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中考历史复习练习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无答案) 岳麓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
归纳与整理
1、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年9月18日(2)地点:沈阳城北的柳条湖村
(3)经过:日军炸毁南满铁路路轨,以此为借口占领沈阳。
(4)国民政府态度: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张学良奉命将东北军撤至关内。(5)结果:不到半年,日军占领东北三省,3000万东北同胞惨遭蹂躏,许多人流落他乡。(6)局部抗战:抗日义勇军
2、一二·九运动
(1)时间:1935年12月9日(2)地点:北平
(3)原因:日本策划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4)领导:中国共产党(5)运动主力:学生(6)口号:“反对华北五省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7)影响: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3、西安事变
(1)原因: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感召和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2)时间:1936年12月12日
(3)人物: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4)主张:停止内战,团结一致抗日
(5)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6)结果:经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剿共,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7)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课后题
1.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奉命将东北军撤至关内;1936年,张学良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联共抗日,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答:(1)蒋介石用东北军和西北军攻打红军,以求达到两败俱伤的目的,引起了张学良不满;(2)中国共产党对张学良做了大量的争取工作,同时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着强大的感召力;
(3)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4)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对东北军和张学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国恨家仇,东北军要打回老家去;
2.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以宋子文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四处活动,以求事变和平解决,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答:(1)营救蒋介石,保住蒋氏家族的权利和地位;(2)同时也站在英美的立场上,不希望扩大内战,给日本造成进一步扩大侵华的有利机会。3.史料分析:我们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了……我们应该要负责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惟一要求……(1)蒋介石在这里所说的“倭寇”和“土匪”分别指什么? 答:“倭寇”指日本帝国主义;“土匪”是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的诬称;
(2)“先清内匪”政策造成了什么危害?
答:蒋介石的这一政策是十分反动的。他对内“围剿”红军,对外妥协退让。由于蒋介石顽固坚持“先清内匪”,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撤至关内,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又扶植成立伪满洲国,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随后,日本又发动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练习题
1.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由此判断,该题正确答案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2.“‘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与该歌谣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百团大战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
3.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马同学在研究中国与某国关系发展简史时制作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最可能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关系?()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日本
4.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双十二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5.有一同学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有人主张释放蒋介石,有人主张杀掉蒋介石。这位同学研究的是()
A.南京大屠杀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九一八事变
15.捉蒋--英雄壮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情真意切。与此评价相关的人物是()
A.B.C.D.6.某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有关“西安事变”的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资料,其中错误的是()
A.时间:1936年12月12日 B.发起人:张学良、杨虎城 C.目的:要求汪精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结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7.我三大盟国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处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即东北地区)、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摘自1943年《开罗宣言》其中的台湾、澎湖列岛等是在什么时候被日本占领的()A.中日甲午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二战
8.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其“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台儿庄战役
9.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开始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D.中共七大的召开 10.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作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作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A.1月1日
B.7月7日 C.8月13日
D.9月18日 11.“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所指()A.日本对东北三省殖民统治 B.日本占领华南地区 C.日本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 D.日本制造南京惨案
12.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A.抗日救国军 B.抗日义勇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13.促使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加紧侵华使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B.蒋介石长期坚持打内战不得人心 C.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D.西安学生运动的推动 14.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实行“兵谏”,逼蒋抗日的爱国将领有()
①张学良 ②杨虎城 ③李宗仁 ④傅作义 A.④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5.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这一政策导致的直接影响是()
A.东北三省沦入敌手 B.国共两党对峙十年C.中华民族全面抗战 D.国共合作的开始 16.“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是指()A.平津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华东地区 17.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台儿庄战役 D.中共“七大”的召开 18.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C.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D.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共同抗日 19.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相比较,下面错误的表述是()
A.运动的主力都是学生 B.运动的地点都是以北京为主 C.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D.都是针对日本的侵略行为
拓展训练
2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国耻!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材料二:“反对华北五省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材料三: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请你说出这些口号出自于哪一事件?并说出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3)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
21.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 “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2)图片中人物是谁?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他们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
(4)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第二篇:辽宁省凌海市石山初级中学中考语文习作文写作技法 第一人称复习教案
网络分享欢迎下载
习作文写作技法-第一人称
技法主题:第一人称叙述,让故事内容更全面细致真实。【写作导航】
Hello,江南style 江南style,听过吧?喜欢吗?你也会跳是不是?航母style,医生style,努力style„„各种版本的style争相登场,风靡世界,深受各年龄人群欢迎,青春年少的我们怎能out,现在,让我们扬起笑脸,挥动手臂,也来一曲江南style吧!【范文赏析】
Hello,江南style
罗光太
“忽如一夜春风来”,网络上各种版本的《江南style》如火如荼,一时间占据了各大音乐网站的榜首,骑马舞也频频在各大卫视的娱乐节目中亮相。只要style的音乐响起,现场定会陷入一阵尖叫和欢呼声中。
《江南style》为什么这么火?我不明白。舞曲并不特别呀,鸟叔的骑马舞也没有多炫。相比较,好的舞曲很多,跳得炫的舞蹈也数不胜数,为什么就是《江南style》走红呢?而且,倏忽间就席卷了全世界。
【style的音乐响起时,你有没有尖叫和欢呼过?为什么《江南style》能如此走红啊?】 小区的广场上曾多次播放过《最炫民族风》,鲜明的节奏、欢快的音乐、简单的舞蹈动作,这一切都有潜在的流行特质。《最炫民族风》也算流行歌曲吧,但往往被指代表着低俗。上不了台面。我曾看过一篇批评它的文章。把这首舞曲批得一无是处、千疮百孔。我不甚明白:《最炫民族风》有这么不堪吗?
像我这样不懂音乐的人应该有很多,但不懂并不等于不会去听音乐。我想,只要大家喜欢、愿意去听的音乐就应该是好音乐。它之所以能够流行开来,并且经久不衰,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曲高和寡总是落寞,音乐是属于大家的,懂门道的人总是少数,而看热闹的一定更多。
《江南style》能够走红,席卷全世界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跟它的简单有关系,越简单,越容易学,就越有流行的潜质。骑马舞一看就会,而且好玩,令人多开心呀!
【《江南style》能够走红,席卷全世界是因为它的简单吗?】
网络分享欢迎下载
网络分享欢迎下载
如今,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能够在一曲简单的舞曲中找到久违的快乐,有什么不好呢?我家附近的工地上住着一群外来的建筑工人。忙碌一天后,在夜幕降临时,他们就会换上干净的衣服。到隔壁街的广场上,挤在人群中。跟着众人跳骑马舞。他们不羞涩、不胆怯,一看就会的动作,谁也不用担心自已跳得不好。在狂热的音乐中,他们蹬着马步,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激情。
【建筑工人也喜欢style,可见style有多受众人的欢迎,你喜欢吗?】
我很喜欢看这样热闹的场景,简单的快乐,真实而且充满勃勃生机。看着看着。我心里就痒痒地,幻想着《江南style》换成了咱们的《最炫民族风》。
试想一下,当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在喜欢着我们中国的音乐和舞曲,跳着中国的民族风舞蹈,那该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
这世上需要阳春白雪,但也需要下里巴人,世界多元,音乐多元,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style带给人们的是简单,是热情,是快乐,是勃勃生机,愿你,愿他,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选自《知识窗》2013年第1期)【应考仿真】
1.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本文采用了()叙事法。
A.第一人称 B.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 D.物品自述 2.读了本文,你能说说本文采用这种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教你一招】
第一人称写法是以“我”的口吻叙述故事,以亲身阅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的写法。第一人称可以让人物心理刻画更细腻,情感更动人,既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亲和力和亲切感;又使故事情节有序,完整性和统一性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Hello,江南style》就是通过第一人称叙述,来向我们展示了作者身边的style和他对style如此走红的联想,让我们不由地想起我们听到style音乐时的反应。【妙笔生花】
话题:麻辣卧谈会
回到宿舍后是不是每天都在上演卧谈会?是不是每次都能海阔天空地谈个没完?你能用自己的妙笔把这些宿舍故事写出来吗?
网络分享欢迎下载
网络分享欢迎下载
请用的慧眼观察一下我们的课堂,以“麻辣卧谈会”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注意运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方法。【应考仿真】参考答案
1.A 2.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
网络分享欢迎下载
第三篇: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辛亥革命和国共关系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国共关系专题教学案
★背景资料:
2011年1月4日 新华网: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和宣传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对于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鼓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勇敢担当历史责任,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1946~1949年:两党再次对抗。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勾结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共两党再次走向对抗。经过三年内战。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的支持下,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5、启示:和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携手,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中考演练
一选择题
1.“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材料中提到的“先生”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全国政协已成立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办公室,届时将隆重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等纪念活动。国务院台办则表示,支持两岸各界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知识链接:
一、辛亥革命(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时间:1911
2、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3、领导人:孙中山 领导阶级(政党):资产阶级(中国同盟会)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5、标志性事件: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6、结果:1912年元旦,建立中华民国.但其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7、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8、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0、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二、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
2、提出三民主义并创办《民报》宣传
3、领导辛亥革命(最大功绩)
4、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政府统治 5、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6、建立黄埔军校。
三、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能够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鼓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国共关系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 1、1924~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1924年国民党“—大”召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2、1927~1937年:国民党右派破坏国共合作,制造反革命政变,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和第—次国共合作的破裂,两党对抗。3、1937~1945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实现,国共十年对峙基本结束,共同抗日。经过八年抗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自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用心
A、谭嗣同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2.有人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主要原因是()①提出了指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③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④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下面的文物之所以作为一座丰碑值得后人缅怀,主要由于()
A、推翻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4.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5.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盛典,国家计划在武汉建立 总投资为3.34亿元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其规划方案已经在网上公布,听取市民意见(如图)。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改变 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6.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爱心
专心
①提出三民主义②领导五四运动③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7.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是要改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在20世纪第二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路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9.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共同点不包括()A都主张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C.都在资产阶级领导下进行 D.都向西方学习
10.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李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某专题复习时,得出一个结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历史学习注重论从史出,下列史实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有
①.1924年—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①②③④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③.1937年—1945年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赢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④.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战败后逃往台湾,致使大陆和台湾骨肉分离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19世纪末以来,中华民族不断觉醒,激励着中国人民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巨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1912~1919年,中华民族工业中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材料二:
请回答:
① 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巨变。“第一次巨变”指什么?
②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推动中华民族日益觉醒的因素有哪些?
③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深刻影响?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145周年,同时也是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
材料二:胡锦涛在一次纪念活动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材料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
请回答:
① 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
么?
②“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是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什么学校?中共哪一领导人曾经担任该校政治部主任?
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④结合材料三回答,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⑤结合材料回答,作为中学生我们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中得到哪些启示?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1年,邓小平会见台湾、香港知名人士傅朝枢时说:我们要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材料二 “搞第三次国共合作,我们是赞成的,愿意的。中国统一这件事要台湾海峡两岸的领导人和人民来决定。希望台湾的一些领导人把眼界放宽一点,放远一点。统一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请回答:
⑴邓小平所说的“和平方式”是什么样的?
⑵这一构想的第一次实践是在什么时候什么问题上?
⑶国共之间曾经有过哪两次合作?结果如何?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第四篇:人教版新目标初三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练习及答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二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用时:______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上饶模拟)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风,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马克思评论的是()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2.(2018·萍乡模拟)《中国近代外交史略》中提到:……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材料描述的情形是在哪一条约的刺激下出现的()A.《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3.(2018·北京中考)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2018·南昌模拟)“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材料应出自()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2018·张家界中考)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华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6.(2019·原创题)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在近代史上,日本曾经两次打断中国的崛起之路。第一次是“甲午战争”,为________送终;第二次是日本发动“________”,把中国拖进十四年抗战的泥潭中,再一次阻断中国的崛起。题目中横线处分别对应的是()A.清政府 九一八事变 B.李鸿章 南京大屠杀 C.洋务运动 九一八事变 D.戊戌变法 卢沟桥事变
7.(2018·南京中考)1937年12月15日的《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刊出了《日军杀人盈万》的新闻报道。这一报道揭露的暴行是()A.割占香港岛
C.旅顺大屠杀
B.火烧圆明园
D.南京大屠杀
8.(2019·易错题)“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电视剧的主题。若再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实是()A.英法炮轰广州
C.黄海海战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威海卫战役
9.(2019·改编题)有人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一定意义上讲是列强鉴于中国人民的反抗使瓜分企图破产的事实,对侵华政策的调整。”这里所说的“中国人民的反抗”是指()A.虎门销烟
B.淞沪会战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义和团运动
10.(2018·广东中考)1936年,范文澜在《大丈夫,范文澜说英雄》序言中写道:“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作者上述言论的目的是()A.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 B.强调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C.督促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唤起民众抵抗外来侵略
11.(2018·通辽中考)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战役的形势示意图,关于这场战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李宗仁指挥的战役
②山东是主要战场
③八路军与日军展开的激战 ④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2.(2018·赣州模拟)“这场战争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也迫使国人开始探索强国御侮之道。”小辉同学认为,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3.(2019·原创题)近代中国遭受多次大规模的外国侵略,其中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都侵占过当时中国的都城北京(北平)。()14.(2019·原创题)“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这段报道反映的是百团大战。()
二、非选择题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15.(2019·改编题)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军占领香港岛……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材料二
(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历经的哪次惨痛遭遇?这次事件暴露出西方列强的什么本质?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中所说的地方是北京的哪条胡同?根据条款,列强在这条胡同里取得了哪些特权?
(4)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16.(2019·改编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中华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发表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一曼等人到东北,加强对抗日武装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巴彦、南满、东满等抗日游击队,粉碎了日寇的“春季大扫荡”和“秋季大扫荡”。1936 年,中国共产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抗联在白山黑水间英勇抗击日寇。
材料二 七七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毛泽东指出:“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国民党左派领袖宋庆龄说:“中共宣言和蒋委员长谈话都郑重指出两党精诚团结的必要。我听到这消息,感动得几乎要下泪。”当时,《大公报》载文说:“目前举国一致准备拼死自卫的精神,真不是前几年所能想象的。只凭这种精神,即可保证我民族绝不致衰亡。”
材料三 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的背景。说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进入到什么新阶段。概括出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
(3)面对侵略和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仆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分别列举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场著名战役。
(4)据材料三,概述中国抗日战争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5)请谈谈你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感悟。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C 6.C 7.D 8.C 9.D 10.D 11.C 12.F 13.T 14.T 15.(1)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残暴、贪婪。
(3)《辛丑条约》。北京东交民巷。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并允许驻兵保护,中国人民不准在此居住。(4)落后就要挨打;西方殖民者凶残、野蛮;清政府腐败无能。(言之有理即可)16.(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牵制了大量日本侵略军;鼓舞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等。
(2)由局部抗战进入到全国性抗战。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抗外来侵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的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3)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4)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5)抗战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人民抗战的结果;抗战的胜利,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抗战的结果;抗战的胜利,是坚持长期抗战的结果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