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词语辨析
七彩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词语辨析
1.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
如: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截止)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至”与“止”是应用于不同的语境中的,“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不符;“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具体时候,与建设尚未最后完工的语境相符。
2.辨析词义的轻重
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例如“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损坏”的语意要轻、程度要小,而“毁坏”“破坏”则层层升级,程度加重。“他损坏了公物”“他毁坏了公物”“他破坏了公物”在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再如,“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这句中“造诣”一词使用不当。
3.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
如“爱戴”用于对上(周总理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爱护”用于对下(老师爱护学生)。又如“边疆”和“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指范围较小。
4.辨析词语的不同搭配
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如“交换”用于具体的、范围小的事物(交换礼物或意见),“交流”用于抽象的、范围较大的事物(交流思想或经验)。再如“充足”“充分”“充沛”都有“足够”的意思,但一般来讲,“充足”多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的比较具体的东西搭配(阳光充足,水源充足),“充分”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条件充分、理由充分),“充沛”多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精神充沛、体力充沛)。5.辨析词语的语法功能
有的词虽属近义词,但词性不同,其语法功能自然不同。例如“突然”和“猛然”都有变化快、出人意料的意思,但前者是形容词,除作状语外,还可作定语和谓语(突然事变,情况很突然);后者是副词,只能作状语(她猛然转过头来)。6.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在使用时,应辨析其感情色彩。如“爱护”,指爱惜并保护,褒义词;“庇护”指袒护,贬义词;“保护”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中性词。再如,说某人办事“果断”,是褒奖;用“武断”一词,则含有贬斥、否定或憎恨之意;而“诀断”一词基本上属中性词。7.辨析词语的语体风格
如: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说明文体与文学作品用语的区别,新闻语体与一般书面用语的区别等。
8.辨析词语的语境义 词语的语境义比较灵活,它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产生的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它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对象、人物关系、情感氛围等多种因素来考虑,而不能简单看其字面用语。(1)把握具体的环境气氛。如两个人为一件小事吵了半天,旁边一个人叹息说:“太有意思了,太有意思了。”那么,结合当时的氛围,自然能听出这话中的特定含义,即:太无聊了,太乏味了。(2)注意特定情景或处境。如:“繁漪(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雷雨》)这儿的“苦”并非仅指“药”苦,而是指“日子过得痛苦,精神痛苦”。如果不了解繁漪在周家的处境,就很难理解到这层意思。(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写到那些不争气的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摘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多形容女子相貌、姿态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美丽。鲁迅先生是用辛辣笔法讽刺了那伙男不男、女不女的纨绔子弟。
一、高考原题详析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08江西)
①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
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
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年轻
以至
踌躇满志
B.年青
以致
踌躇满志
C.年轻
以致
自鸣得意
D.年青
以至
自鸣得意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年青”指处在青少年时期,强调年龄正是青年时代。“年轻”指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强调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的状态。依据语境,句①应选“年轻”。“以致”表示由于前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以至”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后一分句的情况是由前一分句的情况程度加深而形成的。因此句②应选“以至”。“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是褒义词。“自鸣得意”的意思是“自我显示、炫耀自得满意之处,唯恐他人不知”,是贬义词。依据语境,句③应选“踌躇满志”。因此答案选A。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07北京)
①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最后的情景。
②在体斯敦火箭队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
③书的封面设计
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A.时间
效劳
从属
B.瞬间
效力
从属 C.瞬间
效劳
归属
D.时间
效力
归属 答案:B 解析:运用排除法,先区分“时间和瞬间”二个词语。时间和瞬间都是名词,二者的区别是:“时间”强调有始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而“瞬间”强调转眼之间。结合语境,抓住“被埋没前最后”等词语,应选择“瞬间”,才符合语境限制。由此,可排除A、D。再区分“从属和归属”,“从属”,动词,依从,附属,而“归属”,动词,属于,划定从属关系。结合语境分析,书的封面设计应当从属于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可确定选择“从属”,所以排队C项。故答案为B。
二、词语辨析专项训练
1.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有关部门的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管。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着饱满的生气。
A.监测
私自
充斥
B.监控
擅自
充斥 C.监测
擅自
充溢
D.监控
私自
充溢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位于日本藤川市海滨的聂耳纪念碑,用素净的大理石
成,稍稍倾斜地平置于长方形基座上。四周的石砌边缘内,着匀称的海滨卵石。碑石
“耳”字形,有如
在地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上的一只巨大的耳朵,日日夜夜倾听着大海的呼啸和浪涛之声。
A.雕
铺
呈
贴
B.塑
铺
像
画 C.塑
摆
像
贴
D.雕
摆
呈
画 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
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
,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④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
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A.坦陈
场所
必须
必然
B.坦陈
场合必需
必定 C.坦承
场合必需
必然
D.坦承
场所
必须
必定 4.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
”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②我们演讲时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
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的事。
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气氛
两全其美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气氛
一举两得 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氛围
一举两得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氛围
两全其美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毋庸
,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②小男孩一下子
索然了,站在那里没有目标地东张西望。③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物体下沉。
A.置疑
兴味
反之
B.质疑
趣味
反之 C.质疑
趣味
否则
D.置疑
兴味
否则
6.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们在送别朋友时,常常引用“
”,以表达彼此感情之深厚及对朋友的劝慰。②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你得到赞赏的同时,千万别
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之间
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③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如果进展顺利,即使时间长一点,也很少感到疲乏。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吝啬
轻车熟路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吝啬
得心应手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吝惜
得心应手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吝惜
轻车熟路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蓬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蓬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地鼾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声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方永刚既是“知者”,是一个“行者”。他通过脚踏实地地
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
出来。
A.也
躬身
体现
B.更
躬行
发挥 C.更
躬身
体现
D.也
躬行
发挥 9.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应该以实际运用能力来
我们的学习效果。②老百姓说得好,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③这小伙子整体素质的确不错,诚实温和。
A.考查
宁可
品性
B.考察
宁愿
品性 C.考查
宁愿
品行
D.考察
宁可
品行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的历史画上了句号。②“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仍在修复当中。
③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
病。A.馈赠
日前
该
B.捐赠
目前
该
C.馈赠
目前
本
D.捐赠
日前
本 1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为英雄金训华守墓37年的陈健,获得了“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的称号。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
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
A.约束
淡去
风范
B.制约
淡忘
风范 C.约束
淡忘
风尚
D.制约
淡去
风尚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地球既不像水星、金星那样遭太阳炙烤,也不像外行星那样遭太阳冷落,它吸收阳光适度,因而成为孕育生命、繁衍生命的天然温室。
B.迎接这位伟大航海家疲惫风帆的是一堆堆熊熊大火——为了防止再有人出海,兵部官员焚烧了郑和经营多年的船只和航海资料。
C.作民族识别时,有一条标准是“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具有历史渊源的地域意识”,这一标准值得我们从地理学的角度仔细捉摸。
D.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行为艺术已经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拆除,艺术从高于生活的塔尖走了下来,义无反顾地融入了生活。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
”,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②中国古代先贤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论警语,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杨柳青木版年画里,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这都象征着生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活的富足和吉祥。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淀
精妙绝伦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淀
完美无缺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聚
完美无缺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聚
精妙绝伦 1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B.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沙中。C.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它。D.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公司已被我们收购,大家要抓紧时间做好
和管理工作。
②这家商场的购物环境不错,广告宣传也做了不少,但营业额一直很低,商场得做做市场调查,找找原因。
③这些任务很艰巨,但我们必须抓紧干,早一点完成任务。
A.接收
看来
尽量
B.接收
可见
尽快
C.接洽
看来
尽量
D.接洽
可见
尽快
16、依次填入下列空格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李思佳同志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以
后一直在湖南师范大学
。②大学生们学习紧张,经常发生丢三落四的现
象,因而遗失
随处可见。③咱们认真
一下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办。
A、就教
启示
核计
B、执教
启事
合计 C、就教
启事
合计
D、执教
启示
核计
17、依次填入下列空格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今年一定要利用假期,到国外去
阔别已久的爷爷奶奶。
②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学习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③长期以来,我们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上自己
自己,以为一合资,一实行股份制,国有企业的性质就不姓“公”了。A、探望
终止
束缚
B、看望
中止
束缚 C、看望
终止
禁锢
D、探望
中止
禁锢
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文字虽然不是语言的______记录,但它必得拿语言做基础。
②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_____的结果。
③日本《朝日新闻》曾以《森喜朗改善日印关系旨在牵制中国》为题分析说,日本改善与印度的关系的背后蕴藏着日本政府和自民党
中国的意图。
A、真实
完备
遏制
B、真实
完善
遏制
C、如实
完备
牵制
D、如实
完善
牵制
19、依次填人下面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商品化的大潮__________浮动的人心,由此而__________一大堆文字垃圾污染人文环境,现实的窘况__________人的良知,价值标准混乱__________大众的视线,人类文明史常常在特定的背景下变得__________不辨。
A、迷惑
产生
启迪
遮挡
美丑
B、迷惑
滋生
启迪
遮蔽
真假 C、左右
滋生
局限
模糊
良莠
D、迷惑
滥造
局限
遮蔽
真假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书籍,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__________给你。
②这家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__________了居民们的健康。
③取民俸禄却不能为民分忧,__________你就一点也不感到惭愧吗? A、传播 妨害 莫非
B、传递 妨碍 莫非 C、传递 妨害 难道
D、传播 妨碍 难道
21、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三峡水利工程修建完工以后,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
很大。
②当前,生物资源的 是惊人的,绝灭的速度越来越快。二年来,全世界约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从地球上消失了。
③记者为此走访了部分工人,他们都反映曾有过浑身的感觉。A、收益
衰败
瘙痒
B、受益
衰败
搔痒 C、收益
衰退
搔痒
D、受益
衰退
瘙痒
2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面对“笑不出来”的相声大赛,观众不由怀念起七、八十年代相声那________有过的辉煌。②如果以为加入WTO之后,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就实现了完全的平等,那就未免太_____了。
③这本日记再次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竭力________屠城真相、进行欺骗宣传的丑恶行径。A、已经
愚蠢
掩饰
B、曾经
愚蠢
掩饰 C、已经
天真
掩盖
D、曾经
天真
掩盖
2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吃鸡肉和鸡蛋被感染禽流感的先例,希望国民保持,不要紧张。
②中新网2004年1月16日电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消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敏感的海外驻军行动,日本政府警告媒体不要“
”其出兵伊拉克的计划,媒体和政府之间面临新的冷战。
③象征主义经常用__________难解的语言和形象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借以暗示这种虚幻的“另一世界”。A、镇定 阻碍 晦涩
B、镇静 妨碍 晦涩 C、镇定 妨碍 艰涩
D、镇静 阻碍 艰涩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发展需要空间,个性发展需要广阔的空间。这是由个性的多样性、丰富性决定的。
B、改革后,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何况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受群众欢迎。
C、杂志社邀请了部分师生代表参加座谈,对如何将刊物办得更好听取了师生们的意见。
D、新形势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要么固步自封,要么被淘汰。
2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②由于这些条件的吸引,收费惊人,许多家长依然趋之若鹜。③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但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
轻率。
A、从而
不管
失之
B、进而
尽管
有失 C、进而
尽管
失之
D、从而
不管
有失 参考答案 词语辨析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1.C
解析:“监测”是监视检测的意思;而“监控”意为监测控制或监督控制,所以依据①的语境选择“监测”。“私自”是背着组织或有关的人,自己做不合乎规章制度的事;而“擅自”意为对不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自作主张,故②句中民警是“擅自离岗,外出吃饭”。“充斥”是充满,塞满的意思;而“充溢”意为充满,流露,所以③句该选后者。2.A 3.D
解析:“坦陈”就是坦率的地陈述;而“坦承”表示坦率地承认,不隐瞒。“场所”指活动的处所、地方,表示具体的地方;“场合”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表示某种特定的环境。“必须”指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是不可缺少的;而“必需”包含必须的意思之外,还有需要的意思。“必然”表示整理上确定不移;“必定”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肯定意味更强一些。
4.C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古诗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不容易选出,可以先看后两空。“氛围”和“气氛”意义相近,但前者常跟“环境”搭配。“一举两得”的意思是: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收获。“两全其美”的意思是:做一件事顾全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很好。根据句子语境,应选“一举两得”。因此答案选C。再看第一空。“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和“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都是杜甫的诗,前者出自《江南逢李龟年》,后者出自《哀江头》。它们都是“以乐景写哀情”。因此这道题实质上还是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只是形式更加新颖。5.A
解析: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用于否定),常用“无庸置疑”“ 毋庸置疑”等。兴味:兴趣,常见搭配为“饶有兴味”“兴味索然”等。兴趣:喜好的情绪。反之:与此相反,反过来说或反过来做;否则:连词,是“如果不这样”的意思。6.C
解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莫愁”表达出“劝慰”之情,整句表达感情之深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仅强调感情浓厚不受空间约束。“吝啬”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当用:“吝惜”指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来。“轻车熟路”是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对事情熟悉,做起来容易成功;“得心应手”是心里想什么,手就与之相配合。形容技术娴熟,心手配合默契。亦指做事顺手,运用自如。据语境①句后有“劝慰”②句中是“赞赏”③句中只是强调“顺利”“很少感到疲乏”而非强调“成功”,所以综合考虑应选C项。
7.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考生在读题目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的语义。A、B、D三项词语的使用都比较恰当;C项中“培育”的意思是“培养细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长”,主语常常是人,用在此处不恰当,可改为“滋养”之类的词。8.B
解析:“也”表并列,“更”表递进;“躬身”有“自身”、“亲自”、“弯着身子以示恭敬”几个意项,“躬行”指亲自实践,身体力行;“体现”原指本性表现在外,后指某一事物的性质或现象具体地表现出来;“发挥”指事物的内在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语境中整句在强调“行者”,第一处应选“更”;第二处很明显应为一个动词,强调“亲自实践”;第三处前面搭配的是“威力”,应选“发挥”。9.A
解析:“考查”侧重在“查”强调“检查,衡量”;而“考察”侧重在“察”,强调“观察,调查”。结合语境,对于学习效果应该是“检查”,所以应该选“考查”。“宁愿”和“宁可”的意思相同,但从理解上看,“宁可”多用于口语,“宁愿”多用于书面语,结合语境,应选“宁可”。“品性”强调“品质性格”;“品行”强调“有关道德的行为”;结合语境,“诚实温和”指人的性格方面,应该选择“品性”。10.B
解析:馈赠:赠送礼品。捐赠: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目前:指说话的时候。日前:几天前。该: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本:是指自己方面的,题中所指不是第一人称。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11.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因为考查的是颁奖词,比较熟悉,相对容易。12.C
解析:C项,捉摸:动词,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例如:难以捉摸、捉摸不定。注意“反复思索”的意思应该用“琢磨”,这里应改用“琢磨”。13.C
解析:第(1)句根据后文“赞美无私奉献”,可知应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积淀,积累沉淀;积聚,逐渐聚集,而文中“民族精神”应侧重聚集。完美无缺,完备美好,没有缺点;精妙绝伦,精巧美妙到了极点。而结合上下文的语意看,应侧重其美好,无缺点。
14.C
解析:A项,割断:动词,截断:切断。例如:割断绳索;历史无法割断。B项,淹没:动词,(大水)漫过;盖过。例如:河里涨水,小桥都淹没了;雷鸣般的掌声淹没了他的讲话。C项,惠赠:动词;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是敬辞,多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例如:惠临、惠顾、惠存。D项,启用:动词,开始使用。例如:启用印章、启用新域名铁路已建成启用。
15.A
解析:“接收”: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拿过来。“接洽”:跟人联系,洽谈有关的事项(1)句中××公司已被收购,要做的工作就是接收公司的财产等。“尽快”:尽量加快,与(3)句后面“早一点”冲突。“尽量”:副词,表示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
16、B
(执教:教书;教:;求学。启事: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如“遗失启事”;启示:启发使有所领悟。合计:盘算、商量;核计:核算。)
17、A
(探望:远道看望。中止:中途停止;终止:停止。束缚:受到限制,使停留在狭小的范围之内,主动和被动均可;禁锢:借助强力控制,一般适用于被动承受。)
18、D “如实”是“按照实际情况”的意思,而“真实”是“不虚假”之意;“完善”侧重于“结果好,令人满意”,“完备”是“应该有的全都有”之意;“牵制”强调的是战争中的辅助作用,而“遏制”是“制止、控制”的意思,是主导力量。
19、C(依据上下文语境即可定出答案。)
20、C
“传播”意思是“广泛散布”,“传递”意思是“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结合句(1)语境,该填“传递”。“妨碍”意思是“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不能和句中“居民们的健康”搭配。“妨害”意思是“有害于”,能和句中“居民们的健康”搭配。结合句(2)语境,该填“妨害”。“莫非”和“难道”都是副词。“莫非”多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揣测的语气,一般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多用于反问句,表示反问语气。结合句(3)语境。该填“难道”
21、D(收益,名词,生产上或商业上的收入,如增加收益;受益,得到好处,受到利益,如,受益良多。“衰败”和“衰退”都有衰落之意,“衰败”语义重一些。瘙痒,指(皮肤)发痒;搔痒,用指甲挠痒处。)
22、D(①“曾经”“已经”都表示事情完成,前者着眼于过去,后者立足于现在;②“天真”在这里是表示头脑简单、想法幼稚,用“愚蠢”语意太重;③“掩盖”是有意隐瞒、遮盖,语意较重,“掩饰”是隐瞒缺点、错误,语意较轻)
23、B
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忙;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此处的语境不属于“遇到紧急情况”。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两者都有“碍”,一是前者程度轻,后者程度重;二是前者是无意而为,后者是有意而为。“艰涩”侧重指文辞不流畅,难懂;“晦涩”侧重指作品含意隐晦不明,难以把握。
24. A(B“何况”表示反问语气,后面的结果无须点明,应改作“况且”;C“对”应改为“就”;D“要么…要么”表示选择,而“固步自封”与“被淘汰”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
25、C(“进而”,继续往前,进一步。“从而”,连词,上文表原因、方法等,下文表结果、目的等。“尽管”,连词,前句表示如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不管”,连词,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等副词与它呼应。“失之”与贬 义词相关;“有失”常与中性词或褒义词搭配。)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免费下载
第二篇: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辨析环境描写》教学案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彰显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命题】——懂命题,会破题(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4)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乌 米 [俄]阿·马·高尔基
①……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②清风从阿伊-佩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③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六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④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房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一次,我去看她。我沿着蜿蜒的小道,经过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在山石背后翠绿的树丛中,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和桃树。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
⑤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⑥乌米一面唱,一面用笑脸迎着我。她的脸在微笑时皱得越发厉害了。她的眼睛年轻而明亮,眼里燃烧着专心致志的期待之火。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
⑦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歌曲是那样奇特: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满了喜悦和希望……
⑧但是不论这歌曲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那是一种坚信不疑的期待,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
⑨我问她:“你的丈夫叫什么名字?”她粲然一笑,回答说:“阿布德拉伊姆……大儿子叫阿赫乔姆,还有一个叫尤努斯……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他们正在路上,我马上就会看到船了。你也会看见的!”
⑩她说“你也会看见的”这句话时,似乎深信,见到他们父子对我说来也将是莫大的幸福,似乎当她丈夫的渔船在海天之际,出现在她那被南方的烈日晒干了的、木乃伊般的棕色手指所指的那一道深蓝色的细线上时,我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⑪随后她又唱起了那支期待和希望之歌。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
⑫乌米一直在唱着,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
⑬她完全沉湎在一种思念里,不理会任何别的东西了,坐在她身旁的我对她来说已不复存在。我对她这种全神贯注的神态满怀敬意,我觉得,她这种只怀着一种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羡慕,我沉默着,情愿让她把我忘却。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它像一面明镜,映射出明亮的天色,但并未使我产生什么希望。随后我便满怀惆怅悄然离去。身后传来了歌声和溪水响亮的淙淙声,海鸥在海上翱翔,一大群海豚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尽情嬉戏,远方是苍茫的大海。
⑭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 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答案(1)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2)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解题思路】 1.解题思路
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5)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6)揭示或深化主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2.答题规范:环境+人物+情节+主题 3.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1)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2)人物(烘托,映衬)(3)情节(推动,暗示,铺垫)(4)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高考真题解析】
(2012·全国新课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裤先生
老
舍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的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的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先生,请等一等,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的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客人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表示歉意。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的床上。“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
他站起来,数他自己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两个上铺都被他占了。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
“我没有行李。”
“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毛巾把!”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茶房!”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房,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先——生——”
“拿茶!”
“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稍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
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
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的说,“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
我笑了,没法再忍住。
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
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
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有删改)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微妙变化表现出来的。
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
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答案】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
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2012·辽宁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最后的黄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料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扰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爸爸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的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了有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的多嚼几把黄豆,还取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北,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发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计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颗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发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 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着嚼它。不知是黄豆大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品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找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间读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折,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
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权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不等式的快;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
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高地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睥渴望和对财务室的羡慕。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溜之深厚寓意。
【考点定位】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备考建议】要注意语句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
(3)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
据要求联系现实谈出自我的感悟。探究时应注意选择“最深的一点”。
(2012·湖南版)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邮差先生
师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着,一面想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于是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的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全部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的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1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4分)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13.“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4分)
14.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6分)
(2012·福建版)(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双琴祭
梁晓声
①那两棵树,最适合取其材而做琴。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裸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辕轾。
② 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未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③ 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他临终前片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 ”
④ 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裸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校、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把琴都送给他。如果是两个人,那么一人一把。”
⑤ 有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两位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
⑥ 他们各拉一曲后,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后悔,他们还毫不扰豫地交换了琴。
⑦ 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声名鹊起。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
⑧ 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有些古怪的。不久,就有了他们之问孰高孰低的种种说法。而寂寞的传媒则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
⑨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
⑩ 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⑪ 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
⑫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竟渐渐地相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池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
⑬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碎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呜呼。
⑭ 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弦断之际,小提琴发出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
⑮ 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就有憎恨,另一个还没来得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最后,他疯了。
⑯ 他那一把琴被换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然而,无人问津,因为它已被视为不祥之物。只要琴弓一搭在弦上,便会发出号哭一般的声音。
⑰ 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号哭-一在为它不幸的爱人而号哭……
(选自《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老制琴师的儿子为实现父亲遗愿,把琴送到琴店并郑重交代:可以将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赠送给反复比较、挑选的人。
B.小说把“双琴”喻为一对恋人,讲述了它们前世为树、今生为琴的“姻缘”,演绎了一出由相爱相依至分离毁废的悲剧。
C.第⑧ 段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世人欣贪并赞美他们的合奏”紧承上文,“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则引领下文。
D.第⑩⑪段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两把小提琴因为分离而不能彼此欣赏、赞美的相思之苦和饱受思念折磨的忧伤情状。
E.小说在叙述时,“他们”“它们”交替使用,人和物相互交融,灵活地展现了事件过程,暗示了人和物命运的共同性。
14.小说的结局是悲剧的。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有哪些?请简述。(4分)答: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15.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6分)答:
(2011·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晚 秋 [亚美尼亚]埃·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姣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声骂了一句,两腿突然不听使唤地朝学校方向走了过去。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留级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
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底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 的是已经吓得半死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啊!”
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骂了一声:“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在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又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真漂亮,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怦怦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了。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
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释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选自《俄罗斯文艺》,有删改)【本节专题对应题目】 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点点睛】
不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例1】(2011·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晚秋》(原文见本节“真题探究”)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阅卷中发现,很多考生泛泛而谈,答题不得要领,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不清楚,以致失分。应该借助此题,系统梳理一下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有哪些。
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①给小说人物提供活动环境,②烘托气氛,③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等。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紧密联系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理解。【例2】 试分析下列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片断,说出景物描写的作用。
(1)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药》的开头段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段景物描写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瑜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
(2)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高尔基《母亲》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烘托作用。显示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兴奋之情,为塑造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形象起到了烘托作用。
(3)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花淀》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4)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祝福》(最后一段)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纠错体验】——对点突破,强化矫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瞎 子 莫泊桑
看见初升的太阳便衷心喜悦,这种喜悦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降到大地来的这片光明会如此使我们感到幸福?天空蔚蓝,田野碧绿,房舍雪白;我们喜洋洋的眼睛畅快地欣赏着这些鲜艳的色彩,把它们化成我们心中的快乐。于是我们一心只想跳舞、奔跑、歌唱,在思想上感到轻松愉快。
门洞底下的那些瞎子处在永恒的黑暗之中,早已漠然,无动于衷,在这个新的欢乐气氛中,也仍旧是安安静静地待着。他们只是时时刻刻吆喝身边的狗,叫它们安静,不明白为什么它们老想蹦蹦跳跳。
这样的人我曾经见过一个,他过着令人难以想象的最残酷的苦难生活。
他是一个乡下人,父亲是诺曼底的一个农庄主人。父母在世的时候,总算还有人照看他,他感觉痛苦的只是他那可怕的残疾。可是父母一去世,残酷的生活就开始了。有一个姐姐收留了他,然而农庄里的人待他却像待一个吃白饭的穷鬼,每顿饭都要怪他吃得太多,叫他懒虫、饭桶。尽管他的姐夫把属于他的那份遗产夺到自己手里,可是连汤也舍不得让他多喝,给他的也就是刚刚够而不至于饿死的那么一点。
几年里情况都是这样。不过他什么事也不能做,再加上老是冷冰冰地不声不响,最后惹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恼了他的亲戚们,于是他成了受气包,成了一个供人虐待折磨的小丑,一个牺牲品,专供周围那些粗胚子发泄他们的兽性,惨无人道地取乐。
凡是他的失明使人想到的残忍的恶作剧,都被想出来了。为了叫他吃了东西付出代价,他的吃饭时间变成了邻居们散心、他受罪的时刻。
他的姐夫因为总这样养着他,心里有气就动手打他,不停地抽他的嘴巴,看见他躲躲闪闪或是举手还击时的那种瞎费气力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从此那些人又有了新的玩法,就是打他耳光。那些长工、短工、女仆高兴起来就给他一巴掌,打得他眼皮直眨巴。他不知道往哪儿躲,只好不停地伸着胳膊阻挡别人的攻击。
最后他被逼着去要饭。赶集的日子他被带到大道边上,一听见有脚步声或是车轮声,就伸着帽子结结巴巴地叫喊:“求求您,行个好吧。”
可是乡下人是不喜欢乱花钱的,一连几个星期,他一个铜子也带不回来。
有一年冬天,地面盖满了雪,天冷得出奇。可是他的姐夫一大早就把他带到很远很远的一条大路上去求乞,一整天都把他撂在那里。到了晚上,他的姐夫当着那些雇工的面说自己没有找着他。随后他又说:“用不着担心,一定是有人因为他冷把他带走了,丢不了。明天早上他一定会回来喝汤的。”
第二天,他没有回来。
他的亲戚们在一个星期里假装着到处打听他的消息,到处找他。他们甚至还哭了几声。那一年冬天特别冷,很迟才解冻。一个星期日,农民们上教堂做弥撒,发现一大群乌鸦在平原上空不停地盘旋,然后像一阵黑糊糊的雨点集中落在同一个地方,一会儿飞走,一会儿又飞回来。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这些乌鸦还在那里,它们像一片乌云似的浮在天空,简直可以说四面八方的乌鸦都聚集在这里了。它们常常落到亮闪闪的雪地上,在上面铺下一片怪里怪气的黑点子,顽固地搜寻着什么。
一个小伙子跑去看看它们究竟在干什么,这才发现了瞎子的尸体,已经支离破碎,被吃掉了一半。他那双无光的眼睛已经不见了,让乌鸦啄走了。
现在我遇到有太阳的日子感到舒畅快乐的时候,就不禁要想到这个可怜虫,心里泛起一种凄凉的回忆和莫名其妙的悲哀。是啊,他在世上是这样命苦,以至于见过他的人听说他的惨死,反倒感到一阵轻松。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原文有删改)1.文章的第1自然段能删去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运用近似夸张的手法描写乌鸦,“像一阵黑糊糊的雨点集中落在同一个地方”,“像一片乌云似的浮在天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第三篇:高考语文复习学案--病句辨析(教师版)
高考语文复习学案——病句辨析(教师版)。
二、知识汇总: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②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②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
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2)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 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 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看下面的例子:
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 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2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④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或将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③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3 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1)缺主语 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2)缺谓语
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4)缺宾语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赘余
(1)堆砌
例如: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quot;环境“应删去。)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2)重复
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3)可有可无
例如: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5)应删去”的“字
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②由于历代**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4 结构混乱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今„„束缚的„„”和“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②这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2)藕段丝连
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他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例如: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 人民的责”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4)反客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5)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看法)例如: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可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作“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5 表意不明(1)指代不明
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2)有歧义
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 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6 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1)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2)范围不清
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3)强加因果
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4)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 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学案二
学法指导 a)语感审读法
辨析病句,可以依靠语感,从语感上察觉出语病。以上所说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或修改。b)语法分析法
对句子作语法分析,可先提取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 并举,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或修改。c)对照类比法
所谓对照,是指遇到定语、状语较多的复杂单句时,可以对照多层定语和状语的一般次序来进行判断:一般来说,符合规则的是正确的;反之,则可能有问题。所谓类比,是指仿照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的句子有问题,可以说明原句也不正确。
d)关联词语检验法
关联词往往成对使用(果省略的话,只能省略前一个)。如果上下文的关联词不配套,句子也会出现语病。这种方法主要用来检查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e)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可能没有语法毛病,但却不合乎情理,如果我们用逻辑分析法,从概念的使用是否恰当,句意是否明确,判断、推理是否合乎逻辑等方面去思考,问题也许会迎刃而解。以上语意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
语言运用,容易出现语病的地方常在某一关键处,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就常在这些关键处设置干扰,以下几个关键处应该引起重视。
1.数量词
例1: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标志:50万朵
病症:搭配不当。”50万朵“后要加”花“.例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94年全国题)
标志:15日
病症:表义不明(歧义).去掉”前“或把”去“改为”到县里“.例3:公园门票定价过高,像世界公园和中华民族园的门票均在50至60元上下.标志:50至60元
病症:不合逻辑.”上下“改为”之间“.总结:如果一个句子中有数量词,先看其本身表达是否正确,在参照其前后(紧邻)的内容看搭配是否相符或者表述是否明确。
数量短语位置不当造成歧义:几个学校的领导 数字表达不规范:
降低了一倍
2.介词
例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97年全国题)
标志:在 病症:搭配不当.”在„„中“应为”从„„中“。
例2: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3起饲养员培训班。(97年全国题)
标志:为了
病症:介宾短语宾语成分残缺。”喂猪“后应补上”的经验“。
例3: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99年全国题)
标志:关于
病症:错用介词引起搭配不当。”关于“改为”对“。
例4:由于一个学期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标志:由于
病症:主语残缺
例5: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
标志:”在„„下“"在„„中”“从„„中”等介词结构
病症:介词结构内部插入的词语是否正确,是否误用了介词结构
解析:去掉“在„„下”改为“经过”,或插入名词性短语“的情况”
总结:介词和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代词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子中可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实际运用中很常见,也最容易出错,所以与介宾短语有关的病句在实体中出现频率最高。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介词,先看它有无宾语,再看搭配是否正确和有无歧义。由他而起的病症,一般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表义不明(歧义)。
3.否定词
例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睡处不可当风。(94年全国题)
标志:忌、不。
病症:不合逻辑。去掉“不可”。
例2: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标志:防止、不。
病症:不合逻辑。去掉“不”。
例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98年全国题)
标志:否认、不。
病症:不合逻辑。“否认”改为“认为”。
总结:此类病句有三大难点:一是像例句中的“忌、防止、否认”,还诸如“禁止、忘、避免”等含有否定义的词语,在辨析中易被忽略;二是否定词与“无时无刻”(一重否定)并用时易弄错;三是否定词用在反问句中,不易辨清正误。遇到这三种情况要仔细寻找,反复思考,确定正误。
4.两面词
例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标志:能否。
病症: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
例2: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96年全国题)
标志:能不能。
病症: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
总结:这种类型的病句,要抓住前后的呼应。如果不注意,易误选。比如这样两个正确的句子:(1)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作用。(97年全国题)(2)他能不能如期而来,的确还是个问题。
5.关联词
例1:不管气候条件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93年全国题)
标志:不管„„
病症:搭配不当。“不管”应为“尽管”。
例2:对于这个人,我既不了解他,更没见过他.
标志:既„„更„„ 病症:语序不当或不合逻辑。应为“既没见过他,更不了解他。
例3:一厂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二厂的高,就是寿命比二厂的短。
标志:不是„„就是„„
病症:语序不当。应为”不是价格比比二厂的高“。
总结:关联词的运用首先是搭配要正确,其次是看它是否符合句意,以及分句的顺序是否正确。较难辨析的是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正确,解决这一难题的简便办法是:如果一个复句只有一个主语,则主语在前,关联词在后(我不但来了,而且来得特早。);如果一个复句有两个主语(例句3),则主语在后,关联词在前。6.是(也是、就是、总是、成为等表判断的词语)
例1.近年来日本的金融**一定程度上是以桥本为首的政府管理不力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原因。
标志:是、也是。病症:搭配不当或不合逻辑。将其中”原因“改为”结果“。
例2: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标志:是。病症:搭配不当或结构杂糅。去掉”由“和”诱发的“。
例3:震灾严重的营口市、大石桥镇、海城镇和田庄台镇,今天已是一条条宽阔整洁的马路,一排排新型的楼房。
标志:已是。
病症:搭配不当。”是“改为”拥有“。
总结:此种标志在高考中不常见,平时的训练中却经常遇到,需留点心。如果一个句子有此种标志,只需用紧缩法找主干就可辨明正误。
7.对,对于,关于 ①”对“和”对于“误用
首先,”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当”对“含有”对待“、”向“等意思时,”对“不能换成”对于“如:”老师对我就像对待她的亲生孩子一样。“他对我说:'你要当心啊!'” 其次,当“对”用在副词之后时,“对”不能换成“对于”。如:“对事不对人”。再次,“对”多用于口头语体,而“对于”的色彩庄重些,更适合于书面语体。②主客颠倒
③“对于”和“关于”混淆
第一,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如:“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必须研究分析。”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如:“关于牵牛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
第二,“对于”可用在句首,也可以用在句中,而“关于”组成的介炳宾语作状语只用在句首。如“我对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不能说成:“我关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
第三,“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可以单独作文章的题目,如:“关于人生观”、“关于散文”。用“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多作状语,一般不能单独做文章的标题。④是否会因“对”“对于”“关于”而造成句子无主语
8.如果句子出现“凡是”“全部”“有些”“不少”等词语表示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时,要看句子前后是否矛盾。
9、程度副词
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错,但我们须细心分析一下后面的形容词是否本身就包含了这个副词的含义,有没有造成语义的重复。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 “非常”“很”“过分”等。例如: ①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溢美”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再加上“过分”,语意重复。)
②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溺爱”含有“过分宠爱”的意思。)
③这是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奇缺”就是“非常缺少” 的意思。)
10、代词
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在病句题中,代词使用的考查也较常见,所以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例如:
①忠王李秀成临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从一些记载上看,不是这样的。(前文说的是两 个意思:很英勇或不英勇。“这样”这个代词倒底指代哪一个意思,句意模糊。)
②张主任和技术员小李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关,就可以试制了。”(谁告诉谁?两个“他”均指代不明。)
③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这”指“搜集史料”,还是“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呢?)
④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其他”可以限制“公司”,也可以限制“领导”,造成歧义。)
11、时态助词
时间名词或副词“已经”“将要”与时态助词“着、了、过”连用,易出现矛盾。
例如: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我国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去掉“将”或“了”,时态才能保持一致)
12、并列短语
并列不当是语句常见的语病之一,也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病句类型。在辨析病句时,看到“和”、“与”“及”、“同”或用顿号分开的并列短语出现,首先考虑是不是把不该并列的成分并列在一起,其次是认真辨别是否出现顾此失彼、搭配失应的问题。如:
例1: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全国卷Ⅰ)
“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该句犯了将属种关系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2:今天到会的,有干部和青年,还有许多女同志。病症:交叉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
例3:晚会上表演了音乐、舞蹈和气功等文艺节目。
病症:构成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与后面的总概念不存在从属关系。或者是并列短语标准不一,不属于同类。如:扮演张学良的演员和扮演蒋介石的演员把两个人物演得有血有肉,前者的正直、爽快、威武和后者的狡诈、阴险、独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狡诈”、“阴险”是形容词,而“独裁”是动词,词性不同一,不能并列。可将“独裁”改为“专横”。例4:文件对经济领域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地说明。(94年全国题)
病症:并列不当造成句子的主谓或动宾搭配失应。“详细规定”和“深刻说明”互换位置。
例5:(1995年上海题)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
病症:语序不当造成不合逻辑。“讨论、发现、解决”的正确顺序应是“发现、讨论、解决”。
例6: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98全国题)
标志:和。病症:表义不明(歧义)。将“和”改为“、”。
小结:“和”有两种词性,是连词表并列,是介词有主次。如果在一个句子中他的词性不明,就会引起歧义;如果确定是连词,则要注意搭配和语序问题。“和”字在高考病句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要高度重视,重点审查。
例6:(1992年全国题)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病症:并列短语与“无论”“不管”的错误搭配
“无论”“不管”都表示条件关系,其后往往是列举可供选择的几项,或是接以包含有“谁”“怎样”等疑问代词的语词,不能以并列短语与之相连。并列短语与“无论”“不管”的错误搭配
13、特殊短语
有些短语平时经常误用,而在病句题中常出现这样一些习惯性的不规范用法,很有麻痹性,考生做题时尤其要注意。例如:
①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目的”和“为了”都表示“目的”,用语重复,必须删掉其中一个。)
②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企业里的设计者也有。(“以„„为主”中隐含了“大多”的意思,与“大多”重复。)
类似①②的错误形式还有:本着„„为原则 以„„即可 对于„„问题上 由于„„下 原因是„„造成的 经过„„下 是出于„„决定的 借口„„为名 是因为„„原因 有„„组成 靠的是„„取得的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围绕以„„为中心 大多以„„为主 成分是„„配制而成是由于„„的结果
③世界稀有雉类,和大熊猫一样获得中国国宝称誉的四川山鹧鸪近年成倍减少,目前仅有两千多只,因此筹建山鹧鸪保护区已迫在眉睫。(“成倍减少”不合逻辑,在表示数字增减时,不能用“成倍”来说“减少”。)
④据一项最新调查,我国约65%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国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约„„左右”中“约”表示大约,和“左右”表达的意思重复。)⑤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多少劳动么?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 0万朵的花粉。(“50万朵”只能修饰花,而不能修饰“花粉”。)⑥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后面跟的情况是不确定的,而“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是一种确定性情况,所以应改为“尽管”。)
14、修饰成分
例1.我们有吃苦耐劳的人民,又有优裕的自然资源。(病症:定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优裕”改为“丰富”。)例2.要掌握走私犯活动的规律,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病症:状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稳准狠”改为“更好地”。)
例3.一到晚上,他就吓得胆小如鼠,不敢出门。(病症:补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胆小如鼠”改为“胆战心惊”。)
例4.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病症:定语误放状语位置 “一连串”应放在事情的前面)
十二年高考语病总汇 答案
1、(正确答案为A。B句缺少主语,应删除“对于”;C句“无论干部和群众” ,应该把“和”换成“还是”;D句缺少主语,应删除“经过”。)
2、(正确答案为D。A句“培养失足青年”搭配不当,应删除“和培养”;B句前后不能对应,前面有肯定和否定,后面只有肯定,删除前面的“否”或将“要”改为“能否”;C句“50万朵”不能修饰“花粉”,应该在“50万朵”后面加“花”。)
3、(正确答案为D。A项中“15日前去汇报”有歧义。可读成“15日/前去汇报”、“15日前/去汇报”。前者“15日”是规定汇报的时间为当天,后者的意思是“汇报的时间不能超过15日”。B项自相矛盾,此句原意是睡前应避免“恼怒”“饱食”“卧处当风”。句中用“忌”,是对三种情况的否定,后面接着用“不可”,又否定了一次,“否定之否定”为肯定,意思正好与原意相反,因此“不可”应去掉。C项词序有误导致搭配不当,前面“从理论和政策上”与后面“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才搭配。)
4、(正确答案为C。A项属谓宾搭配不当。不能说“安排了”“应注意的问题”;B中“研制”“开发”与“新工艺”“新技术”不能搭配;D项的问题是,“无法演奏”“无法演唱”是古代的事还是今天的事?假如是今天的事,全句开首的时间状语是“在古代”,后面没有“今天”等字样出现,时间不明确;如果说是古代的事,就更不合情理,当时就无法演奏、演唱,怎么能算是音乐作品?)
5、(正确答案为A。A这个长句附加成分较多,运用简缩祛,句子的主干是“„„单位,有„„义务”,没有语病。再看看附加成分,句意也明确。B项中“能不能”是说“能”与“不能”两个方面,而下边的文字只说了一面,失去照应。C项中“普遍感到非常气愤”的应是“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而原句则为“护林员揭发问题”,显然“气愤”的对象出现错误。这是由于句中“问题”的定语表述不清造成。如果在“护林员揭发”的后面加上一个“的”字,表意就明确了。D项中“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的对象是“事件”,谓语与宾语不能一一搭配,如“教育事件”就不通。如果改成“对„„极少数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就没有错误了。)
6、(正确答案为C。A“推广”缺少宾语,应是“推广„„喂猪技术”。B“并没有消沉”与“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应是递进关系,显然,因用错了连词“而是”造成了错误。可将“而是”换成”而且”“并且”。D“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是由于表程度的状语和补语连用而出现错误,可将“分外”与“多”删除一个。)
7、(正确答案为D。A中“最后一天”跟“截止日期”重复,应删除其一。B中误用否定词“否认”,使表达的意思相反,可改为“说”。C中“令人威摄”不合语法,可将“威慑”改为“畏惧”。)
8、(正确答案为C。A中的“赠送给他”的“他”指代不明,是指“嘉宾”还是“嘉宾 以外的人”?B中“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D中“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可读为“几个学校/的领导”或“几个/学校的领导”。)
9、(正确答案为C。A项是搭配不当,“官兵”可以放弃休假、坚守岗位,那么“消防车”难道也可以放弃休假、坚守岗位?B项中错在滥用“所”字上,应当去掉“所”字,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D项应把“关于”改为“对于”。区别如下:①表示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如:关于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如: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必须进行研究分析。兼有两种情况的,可以用“对于”也可用“关于”。如:关于(对于)订立公约,大家都很赞成。②“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可以单独作文章的题目。如:关于人生观/关于杂文。用“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词组,才能作题目。如:对于百花齐放政策的认识。D句中应用“对于”,因为是指出对象。)
10、(正确答案为B。A项缺主语,应把“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中的“由于”去掉。C项分类不统一,“图片”应包括“宣传画”,属不合逻辑。D项不搭配,应当是“全厂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终于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生产指标”。)
11、(正确答案为C。A项错误是成分赘余。此句强调的中心是“学员”,到“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科技工作者”就可以了。如果加上“也参加了学习”,则句子成分赘余。B项中“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有毛病,“报刊”中含有“杂志”,种、属并列,不合逻辑。后面“一切出版物”又与前边“报刊、杂志”交叉,好像“报刊、杂志”不是“出版物”,也属不合逻辑的范畴。D项前两句是正确的,主语是“这家工厂”,而第三分句“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的主语应是“该厂的产品”,而非“这家工厂”。应把第四分句的“产品”提到第三分句前。)
12、(正确答案B。A项“至少”与“„„以上”矛盾。C项“更加”与“至关”重复。D项的“不但„„而且”是递进关系,“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应该在前句,“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应该在后句。)
13、(正确答案为A。B、C、D三项都有语病。B项犯了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的毛病。上文说“如何让大家都富起来呢”,下文就应该接着说“要让知识起决定性作用”,仍然是未然的语气,现在用了“是知识起决定性作用”变成已然的语气了,显然前后失去了照应。C项犯了词语使用不合逻辑的毛病,“日前正在”不能连用。因为“日前”意思是“几天前”,表示时间已经过去,而“正在„„之中”,则表示行为还在进行中,因而这两个词在时态上是互相矛盾的。“日前”改为“目前”就可避免这种毛病。D项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说“加快速度”可以,但不能说“加快规模”,而只能说“扩大规模”。)
14.(D)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而A句、B句和C句都有语病。A句的毛病是成分缺漏、意义不明确。首先是“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这一句不通,应该在“进入”后面加上“„„的阶段”之类的词语,该语句才比较完整;其次“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这一句缺少主语,虽然汉语句子往往可以承前句的主宾成分省略主语,但本句上一句的主语是“人类”,而这里“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的显然不是“人类”,而其实是“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可这个语句并非上一句的宾语,一般说不能使下一句承该成分而省略主语,这样最后一句的意思就不明确了。B句的毛病是句式杂糅、结 构混乱。全句如果保留“将各地电视台„„,进行的再创作”,则全句缺少谓语动词,应添加谓语动词“是”,改为“是将各地电视台„„,进行的再创作”;如果不添加谓语,则应将“将各地电视台„„,进行的再创作”中的“的”改为“了”,即把这一语段改成全句的谓语。C句的毛病也可以说是成分缺漏,或结构混乱。全句其他地方问题不大,主要问题是在“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这一语段中,“包括”后面应加上“在内”,改为“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在内等大型国有企业等”。由于该句较长,“如”后面连续使用几个并列的动宾结构,所以虽然句子中的毛病不大,但要看出来也还是有一点难度的。
15(A)(答案)A。B句中“万一”和“若”重复错误;C句中应为“针对„„情况”,所以应改为“针对国际原油步步攀升的情况”;D句中应改为“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一歌唱组合成员平均年龄仅20岁。
2004答案
1.C。(A句中”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还是”索尼公司的产品“,所指不明确。B句中也有歧义,”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句意不明。D句中因停顿不同,同样可有两种理解--”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和”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2.A。(B句中”„„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主持“与”发现“搭配不当。C句句式杂糅,有两种改法--”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或”这要由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我国哪一部分气压最低决定的“。D句成分残缺,无主语。有歧义,”各种“修饰”民族“还是”体育比赛“,表意不明。)
3.C。(成分残缺,”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之后缺少谓语;另外,”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应移到”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之前。)
4.A。(B句中成分残缺,应在”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前补入介词”用“或”以“。C句句式杂糅,后一个分句可改为”是因为它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D句问题较多,最明显的是句末的”左右“应删去,全句可以这样修改:”国产轿车价格低,容易被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
5.C。(A句中”然而“表示对前半句话的转折,而”事实是最好说明“却承认了前面的偏见,可改为”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或”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反驳“。B句句式杂糅,可改成”其经费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或”其经费只能来源于国家财政“。D句中学生们的种种行为现在已被认可,不能说成是”已经得到纠正“。本题将”结构性错误“和”语义性错误“两种情况组合在同一道试题中,偏重于语言的实际运用,考查方向与往年相比有较大变化。)
6.B。(A句中”要防„„的重任“搭配不当,可改为”曼城足球队要防守住曼联队的'恐怖左翼',邓恩不行„„“或”曼城足球队队员要承担起防住曼联队
'恐怖左翼'的重任,邓恩不行„„“。C句中”不是“一词语序不当,应移到”质量“前面。D句句式杂糅,可改为”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语文大辞典》编委会躬耕修典三个春 秋,在此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
7.A。(B句句式杂糅,正确的说法应是”„„这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决定的“。C句照应不周,或者说前后不一致,”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有两面,”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等只涉及一面,应改为”不在于它是否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不是地方“。D句中”主旨„„描写出来“,主谓搭配不当;另外,还缺少两个”的“字,可改为”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表现的,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揭示出来的“。)
8.B。(A句有歧义,”数百位“是修饰”死难者“还是”亲属“,不明确。C句”别“管到”送祝福“还是只管到”送礼品“,表意含混。D句也有歧义,究竟是指孙燕动手拍摄的照片,还是他人给她拍的照片,没有表达清楚。)
9.C。(A句”„„小品演技及其效果“的”其“指代不明,应改为”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演技及其小品效果“,让”其“指代喜剧演员。B句重复累赘,应删去”的时间里“。D句”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动宾搭配不当。)
10.B。(A句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该基地每年生产的无公害蔬菜„„“。C句句式杂糅,可删去”都离不开它“。D句语序不当,应改为”摄影家们没有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倾注于笔下“。)
11.B。(A句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C句表意不明,应删去”中旬前后“中的”前后“。D句”余震发生“不可能”防止“,另外”余震“与”再次“表意重复,可改为”以防地震再次发生“或”以防备发生余震“。)
12.C。(A句有歧义,是诉讼费三千余元,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三千余元,表达不清;另外,”三千多余元“中”多“和”余“重复。B句句式杂糅,不能说”时间在„„内进行“,可改为”规定申请留学签证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D句成分残缺,”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陈述的是队员,而不是美国队,所以应在”的美国队“前加上”的队员“。)
13.C。(A句重复累赘,应删去”重点“或”优先“。B句”关于“用词不当,可改为”对于手机质量的投诉„„“或”手机质量方面的投诉„„“。D句句式杂糅,可改为”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或”同时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也能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14.C。(A句前后不一致,可改为”„„都对地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B句成分残缺,缺少与”给予“相对应的宾语;另外,”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搭配不当,简便的改法是把”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一句,改为”决定取消该队员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的资格“。D句缺少主语,应改为”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005答案
1、【解析】尽管D项看上去在表述上似乎有些罗嗦,但比较起其他选项来说,没有原则性错误。A项在于”累计“和”超过“的矛盾,应该改成”已经累计100万人次“或者”已经超过100万人次“。B项的错误在于概念的并列不当,”生活用品“应该包括”床上用品“在内。C项的错误在于前后呼应不当。”能否“的两面表达与后面”具有重大意义“的不搭配。
2、【解析】C项中”批评的人“概念不明确,既可以指”文章所批评的人“,也可以指”批评他这篇文章的人“。
3、【解析】B项,”自己“是代指”我“还是”老师“,表意不明。C项,”很高兴“的主语不明,是”祁爱群“还是”援藏干部“?D项有两处表意不明,首先,83岁高龄是修饰”黄昆“还是修饰”黄昆和姚明“?其次,”患病住院“的人是”黄昆“还是”黄昆和姚明“?
4、【解析】B项,”李明德同志被评为先进单位和模范单位“主宾搭配不当。C项,句式杂糅,或改为”当我所管的'闲'事能给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我也会很幸福,很快乐。“,或去掉句中的”时“。D项,”羞辱不满“动宾搭配不当。可以在”羞辱“的后面加上”商家“之类的词语。
5、【解析】A项修饰、限制不当。”群山“是个集合名词,用”一个“修饰不当。B项,原文说”这次会晤的主要意义“"多于”“措施的落实”,属于搭配不当。可把第一个分句改为“在于善意姿态的表达,长远战略和历史方向的把握”。D项属于逻辑混乱。应把两个分句的顺序调换一下,改为“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
6、【解析】A项否定不当,应把“不足”和“不当”删去。C项有歧义,“晚上来的人”是指“夜晚来的人”还是“后登上山的人”?D项,前后呼应不当。幸福应该是“对人生意义的正面理解和积极评价”。
7、【解析】A、B、D三项都犯了搭配不当的语病。A项主谓搭配不当,“歌声”不能“焕发着泥土的芳香”。B项中受欢迎的不是“培养”而是“高校的学生”,应把原句中“学生”与“培养”对调位置。D项中两面与一面不搭配,应在“后继有人”前面加上“是否(或能否)”。
8、【解析】A项“此”指代不明,是指“雇主对她的歧视侮辱”,还是“她的要求”?B项成分短缺,应在“一腔热血”的后面加上“的人”。D项有两处错误,首先,第一个“她”指代不明,是指“三妹”还是“葛姐”?其次,“哭泣”“遭遇”动宾搭配不当。“哭泣”的后面不能接宾语,这里用“哭诉”更好。
9、【解析】题目要求选出“有语病的一项”,相对难度较小。D项的错误比较明显,只要压缩句子主干就可以发现“生物入侵就是指„„物种”,主宾不搭配,应把“生物入侵”改为“入侵生物”。
10、【解析】A项是语序不当,应该修改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周恩来当年使用过的好多种东西”。可以凭语感辨析。B项是不合逻辑,或者说词语使用不当而将表达的意思搞反了,应该删除“伪”字。D项是搭配不当,压缩一下就是“乒乓球馆是团体”,应该将“团体”修改为“场所”之类。
11、【解析】B项有歧义。“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有两种理解,既可理解为“让老师和你一起去”,也可理解为“说服老师让他答应我和你一起去”。C项不合逻辑,“满堂灌”不是角色。D项不合逻辑,去掉“不”,或把“避免”改为“使”)
12、【解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应去掉“服用”,并把“含碘量”改为“碘”。B项缺少主语,应把“在这部作品中”改为“这部作品”。C项中两面对一面不搭配,应把“科学技术进步”后面的“与否”删去。
13、【解析】A项有歧义,“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是这些单位一共180多家,还是各有180多家?B项成分残缺,“具有”的后面缺少宾语。D项动宾搭配不当,“宰杀、解剖”与后面的“肉”不搭配,应删去“的肉”两字。
2006答案
⒈【答案】A(B选项中“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错误使用了被动句,是产品备受信赖,而不能说是顾客备受信赖。C选项中是典型的两面对一面错误,是否收门票不能被“否认”,D选项扩大提供教科书搭配不当。)
⒉【答案】D(A.“建立”与后面不搭配,缺少宾语中心词。B“清晰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与“感染了”不搭配。C.“不容”与“令人”语意重复)
⒊【答案】C(A项应为“公益林管理者所发生的营造、抚育、管理和保护等支出的费用”。B 项“完成”与“进步”不搭配,“完成”宜改为“实现”。D项“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的精神„„”)
⒋【答案】B ⒌【答案】D ⒍【答案】C ⒎【答案】B ⒏【答案】C ⒐【答案】D(A“由于”使句子主语残缺。B“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大事”前的复杂定语应按以下习惯次序排列:1表指代领属或时间处所2表指称或数量3动词或动词短语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5名词或名词短语。C“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⒑【答案】A ⒒【答案】C ⒓【答案】D(A项的病因是搭配不当,“有没有”是两面,而“关键在于”是一面,应在“在于”后加上“是否”。B项的病因是搭配不当和表意不明,主要问题在第二分句。其一,不是“早餐的营养”“应提供”,而是“早餐”“应提供营养”;其二,“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由于语序不当造成歧义,应该为“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总量三分之二”。全分句改为“早餐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总量三分之二的营养”。C项的病因是结构混乱,要么是“阴雨连绵”“平房„„漏雨”,要么是“连绵的阴雨”“造成„„平房„„漏雨”)
⒔ 【答案】A ⒕【答案】B ⒖【答案】A(主要考查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知识点“辨析并修改病句”。B项“缓解”与“问题”属动宾不搭配,改“问题”为“矛盾”。C.项语病较多。一是缺主语,删“由于”;二是语意不明,在“反应速度”之前加“加快、提高”等,或删“速度”,严格说来是什么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并不清楚。D属句式杂糅,删去“引起”。)
16、A(B “迷惑”与“效果”动宾搭配不当。C “学生会的决定”有歧义。D “还只是”的主语不明确,有歧义。)
17、D(A 多用了否定词,去掉“不”。B“扩种”与“面积”动宾搭配不当。C “和宣传”改为“的宣传”,并放到“林木”后面。)
18、A(B “他”不明确,有歧义。C “叫出租车回去了”有歧义。D “导师的建议”是什么不明确,有歧义。)
19、D(A去掉“互相”。B去掉“以上”。C由”后面加“从”。)
20、D(A“开创”“先例”搭配不当,去“创”。B句式杂糅,去“结果”。C“这方面”有歧义。)
21、D(A“尽”与“全部”重复。B “基本”与“全部”矛盾。C “感觉”不能用“一股”修饰。)
22、D(A“其”改为“企业”。B 去掉“不是”。C 去掉“没”。)
23、B(A“人次”不能“参加”“劳动”,主谓搭配不当。C 去“它”,将“一个国家”放在“以”的后面。D “效果很长”搭配不当。)
24、B(A“在办公室里”放到“昨天”之后。C 语序不当,第一分句改为“走进师范学校新建的实验大楼”。D用词不当,“对”改为“在”。)
25、C(A“里”前加“──”。B可改为“民间自古以来广泛流传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是中秋节来历的一种说法”。D去掉“过于”。)
26、A(B “增强”“无比力量”搭配不当。C 去掉“由于” D “关键”与“决定”重复。)
27、D(A 词序不当,将“深刻的说明”放到“详细”的前面。B“伸出”的主语是“糖尿病患者”,动宾搭配不当。C主语残缺,原句改作“……选出的102种期刊被……”。)
28、D(A主语残缺,去掉“对于”。B“滴水成冰”与“料峭”矛盾。C“20多个职工的 子女”有歧义。)
修改病句 答案
1.(“步入”与“科学”不搭配,应加“殿堂”二字)2.(“遭受”与“耻辱”不搭配,应将“遭受”改为“蒙受”)3.(“爆炸”用词不当,应改为“轰炸”)
4.(“人类”改为“人”,否则逻辑不通。去掉“重新”二字)
5.(“结实地”改为“狠狠地”,否则与“泼”不搭配)6.(“事物”改为“办事”,去掉“进行得”)7.(“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提高人的思想水平”)
8.(去掉“理想”,否则与“事物”不搭配)9.(去掉“在”,将“是”挪到“科学史”的前面)10.(“看到”与“发现”不搭配,应在“发现”后加“产生重大影响”)11.(将“口齿”与“伶 俐”互换)12.(把“在”改为“对”,否则介词使用不当)13.(原句后加“事情”,否则缺宾语。)14.(“人民”改为“人们”)
15.(“没有经过思考”改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们”“就接受”可去掉)16.(“为”改为“在”,将“研究出”删去)17.(向前”改为“前进”)
18.(介词“被”应改为动词“使”)19.(“深刻”应改为“深入”,否则与“研究”不搭配)20.(“风气”与“清洁”搭配不当,将“清洁”改为“良好”)21.(“稳妥”与“环境”不搭配,应删去)22.(“飞黄腾达”应改为“腾飞”)23.(“国”不是“民族”,应改为“多民族的大家庭”)24.(“却”属于滥用关联词,应删去)25.(应删去“发展”,否则结构混乱。“地”也应删去)26.(“磨练”与“进取心”不搭配,删去“和”,加逗号,后加“增强了”)27.(“博士”后应加“的情绪”)
28.(“信息”改“消息”,“我实在想雀跃”改为“我实在想欢呼雀跃”)29.(动词“使”应改为“对”)30.(“我们”挪到“能够”之后,改为“使我们”。后一句“会”挪到“这个作家”前,改为“会使这个作家”)
31.(“与”改为“像”)32.(修改:“记忆的移植与否”改为“记忆能否移植)
33.(改为“用移植记忆的方法帮那些因病失去记忆的人恢复记忆”)34.(“在图书馆”应挪到“自学”之前)35.(“思维”与“互助”不搭配,可改为“思想沟通”,“达到”改为“更好地”)36.(此句结构混乱,逗号前应改为“如果接受的错误思想”,逗号可以去掉)37.(“只要”改为“只有”。“人们”改为“人”)38.(“发现”改为“发挥出”,删去“具有”)
39.(删去“的东西”,否则成分多余)40(“是”改为“具有”)41.(“有”改为“像”,“资本主义”改为“资本主义思想”)42.(“揭开”改为“了解”,“层”改为“段”)
43.“为”改为: 对
44.改为:在“可”后添加“使人”。45.改为:
不到传闻数字的140分之一。
46.改为:改一改会风,杜绝长话累赘、空话讨厌、假话欺人、废话误事的现象,很有必要。
47.改为:(删去“的东西”,否则成分多余)
48.改为: 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不依规矩,不成方圆。49.改为:消息(“噩耗”指亲人的死讯。)
50.改为:移到“排除”之前。
51.改为:多次投稿不被采用。
52.改为:不如人意。
53.改为: “有”改为“像”,“资本主义”改为“资本主义思想” 54.改为: “揭开”改为“了解”,“层”改为“段” 55.改为:乱涂乱画(“涂鸦”意思是字写得不好,多为谦辞。)56.改为:企业
57.改为:片警在辖段内作急公好义之举的事很多。
58.改为:大多是青年人 59.改为:螳螂对人类的好处很多,它既能消灭害虫,它的卵巢还可入药。60.改为:这不说明违章作业导致严重后果,又说明了什么? 61.改为: 降低
62.改为: 十元以上
63.改为: 起 64.改为:举办
65.改为:提高
第四篇:高考二轮词语、成语复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 实词和虚词
高考近义词考查分值为3分。题目特点:近年均是出一项单项选择题,要考生对容易混淆的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进行比较、辨析,能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对虚词的考查集中在关联词(连词、部分副词及部分介词)的使用上;对实词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辨析含有相同语素的同义近义词;“成语”将专辟一节讲解,这里不再赘述
在备考中,重点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落实:
一、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
二、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三、重视语言实践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
实词
(1)实词的考查重点放在同音词.近义词的选择和辨析上,即根据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有时也考查对词语意义的正确理解。从2009年命题特点来看,有的试卷没有设题,有的省份将实词与成语合在一起,如湖北卷.天津卷.重庆卷.四川卷。实词辨析题明年估计会更多出现。(2)命题的选材将更加注重语言材料生活性.时代性。每题的题干,绝大多数直接来自生活.社会的热点或重大事件,新词新语是首选材料。(3)前几年所考的词语,一般不再重复考。从命题形式有选择式.有置换式.判断式,其中,填空式选择题可考性最大。(4)所考词语大多数为常见词语,而且多为课本提及的典型词语。
虚词
实词.虚词混合考查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命题点。对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和介词的辨析。关联词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复句或句群中复句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分析。对介词的考查,主要一判断介词的运用是否正确为主,考查考生对句子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句中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情况。虚词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种:一是词类的混用,包括连词.介词.副词的混用;二是搭配不当;三是位置不当。因此,对虚词的考查,实际是对考生对句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的考查
考纲要求
2010年“新课标大纲”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其包括词语辨析与运用。
词语辨析题以高考命题成熟题型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熟语的“判定”与“辨别”。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无论哪一种近义词类型,其词义上的细微差别都表现在形体不同的那个语素上,只有准确把握这个语素的含义,把主要功夫用在辨析.判断用法“微殊”的近义词上,才能有效.准确地进行辨析和选择。
1、正确使用实词
实词的考查以同义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般说来,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辨析同义词,辨异是重点,但要辨异首先要求同。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同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辨析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词语的色彩方面进行辨析
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类。例:
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如:鼓励、成果、抵御、果断、聪明、节俭、维护 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如:煽动、后果、抗拒、武断、狡猾、吝啬、庇护 中义词:不表示褒贬。如:鼓动、结果、抵抗
词语除感情色彩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我们称之为语体色彩。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章。如“表彰——表扬”、“贵宾——客人”、“陪同——陪伴”、“散步——溜达”、“马铃薯——土豆”,这几组词语义同而语体色彩不同,前者属于书面语,后者属于口语,使用时适合不同的场合。语体色彩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等的不同。如“死亡”不带感情色彩,用于与自己不亲近的人;而“逝世”则用于自己尊敬的对象。“嘱咐”多用于临别场合,语气态度恳切;而“吩咐”多用于并不远离的对象,带有命令口气。
(二)从词语的意义方面辨析
1、词义涵盖的范围不同,如:
“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而“开辟”着重指新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2、词义侧重点不同
比较分析语素,从词义的不同着重点加以区别。名词性的同义词,着重点往往表现在所指事物的特点方面。如“才能”和“才华”,都含有能力、特长的意思,但“才能”着重指办事的能力或对知识、技能、技巧的运用能力;而“才华”则着重指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与特长。动词性同义词的着重点往往表现在动作的方式方法上。如“发现”和“发明”都有新出现的意思,但“发现”着重于新找到本来就存在的事物,而“发明”着重在新创造出来的本来不存在的事物。形容词性同义词的着重点往往表现在所指事物的性质、属性、状态上。如“陡峭”与“峻峭”都是形容山势的高而陡,但“陡峭”着重指出的坡度大而陡直,而“峻峭”着重指山势的高而险峻。
3、词义的轻重不同
词义的轻重,是同义词表达语言分寸的手段,因此使用这类词要仔细斟酌,区别词义,我们应注意这个特点。如“损坏”与“破坏”,都有使物体毁坏的意思,但“损坏”一般是无意的,“破坏”则是有意的。又如,“诬蔑”和“诬陷”都有无中生有地硬说别人做了某种坏事的意思,但前者是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而后者则是妄加罪名,诬告陷害。两者轻重不同。
(三)从运用上辨析
1、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如: 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交流——思想、经验、物资;交换——意见、礼物、资料
2、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如:
①阻碍(动 词):封建剥削阻碍生产发展。——障碍(名 词):排除一切障碍。②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壮大(动 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③精华(名 词):这是全书的精华。——精彩(形容词):这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④公然——公开:两个词语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可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可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可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⑤不齿——不耻:“齿”本为名词,指牙齿,在这里“齿”是动词,有“说到、提及、并列”意。“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齿”前边可以加“所”,构成“××所不齿”。如:“人所不齿”。后边一般不接东西,如果要接就必须在所接东西前加“于”,构成“不齿于„„”。如:“不齿于人”等。而“耻”是个形容词,有耻辱、羞愧、可耻的意思。在词中“耻”具有意动用法,有“以„„为耻”的意思。“不耻”前边不能加“所”,后边可直接接东西,构成“不耻××”,表示“不以××为耻”的意思。如“不耻最后”等
3、适用的对象不同,如:
①爱护——爱戴:前者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 ;而后者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②抚养——奉养:前者用于长辈对晚辈。而后者用于晚辈对长辈。
关于近义词的辨析上面谈了三大点七小点,假如每一个词都去这样逐一比较辨析,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而考试时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技巧。
①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对于一段文字来说,它所处的那篇文章是它的语境;对于一句话来说,它所处的那个语段是它的语境;对于一个词来说,它所处的那句话是它的语境。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往往具有多种意思,但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比如“深”在“夜深人静”中是“时间晚”的意思,在“深深的海洋”中是“离地平面距离大”的意思,“深红色的外衣”中是“颜色浓重”的意思,在“情意深长”中是“厚重”的意思,在“内容深奥”中是“不易懂,难度大”的意思。可见语境对词义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
② 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者。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意义、色彩、运用这几方面的细微差别。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化装、化妆)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化装”与“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妆”。都有修饰、打扮意义,但“装”有服装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妆”就是打扮义,使自己容颜美丽。因而应选“化装”。
③ 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再判断该选何词。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通过语素比较而鉴别之是不行了。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由此而区分出其异同,再选合适的,如:他(迟疑,犹豫)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迟疑”“犹豫”都有“一下不能判定”义。迟疑不决、犹豫不决,这些词语都正确。只有放到日常习惯语境去体味其差异,才能判定应选哪一个。“我请他帮助,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跟我走了。”“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迟疑”常指行动而言,“犹豫”常指态度而言,因而据语境应选“犹豫”。
2、虚词使用五戒
虚词虽然远比实词少得多,但它灵活多变,除了近义虚词需要仔细辨识外,还要注意其位置、搭配习惯等。从历年高考来看,虚词辨识和使用的出错率始终居高不下。笔者把虚词的使用方法归纳为“五戒”。
一戒近义混淆:
一些近义虚词在适用对象、范围、场合和搭配习惯及其所表达的语法关系和附加色彩等方面有着细微的区别,一定要仔细辨识
例① 放学时间还没到,集体活动还没结束,你怎么能 离开学校呢?(A径直 B径自 C竟自)(2005年重庆卷)
例② 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测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A即使„„也 B尽管„„但)(2004年天津)
【解析】例①选B。“径直”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不间断;“径自”表示某一个人或某一方面单独做某事,多含贬义;“竟自”,竟然,多用于表现人们对某人做事的结果感到意外。例②选B。二者都表示让步,但前者还表示假设,后者还表示转折,“尽管”引出的分句是事实。
二戒贪多滥用:滥用连词和副词易出现赘余,滥用介词易导致主语残缺。例③ 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经建起了临时账篷,以防止余震再次发生。(2004年天津)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2005年浙江)
【解析】例③中“再次”与“余震”的“余”意思重复;例④滥用介词“在„„中”导致主语残缺。
三戒搭配错用:不少虚词有着固定的搭配习惯和语法功能,如果张冠李戴,就会使句意紊乱或表意不明。
例⑤: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2004年福建)
例⑥:邓亚萍现在给大家的印象,不只是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A而是 B而且是)(2003年全国)
【解析】例⑤中成对使用的关联词“由于„„所”搭配不当,改为“由„„所”;例⑥选B。与“不只是”搭配的是“而且是”。四戒位置倒用:可以放在主语前后的关联词要注意分句的主语是否相同: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放在主语后;反之,放在主语前
例⑦: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2004年北京)
例⑧: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村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2004年湖北)【解析】例⑦两分句的主语分别是“质量”和“成本”,关联词应置于主语后,故“就是”放在“成本”后;例⑧否定副词应放在“把”字句的“把”前,故“没有”放在“把”前。
五戒图简漏用:漏用虚词会出现成分残缺,导致句意不明。
例⑨: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2004年辽宁)
例⑩: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1994年全国)
【解析】例⑨配对使用的介词短语“在„„里”漏用介词“在”导致结构混乱;例⑩漏用介词“在”导致歧义。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 成语和熟语
熟语的复习仍要以成语的积累为重点,同时兼顾一下常见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和谚语就可以了。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的熟语,也是高考的一大难点。笔者结合近年高考试题,把熟语的误用情况归纳为“九戒”,与广大考生共勉。
一、望文生义。熟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其意义往往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字面意义的引申和比喻。其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还使用了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新的整体意义,不少成语来源于典故,有些熟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的古义,考生很容易以今释古或肢解熟语而曲解词义
①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全国卷Ⅱ)
②面对晚唐政治上的败落,诗人杜牧替古人担忧,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阿房宫赋》。(辽.....宁卷)
【解说】①“不足为训”,不值得当做典范或法则,“训”,准则,误解为“教训”,改为“不足为怪”;②“替古人担忧”,只不必要的忧虑,这个典故成语被按字面意思肢解为“替古人着急”。
二、用错对象。有些熟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和场合,该用来形容物的(如“一钱不值”)就不能用来形容人(如“一文不名”);用于抽象事物的(如“不同凡响”)就不能用于具体事务(如“非同小可”);用于别人身上的(如“火中取粟”)就不能用在自己身上(如“飞蛾扑火”);用于青少年的(如“头角峥嵘”)就不能用于中老年(如“老当益壮”)等等,反之亦然
③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流掌声。(湖北卷)....④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山东卷)
【解说】③“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不能用来形容角色表演,改为“栩栩如生”;④“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的相遇,主语应是人,使用对象错误
三、褒贬不分。熟语既有有褒义(如“不负众望”)、中性和贬义(如“不孚众望”)之分,也有口头语(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书面语(如“一叶障目”)之分。如把握不准确,就可能误用。
⑤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广东卷)
⑥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安....徽卷)
【解说】⑤“不堪设想”,形容事情可能发展到极坏的地步,贬义词,改为“不可思议”;⑥“巧立名目”,变法儿定出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贬义词,改为“标新立异”。
四、谦敬错位。某些熟语烙下了古代文化印迹,有的用于自称(谦词),如“信笔涂鸦、敬谢不敏、狗尾续貂、一孔之见”等。,有的则用于称对方或他人(敬称),如“高抬贵手、如坐春风、卓尔不群、惠然肯来、鼎力相助”等
⑦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2005年广东卷)
⑧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2005年湖北卷)
【解说】⑦“抛砖引玉”,以自己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谦词,改为“高屋建瓴”;⑧“诚惶诚恐”,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不安而恐惧不安,敬词,改为“战战兢兢”。
五、不知轻重。有些熟语意思相近,但在词义轻重上仍有细微区别。我们要根据特定的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以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⑨我的家乡有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2005....年广东卷)
【解说】⑨ “蔚为壮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景象,用来形容竹林,显然过重了。
六、重复罗嗦:有些熟语,本身已经暗含了某种结构或包含了某个意思,而句子中的其它文字却包含这这种结构或意思,就会出现重复罗嗦的毛病。
⑩整改不只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工作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2002年全国卷)....【解说】⑩“有口皆碑”,每个人的嘴都是记功的石碑,比喻人人称颂。“皆”与前文的“大家”、“都”重复。
七、违情悖理:有些熟语包含集体(如“莘莘学子”)或个体(如“一介书生”)、已然(如“偃旗息鼓”)或未然(如“作壁上观”)、过程(如“背道而驰”)或结果(如“事与愿违”)、主观(如“耸人听闻”)与客观(如“骇人听闻”)、主动(如“目不暇接”)与被动(如“应接不暇”)等使用要求。如果忽略了这些限定,就可能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⑾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浙江....卷)
⑿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浙....江卷)
【解说】⑾“不胜其烦”,繁杂琐碎得使人受不了,与句意矛盾,改为“不厌其烦”;⑿ “宛然在目”,好像就在眼前,表未然,句中说的是眼前之景。
八、搭配不当:不少熟语有着固定的搭配习惯,若脱离这种习惯,读起来就很别扭。
⒀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安徽卷)
⒁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解说】⒀“不容分说”,不容许人分辨解释,改为“不容置疑”;⒁ “珠圆玉润”,比喻歌喉圆润或乐声婉转,也比喻文辞、书法秀丽明快,不能形容着装。九、一知半解:在语言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后起的比喻义和引申义而不知其本义或先前不太常用的那个意义,则易造成误判。
⒂“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2000年高考)
⒃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2004年全国Ⅰ)....【解说】⒂“淋漓尽致”,①形容文章或说话详尽透彻;②形容暴露得很彻底。⒃“差强人意”,①颇能振奋人的意志;②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两例均使用了第二个意思,故无误
第五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辨析病句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之
辨析病句
1.(2017·全国Ⅱ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2.(2017·全国Ⅲ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3.(2016·山东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4.(2016·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自开展禁毒斗争以来,我国每年新发现的吸食海洛因人员增幅从2008年的13.7%降至2013年的6.6%,近五年来戒断毒瘾三年以上人员已逾120万。
C.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自从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意识到,如何与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D.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已,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每个人对生活的要求,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最终会加诸在我们的身上。青春不是过渡,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B.艺术作品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依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它是直观的、具体的,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物质存在。
C.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以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
D.蓝鲸是绝无仅有的大力士,一头大型蓝鲸所具有的功率可达1 200千瓦以上,可以与一辆中型火车头的力量相匹敌。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B.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动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C.转基因是一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它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造其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D.由专业搜救队员、医疗救护人员和地震专家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约60余人,携带生命探测仪等抢险救护装备和大量药品,于13日乘专机飞赴海地,支援当地抢险救灾。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美国研究人员使用硅胶材料成功地仿制出新型的黏附装置,巴掌大小面积的这种材料不仅能支撑体重70千克的成年人在玻璃幕墙上攀爬,而且双手可以自如切换。
B.黄庭坚在书法方面擅长行书、草书、楷书都能卓然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三人一起被誉为“宋四家”,拥有无数的追随者与研究者。
C.梁朝的男子不仅敷粉,还要刮掉胡子,在衣服上熏香,因为仪表和身体散发出的气味是当时品评士人品位乃至社会地位的标尺。
D.国家公祭日是缅怀过去、牢记历史的措施,也是中国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生活的憧憬,这两个主题也是我们阅读莫言小说、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钥匙。
B.中国传统民居由正房、东厢、西厢、倒座和中间天井构成,无论是北方四合院、南方厅堂和上海石库门,都是这种适于合家聚居的结构。
C.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
D.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斯·芒罗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还比较陌生,但其实她早已蜚声国际,被誉为“短篇小说女王”。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于2003年至2004年重新修订过的古籍。
B.近年来,不少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转载不注明出处,或转载有意剽窃,不尊重原创时有发生。C.即使《反恐法》条款对国内技术企业一视同仁,但华盛顿和西方企业称,这项法律再加上新的银行业规定形成了针对外国公司不公正的监管压力。
D.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要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许多突出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与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B.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他们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乃至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C.“美丽中国”大型图片展在莫斯科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意在让俄罗斯观众通过图片切实感受中国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的无穷魅力。
D.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吃富含叶酸含量高的蔬菜水果不仅可以延缓记忆力、思考力和语言能力的衰退,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极为有利。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很明显,删除了上述这些修饰语后,文章句子的表达不但索然无味,顿然失去了生气和震撼力,而且作品珍惜生命的思想也变得苍白无力了。
B.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种人格。书如其人,我们读书不光是读故事,听道理,更深一层读作者的人格,伴他同行,与其同思。
C.运输量对能源消费影响最大,无论是货物运输还是旅客运输,它的运输量是决定交通运输能源消费水平的最主要因素。
D.对于许多人来说,右手比左手重要,因为多数人习惯使用右手,久而久之,右手的潜能就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其熟练度和力量在使用中不断增强。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在每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办,是各经济体领导人与工商界开展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工商界活动。
B.由于一些人或热衷于捕风捉影、夸大事实,或热衷于断章取义、歪曲事实,并通过微信杜撰一个个耸人听闻的谣言,让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
C.他听说我不但在学生时代参加过宝鸡山地自行车比赛,而且获得了较好名次,就要我周末一定带他骑自行车远足,这正是我求之不得的。
D.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全球网络界的许多领军人物悉数登场,这些互联网大腕的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七八月份正是我国农作物生长的重要阶段,然而,入夏以来,全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旱情,这不仅让旱灾下的人们生活艰辛,而且让农作物危在旦夕。
B.我国外贸发展环境开始出现国际产业转移放慢、周边国家承接转移加快、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因此我国外贸持续多年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时代不复存在了。
C.肯德基、麦当劳在被曝光使用过期变质鸡肉原料后,上海食品监管部门通过明察暗访,终于查明这些过期劣质肉类原料来自上海福喜食品公司。
D.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社会形态造成了制度性的约束的后果,这种约束进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中俄文对照版《灵性》推介会上,8位俄罗斯学者和学生还就冯骥才作品中的人物、创作灵感提出问题,冯骥才的回答妙语连珠,现场掌声不断。
B.为围绕发现并展示小镇的美丽一面,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人民网主办的第三届寻找“中国最美小镇”活动近日在京启动。
C.保护古建筑有利于保留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现在许多城市开发建设,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了个性。
D.人类的骨骼如同一个框架,保护着人体重要的脏器,如脊柱和肋骨保护着心脏、肺、内脏等器官;没有骨骼的保护,内脏易受损伤。
答案:
1.C A项,结构混乱,前面主语是“我院”,后面“是建院90年来……的一年”的主语是“今年”,造成前面主语和后面句子不搭配,可以在后句前添加主语“今年”。B项,成分残缺,应该把“使得”一词删去。D项,搭配不当,“录取了……两个名额”属于动宾搭配不当。
2.A B项,句式杂糅,“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句式杂糅,可把“看”删掉,或把“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改为“往往会看出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C项,成分残缺,无主语,应把“在……身上”删除。D项,搭配不当,“开创”不能与“成就”搭配,应把“成就”改为“局面”,或把“开创”改为“取得”。
3.A B项,搭配不当,原句主语“该型飞机”与谓语结构“是……1.3~2倍”不搭配;不合逻辑,“运营成本”“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2倍”与“优势明显”相矛盾。C项,成分残缺,“掌握”后缺少宾语中心词。D项,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与“思考”不搭配。
4.B A项,成分残缺,缺少“打击”的宾语,在“伪劣商品”后面添加“的行为”。C项,语序不当,“自从”应该放到“在线教师时薪过万”之前,让整个介词结构做状语。D项,表意不明,“赞美昆曲”应改为“赞美《牡丹亭》”。
5.B A项,成分赘余,“加诸”是“加之于”的意思,与“在”重复。C项,语序不当,“有机结合”“良性互动”位置应互换。D项,不合逻辑,“达……以上”应改为“达……千瓦”或“在……千瓦以上”。
6.C A项,成分残缺,缺少“进入”的宾语,可以加宾语“的时代”。B项,句式杂糅,“受……等因素影响”和“是由……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D项,前后矛盾,前面用“约”,后面用“余”,可去掉“约”或“余”中的任意一个。
7.C A项,“而且”后面加上“可供”,去掉后面的“可以”,关联词前后主语一致。B项,句式杂糅,应为“黄庭坚在书法方面擅长行书、草书、楷书”或“黄庭坚的行书、草书、楷书都能卓然自成一家”。D项,成分残缺,在“公祭日”前加“设立”。
8.A B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无论是北方四合院、南方厅堂还是上海石库门”。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D项,主客颠倒,应改为“大多数中国读者对于艾丽斯·芒罗这个名字”。
9.A B项,成分残缺,在“不尊重原创”的后面加“的情况”。C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即使”改为“虽然”。D项,语序不当,“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程度重的应放在后面,应为“不但活跃在各媒体上,而且进入了教科书”。
10.B A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前后两个分句的内容对调。C项,不合逻辑,种属关系不当,“人文景观”同“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不能并列。D项,语意重复,可删去“富含”或删去“含量高”。
11.D A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将“文章句子的表达”放到“不但”的后面。B项,成分残缺,在“读作者的人格”前加谓语动词“是”。C项,表意不明,“它”指代不明。
12.A B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可删除“由于”或删除“让”。C项,“骑自行车远足”不合逻辑,“远足”为比较远的徒步旅行。D项,偷换主语,应在“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前后加上“在……上”。
13.D A项,语序不当,“旱灾下的人们生活艰辛”与“农作物危在旦夕”对调。B项,成分残缺,在“成本上升”后加“的状况”。C项,结构混乱,把首句中的“在”调到句首。
14.C A项,表意不明,“8位俄罗斯学者和学生”有不同的理解。B项,句式杂糅,可删去“围绕”和“的目的”。D项,不合逻辑,“心脏、肺、内脏”并列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