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解读,系列之三

时间:2019-05-14 23:0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八大报告解读,系列之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八大报告解读,系列之三》。

第一篇:十八大报告解读,系列之三

十八大报告解读,系列之三

总结一下,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常规性最重要的事情其实只有两件:改选党中央和审议党中央的报告。改选之事姑且放一边,我们只说大会报告。大家都知道的也不必多提,只说些估计许多人都不知道的事情,比如说报告是怎么出炉的,为何要经过这些步骤。

第一步,组织精兵强将成立报告起草组,习近平任组长,组员范围涵盖从中央到地方从专家到领导。起草组直接向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汇报工作,你可以想象一下其规格之高。

第二步,广泛调研与征求议题,中共中央下发通知,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党的十八大议题的意见。中共中央组织46家单位就15个重点课题进行调研,形成57份调研报告。报告起草组组成7个调研组,分赴12个省区市进行专题调研,还就一些问题请有关部门提交了专题研究报告。所有的调研和专题研究,都只为了一件事:起草报告。

第三步,大会报告的起草不搞结果管理,而是采用过程管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过程中多次听取起草组汇报,甚至可以理解为某种程度上直接参与到起草进程中去。有钱人喜欢炫耀自己“每秒钟几十万上下”,我不知道政治局委员们的时间应该用什么去衡量,正常来说一定远高于这个级数。为了一篇报告,这帮人三番五次开会讨论。为啥?你可以直白地理解成这份报告直接关系到大多数政治委员的核心关切,比如说,过去五年到十年工作总结就和上一届领导集体密切相关。一个学年下来,会有期末考试,答卷上写着你本学期的成绩。从某种意义上讲,大会报告的工作总结部分就是对上届领导集体工作的打分。比如说,未来五年到十年工作目标、方针和路线就和下一届领导集体密切相关。每年年初,领导都会和你谈一谈未来一年的工作目标,严厉一点的会把这些目标写进你的绩效考核书,年底拿来算账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大会报告的展望部分就是给下届领导集体下任务定目标,不仅有目标还会有方针和路线(其实也就是怎么干)。

第四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胡总书记就十八大报告起草涉及的若干重大问题做重要讲话,参加研讨班的同志就这些重大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报告稿初步成型。大家还记得7.23讲话么?我们曾经用了很长的篇幅连载两周时间分析胡总7.23讲话,并在第一时间提出7.23讲话就是十八大的定调讲话。现在十八大报告已经出炉,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把当时的文章翻出来瞅瞅,看看是不是这样。

第五步,党内征求意见阶段,对象包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成员,党的十七大代表和十八大代表,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的党员负责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军队各大单位党委负责人,征求意见人数共计4511人。

第六步,党外征求意见阶段,举办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并且绝大多数意见都得到了采纳。

第七步,召开十七届七次中央委员全体会议(简称17届7中全会),讨论通过党的十八大报告稿,决定正式提交党的十八大审议。至此,距离十八大召开仅四天时间,十八大报告才正式出炉。

经过七步酝酿出炉的报告,仅仅是为了提请大会审议,以便形成决议。整个流程如此繁复,从一个侧面说明大会报告具备独一无二的重要性。为何会如此重要呢?

1,因为他承前启后。十六大报告起草组,由胡锦涛任组长,向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负责,在那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实现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和第四代领导集体之间的换届。十八大报告起草组,由习近平任组长,向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负责,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产生”。历篇换届年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都具备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通过大会报告这个纽带,实现两届领导集体在路线、方针和政策上的无缝链接。(注:十八大换届表述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头条文章《十八大三看点:政治报告、修改党章、领导层换届》)2,因为他需要内外兼顾。十八大报告起草过程中,广泛听取党内和党外意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党外征求意见阶段,绝大多数意见都得到了采纳。考虑到十八大所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事关全国各族人民切身利益,为了充分容纳各方诉求,保证路线方针政策具备广泛的社会基础,需要一个从党内到党外的整修意见及修改过程。

第二篇:解读十八大报告

解读十八大报告的一些新提法、新名词、新变化

“美丽中国”首入报告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引发了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

十八大报告新名词之

“美丽中国”

【原音重现】“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代表观点

十八大代表、山西省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

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

十八大代表、广东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

要赢得真正的富裕文明,必须守住“绿水青山”。报告坚定了我们走绿水青山、民富市强道路的决心,我们要争取早日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市,努力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绿色发展范式。

背景解读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十八大报告新提法之

“生态产品”

【原音重现】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代表观点

十八大代表、招商银行青岛分行营业部储蓄主管刘娟:

以前没有看到过“生态产品”这种表述,这一新提法反映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优质生态产品、优良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绿色食品,越来越多的城市人会在周末赶到郊区农村呼吸清新的空气。

十八大代表、广西贺州市委书记彭晓春:

生态文明是一种更高形式的文明,要想为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就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也是破解地方发展难题的出路所在。

十八大代表、长影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丽娟:

一些重点水域出现水污染,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敲响了保护自然的警钟,需要我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背景解读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历经30多年快速发展,我们国家提供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也在快速提高,但相对而言,提供生态产品特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实际上在减弱。

过去我们定义产品,都是从生产角度定义。把树砍了,是一种劳动,树变成了产品。但把树砍了以后,它提供清新空气的重要功能损失了,清新空气这种生态产品就没有了。

说到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

十八大报告新要求之

两个“翻一番”

【原音重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代表观点

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

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指标设定以2010年为基础,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更重,彰显出今后我们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这两个目标的时间段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后10年,目前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这无疑更具现实意义和操作性,必将激发起我们奋进的力量。

十八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

双指标说明我们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这也意味着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挂钩,广大百姓可以充分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收益。

十八大代表、山东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

这两个翻一番指标和其他指标,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一个有机整体,总体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勾勒出一个幸福中国的美好图景。

背景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

从这两个翻一番的指标看,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也充分考虑了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新格局,目标设定合理“仅从速度上看,其实并不需要太快的年均增速。

要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只要经济年均增速达到6.9%左右就可实现GDP翻一番目标,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对经济发展要求会更高一些,粗略测算GDP年均增速达到7.1%左右就可保障,而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即可。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十六大以来,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这向外界传递出未来中国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的重要信号。

值得指出的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的背景下,放在全球来看,中国未来如能保持7%左右的增速其实并不低,甚至在主要经济体中仍会保持“一枝独秀”的态势。而7%左右的居民收入增速,速度虽不高,但其着力点在于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十八大报告在提出两个指标的同时,也将更多笔墨放在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尤其是提出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这向外界传递出中国未来发展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大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

十八大报告新变化之

总体布局

由“四位一体”

到“五位一体”

报告解读: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十八大报告新变化之

全面小康社会:

从“建设”到“建成”

报告解读: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第三篇:十八大报告解读

十八大报告解读

两个翻番

【报告原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两个加快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个自信

【报告原文】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四化同步

【报告原文】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个监督

【报告原文】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个意识 【报告原文】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五位一体

【报告原文】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八个坚持

【报告原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清正清廉清明

【报告原文】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建成小康 【报告原文】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学习服务创新

【报告原文】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美丽中国

【报告原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文化活力

【报告原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第四篇:解读十八大报告

学十八大精神、创本岗位佳绩

第三幼儿园 张红

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只有深入学习并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才能在幼教岗位上争创佳绩。下面我从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以及六个关键词几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和分享:

一、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关键词“两个目标”是夺取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三、关键词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四、关键词“五个方面”充实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五、关键词“修改党章”

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

二是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

三是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

四是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

五是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

六是对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

总结吸收近年来党的建设成功经验,并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衔接,党章修正案对条文部分关于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这三条作了一些修改。

六、关键词“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看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决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脉相承的,其内涵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党员干部肩负着领导国家经济建设的重任,就必须认真转变文风和作风,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不图虚名,努力学习,深入实际,勤思考,多研究,实实在在地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意义:提倡实干兴邦,有两层基本含义:第一,有方向,不争论,埋头干,想明白的事情,就要认真去做。无谓的争论毫无意义。第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政治文化的角度,一定要反对政府官员陷入到清谈文化之中,防止政府官员只会“空谈大义”,而不愿意解决任何具体问题。我们坚信,全国人民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定能早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提出,对当今中国确有重大的时代警示意义。

七、关键词开会“不念稿”

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京主持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座谈会;1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都要求“不念稿”。在既有的政治生态中,改进会风,削减文山会海,不知喊了多少年,可是会议不减反增,会议越开越长,文件资料越发越多。当然,开会也是工作,必要的会议该开还得开。问题是,会议开得太多太长,往往是“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台下听得昏昏欲睡”,难以取得开会的实际效果。而会风,连着文风,体现作风。讲话如同写文章,折射出文风,官员在会上怎样讲话,又彰显出会风。简洁、务实的会风、文风又是清正、廉明作风的重要体现,良好的会风、文风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执行力和带动力。如果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那样,从自身做起,“不准念稿子”开会,提倡开短会、讲短话,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形式主义、官倒主义的东西就会少一些,领导干部就能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来。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执政为民,取得老百姓的依赖。

第五篇:十八大报告解读

更加自信地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十八大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固安党校 张国权

提纲:

1、我国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

2、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机成熟。

3、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同志们好,今天能够和大家共同来学习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上的重要讲话感到非常荣幸,十八大报告内容博大精深,意义深远。我们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彻底理解,需要慢慢研读,认真体会。今天我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做简要分析,由于我的能力有限,分析的未必透彻,希望大家多多指点,会后共同探讨交流。下面我分三个方面对这一目标进行分析。

一、我国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小康”最早出自《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意思是人民(因赋税徭役)已经很劳累了,差不多可以让他们休息一下了,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可见,“小康”的“康”,是指安乐、休息、安宁的意思。

我国提出建设小康社会是在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的。他曾经说:“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他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更重要的是,那时我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的行列,这样的国家不多。”

这是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小康社会.在这之后,他又多次提出了这一构想。党的十二大正式引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000年实现了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事。但是,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为我们全面辩证地理解我国达到的小康水平提供了科学指导。报告阐述了巩固和提高小康水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进而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提出的更高目标。

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说,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在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基础上,十八大在报告主题中鲜明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

从经济发展指标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从民主法治指标看: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从文化建设指标看: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从人民生活指标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和谐稳定……

从资源环境指标看: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机成熟。

十八大代表、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建设”到“建成”虽一字之改,但内涵极为丰富、深刻,意味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充足。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朝着党确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多美元增加到5000多美元,货物进出口总额从世界第六位跃居第二位,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粮食连续9年增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很大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实现重大突破,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文化产业比重快速提高,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成效显著,农业税全面取消,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703元增加到2181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从2476元增加到6977元,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城乡就业持续扩大。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建立,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吃穿住行条件显著改善,城乡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总的看,这10年,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十八大代表、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认为,“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对世界的明确昭告。

“新目标步步登高,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王军代表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深化,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的历史必然性。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过去十年,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要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前路绝非坦途。

十八大报告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的国情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性。报告中着重强调“三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令人清醒。纵向看,我们的成绩喜人;但从全局看,我们发展还很不平衡。要实现新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我们需要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从各地代表带来的信息看,沿海东部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面临的任务明显不同--作为一个县级市的江苏昆山,去年GDP(GDP即“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达到2530亿元。这个昔日的全国小康样本,如今已站在了领跑“现代化”的轨道上。

作为一个地级市的陕西商洛,去年GDP不到400亿元,未来目标将全力确保和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昆山和商洛的对比,是区域差距一个真实写照。就全局而言,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差距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十八大报告实事求是指出了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代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与会代表在围绕报告的讨论中形成共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

十八大报告已给出清晰的行动指南--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报告指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包括生态文明在内的“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新要求。

“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我们要抓住时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结构调整,激发市场活力,全方位进行动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十八大代表、温州市龙湾区委书记陈玲玲说。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报告指出,以人为本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些充满温度的语言,凸显出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必须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面向未来,报告中列出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格外令人瞩目: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正处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要时刻!

历史正在见证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丽一幕!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7年,形势逼人,任务紧迫。让我们凝聚起奋进的力量,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更加自信地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十八大报告解读,系列之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八大报告解读,系列之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八大报告解读

    十八大报告解读 一、 两个“五位一体”: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

    解读十八大报告

    【关键词:指导思想】 张巨成:“科学发展观” 作为指导思想有四大动因 十八大首次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能够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有......

    十八大报告解读

    十八大报告解读 据新华网报道,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他强调,必须抓好八个方面的重要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持以人为本......

    十八大报告解读

    十八大报告解读 11月8日上午,党的十八大隆重召开,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提振......

    十八大报告解读

    十八大报告解读:如何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2013年02月06日 09:48:57 来源: 新华网 7【字号:大 中 小】【打印】【纠错】 新华网北京2月6日电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八大报告解读

    十八大报告解读 孙鸿鹤 时间:2012年11月15日 一、十八大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

    十八大报告全文解读

    十八大报告全文解读 报告精要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创新,也是十八大的标志和历史性贡献。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贯穿十八......

    十八大报告解读(完美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一开篇就明确指出,这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个判断,深刻揭示了党的十八大的重大意义。 从召开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