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杨湾中心小学2012年“庆六·一”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总结
杨湾中心小学
2012年“庆六·一”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总结
古诗文诵读能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我校在2012年6月1日在全校范围内举行“诵读经典诗文,弘扬民族文化”的诵读经典比赛,通过这次比赛活动能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绿色校园,激发师生阅读经典的兴趣。让学生喜爱吟诵古诗,喜爱朗诵童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厚学生的精神底蕴,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这次活动是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朗读、欣赏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而组织的。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参与选手16名,分两轮进行。第一轮,必选篇章朗读,比赛选手自选的篇章多数以课内的文章为主,例如:《泊船瓜洲》、《长相思》„„,少数选手选择课外篇章,但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优秀诗篇,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恋》;第二轮,选手自己选定的篇章。比赛选手个个神采飞扬,激情的朗诵赢得了阵阵掌声。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的风采,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朗诵水平。从比赛整体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本次活动成立了活动组委会,制定了活动方案,活动按计划有序实施。
2、本次活动中亦出现了因人经验缺乏等原因造成的一定的失误和不足,比如说学生着装没有统一安排;话筒连接出现问题;部分学生朗诵课文情感没把握好;学生心理素质不强;发挥失常等。需在以后的工作和活动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创造更好的活动效果。本次比赛开展得非常顺利,这都得益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语文老师及班主任的辛苦付出。老师们在指导学生时明确了每个字的语音、高低、轻重以及范读给学生。使学生在朗诵时得以更好地发挥。
为此,我们认真总结活动得失,研讨语文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朗诵氛围,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为我校语文教学的进展,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断努力。
另附:
获奖情况 一等奖:刘建普(二2班)
任艳涛 韦元辰(六2班)
二等奖:凌倩茵(三2班)陆帅明(五1班)赵丽华(四3班)
凌营钰(六3班)梁敏(二1班)三等奖:其余选手
隆安县南圩镇杨湾中心小学
2012年6月4日
第二篇: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总结
古塔中学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总结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由文科组承办的‚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经典诵读比赛在同学们声情并茂的表演声中拉下帷幕,获奖班级是:()这次活动是落实教育局在中小学生中继续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有关文件精神,展示各班诵读活动开展情况的平台。
亮点有三:
1、多数班级对所选内容围绕一条主线进行了精心的编排,突出‚经典‛、突出主题,这对于‚诵读传统经典,争做文明学生,创建书香学校‛主题教育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形式新颖独特,示范作用好。大部分班级细心地悟出了‚诵读‛ 的本意在于‚念;熟读;背诵。‛全程一改以往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舞美、人数、表演化等形式以及诵读内容单一的惯例,以‚素面朝天‛的方式进行。既是以前我校经典活动的延续,又体现出形式转换和效果深化的趋势。特别强调选手对优秀经典质的把握和量的积累,体现出注重内涵的深度掘进,形式新颖和独特,对全校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有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3、重个体理解表达和精彩演绎。重视选手个体对经典的深刻理解和演绎。同学们特别喜爱对‚红色经典‛、‚黄河流域诗篇‛的诵读,且表现力理解力强。我认为‚这次比赛是含金量还是最高、最能体现选手水平、对选手今后成长最有利的比赛,建议今后多举行。‛
不足:个别节目存在或形式呆板,或‚演‛味太浓,作为活动仅经典 1
诵读、内容单
一、师生兴趣不浓等不足。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浓缩了五千年的思想精粹。‘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在我校开展经典诵读不仅能使其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学生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希望全校师生以此为契机,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最后,对本次活动辛勤的组织者:文科组,体育组、班主任及所有对本次活动献策出力的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对积极组织参与的班级和获奖班级及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古塔中学2012、3、31
第三篇: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总结
***中学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总结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由我校组织的‚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经典诵读比赛在同学们声情并茂的表演声中拉下帷幕,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有关文件精神,展示各班诵读活动开展情况的平台。
1、多数班级对所选内容围绕一条主线进行了精心的编排,突出‚经典‛、突出主题,这对于‚诵读传统经典,争做文明学生,创建书香学校‛主题教育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形式新颖独特,示范作用好。大部分班级细心地悟出了‚诵读‛ 的本意在于‚念;熟读;背诵。‛全程一改以往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舞美、人数、表演化等形式以及诵读内容单一的惯例,以‚素面朝天‛的方式进行。既是以前我校经典活动的延续,又体现出形式转换和效果深化的趋势。特别强调选手对优秀经典质的把握和量的积累,体现出注重内涵的深度掘进,形式新颖和独特,对全校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有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3、重个体理解表达和精彩演绎。重视选手个体对经典的深刻理解和演绎。同学们特别喜爱对‚红色经典‛、‚黄河流域诗篇‛的诵读,且表现力理解力强。我认为‚这次比赛是含金量还是最高、最能体现选手水平、对选手今后成长最有利的比赛,建议今后多举行。‛ 不足:个别节目存在或形式呆板,或‚演‛味太浓,作为活动仅经典诵读、内容单
一、师生兴趣不浓等不足。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
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浓缩了五千年的思想精粹。‘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在我校开展经典诵读不仅能使其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学生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希望全校师生以此为契机,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最后,对本次活动辛勤的组织者:文科组,体育组、班主任及所有对本次活动献策出力的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对积极组织参与的班级和获奖班级及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学 2014.09
第四篇:7:杨湾中心小学2012年清明节“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杨湾中心小学2012年清明节“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教育” 我校在2012年清明节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了“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我们要求全体师生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学校制定了《“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方案》。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一年级到三年级以《三字经》和课本里的古诗文为教材,四到六年级以《经典古诗文》和《永恒的纪念》开展诵读活动。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突出主题,活动氛围浓厚。4月6日下午主题班会,各班在教室举行了以传颂“红色经典诗文”为内容的朗诵活动,本次活动每个班级都积极参与,如六(1)班梁彩妮朗诵的《我爱你!亲爱的祖国》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五(2)班陆翡莹朗诵的《我的自白书》无论从学生动情的朗诵还是音乐的搭配,都看出了同学们在平时训练的刻苦和老师的精心设计与指导。通过诵读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我们祖国的江山如画,激发了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了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
此次活动,达到了:
一、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
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
三、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
四、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总之,诵读经典诗文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推向深入。
南圩镇杨湾中心小学 2012年4月8日
第五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比赛总结
经典篇目经典诵读——经典诵读朗诵比赛活动总结
隔河头中学 樊金伟
学校自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坚定不移地抓好这项工作。本学期,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同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学校定期组织专人进行诵读检查,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小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通过全课程教育网及时报道,扩大影响。
通过本次活动,我觉得我们应有如下几点收获与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树立“七自”精神:思想上自辩、品德上自励、文化上自学、情感上自陶、智能上自开、科学上自创、社会上自立。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字串7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我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希望在这个学期我们共同努力,将形式不断地多样化,趣味化,让永恒的经典永远的记在我们的心中,同学们,老师们。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经典诵读工作定会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