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密立根油滴实验-数据处理C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define b 0.00822//修正常数 #define p 101300//大气压强 #define q 981//油滴密度 #define g 9.8//重力加速度 #define Pi 3.1415926//圆周率 #define d 0.005//极板距离
#define j 0.0000183//空气粘滞系数 #define l 0.0015//下落距离
#define e 1.602*0.0000000001*0.000000001//单位电荷量10E-19
long double ex[6],sume=0;//用于存储各个油滴的计算电荷量和所有油滴电荷量总和的存储
double Q=0,a=0,U=0,t=0,tp=0,sumt=0,tx[6];//Q--油滴计算带电量、a--中间量……
long double e0=1.602*0.0000000001*0.000000001;int i,N=0,k;int flag=0;char z;void main(){
e0=e;printf(“是否需要计算平均下落时间(y or n)?n”);z=getchar();if(z=='y'){
for(i=1;i<=6;i++)
{
sumt=0;
printf(“ ****第%d滴油滴**** n”,i);
for(k=1;k<=4;k++)
{
printf(“请输入第%d次下落时间nt=”,k);
scanf(“%lf”,&tp);
sumt=sumt+tp;
}
tx[i]=sumt/4;
printf(“平均下落时间:t=%lfn”,tx[i]);
}
flag=1;} if((z=='n')||flag==1){
for(i=1;i<=6;i++)
{
printf(“ ****第%d滴油滴**** n”,i);
printf(“请输入电压平均值U:nU=”);
scanf(“%lf”,&U);
if(flag==0)
{
printf(“请输入下落时间平均值t:nt=”);
scanf(“%lf”,&t);
}
if(flag==1)t=tx[1];
a=sqrt(9*j*l/2/q/g/t);
printf(“中间量a=%En”,a);
Q=18*Pi/sqrt(2*q*g)*d/U;
Q=Q*pow((j*l/t/(1+b/p/a)),1.5);
N=(int)((long double)Q/(long double)e0);
if(((long double)Q/(long double)e0)-N>=0.5)N++;//四舍五入
ex[i]=(long double)Q/N;
sume=sume+ex[i];
printf(“电荷量q=%E 电荷个数N=%d 计算单位电荷量ei=%en”,Q,N,ex[i]);
}
printf(“nnn平均电子电荷e=%en相对误差E=%e”,sume/6,(sume/6-e0)/e0);} }
第二篇:密立根油滴实验实验报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近代物理实验 1 1
实验项目
密立根油滴实验
专业班级12 物理学(光电检测)
姓
名
陈铭胜
学 学 号 号
2012284113
指导教师
李斌、朱星
成 成绩 绩
日 期 2014 年
月
日 日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密立根油滴实验测量基本电荷的原理和方法。
2.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并测量基本电荷的电量。
二、实验仪器 OM98CCD 微机密立根油滴实验仪(主要由油滴盒、CCD 电视显微镜、电路箱和 22cm 监视器等组成))
三、实验原理 一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 的油滴处于相距为 d 的二平行极板间,当平行极板未加电压时,在忽略空气浮力的情况下,油滴将受重力作用加速下降,由于空气粘滞阻力与油滴运动速度 成正比,油滴将受到粘滞阻力作用,又因空气的悬浮和表面张力作用,油滴总是呈小球状。根据斯托克斯定理粘滞阻力可表示为 a f r 6 式中:
a 为油滴半径; 为空气的粘滞系数。
当粘滞阻力与重力平衡时,油滴将以极限速度 υ d 匀速下降,如图 1 所示。于是有 mg ad 6
(1)
油滴喷入油雾室,因与喷咀摩擦,一般会带有 n 个基本电荷,则其带电量 q=ne(n=1,2,3„),当在平行极板上加上电压 U 时,带电油滴处在静电场中,受到静电场力 qE。当静场电力与重力方向相反且使油滴加速上升时,油滴将受到向下的粘滞阻力。随着上升速度的增加,粘滞阻力也增加。一旦粘滞阻力、重力与静电力平衡时,油滴将以极限速度υ u 匀速上升,如图 2 所示。因此有 dUq qE a mgd 6
(2)
由式(1)及式(2)可得 du duu uUdmg q
(3)
实验报告内容 :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仪器名称、型号、参数、编号)
三..实验原理(原理文字叙述和公式、原理图)
四..实验 步骤
五、实验数据和数据处理
六..实验结果
七..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的误差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实验现象的分析、问题的讨论 等)
八..思考题
精选文档
设油滴密度为 ,其质量为
334a m
(4)
由式(1)、(4),得油滴半径 2129gad
(5)
考虑到油滴非常小,空气已经不能看作是连续媒
质,所以其粘滞系数应修正为 pa b / 1
(6)
式中 a 因处于修正项中,不需要十分精确,按式(5)计算即可。
其中 b 为修正常数,p 为空气压强。实验中使油滴上升和下降的距离均为 l,分别测出油滴匀速上升时间ut和下降时间dt,则有 ,uutl
ddtl
(7)
将(4)、(5)、(6)、(7)式代入(3)式,可得 21231 1 11218 d d ut t t Udpablgq 令
231218pablgdK 所以
211 1 1 d d ut t t UKq
(8)
式(8)是动态法测量油滴电荷的公式。
四、实验步骤 1.将密立根实验仪器调水平,使得仪器上水泡居中 2.测量练习(1)喷雾练习
(2)油滴选择(3)调节平衡
(4)计时练习
3.正式测量((1)用静态法测量(2)用动态法测量 五、实验数据和数据处理
精选文档
六、实验结果
七、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的误差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实验现象的分析、问题的讨论等)
注意事项:
1.油雾喷雾器的油壶不可装油太满,否则喷出的是油注,而不是油雾。长期不作实验时应将油液倒出,并将气囊与金属件分离保管好,以延长使用寿命。
2.若显示屏上看不到油滴(油滴盒中没有油滴),有可能上电极“4”中心小孔堵塞,可用头发清理。
3.实验过程中极性开关 K1 拨向任一极性后一般不要再动,使用最频繁的是电压调节开关 K2、平衡调节旋钮 W 以及“计时/停”开关,操作一定要轻而稳,以保证油滴的正常运动。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高压突然消失,只需关闭油滴仪电源半分钟后再开机就可恢复正常。
误差分析:
1.个别油滴质量选取太大,自由下落时间过短,导致计时误差偏大。
2.静态法测量时,油滴不能很好平衡在上方,下落时有初速度,故油滴质量偏大,增大 了误差。
精选文档
第三篇:密立根油滴实验报告
20XX 报 告 汇 编 Compilation of reports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密立根油滴实验 —— 电子电荷的测量
【实验目的】
1.通过对带电油滴在重力场和静电场中运动的测量,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并测定电荷的电荷值 e。
2.通过实验过程中,对仪器的调整、油滴的选择、耐心地跟踪和测量以及数据的处理等,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态度。
3.学习和理解密立根利用宏观量测量微观量的巧妙设想和构思。
【实验原理】
1.静态(平衡)测量法 用喷雾器将油滴喷入两块相距为 d 的平行极板之间。油在喷射撕裂成油滴时,一般都是带电的。设油滴的质量为 m,所带的电量为 q,两极板间的电压为 V,如图 1 所示。如果调节两极板间的电压 V,可使两力达到平衡,这时:
dVq qE mg
(1)为了测出油滴所带的电量 q,除了需测定平衡电压 V 和极板间距离 d 外,还需要测量油滴的质量 m。因 m 很小,需用如下特殊方法测定:平行极板不加电压时,油滴受重力作用而加速下降,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下降一段距离达到某一速度g 后,阻力rf 与重力 mg平衡,如图 2 所示(空气浮力忽略不计),油滴将匀速下降。此时有:
mg v a fg r 6
(2)其中 是空气的粘滞系数,是 a 油滴的半径。经过变换及修正,可得斯托克斯定律:
pabv afgr16
(3)其中 b 是修正常数,b=6.17×10-6m·cmHg,p 为大气压强,单位为厘米汞高。
至于油滴匀速下降的速度gv,可用下法测出:当两极板间的电压 V 为零时,设油滴匀速下降的距离为 l,时间为 t,则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ggtlv
(4)最后得到理论公式:
Vdpabtlgqg23)1(218
(5)2.动态(非平衡)测量法 非平衡测量法则是在平行极板上加以适当的电压 V,但并不调节 V 使静电力和重力达到平衡,而是使油滴受静电力作用加速上升。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上升一段距离达到某一速度υ 后,空气阻力、重力与静电力达到平衡(空气浮力忽略不计),油滴将匀速上升,如图 3 所示。这时:
mgdVq v ae 6
(6)
当去掉平行极板上所加的电压 V 后,油滴受重力作用而加速下降。当空气阻力和重力平衡时,油滴将以匀速υ 下降,这时:
mg v g 6
(7)
化简,并把平衡法中油滴的质量代入,得理论公式:
21231 1 11218e e et t t vdpablgq
(8)
【实验仪器】
根据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密立根油滴仪,应包括水平放置的平行极板(油滴盒),调平装置,照明装置,显微镜,电源,计时器(数字毫秒计),改变油滴带电量从 q 变到 q′的装置,实验油,喷雾器等。
MOD-5 型密立根油滴仪的基本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外形和具体结构示于图 4。
【实验内容】
1.调整仪器 将仪器放平稳,调节仪器底部左右两只调平螺丝,使水准泡指示水平,这时平行极板处于水平位置。预热 10 分钟,利用预热时间从测量显微镜中观察,如果分划板位置不正,则转动目镜头,将分划板放正,目镜头要插到底。调节接目镜,使分划板刻线清晰。
将油从油雾室旁的喷雾口喷入(喷一次即可),微调测量显微镜的调焦手轮,这时视场中即出现大量清晰的油滴,如夜空繁星。
对 MOD-5C 型与 CCD 一体化的屏显油滴仪,则从监视器荧光屏上观察油滴的运动。如油滴斜向运动,则可转动显微镜上的圆形 CCD,使油滴垂直方向运动。
2.练习测量 (1)练习控制油滴
如果用平衡法实验喷入油滴后,加工作(平衡)电压 250 伏特左右,工作电压选择开关置“平衡”档,驱走不需要的油滴,直到剩下几颗缓慢运动的为止。注视其中的某一颗,仔细调节平衡电压,使这颗油滴静止不动。然后去掉平衡电压,让它自由下降,下降一段距离后再加上“提升”电压,使油滴上升。如此反复多次地进行练习。
(2)练习测量油滴运动的时间
任意选择几颗运动速度快慢不同的油滴,用计时器测出它们下降一段距离所需要的时间。或者加上一定的电压,测出它们上升一段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如此反复多练几次。
(3)练习选择油滴
选的油滴体积不能太大,太大的油滴虽然比较亮,但一般带的电量比较多,下降速度也比较快,时间不容易测准确。若油滴太小则布朗运动明显。通常可以选择平衡电压在 200 伏特以上,在 10s 左右时间内匀速下降 2mm 的油滴,其大小和带电量都比较合适。
(4)练习改变油滴的带电量
对 MOD-5B、5BC、5BCC 型密立根油滴仪,可以改变油滴的带电量。按下汞灯按钮,低压汞灯亮,约 5s,油滴的运动速度发生改变,这时油滴的带电量已经改变了。
3.正是测量 (1)静态(平衡)测量法
用平衡测量法时要测量的有两个量,一个是平衡电压 V,另一个是油滴匀速下降一段距离所需要的时间 t g
。仔细调节“平衡电压”旋钮,使油滴置于分划板上某条横线附近,以便准确判断出这颗油滴是否平衡了。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当油滴处于平衡位置,选定测量的一段距离(一般取 l=0.200cm 比较合适),然后把开关拨向“下降”,使油滴自由下落。
测量油滴匀速下降经过选定测量距离所需要的时间 t e,为了在按动计时器时有思想准备,应先让它下降一段距离后再测量时间。
测量完一次后,应把开关拨向“平衡”,做好记录后,再拨向“提升”,加大电场使油滴回到原来高度,为下次测量做好准备。
对同一颗油滴应进行 3~5 次测量,而且每次测量都要重新调整平衡电压。用同样的的方法对多颗油滴进行测量。
(2)动态(非平衡)测量法
用动态测量法实验时要测量的量有三个:上升电压、油滴匀速下降和上升一段距离所需的时间 t g、t e。
选定测量的一段距离(一般取 l=0.200cm 比较合适),应该在平衡极板之间的中央部分,然后把开关拨向“下降”,使油滴自由下落。
测量油滴匀速下降经过选定测量距离所需要的时间 t g,为了在按动计时器时有思想准备,应先让它下降一段距离后再测量时间。
测完 t g
把开关拨向“平衡”,做好记录后,再拨向“提升”,使油滴匀速上升经过原选定的测量距离,测出所需时间 t e
。同样也应先让它上升一段距离后再测量时间。
测完 t e 做好记录,并为下次测量做好准备。
【数据处理】
(1)
静态(平衡)测量法
根据式:
Vdpabtlgqg23)1(218
(5)
其中:
ρ为油的密度
可根据油瓶上给出的参数修正 g 为重力加速度
g = 9.78858 m·s-2
η空气粘滞系数
η =1.83×10-5
kg·m-1 ·s
l 为油滴匀速下降的距离
l = 2.00×10-3 m b 为修正常数
b =6.17×10-6 m·cm(Hg)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p 为大气压强
p 由室内气压计读取 d 为平行极板间距离
d =5.00×10-3
m 本实验中我们用“倒过来验证”的办法进行数据处理。即用公认的电子电荷值 e =1.60×10-19 C 去除实验测得的电量 q。得到一个接近于某一个整数的数值,这个整数就是油滴所带的基本电荷的数目 n。再用这个 n 去除实验测得的电量,即得电子的电荷值 e。
油滴实验也可用作图法处理数据,即以纵坐标表示电量 q,横坐标表示所选用的油滴的所带电子数,然后作图。
倒过来验证法:
表一
t 1
t 2
t 3
t 4
平均运动时间t(s)
带点量q(C)
i=q/e
e i =q/i 312 19.9 20.3 19.8 20.0 20.0 5.13×10-191.71×10-19
284 17.4 17.8 17.9 17.8 17.7 6.75×10-191.69×10-19
250 17.6 18.0 18.2 17.9 17.9 7.54×10-191.51×10-19
248 18.4 18.3 18.2 18.2 18.3 7.38×10-191.47×10-19
244 18.1 18.3 17.8 17.6 18.0 7.71×10-191.54×10-19
309 19.1 18.9 19.4 19.2 19.2 5.52×10-191.84×10-19
256 17.9 18.2 18.3
18.1 7.24×10-191.45×10-19
269 18.1 18.0 18.1 18.0 18.1 6.93×10-191.73×10-19
297 19.8 20.1 20.0 20.1 20.0 5.38×10-191.79×10-19
294 19.3 19.6 19.1 19.4 19.4 5.72×10-191.43×10-19
247 23.1 22.4 22.8 22.7 22.8 5.34×10-191.78×10-19
254 20.4 20.0 19.9 19.4 20.0 6.30×10-191.58×10-19
256 19.5 19.5 19.6 19.8 19.6 6.44×10-191.61×10-19
250 18.0 17.9 17.8 18.5 18.1 7.46×10-191.49×10-19
284 17.6 17.9 17.8 18.0 17.8 6.69×10-191.67×10-19
其中 t=)t t t t414 3 2 1 (i 为四舍五入后的值
q 的计算公式为:
运 动 时 间(s电 压(V)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Vdpabtlgqg23)1(218 其中:
gvag29
用到的参数前八组数据 p=1.0112×10 5 pa
温度 T=25.0 C
后八组数据 p=1.0190×103pa 温度 T=22.4 C
油滴密度ρ由下表:
表二 温度(C)20 30 密度(kg/m 3)
986 981 976
线性拟合得前八组ρ=978.5kg/m 3,后八组ρ=977.3kg/m 3
最后算得 e=iie151=1.62×10-19 C 1512e)()1 15(151iie e 0.04 所以 e=(1.62 0.04)×10-19 C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2)动态(非平衡)测量法 同样用“倒过来验证”的办法:
表三 上升电压 V(v)
运动时间平均运动时间 t(s)带点量 q(C)
i=q/e
e i =q/i(C)
509 tg(s)15.5 15.4 15.5 15.5 4.47×10-191.49×10-19
te(s)10.8 10.8 11.0 10.9 509 tg(s)19.0 19.5 18.8 19.1 5.06×10-191.69×10-19
te(s)6.8 6.9 6.9 6.9 509 tg(s)19.9 20.6 20.3 20.3 5.86×10-191.47×10-19
te(s)5.5 5.4 5.3 5.4 353 tg(s)20.0 20.9 20.8 20.6 4.51×10-191.50×10-19
te(s)13.0 12.7 12.6 12.8 509 tg(s)19.1 18.7 18.6 18.8 5.31×10-191.77×10-19
te(s)6.7 6.5 6.8 6.7 230 tg(s)21.3 21.0 21.2 21.2 1.92×10-181.60×10-19
te(s)3.2 3.3 3.2 3.2 230 tg(s)22.4 22.1 22.0 22.2 1.90×10-181.58×10-19
te(s)3.2 3.2 3.2 3.2 509 tg(s)20.8 20.8 20.4 20.7 5.78×10-191.45×10-19
te(s)5.3 5.4 5.4 5.4 354 tg(s)20.5 20.6 20.3 20.5 4.52×10-191.51×10-19
te(s)12.7 12.9 12.9 12.8 232 tg(s)23.6 24.4 24.5 24.2 7.03×10-191.81×10-19
te(s)10.0 10.2 9.8 10.0
其中 i 为四舍五入后的值,q 的计算公式为: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word 可编辑·实用文档 Vdt t tpalqg g e2 / 12 / 31 1 1b1g 218 用到的参数和静态法一样,最后算得 iie101e 1.59×10-19 C 101 i2)e(e1 10 101i)
( =0.04 所以 e=(1.59 0.04)×10-19 C 【思考题】
1.本实验的巧妙构思在哪里?
答:本实验利用油被撕裂成油滴后带有少量的电荷,几乎只有几个到几十个电子的电量。通过电压和重力的作用测出油滴的带电量,从而可以验证电荷的不连续性,并可以测出电子的电量。还有就是将电量这种小量的测量转换成测电压和时间等大量。
2.实验中如何保证油滴做匀速运动:
答:先让油滴运动一段时间后才开始计时,大概 0.05cm 左右。
第四篇:C程序实验报告
工程学院 实 验 报 告
课 程 名 称: c程序设计 课 程 代 码: 8234510 学院(直属系): 年级/专业/班:
2010级汽电1班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31201008030 实验总成绩: 任 课
教 师: 开 课 学 院: 工程学院 实验中心名称: 交通实验中心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汽车学院机房(5d-215)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3、实验内容
一般实验: 3.1实验方案设计与选择(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需写该项内容)3.2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工作原理或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3.3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
注解:理工科实验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图表、计算、现象观察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它如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记录程序核心代码以及程序在调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程序执行的结果。
上机实验:
3.1上机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3.2算法设计思想与算法实现步骤 3.3程序核心代码,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4 程序运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
4.1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 4.2实验总结心得体会
注解:实验总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和类型实验要求不一样,一般理工科类的实验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实验过程中问题进行讨论;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要对上机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上机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其它实验应总结实验过程写出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1、实验目的(1)熟悉c语言的集成环境,了解菜单的使用方法。(2)掌握c语言程序上机的编辑、编译、连接、运行的基本步骤。(3)了解c语言程序的结构。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1)硬件环境
微型计算机(intel x86系列cpu)一台(2)软件环境 windows98/2000/xp操作系统 vc6.0集成开发环境
3、实验内容
3.1上机实验的内容及要求(1)熟悉vc中常用菜单项及对应快捷键的使用方法。(2)熟悉c语言程序上机的编辑、编译、连接、运行的基本步骤。(3)编程实现一个字符串的输出。(4)编程输出两个数的最大值。(5)计算由键盘输入的任意两个整数的积。3.2算法设计思想与算法实现步骤(1)编程实现一个字符串的输出为程序一,编程中,定义一个空函数后,直接由利用printf输出字符串。(2)编程输出两个数的最大值为程序二,编程中,用scanf函数输入两个数,再用选择函数判定两数大小,最后用printf函数输出最大值。(3)计算由键盘输入的任意两个整数的积为程序三,编程中,用scanf函数输入两数,再由乘积函数进行求积运算。
3.3程序核心代码,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程序核心代码
程序一: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当分别添加上丢失的符号后,问题解决,程序编辑成功。3.4 程序运行的结果
程序一运行结果:
程序二运行结果:
程序三运行结果:
4、实验总结
4.1程序运行结果分析及思考题讨论
根据程序运行结果和编程之前的预期结果一致,说明编程成功。
对于程序的结构应该熟记在心,而且在vc6.0集成开发环境中不需要用户去进行连接的操作,这一步的操作电脑会自动完成。4.2实验总结心得体会
对第一次c语言编程上机实验,对编程还有很多不是很熟悉的地方,需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进一步熟
练掌握操作。而且在以后的编程中对于printf,csanf函数的运用将会更多。在编程中还必须小心翼翼,如果出现编译错误,可参看界面下方的错误提示,这对于编程成功很有帮助。
1、实验目的篇二:c程序设计实验三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工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 09级 2011 至 2012 学 第 1 学期
学号:xxxxxx 姓名:xxxxxx 2011 年10月 08日 第3~4节 综合 楼 325教室 篇三:c语言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熟悉c程序的运行环境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turbo c++ 3.0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输入并运行一个简单、正确的程序 # include
三、实验环境 1.硬件:pc机;
2.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turboc++ 3.0。
四、算法描述及实验步骤 1.内容1(1)启动tc++3.0,新建一个c文件;
(2)输入程序1;
(3)保存文件;
(4)编译源程序,观察屏幕上显示的编译信息,修改出现的错误,直到编译成功,再次保存文件;
(5)连接程序、运行程序,观察运行结果。2.内容2(1)启动tc++3.0,新建一个c文件;
(2)输入程序2;
(3)保存文件;
(4)编译源程序,观察屏幕上显示的编译信息,修改出现的错误,直到编译成功;
(5)连接程序、运行程序,观察运行结果。3.内容3(1)启动tc++3.0,新建一个c文件;
(2)输入程序2;
(3)保存文件;
(4)编译源程序,观察屏幕上显示的编译信息,修改出现的错误,直到编译成功;
(5)连接程序、运行程序;
(6)输入数据,观察运行结果。
五、调试过程
1.输入后,按alt+f9编译,出现如下信息:
成功编译。
2.输入后,按alt+f9编译,出现如下信息:
经分析是由于int a, b, sum与sum=a+b俩句未加;导致。3.输入后,按alt+f9编译,出现如下信息:
经分析是由于int a, b, c句未加;导致。
修改后编译结果如下:
六、实验结果
1.2.3.输入123,654运行结果如下:
输入1989,1988运行结果如下:
七、总结
经过本次上机实验,我基本了解turbo c++ 3.0的操作方法,学会在该系统上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同时也明白在编译过程中应留心一些细节问题(如一个语句结束要加“;”),也学会通过编译错误信息找出错误,并修正错误。
实验名称:数据类型、函数和表达式
八、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整型、字符型和实型变量并赋值 掌握不同类型数据之间赋值的规律
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法运算符及表达式,特别是自加(++)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 进一步熟悉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的过程
九、实验内容和原理
2.输入并运行下面程序,分析运行结果。# include
m=++i; n=j++; printf(%d,%d,%d,%d,i,j,m,n); }
十、实验环境 1.硬件:pc机;
2.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turboc++ 3.0。
十一、算法描述及实验步骤
(1)启动tc++3.0,新建一个c文件;
(2)输入程序;
(3)保存文件;
(4)编译源程序,观察屏幕上显示的编译信息,修改出现的错误,直到编译成功;
(5)连接程序、运行程序,观察分析运行结果。
十二、调试过程 1.经分析错误是由于printf(%c%c, c1, c2)后未加;导致。
修改后运行如下:
2.成功运行 3.printf(%u, %un a, b);改成printf(%u, %un, a, b);成功运行 4.
成功运行。
十三、实验结果 1.2.3.4.十四、总结篇四:c程序实验报告
《程序设计综合训练》
第一部分 设 计 报 告 专 业: 软件工程 班 级: 12软件1 学 号: 12144131 姓 名: 陈 雷 指导教师: 钱 进、吕 萍 成 计算机工程学院 2013年3月 目 录
(1)题目名称、内容、来源(如2010年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秋季上机试卷2)。
(2)解题的基本思路,(3)设计方案,功能模块框图与程序流程图等。
(4)算法设计:算法描述、实现方法、详细流程图等。
(5)源代码:主要模块的代码与注释。
(6)程序调试:调试过程与步骤,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
(7)测试:运行程序,输入测试数据,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测试数据要有
典型意义,要注意临界值的选取,注意测试数据的广泛性和普适性。第二部分
(1)题目名称、内容。
(2)解题的基本思路,(3)设计方案,功能模块框图与程序流程图等。
(4)算法设计:算法描述、实现方法、详细流程图等。
(5)程序调试:调试过程与步骤,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
(6)测试:运行程序,输入测试数据,判断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测试数据要有
典型意义,要注意临界值的选取,注意测试数据的广泛性和普适性。
(7)总结:收获与体会,有实际内容,忌空洞无物,忌千篇一律,400字左右。
(8)附录:源代码(含注释)。
第一部分
2010秋03等级考试 1.编写函数int noco(int n,int *a)。函数动能是验证是验证n的立方可表示为n个连续奇数之和,若找到这样的表示则将连续奇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存放到a指向的数组中并且函数返回1,否则函数返回0。2.编写函数main。函数功能是声明数组a,分别用整数1~10及数组a作为实参调用函数noco,并将结果数据按以下屏幕输出所示形式输出到屏幕及文件myf2.out中。#include
printf(%d^3=,n);
} else {
printf(false);} fprintf(fp,false);fprintf(fp,%d^3=,n);for(i=0;i } k=k-2;for(j=0;j 1.编写函数long find_m(int n)。函数功能是查找满足以下条件的整数m:(1)m是 n的整数倍;(2)m的十进制表示中仅由0和1组成。函数返回找到的m的值。2.编写main 函数。函数功能是声明变量n和m,输入一个整数到n中(n<100), 用n作实参调用函数find_m,将n及找到的整数m输出到屏幕及文件myf2.out.#include 一列(列下标为0)和第二列(列下标为1)的值按如下规则生成第3列各元素的值,再以行为单位重排a数组各行元素的值,使得所有行按第3列元素从小到大有序。 第3列生成规则: 用数组a作为实参调用cresort函数,将a数组中数据输出到屏幕及文件myf2.out.#include stdio.h #define n 5 int isprime(int m){ int i;} void cresort(int a[][3],int n){ int i,j,k,m,c,t;for(i=0;i switch(c){ case 0:a[i][2]=1;break;case 2:a[i][2]=4;break;for(i=2;i<=m/2;i++)if(m%i==0)return 0;return 1;篇五:c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学号 不告诉你哦~ 班级 信管一班 姓名 你猜猜~哈哈 一、实验题目 一、编程实验 猜数问题:输入两个整数,并求这两个整数的和,输入所猜的结果,如果输入数比正确的结果要大,提示“猜大了”;如果输入数比正确的结果要小,提示“猜小了”;当猜对结果时提示“猜对了”,结束游戏(用函数调用方式编程)。 二、程序改错实验 输入一个数字 b,求sum=b+bb+bbb+„,改正下列程序中的错误。#include “stdio.h” main(){ int i,j;long int b,sum,temp;scanf(“%d”,&b);do { i++;for(j=0;j<=i;j++)temp+=(long int)pow(10,j-1)*b;sum+=temp;} while(i<=3)printf(“sum=%d”,sum);} 三、编程实验 编写两个矩阵相加减的程序,两矩阵的行列数均由用户输入(两矩阵的行列数要限制最大值),在屏幕上分行列打印出结果(矩阵元素为整型变量)。 解析:两个矩阵可以定义两个二维数组matrixl[m][n],matrix2[m][n]存放,用二重循环进行输入输出或实现对应元素的相加或相减运算,相加后矩阵元素存放在matrixl中,相减后矩阵元素存放在matrix2中(上机实验时输入矩阵的行数m=10, 矩阵的列数n=10)。 //#标志每个程序的开头,程序最后有功能概括 #include printf(“hello,c”);getchar(); }//你好c程序 #include int a,b,sum;a=1;b=2; sum=a+b; printf(“sum=%d”,sum);getchar(); }//求两个数的和 #include int a,b; scanf(“%d”,&a); if(a>10)printf(“这个数%d大于10”,a); elseprintf(“这个数%d小于10”,a); system(“pause”);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和选择结构 #include int a,b,c,t; scanf(“输入三个数n%d%d%d”,&a,&b,&c,); if(a printf(“三个数中最大的是%d”,a);system(“pause”);}//三个数求最值 #include {int i,sum;i=1;sum=0; for(i=1;i<=100;i++)sum=sum+i;printf(“从1到100的和是%d”,sum);system(“pause”);}//循环第五篇:几个简单的C程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