案例分析题。整本审计教材就是讲述完整的审计业务流程,从职业操守开始直至出具审计报告,各章节之间联系紧密。很多没有实务经验或者相关基础的同学初次接触审计肯定会觉得很痛苦,痛苦不仅来自抽象的理论,也来自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审计虽说是对财务报表的鉴证,但是这种鉴证所依据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却和编制财务报表所用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大相径庭。编制财务报表简单说来就是根据会计准则处理各种业务;审计则是依据职业操守、风险评估、统计学、内控等控制审计风险和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哲学认为抽象知识是最高层次的知识,但是抽象知识来自具体知识也是为具体事所服务,所以要通过做案例题来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审计理论——把抽象具体化。最后该背的还得背,不然你很难保证你写的答案能得到阅卷人认同。
税法
这科和会计紧密关联、贴近实务、内容琐碎,试题计算量大,隐藏大量陷阱,经常因为一个小知识点掌握得不好而导致满盘皆输。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一直是重点,企业所得税能和任何税种结合出题。命题人特别喜欢出关于特殊业务的税务处理和税收优惠的题目。这科没有特别难以理解的内容。学习这科要多练、多记,没别的办法。考税法最好考一次就过,不然会很痛苦。这几年国家每年都推出新的税制改革措施,导致税法教材年年变,时而大变,时而小变。如果第一次考试挂了,那么来年无论大变还是小变,结果都是一样的——必须把这科重新学一遍,因为疏忽任何一个细微变化最后都可能导致不及格,而且之前的记忆还可能对来年的复习带来干扰。痛苦可想而知了。
财管 这科和会计、战略略有联系,总体上还是比较独立的,依据的理论主要来自金融学、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试题计算量大,需要掌握大量公式。财管主要是讲企业和项目的分析、决策、估值与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与金融学相关的章节一直是难点。学习财管的关键在于理解原理、方法和熟练解题,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理解书本和提高熟练程度。考试时,解题中稍有疏忽就会丢分,而且时间很紧,这点和税法很像。我考财管那年特地买了轻二而不是轻一,就是为了多做些题。虽然由于工作关系我对于财管的很多内容很熟悉,但是考试的时候我题目还是没做完。
经济法 这科与其它五科联系很小,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物权法、合同法是硬骨头,这五章中只有物权法不在综合的考纲范围内。准备得充分的话,考试时间肯定是够的。学习经济法的关键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做题只是为了检验理解和记忆的准确性,没必要做很多题,有时间多背书。我考前两周开始背书,再早的话记忆效果差,再晚就会来不及背。背书的遍数越多越好。新制度下经济法试题有了明显的变化:考数字记忆的题目大幅减少,比如人数、比例、时间、金额等,所以没必要抓破脑袋去背大量的数字了,挑几个重点背就行了;主观题比例增加,对于应用的要求提高了。
战略
个人认为战略跟财管略有联系,和审计的风险评估很有关系。战略没有硬骨头,只是内容很杂,涉及营销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考试时间一般够用。这科的学习方法和经济法类似,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战略对于记忆准确性的要求比经济法低很多。我一般重点记各知识点的逻辑、方法和专用名词。战略需要多做一些案例分析题,可以提高应用能力。考试时需要适当发挥,有些题在书上找不到现成答案,遇到时不要慌。
三、温馨提示
要从战略上藐视注会考试,从战术上重视注会考试。无论注会考试多难多变态,终究还是考试,总是有办法可以对付考试的,所以从战略上讲注会考试是可以战胜的,这点大家要对自己有信心。但是,没有充分的准备,考注会是没有任何胜算的,该做的都得做。要是从战略上重视注会考试,从战术上藐视注会考试,最后会很悲剧的。
方法第一,勤奋第二。方法正确可以保证做出的努力是有用功,反之就是在错误的方向上坚持。如果你很努力了,但是效果很差,请检查方法,你的方法一定有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方法好坏都靠考试结果检验,如果你的方法能让你通过考试就请相信自己的方法。
不要搞疲劳战,如果学习累了,或者今天状态很差那就休息下或者明天再看。在疲劳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是很差的,还不如休息下,为以后的学习储备精力。投入时间是考试合格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到底时间花得够不够、效果到没到都得靠做题检验。
轻
一、轻二上没有的知识点不一定不会考,但是有的知识点很可能会考,请牢牢掌握——连
很可能会考的知识点你都抓不到分,难道想从冷门的题目中抓分吗?
复习过程中,经常看看历年真题,这样能让你知道你离考试的要求有多大差距和努力的方向。
多和别人交流,解答别人遇到的问题对你也是一种检验和提高,这些问题你很可能也不会答。
考完不要对答案,没啥用。对完发现考得好未必就能过——答案可能有错,你恰好和答案错得一样;对完发现考得不好未必就不过——答案可能有错,你恰好和答案不一样,而且你卷面分数不及格不等于考试就过不了,这事儿我就遇到过。到底过不过都是中注协说了算。
[ 本帖最后由 rekees 于 2012-10-14 09:2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