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陶西平: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动向
陶西平: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动向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杂志
最近几天,新闻媒体最关注的有这样两件事,一件事是东海防空识别区,另一件事是PISA成绩的公布。PISA成绩的公布引起了媒体的很大关注,我已经看到 了很多国家对此的评论。我认为,世界各国对PISA成绩的关注,体现了教育国际交流。所谓教育国际交流,不仅是中国要了解其他国家,其他国家也非常关注中 国。因此,让中国了解世界教育,让世界了解中国教育,这就是教育的国际化。
一、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在世界经济全 球化的推动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 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地的要求,而且要适应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因此,归根结底,教育国际化就 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人与自然之间有生态危机,人与社会之间有人文危机,人与人之间有道德危机,人与自 己之间有心理危机,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安全危机,文化与文化之间有价值观危机,经济与经济之间有金融危机,这些危机都在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与此同 时,我们又生活在充满机遇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20世纪末,人类将跨入新世纪的门槛,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联邦商务部就共同 资助了一项研究计划,目的是要弄清楚在21世纪哪些科学技术会引领人类的发展。70多位一流的科学家在研究之后,提交了一份480页的研究报告《聚合四大 科技,提高人类能力》。报告认为,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信息技术(Informational Technology)、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这四大科技的聚合(NBIC)会引领人类社会在21世纪的发展。机器人就是聚合科技的产物。日本提出,要在2020年前,使机器人能够达 到考上东京大学的水平。这种新兴科技的兴起,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聚合科技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这个效果可能会使人类物种发生第四次改变。第一次改 变是人类走出森林;第二次改变是对火的使用,人类可以吸收更多的蛋白质,有助于人脑的发育;第三次改变是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传承;第四次改变可能就会是聚 合科技带来的,也许会出现人工造人,这就是很大的改变。
第 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种种迹象表明,以聚合科技为基础,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第三次工 业革命正在展开。第三次工业革命会引起整个业态的变化,大规模生产有可能会转向大规模定制,产业组织的网络化,知识型员工将成为核心竞争资源。产业革命也 正在兴起,习近平主席在视察中关村之后在讲话中说,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不 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我们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研究教育问题的。教育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最锐利的武器,公平与质量是全球教育事业共同的、永恒的主 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认为,教育只有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可能使人类真正得到可持续发展。
2012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启动了“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有10个国家参与了此次倡议行动,中国就是其中之一。习近平主席专门发了贺信,全力支持这项行动。倡议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不论其性别、背景或处境,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第二,必须提高学习质量,通 过更好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年轻一代适应当今就业市场的需求;第三,教育应充分发挥其培育为人之道的核心作用,培养全球公民意识,帮助人们构建更公平、和谐和包容的社会。
二、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动向
(一)全球教育聚焦于质量公平
现在,公平与质量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合。因为原来“公平”主要指的是有上学的机会,“质量”指的是上好学;现在除了非洲一些地区之外,世界上大 部分地区的上学机会问题都已基本得到解决,而上好学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质量公平问题现在被提上了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增加入学机会方面 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并未带来教育质量和教育针对性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面临教育质量危机,而大部分发达国家也没能为所有学习者提 供有质量的教育。
世界银行“2020年教育战略”提出,为应对全球教育面临的挑战,未来教育的目标应从促进“全民教育”转变为促进“全民学习”。“全民学习”目标的提出是 在获得入学机会的基础上更强调受教育的结果,有利于在促进教育机会公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教育结果的公平。经合组织于2013年举办了教育论坛,并在论坛 上得出了这样一个研究结论——当前,来自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代表严重不足,那些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减轻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成绩影响的国家,也不可能在高等教育阶段解决这一问题。经合组织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校成绩表现进行评比,并将其列入学生公平就学的分析数据。这一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不 单纯看均衡水平,也不单纯看发展水平,而是将均衡与发展放在一起进行评估,即将公平性与成绩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公平性与学校成绩两方面表现俱佳的排名前 十位的是中国上海、中国香港、芬兰、韩国、加拿大、日本、冰岛、爱沙尼亚、荷兰、挪威;公平性高,但学校成绩表现较差的是俄罗斯、西班牙、克罗地亚和捷克 等国;公平性和学校成绩表现两方面都不好的是保加利亚、土耳其、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则是学校成绩表现高于平均水平,但就学公平性低 于平均水平。、日本近些年来非常关注教育质量并为此采取了诸多措施。这是因为日本在PISA评估中的成绩有所下降,日本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十几年前推行的“宽 松教育”致使日本学生学习质量下降。因此,日本现在开始增加课时、教学内容,提高教学难度,特别是数学与科学的难度。这样一来,日本教科书的厚度也就增加 了。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对初中全科及高中部分科目的最新教科书的检测结果,各学科教科书合计平均页数为5485页,比2004学年度增加了1078页。其中增加幅度最大的为理化科目(增加45%)以及数学科目(增加33%)。
2013年7月,英国副首相尼克·克莱格以及学校大臣大卫·劳斯发布了磋商计划。该计划旨在改革小学承担责任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学校需要提升基本标准。尼克·克莱格表示:“所有的证据都表明,如果输在了起跑线上,后面也将会落后。”
2013年2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了美国国情咨文演讲。“现在,为了扩大我们的中产阶层,我们的公民必须接受教育和当今从事工作所必备的技能 培训。同时我们也要确保,在美国的每一个人只要辛勤肯干,就能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奥巴马发表的国情咨文在教育方面主要谈了三个问题,一是加大学前教育 投入;二是加强高中教育的技能培训;三是对贫困大学生给予资助。
韩国现任总统朴槿惠于2013年2月25日就职,于5月底就出台了《快乐学习·逐梦成长》的新教育政策。他们认为,只有小班化才能提高教育质量。2013年,韩国小学每班平均20.3名学生,2020年将减至15.9名。新政策还提出改变教科书,教科书编写应该以学生的能力、兴趣为核心考量,让学 生爱不释手,使学生能自我阅读学习,不必另找参考书或私人补习。
(二)提高教育质量的潮流指向
1.以学生为中心
现在,教育开始由以课程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一是学生的全员化发展,即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实际上,我认为对于教育公平最好的解读就是每个学生 都是重要的。二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因此不能忽视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三是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学校的多样化发展归根结底是为学生的 个性化发展服务的。
日前,美国联邦教育部邀请学生代表,共同讨论美国教育改革问题。联邦教育部长邓肯说:“如果我们不倾听学生的声音,我们的教育将难以进步。”
俄罗斯正在进行高中课程改革。俄联邦教育与科学部部长安德烈·富尔先科宣布,新的联邦高中教育标准草案规定,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不同的科目,而且还可以自行选择不同水平的课程。这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
韩国的《快乐学习·逐梦成长》提出,初中三年期间,指定某一学期不举行任何考试,让学生在没有考试、没有成绩评价压力的情况下,借由学校所举办的各项 活动,充分尝试自己的职业性向。韩国首尔市教育厅宣布,将从2013年6月开始,定期对全市中小学生的快乐指数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分四大领域:对学校生活 的满意度、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对自己的满意度、综合满意度。
在法国,于2010年秋季升入高一的学生已经在按照改革后的“新高中”的学业组织模式接受法国的高中教育。“新高中”用新的“探索课程”取代“定向课 程”,对所有学生进行“个性化陪护”,为困难学生开办“学业水平补习班”,学生可以更换“学业道路”,所有学生都可以享受个别辅导。另外,普通高中的学生 可以转到职业学校学习,职业学校的学生也可以转到普通高中学习,这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2.以价值观为导向
不只是中国,很多国家的教育都出现了从以能力为导向向以价值观为导向的转变。价值观主要包括,一是正确对待自己,二是正确对待别人,三是正确对待社会、国家和世界。
韩国提出,学校教学要将更多品德教育融入到各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重要的价值观与态度,如同理心与同情心、诚实、责任心等。
新加坡的教育导向一直随着时代的要求而不断变化:从1959年起的生存导向,到1979年以后的效率导向,再到1997年以后的能力导向。2011年 9月22日,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提出,让教育系统变得更加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全面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价值观和品格发展。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学生 中心、价值观导向的教育”。
法国政府近日公布了《共和国学校重建导向与规划法》。该法旨在建立公正的、严格要求的、富有包容精神的学校,使教师在新的德育和公民教育的框架下,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贯彻共和国的价值观,教会学生生活中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新西兰教育部颁布了2007年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必须将基础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基础价值观教育计划明 确指出,新西兰的学校应教育学生具有以下8种价值观,分别是:追求卓越、创新与好奇、多样化、尊重他人、公正、团结合作、关心环境、诚实正直
3.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培养重点在于,一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二是实践式学习,三是合作式学习。
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的课程就是把各种知识综合在一起,以问题为中心,并将问题的解决作为关键。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观发生了改变,过去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解答问题,而现在的学习则是为了解决问题。过去,“理解”就是学生听懂了老师讲的知识;现在,“理解”则是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用学到的知识来 解决问题。“为理解而教”的课程还体现了教学观的改变,即从教学是知识的传授改变为教学是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 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学生的自我超越,是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认识,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再有就是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学生从“被教”转 向自主学习。曾有一位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来中国参加一所中学的毕业典礼,他在讲话时表示,与英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要勤奋得多,考试成绩也好得多,但是,英国学生是自己在学习,而中国学生则是“被教”。
去年,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彼得·圣吉来中国,他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婴儿学走路,是在跌倒、爬起、再跌到、再爬起的过程中学会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 展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要有一个想错、再想、再想错、再想的过程。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意味着他在成长,教师要有“祝贺失败”的修养。彼得·圣吉的意思是要 关注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错误,学生犯错误恰恰意味着他在成长。就像婴儿摔倒了家长不要抱,因为他只有摔倒了爬起来,再摔倒了再爬起来,才能最终学会走 路。
2013年8月,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描述了新加坡未来可能面对的挑战。他强调,面对科技和经济形势的改变,下一代不但要拥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技能,还要懂得创造新的知识,并以创新的手法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于2009年首次选定筑波大学、埼玉大学、千叶大学、京都大学、冈山大学5所国立大学作为“未来科学家培养讲座”开办校,为擅长数理化的小学至高中的学生讲授大学课程,并提供机会让他们亲手做实验。
印度在中学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进行“高级思维技能”(HOTs)培养。“高级思维技能”包括理解技能和批判性思维。引入高级技能,旨在拓宽学生视野。强调以应用为基础的问题的解决,反对机械学习,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并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以色列教育部门在中学实施“优秀2000计划”。该计划的宗旨是树立学生的创新观念,使学生具有数学的、技术的、经济的综合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4.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许是教育领域在21世纪最重大的变革。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邓肯在2011年9月重复提出了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在教育领域信 息技术的投入很大,却没有产生像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呢?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物流的整个业态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应用于商业领域,网购就对于实体 商场产生很大的冲击;信息技术应用于国防领域,战争形态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却没有产生太大的改变。为什么会这样呢?邓肯认为,信息技术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没有使教育产生结构性的改变。信息技术不应仅仅是一个工具,它要改变整个教学模式,甚至是学校形态。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3基础教育版》由美国新媒体联盟、学校网络联合会和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合作完成。报告指出,在近期发展阶段(即未来12个 月内),“云计算”和“移动学习”这两种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的技术将进入主流应用。云计算能够使资源大量存储、提取、交互,而且不需要每所学校都建立资源 库。移动学习可以说是学习工具最重要的变革,其中最主要的是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在中期发展阶段(即未来2至3年 内),“学习分析”和“开放内容”将引起基础教育领域日益浓厚的兴趣,预期将会在20%以上的教育机构得到应用。学习分析能够及时掌握群体和个体的动态,从而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对于开放内容,我们现在已有尝试,即搭建平台进行远程教育和互动。开放内容最重要的是价值观的转变,从资源的独享转向资源 的共享。在远期发展阶段(即未来4至5年内),“3D打印”与“虚拟和远程实验室”将获得广泛应用。社会对这两种技术更深层次的兴趣和投资是明确的方向 标,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报告认为,最大的挑战就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人们通常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对不熟悉的事物容易产生抵制情绪,并找出种种理由反对它。例 如,iPad会影响学生视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等。我认为,虽然这些问题确实都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但都可以在实践当中逐步解决。因 此,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传统的教育实践限制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教育模式也正在给传统学校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的技术和实践并不能为个性 化学习需求提供充分的支持,我们尚未找到应用数字化媒体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经合组织公布了对15岁学生的“数字化阅读技能”(Digital literacy)调查结果。这篇题为《PISA2009年结果:在线学生》的报告旨在测试15岁学生在互联网上寻找信息、解读信息、理解及评估电脑图表 等方面的能力。来自16个经合组织成员国以及3个非成员经济体(哥伦比亚、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学生参加了测试。结果显示,韩国15岁学生在使用计算机 和网络进行学习方面名列第一,接下来依次是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和冰岛。
韩国国民中学英语、科学、社会三科将使用电子教科书,使学生得以主动、积极、认真地学习,而且此举有助于提升学生自学与日常生活所需的核心能力。
日本通讯部已于2010年10月在日本的小学启动电子课本试用计划。参与试用计划的小学生每人拥有一台平板电脑,同时,教室中还安装了互动式黑板。这 项试用计划的目标是,到2015年,日本全国的中小学生每人都配备一台电子课本。如果成功的话,这将为日本的中小学教育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革新。
法国《共和国学校重建导向与规划法》特别提出,使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够轻松地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和软件,学生可以真正地掌握多媒体,具 备未来公民必备的能力,同时促进学校教育走进数字化时代。2013年的新学期,法国的学校提供了11项必要的数字化服务。
印度于2012年11月发布了一款名为Aakash2的7英寸平板电脑,出售给学生的政府补贴价仅为1130卢比(约合20美元),号称全球最便宜的平板电脑。目前,印度已有250所高校的1.5万名教师接受了将该款平板电脑应用于教育的培训。
中国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不算晚,但如果我们现在不关注世界的态势,就很可能还停留在传统的“智慧教室”和“校校通”阶段。
5.教育质量的评估
教育质量的评估是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要关注的问题,评估的关注点主要在于评估标准、评估体系与评估政策。
经合组织发布了一篇题为《为促进更好学习:评价与评估的国际视角》的报告。该报告称,全球教育系统正将对教师和学校绩效的评估作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以 及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推动力。报告还指出,经合组织各成员国在“学校是否和如何测试成绩”这两个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芬兰很多人现在不赞成参加PISA评 估,他们认为PISA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不管PISA评估结果如何,他们都认为芬兰教育是很好的。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国家,如法国、日本,他们对于 PISA的结果特别关注,有的国家的教育部长甚至就是因为PISA评估成绩不好而被撤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对于评估的看法和态度并不完全一样。
近日,经合组织基于PISA开发出了一个新的测试工具,这个工具被称作“经合组织面向学校的测试”(OECD Test for Schools),旨在为个体学校提供与现有PISA量表比较的,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的描述性信息,以及技能和知识创造性应用方面的分析信 息。该测试也收集学生和学校的背景信息,以体现学校和课堂的学习环境、师生关系、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及参与程度的关系。世界银行于2013年10月召开了主 题为“全球学习评估”的研讨会。研讨会讨论了一系列问题:为什么学习评估对于实现2015年后全球发展目标非常重要?哪些是有效应用学习信息的工具及方法 的评估?政府怎样采用这些工具和方法来建立自身的评估体系,以支持全民学习?各国如何改进他们的评估系统?
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主要依靠单一的测试手段来给学生和学校评级,强调结果评价,而忽略了体现学生和学校发展进步的过程性评价。奥巴马上台后则采取 了更加全面客观的测试方式。联邦政府已投资3.5亿美元支持各州创立更加复杂综合的评估体系,这个评估体系不仅用于发现问题,而且用于为教师提供及时准确 的信息,以帮助他们改善教学,提高学生学业成就。
自2011年3月31日开始,英国每所中学都必须公开其在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中每一学科的具体表现,以便家长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状况,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
2009年,俄罗斯正式开始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高考制度,逐步把中学毕业考试和高考合二为一。此举的原因是学生负担太重,自主招生易造成教育腐败,考试成本过高又缺乏国家统一标准,教育质量无法保证。该制度备受争议,很多高等院校都坚持认为应该自主招生。
2013年4月中下旬,日本进行了例行的全国学力调查,包括学生学力调查、历年变化分析调查、家长问卷调查、教育委员会问卷调查。调查覆盖国、公、私 立小学六年级、初中三年级的所有学生,着重把握和分析全国所有学校的学力状况,了解问题的改善状况,考查小班化教育政策的成果。
在提高教育质量的潮流指向中,以学习为中心反映了教育理念的转变,以价值观为导向反映了教育目标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反映了教育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应用反映了教育技术的转变,教育质量的评估反映了对待教育结果方式的转变。因此,当代教育的改革动向是全方位的。
(三)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最终都要体现在课程上,课程是学校教育目标落实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启动 《2012-2015年教师战略》。新战略的重点是支持教师进行高质量学习,因此,新战略暂被称作“为了全民教育的高质量教师”。2013年4月21日至 27日的全球教育行动周提出“每个孩子都需要教师”的口号,行动周聚焦于教师在实现教育目标中的关键作用,即“没有教师,学校仅仅是一座建筑物”。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说:“教师是推动教育平等、机会和质量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满足每一个孩子愿望的关键,他们掌握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钥 匙。”2013年3月,经合组织发布了一份题为《为21世纪准备教师并培养学校领导》的报告。报告呼吁,越来越多的国家面临关键学科合格教师短缺问题,各 国政府迫切需要提高教师行业的吸引力。欧盟提出,随着时代的快速变化,教师技能需要被重新定义和调整。21世纪教师需要具备的技能比以往更多更复杂。当前 教师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教师老龄化、性别失衡及特定专业教师不足。因此,欧盟提出要“重新审视教育”。各会员国对教师政策尤其应该关注以下方面:教师新技 能的培养,增加投入,吸引年轻人从事教师职业,加强现有教师培训。
美国25个州发表声明,将采取行动更新其教师资格系统,以保证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前具备充分条件,要开发创新性绩效评估措施,加快批准教师培养项目的进程,以保证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满足大学和就业的需要。
澳大利亚一半以上的公立学校教师将接受更为严格的教师资格评估检验,旨在提升公立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对于那些资深的在职教师和新入职的教师,他们虽 然在工作经验上有所差异,但是为了使教师能够产生危机意识和进取意识,新的评估方案认为应该对这两类教师采用同等级别的评估标准。
2013年,以提高全国教育质量为目的,瑞典教育部长与各方就十项教育改革措施达成了共识。这十项措施为:提高教师薪资并实施教师分级,减少教师的行 政文书工作,制定教师执照过渡期方案并协助在职教师进修,提高师范教育录取门槛,提升教学法,设立教师培训学校,为培训学校建立评价机制,加强“入职年”(Introduction Year)培训,设立教育研究院。
2012年3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教师教育、教师培养改革的总方向:改变教师教育由大学承担、教师培养由教委承担的断层现状,构筑教师生涯一 体化培养体制,使教师进行深入的专业发展。改革的具体方向是:教师硕士化培养;改革教师资格证制度,创设“一般资格证”“基础资格证”和“专业资格证”的 教师资格证制度。
新加坡为提升教育团队的整体素质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为教师和校长制定管理者、教学和教育专家的不同职业发展轨道,只录取每一批大学生中最优秀的1/3加入教师行列,将现任教师每年的培训时间增加至100小时,为学校管理人才制定导师制。
于2012年3月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教师大会”主要研究21世纪的教师与过去有何不同。大会研究了若干项的差异,并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即21世纪的教师必须成为高水平的知识工作者,不断丰富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三、结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2009年11月的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上讲道,“21世纪的教育需要重大创新,这是因为我们的世界正在变得越来 越复杂、越来越融合,知识驱动性也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必须就教育的目的、内容、出发点及方式开展批判的、持续的交流和对话。”这个讲话有三层意 思,一是教育需要重大创新;二是教育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三是各国之间必须展开批判的、持续的交流和对话,这就是教育国际化的意义。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创始 人普拉哈拉徳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式之一就是R=G,即资源来自全球,他说:“所有企业都应从全球多个企业甚至竞争者那里获取资源,以形成一个全球化 的资源系统,这是因为没有一家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规模足以满足任意一位消费者在任意时刻的需求。”如果将这种思想引申到教育领域,那么我们就会得出,所有国 家的教育都应从全球多个国家甚至竞争者那里获取资源,以形成一个广泛的资源系统,这是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资源足以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所有需求。因此,形成多元、灵活的全方位教育资源意识与资源整合能力,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动因。
世界是一个圆,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圆心,圆心无处不在。教育就是半径,半径越长,每个人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推动教育国际化是拉长教育半径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推动教育国际化就是为了能够拥有一个更广阔的教育的世界。
最后,我用刘延东同志的话做一个总结。刘延东同志说,“要从我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中吸取营养,从基层生动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从人民群众需求中找准努力方向。同时,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以开放促进教育水平的提升。”
(文章系作者2013年12月7日上午在2013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本刊编辑部根据录音整理)
第二篇:陶西平:关于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陶西平:关于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集团化办学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出现的是职业教育集团:20多年前,为了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一些地区开始出现由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同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而后,民办教育集团开始出现:一种是同一举办者在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举办多所学校,以集团形式进行管理;另一种是同一举办者举办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学校,如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或者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也采取集团形式进行管理。再后,一些地区为了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开始进行公办学校集团化办学的探索。现在,集团化办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少地区开始将其作为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缓解择校热的一种办学体制改革。
试行学区制与进行集团化办学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但两者又是有区别的两种模式。试行学区制是地区内教育行政治理结构改革的一种探索,而集团化办学则是地区内或跨地区的学校之间的一种合作形式。
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已有的类型看,一种是同一地区内学校服务范围的划定与学校之间的校际联合,另一种是跨地区的学校之间的联合。上述联合大多是各校保持独立的法人地位,但也有的是两所或几所学校共有一个法人代表。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集团化办学的特点是:(1)通过集团形式,使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得以固化,有利于基础薄弱学校的教育水平的提升。(2)使集团内的招生范围相对稳定,在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在集团内的学校适度流动,有利于缓解择校矛盾。(3)拓宽学校的教育视野,促进学校的优势互补,通过加强集团内的校际沟通,使信息交流渠道更加畅通,大家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因此,集团化办学是在新形势下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有益探索。
根据已有的经验,我认为,当前应加强对集团化办学的目标、方式以及文化问题的研究。
集团化办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要处理好集团内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与本集团和其他集团及其他地区之间均衡发展的关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集团化办学的首要目标。集团化不是将集团内的优质教育资源稀释,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使集团内的优质学校在充分发挥辐射作用的同时,能够向新的高度攀升,并使集团的整体教育水平都能达到甚至超过原有优质学校的水平,进而实现不低于或高于其他集团和其他地区办学水平的目标,做到内外两个优质均衡发展。集团化办学是一个着眼于均衡发展而立足于提升质量的教育模式,高质量是集团化办学的生命。
集团化办学重在校际的联合,但这种联合绝不是将集团内的所有学校都冠以优质学校的名称或者都戴上优质学校的光环,造成所有成员校都已优质的假象,成为给群众的一种精神安慰。优质学校是集团化校际联合的核心,需要承担更多的组织协调的责任。因此,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领域和工作程序,以使集团活动制度化,进而取得整体优化的实效,是集团化办学既不流于形式,又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制度保证。一方面,集团不是一所大学校,不能事无巨细,都由集团统管。如果名校校长变成了一位大校校长,那么,既不利于发挥其他成员校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其自身领导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集团的合作领域应当突出重点,应把促进各校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资源共享和开展教学研究作为主要任务,紧抓不放,不能有丝毫懈怠。
集团化办学需要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这种引领首先体现在教育理念上。要把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培养目标、服务于集团覆盖地区的群众,作为指导思想,务必取得共识;同时,又不能让集团内的所有学校都完全按照优质学校的模式去办,要尊重各校的发展历史、周边环境和已形成的办学特色,从而使集团内的所有学校都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目标。我们必须看到,帮助基础薄弱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是使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当形成一种集团文化,其核心是尊重──尊重每一所学校,尊重每一位校长,尊重每一位师生,尊重每一种教育创新,使集团成为和谐共生的大家庭。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为教育创新搭建了新的平台。我们相信,这项改革一定能取得令人振奋的成果。
第三篇:民办教育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陶西平讲话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国家总督学顾问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
(2011年11月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2011年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在开幕!
出席大会的有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顾问,中央相关部门代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各地民办教育协会领导同志。
这次会议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教育部鲁昕副部长亲自出席会议,全国人大陈至立副委员长,严隽琪副委员长,全国政协陈中兴副主席,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发来贺信。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还高兴地邀请到台湾、香港私立教育界的代表参加会议,促进了更广泛的交流。
在大会开幕的时候,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向为民办教育发展给予关心、指导、支持、帮助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倾注激情、智慧和精力的举办者、办学者、教职员工和民办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十多年来,我国民办教育迈出了有力的步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10年底,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11.90万所,比上年增加l.26 万所;各类在校学生3392.96万人,比上年增加327.57万人。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测算,从2000年到2010年,十一年累计全国各级民办教育学校经费总收入约为7100亿元。经过二十年发展,到2010年9月,全国各级民办学校固定资产总原始值已约达4000亿元左右,大约相当于全国公办教育六年的财政基建拨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民办教育定位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这两个“重要”,明确了民办教育在我国实现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业战略目标的地位和作用。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教育部和相关政府部门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正在制定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国家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制定了令人鼓舞的推动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方案,同时,国家正准备在近期召开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这一切意味着民办教育的发展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民办教育自身建设也不断得到加强。在办学规模稳步发展的同时,各级各类教育都把目光投向加强内涵发展、规范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涌现出一批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办学规范,获
得良好社会声誉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一年来,民办高校在增加本科院校的同时又有部分学校获得了培养专业硕士的资格,提升了办学规格;民办普通高中在多样化发展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批民办高中办学水平获得了著名高校的认可;民办初中和小学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提供选择性教育的重要作用;民办职业教育在培养应用型、敲能型人才方面,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民办学前教育在全国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民办培训教育的磅礴发展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满足多种教育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发展大会的主题是: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发展优质民办教育。这一主题也是未来相当长时期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主题。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已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的新的目标和神圣使命。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加强对这一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的引领。
以办好优质的民办学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为目标是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史的新的里程碑。当前,我国教育的总体规模已经迅速扩大,难以上学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已经成为主要矛盾。因此,尽管在一定时期,一些地区,某些领域,民办教育的补充性作用依然存在,但就总体而言,民办教育向着优质发展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既是未来民办教育生存的基础,也是未来民办教育发展的前提。
实现发展优质民办教育的新的目标,完成发展优质民办教育的新的任务,需要三个方面形成合力:各级政府依法承担起发展优质民办教育的重要责任,民办教育界应当自觉地肩负起发展优质民办教育的光荣使命,社会各界和媒体应当共同创造民办教育优质发展的良好氛围。这次会议,我们将聆听各位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学习兄弟省市发展民办教育的经验,还将分别组织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育培训、行政管理、各地民办教育协会进行研讨。相信会议的成果会对今后民办教育的优质发展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发挥推动的作用。
今天还将举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将要总结协会成立三年来的工作,选举新一届的领导机构组成人员。三年来,协会初步发挥了民办教育界行业协会的作用,为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以这次会议作为新的起点,协会将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成为政府和民办教育界沟通的发挥枢纽作用的通道,成为有凝聚力的民办教育界的温暖的家。
这次会议由云南省承办,云南省和昆明市的党委和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云南民办教育协会做了大量工作,我代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和参会代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民办教育发展的道路还很长,还会遇到种种曲折坎坷。但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只要着眼于未来,就一定会看到一批批高水平的优质民办学校将会毫无愧色地屹立于中国和世界教
育之林。这次大会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相信,这一定是一个持续前进的起点,一个和谐发展的起点,更是一个走向新的辉煌的起点。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新的起点上,为民办教育的优势发展,为落实规划纲要确定的教育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
第四篇:陶行知教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陶行知教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摘 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影响影响了很多教育工作者。其提出的教学理念不单单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今天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也有很深的影响,本文就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产生的影响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陶行知;教学思想;影响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其提出的教育理论借鉴了西方现代进步主义的合理因素,对传统的教育体系进行了改革,对于我国现今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教学做合一”的涵义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指的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法”中包含了两层涵义:一方面是被生活教育的特质所规定。“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这就表明了在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事情,只要我们一旦做了,对于我们本人来说就是在学习的过程,对于其他人来说就是教他们如何做。从另一方面来说,在这种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并不是固定的,在做的过程中教的是老师,在做的过程中学的就是学生。所以,在陶先生的理论中,教师与先生并没有非常严格的界限。
二、陶行知教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迪
1.在教育改革中各级都要树立和强化“教学做合一”观念
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从各级行政的教育官员到一线的教职员工、学生以及家长都应该树立“教学做合一”的观念。如何在这一指导下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合理的运用“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来对教学设计、学法的有效指导。社会中的各个群体如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他群体都应该为学生学习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可以全面、健康的发展。
2.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国的教育体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在很大的程度上偏重于教学,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兴趣的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这就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相违背。在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去研究、去探索,通过创新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指导学习方法,使其可以在实践中灵活地去运用并加以检验。
3.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新世纪,要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和各种具体情况的本领,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缺乏这种能力。当学生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向他人求助,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只具备这种能力,那么只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如果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却没有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远远不够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提倡的是“必有事焉”,指出要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体验、新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要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去“做”,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
4.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陶行知的教学理念中,提倡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可以自主地投入到学习和发展中去。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并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而且教育工作者正在将其变成一个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我国的教育改革中,要将“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对教育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在改革中克服种种弊端。
三、陶行知教学思想对我国德育工作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在其教育理论中提倡师生是平等的,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当以身作则、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作为一名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还要做好道德教育,以身作则,在学课堂上应该要让学生明白,先做人、再做事。我们不单单要培养学生专业的书本知识,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不能放松。要使学生将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能力进行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的统一。在这一点上,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掌握国内外的政治动态,在教书育人以及教学研究方面达到一定的高度,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