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定稿)庆祝建党95周年(恢复发展经济)
第三章
恢复发展经济
在中共嫩江省工委的领导下,中共甘南县委进行的政权建设,就是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的节节胜利,积极开展清剿土匪、反奸除霸任务,建立保卫新生的县、区两级人民民主政权,巩固根据地,动员民众参军参战、支援全国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清缴日伪土地、清算汉奸恶霸的基础上,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统一财经税收。中共甘南县委第一任书记冯肖山根据甘南地区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情况,亲历亲为,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较早地创办了以政府指导、农民自愿、联合经营、入股分红为特点的县、乡、村三级供销合作社网络。这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对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繁荣市场,减少和打击中间盘剥,稳定物价,促进农业发展,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并为此后供销合作社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工作,就是配合全国的解放战争,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教育、引导和组织刚刚分得土地的农民根据“自愿两利、评分记工、以工还工”的原则开展生产互助,使全县的粮食总产、上交公粮以及农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与此同时。中共甘南县委、甘南县人民政府着手建立国营地方商业,发展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及其一手扶持起来的傀儡政权以及封建地主阶级长期的压迫、奴役和盘剥,使甘南地区的农业经营普遍简单粗放,粮食产量极低,仅有的手工业作坊颓败萎靡,商家店铺经营惨淡、凋零冷落,教育文化陈腐流俗,大多百姓目不识丁,医疗卫生几近于无,民众求医无门,巫医神汉当道。广大民众,特别是广大无地或少地的贫苦农民,长期处于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境地。面对这百废待举又困难重重的局面,刚刚建立起来的中共甘南县委和县民主联合政府的领导与工作人员衣不解带,日夜操劳,在开展反奸除霸、清剿匪患、保卫新生民主政权斗争的同时,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从甘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教育、引导、组织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开展以发展农业生产为重点的大生产运动,全县经济恢复工作进展顺利。
一、发展农业生产
1946年至1949年间,甘南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1946年由于反奸清算斗争刚刚开始,一些地主、富农对新建立起来的中共甘南县委和县民主联合政府缺乏了解信任,对党的政策主张怀疑观望,既怕被斗被分财产,又怕种上地后被分青苗,耕地有被弃耕荒芜的危险。1948年土地改革后,一部分获得土地的贫雇农和中农心怀疑虑,怕富了以后成为被斗被分的对象,因此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由于刚刚解放,广大农村,特别是一些山区半山区地区普遍缺少畜力、种子、马料和口粮;三是耕地较少,大片土地被搁置。为迅速解决这些问题,中共甘南县委采取以下有力措施:
(一)深入细致地宣传、落实党的政策。
为打消一些地主、富农的疑虑,中共甘南县委多次召开区委书记、区长联.席会议,明确宣布,允许地主、富农继续雇工种地,但工钱要合理,不许压低.工钱剥削雇工,允许雇主与雇工双方协商,让雇工劳有所得。同时,通过会议、座谈、交流等方式,向农民交政策底。并向全县农民承诺:对在土地改革中已分得的土地、财产的,承认其现有个人所有权,允许个人自由处理;保护个人劳动收入不受侵犯;允许农村自由借贷,但利息要合理,不准高利盘剥;对劳力不足或无劳力的农户,允许其雇工耕种,但工资要合理,要双方有利。1948年夏季以后,中共甘南县委、县民主联合政府及各区委、区政府向农民颁发土地执照并确定了土地等级后,从1949年开始,农民的公粮数量按土地等级缴纳,农民可以不因投入多产量高而多缴纳公粮或因不肯投入而减产的少缴纳公粮。通过反复宣传、教育,既打消了一些地主、富农的疑虑,又调动了分得土地后的广大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始精心耕种土地、多施粪肥。有些农民开始增加生产投入,宝山区仅1949年春季,就购买花轮车(木制轮畜力车)160台,役马64匹,役牛6头,木犁430副,还修建马棚261所,粮仓163个,碾磨房36处。
贷粮贷款,解决急需。1946年春,为解决农民缺少口粮、种子、马料的困难,在县、区财政极端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多方筹措,贷给农民口粮、种子、马料共计125.74万斤,同时拨出东北币5157.5万元,扶持775户农民种植水稻44680亩。1948年春,为了解决人缺口粮、地缺种子、马缺草料的困难,县、区两级党委、政府除号召、动员和组织农民互助互济、互通有无外,与县供销合作社系统以及东北银行、嫩江省建设厅、贸易局等单位协调,共筹集粮食312.90万斤贷给农民。其中县政府贷出82.93万斤、各区政府贷出40.82万斤、县供销社系统贷出126.57万斤,东北银行贷出44.60万斤。同年夏,甘南县民主联合政府第二批贷出粮食205.30万斤。两批共贷出种子88.47万斤,解决了177150亩耕地的种籽,占全县当年使用种子总量的15%;贷出口粮288.74万斤,解决了近2万农民缺口粮的问题;贷出饲料144.40万斤。由于中共甘南县委采取的措施得力,加之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援,使1948年的农业生产得以顺利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收成(所引数据均来自于《甘南解放简史》打印稿第74—78页)。
(二)组织生产互助,广开劳动资源。
中共甘南县委、县民主联合政府及各区党委、政府在组织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只有把分散的、各自独立的农民动员组织起来,开展生产互助,才能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因此,县、区两级党委和政府在调查研究、征求农民意见的基础上,探索出“坚持自愿两利原则、坚持评分记工方法、坚持请工还工制度”的路子,引导农民搞生产互助。宝山区政府在1948年春组织互助组时,区、村干部根据当时农民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制订出合辙压韵、琅琅上口的互助组公约并谱成曲子,广泛进行了宣传。由于互助组与分散单干的农户相比显示出了比较突出的优越性,使各类生产互助组织逐年增多。1948年,全县有各类互助组2491个,1949年达到4245个,其中均摊粮米、合伙吃饭、种地、分粮的伙工组23个,长年互助组291个,季节性互助组2453个,临时性互助组1487个,组织起来的农户占全县2.1万农户的97.3%。广大农民被组织起来开展生产互助,克服了畜力和生产工具不足的困难,弥补了各农户劳力强弱不等、多寡不均的不足,保证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
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广开劳力资源。1948年,解放战争已进入解放军全面大反攻阶段。由于甘南地区大批青壮年参军参战或随军支前,使农业生产第一组的主要劳动力明显减少。中共甘南县委根据嫩江省委关于发动妇女参加生产的指示,于当年4月27日和5月29日分别发出“关于发动妇女参加生产的通知”和“关于妇女学生参加夏锄生产的通知”。根据中共甘南县委的通知要求,各区、村教育和引导妇女劳动力1006人,参加夏锄的妇女786人,占妇女劳动力总数的78%,平均每名妇女挣工资东北币9843元(以工换工除外)。全县发动妇女参加夏锄生产的7261人,占全县妇女总数的40%,同时还组织3500多名学生参加夏锄。
在组织生产的同时,中共甘南县委还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并作出规定:凡开生荒者,3年内不缴纳公粮,开熟荒(撂荒一、二年的耕地)者,1年内不缴纳公粮。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全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据查历史档案记载,1948年、1949年两年,全县共开垦荒地12.40万亩,其中生荒3.40万亩、熟荒9万亩。1949年,全县耕地面积达到119万亩,比1947年增加15%。同时,县委、县民主联合政府和各区、村教育广大农民改变多年对土地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的旧习惯,引导农民多施粪肥,增加铲趟次数,使广大农民增强了精耕细作多产粮的意识。1948年,全县耕地基本实现了两铲两趟,施用粪肥耕地达到159570亩,占当年总耕地面积的14.10%。据当时调查,施用粪肥的耕地比没施用粪肥的耕地每亩多产20-24斤粮食。事实教育了农民,1949年全县施用粪肥耕地达到280155亩,占全县当年总耕地面积的24.5%,增加粮食产量230万斤。
(三)修复堤坝,保护农田,开发水田。
甘南县境内有一江(嫩江)三河(诺敏河、阿伦河、音河)和许多自然形成的沟渠,水利资源丰富。但1946年前,全县境内除查哈阳灌区有一些日伪统治时期遗留的半截子水利工程外,所有江河沟渠几乎根本没有堤坝或堤坝残缺不全,一遇洪水便人畜受害,庄稼绝产。为了发展农业生产,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再受洪水的威胁和侵害,中共甘南县委于1948年4月24日作出了“修堤防洪、保护农田”的决定。5月初,从中兴等西部5个区抽调民工1448人,修筑甘南区敖宝村永和屯音河防洪堤坝,全长35华里,坝底宽7米,坝顶宽3米,总土方量8.75万立方米。音河防洪堤坝修成后,不仅有效地防止了音河两岸的甘南区、长山堡区3.8万亩农田遭受水患,而且使10.5万亩肥沃土地可以开垦。1949年4月15日,在中共甘南县委的领导与督促下,平阳区政府动员825名民工修复查哈阳灌区田间工程,仅用13天时间,修复河堤土方量12000立方米,新开水田渠道土方量1185立方米,上、下水支线加宽土方量9750立方米,恢复和开发水田4.9万亩。
(四)开展副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从1947年开始,中共甘南县委和县民主联合政府每年冬闲季节都安排部署副业生产任务。1948年11月17日,县委、县民主联合政府发出“关于迅速开展冬季副业生产运动的指示”,要求各区、村根据本地自然资源情况,组织农民开展狩猎、打鱼、熬碱、挖野生药材、编织、拉脚、卖柴草等副业生产活动,并根据甘南地区野狼为患、已有1700多只马、牛、猪、羊等大牲畜及600多只鸡鹅被野狼吃掉,造成经济损失达东北币7亿元的情况,号召群众猎杀野狼。并提出对副业生产搞得好和猎杀5只野狼以上者给予奖励。长山堡区景利村(现长山乡双城村)农民于金生全家动手,一冬天编织炕席70多领,收入东北币1000多万元,购买了2匹马和120多斤口粮,被誉为“编织能手”;宝山区圣水泉子村(现宝山乡胜利村)杨玉山互助小组一冬天打猎收入东北币5120万元,被评为“副业状元”;巨宝区农民郑福海猎杀野狼5只,被评为“除害模范”,获县民主政府奖励东北币20万元。从1947年初至1949年春,全县副业生产总收入东北币241.60亿元。通过开展副业生产不仅使农民增加了收入,而且还使农民有能力购买一些种子、饲料和耕畜,提高了再生产能力。
(五)组织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
中共甘南县委从1947年开始,组织以“多种地、种好地,互助合作,精耕细作”为内容的区与区、村与村、屯与屯、组与组的劳动生产竞赛活动,通过评比,选出特等、一、二、三、四等劳动模范和妇女劳动模范,并分别奖励马、牛、衣服、鞋及肥皂、毛巾、镰刀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1947年9月和1948年12月,中共甘南县委和县民主联合政府联席召开第二次全县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共奖励农业生产劳动模范225名。中兴区火犁地屯(现中兴乡太平村)共产党员吕和等6人被评为模范,光荣出席了第二次全县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并受到表彰奖励。
中共甘南县委和甘南县民主联合政府对发展农业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经过3年多实践的检验,证明是符合甘南地区实际的。全县粮食总产逐年提高,由1947年的6172万斤上升至1949年的1.4亿斤,3年粮食总产纯增59%;上缴国家的公粮逐年增多,由1946年的上缴409.7万斤上升到1949年的2661.9万斤,4年纯增加5.48倍;1947年至1949年3年全县副业生产收入达到东北币241.7亿元,全县农村每人每年副业收入东北币10万余元。
二、恢复私营经济
1945年9月3日(即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之日)之前的甘南地区有工商业户409家,其中甘南县城内有140家。所谓工业,实际上大多数是生产农民所需的镰刀、锄头、车马具等小产品的铁匠炉、木匠铺、皮铺及酱园、成衣铺等手工业作坊,共114家。勉强可以称得上工业的,只能是制油(大豆油)、制酒(散装白酒)等13家小型半机械化的加工厂。所谓商业,实际上也仅仅是一些勉强可以顶起门面的以经营小食品及日用小百货为主的私人店铺(时称“座商”)共272家,以经营地方风味小吃及熟食、糖果的摊床、摊贩10家。既便如此,在日商“大原洋行”及专营日伪“配给”物资的“永兴福”、“升发和”等汉奸经营企业的垄断和排挤下,大多处于风雨飘摇、濒临倒闭的状态。甘南县城及东阳、平阳、查哈阳等多处乡(镇)的农贸集市呈现一片萧条、破败之势。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甘南伪政权垮台后,面对其留下的破败不堪的烂摊子,如何才能保护并发展这仅有的民族工商业,就成为摆在刚刚建立起来的中共甘南县委和县民主联合政府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1945年12月13日,嫩江人民自卫军在《告甘南同胞书》中提出:“我们就是要让大家都有衣穿、有饭吃、有房子住、有庄稼种,青少年有读书的机会,商人能够安心地做买卖。”并在15日召开的甘南县城居民大会上郑重宣布:一切买卖要公平合理,政府和驻军都要保护工商业。同时,中共甘南县委和县民主联合政府在没收日伪汉奸经办的工商企业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县城工商业户反复宣传中国共产党保护和鼓励民族工商业的政策,使工商业户不仅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民主政府的了解和信任,而且增强了做好买卖的信心,市场开始复苏,已被封锁和禁售多年的猪肉、白酒等开始在市场上出售。甘南县城的个体摊床从10家增加到87家。为了方便与工商业户的沟通,加强管理,1946年初甘南区(即现甘南镇)成立了工商会。
1948年1月,为了纠正在土地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侵犯中农及工商业者利益的偏差,中共嫩江省工委发出了“关于平分土地运动中保护工商业及小城市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土地改革,平分土地,主要是消灭剥削。要对地主兼营工商业者,除没收其封建剥削部分(即没收其土地、农具、牲畜及农村房屋,废除高利贷),其在城市中之工商业一律不动。小城市工商业主要服务于农村,供应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之需要。因此必须对城市工商业予以保护。”同年3月至6月,甘南县民主联合政府多次召开工商业者座谈会,除对已被错误斗争和分配的工商业者进行退赔和一定补偿外,反复宣传党的保护和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宣传中共嫩江省工委的《通知》精神。同时,加强了对社会治安和市场经营秩序的管理。加之剿匪斗争不断取得胜利,土匪骚扰的情况明显减少,社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调动了工商业者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一些手工业作坊延长了生产时间,增加了生产量。甘南城内一些商户把隐藏起来的积蓄资金拿出来扩大经营规模。有41家商业经营户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新民商场”和“解放商场”,经营服装、糕点、糖果等商品。1948年12月,根据嫩江省政府的指示,成立了“甘南县工商科”。
1949年4月,嫩江省政府发出《关于工商业登记的通知》。甘南县政府及县工商科组织人力对县城及宝山、东阳、平阳、查哈阳4处集镇的工商业户进行登记。据查历史档案记载,截止至1949年9月末,全县私人工商业户发展到575户,其中私营商业户达到339户,私营手工业户达到236户。私人工商业在食用油、食盐、布匹、小型农具、畜力车、豆饼6类群众生活、生产必需品的销售量占全社会销售总量的比例平均达到了45%左右。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政权之后所实行的保护并发展私营工商业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而加强对私营工商业的引导和有效管理,对于稳定物价、稳定民心、稳定社会也是十分必要的。
中共甘南县委和县政府在保护和鼓励发展私营工商业的基础上,着手建立国营商业。1949年2月,根据嫩江省政府的通知要求,甘南县城成立了第一家国营商业企业—甘南县贸易公司。其主要经营范围是花纱布、日用百货的零售和对各区、村级供销社经营的商品的批发,同时兼营对毛皮类等军需土产品的收购业务。同年6月,黑嫩两省合并后,县贸易公司正式承担起了国营商业机构“回笼货币”的任务,重点扩大了经营范围,增加了销售商品的种类,每逢节日实行商品大减价,以“九折”和“九五折”促销。由于其所销售的商品货真价实,货源充足,深受群众欢迎,县贸易公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1949年末,已经由单纯零售兼批发企业变成土产收购、粮油贸易的综合性商业企业。人员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30多人。县贸易公司的建立和发展,以其掌握和经营粮食、棉布、食盐大众生活必需品和物美价廉的优势,初步显现出其平抑物价、引领市场的作用。
三、统一货币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占领甘南并扶植起伪傀儡政权,除在政治上对甘南人民实行残暴的法西斯统治之外,在经济上疯狂压榨人民,苛捐杂税、摊工派款名目之繁多、数额之巨大,使人民不堪重负。1945年12月13日,甘南县民主联合政府成立,16日即发布十项《甘南县施政纲领》。在该《纲领》第3条中明确宣布“取消一切苛捐杂税。”从1946年开始,甘南县民主联合政府除向农民征收10%左右的“建国公粮”外,不再向人民群众作任何摊派。县民主联合政府及党、政机关、驻军部队的所有经费支出,除靠接收日伪财产和征收的公粮支出外,主要靠自己种地,自办农场,搞运输,开作坊等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予以解决。1947年,县直机关(县委、县政府、县保安大队)及各区政府创办的机关农场耕地面积达到6210亩,共生产粮食91万斤、黄烟400斤,创收入东北币3523万元(下同);搞运输、打柴草、开豆腐坊、粉坊等副业收入1602万元,两项合计收入5125万元,占当年全县财政收入2.1亿的25%。1948年5月,中共嫩江省委在《关于统一财政的决定》中提出了“统一全省财政,统一筹划、分工负责,统一收支、统一制度,精密计划、结成一体”的财政工作指导方针。据此,甘南县民主联合政府随即实行了财政预算、决算和审计制度。同时取消了党政机关的商业活动,并开始对1945年9月3日以后参加革命工作的职工、干部普遍实行了薪俸制,减轻了人民群众及其代耕土地所带来的负担。
1945年8月15日至1947年,甘南地区的金融市场混乱,县内流通的货币种类较多,有伪满政府中央银行发行的伪“国币”,有日本侵占朝鲜时流入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金元券”(俗称“日本金票”),有苏联红军驻守东北时期发行的“红军票”(也称“红军券”),有嫩江省银行1946年6月发行的“嫩江券”,有东北银行1947年发行的“东北券”。为了整肃金融市场,1948年8月初,县政府根据东北人民政府的通令指示,先后对“红军票”、“伪国币”及其它市面流通的货币统一进行收兑,使人民群众免受由货币变动带来的损失,即统一了货币又稳定了民心。1949年3月,“东北银行甘南营业所”成立,承办现金支出、存款、金银收兑、发放信贷业务,促进了农业生产和私营工商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创办供销社
甘南县历来是以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总数的98%左右。1946年6月以前,甘南地区交通条件十分落后,运输工具原始简陋且数量很少,信息闭塞,加之受“重农轻商”旧传统观念的影响甚深,造成农民所生产的农副产品及家产品(如鸡蛋等)卖不出去,而自己需要的生产工具和日用品又买不到。一些中间商乘机进行投机,一边低价从农民手中收购农副产品,一边高价向农民贩卖其所需的各种商品,从中盘剥,巧取豪夺。
1946年夏,刚刚就任中共甘南县委第一任书记的冯肖山(群众时称其为“冯政委”)在下乡检查指导各区反奸除霸、清剿土匪、平分土地工作时,了解到上述情况后,深刻地意识到,要帮助农民在经济上彻底翻身,必须想办法让农民掌握市场主动权,建立起农民自己的商业组织——供销合作社。冯肖山经常对县、区的领导干部们讲:“一家一户的农民像小石头子,是一盘散沙,经不住风雨。供销合作社好比洋灰(指水泥),小石子用洋灰一灌,就成了一个坚固的整体,就不怕风吹雨打了。”(引自张国栋《回忆冯肖山同志创办甘南供销合作社的经过》一文。《甘南解放简史》打印稿第184页)在冯肖山的建议下,中共甘南县委、县民主联合政府在物色人选、筹措资金的基础上,在甘南城内利用没收的伪汉奸企业“升发和”旧址和伪汉奸企业“振兴久”旧址,成立了第一个群众性商业组织——甘南县供销合作总社和门市部。当时有固定资金东北币(下同)4.24亿元、流动资金2.94亿元,共计7.18亿元。资金来源,60%是动员群众入股,30%是县政府入股、10%是没收日伪企业的财产及房屋。中共甘南县委为县供销合作总社确立的宗旨是“供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必需品,组织和推销农民生产的农副土特产品,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1946年8月,宝山区供销合作社成立,成为全县第一个区级供销社。至1948年春,全县已成立8个区级供销合作社。甘南、宝山、东阳、查哈阳4个区级供销社资金全部来自于土改斗争中没收地主富农的资产;平阳区供销合作社的资金50%是土改斗争果实,50%是动员群众的入股股金;兴隆泉区供销合作社资金20%是土改斗争果实,80%是群众入股股金。县供销合作总社和8个区级供销合作社共有资金东北币23亿元。
由于1947年自然灾害较多,加之人为因素使一部分耕地摞荒,导致粮食减产,造成1948年夏锄农忙季节出现粮食短缺,人缺口粮、马缺草料。为了帮助农民战胜困难,度过粮荒,中共甘南县委责成县、区供销合作社集中力量到邻近甘南地区的内蒙古阿荣旗、莫旗、扎兰屯等地采购粮食95万斤贷给农民。同年9月,新粮尚没上市,有些农民却急于低价销售粮以应换季之需。县供销合作总社为防止私商和投机者乘机盘剥农民,便决定提前预购新粮。并与齐齐哈尔贸易公司以12斤大豆换1尺棉布的比例,签订以200万斤粮食兑换900匹布(10万市尺)、30万斤食用盐的合同。货物运到甘南后,县供销合作总社及时分拨到各区供销合作社做预购粮物资出售给农民。棉布时价每市尺东北币(下同)1.8万元,以粮兑换核1万元,食用盐时价每市斤5000元,以粮兑换核4200元。两项合计,为农民节省资金2.4亿元。广大农民满意地说:“粮食还没打下来,布就到手了,老婆孩子能穿上新衣服了。供销社真成了咱自己的供销社了。”
1948年春、夏季节,各区供销合作社普遍经营运作起来后,县委书记冯肖山在县委召开的历次区委书记、区长联席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建立村级供销合作社。他向区委书记、区长讲到:“我们县幅员这么大,一个区方圆就是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一个区就一个区社,全县仅靠几个区社怎么能真正方便群众?必须让农民自己做自己的买卖,不出村就能买到生产生活必需品,就能把要卖的农副产品卖出去。”(引自张国栋《回忆冯肖山同志创办甘南供销合作社的经过》一文,《甘南解放简史》打印稿第188页)同年11月中旬,冯肖山与宝山区委负责人到靠山村建立村级供销社试点,在群众大会上反复讲解办供销社的好处。群众反响强烈,入股办供销社的热情很高。为解决群众没钱入股的问题,冯肖山与区、村干部商量,用大豆入股。仅仅用了几天时间,群众筹措大豆3.5万余斤作为入股股金。1948年12月1日,甘南县第一个村级供销社——靠山村供销合作社正式成立起来,同时召开了各区委书记参加的现场会。冯肖山在这次会议上在讲解发动群众建立靠山村供销合作社过程后,要求各区加紧工作,创造条件,把村级供销社办起来。会后,各区以靠山村供销社为样板,在距离区供销社较远的村办起了21个村级供销社。1949年2月3日,《嫩江新报》发表了冯肖山题为《甘南供销合作社工作》一文,文章在总结村供销社工作的经验时指出:“村合作社是人民经济组织的基础,是组织个体经济到集体经济的直接形式。办好村社,是供给人民生活必需品和刺激生产的有利有效的组织形式。办好村供销社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必须在群众已经觉悟的情况下招股组织,在有一定数量供销社社员的基础上召开大会,选出理事会及主任、会计,订立制度,使村社一开始就在群众监督管理之下进行营业;二是必须有党的支部领导,要组织党员起骨干作用。靠山村社7个理事中有5名党员,社主任也是党员;三是我们的党政负责干部,对村社的建立要有统一的认识与指导;四是村社在经济上必须有县社或区社给予支持。”(引自《甘南县志》1992年版第770页)
区、村供销社建立并开始经营后,由于缺乏经验,加之有的供销社偏离了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方向,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查哈阳区供销合作社急功近利、盲目发展,铺了运输、皮革加工、麻袋加工等8个摊子,把资金压在铺垫上,使活钱变成了死钱,影响了资金周转,农民意见很大;甘南区保安村供销合作社为了赚钱,动用1500万元(东北币)流动资金从县城私商手中购进纸马、白蜡等丧葬用品和胭脂、头油等化妆品,结果不但没获利,反而赔了本;有的供销合作社做投机生意,从中获取不正当利益。为保证供销合作社能够健康地发展,中共甘南县委决定对各区、村供销社进行一次全面整顿。各区、村供销社普遍召开供销社社员大会或供销社社员代表大会,选举理事会与监事会,制订供销社章程和各项制度。1948年5月27日,甘南县供销社总社改为甘南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并成立了监事会,县委书记和县长分别兼任监事会正副主任。7月5日,中共甘南县委作出“关于加强合作社工作的指示”,要求对现有供销合作社进行全面整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动群众入股、发展供销社社员,壮大资金,扩大经营。
从1946年7月供销合作商业创办之初到1949年5月,在近3年的时间里,经过了创办、试点、整顿的过程后,确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核算、各负盈亏”的基本管理制度,从而使甘南县供销合作商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据中共甘南县委在1949年5月“甘南县合作社春季事业总结”中的统计,全县建立县总社1个、区社8个、村社21个,共有资本金东北币(下同)30亿元,入股社员2958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1.9%。仅1949年1月至5月,供销合作商业向全县人民供应生产类必需品总值为18亿元,供应生活类必需品总值为55亿元,收购农民生产的农副土特产品总值为72.18亿元(引自《甘南解放简史》打印稿第104-105页)。
中共甘南县委第一任书记冯肖山,在创办供销合作社的过程中,体察社情民意,精心筹划指导,勤勤恳恳工作,一心一意创业,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赢得了甘南县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他所创办的供销合作商业,在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农村商业的主要形式与根本体制。由于冯肖山在创办供销合作商业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在1949年6月黑嫩两省合并、成立黑龙江省供销合作总社时,被调任省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兼省商业厅第二厅长。
五、发展国营商业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甘南县委在创建地方国营工业的同时,十分重视发展地方国营商业。1950年7月,中共甘南县委、县政府根据黑龙江省政府的通知精神,决定在原有3个国营商业机构的基础上,增设百货、土产和粮食3个公司,各公司在县城分别设立门市部或零售商店,在东阳镇建1处工薪商店。到年底,全县有国营商业机构6个,有职工439名,商品销售额为23.8万元,占当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1.18%。1953年,经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成立了“中共甘南县委财贸部”,统筹全县商业、供销合作社、粮食等系统。各国营商业企业相继建立党的基层支部委员会,普遍开展公司、商店、班组、个人四个层次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各商业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统一建立商品出入库、经济核算、现金管理、柜台服务等项规章制度。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国营商业经销网点逐年增加,经营的范围和项目逐步扩展。1956年,国营商业机构发展到24处,比1950年增加3倍;国营商业职工达到1433名,比1950年增加2.2倍;商品销售额达到610.40万元,比1950年增加1.54倍,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上升到28.08%,比1950年增加1.5倍(数字引自《甘南县志》1992年版第318—319页)。
国营商业的发展,扩大了商品货源,活跃了市场。建国初期,甘南地区所需的商品供应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依靠各大中城市及主要工业品产区及二级批发站;二是依靠本县地方国营工业及私营工业、手工业加工订货;三是依靠邻县调拨。国营商业各批发站在沈阳、哈尔滨、北京、天津等地设“驻在员”,负责联系货源、组织进货。同时,各国营商业机构还组织一些人员从事流动采购。根据甘南县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实际情况,国营商业机构对农用商品的采购和供应坚持“一优先、二保证”原则,凡是城乡都需要的工业品,优先采购并供应农村,凡是农民需要的生产资料都及时采购、及时供应。由于掌握了货源,扩大了采购和供应,国营商业机构起到了主导市场、稳定物价的作用。1950年,国营商业网点粮食收购量占社会收购总量的82%,生猪占58%,鲜蛋占15%。百货公司经营的品种由1949年的100种增加到1952年的420种。1952年,县百货公司的商品批发网点由原来的5处增加到8处,从业人员达到126人,批发额占66.6%。零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21.86%。1953年,国家进入第一个五年经济计划时期后,国营商业的流通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甘南地区按经济区域建立了三级批发网点。1956年,由于山东垦荒移民的增多和本地生产的发展,基本建设、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物资需求量急剧增加,中共甘南县委、县政府为满足全县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相继建立了木材、医药、纺织品、食品、日用百货、饮食服务、五金、烟酒专卖8个公司,各个公司相继建立了零售网点。国营商业的购销比例逐步扩大,仅小百货品种就比1952年增加1021个,基本上满足了市场需求。
国营商业以“让人们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保证城乡人民需要”为己任,每年组建调查组深入城乡进行市场调查,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群众的需求信息。干部和职工克服“官商作风”,走出“三尺柜台”,坚持送货到社、服务到门,既方便了人民群众,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1950年全县国有商业的商品销售额为18.38万元,1956年增加到311.56万元,增长15.9倍;1950年国营商业向地方财政上缴利税为7.41万元,1956年增加到56.83万元,增长7.6倍(以上数字均引自1990年7月内部出版的《甘南党史资料》第四辑第94页)。
国营商业为地方工业产品开辟销售渠道,促进了地方工业发展。然而,由于甘南地方工业起步晚,加之技术力量缺乏、设备不足,生产的产品与外地采购的产品相比,在质量和价格上处于明显的劣势。中共甘南县委、县政府为了扶持地方工业的发展,多次召开工、商企业联席座谈会,一方面帮助工业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引导商业部门树立立足本县、面向生产、优先销售本县产品,工商联手共同努力发展地方经济的理念。1953年,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国营商业与地方国营工业两个部门之间签订了服装、鞋帽等产品加工销售合同。同时,商业部门还利用自身优势,主动与外地联系,积极推销本县工业产品,促进了甘南县地方工业的发展。1950年全县地方工业产值为21.7万元,1956年达到345.40万元,比1950年增长14.9倍。
国营商业企业不断扩大农副产品的采购,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国营商业与供销合作商业紧密配合,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从1952年开始,开展了与农业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签订代购代销合同业务。到1953年已为国家代购粮食4.3万吨。对其它农副产品采取预购合同、设点收购的方式,收购烟叶、大麻、禽蛋等副业产品。县食品公司先后在平阳、东阳、查哈阳、宝山、中兴建立起5处生猪收购站。农副产品的及时收购,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调动了农民发展农副业生产的积极性。
第二篇:庆祝建党周年征文
辉煌闪耀,代代传承
95年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次次书写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95年峥嵘岁月,为让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矢志不渝。历史让人回味,未来令人神往。
如今,我已经走过23个人生春秋,走过2年的党员历程,这个过程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却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影响着我。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在我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开始有点记忆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共产党是我们最亲爱的人,还经常拿出启蒙画册,指着一个红肜肜的长方形,左上角印有铁锤、镰刀的图案对我说,那就是党旗,是党的象征。尽管当时我对党的含义一无所知,但从那时起,党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已经有了一席之地。爸爸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严厉家风有时我非常不理解,到后来慢慢长大,我才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心里怀揣一个方向,才能更好地向前。
那天的炎炎烈日,我路过一个十字路口,来来往往的车辆在焦急的等待通过,只看见一位身着制服的交警在路口中央指挥着交通,纵然大把大把的汗水止不住的流下来,却丝毫没有阻挡他继续工作的欲望,脸上温和的笑脸让人十分感动。这一定是怀着一颗为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无私的心。这一定是伟大共产党精神的所在!细微当中,无处不在。
2016年的感动人物中也有中国共产党精神的身影: 琴弦上的放歌者阎肃(1930.5.9—2016.2.12),原名阎志扬,出生于河北保定,重庆大学毕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剧协副主席,空政歌剧团编导组组长,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歌舞团编导室一级编剧,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享受大军区正职的生活待遇;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阎肃的成名作歌剧是《江姐》,这部歌剧在1964年公演,立即引起了轰动,一举成名。《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团结就是力量》等,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
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仍然记得,在去年的大阅兵仪式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赢得最多掌声和最高敬意。他们是历史,也是现在。他们中既有抗日战争走过长征的亲历者,也有抗战老兵的后代,还有海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当300余名抗战老兵组成的乘车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苍苍白发,熠熠勋章,这群耄耋老人用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祖国强盛的崇高敬意。70多年前,他们是走上抵御外辱、保家卫国之路的勇士,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他们依旧对国家和民族怀抱拳拳之心。80多年前他们经历过漫漫长征路,红军表现的英勇是史无前例的。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副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一个空前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语录:“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没错,长征是宣言书,它不仅宣告了共产党的胜利,更是宣告了我们建设祖国的决心。长征是宣传队,它既向人民宣布共产党是解放他们的队伍,还向我们宣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长征是播种机,它播下了无数革命的火种,也播下了我们这些还未发芽的种子,总有一天我们会结出累累硕果报答祖国。
这么多年来,虽然曾参加过长征,参加过抗战的的老红军战士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但红军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丰硕的精神财富是永存的。他们在那种艰难困苦中对革命理想和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追求和无比忠诚。英勇顽强,勇于拼搏,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憧憬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历史使命。他们高尚的品格永远是一剂催人奋进的催化剂,永远激励着我们。积淀在他们身上的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将助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的未来。
无数铁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党,无愧于是中国各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一个真正能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执政党,这个真理已深深地植根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田。
如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我跨进小学校门,接受正式教育的时候,音乐老师首先要求我们要学会唱两首歌。第一首,就是那首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全国人民都会唱的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二首,就是那首饱含深情,委婉悠扬,十分动听的《党啊,亲爱的妈妈》。从那时候起,我就初步懂得了,共产党就像妈妈一样,呵护着、哺育着,一批批和我一样的儿童,挣脱妈妈温暖的怀抱,勇敢地投入到社会大家庭,迎接风雨的行礼,走向多姿多彩,希望无限的社会主义新生活。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党的认识又有一个新的层次。尤其是我在上初中、高中的时候,从语文、政治课本,课外读物,电影电视中读到、看到我们党在各个不同时期所取得的丰功伟绩中真正懂得了:没有共产 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这一伟大真理。
怎能忘记,在那狼烟四起,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我们的党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在敌强我弱的劣势下,我们的党却能以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英勇气慨,率领亿万军民,不畏艰险,奋勇抗战,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新中国。
怎能忘记,在建国初期,我们的党号召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克服了一道道险阻,战胜了一个个难关,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出美好的家园,过上了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怎能忘记,在阔步向前发展,不断改革创新,到处莺歌燕舞的今天,我们的党仍一如既往地带领党政军民,万众一心,精诚团结,锐意创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从一个辉煌走向又一个辉煌,使亿万中华儿女过上幸福安康,如糖似蜜的小康生活。
从饥寒交迫,度日如年,饱受内外欺凌的的过去,到扬眉吐气,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从人造卫星上天、原子弹发射成功,到举世瞩目的神舟七号升空;从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母亲怀抱,到葛洲坝三峡工程的兴建;从西气东输的全线贯通,到南水北调工程的按期完成……这一桩桩,一件件,如果没有党的英明领导,一切都是空谈。
我崇拜共产党,我爱戴共产党,我很庆幸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我更为自己有幸生长在这个国度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党啊,请相信我。我会和其他千千万万的兄弟姐妹一道,时刻听从您的召唤,无怨无悔,永远跟您走,决不辜负您的希望,甘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在您95寿辰即将来临之际,我要为您放声歌唱,歌唱您青春永驻,永远和人民血肉相连;歌唱您永远挥舞巨手,率领13亿中华儿女,励精图治,一往无前,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光辉灿烂,歌唱我们的伟大美丽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在这庄严的历史时刻,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炬,无疑要靠我们擎起,祖国灿烂的明天也都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创。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而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让我们发扬长征精神,发扬共产党精神,好好学习,努力奋斗,走向我们和祖国新的征程。
第三篇:庆祝建党周年演讲稿
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80华诞。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为世人所瞩目。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一个光荣、伟大、正确的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够领导和发展中国,最终达到我们宏伟、神圣的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我党三代领导人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是因为他们独立潮头,顺应民心,兴国安邦,勇往直前!
20年前,为了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中央作出了创办经济特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于是深圳肩负起历史的重托,成为了祖国改革的实验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20年来,深圳人敢于开拓,大胆创新,不仅创造了“深圳速度”,也创造了“深圳模式”,现在深圳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为我们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供了实践的素材。深圳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变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光辉历程,是努力实践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其取得的巨大成就,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和正确。
以小见大,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方大集团也迎来了她10周年的生日。XX年来,方大集团高扬以“科技为本”的理念,通过不断地创新,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了今天国内同行业的领头羊,靠什么?靠的是一批批任劳任怨、勇于奉献的方大人。在装饰公司设计院内,优秀共产党员董格林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瘦瘦小小的他如果走在方大城内,很难让人感到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然而与他接触过的人都会为他做事的那股子干劲儿所折服。举个小例子,有一次小董跟我聊天,突然问我,在早晨上班的路上,他的脑海里经常会出现昨晚设计的方案,包括细小的错误,但晚上的睡眠又好好的,这会不会是一种精神上的障碍?我笑了,回答到,那只证明你工作太认真。董格林同志所在的设计一所肩负着幕墙投标工作的重任,时间紧,任务重,加班加点是常事儿。小董牺牲了许多个人的休息时间,换来了一项项幕墙工程的投标成功,迄今为止,经他设计中标的幕墙工程已达十多项。正是象董格林同志这样许许多多的方大人,为方大撰写了新的篇章,共同推动着方大集团不断地前进,创造着更大的辉煌。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展望未来,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中国共产党跨进21世纪的步伐仍在不尽平坦的道路上坚实地迈进、向前……让我们全体共产党员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共同努力,用心血和汗水让新世纪火红的太阳更加绚烂。
第四篇:庆祝建党九十三周年诗歌
庆祝建党九十三周年诗歌
庆祝建党九十三周年诗歌
曾忆南湖上,扁舟一叶来。何当酬大义,况乃扫尘埃。
碧血随风洒,红旗向日开。民心千万载,如水复如雷。
庆祝建党九十三周年
九十三年履不平,扁舟化作巨船横。曾将血雨**恶,系上头颅号角鸣。
家国为民天已换,江山有鉴泪长倾。红旗漫卷英雄气,映彻榴花照眼明。
赋得慈善事业
善心无价爱无涯,化雨催开烂漫花。最是生民知节俭,何妨义礼看中华。
八千岁里春痕在,四季风中日影斜。洒得人间光与热,小康时节壮新芽。
金缕曲 赋得庆祝建党九十三周年
天道人心耳。正悠悠、雀声销夏,榴花衔蕊。麦浪腾烟云树渺,更有高楼迢递。细说得、繁华城市。猎猎红旗如浸血,向风前、翻卷英雄志。中国梦,百年泪。当时决断扁舟里。到而今、兴亡几辈,身犹不悔。九十三年崎岖路,回首乱山无际。但莫使,蠹生于内。赖有堂堂新日月,植新芽、育出新风气。为政者,民为贵。
长相思-建党九十三周年怀红岩英烈
思党恩,念党恩,一面红旗血绣成,当时热泪频。
情永真,意永真,应效梅花烈士魂,清芬报国春。
临江仙-建党九十三周年感祝
自起南湖相誓,前程雨急风斜。艰难苦恨战天涯。成功殊不易,碧血染龙沙。
国脉于今强否?且看万里如霞。钓鱼岛外浪生花。会安天下事,留取后人夸。
建党九十三周年赋诗
雪松
锤镰锐意开天宇,党建旌旗瞩目新。
领会宣言真救国,深研理论治家贫。
倡廉反腐医忧患,打虎消蝇健自身。
圆梦中华施社稷,复兴夙愿启闲人。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第五篇:7月庆祝建党周年演讲稿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人民的称颂、历史的结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x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90岁的生日。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到来之时,我作为在共产党领导下成长起来的一位普通公民,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普通党员,心中有很多感慨和感激。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沧海桑田,天翻地覆,历史充分证明了在我们心中打上烙印的那句话是多么的贴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都展示了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顽强、波澜壮阔的奋斗足迹。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屈辱和困惑,进行了艰苦的求索与抗争。中国必须有一个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来领导,才能实现民族的解放和复兴,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得出的结论。而中国共产党就是人民和历史选择的唯一正确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一步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我们党不失时机地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虽然在一段时间里,我们党也曾经走过一段弯路,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经验的基础上,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上来,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30年来的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使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业都在蓬勃发展。当前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这些伟大成就就有力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强盛,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能富裕。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身边、在随州,发生的重大变化。
国民经济由弱到强。随州实现gdp(国内生产总值)401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80倍,年均增长12.5%。
经济结构相对均衡。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市农业增加值所占比重高达80%以上,到实现了由“一三二”产业到“二三一”产业的优化转变,工业超过农业成为主导产业。
农业生产全面提升。粮食总产量达到146万吨,比1949年增长14倍。
工业生产大幅增长。工业产值跨上100亿元台阶,达到122亿元,与1949年增长1229倍,年均增长12.6%。
基础建设突飞猛进。全市投资总额达147亿元。投资年均增长24.8%。
交通事业日新月异。到,全市通车里程6200公里,比1978年的2679公里增长1.3倍,年均增长3%。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到城区面积43平方公里,是1978年的16倍。常住人口达到36万人,是1978年的7倍,城镇化率达到41%。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到全市消费153亿元,比1978年增长1524倍,年均增长13%,其中改革开放后年均增长20%。
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全市国内旅游人数39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9亿元,入境旅游人数4900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2万美元。旅游总收入比1978年增长95%。
外向经济迅猛发展。1995年前,我市利用外资为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3100万美元,比1995年增长94倍,年均增长46.2%。,全市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83万美元迅速增加到3亿美元,年均增长22%。
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只有534元,提高到1元,比1978年增长了22倍,年均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07元增加到的4967元,比1978年增长了46倍,年均增长14%。随州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1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37.9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由1985年的18平方米增加到的36平方米,增加18平方米。末,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4辆,拥有家用电脑41台,拥有移动电话179部。农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30部。空调、电脑乃至汽车等享受型耐用消费品也逐步进入农民家庭。
卫生工作健康发展。,随州市共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1221个,其中:县级医院12个,乡镇医院50个;卫生技术人员7942人,其中:职业医师3236人,注册护士2556人;病床床位4586张。
社会保障成就显着。,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取了养老金。全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万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2万人。
可持续发展明显增强。人口增长步伐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末,全市户籍人口为256万人,与1949年相比,年均增长1.5%,其中改革开放后年均增长1%。
从这组简单的数据中,我们可以想象,从1978到,短短的30年,发生了多么了不起的变化。这些成就,都应归功于我们党改革开放、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好政策。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们拿什么感谢党?我认为: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胸怀感激之情,要更加热爱党、信赖党,坚定不移跟党走,就要更加热爱我们自己的国家,坚定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强国富民愿望一定能实现的信念,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利益、为国家的强盛、为家庭的幸福,扎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