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两重门——论《李尔王》中的亲情与爱情(西方剧作经典)

时间:2019-05-14 23:2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爱的两重门——论《李尔王》中的亲情与爱情(西方剧作经典)》,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爱的两重门——论《李尔王》中的亲情与爱情(西方剧作经典)》。

第一篇:爱的两重门——论《李尔王》中的亲情与爱情(西方剧作经典)

爱的两重门

——论《李尔王》中的亲情与爱情

摘要:亲情,是莎士比亚著名悲剧《李尔王》中一个贯穿始终的情感。本文重点讲述主要人物李尔王和三个女儿之间的纠葛,另外还略写了缠绕在葛罗斯特父子三人之间爱与恨,这些一种命中注定的悲凉感;爱情在《李尔王》中表现较少,但其在凸显人物性格,揭露其悲剧的深刻现实性方面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则主要侧重李尔王大女儿高纳里尔的爱情悲剧,也会穿插有爱德蒙、里根、考狄利娅等的爱情。关键词:李尔王 爱 悲剧 天意

剧作《李尔王》中所表现的亲情和爱情夹杂着各种伦理与欲望,因而整部作品从一开始的李尔王给三个女儿分割国土、荒唐地向女儿们要求狂热的情感自白就笼罩着一层浓浓的悲剧,通过这一荒谬的举动,我们可以看出李尔王不容置疑与侵犯,同时对女儿也是自私的爱,这样父爱换来的即使有一份真心却也被现实所遮蔽,被李尔灵魂中的恶魔掩盖,这三姐妹之间的情谊也被父亲、利益、时间所消磨殆尽;葛罗斯特对爱德伽的偏爱是有受到传统伦理在心中根深蒂固的影响,而我以为,他对爱德蒙的完全相信,不仅体现出他对所谓“逆子”爱德蒙的宠爱,更能看出长子爱德伽在他心中难以替代的地位,面对突变——私生子爱德蒙假传哥哥叛变、爱德蒙真正走上一条叛变的道路,他始终难以接受,直到死去,或许直到爱德伽杀死了弟弟;另外,在《李尔王》中,戈里纳尔和里根对爱德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爱情?爱德蒙心中是否存有亲情或者爱情?他说出那一句“爱德蒙还是有人爱的”的时候是怎样一种感情?我一直在探求这个问题„„

一、李尔王和他的三个女儿

不难看出,考狄利娅是李尔王最疼爱的女儿,这个主人公却只是在第一幕第一场,第四幕的第一场、第四场,第五幕的第二场、第三场中出现过,其中还有一幕是没有说一句话的。考迪莉娅的戏份很少,但是每一次出现都饱含着一种真挚透明同时又深沉不言明的爱。这是一种奉献型不求回报的与父亲对自己迥然相异的爱,可又是固执的。“凡是我心里想到的事情,我总是不愿在没有把它实行以前就,放在嘴里宜扬;要是您因此而恼我,我必须请求您让世人知道,我所以失去您的欢心的原因,并不是什么丑恶的污点、淫邪的行动,或是不名誉的举止;只是因为我缺少像人家那样的一双媚眼求思的眼睛,一条我所认为可耻的善于逢迎的舌朱,虽然没有了这些使我不能在受

[1]您的宠爱.可是惟其如此.却使我格外尊重我自己的人格。” 她并不是笨拙而是执着地从绝对服从自己的内心 这颗忠诚的心自始至终是爱着李尔王的。“我只是因为缺少娓娓动人的口才,才不会讲一些违心的言语。”正是因为这种遵从自己内心的感情,才使得她对父亲的爱里没有夹杂怨恨,绝不不允许虚伪和谎言的存在,哪怕被放逐被抛弃。幸而她遇上以为英明爱她的人,这是命运,也是天意。她的爱也是不计后果 所以她出兵为父雪耻。女儿对父亲素来敬爱,这种爱是真挚的骨肉之情,是人的本性。她流着热泪说:“我的亲爱的父亲!但愿我的嘴唇上有治愈疯狂的灵药,让这一吻抹去了我那两个姐姐加在你身上的无情的伤害吧!”这样天真纯朴的语言,饱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情力量。也预示着她会在对父亲的爱中走向死亡。

我们知道李尔起初最喜爱小女儿考狄丽亚,而当他被虚荣与自负统治后,对女儿倾注的所有爱转变成为恨,他于是将自己情感寄托在了安享晚年上。也就是对另外两个女儿的依靠和信任上。父亲一开始对两个大女儿演讲一般华丽赞美也会感到诧异和震惊,但只是一瞬,接下来片习惯性地沉浸在这种密语中,这些美丽的话中也许尚存些许真心,也许她们是爱着父亲的,可是长期的被父亲的权威喜怒无常压迫着,被利益诱惑,被权力蒙蔽,一旦贪婪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所存的那些真心便消失殆尽。我们在分析李尔和三个女儿之间的这种亲情是,往往从父母和子女的角度,却忘了他首先是一位君主,其次才是父亲。“李尔深爱着自己的女儿,也希望听到女儿说出对自己的爱。父亲爱子女,子女也爱父亲,这种爱与被爱本是一种自然的权利。但李尔对听到女儿狂热的自白的极度渴望,却使他的爱从开始就包含着自私的成分,他只不过是想借此机会得到心底虚荣的满足,他的爱没有表现为一个父亲对自己子女发自本能的无私的爱,而是被其根深蒂固的君主思想和习惯给扭曲了。” [2] 由于他平时身居高位,长期生活在一呼百诺的宫廷之中,周围都是争先恐后向他邀功献媚之人,所有的人或事都围绕着他转动,以他的好恶为好恶,以他的是非为是非。年月深久,他就像一个上了瘾的吸毒者,奉承和献媚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每一刻都离不开歌功颂德。所以他不了解考狄丽亚不善言辞的性格,他也从未意识自己的两个大女儿成为“不孝的妖妇”是他自己种下的苦果。

二、葛罗斯特父子

葛罗斯特伯爵和长子爱德伽之间的父子情是最符合传统伦理纲常的,诚然,他也是爱着爱德蒙的,或许更甚于爱德伽而多了一些宠溺。正是因为这种深沉的爱才导致了他们的悲剧。老葛罗斯特伯爵惨遭挖眼酷刑,饱受流放自然的落泊颠沛,甚至求死不得求生无望;他虽认识到自己的轻信之罪,终因得知被迫害的儿子仍在人世并陪伴保护着困苦无援的自己,又得到了真相后,由于承受不了悲喜交集之情的重荷而逝。这似乎是自咎之因所致,但似乎也属善无善终之例。这与李尔王不察善恶不分真假而导致无处安身,浪迹荒野,与乞丐为伍,最后在悔恨的刺痛中,在精神与肉体的折磨中,在失去所爱而无法承受的悲哀中结束他八十岁的生命相比,二者都令人同情,促人思索。一开始他是不相信爱德伽会忤逆自己的,这一个谨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老忠臣,毫不怀疑儿子们对他的心意,也根本不曾想到他们背叛,所以他轻信了爱德蒙,错怪了爱德伽。再次遇到父亲,爱德蒙对父亲没有怨恨,有的只是最初的担心和恐惧,害怕父亲的责罚,这才是一个儿子应有的反应和态度,是最真正,最原始的亲情,同考狄利娅对李尔王一般。父亲说:“疯子带着瞎子走路本来就是这一时代的病态。”于是,俩人一同搀扶着去找国王,用他们尚且无法自保的残存力量来保护君主,因为这是他们的李尔王。爱德伽就是这种有序社会伦理纲常的破坏者,他对父亲、对兄长、对制度都没有任何敬畏,似乎一切都掌握在他手中,表面上他是个幸运儿,而最终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死在了哥哥爱德伽的剑下。还记得沦为汤姆的爱德伽对着他们信奉的神意说:“倘不是你的变幻无常使我们心存怨恨,人是甘愿老去的。”

三、权力、欲望和爱情

谈及爱情,《李尔王》中最悲情的一个人物莫过于高纳里尔了。这是一个被权力、欲望和爱情——或者说成情欲更为准确,所纠缠的典型。“当人们在使用权力缓解自卑感的同时,并不能真正赋予权力者以精神的力量,于是内心上更为实在而根本的空虚导致了人类权力的滥用和意志的绝对不满足。只有在面对贪婪时,意志才是自由的。”

[3]高纳里尔是一个不太典型的女权主义者:一方面她决不允许别人对她的质疑,即使是自己的丈夫,面对奥本尼的奉劝——这是一个谨遵伦理道德、信奉神旨的人,她从一开始的“只有人批评你糊涂,却没有人称赞你温厚”到后来的“不中用的懦夫”、“你这没头脑的蠢货”,随着权力和欲望的膨胀,她对不顺从的丈夫的感情已经被磨灭了,其实这个时候她已经和爱德蒙私通,因为,高纳里尔实际上已经是处于权力的中心,通过驱逐父亲不正当地获取权力,而贪欲却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她就会显得自卑,因而表面驯服的爱德蒙就成了她情欲的寄托;另一方面,作为真正的女权主义者,应该是有自由或者至少是追求自由的,可高纳里尔始终没有。

我始终不相信高纳里尔及里根对爱德蒙有真正的爱情,即便她声称“我宁愿这一次战争失败 也不让我那个妹妹把他从我手里夺走”,甚至是自杀而死,前者因为是被欲望、巧言、嫉妒所控制的非理性冲动,所以她用毒酒杀害了同样充满嫉妒与贪欲,却政治头脑简单,情商不足的妹妹;后者是她众叛亲离后的唯一精神寄托也轰然倒塌,再没什么可供满足她的贪欲了,只能选择死亡。而作为私生子的爱德蒙谁也不爱,没有亲情,更没有爱情,不相信天意和神意,最后他企图对自己的恶行做一些挽救,然而天意不可违,在爱的面前显得如此冷酷无情。爱德蒙说:“爱德蒙还是有人爱的„„”充满浓重的悲伤。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李尔王》乃西方的戏剧中,都包含一个重要命题:天意与人意之间的矛盾。世界上有两种天意,一是赏善罚恶的神,一是喜怒无常的命运,前者以基督教上帝为代表,后者以古希腊的命运神话为代表。但对于莎士比亚来说,神意是一种善有善报,基于人性的至高存在,它是信念与理想的混合体,并不等同于古板的基督教义。李尔王中的正面人物无不相信着神意,却饱受命运的作弄,而反面人物既不相信神意也不相信命运,但他们不自觉的顺着命运向下走,最后毁于契合神意的惩罚。所以,顺遂人意不顺遂人意,都是命运的注定,无论亲情还是爱情,从一开始结局就是注定的。

考狄利娅最后一次出场,李尔说:“让我们到监牢里去,我们两人将要像笼中之鸟一般歌唱,当你求我为你祝福的时候,我要跪下求你饶恕,我们就这样生活着„„” 参考文献:

【1】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李尔王》,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年。

【2】吴吉滢、柯茜婧、张冬冰:《李尔王》中李尔的人格分析,《才智》2009年24期。

【3】马金海:权力、主体、存在:《李尔王》中疯癫意象新解,《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6期。

第二篇:《李尔王》中的傻瓜形象与悲剧元素

《李尔王》中的傻瓜形象与悲剧元素

①摘 要:

在《李尔王》这部戏剧中,有两个主要的元素让人难忘。一个是对“傻瓜”的理解,另一个则是悲剧之所以会成为悲剧。《李尔王》中就有一个人被称作“傻瓜”,他的行为怪诞,语言犀利讽刺,不论权贵,都一视同仁。傻到对什么都无所畏惧。对昔日的国王像对待常人一样的愚弄、取笑、讽刺和尊敬,不因他曾是国王而多一分谄媚,少一分正直。对待现在的掌权者,一样能从她们的卑劣行为出发,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可耻。就在最后被捕而执行绞刑时,没有丝毫的战栗,照样挺直了腰杆。悲剧就是不该发生却偏偏发生的事。就像李尔王不该只为了考狄利娅的一句话,而大发雷霆,在一怒之下糊里糊涂的分配了土地。埃德蒙不该只为了一己的欲望而攻于心计,最终闹的个家破人亡。“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摔碎给人看。”

关键词:李尔王

傻瓜

悲剧 ②剧情简介:

年老的李尔王想要退位,希望把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在分封的时候,他让每个女儿都说说对他的爱戴,以她们对他爱戴的程度给她们分配国土。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竭尽全力的赞美国王。只有小女儿考狄利娅因表达了自己朴实而真挚的感情被李尔驱逐。但是考狄利娅因为她的诚实得到了法国国王的欢心,去法国做了王后。在把国土分给两个女儿之后,李尔王的两个女儿经过商量以各种借口想把他赶出去。被两女儿赶出家门悲痛的李尔与他的随从格罗斯特在风雨中碰到了可怜的汤姆,也就是格罗斯特中了埃德蒙诡计而下令驱逐的儿子埃德加。一路上只有他最忠心得大臣也是被他放逐的肯陪着他。考狄利娅在法国得知李尔的困境之后,立刻组织了一支军队,秘密在英国登陆,要给父亲讨回公道。与此同时,高纳里尔与里根都爱上了为了得到王位陷害父亲与哥哥的埃德蒙。最终,小女儿的军队大败,她和李尔都被抓起来了。埃德加找到了埃德蒙并且与他决斗,最后埃德加杀死了埃德蒙。爱德蒙发布秘密处以他们死刑的命令,直到他死前才揭露这个密令,但已太晚,虽然李尔杀死了想暗杀小女儿的杀手,但是考狄利娅还是死了。而在李尔抱着她去寻找大伙时,高纳里尔毒死了里根,而她自己也自杀死去。李尔过于悲伤,最后崩溃而死,老臣肯也要到天堂去侍奉他的王。最后,只有埃德加一人活着,他经历课一系列悲剧的洗礼长成了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大智若愚:

“当我们生下地来的时候,我们因为来到了这个全是些傻瓜的广大的舞台之上,所以禁不 ① 为莎士比亚创作,被誉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

出自鲁迅的《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本文最初发表于《语丝》周刊第15期(1925年2月23日)②住放声大哭”③

我想这句话是很能揭示主旨的,什么是傻瓜,是那些心口如一而遭来不公待遇的人吗?是那些即使不被信任也依旧忠诚的人吗?莎士比亚告诉我们:当然不是。恰恰相反,是那些为了自身利益不惜抛弃真情的人么,不惜攻于心计的人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悲哀。

李尔王把自己的土地分给两个女儿后,就带着100个武士,整天过着无聊的生活,除了打猎和戏弄玩耍别人,整个欢乐就建立在他的那个“傻瓜”身上。“傻瓜”在这幕剧的中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他连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名字也没有,李尔王总是叫他“傻瓜”和“孩子”,他也倒很愉快的自称“傻瓜”。戏剧中的每个人都知道他是傻瓜,连他自己都明白这一点。可是从整部戏来看,“傻瓜”真的是傻瓜吗?他虽然靠一些滑稽的动作和语言来取笑于众人,但仔细斟酌,他的话里有话,句句都是对李尔王的讽刺,句句都深入人心,句句都是别人不敢说却都心知肚明的真理。“傻瓜”傻到死心塌地的跟着一个失势的老人,去对抗两个心如蛇蝎的女人。“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更别说是女人中的小人了。“傻瓜”傻到对什么都无所畏惧。对昔日的国王像对待常人一样的愚弄、取笑、讽刺和尊敬,不因他曾是国王而多一分谄媚,少一分正直。对待现在的掌权者,一样能从她们的行为出发,为他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可耻。就在最后被捕而执行绞刑时,没有丝毫的战栗,照样挺直了腰杆,大骂卑鄙可耻的小人。从“傻瓜”的行为来看,他的智商可能真的有些缺陷,但是他的心智确实无比的明晰。他明白谁是谁非,他明白在利与义面前应该站在哪一方,这是大智若愚的模范。

④“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摔碎给人看”

“父亲,我爱您胜过自己的眼睛,整个空间和广大自由,超越一切可以估价的贵重稀有的事物;不亚于富有淑德、健康、美貌和荣誉的生命。”这是李尔王的大女儿高纳里尔的表述。

“我厌弃一切凡是敏锐的知觉所能感觉到的快乐,只有爱您才是我的无上幸福……”这是二女儿里根的表述。

多么娓娓动人的口才,多么美好,让人感到多么温暖,多么幸福,难怪李尔王要把二分之一的国土分给她们。悲剧的开始总是伴随着最美好,最温馨的感觉。

“我是个笨拙的人,不会把我的心涌上我的嘴里;我爱您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这是三女儿考狄利亚的表述。③

⑥⑦ 《莎士比亚全集》译林出版社 1998.5版 朱生豪译

第86页

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④

⑤ 《莎士比亚全集》译林出版社 1998.5版 朱生豪译

第6页

《莎士比亚全集》译林出版社 1998.5版 朱生豪译

第7页

《莎士比亚全集》译林出版社 1998.5版 朱生豪译

第7页 ⑥⑦听着多么的忤逆!老人辛苦的把儿女抚养长大,换来的只是这一句吗?即使你再怎么的老实,再怎么的笨拙说几句好听的话又怎么呢。李尔王的要求并不多,妻子早死,自己把三个女儿抚养成人,现在老了,还要把自己一辈子打拼下来的国土分给三个女儿。而条件只是女儿一句表示对自己的爱的话语都得不到。那关于李尔王对考狄利亚的处罚谁又能怪罪他什么呢?

其实这正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元素的独特运用,大家都认为是不义的人,其本身却是悲剧的人,他的任何行为都是命运的悲剧赋予的。就像爱德蒙一样,不同别人的命运地位,被迫的使他起来夺取应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份。人物的悲剧元素都是命运先给他一个悲剧的角色。

对于三个女人不同的回答,李尔王给出了三个不同的决定。给懂得说好话的大女儿和二女儿每人一本的国土,什么也没给不懂讲话的三女儿,除了他的诅咒。在这里整个戏剧的悲剧色彩就奠基好了,他悲剧的命运正式开场。讲好话的两个女儿,最终会露出可憎的嘴脸;老实的三女儿却会按照他的名分一如既往的爱着李尔王。他最终被只爱财富的“好女儿”折磨得发狂了。他流浪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开始意识到考狄利亚的真挚和两个口蜜腹剑的女儿的卑劣,但是悲剧的镣铐却不会因你一时的悔恨而放过你。与李尔对比他的两个大女儿,就卑劣的多了虽然同样是难逃命运的惩罚,但她们至死也没有明白自己错在了哪里。她们的人生里没有亲情,也没有爱情,只有相互利用、相互伤害,去追求自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利益。我想这样的人是白走一遭的。

对于考狄利亚,我只能用完美来形容了,相比昏庸的父亲,狠毒而虚伪的两个姐姐,考狄利亚是善良、诚实、懂得真爱、盛气凌人的。虽然她的戏份很少,但一定是给读者印象最深刻的。她是因为善良而拥有气质的,这样的气质是容不得半点虚伪的。我本以为她可以高贵地生活在法兰西国王身边,但很遗憾,这样一个女孩最终还是因为为父亲打抱不平而被害死了,难道善良也有错吗?

这里有三种悲剧元素:一是犯错的人致死都不明白自己的错误,就像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一样;二是发错的人中途反省却无力回天,只能看着自己的错误越来越大,就像李尔王;三是原本无辜的人被卷入别人的错误之中,毁灭了自己的一生,就像考狄利娅和埃德加一样。显然,这三种悲剧中最后一个格外的令人怜悯,考狄利娅一直被人称赞和同情就可以理解了。把那么美的东西毁灭怎么不叫人怜悯呢?

孙波

10014022

下载爱的两重门——论《李尔王》中的亲情与爱情(西方剧作经典)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爱的两重门——论《李尔王》中的亲情与爱情(西方剧作经典).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