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7月份要点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一、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动力。现在,解决我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二、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九二年提出,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次全会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四、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老祖宗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动力。现在,解决我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共同发展,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我只强调一点,就是要在继续大胆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八、改革创新社会体制,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九、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我看,我们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就是再也不能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一定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不说一票否决,但这一票一定要占很大的权重。
十、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正确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标和指导原则。这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就是要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我们要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为实现
强军目标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保障。要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使各项改革同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向和要求一致起来,提高改革筹划和实施的科学性。
十一、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深化涉及投资、贸易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为各国在华企业创造公平经营的法治环境。我们将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
十二、领导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要着眼于领导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能力、动员组织能力、驾驭复杂矛盾能力。每项重大改革措施出台都要全面分析和预判实施效应和社会反应,准备有针对性的工作预案。要加强动态跟踪,见微知著,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在可能出现的困难面前,要处变不惊、处事不慌,依靠党和人民战胜困难。
第二篇:《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
【编者按】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共分12个专题,收入274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4月1日期间的讲话、演讲、批示、指示等70多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网上连载本书全部内容,如下:
一、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动力。现在,解决我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详细]
二、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详细]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九二年提出,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次全会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详细]
四、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老祖宗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详细]
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详细]
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共同发展,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详细]
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我只强调一点,就是要在继续大胆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详细]
八、改革创新社会体制,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详细]
九、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我看,我们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就是再也不能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一定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不说一票否决,但这一票一定要占很大的权重。[详细]
十、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正确把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标和指导原则。这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就是要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我们要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保障。要坚持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使各项改革同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向和要求一致起来,提高改革筹划和实施的科学性。[详细]
十一、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深化涉及投资、贸易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为各国在华企业创造公平经营的法治环境。我们将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详细]
十二、领导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要着眼于领导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能力、动员组织能力、驾驭复杂矛盾能力。每项重大改革措施出台都要全面分析和预判实施效应和社会反应,准备有针对性的工作预案。要加强动态跟踪,见微知著,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在可能出现的困难面前,要处变不惊、处事不慌,依靠党和人民战胜困难。[详细]
第三篇:《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九)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
(九)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
考核办法
奖惩机制
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实现科学发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想一想,在现有基础上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总量增加一倍,产能继续过剩,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态环境?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关于第一季度经济形势的讲话》
(2013年4月25日)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5月24日)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我看,我们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就是再也不能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一定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不说一票否决,但这一票一定要占很大的权重。——《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5月24日)
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我这里说的主要是对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真抓就要这样抓,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不能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还照当,不负任何责任。组织部门、综合经济部门、统计部门、监察部门等都要把这个事情落实好。——《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5月24日)
从制度上来说,我们要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作用。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5月24日)
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要建立入海污染总量控制制度,从源头上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要完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决把好环评关口,杜绝严重损害海洋环境的项目上马。要尽快制定海岸线保护利用规划,从严控制围填海项目,保护滨海湿地,严肃查处边申请、边审批、边施工的“三边工程”以及化整为零、越权审批的做法。要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开展海洋修复工程,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完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7月30日)
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问题如此严重,导致河北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没有扭转。在全国重点监测的七十四个城市中,污染最严重的十个城市河北占七个。不坚决把这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产量降下来,资源环境就不能承受,不仅河北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周围地区甚至全国生态环境也难以支撑啊!这些年,北京雾霾严重,可以说是“高天滚滚粉尘急”,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2013年9月23日至25日)
要给你们去掉紧箍咒,生产总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位了,但在绿色发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气污染、解决雾霾方面作出贡献了,那就可以挂红花、当英雄。反过来,如果就是简单为了生产总值,但生态环境问题越演越烈,或者说面貌依旧,即便搞上去了,那也是另一种评价了。——《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2013年9月23日至25日)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1月9日)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内在要求。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2013年11月9日),《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体制不健全有关,原因之一是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人权益不落实。针对这一问题,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要求。总的思路是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管理的原则,落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建立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职责的体制。——《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2013年11月9日),《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国家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行使所有权并进行管理和国家对国土范围内自然资源行使监管权是不同的,前者是所有权人意义上的权利,后者是管理者意义上的权力。这就需要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和国家自然资源管理者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2013年11月9日),《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2013年11月9日),《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 我们要认识到,在有限的空间内,建设空间大了,绿色空间就少了,自然系统自我循环和净化能力就会下降,区域生态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就会变差。要学习借鉴成熟经验,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12日)
城市规划建设的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更不要打破自然系统。为什么这么多城市缺水?一个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给占用了,切断了自然的水循环,雨水来了,只能当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许多城市提出生态城市口号,但思路却是大树进城、开山造地、人造景观、填湖填海等。这不是建设生态文明,而是破坏自然生态。——《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12日)
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虽然说按国际标准控制PM2.5对整个中国来说提得早了,超越了我们发展阶段,但要看到这个问题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高度关注,国际社会也关注,所以我们必须处置。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雾霾问题,发达国家都有过,像德国的鲁尔区、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和里昂都走过这个路,美国纽约、洛杉矶也是。北京正在全力以赴治理大气污染,制定了《北京市二〇一三——二〇一七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重大举措,现在的关键是下大气力抓好落实,不断取得成效。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4年2月26日)
要坚持标本兼治和专项整治并重、常态治理和应急减排协调、本地治污和区域协作相互促进原则,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聚焦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四大重点领域,集中实施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措施。要建立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确定大气环境承载能力红线,当接近这一红线时便及时提出警告警示。要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4年2月26日
第四篇:习近平论述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新华网北京12月31日电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这里,我围绕全会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几点要求。
第一,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次全会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我们之所以决定这次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探索这个问题,虽然也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进展尤为显著。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同世界上一些地区和国家不断出现乱局形成了鲜明对照。这说明,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第二,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全会决定提出的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十年**结束不久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为了更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同时,要处理好活力和有序的关系,社会发展需要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又必须是有序活动的。死水一潭不行,暗流汹涌也不行。
我们讲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撑这种精神和信仰的强大物质力量。这就要靠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
第三,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全会决定用“六个紧紧围绕”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少集中在经济领域,经济体制改革任务远远没有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用力。
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20多年来,我们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推进经济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特别是政府和市场关系还没有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发挥受到诸多制约,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要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同时也使各方面自身相关环节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第五,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在我国现有发展水平上,社会上还存在大量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
中央全面审视和科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态势,认为这个问题不抓紧解决,不仅会影响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而且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这次全会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不同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思想认识的人,不同阶层的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和诉求也会不同。我们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多从社会发展水平、从社会大局、从全体人民的角度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许多是发展中的问题,是能够通过不断发展,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加以解决的。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
这样讲,并不是说就等着经济发展起来了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问题,发展水平高的社会有发展水平高的问题,发展水平不高的社会有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不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我们要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对由于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问题要抓紧解决,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第六,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全会决定归纳了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我们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汉代王符说:“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就是说,大鹏冲天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脚的力量。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第五篇: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思想武器
——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
闻 言
《 人民日报 》(2016年12月20日
06 版)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党中央批准出版《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意义重大而深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集中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思想,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狠抓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进程、采取的重大举措、取得的显著成就和积累的新鲜经验,为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摘编》分10个专题,收入371段论述。习近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有机整体,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新境界。
深刻认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分析党和国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综合分析党内、国家、社会以及国际环境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就是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摘编》第一部分集中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新形势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意义的论述。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要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使我们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战斗力。这是全党的政治责任,首先是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责任。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须以更大力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把党建设好、管理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全面从严治党是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八千八百多万党员、在一个十三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执 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而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影响从严治党的因素却更加复杂,提出了很多新课题新难题。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党的领导弱化、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少数地方甚至出现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习近平同志指出:不改变这种局面,就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甚至会断送我们党和人民的美好未来。
正是从这些问题出发,习近平同志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他深刻指出:“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八千多万党员、四百多万个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关键少数”。“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从党中央到省市县党委,从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把抓好党建当作分内之事、必须担当的职责;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敢于瞪眼黑脸,勇于执纪问责。
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应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华民族进入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从国内看,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集聚。环顾世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从党的建设看,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党内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因素依然存在,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使我 们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相继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专题研究,这次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都分别通过一次中央全会进行了研究和部署。这是党中央根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全会议题的一个整体设计。习近平同志指出: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应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必然选择。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就要跟进到什么阶段,全党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严字当头,把从严治党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贯穿于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各方面,真正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
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全面从严治党,既需要全方位用劲,也需要重点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全面从严治党首先就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起。从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到十八届六中全会,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并深刻阐述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问题。《摘编》第二部分集中收录了习近平同志这方面的重要论述。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我们党有什么法宝可以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证党的团结统一?这是习近平同志一直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党的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我们党就风清气正、团结统一,充满生机活力,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就弊病丛生、人心涣散,各种错误思想、错误路线得不到及时纠正,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严重损失。通过总结历史经验,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党性是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而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抓好了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就有了重要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关乎党的团结统一,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实践也充分表明,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格的党内生活密切相关。一个领导干部强不强、威信高不高,也同是否经受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密切相关。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清正严明,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也需要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来规制和引导。
通过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经验,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标志。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但一段时间以来,党内政治生活不认真不严肃现象比较普遍,庸俗化、随意化倾向比较突出,少数地方和 单位政治生态严重恶化,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给全党敲响了警钟。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严重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严重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都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
围绕如何严肃认真地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习近平同志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篇大文章,其中最重要的是围绕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等重点内容,集中解决好突出问题;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要坚持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处理党内组织和组织、组织和个人、同志和同志、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等重要关系;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防身治病的有力武器,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不断洗涤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灵魂,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等等。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全面贯彻了习近平同志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思想,从12个方面作出规定,既指出了病症,也开出了药方,既有治标举措,也提出治本方略。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做起。“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组成人员。习近平同志指出:这是由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执掌重要权力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也是由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发挥示范作用的特殊职责所要求的。把这部分人抓好了,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鲜明特色,就是都突出了高级干部这个重点。习近平同志在全会上对中央委员会的同志提出“十个必须”的要求,指出:“我们要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高度来认识建设好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我们这个层面的党内政治生活、党内监督搞好,以令人信服的表率作用,推动全党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着重从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六个方面,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摘编》第三、四、五、六、七、八部分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关于这些方面的重要论述。
关于“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同志强调:党内政治生活出现这样那样的 7 问题,根子还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发生了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现了松动。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关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党、一个国家,没有集中统一,没有党中央坚强领导,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是不行的、不可想象的。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关于“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习近平同志强调:就要靠严明纪律。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坚决查处各种违反纪律的行为,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关于“从严治吏,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从严管理干部,总的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养成,规范权力行使,培育优良作风,使各级干部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习近平同志精辟概括了好干部“二十字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他指出:培养干部,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教育这个基础,要强化实践锻炼,要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监督。用人得当,就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 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关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习近平同志历来强调: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要坚持抓常、抓细、抓长。我们抓作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希望各级干部都能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关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必须决战决胜。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关键是制约和监督权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一经建立,就要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确保各项法规制度落地生根。
加强党内监督,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重要保障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摘编》第九部分集中收录了习近平同志这方面的重要论述。
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权力不论大小,只要不受制约和监督,都可能被滥用。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党内监督缺位,必然导致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习近平同志强调:党内监督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使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
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的重要方式,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监督的重要抓手,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实践证明,巡视制度是有效的、管用的。习近平同志强调:巡视要突出重点、要出威慑力,发挥好国之利器、党之利器的监督作用。改进巡视工作,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做到有规在先、抓早抓小,使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
完善监督制度,必须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既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围绕责任设计制度,围绕制度构建体系,强化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做到责任清晰、主体明确、制度管用、行之有效。要坚持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扩大监察范围,整合监察力量,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
全面落实党内监督责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党内监督条例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的顶层设计,是规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内监督的基本法规。习近平同志在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必须抓好党内监督条例的贯彻执行,使其成为规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行为的硬约束。他强调:党内监督是全党的任务,党委(党组)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和党委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督职责。各级纪委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党的工作部门是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在不同领域的载体和抓手,也要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党内监督工作,既加强对本机关本单位的内部监督,又强化对本系统的日常监督。只要我们把上上下下、条条块块都抓起来,就能织密党内监督之网。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从严治党,必须落实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抓住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从强调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不断深入。《摘编》第十部分集中收录了这方面的重要论述。
增强管党治党意识、明确管党治党责任。党要管党,首先是党委要管、党委书记要管。党委能否落实好主体责任直接关系党风廉政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习近平同志指出: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牢固树立不管党治党就是严重失职的观念,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
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整合问责制度,健全问责机制,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问责内容、对象、事项、主体、程序、方式的制度化、程序化。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发生了党的领导作用不发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样、管党治党不严不实、选人用人失察、发生严重“四风”和腐败现象、巡视整改不力等问题,就要抓住典型严肃追责。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上查一级追究领导责任、党组织责任。不要说中央言之不预。
落实主体责任,关键是要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必须要把党的领导体现到日常管理监督中,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切实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按党章办事,把对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对党内政治生活的管理和监督在标准上严格起来,在内容上系统起来,在措施上完善起来,在环节上衔接起来,使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发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发现问题就要提提领子、扯扯袖子,问题重的就要打手板、敲警钟。要切实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化日常管理监督,使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常态。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深入抓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破浪前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充分表明,总书记和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抉择是完全正确的,深得党心民心。我们要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 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