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和斯大林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之比较_宋全成

时间:2019-05-15 00:0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列宁和斯大林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之比较_宋全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列宁和斯大林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之比较_宋全成》。

第一篇:列宁和斯大林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之比较_宋全成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8 年第 3期

列宁和斯大林社会主义生产力

理论之比较

宋全成

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 ,是基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而对未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前景所作出的科学预测 ,那么 ,列宁和斯大林的科学社 会主义生产力理论 ,则是基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而作出的理论概括。由于列宁和斯大林面临着社会主 义社会刚刚建立的同样的社会现实 ,因而其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具有一些相同的因素;但由于列宁和斯 大林对社会主义生产力及其发展看法的差异 ,其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又有许多不同的因素。本文拟就 列宁和斯大林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作一比较研究。

列宁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产生及其内容 ,具有下列相同的因素 :第一 ,列宁和斯大林 的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大致相同。列宁和斯大林都生活于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上半 叶 ,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前 ,列宁和斯大林都认为 ,虽然俄国占主导地位的是封建主义的生产关 系 ,但资本主义在俄国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在俄国得以部分确立。但是 ,随 着俄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 , 俄国社 会发展的未来 ,只能是爆发无产阶级革命 ,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当时 ,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代表鲍威尔、伯 恩施坦等认为 ,在俄国 ,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因素并不占有主导地位 ,而封建主义和自然经济 的因素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 ,俄国社会发展的未来 ,不是爆发无产阶级革命 ,也不是建立社会主义 的新俄国 ,而是爆发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的任务就是彻底砸碎阻碍资本主义 生产力发展的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为资本主义生产力在俄国的发展开辟道路。列宁和斯 大林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的上述观点 ,坚持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马克思认为 ,俄国特有的社会 历史条件 ,完全可以使俄国从落后的封建社会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而跨越资本主义的“ 卡夫丁峡 谷”

19世纪的俄国在世界历史一体化的潮

流中 ,已经不是孤立和封闭的国家 ,它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同一时代 ,而且有着广泛的交往 ,因而完 全有可能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肯定成果 ,作为自己跨越资本主义这一历史阶段的物质前提。其 次 ,俄国广阔的土地天然地适合于大规模的大机器生产 ,有助于从小农经济向规模经济过渡。再其次 , 19 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已经以经济危机的形式暴露出来 ,并处于“同科学、同人民群众以及同它自 己所产生的生产力本身展开斗争的境地 ” 鉴并避免因资本主义

制度的发展所带来的弊端和灾难。最后 ,俄国社会广泛存在着农村公社这一古老的社会制度 , 而这种制 度的生命力“比闪族社会、希腊社会、罗马社会以及其他社会 ,尤其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命力要强得 多。” ①虽然在这种具有二重性的农村公社里 ,一

。马克思认为 ,由于下列因素 ,使得这种跨越成为可能 :首先 , ,因此 ,俄国发生社会变革时 ,完全“房屋的私有、耕地小块耕种和产品的私人占有又使个人 获得发展 ,而这种个人发展和较古的公社的条件是不相容的”

其二重性的特征又是它强大生命力

的源泉 ,因为“公有制以及公有制所造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使公社基础稳固。” ②列宁认为 ,马克思的上述 理论说明 ,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 度 ,然后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

③列宁和斯大林正是依据马克思的上述理论和俄国的 社会现实 ,不仅领导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而且创造了现实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第二 ,列宁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在社会主义中的地位的看法大致相同。列 宁和斯大林一致坚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一贯立场 ,马克思认为 ,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 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新的社会 形态 ,高于资本主义发达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本质特征。恩格斯也认为 ,社会主义到来的基本条件是 , “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 发展到甚 至对我们现代条件来说也是很高的阶段 ,才有可能把生产提高到这样的水平,以致使得阶级差别的消除 成为真正的进步 ,使得这种消除持久巩固 ,并且不致在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引起停滞或甚至衰落。”

④只有 这个时候 ,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才能到来。因此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列宁 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上述思想 ,认为 ,“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这个 结论 ,马克思是完全而且仅仅根据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得出的。劳动社会化通过无数种形式日益 迅速向前发展 ,在马克思逝世后半世纪以来 ,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大生产与资本家的卡特尔、辛迪加和拖 拉斯的增长以及金融资本的规模和势力的巨大增长上。”这种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正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物 质基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生产社会化将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⑤斯大林也认为 , “ 为什么 社会主义能够、应当而且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呢 ?因为它能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创造出更高 的劳动典范 ,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因为它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给予社会更多的产品 ,使社会更加富足起 来。” ⑥不仅如此 ,列宁和斯大林关于生产力在社会主义中的地位的看法也大致相同。列宁认为 ,“无产 阶级取得政权以后 ,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产品数量 ,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⑦“ 在任何社 会主义革命中 ,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就要“扎实地解决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任务。”

⑧ “劳动生产率 ,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⑨“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个根 本的任务 ,认为不这样就不可能最终地过渡到共产主义。”10斯大林也认为 ,社会主义的俄国应该大力发 展生产力 ,只有这样 ,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 ,“我们才可以期望我国将有充裕的消费品 , 丰富的产 品 ,我们才可能从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第二阶段。”1由此可见 ,列宁和斯大林在社会 主义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在社会主义中的地位的问题上的看法大体一致。

第三 ,列宁和斯大林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形成的理论方法也是一致的 ,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 矛盾分析方法。列宁和斯大林形成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前提是接受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 掌握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 到一定阶段 ,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 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 经济基础的变更 ,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12列宁完全接受和继承了马克思的上 述思想 ,认为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唯物主义者。他们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世界和人类 ,看出自然界中一 切现象都有物质原因作基础 ,同样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人们在 生产人类必需的产品时 ,彼此所发生的关系 ,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转移的。所以 ,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现 象 ,人类的意向、观念和法律 ,都是由这些关系来解释的。”13斯大林也完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 观 ,不仅如此 ,他还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原理 ,具体分析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并撰写了《苏 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这部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著作。

由于列宁和斯大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不同 ,也由于列宁和斯大林所处的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

历史阶段不同 ,因而 ,其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又有差别。集中表现在如何发展生产力方面。

第一 ,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 ,发展生产力和进行阶级斗争的问题上 ,列宁和斯大林有着根本的 不同。列宁认为 ,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 ,阶级斗争依然存在。“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时期 ,必然存在着阶级。”“只要阶级存在 ,阶级斗争就不可避免。”14但是 ,在政治上取得政权而在经济上 还十分落后、落后于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 ,首要的任务将不是进行暴风骤雨似的阶级斗 争 ,而是进行艰巨的管理国家即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工作。这是一项巨大的 “文化”建设工程。生产 力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现这个工作重心的根 本性变换。“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 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等方面 ,而现在重心改变了 ,转到和平的、组织方面的`文化'方面的工作 上去了。”15“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完成以后 ,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 本上解决 ,必然要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的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 ,这个根本任务就是 :提高 劳动生产率 ,发展社会生产力。”16列宁不仅在理论上 ,而且在实践上 ,始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 , 作为生产 力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任务。斯大林不同于列宁的上述思想 ,特别是在列宁逝世以后 ,他认为 , 随着苏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生产力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 ,阶级斗争将愈来愈激烈。“ 我们所有 的进展 ,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每一个稍微重大的成就 ,都是我们国内阶级斗争的表现和结果 „„ 随着我们的进展 ,资本主义分子的反抗将加强起来 ,阶级斗争将更加尖锐。”“向社会主义的前进不能不 引起剥削分子对这种前进的反抗 ,而剥削分子的反抗不能不引起阶级斗争的必然的尖锐化。”17 斯大林 不仅在理论上 ,而且在实践上始终把阶级斗争放在比发展生产力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第二 ,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所有制的具体形式问题上 ,列宁和斯大林也有着明显的不同。马克 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时曾经认为 ,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列宁在革命以前和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一度把建立公有制 ,看作是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唯一形 式。但是 ,随着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误的认识 ,列宁提出了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 发展的新经济政策。“我们原来打算(或者更确切些说 ,我们是没有充分根据地假定)直接用无产阶级国 家的法令 ,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 错误。”18列宁认为 ,只要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只要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 ,就应当改变 单一的所有制形式 ,采取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办法 ,“(1)宗法式的 ,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2)小商品生产(这里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3)私人资本主义;(4)国家资本主义;(5 义。”19这五种经济成份都是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所必需的 ,由于采取了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新 经济政策 ,苏联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地恢复和发展。列宁逝世以后 ,斯大林在很短的时间内废止了 新经济政策。他认为 ,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形式只能是公有制经济。“我们苏联社会 ,是 社会主义社会 ,因为工厂、土地、银行、运输工具的私有制已被取消 ,而代之以公有制。”我们“ 这个社会的 基础就是公有制 :国家的即全民的所有制以及合作社集体农庄的所有制。”20于是 ,在斯大林领导时期 , 苏联在工业、农业等各生产领域推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形式 ,并形成了僵化的公有制经济模式 , 严重阻 碍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 ,在对待国家资本主义是否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上 ,也不完全一致。列宁一贯重视 国家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早在革命前夕列宁就曾明确指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社会主义的入口 ,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可以直接上升到社会主义。也就是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 主义革命的最完备的物质基础。革命以后 ,列宁也非常重视国家资本主义在发展苏联社会主义生产力 方面的重要作用。列宁在和左派共产主义的论战中指出 :“国家资本主义较之我们苏维埃共和国目前的 情况,是一个进步。如果国家资本主义在半年左右能在我国建立起来 ,那就是一个很大的胜利 , 那就真 正能够保证社会主义一年以后在我国最终地巩固起来 ,立于不败之地。”21列宁在《论粮食税》 一书中具 体阐明了苏联存在国家资本主义的四种形式 :租让制、租借制、合作制、代购代销。随后 ,列宁的上述思 想在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得到应用 ,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22 年 ,列宁提出停止新经济

下载列宁和斯大林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之比较_宋全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列宁和斯大林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之比较_宋全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