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瑶族服饰融入服装专业教学可行性浅析论文1

时间:2019-05-15 00:5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瑶族服饰融入服装专业教学可行性浅析论文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瑶族服饰融入服装专业教学可行性浅析论文1》。

第一篇:地方瑶族服饰融入服装专业教学可行性浅析论文1

地方瑶族服饰融入服装专业教学可行性浅析

江华职业中专学校 谭海英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模式的构建,应主动顺应地方特色和地方经济发展、及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江华瑶族服饰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本论文从江华瑶族服饰的特点、发展前景和继承、发展瑶族服饰进行教学改革的特色和亮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浅析。关键词:瑶族 服饰特点 服装专业 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模式的构建,应主动顺应地方特色和地方经济发展、及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江华作为瑶族聚居区,瑶族服饰和文化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瑶族服饰制作是一门很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将地方瑶族服饰制作这一特点融入到服装专业教学中,蒋会开辟出地方专业特色教学。

一、江华瑶族服饰介绍

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服饰绚丽多姿,颇具特色。瑶族的服饰制作精细,颇为讲究。由于族系和地域不同,其服饰有一些差异,居住在勾挂岭以东崇山峻岭之间的高山瑶和居住在勾挂岭以西丘陵地带的平地瑶,不仅服饰各有特色。即使同属高山瑶,两岔河的瑶族服饰与雾江、湘江、贝江、码市几个乡镇的瑶族服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样,大路铺、白芒营、大石桥、涛圩、河路口等乡镇的瑶族同属平地瑶,其中又有“寨山瑶”独具特色的服饰风格。

瑶族男性服饰大体相同,他们多用青色土布包头。头巾一般为六尺,有的长达两丈,两端绣有花边,在头的左边翘起一节二三寸长的头巾,或在头后留一节四五寸长的头巾披着。衣裤亦用青色或宝蓝色土布缝成。上衣为无领对开襟,衣身宽大,长至膝上。领口、襟边、袖口及下摆的三方都饰有织锦花边。围裙与衣等长,三面镶有织锦花边,用花带系于腰间,花带的两端留有一二尺垂于身后,或另缠腰带。裤腿较大,裤脚镶有宽幅花边,或用各色方形绸布拼嵌裤脚边。花边约占裤长四分之一。有裹绑腿,旧时多穿布鞋或草鞋。

江华瑶族女性服饰,大致可分为平地瑶和高山瑶两大类型,高山瑶中的顶板瑶又有所不同。前两大类中,又分出嫁时的盛装和平时的便装,并存在着年龄差异。高山瑶女式服饰:盛装时,前额顶上饰长方形银片,头顶一块青色织锦花帕成人字形,尖顶的两边各系一个红绒球。头顶有方形银片,头后披珠穗及彩色丝绦。穿大襟青色上衣,外罩宽边背心。胸前挂长方形织锦,上镶圆形银饰,两边垂彩色丝绦。袖口窄小,绣有花边。腰系及膝围裙,围裙的花带垂于腹前。裙的

下沿绣花边。衣的后摆左角掖于左腰间,裤的式样与男性相同。这种装饰,看似头重脚轻,实则朴实中见华贵。便装时,头顶方形头帕,上穿深色大襟便服,胸挂长方形织锦,上饰三横排圆形银泡,两边系五色丝绦。腰扎饰有大边的围裙及膝。裤同男式。老年妇女服饰与男式相同,只是头缠青绉纱,上面再盖一块织锦头帕披于头后。平地瑶女式盛装:头顶家织方格头帕,头帕两角在头后叠成尖形。穿大襟无领上衣两件,衣长及膝,里衣为阴丹士林蓝,袖长而小。外衣为淡绿花,衣身肥大,袖短而宽,袖口镶宽幅花边。后肩有一条用银丝编织成的弧形粗链,系着胸前一条与上衣等长的浅色围裙。下穿青色长裤。脚穿尖头船形布鞋。手戴银质宽手镯及圆形手镯各一个。整个服饰显得雍容庄重。顶板瑶妇式便装为:未出嫁时,头上顶着细竹结构的支架,上盖一块方形镶宽边的青布头帕,四角垂丝绦。上穿深色大襟衣,袖口镶花边,外罩深色背心。颈上围一条毛巾。穿深色长裤。系过膝深色围裙。裹绑腿,带银镯。已出嫁的服饰与未出嫁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头上装饰,即将头发梳成锥形,上蒙青布,用花带系住。瑶族的儿童服饰也颇具特色。他们头戴有披风的帽子,帽上缀满红绒球和银质铃铛,帽边系有花边。上身着深色马甲。胸前挂二块刻有花纹的方形银牌,两边垂有其他银饰,银链的下端系着小银铃。下穿深色便裤,裤边镶有花边。

二、瑶族服饰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瑶族本身的需求。瑶族是一个国际性少数民族。国内有瑶族人口近300万,分布在湘粤桂滇4省区的12个瑶族自治县和其他县区的150余个瑶族乡。国外有瑶族人口100余万,分布在东南亚、北美、西欧、大洋洲等地区。瑶族是一个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执着信念的民族,尽管现代人们的穿着观念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瑶族人民依旧爱穿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因为这种服饰是他们传统文化的外在载体,保持它,就是在固守本民族的传统,并且通过它增强本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因此,瑶族本身对瑶族服饰就有巨大的内部需求。

2、各种文化产业的需求。挖掘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将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文化展示给世人,这是近年我国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瑶族作为一个国际性少数民族,其文化内涵显得格外博大精深,一直是各类文化产业急欲开发的宝库。目前,仅在湘粤桂3省区接壤的南岭地区,诸如旅游、表演、餐饮等独具瑶族文化特色的产业项目,就多达数千个,这些项目都需要通过瑶族服饰这一外在载体来体现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以上两方面的分析可以下结论,瑶族服饰无论是内需还是外销,都有巨大的市场。

三、继承和发展瑶族服饰是地方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特色和亮点

瑶族服饰是我县一大特色亮点,作为本县唯一的中职服装专业,继承和发展瑶族服饰是责无旁贷的,也是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1、继承、挖掘与保护地域性民族传统服饰为领导、专家学者所倡导的。对瑶族服饰的继承、发展和研究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很多的专家学者们已经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为地方性服装专业结合本地区服饰文化特色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保证。

中国传统瑶族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多彩。瑶学会的专家学者们经过大量的论证和理论研究,已对我国传统瑶族服饰作了较系统的整理,有些还从理论上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在江华瑶族服饰文化方面,仅从我县来讲,也成立了瑶学会,并对江华的瑶族服饰有了一定的研究,也出版了一些关于瑶族服饰的书籍,我校也已有了这种意识,初步编制了校本教材《江华瑶族服饰设计与制作》。地方性中职学校服装专业结合本地区瑶族服饰文化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在教材和资料上有了一定保证。

2、结合地域性服饰文化特点进行教改,这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地方性中职学校根植于地方,其开设的服装专业课程理应带有地方服饰文化的元素和鲜明的地域性特点,脱离这一实际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地方性中职学生生源大多数源于本地区,他们对语言、文化环境十分熟悉,对本地区的服饰文化易于理解和接受,这无疑为学习、研究本地区民族传统瑶族服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学生无疑对自己的传统服饰文化理解得最深刻,表现得最真切,最准确。同时,他们对属于自己的民族服饰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一切不仅可以成为对民族传统服饰的挖掘、整理与保护的有利条件,而且也能很自然地成为地方性中职学校服装专业的办学优势。由于生源的本土化,使得在学习和研究本地区传统服饰文化时,显然较他人更能深入与生动,也极有利于出成果。同时,对我们深入了解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下孕育出不同风格、不同民族与区域的服饰文化增加了准确性。

3、结合地域性服饰文化特点进行教改,符合地方服饰文化建设需要。“根植于地方,服务于地方”,是地方性中职学校办学的基本宗旨,地方对

人才和技术的需求,理应成为地方性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地方性中职学校服装专业结合地方服饰文化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就是要在调整和修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的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服饰文化,通过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原生态瑶族服饰,触及到更多的无形教材。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对民族传统服饰以及民间艺术的挖掘、研究、整理的科学方法与规范的程序,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兴趣。这样既为学生们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学习途径,又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大的空间。同时,也将为本地培养出大量的瑶族制作与设计的实用型人才。倘若想对一个地区的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进行系统、全面、完整、长期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地方性中职学校经过教学改革培养出来的学生无疑将成为最具首选条件的适用对象。因为他们既具备了挖掘、整理的专业素质与理论水平,又最有可能成为长期耐住清贫,潜下心来甚至一辈子奉献给地方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保护事业的专业工作者。

地方性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就目前普遍的现状来看,结合地方服饰特点,突出地域性服饰特色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既是自我生存的需要,也是地方瑶族服饰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切合实际、有的放矢,就一定能在“特色”办学的道路上独辟蹊径,开创出新的教学局面来。

参考文献:

1、李祥红

《江华瑶族》

民族出版社

2、宋惠娟.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结构改革的构想.职业技术教育通讯,2006,(6).本文系永州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研究成果之一

第二篇:刘昶论文,让园林专业特色融入德育课教学

让园林专业特色融入德育课堂

———浅谈园林班的德育课教学

[摘要] 作为一所地处瑞安远郊的农业类职业高中,园林专业一直以来是我校的一个特色。但园林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从招收录取的文化成绩,还是从其个性发展来讲都和其他专业学生有所差异。这种差异性给我们文化课的教学带来挑战。本文主要从我校园林专业班级德育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入手,从园林专业特色的角度来寻求增强德育课教学吸引力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园林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词] 园林专业特色德育课教学吸引力途径

一、我校园林班德育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作为一所瑞安远郊的职业高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招生录取的学生批次在本市职高学校中也比较靠后,无论从学生文化成绩还是个人素质方面都与市区学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我们招收的园林专业学生来说,这种差异更为明显,他们的初中基础知识很薄弱,还得兼顾专业课学习,精力被分散一部分,因此,园林班级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本身就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德育课教学也步履为艰,出现这种困境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客观方面

1、园林班学生总体文化基础全校最薄弱。由于我校是“农”字特色的职高,园林专业必须开设,且必须完成三个班级的招生指标,招生录取时基于专业设置考虑,放宽了对园林专业文化成绩的要求,文化基础总体要比其他班低一个档次,本来我校招收录取生源总体素质就不高,园林班学生在此基础上还低一个档次,他们的文化知识基础之薄弱就可想而知了。并且由于初中的社会这门课属于开卷考试,学生在初中的学习基本上是处于荒废状态,根本就没有积累下多少基础知识,这对于我们职高德育课教学增加了难度,园林班级尤甚。可谓 “一穷二白,从头再来”。

2、现用德育教材对我校学生缺乏针对性。浙江省职高德育的新教材,以日常的生活常识为主,注重了实效性和时代性,但“时代性”强也可以理解为城市气息浓厚,如教材中的“社区活动参与”和“名优企业调查”,以及一些案例的选取都显得城市化。而我校学生多数来自瑞安的偏远农村,教材上的一些内容很

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觉得没多大兴

趣,学习起来就更加困难,这样对德育任教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主观方面

1、现在社会上的功利主义倾向盛行,在这种大背景的影响下,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更注重实用科目。如专业技能的培养,学好技术,毕业好找工作。

对于德育的学习不重视,学生认为德育课学不学无所谓。这种意识也使学生对上

德育课也处于应付了事的状况。在我校,不仅园林班级这样,别的专业班级学生

也如此。

2、由于初中的社会学科属于开卷检测的范围,所以初中的社会课无论从老

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属于应付式。学生真正的知识积累少之又少,特别是

这种形式给学生思想上形成一种错觉,觉得德育这门课不重要,不需要学,反正

书上抄一抄就行了。于是学生将这种认识一直带到高中,很多新生在高一德育课

上了一个学期了,还以为德育是开卷考试。所以,学生平常基本没学。特别是园

林班学生学习习惯差,在课堂上很容易随性而动,导致课堂过于“活跃”,于是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有时不得不中断授课进行纪律管理,这样直接影响了

老师的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园林班的学生对德育课在主观意识上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其学习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这使得我们课堂教学面临 “一

头热一头冷”的尴尬困境。如何让园林班的德育课教学走出困境,提高实效呢?

通过几年的园林班德育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二、职高园林班德育课教学走出困境的途径和方法

要走出困境就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

兴趣。说到底就是如何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德育课吸引

力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将日常的德育课教学与园林专业学习相结

合,以增强德育课对园林班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提升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具体

方法如下:

(一)教师加强学习园林专业的知识,巧妙运用教学艺术。

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引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德育课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保持和增强对

学生的吸引力。

1、教师要学习园林专业知识,结合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授课。例如:讲授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课前做足准备,学习和收集少数民族地区植物方面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经济作物及稀有植物图片,从园林专业角度来了解和分析。使学生在具体情境

中去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了解少数民族其他方面内容的兴趣,如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地貌和宗教习惯等。这种结合园林专业的教学方式减少了学生厌学情绪,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2、运用幽默教学法。这是增强德育教学吸引力的相当可取的教学艺术。幽

默是一种心灵的机智,一种表达的艺术,一种使人在愉悦气氛中接受影响的方法。

我们的德育课许多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并不太密切,而且专业术语有比较

多,学生学起来没太多意思,理解起来也很乏味,这时若能在德育课堂上运用些

幽默就能够活跃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以牢牢的吸引学生,能更生动、灵活、巧妙

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法人”概念时,教师故意先提出“法人是法国

人”“法人是会法术人”“法人是守法的人”等一连串荒谬或错误的定义,让学

生一一加以否定,再弄懂科学的定义,寓教于乐,使德育成为具吸引力的课程。

(二)丰富园林班德育课堂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前面已经分析过,德育教材无法针对我校农村学生个体发展实际,对学生缺

乏吸引力,这是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的重要原因。为此,德育课教师必须丰富教学

内容。我们可以从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园林班的技能实践活动,增加德育课实践活动的内容。《国家中长期

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关于职业教育中,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

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引导学生搜集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这种实践活动能极大地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

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政治·生活》农业相关内容前,利用学生在园林绘图

课出外写生的机会,让学生随机了解一下本地农业种植的相关情况(种的什么作

物,发展势头如何等),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画下所见的农作物,在上课时

让学生展示,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可以提升学生上德育课的兴趣,可

谓“一举两得”。

2、增加乡土资料,注入乡土气息。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生长的环境自然有一

种亲近感,也更想去了解它。乡土材料内容的引入正是迎合了学生的这一需要,从而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例如:我在讲授《企业与经营》,引入了瑞安本

地的集农业观光和餐饮于一体的“雅林公司”的材料。并通过这个有代表性的企

业为例,分析它的经营情况。在对该企业成长和发展的介绍中,将本课知识予以

阐释。由于是自己身边的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学得轻松,知识也落

实得比较扎实,从而无形中也提升课堂的吸引力。

3、加强德育课与园林专业课程的结合。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例如:讲授《经济·政治·生活》会涉及到企业信誉形象树立的重要性问题,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知识,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园林绘图课和园林美术课学到的技能为某类商品设计商标,并对其作品进行评比,使学生明确一个好的商标对

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这样既学到了相关知识,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是“一举三得”了。

(三)“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园林班的学生本身学习基础大多不好,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在小学、初中时就

已经丧失殆尽,所以学生从心理上容易产生自信缺失,导致自卑。有些学生容易

自暴自弃,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和消极厌学情绪,这时作为德育教师要善于抓住

时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应多给学生以激励和赞扬;下课后,多

与学生交流沟通,增进师生感情。使学生因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这门课。

(四)德育教育融入课余生活——“润物细无声”。

利用园林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课余时间,让学生发挥专业

特长,运用“无根栽培”技术,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在教室建一小块“爱心苗圃”。

通过呵护植物幼苗的成长,让学生感受“爱”、学会“爱”。从培养“爱心”出发,进而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其今后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打

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我们的德育课堂教学提供精神动力。

总之,职高的德育课教学,随着日常教学的不断开展,将会面对更多的挑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探讨。针对不同专业的班级,我们要尽力去寻求

专业特色与德育课教学的结合点,从专业特色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增强德

育课自身的吸引力。

[参考资料]

1、赵相斌 李佳孝 《更新农村教师教育理念,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中

国教育网2012年9月(转载)

2、徐麒麟《推开课堂教学的“情感”之门》《中学政治教育与学》2011

年第3期

3、《中职教学大纲汇编》2009年1月第1版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六章 职业教育)2008年8月

第1版

2012年温州市职成教论文(案例)

交流评选

论文题目

论文类别

单位

姓名

联系电话

第三篇:浅谈地方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论文

摘要:为了解双语教学效果,探索双语教学的成功模式,对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分析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及认知情况、教学效果、学习双语课程的困难、双语课程的开设等问题,为双语教学研究者提供第一手材料,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 信息管理专业 双语教学调查

自从教育部在教高【2001】4号文件中提出双语教学要求以来,全国各高校积极投入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努力探索双语教学的成功模式。但是,从作者检索到的资料看,双语教学在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成功的模式,甚至对双语教学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广西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对双语教学进行了多年的试行,探索行之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为了解双语教学效果,寻求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途径,我们对参与双语教学的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座谈。调查问卷参考了教育部本科双语教学调查问卷,同时结合三名双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综合设计而成。问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设计:

①学生是否能接受双语教学?他们对双语教学的认知情况怎样?

②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应该如何实施?

③学生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④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改进?

⑤学生对双语教学有何建议?

我们选择2004级和2005级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他们填写问卷的时间都是入学第5个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均已接受相同的3门双语课教学。这样选取调查样本的好处是,样本条件相似,便于从微观的角度进行深入细致调查。共发放问卷81份,收回81份。虽然问卷数量不多,但是从收回的问卷看,学生参与填写问卷的热情较高,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很多建议,问卷质量较高。从回收的问卷可统计出,被调查学生66%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其中15%还通过了六级考试,34%虽未通过四级但已达到学校外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学生低于学校外语教学基本要求。他们对自己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描述是阅读能力较强,写作能力和听力一般,说的能力比较欠缺。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

我们设计了3个小问题来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分别是“双语教学是否有必要”、“双语教学是否应该稳步增加”和“每周用于双语课程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统计结果显示,86%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是有必要的,且88%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应该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稳步增加。对于课外学习时间,51%学生表示每周学习双语课程的时间超过2小时,每周花半小时和一小时的学生比例分别为l0%和29%,10%学生课后没有投入时间来学习,而据学生在座谈会上反映,他们课后学习时间远远不止2小时。综合这三个小问题,我们得到的结论是:该专业绝大多数学生赞成实施双语教学,并认为双语教学应该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稳步增加,他们课下花了很多时间在双语课程的学习上。

2.教学效果

问卷中有3个小问题可以反映教学效果,分别是“您觉得自己能否适应所开设的双语教学课?”、“您觉得采用双语教学后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和“学完双语教学课程后,您的收获是什么?[可多选]”。对于第一个小问题,8%学生表示一直能够适应双语课,83%学生认为自己“开始不适应,慢慢适应”,9%学生认为自己一直不适应双语教学。对于双语课堂教学效果,5%学生表示“听不懂、不想听”,54%学生表示“想听、能听懂”,4l%学生想听而听不懂。对于双语教学的收获,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双语教学给他们带来了收获,仅10%学生认为带来了学习的负面影响并产生厌学情绪。6l%的个案百分比认为提高了外语水平,59%的个案百分比认为“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39%的个案百分比认为‘擘握了前沿学科知识,开阔了国际视野’。综合上述调查可知,我们的双语教学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是,仍有近半数学生反映课堂教学想听而听不懂,他们希望双语教师加强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双语教学水平,让更多学生听懂双语课。

3.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

基于对教育部双语教学文件的理解,我们将本科双语教学的目标确定为三个层次: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其次要提高外语使用水平,进而开拓国际视野和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我们设计多选题“您认为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来考察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情况。认为双语教学是为了‘A.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B.提升外语知识和能力”、“C.开拓国际视野和意识”和‘D.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个案百分比分别为56%、61%、37%和32%,同时选ABCD的百分比仅为17%,认为双语教学仅仅是为了提升外语知识和能力的占到了20%。由此可见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还比较模糊,误将双语课与英语课等同,甚至有44%学生不清楚双语教学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这提醒我们,需大力加强对双语教学的宣传。双语教师的授课也应强调学生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4.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最大困难

对于“您觉得学习双语课程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可多选】,统计结果显示,选择“听力”、‘饲汇量”、“口语表达’、“阅读速度”和“时间或精力不够”的个案百分比分别是15%、64%、27%、47%和32%。由此得知,词汇量是学生在学习双语课程中最大的障碍,由于教学资料中生词太多,导致阅读速度很慢,查阅生词花费了大量时间,获取知识的效率很低。

5.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建议

双语课程的开设:从统计结果看,72%学生认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适合开展双语教学,而24%学生认为任何课程都可以进行双语教学,仅有4%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关于双语课程的开设学期,学生对于哪个学期开设双语课态度并不统一,四个选项的支持率差别不大,其中‘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的支持率分别为24%、39%、12%和22%。关于开设频率,64%学生认为每个学期开设一门双语课比较合适,认为“每年一门”、“两年一门”和“无所谓”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7%、2%和17%。作业与考试形式:对于双语课程的考试,96%学生认为试卷应该用英文命题,27%学生赞成用英文答题,20%学生反对英文答题,他们认为英文答题会大大阻碍他们表达专业知识,他们担心出现题目会解但用英文表达不出的情况,而49%学生认为应该允许自由选择中英文来答题,这样不会影响其表达。对于平时作业,尽管英文答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由于可借助英文词典等工具,所以88%学生表示可接受用英文答题,他们还认为,通过用英文完成平时作业,可大大提高英语使用能力。

教材:被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双语课程应注重学习国外先进知识和教育理念,而且,国外教材由浅入深地描述,比较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统计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应引进原汁原味的英文原版教材,只有10%学生建议采用国内编写的外文教材或讲义,而值得注意的是,42%学生认为在采用原版教材的同时应配有中文注释的导读本。

双语调查的启示

针对以上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国内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时机已成熟

自从教育部出台文件号召全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在我国的不断拓展,国内双语教学不断升温,双语教学已经被大学生认可和接受,他们表现出学习国际先进知识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强烈渴望,这说明在高校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时机已经成熟。

2.加强双语教学目标的宣传

从调查可知,被调查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并不一致,有近半数学生不知道双语教学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甚至有两成学生认为双语课是为了学习英语知识。这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还没有做到位,这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三方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双语教学是借助英语学习国外先进知识与技能,英语是工具,基本目标是专业知识的提升,副产品是开拓国际视野、领会国外先进教育理念。

3.解决学生在双语课程学习中的困难

在双语课程的学习中,学生遇到了很大困难,他们学习国外先进知识的瓶颈在于英语知识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专业词汇的缺乏和使用英文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上。我们的解决方法是,双语教师在课前将教材中的专业词汇和四级以上词汇的英汉注释发给学生,这样不但可以统一对专业术语的翻译,也可以减少学生查阅词典的时间,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对于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欠缺,我们认为应该在大学英语及专业英语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中先行解决,我们建议,将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及双语课程的教学结合成一个单独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的教学应解决双语课程需要的词汇量及英语应用能力,包括听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常用的专业词汇,这样可为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打下基础,而双语课的学习则可巩固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所学知识,三者相辅相成,不但可以解决以往大学英语教学实效低的问题,还有助于双语教学成功实施。

4.双语课程如何开设

从调查分析可知,双语课程在学生具备一定英语基础的情况下开设效率更高些,各学校并不需要对双语课的开设学期一刀切,可视本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来决定开设学期。重要的是,不要让双语课变成让学生学习英语生词的课。如果双语教材中有一半以上的生词,则此双语教学效率必然低下。从调查结果看,具备四级水平的大学生接受双语教学要容易些。

另外,据学生在座谈会上反映,他们在大学一年级要学习高等数学及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这两门课程课时多,学分重,课后作业也多,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而且,学习压力也很大。他们希望在此阶段开设的双语课不要过多占用他们的学习时间。

5.对双语教师的建议

虽然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开展的双语教学取得了学生的认可,但是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譬如,学生认为双语教师不但要口语发音标准,还要专业水平高,要能熟练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所以,双语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英语水平,探索有效的双语教学方法,使更多学生能接受双语课。

另外,学生对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也提出了很多建议,譬如,应注重双语课堂师生互动,多倾听学生意见,多考察学习效果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下载地方瑶族服饰融入服装专业教学可行性浅析论文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瑶族服饰融入服装专业教学可行性浅析论文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