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水画说课稿
篇一:说课稿 中国山水画
说课稿 中国山水画
各位尊敬的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中国山水画欣赏》,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堂欣赏,评述课,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属于讲解中国山水画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且对一些山水画进行赏析,使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和技法以及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还可以了解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画大师及其风格,为以后深入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两个要点: 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
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三、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2、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四、学情分析
本科教学的对象时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绘画技巧以及审美水平,还有几本的构图基础,对于陌生的知识会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欣赏法:通过欣赏各个画家的山水画,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以及技法;
2、讨论法:通过讨论来解决山水画方面的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教学结果的理念,并且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与交流;
3、讲授法:通过讲授,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印象;
4、采用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采用一些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关于中国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及相关图片)
学具:毛笔,纸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交流中国画的简要知识,如中国画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国画颜料等等)
1、提问:关于中国画你还知道些什么?
2、发展概况: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已经完全成熟,至宋朝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3、中国画按照绘画题材可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三大类,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如何欣赏山水画以及山水画的一些知识。
(二)、讲授新课
1、师:通过描绘自然界中山水树木、天地云气,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变化,山水画画家们把真实的景呈现在纸上,供别人观赏,同时也在这变化莫测的山水间藏进了自己独特的情感
2、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
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三)、赏析《富春山居图》
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来赏析并展示相关图片与资料
(四)、讨论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画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进行讨论。
3、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要了解青绿山水看《千里江山图》、《早春图》等)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画家生平的相结合。
4、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是黑白的? 结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
(五)、教学总结
八、教学评价
本课运用教学课件以及多媒体使用,丰富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国画的兴趣。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感的因素也是同样重要的。
篇二:情景交融的中国山水画说课稿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情景交融的山水画》,选自岭南美术出版社第十七册美术教材。我主要通过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4个部分分析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是岭南版初中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内容。本课学习具有多层次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特征,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受中国古代哲学影响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内涵。中国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风景画,虽然都是画山,画水,但山水画是抒情的。对山水画的理解,要认识到作者的思想境界。因此,本课应引导学生正确赏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造型、意境及创作理念,提高鉴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以期达到整体素养的提高。教学目的:
1、知识:(1)认识、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
及独特的艺术传统。
(2)国山水画是情与景的交融。
(3)学习山石的画法。
2、情感: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为学生
的兴趣,使学生爱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能够讲出自己的
主观感受,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3、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欣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
会掌握好山水画山石的画法。
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2、学习山水画技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领悟中国古代山水画所创造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二、教学方法
根据初三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强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教师拟定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堂交流研讨,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教法:
(1)讲授法。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应用讲授法介绍画家,画理和山水画的主要流派。帮助学生了解、感受、认识中国山水画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2)分析法。通过作品分析,引领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感受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获取欣赏思路的有效教学活动。
(3)示范法。山水画是通过笔墨传达画家的情感,技巧性较强;教师采用示范法讲解范画教学,能直观演示笔墨关系及画面处理方法。
2学法:
(1)比较法。将黄山的自然相片和画家所画的黄山放在一起比较,能清晰快速找到它们之间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与自然相片有着根本区别,学生通过比较能较快地理解山水画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2)探究法。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法对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探索研习,有利于学生对山水画意境的理解。
(3)尝试法。通过对山水技法的练习,了解基本造型方法。山水画有多种表现技巧,笔墨变化丰富。让学生动手学习基本技巧,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优秀传统
山水画的表现力。
3教具:课件、教材、宣纸、毛笔、墨汁、调墨盘、水
4学具:教材、宣纸、毛笔、墨汁、调墨盘、水
五、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搜索资料
课前要求学生围绕本课学习内容,通过互联网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山水画知识,整理学习问题参与课堂讨论。
2问题导入,欣赏评述
教师提出问题:提问:同学们从小学到高中已学了许多描写山水的美文佳句诗词,能不能回忆背诵几句?
使学生从良好的心境入手,逐渐进入艺术氛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画作品赏,探究画理
(1)放映唐代柳宗元的诗《江雪》和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图文并茂,让学生结合《江雪》这首诗分析《寒江独钓图》所表达的情感,传达的意境。再放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张大千的《瀑布图》加深理解中国画情景交融的特点
(2)对比展示风光照片、与中国古代山水画。以黄山为例。然后分组讨论一下自然中的黄山和石涛,梅清,弘仁所画黄山的不同。让同学们理解中国山水画都是画家对自然和生活的升华,画的是画家自己的情感。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4示范方法,艺术实践
(1)教师示范画山水画的步骤。从作画的起稿、勾线、皴擦、点染等表现技法,以及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空间创设,意境传达等画面的处理方式逐一讲解演示。
教师示范山石的基本步骤:
(2)教师指导学生艺术实践。学生根据教科书提供的临画步骤图和老师的示范进行山水画技法的练习。掌握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体验山水画意境的创设过程。体会画家将时代精神融于笔墨之中,表达情感的创作方法。
5作业展评,加深交流
学生完成作业后,我会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进行展示交流。此环节主要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作总结补充性评价三种方式来进行。学生自评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有问题可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互评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教师作总结补充性评价是对学生评价的一个小结并作相应的补充,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完整,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6归纳总结,课后拓展
(1)以上环节都结束,我会对这节课进行一个小结。首先,我会引导同学们进行回忆上课雪到的知识,然后我系统地来总结一下这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在绘画练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2)课堂延伸。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幅山水画作品,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赏析文章,谈谈自己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浓缩。本堂课的板书设计我将黑板分为三列,从左到右依次为:教师板书区、教师示范区、学生作品展示区。
教师板书区,自上而下依次是课题、山水画的特征、作画步骤、作画方法三个部分。教师示范区用于粘贴教师课堂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展示区是用于展示学生当堂练习作品的。
篇三:现代山水画说课稿
厚德树人 笃学致用
****************************************************************** 遵义师范学院(说课稿)
教案题目: 《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
系 别 美术系
专
业 美术教育学
年
级 09级
姓
名 谭新
学
号 09411204047 指导教师 彭刚老师
时
间 2012年4月
关于《江山多娇——中国山水画》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领导:
你们好!我是09美术3班谭新,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江山多娇——中国山水画》,本课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七课的内容,本课的教学领域是美术鉴赏。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江山多娇——中国山水画》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七课的内容。《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这节课是继中国古代山水画之后的中国现代山水画。对中国画的介绍在上一节课已经完成了,这节课主要是欣赏名家的现代山水画,从中体会到画家“以大观小”的独特方式和山水画的意境,尤其是现代山水画的“与时俱进,革故图新”。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首先是知识目标,了解现代山水画的时代特征(精神、情感、语言、形式等等);以及现代山水画对传统山水画艺术的继承、发展。
其次是能力目标,了解公共环境中大型绘画作品为适应现代生活环境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所进行的探索,使学生能利用所体会到得思想和感受,并敢于用画笔表现自己。
最后是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学会自己画山水画,不仅能表达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能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美术素养。
本着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课的重点是用比较的方法来了解现代山水画在题材内容、绘画样式、意境的追求、表现手法的明显变化。难点是理解现代山水画艺术形式与时代生活环境的关系。
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一、教学方法及理论依据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图片展示法,讨论法,讲授法,评价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图片展示法和讨论法的教学方法,这样既直观又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之后欣赏现代山水画较容易些。在教法上,采取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作品自主讨论分析,并与古代的山水画比较,理解其创新的一面。
二、学法及理论依据
针对本课教学属于高中美术鉴赏领域,我主要采用了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和表达式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课堂以学生自主欣赏为主,知识点的传授穿插在学生自主欣赏的过程中进行。以上就是我对于本节课学生的学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山水画,并了解了中国画的特点,画家寄情于山水之中,热爱祖国的江山之情都融入的国画中。那么现代的山水画又是怎样寄情的呢?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中国现代山水画。(展示上节课的图片与这节课的比较,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并进入新课题。)
2、讲授新课:
(1)、感知作品
仔细观察李可染《无限江山入画图》、《鲁迅故乡绍兴城》、《麦森教堂》三幅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
教师小结: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他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写生于大江南北。
(2)、出示黄宾虹作品讨论自学:提供背景资料 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道路,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形成独创风格三个阶段。
(3)、鉴赏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 提出问题:这张画由何人作,妙在何处,猜猜它的尺寸
讨论指出:画的尺寸为9m*5.5m。傅抱石的绘画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感,个性突出,气魄雄健,淋漓酣畅,豪放洒脱。此画巧妙融合2位大画家迥异的画风。出现如此巨大的尺寸完全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4)、了解钱松嵒《常熟田》
画家重视深入生活,先后十余次外出长途旅行写生。他热情洋溢地绘写现实,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5)、展开讨论:
画家生活的背景与时代。
画家的风格及著名作品有哪些?
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景物?
你能通过作品“读出”什么样的意境?
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6)自由欣赏
3、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欣赏中,体会到的中国山水画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山水画的创新。继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新的生命。因而现代山水画形成了新时代的山水画风,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4、课堂拓展:
再继续了解张大千、陆俨少、亚明、宋文治等艺术家的作品对传统山水画的继承和发展。拓宽学生的欣赏视野。
5、最后是布置课后作业,我在本课中设置的作业是,把你最喜欢的中国现代山水画临摹下来,亲身去感受画中的意境。
这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老师的督听。
篇四:山水画(说课稿)《水墨画风景》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九册第10课《水墨画风景》一课(课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
一、教材分析
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笔墨表现技法有着自己的感受方式、理解方式和表现方式,不一定符合我们理论上的要求,这既是儿童的特点,也是儿童中国画的魅力所在。其实儿童运用笔墨和色彩时的大胆想象及创造意识,正与水墨画的意象表现的本意相契合。为此,教者必须让学生熟悉笔、墨、纸等工具的性能及掌握初步的笔墨表现技法,并允许他们随意描绘主客观的形象。
认知目标:了解水墨画的主要艺术特点。
能力目标:了解和学习水墨画的笔墨技法,运用水墨画的表现形式进行尝试练习,创作出一幅以树为主体的水墨画。(课件)情感目标: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优良传统,通过水墨画的学习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是:能够运用水墨画笔墨技巧来表现一幅以树为主体的水墨画。
教学难点:是否能够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空间感。
解决方法:观察、感受、对比、讨论法。
教师准备:
(1)与水墨画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2)水墨画的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
水墨画的工具材料,毛笔、墨汁、宣纸、国画颜料等。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5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目 的:了解学生所知道的国画相关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 求:通过学生回忆所知道的国画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国画。
(—)创设情境 欣赏风景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山水画,让学生欣赏风格独特的山水画,为后面设计画风景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古往今来的艺术家留下的不只是美丽的图画,懂得热爱家园,引出本课课题—水墨画风景。
1、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国画的相关知识。
2、教师揭示课题:以树为主体的《水墨画风景》。方 法:讨论法。
讨论:比较这三幅作品,说说画面上的树,石分别给你什么样的
印象?
(二)引导启发 了解树的画法。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树的画法”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1.画树的时候,先画树干,再添加枝叶。起笔自顶上往下画,用笔以中锋为主,可适当结合使用偏锋。
2.“三远法”是指中国山水画传统的透视法,通常指“高远法”“深远法”“平远法”三种。高远法画的是从仰视的角度看到的景色,其构图有挺拔伟岸的感觉;深远法画的是俯视所看到的景色,其构图产生曲折幽深的感觉;平远法画的是平视所看到的景色,其构图具有悠远渺茫的感觉。
(二)欣赏探究:
目的:通过大量图片的欣赏、教师的示范、学生的对比,掌握水墨画的笔墨技巧和构图布局。
要求:学生掌握以树为主体的水墨画的笔墨技巧,以及合理的布局。
方法:欣赏、示范、感受、对比法、讨论法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
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山水画的技巧,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学生实践:
目的: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在继承传统水墨风景效果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与表现。要求:能够运用水墨画的笔墨技来表现一幅以树为主的水墨画。
方法: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大胆创作能够运用水墨画的笔墨技来表现一幅以树为主的水墨画。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四)评价赏析:
目的: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初步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要求:让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方法: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法。
展示欣赏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
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小结,课后拓展: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媒体出示图片8教师:中国画博大精深,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水墨画风景,还有动物等,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
(六)板书设计:
(课件)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水墨画风景)
教师示范作品展示和学生作品展示区。
水墨画风景
多媒体 教师示范作品展示 学生作品展示
篇五:中国山水画说课稿
第二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第2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两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的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2、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
3、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二、教学手段
课件展示、自主欣赏、分组讨论、自由展示、引导小结。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学生阅读课本,自助学习山水画整理学习问题参与课堂讨论。
2、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1、中国山水画的简介,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① 萌芽:魏晋时期
② 隋:独立成画科
③ 发展和突变:南北朝→唐中期 南北朝→隋(停滞期)初唐开始发展 ④ 高度成熟:唐末、五代、宋
(1)、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① 多媒体展示欣赏中国水画:《雪景寒林图》、《六君子图》
② 学生小组思考和讨论《雪景寒林图》、《六君子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欣赏《六君子图》画中有哪几种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2)、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
①工具材料的不同
②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不同
西方多以焦点透视的方法,中国画则讲究散点透视方法。通过对《草地一角》和《千里江山图》的欣赏理解中国画和西方画的表现方法不同。
提问课本中有哪些画是焦点透视?哪些是散点透视?
③、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
山水画包含的内容广泛,有山、水、树、石,还有房屋、桥、船、车、马、人物等。自由洒脱、用笔造型简约概括的山水画称写意山水。寥寥几笔,有三两棵树、几间草房,远处有山,近处有水,提上几句诗就成为一幅耐人寻味的山水画。国画的表现方法是通过笔墨来“造景”西方多表物,国画多抒情。表物只要是客观地反映现实,抒情是主观地表情达意。
通过对《春山瑞松图》、《江山秋色图》的欣赏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
(3)、怎样学山水画
①、临摹
首先选好临摹范本,选用与范本对路的纸张。
②、临画的步骤示范:
1、用木炭条轻轻起稿,定出位置和轮廓。
2、修改定稿后,用淡墨勾线,然后掸掉木炭稿。
3、山水画中的树皮和石纹用皴笔表现。然后在结合擦、点、染等方法来逐步完成。
4、设色完成。
③、老师辅导学生完成作品。
④老师讲评学生作业。
四、课堂总结
本课我们了解了“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义,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和学习了怎样画山水画。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如何理解“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主要有1工具材料不同、2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不同、3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三个分支环节,讲解与探究结合,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第二篇:说课稿 中国山水画
说课稿
中国山水画
各位尊敬的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中国山水画欣赏》,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堂欣赏,评述课,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属于讲解中国山水画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且对一些山水画进行赏析,使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和技法以及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还可以了解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画大师及其风格,为以后深入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两个要点: 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
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三、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2、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四、学情分析
本科教学的对象时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绘画技巧以及审美水平,还有几本的构图基础,对于陌生的知识会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欣赏法:通过欣赏各个画家的山水画,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以及技法;
2、讨论法:通过讨论来解决山水画方面的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教学结果的理念,并且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与交流;
3、讲授法:通过讲授,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印象;
4、采用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采用一些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关于中国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及相关图片)学具:毛笔,纸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交流中国画的简要知识,如中国画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国画颜料等等)
1、提问:关于中国画你还知道些什么?
2、发展概况: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已经完全成熟,至宋朝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3、中国画按照绘画题材可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三大类,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如何欣赏山水画以及山水画的一些知识。
(二)、讲授新课
1、师:通过描绘自然界中山水树木、天地云气,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变化,山水画画家们把真实的景呈现在纸上,供别人观赏,同时也在这变化莫测的山水间藏进了自己独特的情感
2、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三)、赏析《富春山居图》
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来赏析并展示相关图片与资料
(四)、讨论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画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进行讨论。
3、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要了解青绿山水看《千里江山图》、《早春图》等)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画家生平的相结合。
4、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是黑白的? 结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
(五)、教学总结
八、教学评价
本课运用教学课件以及多媒体使用,丰富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国画的兴趣。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感的因素也是同样重要的。
第三篇:中国山水画说课稿[小编推荐]
第二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第2课《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两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的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2、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
3、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二、教学手段
课件展示、自主欣赏、分组讨论、自由展示、引导小结。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学生阅读课本,自助学习山水画整理学习问题参与课堂讨论。
2、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1、中国山水画的简介,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① 萌芽:魏晋时期 ② 隋:独立成画科
③ 发展和突变:南北朝→唐中期 南北朝→隋(停滞期)初唐开始发展 ④ 高度成熟:唐末、五代、宋
(1)、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① 多媒体展示欣赏中国水画:《雪景寒林图》、《六君子图》
② 学生小组思考和讨论《雪景寒林图》、《六君子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欣赏《六君子图》画中有哪几种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2)、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 ①工具材料的不同
②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不同
西方多以焦点透视的方法,中国画则讲究散点透视方法。通过对《草地一角》和《千里江山图》的欣赏理解中国画和西方画的表现方法不同。提问课本中有哪些画是焦点透视?哪些是散点透视? ③、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
山水画包含的内容广泛,有山、水、树、石,还有房屋、桥、船、车、马、人物等。自由洒脱、用笔造型简约概括的山水画称写意山水。寥寥几笔,有三两棵树、几间草房,远处有山,近处有水,提上几句诗就成为一幅耐人寻味的山水画。国画的表现方法是通过笔墨来“造景”西方多表物,国画多抒情。表物只要是客观地反映现实,抒情是主观地表情达意。
通过对《春山瑞松图》、《江山秋色图》的欣赏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3)、怎样学山水画 ①、临摹
首先选好临摹范本,选用与范本对路的纸张。
②、临画的步骤示范:
1、用木炭条轻轻起稿,定出位置和轮廓。
2、修改定稿后,用淡墨勾线,然后掸掉木炭稿。
3、山水画中的树皮和石纹用皴笔表现。然后在结合擦、点、染等方法来逐步完成。
4、设色完成。
③、老师辅导学生完成作品。④老师讲评学生作业。
四、课堂总结
本课我们了解了“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意义,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和学习了怎样画山水画。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如何理解“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主要有1工具材料不同、2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不同、3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三个分支环节,讲解与探究结合,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第四篇:山水画教学大纲
《山水临摹》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基本功,山水画的学习自然是从临摹入手,本科阶段的学习应有大量的临摹课,尤其是低年级应以临摹为主。因此,本课程设有临摹①、临摹②、临摹③、临摹④。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山水画材料工具的特征、用笔用墨的方法、皴法、树石法、云水法、点景法、设色法、构图法等基本方法,对不同作品的艺术表现、风格特征等有正确地认识。同时辅以史论、画论等理论学习,使学生能真正理解传统山水画,从而做到师古人之心而非死搬古人之迹,不断加深对山水画的认识,不断提高用笔墨表现山水的能力。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
集体讲授与个别辅导、手授示范与多媒体演示、点评分析与艺术欣赏相结合贯彻于教学始终。不同的临摹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总的原则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即刚进画室的低年级学生,先学习树石法等基本技法,然后再临习完整作品,临时要采取先繁后简的原则,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对笔墨的理解和用笔墨表现丘壑的能力有限,从简的范本入手容易愈画愈简,使画面空洞无物。再后,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逐渐把自己对范本的理解和感受融入临作中。到高阶段可以结合写生、创作的经验加入新的笔墨造型语言进行意临或自行组合。同时,山水画自来就南北有别,南方山水重笔墨,用笔灵动自然,但有时因其对笔墨的过分追求而忽视丘壑结构;北方山水则刚好相反,注重丘壑结构,往往容易忽视笔墨的灵动与润泽。鉴于此,临摹采取南北结合的原则,笔墨与丘壑并重。并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山水画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时间多临摹。学生作业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或以小幅为主或以大幅为主或大小相间。
三、教学年限与学时
临摹① 授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
周学时:20学时、总学时:60学时(3周)临摹② 授课学期:二年级下学期
周学时:20学时、总学时:80学时(4周)临摹③ 授课学期:三年级上学期
周学时:20学时、总学时:120学时(6周)临摹④ 授课学期:三年级下学期
周学时:20学时、总学时:60学时(3周)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
临摹古代山水画作品范围
临摹不能只局限于某家某派,凡画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可以作为临摹的范本。
(一)中小幅或大画局部的临摹
古代大师的小幅作品往往是精品,笔精墨妙,意境深邃,构思绝妙,临摹此类作品更容易把握古代大师的精神情感。临摹范围如下:董源、巨然、范宽、李成、郭熙、南宋四家、赵伯驹、赵伯啸、元四家、明四家、清四僧、四王、龚贤、黄宾虹等人的作品。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需要选择临摹。
(二)大画临摹范围
1、五代 巨然 《万壑松风图》 《秋山问道图》 《丛林层崖图》(任选其一)
2、宋代 范宽 《溪山行旅图》 《雪景寒林图》(任选其一)
3、宋代 郭熙 《早春图》
4、宋代 米友仁 《潇湘奇观图》
5、宋代 李唐 《万壑松风图》
6、元代 王蒙 《青卞隐居图》
7、元代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长卷
8、元代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9、明代 沈周 《庐山高图》
10、宋代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明代 仇英 《桃源仙境图》青绿山水(选其一)
11、清代 石涛 《山水清音》 《搜尽奇峰打草稿》(选其一)
12、清代 龚贤 《溪山无尽图》长卷(或局部)
以上作品是山水画室的同学在工作室学习期间临摹的作品范围,每次临摹都在此中选。(其他精品也可)
第一章 临摹①(60学时)
教学要求:
一、通过临摹使学生对笔墨法、皴法、树石法、云水法等技法有全面的了解和基本掌握,为进一步的临摹学习打好基础。二、四尺六裁作业3幅。教学内容:
一、树石法临摹,以临摹《芥子园画谱》、小画或大画的局部为主。
二、讲解笔墨法和相应的画论。
第二章 临摹②(80学时)
教学要求:
一、画面笔墨层次清晰气息准确。
二、除注重笔墨法外,还要注意画面的完整性。
三、完成小画2幅(四尺三裁以上)
教学内容:
一、临摹小画或大画的局部。
二、逐渐转入临摹大画。
第三章 临摹③(120学时)
教学要求:
一、临摹大画,训练学生对大画的把握能力,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构图法则
二、准确把握范画的笔墨气息、韵味等,并能够准确表达出来。
三、大画1-2幅
教学内容:
临摹大画,前三周以宋、元代作品为主。后三周以明、清代作品为主。
第四章 临摹④(60学时)
教学要求:
一、通过临摹是学生了解临创转化的重要性,并领悟、把握临创转化的要点所在。
二、完成大画1幅或小画2幅。教学内容: 教师选择历史上有代表性或学生自己选择有感觉的作品进行临创转化。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一)考核方式
课程结束由任课老师初评,工作室全体老师评阅审定
(二)评分标准(学生成绩以百分制进行评定)
1、作品完整深入、结体严紧、章法准确(占25%)
2、笔墨精妙、表达准确(占25%)
3、作品气息好、韵味足(占25%)
4、作品数量多,质量好(占25%)
优90-100分,良80-90分,中70-80分,差60-70分,不及格60分以下。
(三)计分方法
1、作业成绩占80%;
2、平时课堂表现占20%。
《山水写生》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画的创作从来就注重师造化的重要作用,山水花鸟画更是如此,“师造化”是成就一个画家的重要前提。因此,写生就愈显得重要。写生中,要了解中西方写生的不同观察方式,掌握山水画写生的观察方法,体会对大自然的真切感受,印证传统技法源于生活,并从自然中提炼归纳出艺术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自然中发现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现形式。具体写生中不同年级有不同侧重,故本课程设有山水写生①、山水写生②、写生考察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
任课教师慎重选择具有典型特色,景观丰富的地区进行教学,拒绝参观纪游式写生。写生时教师采取个别辅导,集中观摩,并能以身说法,亲手作写生示范;结合实景欣赏分析名家名作,鼓励学生自行观察、感受写生对象,强调个人情感的投入。鼓励学生就地完成写生作业,避免回校后照抄照片应付展览的现象。写生中,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水墨写生与钢笔铅笔速写或线描相结合,穿插进行,必要时进行默写。
三、教学年限与学时
山水写生① 授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
周学时:42学时、总学时:168学时(4周)
山水写生② 授课学期:三年级上学期
周学时:42学时、总学时:168学时(4周)
写生考察 授课学期:四年级上学期
周学时:42学时、总学时:126学时(3周)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
第一章 山水写生①(168学时)
教学要求:
一、通过写生训练学生观察自然、概括提炼艺术语言、用笔墨表现自然的能力。
二、使学生掌握山水画写生的基本方法。
三、写生作品要完整深入、有个人感受。四、四周内学生完成层次丰富、完整深入的作品10幅(不小于四尺六开)、速写10幅。
教学内容:
一、水墨写生,以单纯小景、片石丛树为主或以场面较小的写生为主
二、速写写生
第二章 山水写生②(168学时)
教学要求:
一、写生时要求学生做到与自然交流,努力挖掘个性,积极探索个性
化语言。
二、在保留生动性的基础上,力求作品完整深入,层次丰富。三、四周内学生完成层次丰富、完整深入的作品8幅(不小于四尺三
开)、速写10幅。
教学内容:
一、较大场面的水墨写生。
二、速写写生。
第三章 写生考察(126学时)
教学要求:
一、速记式再认识自然。学生在三周内完成作品数量不限。
二、论文一篇,不少于3000字。教学内容:
根据毕业创作需要到各名胜古迹、博物馆、名山大川参观考察写生。
五、考试方式及评分标准
(一)考核方式: 课程结束由任课老师初评,展览后由工作室全体老师评阅审定。
(二)评分标准:(学生成绩以百分制进行评定)
1、刻画深入完整,层次丰富(占25%)
2、笔墨生动(占25%)
3、有独特的生活感受,有个性风格(占30%)
4、数量多,质量高(20%)
优90-100分,良80-90分,中70-80分,差60-70分,不及格60
分以下。
(三)计分方法
1、作业成绩占80%;
2、平时课堂表现占20%。
《山水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它涉及面尤为广泛,是作者在艺术上综合素质的展现。作者的艺术观念、生活阅历、审美倾向、知识结构、文化修养以及绘画技巧的高低决定着山水画的创作。具体教学中,遵循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法,设有山水创作①、山水创作②,指导学生把在临摹、写生中的所学、所感、所想运用到创作中,同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确立自我,注重自我感受,勇于创造,懂得“笔墨当随时代”。同时,要借鉴中外姊妹艺术的优秀成果,多多实践。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
集体讲授与个别辅导、手授示范与多媒体演示、点评分析与艺术欣赏相结合贯彻于教学始终。不同的创作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小构图小品与大幅创作穿插进行。注重发现、引导学生的独特性,鼓励学生的独创性。
三、教学年限与学时
山水创作① 授课学期:三年级下学期
周学时:20学时、总学时:60学时(3周)
山水创作② 授课学期:四年级上学期
周学时:20学时、总学时:80学时(4周)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
第一章 山水创作①(60学时)
教学要求:
一、通过练习要求学生创作中要充分表现山水画的笔墨、造型、章法、空
间关系、虚实关系、破立关系等等山水画的种种表现因素。二、三周完成完整深入的作品2幅、小构图10幅。教学内容:
山水画的构图规律与山水画的水墨造型语言的训练。
第二章 山水创作②(80学时)
教学要求:
一、要求学生在上学期创作的基础上,结合写生经验,加强笔墨语言的探求,强调作者的精神价值取向,突出创作的个性化语言表现。二、四周内完成完整深入,有个性的作品,大画1幅,小幅作品2幅。教学内容:
山水画的水墨造型语言与空间表现的训练。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一)考核方式:
课程结束由任课老师初评,工作室全体老师评阅审定。毕业创作由创作组老师审定打分。
(二)评分标准:
1、画面结构完整,造型、章法正确(占20%)
2、笔墨生动(占30%)
3、有独特的个性风格(占40%)
4、数量多,质量高(10%)
优90-100分,良80-90分,中70-80分,差60-70分,不及格60分以下。
(三)计分方法
1、作业成绩占80%;
2、平时课堂表现占20%。
注:本教学大纲使用范围:供绘画专业国画山水花鸟方向使用
教学大纲编写教研室:美术学院国画山水花鸟工作室
第五篇: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
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今天学习第十课。(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本课内容为欣赏。通过对典型的名作的赏析,了解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1.名词解释: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大 意是,山水画家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对自然的感受。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南北宗”——是明代画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百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也分为南北二宗,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家视为“北宗”。例如,唐代的王维、李思训,后世称为“南北宗”。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代表人物是范宽、郭熙和王希孟。
范 宽《溪山行旅图》 绢本水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峰。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 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的工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後用浓淡层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著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
《 溪山行旅图 》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暂停留的过客。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明显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许多南宋山水画的标题就很富有诗意,如寒江独钓、风雨归舟等。著名的山水画家有马远、夏圭等。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 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
元代的山水画在意境的创造上更强调主观抒发与个人风格的创造。代表画家有倪赞、王蒙等。
(2)其次,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
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放映录象)
(3)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皴、荷叶皴等。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者为“擦”,还有“破墨”、“积墨”等等。可见,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放映录象)
三 课后总结 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分组合作的教学,使大部分学生面对一幅陌生的作品,由以前被问到感受如何时经常表现出哑然无语的状态,到现在能有条理的讲述自己的视觉感受,并大胆的说出自己对一些作品的评价与判断,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从学生课后归纳整理的陈述稿可以看出,他们通过课外资料对山水画作了进一步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