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车俊 高举改革大旗 扛起改革担当 当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
高举改革大旗 扛起改革担当 当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
——车俊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省委决定在新年上班第一天召开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会,就是要向全省上下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动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当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为奋力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篇章。40年来,浙江率先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形成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得益彰的先发性优势;较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扶持欠发达地区政策体系,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形成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发展格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习近平同志率领十一届省委制定实施“八八战略”,历届省委一以贯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有力制度保障。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解放和增强了社会活力,成功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成功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从1978年到2016年,我省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长到4.73万亿元,年均增长12.5%,是同期全国经济增长的1.3倍,是同期全球经济增长的4.4倍,我省经济总量、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大幅跃升并稳居全国前列。
5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制度设计,向全党发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5年来,我们在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全省机场整合、欠发达县集体摘帽、杭州互联网法院等亮点纷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河长制、特色小镇、“四张清单一张网”、“城市数据大脑”等做法和经验向全国推广。特别是我们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建设“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百姓纷纷点赞,企业普遍叫好,党中央、国务院充分肯定,中央深改办明确要求向全国推广。在此基础上,全面撬动各领域改革,浙江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40年的浙江发展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改革史;40年的浙江发展路,就是一条波澜壮阔的改革路。回顾40年特别是5年来的生动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浙江发展之所以有现在这样的大好局面,关键在改革;浙江未来要实现“两个高水平”的奋斗目标,关键还在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浙江的今天,也就没有浙江的明天。我们深切体会到,浙江改革之所以能够势如破竹、走在前列,根本在先进理论的正确指引;浙江要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阔步前进。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唯有改革开路、负冀前行。浙江是改革开放先行地,过去先行,现在和将来也要先行;浙江是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更要成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忠实践行地。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八八战略”,第一条就指向深化改革。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四个强省”工作导向,第一个就是改革强省。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浙江精神,牢固树立改革强省的鲜明导向,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以干在实处的改革举措、走在前列的改革成效,勇立新时代的改革潮头。
——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不能变”,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奋力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推向前进。
总书记指出:“坚定改革方向,继续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最为关键的是,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这“三个不能变”,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对此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旗帜鲜明、头脑清醒,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改革定力和一往无前的改革姿态。
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突破,根本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站在新的起点推进改革,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省各地各部门在谋划改革工作时,要统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的改革任务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出的改革部署,纳入总盘子一体推进,投入更多力量狠抓落实。对党中央作出的改革部署、通过的改革方案,对中央放在我省的各项改革试点,不论有多大困难,都要坚定不移抓好落实,来不得半点含糊。这要作为一条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要肩负起向世界展示中国道路、中国方案无尽魅力的重要使命。道路是党的生命。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浙江是沿海发达省份,是总书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各方面都非常关注。这些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针对先发早发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形成了许多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发挥了重要的探路者作用。现在,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中,我们这一棒的任务就是要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努力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为全国面上改革提供浙江素材、作出浙江贡献,向世界展示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无尽魅力。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成效如何,要由群众说了算,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全部改革之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各地各部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入分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在本地本部门有哪些具体的表现,认真查找体制机制上的症结在哪里,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多推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改革项目,真正做到改在民生的关键处,改到人民的心坎上。
只要是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顽瘴痼疾,只要是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弊端,我们就要坚决地改、坚决地破;只要是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和做法,只要是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政策和举措,我们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立。
——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必须紧紧扭住“最多跑一次”改革这个“牛鼻子”,进一步深化认识、丰富内涵、拓展外延、提升质量,坚定不移推动这项改革向纵深发展。
2016年,我到基层调研时,一些群众和企业反映,希望在审批制度改革、“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使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一件事最多跑一次就能办成。当时,有的同志觉得这个要求过高,不可能实现,一旦提出就没有了回旋余地。为此,我们进行反复酝酿、深入研究,最后决定人民有诉求、难度再大也要向前推进。我们必须有这样的担当!在2016年12月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毅然提出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一年来,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合力攻坚,推动改革从理念化为实践、由承诺成为现实、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使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大家普遍反映,这项改革抓得准、抓得实,现在到政府办事省心、省时、省力,政务服务和发展环境更好了。最新的权威调查显示,“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87.9%、满意率达到94.7%。实践充分证明,本来以为办不成的事,只要符合中央精神、符合人民意愿,只要方向对、决心大,只要上下同欲、齐心协力,就一定可以办成。只要办了对人民有益的事,人民就会真心拥护。
“最多跑一次”改革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效,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一是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站在群众的视角思考改革,用群众的语言设定改革目标,以群众的感受确立改革标准,将改革成效的评判权交给群众,让群众成为改革的监督者、推动者、受益者。二是忠实践行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弘扬红船精神,秉持浙江精神,敢为人先、大胆探索,勇于担当、攻坚破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把党中央倡导的改革精神、作出的改革部署、明确的改革要求落到实处。三是深刻把握改革规律,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坚持规则引领、标准先行,科学做好顶层设计,大胆鼓励基层创新,及时指导、及时总结、及时推广,形成上下呼应、左右联动、全面开花的整体格局。四是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蕴含的理念、方法、作风体现到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中去,发挥撬动作用、引发聚变效应,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创新活力。五是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以贯之、持续深入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标不罢休,每个节点、每个环节盯着抓、反复抓,步步为营、久久为功,直到抓出成效。六是坚持一把手抓改革,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带头干,各级各部门自我求变、主动协同,人大、政协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监督检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这六条经验,也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的重要指导原则。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扩大改革的覆盖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成果、更好发挥这项改革的撬动效应,最大限度地释放制度红利?这些都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努力方向。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精力聚焦到这项改革上来,进一步提高认识水平、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擦亮浙江改革的“金字招牌”。
认识要再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是省委、省政府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探索创新“八八战略”实践载体的重大举措,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人民群众期盼的实际行动,是我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战略抓手。这项改革,对政府来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标志性、关联性、引领性改革;对人民来说是整体受益的普惠式改革,是一项使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虽然已经破题,但要赢得最后的胜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多跑一次”改革也仍然在路上。各地各部门要站到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思考和推进这项改革,坚决摒弃“最多跑一次”纯粹是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的简单认识,坚决摒弃接近大功告成、可以喘口气歇歇脚的懈怠意识,坚决摒弃这项改革无法再深化拓展的消极态度,切实增强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内涵要再丰富。“最多跑一次”改革由群众的需求引发,从优化审批流程切入,目的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不仅是一项具体的改革举措,更是一场从理念、制度到作风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随着这项改革的持续推进,其基本内涵也要不断深化,贯穿到政府依法履职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办事服务看,“最多跑一次”就是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一件事情,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从受理申请到形成办理结果全过程只需一次上门或零上门;从咨询投诉看,就是建设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实行“统一接收、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工作机制,一个号码响应群众诉求;从执法监管看,就是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形成“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做到服务零距离、监管不扰民。
外延要再拓展。群众和企业办事涉及到哪里,“最多跑一次”改革就要延伸覆盖到哪里,改革的效应就要体现到哪里。今年,要重点在三个方向拓展外延:一是在事项上拓展,全面覆盖所有行政权力事项;二是在层级上拓展,全面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全面推行村(社区)代办制,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最多跑一次”改革全覆盖;三是在机构上拓展,向涉政中介机构、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延伸,提高全社会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改革就是要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办什么事烦,就把什么列入改革的范围;群众办什么事难,就把什么纳入必须解决的范畴。这是拓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外延的核心要义,必须加大力度集中攻坚克难,努力取得更大实质性突破。要瞄准焦点,在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这一改革主入口上持续加力,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进驻,推进各条线业务系统与“一窗受理”平台全面对接,加强浙江政务服务网建设,构建网上网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要打通堵点,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上持续加力,推动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公共数据共享开放,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或不跑腿,发挥我省移动支付、移动商务全国领先优势,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移动办”,全面提升“一网通办”水平,支持杭州等城市争创“移动办事之城”,打造移动办事最方便省份。要突破难点,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上持续加力,加快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标准地”制度,持续优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努力实现竣工验收前“最多跑一次”。要聚焦热点,在商事制度改革上持续加力,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加快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大众创业活力。
质量要再提升。“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真谛是实实在在、细化量化,“一次”就是“一次”,来不得半点虚的。我们必须重质量、见效果、常态化。群众是通过“窗口”来认识和感受“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窗口”建得好不好,“前台”人员素质高不高,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要大力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增强网络界面友好性,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各级媒体、办事指南、咨询平台也是面对群众的“窗口”,要用群众语言开展宣传、提供指引,让群众一看就明白、一来就会办。
“最多跑一次”底线是“一”、要害在“减”。要减事项,能整合归并的整合归并、能联动办理的联动办理,让不需要跑腿的事项全部不用跑。要减次数,能少则少,变“跑多次”为“跑一次”、变“跑一次”为“不跑腿”,变“现场办”为“网上办”、变“网上办”为“移动办”,在“干部跑、代办跑”代替“群众跑”的基础上,加快减少“干部跑、代办跑”的次数。要减材料,能简则简,只要是政府部门出具的材料,只要是企业和群众已经提供过的材料,原则上都通过政府内部数据共享获取,不再要求企业和群众另行提供,努力实现更多事项“一证办理”。要减时间,能快则快,办理期限能压缩的进一步压缩,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让企业和群众用最短时间办成事。
标准化制度化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形成长效机制、发挥长效作用的重要保证。要结合深化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全省统一的标准化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以标准化引领权力运行方式变革;加紧梳理和修改完善与改革不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政策文件,强化改革的法治保障;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复制推广,加快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性成果。
——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必须充分发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牵引作用,以此撬动各领域改革,不断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最多跑一次”是现代管理服务的先进理念、科学方法和优良作风,不仅对政府自身改革管用,而且普遍适用于各领域改革。这项改革的核心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通过打造“有为政府”推进建设“有效市场”;基点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便民惠民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本质是构建透明规范高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看成一个系统工程,那么“最多跑一次”改革就是撬动这个系统工程的杠杆和支点。必须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同时,在“撬”字上狠下功夫,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不断放大“最多跑一次”改革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牵引作用。
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来打造最佳营商环境,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激发市场活力,我们要把这种思路和做法体现到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去,以动力变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有经济优、民营经济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省的一大优势,必须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这个优势。近年来,我省大手笔组建海港集团、交投集团、机场集团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下一步要紧紧围绕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制约我省发展的突出短板,聚焦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等重大建设,聚焦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发展,以国有资本投资营运公司为平台,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专业化重组,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把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铁柱钢梁,民营经济兴则浙江兴,民营经济强则浙江强。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存量改造提升,重点是深化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小微企业提质行动和凤凰行动、小巨人培育行动,加快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扶持建设一批高质量小微企业园;一手抓增量引进培育,重点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加快在以数字经济为标志的新经济领域培育形成一大批独角兽公司,在先进制造业领域打造一大批隐形冠军和单打冠军。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必须加大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力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新时代浙商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引导促进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政府必须当好制度的供给者。政府制定规则、标准,要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基本导向,以不抬高市场成本、社会成本为限,以不取代市场规则、扭曲市场配置为限,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提供基础制度支撑。在具体操作上,省级层面主要是制定面向市县的规则、标准,引导资源要素在市县之间优化配置;市县层面主要是制定面向企业和项目的规则、标准,引导资源要素在企业和项目之间优化配置。正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在工业领域推出了“亩均论英雄”改革,不但促进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而且推动了新动能的培育发展;在项目领域推出了“标准地”改革,推行“区域能评+区块能耗标准”、“区域环评+环境标准”,不但有利于土地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更为投资项目审批实现“最多跑一次”奠定了基础;在生态建设领域推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等制度,不但有利于环境容量的优化配置,更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了原创素材。要继续坚持标准引领、规则先行,制定实施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质量、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资本、技术、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主要资源要素配置规则,全面提升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和科技贡献率。同时,要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市化战略,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自由流动、优化配置;要统筹考虑优化国内要素配置和提升国际优质要素配置能力,坚持以“一带一路”为统领,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和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建设,积极申报自由贸易港,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公共服务体制改革。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我们要把这种理念和机制运用到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等改革中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人民群众真正看到实效、得到实惠。各地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八个更”来思考问题、谋划改革,从老百姓最期盼的“关键小事”改起,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各领域改革。比如,省委提出要以超常规举措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这个超常规“超”在哪里?高等教育强省怎么“强”起来?具体来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如何提高,普高和职高分流比例如何放宽,省内优质高教资源如何放大,国内外一流大学如何引进,等等。有关部门要对标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具体的政策意见和改革举措,在省级层面能解决的要抓紧解决,属于国家部委权限的要积极争取。比如,如何进一步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如何提供更多的优质养老服务,解除老百姓养老的后顾之忧;如何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更好满足老百姓的住房需求等,有关部门都要抓紧研究,拿出实实在在的改革措施。比如,近年来我们在农村建起了文化礼堂,在城市建起了文化公园,在社区建起了文化家园,如何建立运行维护管理长效机制,让这些公共文化设施“门常开、人常来、活动常在”,还需要想更多的办法。再比如,今年是“枫桥经验”55周年,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基层治理上探索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是大家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正确行使权力可以造福人民,滥用权力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权力运行方式的革命,在减权限权的基础上,实行权力运行后台化管理,实现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我们要把这种创举和模式贯穿到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领域的改革中去,切实扎紧权力的制度笼子。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必须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切实加强政协民主监督,完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浙江。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权为民所用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增强党员干部的执政本领、锤炼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特别是要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倡廉,建立健全监督体系,继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任性,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保持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必须弘扬伟大的改革精神,牢记改革永远在路上,始终保持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改革劲头。
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历史是发展的,历史也是公正的,历史从来都眷顾那些与时偕行的奋进者、直面挑战的勇敢者、善作善成的实干者。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但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保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那么一股子劲头。
改革要有一股闯劲。浙江是革命红船起航的地方,红船精神首要的一条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这些年来,我们正是凭着一股闯劲,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干成了许多大事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实践表明,只要敢闯敢冒,就能抢占先机,就能无中生有,没有资源可以整合资源,没有市场可以创造市场。随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领跑,有越来越多的“无人区”等着我们留下第一个脚印。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大家有没有敢喝“头口水”的胆气?有没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锐气?有没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硬气?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敢闯敢冒的精神,用实际行动作出响亮的回答,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改革业绩。
改革要有一股拼劲。改革路上并不总是布满鲜花和掌声,往往伴随许多荆棘和质疑。什么是改革者?改革者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惜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的人。经过40年的改革,“帕累托最优”式改革越来越少,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我们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所以,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利弊权衡的重大关头要敢于决断,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要豁得出去,切不可在患得患失中错失改革机遇。这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党性强不强、敢不敢拼的试金石。
改革要有一股干劲。40年来,浙江的改革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前段时间,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文章反映的情况,我省个别地方和部门的改革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存在。比如,抓改革实招少、效果差,用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抓改革坐而论道,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上,搞“文字上的改革”;抓改革习惯于造“花瓶”、搞“噱头”。出现这些现象,根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对此,各地各部门都要引起重视,摆摆表现,找找差距,抓好整改。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不仅要当好改革的组织者,更要当好改革的施工队,不仅要当好改革的促进派,更要当好改革的实干家,说到做到、立言立行,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一步一步往前推,真正做到干在一线、改到实处。
改革要有一股韧劲。改革就像煎中药,只有到了一定火候才有药效。近些年来,各级各部门部署了许多改革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但很多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抓下去,确保真正见效。这两年,省、市、县、乡四级都在集中换届,一大批新鲜血液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新任一把手务必发扬钉钉子精神,接力探索、接续奋斗,把既定的改革部署进行到底。对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必须坚持坚持再坚持、深化深化再深化,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另起炉灶翻烧饼”。
——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必须明确责任完善机制,全省上下围绕一个目标拧成一股力量,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越是任务重、困难大,越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越到攻坚期、深水区,越要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各方力量。今天会上印发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请大家认真研究讨论提出意见建议。文件稿中提出了许多重大改革举措,涉及各地各个部门,下发后各地各部门必须根据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落实。
要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部门主要领导的主体责任。俗话说:“一棵大树抓住根儿,带动树叶和树枝儿;一团大绳先找头,捆在一起牵着走”。改革中的这个“根”和“头”,就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只要各级领导干部是真心实意而不是敷衍塞责地抓改革,就没有攻不下的“山头”,就没有蹚不过的“险滩”。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改革中的示范引领、以上率下作用,理清责任链条,落实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激活全盘。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改革的统筹协调、方案制订、工作推进和督促落实,对改革的每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亲自过问。地方党委书记作为本地区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要有一副改革的铁肩膀,切实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亲力亲为抓改革,扑下身子抓落实,多谋实招硬招、多出管用的招,挑起一方改革的重任。
要完善试点推广机制。试点是改革的金种子。改革越向纵深推进,越需要试点的先行探索。前段时间,省委改革办对我省改革试点作了全面梳理,省级及以上重大改革试点共164项,其中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复的有21项,省委、省政府及两办批复的有21项,国家部委批复的有101项,省级部门批复的有21项。对这些试点,省委改革办、各改革专项小组要实施分层分类统筹管理,扎实做好试点复制推广工作,成熟一项、推广一项,每年推出一批“国字号”改革试点落地见效的实践样本,每年提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改革试点清单,每年总结一批富有浙江特色的改革试点示范案例。试点的目的是为了复制推广,不能为试点而试点。要牢牢把握“试验探索、复制推广、深化运用”三个关键环节,解决谁来许可、谁来推进、谁来评估、谁来推广的问题,加快推进改革试点“盆景”变“风景”。改革只有进行时,但试点必须有完成时,不能“只摸石头不过河”,更不能“墙内开花墙外香”。
要用好改革督察“利器”。督察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要跟进到哪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召开19次会议,审议了65项改革方案。立了军令状,就要看结果。对省委确定的改革任务和改革方案,要完善督察台账,盯住不放,时时跟踪,每项改革都要有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都要有硬任务、硬指标、硬考核,跑表计时,到点验收,对账销号,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督察要盯责任主体,抓“关键少数”,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屡推不动的,要严肃问责追责,确保政令畅通。要搞好督察工作统筹,把督察与考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年度改革考核、第三方评估等手段,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打通改革落地“最后一公里”。
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大胆探索、宽容改革失误,是省委一贯的做法和要求。2016年8月,我们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完善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政策文件,许多地方和单位也制定出台了实施办法。总的看,我省广大干部抓改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同志有思想顾虑,认为“不干不出错、越干错越多”、“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结果导致“懒政、怠政、为官不为”。出现这种现象,既有主观认识上的问题,也有容错纠错机制不健全的因素。在去年市县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和省直机关届末考察时,省委支持保护了一些为改革担风险的干部,公正评价了一批因改革遭非议的干部,提拔重用了一批改革实绩突出的干部。今年省委将选择一批容错纠错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在改革这个问题上,省委的态度是鲜明的,就是要为担当者担当,为改革者鼓劲。各地各部门都要突出实干担当导向,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推进容错纠错要求具体化制度化,将容错纠错机制嵌入改革工作部署,容改革之失、解干事之忧、释担当之虑,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一句话,允许改革有失误、但决不允许不改革,只要符合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精神、有利于改革创新和事业发展、按程序进行决策、没有谋取私利,大家就放手去干,省委坚决给你们撑腰。
同志们,改革是浙江的富民之源、强省之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的画卷已经铺展。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知危图安、尽职尽责,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当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以优异成绩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