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汇聚科技精华 缔造百年万达
汇聚科技精华 缔造百年万达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凝聚士气、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万达集团始终将建设和发展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个性化的企业文化,视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公司始终秉承“汇聚科技精华,缔造百年万达”的企业发展愿景,大力弘扬“诚信、创新、管理、人才、利润、奉献”十二字经营理念,坚持建设有万达特色的企业文化,牢固树立并大力实施科技强企、文化立企战略,全力打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发展之路。目前,集团拥有总资产500多亿元、占地560多万平方米,涵盖化工、轮胎、电缆、地产开发、码头物流、金融贸易等产业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山东企业100强。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4A级企业、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现代企业文化》:文化立企、人才兴企、科技强企是支撑万达的“三大支柱”,我们如何打造科技支撑的企业创新文化?
尚吉永:科技创新是企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多年来,万达集团高度重视产学研结合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研制开发的潜油泵引接电缆等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十余个项目分别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并先后荣获国家各类专利200余项。经过多年的持续创新,公司目前有七大系列产品,成为我国参与起草和制定工艺技术标准和检测标准的企业之一。目前,公司研发生产的潜油泵电缆、探测电缆、MBS、二胺等产品产销量居国内首位,聚丙烯酰胺产销量居国内前二位,电磁线、BPS等产品产销量居国内前三位。目前,产品远销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
《现代企业文化》:公司开创“品牌制胜的企业形象文化”的意义何在?
尚吉永:2006年,我们提出了品牌发展战略,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为用户提供一流产品和服务的同时,先后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万达”字号,在国际互联网注册了“中国万达”“中国万达集团”域名,注册了“万全”等商标。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公司品牌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嬗变,截至目前,公司拥有1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1个山东省名牌产品和1个山东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名牌总数位居全市首位,成为全国非公企业拥有名牌最多的企业之一。
《现代企业文化》:诚信立人,诚信立企,诚信立国。公司怎样打造讲求诚信的企业信誉文化?
尚吉永:多年来,万达集团始终坚持“以质求存,诚信共赢,创新发展,品牌致胜”的企业宗旨,始终坚持“产品就是人品”的精品理念,自觉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进厂,不合格的中间品不转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始终不渝地坚持以诚信促发展,以诚信铸品牌,以诚信拓市场,以诚信树形象,精心打造一流品质,树立了良好诚信的企业形象。公司先后获得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文明企业、中国质量诚信企业、中国企业形象最佳单位及山东省质量、服务、诚信AAA级企业、省级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现代企业文化》: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公司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人文文化做出了哪些努力?
尚吉永:多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培养人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他们施展才干营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是引进人。近年来,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大专以上毕业生3600多人,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石油大学、胜利油田、北京化工大学、上海电缆研究所等单位,聘请了一批专家、教授,组成了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科研开发的专兼职智囊团。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入股、技贸结合、人才租赁、项目合作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智力、人才,不断提高人才总体素质。
二是培养人。公司每年都举办劳动竞赛、青工岗位技术比武、“技术革新能手”“三八红旗手”“企业劳模”“四德标兵”等评选活动,利用各种学习阵地,加强教育培训,尤其是在企业劳动模范的评选活动中,每两年一次,每次两人,直接享受高一级待遇,极大提高了广大干部员工争当劳模、爱岗敬业的热情。同时,利用职工上下班的乘车时间,开辟了“流动课堂”,在班车上播放有关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市场营销、党员电教片等内容的专题片,着力打造学习型企业,现公司干部员工学知识、忙“充电”已蔚然成风。
三是关心人。公司先后建起了6万多平米的职工公寓、10万平米的家属宿舍楼和70多栋花园别墅楼;投资1200余万元建起了集超市、图书室、微机室和台球室、棋牌室等于一体的4200多平方米的职工活动中心,为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娱乐、生活环境。同时,公司设立孝心奖、探亲补贴等专项补助,每月为职工父母的卡里打入150元。另外公司每年组织开展职工运动会、职工文艺晚会、篮球赛、演讲比赛等活动60多场次。另外,每逢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公司领导深入生产一线慰问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员工,举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定期地举办职工文艺汇演、书画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对内凝聚了人心,对外宣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多年来,公司一直热心公益的企业奉献文化。
尚吉永:是的。多年来,我们先后为学校、医院、希望工程、抗震救灾、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累计1亿多元,赡养和安置社会四残人员800余人,累计安置退伍军人400余人,并连续六年冠名“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及黄河口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文体活动,彰显出万达积极践行“产业报国、奉献社会”的企业精神。
文化兴企,盎然生机。让企业文化植根企业历史的沃土,使之在企业发展进程中闪耀与时俱进的光辉,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这也正是万达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我们深信,特色化的万达文化必将产生永恒的魅力,推动万达集团不断实现持续健康跨越发展,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访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总裁尚吉永
“万达”字号、“中国万达”商标率先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际互联网注册,取得“有我无谁”的美名,创造的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省名牌产品,占了山东省的1/10,成为全国非公企业拥有名牌最多的企业之一,令人钦佩。文化立企、人才兴企、科技强企是支撑万达的“三大支柱”,祈盼“汇聚科技精华,缔造百年万达”的愿景成真。
第二篇:百年耕耘 科技辉煌
农牧杂志社百年庆典工作总结
2010年8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成功举办了百年庆典活动,农业杂志社和畜牧业杂志社在农牧科学院百年大庆期间,承担了农牧科学院《百年大庆》宣传册、《百年耕耘》画册设计制作,院庆专题片的拍摄制作及后来大庆期间的媒体宣传工作。从宣传册的设计开始到大庆结束后各项收尾工作的结束,历时近半年。两个杂志社以团结互助的工作气氛,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工作热情,严谨踏实工作态度,高效务实工作精神,圆满完成了所负各项工作任务。
一、宣传册的设计制作
两个杂志社最行接到的任务是农牧业科学院大庆宣传册的设计和制作。宣传册其实就是一本浓缩了有画册,既要在几页铜版纸上再现农牧来科学院的百年历史进程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又要以点带面反映农牧业科学院的精神风貌。所以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刘德明处长接爱任务后,立即组织了精兵强将,迅速开展工作。
宣传册小组在短短几天内就拿出了设计方案,撰写了宣传册大纲,有序组织材料,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至此,宣传册的各项工作也已经完成了前期的选题策划,已经进入了设计制作阶段。设计方案得到院领导批准后,很快拿出了初稿,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始了长时间的修改、润饰、提高,在这期间几易设计稿,倾注了设计人员大量的心血,对他们来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定稿打样期间,他们连续几天每天工作达12小时以上,即使在定稿后,他们一直为画册的尽善尽美不断工作着,直到宣传册的成功印刷。可以说,宣传册是杂志社自主创作的产物,完全出自杂志社自己人之手。总的来说,宣传册设计尽乎完美。主创人员忘我的工作热情,和辛勤的工作态度和自主创新精神为杂志社其后的大庆工作顺利开展树立了榜样。
二、《百年耕耘》画册的设计制作
《百年耕耘》画册的设计制作是两个杂志社在百年大庆期间所担负的又一项具有非凡意义的重要工作。画册工作组经过四个多月的辛勤工作,《百年耕耘》画册于2010年8月4日得以成功出版,尽管画册中留有遗憾,也存在些小小的瑕疵,但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爱,也是编辑主创人员的莫大的欣慰。现把画册制作及出版过程总结如下:
(一)前期工作
《百年耕耘》画册组工作组成立伊始,大家倍感时间紧迫,责任重大。3月底到4月中旬,刘德明处长多次组织大家开会研究,讨论画册出版前期的各项筹备工作。多次动员画册小组工作人员要集中精力,统一意志,以团结协作,勇于奉献精神,出版精品画册,为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百年华诞献礼。经过动员和思想工作,画册小组成员很快找准自己的位置,迅速投入画册前期的筹备工作。短期内就提交了画册整体设计方案,出台了《农牧科学院100年画册编委会工作方案》,并针对画册下一步的工作起草了《关于认真做好百年画册出版的通知》、《画册出版责任分工明细》等文件资料。4月中旬完成了《农牧科学院100年画册结构大纲》并经院领导审查通过。画册工作组前期的筹备工作到此告一段落。
(二)中期工作
1.收集资料
资料收集多寡、质量高低是画册能否按时、保质、成功出版的关键。所以材料的收集一直是画册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说,资料的收集工作贯穿了整个画册出版的始终。画册前期资料的收集工作一开始就得了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有力的支持,根据《收集100年画册材料的通知》精神,画册组配合院办开会动员院各处室及院属各单位在2008
年展览材料的基础上,尽可能提供高画质照片,文字材料以及和院有关的重大活动图片。尤其注意提供近两年的重大科研成果,获奖项目、奖状、高清晰图片及专家简介。初步收集材料经历了半月时间,除了现场收集,就是由各单位联系人网上传送。但因画册工作没有得到各单位的足够重视,或因有些单位不注意档案管理工作,使得开始只收集图片只有2000多张,大部分质量不高,不能使用。甚至所收集图片数量和质量还不及2008年农牧科学院科技成果展。面对这种情况,画册组主动出击,多方联络,克服种种困难,想方设法收集资料,除了断续收集农牧科学院内部照片,画册组还多次前往内蒙古档案馆查阅资料,走访了自治区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翻阅了大量与画册有关的历史文献,翻拍了一批珍贵的历史照片,扫描了大量的图片和照片。并派专人深入农牧科学院基层单位和实验基地,拍摄很多高质量照片,弥补了资料的不足。截止画册制作结束共收集图片26000多张,文字材料14万多字,为画册的制作提供了较为充裕的选材空间,更多优秀、经典、别有意义的照片被画册采用,丰富了画册内容,提高画册的质量。
2.整理、归类、补充、完善收集资料
材料的收集整理再加工也是一件烦琐的工作。画册组没有编辑出版画册方面的经验,好在大家肯钻研,善动脑,收集了一批画册成品做样本,在画册组刘德明处长的领导下,确定了各栏目编辑,根据画册栏目明确责任分工,各栏目编辑根据画册制作的有关要求,按照画册大纲具确定具体栏目内容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提炼、加工整理,每个版块都要对材料优中选优,确定最能突出主题的核心图片,按具体资料的多少酌情确定版面的数量,及时与责任编辑勾通,编排版面,以确定初稿的主要内容。
3.选择排版制作单位
在收集资料的同时,画册组早已经开始着手选择排版设计制作单位。画册组专门指定2人负责此项工作,经过多方联系,接洽设计制作单位,通过对几家设计制作工作的了解、考察、试用,最终确定了设计制作单位,并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后期工作
排版和后期制作是画册工作的核心工作。这期间的工作是几个月辛勤工作的最集中体现,也是画册出版成败的关键所在。
1.排版制作
前期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为画册的排版和制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随着排版工作的深入开展,2010年6月,画册组进入画册工作最为忙碌的时期。工作重心也由杂志社转移到了华闻大厦。画册组成员有组织的分批进驻设计公司,主创人员按各自的责任分工要求,开始配合排版制作方进行版面的编排和设计工作。前期主要任务是按画册大纲制作要求完成各版块版面设计和材料填充工作,并按照先繁后简的原则,共计编辑版面150多坯,比计划多出50坯,目的是为各版块留有足够的删改空间,又可以避免前期保守,使得各版块的材料不够全面,后期补充困难情况发生。后来的工作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措施正确性。此期间最大的困难是时间紧、材料缺乏,所以随着排版的工作的迅速开展,材料的收集补充依然是此阶段较最为重要的工作,编辑人员根据画册选材需要,多方听取院领导和画册编委会成员的的意见,领想方设法,多方联系,搜集、拍摄了大批图片和文字材料,为画册的初稿顺利完成做了很多工作。
在这两个月时间的时间里,编辑设计人员严格按照编辑流程,做好排版,校对、改样,通校和责任编辑通读各阶段工作。德明处长带领画册组主要成员全天工作在画册排版第一线,大家不厌其烦的讨论,一遍遍修改校样,通过网络传递各种材料和信息,与出版社申请书号,签定合作意项书办理各种与画册有关的手续。高效紧张的工作,使画册组工作人员精神高度集中,唯恐出现差错,所有工作人员都加班加点,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大家没有公休和假期,但没有怨言,自我加压,互相鼓劲,使得画册排版制作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2.制版印刷
7月下旬,画册完成了排版、改样、校对和通读工作进入了制版印刷阶段。早在7月初,画册小组领导就开始了后期印刷的准备工作,本着节约资金,缩短印制周期的原则,经过多方考查、调研。最后选择了内蒙古最具实力的爱信达印刷公司作为画册承印单位,及时与爱信达签订了印刷协议,避免了异地印刷成本大、周期长弊病。经过后期的打样、制版、最后上机印刷,这期间,画册工作组和排版人员频繁往来印刷厂、制作公司、和农牧科学院,联系、协调、安排各项印刷事宜,认真把握各个环节,唯恐出现印刷失误和纰漏。上机印刷期间,工作组主创人员认真把好最后一关,连续几天在印刷现场盯色,做最后的修改。常常通霄达旦,直至印刷工作顺利结束。然而画册小组工作人员并没有放松,他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迅速投入到农牧科学院百年大庆的其它各项工作中,并为大庆的成功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缺点和不足
1.时间紧,任务重,时间前松后紧,节奏性差,且与院有关方面协调不够,致使画册出版遇到了很多困难。
2.因专业人才不足,编校水员水平有限,无经验可循。画册出版后出现几处明显的错误,造成难以挽回的遗憾;
3.缺乏创新精神,宣传册、画册设计守旧,鲜有新意,没有突破;
4.由于对院领导对各同志不够熟悉出现了识人不明、用人不当的现象,并因此险些误了大事。
三、拍摄院庆专题片
为了配合农牧业科学院大庆工作,院里把拍摄专题片的组织创作工作交给了杂志社,并由刘德明处长和李杰同志负责此项工作。
(一)时间紧,任务重
正常制作一个专题片,从策划、撰稿、摄像、剪辑、配音、配乐、特技、后期制作、审片、播出等,需要2个月以上时间。然而,我们接到任务,要制作2个专题,时间不到两个月,任务十分艰巨,而且困难重重。
主观原因:
(1)因为过去接触农牧业科学院的机会少,所以了解情况不多、不深、不全、不透,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思考。
(2)由于缺乏大型活动的经验和体会,工作能力水平有限,出问题纰漏是无法避免,经常遇到考虑不到的问题。
(3)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人手不足,时常忙不过来,出现问题。
客观原因:
(1)专题片拍摄期间,正值院办公区和生活区装修,部分研究所和实验室装修无法拍摄;西区人员向新办公楼搬家,工作场面乱等,影响了前期的拍摄(许多场景无法取景),拖延影响了时间进度。欠缺了许多镜头而不法补救。
(2)由于两院分合多次,历史性的资料严重不足,有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资料,没有影像或图片资料记载,严重影响了100年专题的权威性、全面性和丰富性。
(3)由于时间紧,领导班子及专家工作太忙,国内外会议频繁,难以及时安排拍摄,更没有时间组织全院大会及职工活动场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面取景和时间进度。
(4)协调不好,有些环节没有捋顺。
(二)加班加点作好庆典专题片
我们在认真作好杂志(每月近10万字)编辑出版工作的同时,加班加点作好院庆专
题片工作。因为电视专题片工作量大、程序复杂、技术难度高,要比报刊网络发文的难度大10倍以上,所以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作好专题不是件容易的事。
(1)配合专题片的撰稿。请院领导、社领导,以及院办主任多次审阅修改,最终定稿,力争达到解说词的准确和全面。
(2)配合作好前期拍摄工作。在现有条件下安排拍摄场景,全程陪同服务,时间紧、任务重,加班加点完成任务。先后在院区拍摄取景10多次,在“和林、固阳、四子王、五川、巴盟、北京”等外景拍摄多次。
(3)因制作人员不了解我院情况(院长排序、专家排序,以及场景顺序等),无法准确用画面解读文字。为按时在庆典前完成播出任务,单位有关人员配合后期制作,否则无法保证按时播出。一个专题后期制作时间在15天以上,而我们要制作一个10:30分钟的播出专题片,一个30分钟的访谈专题资料片,一个14:20分钟的成果专题片,所以时间非常紧张,严重不够,只有白天、黑夜连续加班加点努力工作(连续加班加点10余天,时常通宵达旦)。
经过日夜奋战,经有关领导审核,2010年8月3日—4日,访谈专题(10:30分钟)在内蒙古电视台经济频道播出2次;30分钟的百年访谈专题资料片也在庆典前完成;14:20分钟的成果专题片也如期完成。
同时,内蒙古电视台新闻联播: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庆祝会新闻(3分钟),也于2010年8月6日晚,在内蒙古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头条新闻播出。
三、教训和反思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加之不了解院情,庆典经验不足、工作能力水平有限,专题片出现了场景不丰富,各单位及职工表现不到位,历史反映不全面,制作推敲不够精细等多种问题。
(1)今后工作要加强工作的前瞻性、计划性和整体策划。从思想和行动上提前应对,及早谋划,充分准备,全面落实,合理安排,精耕细作。
(2)今后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对科学院各部门专业理论技术的学习,积累专业知识,全面了解掌握院里情况,为做好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四、媒体宣传
(一)确定宣传媒体
6月下旬,农牧业科学院院庆工作有序进行,两个杂志社接到院庆宣传工作任务,刘德明处长对宣传工作进行了详细分工,责任到人,初步拟定20多家合作的宣传媒体,与各媒体单位对接后上报院领导批准,经院办公会议决定,将宣传媒体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块。具体分为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以及网站几大媒体。通过上述媒体对农牧科学院大庆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全种报道。
(二)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宣传组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即完顾与各大媒体的对接工作,并分别签定宣传合同,拟定宣传计划,并与各媒体一起组织撰写(翻译)宣传稿件,并严格把关,反复推敲、修改稿件,所定稿件都同院宣传组负责人与院领导层层把关,直到院领导满意为止。例如:《内蒙古日报》由报社记者釆访院长、书记,写出的稿件仍不能很好地概括农牧业科学院的精神风貌和业绩,宣传组主要负责人二次去报社与记者商榷文稿内容,并连夜征询院领导的意见,并及时加班补写了一部分内容,使文稿内容更加丰满,更能体现农牧业科学院的精神风貌。
(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使宣传工作高效运转
在科技日报定稿时,责任人和社长等有关人员,日报社记者站胡明站长都一遍遍修改稿
件,选择最合适的照片,通过互联网与杂志社及时联系,一天之内数改稿件,丝毫没有因地域阻隔而使工作有所停滞。
(四)为宣传工作做好常规服务。农牧科学院大庆正式邀请函,直达各媒体总编室,有必要还送到内蒙古宣传部,平时与记者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为其提供所需的照片、资料以及必要的交通、住宿、饮食等服务。尽心尽力为宣传工作做好服务工作
(五)坚持抓住大媒体,举纲张目,事半功倍。
在院庆宣传工作中,宣传组紧紧抓住区内外十几家报刊社、电台和14家较大的网站等大媒体,对大庆全力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工作。因媒体覆盖面广、影响大,带动众多小媒体纷纷加入院庆报道队伍中来。院庆消息一经在人民网、新闻网等大网站发布,各网站互相转载,使得网站在院大庆期间火红一片,影响深远。
缺点不足:时间紧,工作仓促,没有确定长效机制。
与院办公室协调不够,没有及时取得相关材料,会时仓促复印。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百年耕耘》画册是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百年耕耘的历史见证,真实再现了内蒙古农牧科学百年来光辉成长历程和几代人取得科研成果,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实用性。院领导高度重视画册的组织出版,由路战远副院长亲自挂帅,成立了领导工作小组,并责成刘德明处长抽调农牧业杂志社部分工作人员组成了画册工作小组,并于3月初开始宣传册制作和画册的筹备工作。因时间紧、任务重,院领导十分重视画册工作组的各项工作,多次开会协调各方,从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使得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团队协作,全情付出
除了完成大庆的各项工作外,并没有耽误本职工作,杂志社工作照常运转,按时出刊
工作组成员大多来自两个杂志社,互不熟悉,合作难度较大。经过短时间的磨合,大家很快成为目标明确,行动一致,团结一心很有战斗力的集体。
因制作周期短,经费紧张,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画册排版制件阶段依然遇到了很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困难,好在画册以极大耐心和忘我的工作热情,迎难而上,有条不紊地按进度推进工作进程,4.由于对院领导对各同志不够熟悉出现了识人不明、用人不当的现象,并因此险些误了大事
没有经验可循,
第三篇:关于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汇聚科技力量
关于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汇聚科技力量范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科技界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行动、全力奋战,努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科协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支撑科学防疫的实际成效检验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在应战应考中提升科协系统组织力,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广泛汇聚人才资源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这深刻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战胜疫病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指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纵观人类发展史,科技发展极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科技发展的根本在人才。广大科技工作者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科协要强化政治引领,广泛汇聚人才资源,把党和国家确立的目标转化为科技界的自觉行动,把科协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把科技人才集聚的势能转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磅礴动能。
广泛汇聚人才资源,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群团改革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这为科协发展指明了方向。科协要坚定大目标、提升组织力、强化组织赋能,打造大平台、构建大枢纽、促进大开放、凝聚大团队,把强“三性”寓于建“三型”“四服务”之中,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激活创新第一动力,服务发展第一要务。首先,担当起引导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引导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其次,激发科技工作者报国为民的荣誉感,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搭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创造的服务平台,彰显先进性。再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实现科学公共利益最大化,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组织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和群团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建功,是科协组织的政治使命。在疫情防控中,中国科协组织191个全国学会发出《战“疫”有我,为决胜攻坚提供科技志愿服务》倡议,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科技志愿服务践行为民初心、担当攻坚使命。疫情防控进入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中国科协及时发出《团结信任、创新争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倡议,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信心听党话、跟党走,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和决战有我的担当精神,为支撑科学防治、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再接再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科协发出《让科学家精神光耀时代,让科技创造新的价值》倡议,动员科技工作者坚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光荣传统,坚定信心、实事求是、尽出所学、各展所长,汇聚成共克时艰、共谋发展的科技志愿服务大军,让知识服务社会,让科技创造价值。
充分发挥组织优势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也要有坚强的科技支撑。汇聚科技界智慧力量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科协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
以有效动员彰显科协组织力。科协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全面动员、全面部署,组织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两翼”联动推进,形成全系统、全方位、立体化疫情防控格局。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应急科普切入,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推动科技志愿服务进入疫情防控主战场,迅速启动全国科普应急响应与联动机制,不断强化对口联系指导,推动形成以“两防”(防疫情、防恐慌)、“三导”(防疫辅导、心理疏导、科学引导)、“一实”(做一批实事)为重点的工作机制,以科学有效的抗击疫情动员彰显科协组织力。
以聚合平台增强科学传播力。中国科协依托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机制,主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等相关部委协作,合力抗击疫情。发挥融媒体传播优势,整合“科普中国”“科学辟谣”“数字科技馆”以及各类地方媒体平台资源,迅速形成传播合力,普及科学防疫与心理健康知识,讲述一线防疫抗疫生动故事,宣传“最美逆行者”“最美科技工作者”,累计总浏览量超过58亿。“科学辟谣”平台有效发挥让真相出台、让谣言出清的作用,传播量超过3亿。
以系统联动增强组织凝聚力。各级科协组织广泛动员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决策咨询和科技志愿服务,为科学防控疫情提供有力支撑。中国科协组织形成了50余期《科技界情况》和《科技工作者建议》,在科学防疫、提振经济、完善治理等方面建言献策。全国学会发挥专业优势,创作高质量科普产品,组织义诊和心理咨询,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振兴提供解决方案,助力有序复工复产。各地科协在推动应急科普、心理咨询服务的同时,组织干部下沉社区,筑牢基层防线,推动服务资源下沉,基层“三长”(医院院长、小学校长、农技站站长)、科技志愿者和科普信息员队伍勇挑重担,工作直达街道乡镇、社区村居等基层一线。
以开放交流增强国际影响力。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中国科协充分发挥国际民间科技交流渠道优势,凝聚信任、合作、发展共识,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组织动员全国学会和专家,主动联系对口国际科技组织,先后致函国际科学理事会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等国际科技组织、美国科学促进会和英国皇家学会等国别科技组织、海外华人科技社团、港澳台机构及知名科学家等,筹划交流合作事宜。积极联系相关国际科技组织和国别科技组织提供防疫科普资源,以多种方式快捷有效回应国际组织及有关方面来函关切,介绍中国疫情防控情况,得到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等国际科技组织赞赏和积极响应。通过一系列国际民间科技交流,凝聚共识、巩固友谊、促进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充分展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努力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更好凝聚科技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疫情防控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中创新建功。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统筹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两翼”组织优势,持续做好应急科普和心理咨询等服务保障。凝聚科技界智慧,积极建言完善疫情影响应对的公共政策。加强前瞻谋划、系统部署,按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打造公共服务品牌。持续提升智库、学术、科普等公共服务品牌的影响力,搭建并拓展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创造的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开放协同、跨界集智机制,为现代化治理提供咨询服务。组织实施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三年行动计划,支撑高质量发展。深化学会治理改革,培育一流科技期刊,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启动编制面向2035年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推动应急科普机制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打造“中国辟谣平台”,强化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资源整合。
进一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健全党建带群建机制,发挥枢纽型组织优势,完善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科协工作体系。以科技志愿服务机制赋能基层,进一步激发“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组织活力,让科技在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创造新的价值。推动基层科协组织“三长”制试点工作嵌入式发展,助力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突出志智双扶,推动定点扶贫提质增效,全力做好科技助力精准脱贫工作。
深入推动合作发展。强化大联合大协作,促进科技经济结合、产学融合、跨界协同。增进跨越国界的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深化国际科技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守望相助、患难见真情的国际友谊,推动开放交流和文明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