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辩论赛中的破题技巧
辩论赛中的破题技巧
在通常情况下,辩论赛的辩题都具有较强的可辩性,是不会对一方特别关照而对另一方特别不利,也就是说,辩题能提供给双方的取胜概率是均等的。由于双方对辩题的破解分析角度的不同,以及语言表述品位高低的差异,才导致这种均势的失衡,甚至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辩论的成败。这也许就是辩论赛一个最具魅力之处。
所谓辩论赛的破题,是指在辩论开始时用简洁凝练的几句话,说破辩题的要义。破题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辩论赛的成败。这如同作战一样,一开始双方都要抢占“制高点”。占领了“制高点”,就掌握了主动权,就可以攻击如猛虎,防守如泰山了。
下面结合辩论赛的实例,介绍几种破题技巧。
一、追加前提
在辩论赛中,如果参赛者觉得抽到的辩题对己方不利,可以认真审视一下辩题的内涵是否明确,外延是否过大。如果是这样,可以运用“追加前提”的办法来缩小其外延,丰富其内涵,从而使己方立论坚实,为取得辩论赛的胜利创造条件。
在一次职工辩论赛上,正方所持观点是“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反方所持观点是“发展旅游业弊大于利”。反方如果就辩题本身去展开是很难取胜的。在论辩赛中,反方就巧妙地运用了“追加前提”的破题技巧,对辩题作了这样的阐释:“如果不分时间、地点、环境,无条件
地、盲目地发展旅游业,则是弊大于利。”这样的破题缩小了辩题的外延,丰富了内涵,变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破题中肯,全局皆活。接着反方引用大量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正方难以置辩,最终反方夺得了这次论辩赛的胜利。
辩论赛忌讳从理论到理论地大发议论,而“追加前提”则是引导辩题向现实靠拢,使己方有大量的现实材料去展开论证,从而避免了空谈,这是赢得听众从而赢得胜利的有效方法。
二、展示背景
在辩论赛中,有些辩题如果仅仅就事论事,从局部的小范围来看,某一方占着绝对优势,另一方似乎无理可辩。如果处于不利地位的一方能把辩题放在更大的范围来审视解析,通过展示该辩题所涉及的背景,高屋建瓴地破题,可以占领辩论赛的“制高点”,从而取得主动权。
一次大学生辩论赛,辩题是“艾滋病是(不是)医学问题,不是(而是)社会问题”。从局部的小范围来看,艾滋病确实是医学问题,它的病因、治疗、预防等都是医学问题,但反方运用了“展示背景”的破题技巧,把这个辩题放在社会大背景中来解析,明确指出:“艾滋病是在社会中发生、发展的,必须用社会系统工程加以解决,因而是社会问题。”“艾滋病有其特殊性,这就是它的传染性、致命性和社会危害性,它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害,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医学的范畴,因此,控制艾滋病只能依靠社会整体力量。”正方很难反驳,败下阵来。
反方的破题站得高,看得远,从宏观上展开阐述,显得居高临下、气势逼人、雄辩无比,而正方从微观上展开,无论从气势上还是从理论结合实际上,都难以与反方抗衡。破题的重要可见一斑了。
三、率先定义
在辩论赛中,参辩者可以抢夺先机,率先对辩题中某些关键词做出有利于己方而不利于对方的定义,进而对辩题做出自己的解读,先于对方占领辩论赛的“制高点”,突然发起攻势,对方措手不及,立即陷入被动,必然会招架乏术,反击乏力。
在一次财经系统职工辩论赛上,辩题是:外来投资能不能够确保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这句话中的“确保”应当是指有了外来投资就可以使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显然,这话说得太绝对化了,这么一来,正方几乎就无理可辩,极易受到反方的攻击。
在辩论赛开始时,正方利用所拥有的定义优先权,率先对“确保”这一关键词进行重新定义:“‘确保’并不是指百分之一百地保证。例如,在大城市的客车上,售票员常常用扬声器呼唤:‘为了确保各位旅客的安全,请不要扶车门。’这并不是说只要不去扶车门,乘客的安全就可以百分之百地保证了。”正方对“确保”一词作了有利于己方的重新定义,对辩题的解析就成了“外来投资可能使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当然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经济达不到高速增长”。反方没有准备,不知如何去反驳,竟默认了这种定义,使自己陷于困境。
这种破题技巧的确高超,使正方立论坚实而灵活,进可攻、退可
守,立于不败之地,反方一招被动,招招被动,结果导致失败。
四、辩证阐释
在辩论赛中,参辩者要善于对辩题作辩证性思考,从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破题,对辩题进行辩证阐释,透过现象看本质,见解更为精辟,立论高人一筹。
在一次大学生辩论赛上,辩题是:实施环境保护会不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正方队员一上场就声明:“我们是环境保护的坚定拥护者,我们希望既保护了环境,又增长了经济。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宁可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也要保护好环境。”正方言之凿凿,掷地有声,打动了评委和观众,占了上风。
反方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如果想要阐明实施环境保护不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显然同评委与观众的感情相违背,弄不好,还会给人强词夺理的印象。反方采用了“辩证阐释”的破题技巧,明确指出:“从现象上看,太阳绕着地球转,从本质上看,地球绕着太阳转;从局部上看,大地是平面的,从总体上看,大地是球面的。同样道理,从现象、局部、暂时上看,实施环境保护似乎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从本质、总体、长远上看,实施环境保护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反方对辩题作了辩证的阐释,以自然现象作了类比论证,雄辩无比的破题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
反方巧妙的破题,向评委和观众显示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算大账、
算总账的气度,与正方相比,立论高远、逻辑严密,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五、趋利避害
在辩论赛中,参辩者应对辩题中所包含的“利”与“害”因素作全面而认真的分析,在破题时能“趋利避害”,甚至化害为利,就能为己方摆脱被动局面,争取主动地位,赢得辩论的胜利创造有利的条件。
由演讲与口才杂志社在成都举行的全国职工辩论赛中,有一场的辩题是:门当户对是不是美满婚姻的基础。乍看这个辩题好像对正方不利,因为“门当户对”之说是多年来“挨批判”的观点,然而正方却善于趋利避害,作了这样的破题:“所谓门当户对只是一种比喻,比喻缔结婚姻的双方在各自的家境、经历、文化修养、社会地位以及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大体接近或趋于一致。古人就喊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豪言壮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大鹏和小雀不能比翼齐飞,不能结为伴侣,原因就是门不当户不对啊!”话音刚落,场上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样的破题可谓别出心裁,将辩题的不利因素化解为有利因素,把约定俗成的词语解释注入了全新的涵义。这个辩题所辩的范围已经完全跳出了“婚姻双方要地位相当”的话题,而升华为“婚姻双方要志同道合”的话题了,正方完全取得了这场辩论赛的主动权。
总之,在辩论赛中,对辩题的成功破解,关系到论辩赛的成败。破题优势是辩论制胜的
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只要参辩者能根据辩题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开拓思路、挖掘要义、选好角度,别出心裁地破题,就一定能在辩论赛中左右逢源,攻守自如,进退有据,辩入佳境。喜爱辩论的朋友,如果你希望在辩论赛中获胜,就必须认真研究、灵活运用破题的技巧。
破题技巧不错,但通常都是能辩回来的,并且破题有时候会把自己绕进陷阱里。
一、追加前提,应对策略:
顺着对方的话说”如果我们合理地发展旅游业的话,那是利大还是弊大呢“。对方已经帮你证明了追加前提的否命题情况下,你的论点是成立的。现在可以开始攻击了:不合理地发展旅游业那叫发展吗?那叫搞破坏,是阻碍旅游业发展。
二、展示背景,应对策略:
抢先定义:艾滋病本身就是一个医学问题,而如果面对艾滋病才是社会问题。癌症、感冒都是医学问题吧,如果面对癌症,如何防止感冒扩散才是社会问题。
三、率先定义,应对策略:
用逻辑技术击倒:售票员说“为了确保旅客安全,请不要扶车门。”但不会说:“扶车门能确保旅客安全”。同理正方论点外来投资能确保发
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是错的,如果换成为了确保发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欢迎外来投资这就是对的。都是一些充分必要性的逻辑关系而已。
四、辩证阐释,应对策略:
辩证法是没有错对的,只有角度不同而已,所以一定有得辩。这个例子中:环境保护长期来看会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这个论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没有事实依据。原始森林里环境保护做得非常好,但是经济没有见到增长,只有在人类开始对大自然加工的时候经济才开始增长。反方无法证明即使环保让地球变回原始森林,而这个时候经济比现今增长速度快。
五、趋利避害,应对策略:
防止偷换概念:大鹏和小雀本来就不是一个品种,如果它们不能结为伴侣是因为门不当户不对的话,那人类和猴子不能结为伴侣也是因为门不当户不对吗?
第二篇:破题技巧
不同题型有不同的方法理解,既然破题要准确,就要对症下药了。我将破题大致分成了三类:比较突出型、判定选择型、内涵升华型。下面我将对三大类题型举出典性例题一一进行分析。比较突出型
典型例题:口才与文才哪个更重要
诚信(能力)重于能力(诚信)
竞争与合作哪个更能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文明建设是重在自律还是他律
破题分析:以上四题,是在很多辩论赛上都可以看到的辩题,亦或某些题目的母题。比较突出型的最大特点在于每道题目均含有比较词,如:重在、更、比**重要、强于等。对待这类题型,较多的辩手习惯于偏重一方而否定另一方,过多地强调本方立场,而忽视的辩论中的比较词。但是不巧的是,从辩题的整体上看,两个事物的比较才是出题人的意愿。也因此,常被人忽视的比较词,却往往成为辩手最应该付之以大量精力的。辩题中的两个事物,往往已形成相互制约的态势,你离不了我我也离不了你,这使得辩手在破题时容易陷入鸡生蛋与蛋生鸡的死循环。在这种情况下,谁能够及早地跳出死循环,无疑会占据较大的优势。跳出死循环的最好方法,则是通过深入理解辩题,制定客观、合理、清晰的比较方法,这样整场比赛中,自己所讲的理论全都可以找到客观的依据,即使陷入死循环也会比较容易跳出来。
判定选择型
典型例题:是否以成败论英雄
婚姻是否是爱情的坟墓
社会是需要通才还是专才
单身越来越多是社会进步还是退步
破题分析:判定选择顾名思义,先判定后选择。此类辩题与我们上小学时做过的一些数学题有较大的相似性:1是不是整数?只要我们把“1”与“整数”的特点弄清楚,作出这个判断并不困难。相同地,在破题时,辩手要做的事情,就是彻底弄清楚辩题中词语的含义--如“婚姻”与“爱情的坟墓”,并总结出其所有的特点。总结完之后,将两者的特点加以对照,这样的工作就如同判断1是不是整数一样简单了。只是事物的特点总结,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辩手的思维再严谨,也难免有疏漏,这时就需要听取不同人的意见来弥补了。这样求同存异,综合各方意见,将思绪内容相连贯,破题就算完成了。内涵升华型
典型例题:酒香不怕巷子深 酒香也怕巷子深
好马不吃回头草 好马也吃回头草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成大事者也拘小节
中庸之道不该提倡 中庸之道应该提倡
破题分析:内涵升华型,乍一看跟前面两类辩题很像,但实际上,前面两种类型辩题中都是指实际的事物,而这类辩题则明显含有隐喻。有解题思路上,前面的辩题明显要强调辩题中的某个事物,有某个部分有一定的偏向性;而这类辩题要求把辩题作为一个整体,对辩题中的各个部分没有偏向。这类题破题方法稍有特殊,它的破题关键是辩手对于其隐含意义的解释与把握,从而在辩论时达到以我为主的目的。只要对手对隐喻的理解与我方相比,难以让人接受,那么对方所准备的辩论内容将会有极大一部分被废掉,本方对于隐含意义的解释与把握就成功了。解释一旦成功,接下来就可以把辩题中的隐喻部分提炼出来,将其赋予现实的含义,辩手对于辩题的理解随之变得深刻而具体。
实战中,一拿到题目,不管是比较突出的,判定选择的,还是内涵升华的,有一个把戏屡试不爽的,那就是文字解构,也就是把题目拆来拆去,再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道道。比如: 1.以成败论英雄:英雄?什么是英雄?时势造英雄——也造出了狗熊;英雄经常和美女在一起,美女爱英雄,——可以做点文章;成败,功利的评价,还是社会客观的发展体现,产生的影响大小?历史上的经典论述;是,或否,价值上的,事实上的,能否互相转化——大有文章可做。
2.婚姻是否是爱情的坟墓:什么是婚姻?事实上是什么,价值上又是什么?怎么来的?最终的作用和目的是啥?——爱情:说不清的,那就不要细说,打比喻好了。坟墓,在习惯中是不吉利的,能不能将它进行演化,脱离传统的概念束缚,成为一种象征意义?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明白了,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头脑风暴”。我们在分析题目的时候,恰恰是这样一个过程:先有零散的信息出发,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找到主线。
第二个方面,我们一定要摆脱自身的认识影响,暂时放下一些固有和固守的理念,因为这些理念一旦与辩题的立场不一致,则容易产生思维混乱。这一点,只要是接触过辩题的就会有感受,因此不多说了。第三个方面是宏观把握辩题,而且是快速地宏观把握辩题。拿到一个题目,而题目本身又综合了许多学科,甚至专家有时候都找不着北的,我们要在短时间内把握住主线,就必须讲究章法,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法,就是这样具体操作的:先查问题的起源,也就是怎么来的?然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那些阶段,产生过哪些重大的事件和思想;现如今它的情况怎样,还有哪些热点问题。比如:单身越来越多是社会进步还是退步。这个话题的产生,应该是在近现代史这个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进而越来越明显,还出现了“单身贵族”,唱出了“单身情歌”等等时髦的调子,有明星效应,也有生活压力;其背景当然是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这个矛盾到底怎么表述?双方要仔细斟酌,怎么说才对自己有利,才好进一步演化己方观点。现今,这个矛盾有没有解决方案?或者未来有没有希望,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双方都可以大谈特谈,尽量展开想象的思维空间。
第四个方面,也是难度比较高的破题方面:实题虚打,虚题实打。之所以难度高是在于出奇制胜,而且处理不好还会给自己造成巨大风险。就拿1999年的决赛“美是主观还是客观”,当时西交的一辩樊登就玩了一个小花招,反复问对方“蒙特这个东西美不美”,借着说就是因为这个东东是他自己编出来的,对方感受不到,所以不知道它美还是不美。看起来似乎这个战术很不错,但是,风险巨大!当时马来亚的辩手没有反应过来,如果他们直接回击,“因为对方说的不是客观实在,所以我们不知道美还是不美啊。否则的话,只要它有美,那金子总会发光的”。
第五个方面,切忌比较命题不要使用有无分析法。因为比较命题是两者都存在的情况之下进行比较,因此在场上说什么“如果没有会怎样”没有意义。比如,当代社会,竞争与合作谁更重要。当时正方持竞争观点,问了反方一个问题:现在考试这么多,请问在考场上,是竞争更重要?还是合作更重要呢?——这的确是一个很犀利的问题,当时反方回避了。实际上根本不用回避:对方请注意,在考试的情况下,根本不允许合作,在和根本不存在合作的情况下,对方居然比较出了竞争更重要?这是不是有一点空穴来风,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啊?——如果对方接着问,考场上工作人员和考生一起参与,这难道不是合作吗?——反方可以继续反击:什么是合作?合作是彼此之间有实质性的的交流?如果考场工作人员和考生之间有实质性的交流那成什么了啊?倘若对方认为这种静态的并存也是合作的话,那好,我们今天和大洋彼岸的斑马在合作,万事万物都在合作,合作无处不在,合作铺天盖地,恰恰证明我方观点,合作大于竞争嘛!
辩题中含有客观实在和寓意隐含,演化无穷,因人而异,可以说是窥探大千世界任意一个毛孔。很久以前,“艰难的破题和破题的艰难”一文想必很多人都看过,其中唱尽甘苦,但却是事后的言论,更多是感慨,比较抽象玄乎,不够具体。虽是老生常谈,但也是不可偏废的基本功,而且如今的辩题越来越联系实际,破题这一起步之功必须要扎实
第三篇:辩论赛心得之破题立论
当我们拿到一场辩论赛题目的时候,我们一眼看去,觉得“有趣”,这就是你思考的开始。辩论赛的题目,都是伪命题,也就是说是永远辩不清的,这些命题本身肯定存在问题,对于双方而言只是侧重点不同,但是还是相对公平的,而且越是好的辩论赛题目对于辩论双方,越是公平的!
那么,拿到一个辩题,首先当然就是从辩题本身的概念入手。一个辩题,必定是有两个侧重点的,必定也是一个利于正方,一个利于反方,那么对于这两个侧重点的概念的掌握就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特别是在立论中,对于自己一方有利的那一点的概念解释是最为重要的,也是一篇立论稿,甚至是全场辩论赛的基点,所以对于概念的把握极为重要,队伍的每一个人必须牢记心头,在辩论赛中,自己的概念定义要宁死不低头,这里是万万不能妥协之处,此处稍有差池,必是大溃败!
首先,从自己的概念出发,从宏观上把握辩题,是立论的基础。只有清楚了双方的概念,才明白双方各自的优缺点,那么在立论中,就是极力扩展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缺陷,同时为打击对方埋下伏笔。辩题中,有一点肯定是一方的大本营,这一点对方往往很难触及,也不敢触及。我以决赛题目为例:正方“能屈能伸才是英雄本色”反方“宁折不弯才是英雄本色”。正方的大本营就是“能屈能伸”的灵活性,反方的大本营就是“英雄本色”的本质性,这两点必是一方辩论的终极大本营,对方很难打击。所以,在立论时,对于这两点的把握是最为基础的,那么通常情况下,这是立论的第一大点。
以上主要是建构自己的观点的大框。此外,建构自己的观点,还要从宏观入手,并辅佐微观。宏观和微观,二者缺一不可。有宏观无微观,空洞无物。有微观无宏观,一打就垮,所以二者都很重要。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微观,包括很多,常见的有:史例、数字、名言、谚语、生活中的现象、道具等等。其中史例运用范围最广,适用性最强。数字最直接,杀伤力最强,但是操作难度很大。所以一场辩论赛中,数字最难找,反驳数字几乎只能用数字反驳。但是数字常用于现实型辩题,很难作用于理想型辩题,所以低级别辩论赛多为现实型辩题,辩论赛级别越高,理想型辩题越多的道理就在这。
接下来立论要做的就是为打击对方做下铺垫。对于一个辩题的思考时间在一定限度内,是越辩越明的,因此对于辩题的把握是越来越好的。但是如果思考过久,可能会走向反面。所以说一场辩论赛的准备时间最好为一周。前2两天主要是搜集材料,后5天才是真正思考辩题的时候。当我们对于辩题有一定的把握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缺点,特别是对方的缺点所在。那么在立论中,就要为自己的攻敌之短做好铺垫。
立论的最后,要收在意义之处。把辩题意义把握在本方的有力范围之内,并将其适度扩大,这样能为自己开拓战场,同时震慑对方,这就是用一种胸怀去包容对方,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为总结陈词做准备。在立论最后,要回归现实,就事论事,可用排比、俗语增强气势。
立论一般情况下包括:概念定义、辩题分析、构建大本营、巩固大本营、为攻击做准备、适度升华价值、回归辩题、起势结尾。(立论主体一般3-4大点为宜)。
第四篇:辩论志破题技巧
辩论赛中的破题技巧
在通常情况下,辩论赛的辩题都具有较强的可辩性,是不会对一方特别关照而对另一方特别不利,也就是说,辩题能提供给双方的取胜概率是均等的。由于双方对辩题的破解分析角度的不同,以及语言表述品位高低的差异,才导致这种均势的失衡,甚至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辩论的成败。这也许就是辩论赛一个最具魅力之处。
所谓辩论赛的破题,是指在辩论开始时用简洁凝练的几句话,说破辩题的要义。破题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辩论赛的成败。这如同作战一样,一开始双方都要抢占“制高点”。占领了“制高点”,就掌握了主动权,就可以攻击如猛虎,防守如泰山了。
下面结合辩论赛的实例,介绍几种破题技巧。
一、追加前提
在辩论赛中,如果参赛者觉得抽到的辩题对己方不利,可以认真审视一下辩题的内涵是否明确,外延是否过大。如果是这样,可以运用“追加前提”的办法来缩小其外延,丰富其内涵,从而使己方立论坚实,为取得辩论赛的胜利创造条件。
在一次职工辩论赛上,正方所持观点是“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反方所持观点是“发展旅游业弊大于利”。反方如果就辩题本身去展开是很难取胜的。在论辩赛中,反方就巧妙地运用了“追加前提”的破题技巧,对辩题作了这样的阐释:“如果不分时间、地点、环境,无条件地、盲目地发展旅游业,则是弊大于利。”这样的破题缩小了辩题的外延,丰富了内涵,变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破题中肯,全局皆活。接着反方引用大量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正方难以置辩,最终反方夺得了这次论辩赛的胜利。
辩论赛忌讳从理论到理论地大发议论,而“追加前提”则是引导辩题向现实靠拢,使己方有大量的现实材料去展开论证,从而避免了空谈,这是赢得听众从而赢得胜利的有效方法。
二、展示背景
在辩论赛中,有些辩题如果仅仅就事论事,从局部的小范围来看,某一方占着绝对优势,另一方似乎无理可辩。如果处于不利地位的一方能把辩题放在更大的范围来审视解析,通过展示该辩题所涉及的背景,高屋建瓴地破题,可以占领辩论赛的“制高点”,从而取得主动权。
一次大学生辩论赛,辩题是“艾滋病是(不是)医学问题,不是(而是)社会问题”。从局部的小范围来看,艾滋病确实是医学问题,它的病因、治疗、预防等都是医学问题,但反方运用了“展示背景”的破题技巧,把这个辩题放在社会大背景中来解析,明确指出:“艾滋病是在社会中发生、发展的,必须用社会系统工程加以解决,因而是社会问题。”“艾滋病有其特殊性,这就是它的传染性、致命性和社会危害性,它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害,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医学的范畴,因此,控制艾滋病只能依靠社会整体力量。”正方很难反驳,败下阵来。
反方的破题站得高,看得远,从宏观上展开阐述,显得居高临下、气势逼人、雄辩无比,而正方从微观上展开,无论从气势上还是从理论结合实际上,都难以与反方抗衡。破题的重要可见一斑了。
三、率先定义
在辩论赛中,参辩者可以抢夺先机,率先对辩题中某些关键词做出有利于己方而不利于对方的定义,进而对辩题做出自己的解读,先于对方占领辩论赛的“制高点”,突然发起攻势,对方措手不及,立即陷入被动,必然会招架乏术,反击乏力。
在一次财经系统职工辩论赛上,辩题是:外来投资能不能够确保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这句话中的“确保”应当是指有了外来投资就可以使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显然,这话说得太绝对化了,这么一来,正方几乎就无理可辩,极易受到反方的攻击。
在辩论赛开始时,正方利用所拥有的定义优先权,率先对“确保”这一关键词进行重新定义:“‘确保’并不是指百分之一百地保证。例如,在大城市的客车上,售票员常常用扬声器呼唤:‘为了确保各位旅客的安全,请不要扶车门。’这并不是说只要不去扶车门,乘客的安全就可以百分之百地保证了。”正方对“确保”一词作了有利于己方的重新定义,对辩题的解析就成了“外来投资可能使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当然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经济达不到高速增长”。反方没有准备,不知如何去反驳,竟默认了这种定义,使自己陷于困境。
这种破题技巧的确高超,使正方立论坚实而灵活,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反方一招被动,招招被动,结果导致失败。
四、辩证阐释
在辩论赛中,参辩者要善于对辩题作辩证性思考,从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破题,对辩题进行辩证阐释,透过现象看本质,见解更为精辟,立论高人一筹。
在一次大学生辩论赛上,辩题是:实施环境保护会不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正方队员一上场就声明:“我们是环境保护的坚定拥护者,我们希望既保护了环境,又增长了经济。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宁可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也要保护好环境。”正方言之凿凿,掷地有声,打动了评委和观众,占了上风。
反方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如果想要阐明实施环境保护不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显然同评委与观众的感情相违背,弄不好,还会给人强词夺理的印象。反方采用了“辩证阐释”的破题技巧,明确指出:“从现象上看,太阳绕着地球转,从本质上看,地球绕着太阳转;从局部上看,大地是平面的,从总体上看,大地是球面的。同样道理,从现象、局部、暂时上看,实施环境保护似乎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但是从本质、总体、长远上看,实施环境保护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反方对辩题作了辩证的阐释,以自然现象作了类比论证,雄辩无比的破题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
反方巧妙的破题,向评委和观众显示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算大账、算总账的气度,与正方相比,立论高远、逻辑严密,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五、趋利避害
在辩论赛中,参辩者应对辩题中所包含的“利”与“害”因素作全面而认真的分析,在破题时能“趋利避害”,甚至化害为利,就能为己方摆脱被动局面,争取主动地位,赢得辩论的胜利创造有利的条件。
由演讲与口才杂志社在成都举行的全国职工辩论赛中,有一场的辩题是:门当户对是不是美满婚姻的基础。乍看这个辩题好像对正方不利,因为“门当户对”之说是多年来“挨批判”的观点,然而正方却善于趋利避害,作了这样的破题:“所谓门当户对只是一种比喻,比喻缔结婚姻的双方在各自的家境、经历、文化修养、社会地位以及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大体接近或趋于一致。古人就喊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豪言壮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大鹏和小雀不能比翼齐飞,不能结为伴侣,原因就是门不当户不对啊!”话音刚落,场上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样的破题可谓别出心裁,将辩题的不利因素化解为有利因素,把约定俗成的词语解释注入了全新的涵义。这个辩题所辩的范围已经完全跳出了“婚姻双方要地位相当”的话题,而升华为“婚姻双方要志同道合”的话题了,正方完全取得了这场辩论赛的主动权。
总之,在辩论赛中,对辩题的成功破解,关系到论辩赛的成败。破题优势是辩论制胜的第一步。它就像围棋中的布局一样,对棋局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只要参辩者能根据辩题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开拓思路、挖掘要义、选好角度,别出心裁地破题,就一定能在辩论赛中左右逢源,攻守自如,进退有据,辩入佳境。喜爱辩论的朋友,如果你希望在辩论赛中获胜,就必须认真研究、灵活运用破题的技巧。
第五篇:辩论赛技巧
“千机辩”辩论技巧
辩论赛辩论技巧
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极难,所以不必强求。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2. 控制驳论的的比例: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败,指的是法治的惩治、防范、监督、教育几种功能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战效果颇佳,对方没有什么好办法指出我方这个定义错在何处,结果在枝节问题上作了大量的纠缠。可以看出,概念模糊化目的是为了防守,这种概念的本意对已方是不利的又或者无法定义精确。相反,概念的清晰是为了进攻,如上例中反方当然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消除就是使不存在,使腐败现象为零,这样才能加强进攻的力度。
5. 煽情:煽情是辩论中的常用战术,自由辩论中也应用颇多,但由于自由辩论中个人发言时间很短,使这种战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大规模煽情一般出现的规范发言中。煽情时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谓慷慨激昂之时,声嘶力竭;沉痛哀伤之处,气若游丝。但也要注意不可过火,以不影响自己发言为度,切不可泣不成声,拍桌子等等,煽情内容也要注意有逻辑性,比如“法治能消除腐败”中,反方在对腐败问题痛心疾首之后,说“腐败如此严重,单靠法治独木难支”是有效的。而在“应该鼓励购买私人小汽车”中,反方大谈农村失学严重,去煽希望工程的情,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6. 豹尾:以往发言稿结尾都比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论点重复一遍,自从《狮城舌战》出版之后,很多辩手模仿复旦四辩在结尾以一句气势宏大的名言、俗语、诗词来结尾,这值得一试,但要注意这句话必须和论点密切相关,而且一般由一辩和四辩来说。
自由辩论的战术:自由辩论是整场辩论赛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多数评委是根据自由辩论的胜负来决定比赛的胜负的。正因为有了自由辩论,辩论和演讲也才有着质的区别,这么说是毫不过份的。在两支势均力敌的辩论队之间,自由辩论的随机应变成分很高,常常会让人觉得事先准备的东西全用不上,而且,由于气氛紧张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时也难免气急败坏,于是打到哪里算哪里,双方都死钻牛角尖,过多纠缠细节问题,把战略战术忘个精光。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时的自我训练;一方面要尽力在赛场上保持冷静,以求成功地运用战术。
“千机辩”辩论技巧
辩论战术
1.划分战场
基本的做法是把一系列关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一个战场,并由场上的一名队员提出其中的第一问题,其他队员立即跟上,直到问完这一系列问题,取得了满意战果后,转入下一战场。这种战术的优点是:火力集中,进攻显得有章法,有层次。缺点是:有时过于死板,为了贯彻连续提问,对对手临场暴露的弱点只能作简单攻击,而对对手的有力反驳又不能由最恰当的队员来防守,这和自由辩论随机应变的特点是相背离的。结论:仍然可以适当决定几个战场,但不用强求连续提问,让队员自己控制提问的时机。
2.两次发言
在自由辨论中,一个队员发言后,不要立即把话筒传给其他队员,而在对方发言后,由其自己决定是否作第二次发言。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保持发言的连贯性,在队员相互之间很不了解,配合很生疏时应用。
3.相互保护
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个队员口误,或者偏离立论等等对本方不利的情况,这时候,别的队员应该弥补其错误。弥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抵赖。如果本方犯错误,对方隔了相当长时间后才攻击,又或者犯错误的这句话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认帐地说:“我方没有这样说过。”但是,这种战术如果被评委识破,会非常不利,一般不要采用。②别解。对本方犯错误的话作另外一种解释。例:正:大家听到没有,对方同学竟然说共产主义不能实现,看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平演变真是越来越严重了。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条件不具备,共产主义当然不能马上实现…… 这里反方就运用了别解这种战术,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不利局面。这种战术运用得比较多,常用的句式是“我方的意思是说:……” ③调整底线。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错误既不是口误,又明显背离本方原来的立论,只好将错就错。④对于明显的口误,可以大胆承认“我方刚才出现了口误。”
4.连续进攻
场上要保持头脑冷静,当注意到对方对本方某个问题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时,应连续攻击,哪怕把问题再重复一遍也好。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去注意队友问了什么问题以及对方是如何回答的,这种个人主义应该避免。
5.破除双难境地
辩论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选择疑问句,对方逼着问你“是A还是B?”不管是A是B对本方都是不利的,对这类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
6.破类比
类比手法是辩论中经常运用的,但类比不可能做到绝对的精确,类比物与被类比物总是会有一些区别,这就为反驳提供了突破口。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征后,可以用来攻击对方不准确的类比。
7.循环论证及对待办法
循环论证常常是在立论中就已准备好的,这种论辩手法会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当不管从哪个角度进攻,对方总是能自圆其说时,很可能就是在运用这种手法。
8.归谬及对付方法
所谓归谬就是先假设对方的逻辑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来难以攻击的诡辩,一经归谬,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例:“外资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反:马克思早已指出:劳动决定价值,所以,廉价的劳动力才是推动广东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劳动决定价值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如果按照对方这种逻辑,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都是廉价劳动力喽? 对反方看似吓人的论据,正方以归谬给予有力一击,再看一个比较高级的归谬。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请对方举个例子,哪怕是一个例子,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用法治消除了腐败? 正:过去没有消除,现在没有消除,就等于将来一定不能消除吗?那我们还谈什么共产主义必然实现,共产主义以前也从来没实现过嘛!正方对反方的这个要害问题如果避而不答,那就要丢分了,而以归谬驳斥对方提问中隐含的逻辑,却化险为夷。使用归谬是不容易的,但防守也很难,大概有以下两种防守方式: ① 正本清源 例:“法治能消除腐败” 反:腐败有减少的趋势就能说明腐败能消除吗?一个人小时候一天能吃一斤饭,成人后一天能吃二斤米饭,这也是饭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啊?是不是说到了老年他就能吃100 2 “千机辩”辩论技巧
斤大米饭呢?那不成了饭桶了吗? 正:吃饭是饭量不断增长,消除腐败却是腐败在不断减少,这两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正方用这种反驳方式指出反方所“按照的”根本不是正方的“逻辑”,所以导出的荒谬结论是无效的。② 顺水推舟 例: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 正:我想先请问对方同学,您的教育能够使你一辈子不流露本性吗?如果您不小心流露本性,那我们大家可要遭殃了。(前面反方说过教育使本恶的人性向善)反:所以我要不断地注意修身自己呀!曾子为什么说:“吾日三省吾身”呢?…… 这种反驳方式是指出对方所导出的结论与本方观点并不矛盾,在①例中,如果用顺水推舟法,似乎可以这样说: 正:所以我们才要考察法治是否有消除腐败的内在能力啊!而腐败不断减少的趋势恰恰提供了一个证明。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更好呢?我个人认为后一种方法更能体现“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之兵家要义。
9.各执一词
在同一个论据上,双方各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例:“当前妨碍大学生走向社会主要是自身素质问题,还是社会环境问题” 反:现在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广东来”,不就是因为广东水草丰美,环境优雅吗? 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东南飞啊!反:东南有梧桐,方有孔雀来。现在的问题是梧桐太少。临场利用对方的论据时,会用到这种战术。
10.特殊情况 先举一个例子:“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 正:……对方同学怎么能把色情业、赌博业的弊端强加到旅游业的头上呢?这不是张三犯罪,李四坐牢吗? 反:如果李四是帮凶,当然也要坐牢。旅游业不是对色情业、赌博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本来张三犯罪,不该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帮凶的特殊情况下,就不奇怪了。又例: 正:……这不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到水里去吗? 反:如果不下水又怎么能学会游泳呢? 能否成功地运用这种战术,关键是辩手自身的素质。在这种战术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
11.攻击小前提
例:正:毛驴没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 当对方第一句话是判断句,第二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应该先注意这句判断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容易忽略。这种战术在许多情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这样反驳。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难道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这种战术要慎用。
12.回避
在水平相当的辩论赛中,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回避: a)对方的问题无法回答; b)对方的问题回答后对本方很不利; c)对方的问题与辩题无关。回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就好象没有听到对方的问题,直接提出本方问题。这种回避可以用,但痕迹过于明显。② 以一句话作为过渡。当评委和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句话中,就容易忘记本方已在脚底抹油了。③ 暗含讽刺的回避 当对方的提问不甚合理时,用这种战术效果较好。这类回答在特殊的语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
13.回答问题后再提问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回答问题,回答后提出本方问题。但是,如果回击很有力,可以不再提问,以免削弱攻击的威力。
小技巧
14.运用假材料
无论在规范发言还是在自由辩论中,都需要运用大量材料,可是合适的材料不容易找到,往往只能编一些假材料,包括数据、实例等。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材料要尽可能编得合情合理;二是不可心虚,要理直气壮地用。另外,在校际比赛中,应禁用假材料。
15.妙语脱困
如果时间充裕,应事先准备好一些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使用的妙语。在自由辩论中,不要急急忙忙把这些妙语抛出去,而应该用在本方最困难的时候。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反: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爱,自由价更高,3 “千机辩”辩论技巧
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笑声、掌声)正方前面已充分论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回应一句以后,如果转入其他问题,总是有气弱之感,这时抛出事先准备的妙语(这句妙语几乎在自由辩论的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占了上风。这里还有另一个战术,超道德本来是一个伪概念,但反方并不去论述超道德其实也是道德,而是大胆承认了对方的观点,这是因为承认后对反方的论点并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如果硬着头皮去说清楚,就要费太多的口舌了。再举一个大胆承认的例子。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老是说烟草业能上缴多少利税,能创造多少经济利益,难道要等到我国经济发达后,才来取缔烟草业吗? 正:当然如此。(停顿)反:那你们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命置于何地。正:我再提醒对方,吸烟只是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在这个例子中,正方成功地运用大胆承认的战术,打乱了反方的阵脚,相当得分。
16.连续提问
第4个战术叫连续进攻,主要是指临场与队友的配合。而这里的连续提问可以在事先准备好。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同学承不承认,烟草业是社会失灵的产物?(停顿)正:对方还没有告诉我们,你们的利弊标准是什么? 反:这一点我方早已论述,我再请问对方,你们究竟承不承认烟草业是市场失灵的产物? 正:事实胜于雄辩,如果烟草业对社会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嘉奖云南玉溪卷烟厂,难道是表扬他们多杀人吗? 反:看来对方同学没办法回答我方的问题,那我再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烟草业是不是一个外部不经济的行业? 明知对方不太了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有意提出这类问题,连提两次后,对方仍然回避,如果重复第三次,好象显得本方只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时候转向一个类似的问题,巧妙。要注意两点,不能提问过多别人听不懂的问题,偶尔一次是战术,多了会被人误认为在破坏辩论。对关键性的,不能由别的问题代替的提问,可以重复多次。(这种情况不多,一般总能找到几个类似的问题)
17.攻击对方过激行为
在辩论中对对手要保持一种尊重客气的态度,不可出现人身攻击的语言,也不能与队友大声谈笑,拍桌子,踢腿等等。如果对方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对对方同学刚才的措词,我方表示遗憾……”,如果对方有很不礼貌的行为,可以这样说:“在严肃的辩论场上,对方**同学刚才却很不严肃地(拍桌子……),我方对此表示遗憾”。切不可针尖对麦芒,把辩论场变成吵架场。
18.听不清楚对方发言的对策
对策有二: 一是客气地请对方重复一遍。这种做法优点是显得有风度,缺点是如果再听不清楚就不好办了,重复后如果听清楚了又很难回避对方的问题。二是攻击说:“对方说得不清不楚,我实在听不懂。”优点是掌握主动,缺点是显得不留情面。
19.合理用时
自由辩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每次发言都应该简短有力,不允许象规范发言一样“一、二、三”点的展开。在《狮城舌战》中,自由辩论双方各用时4分钟,台大发言33次,复旦发言32次,平均每次发言7秒多。一般说来,每次发言在十五秒以内,绝不能超过半分钟。一定要半分钟以上才能说清楚的,不如让队友来回答,或者干脆回避。如果本方发言完了,对方却还剩下一、二分钟,那比赛等于是输了一半。
20.利用多余时间
对方发言时间用完后,如果本方还有多余,可以让4名队员挨次站起发言,这样显得颇有气势。一般情况下,每个队员发言都是完整的一句话。华东师大有所创新,4名队员的话加起来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且他们常主动要求结束自由辩论,以显示气度。这种创新我没有实践过,不敢妄评,可能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时间。终于写完了,真是辛苦,本来还想修改一下,但太长了,就这样吧。希望以后有人修正并补充。注: 1按高级别比赛惯例称四名队员为一辩、二辩、三辩、四辩; 2所举例子有些引自原文,有些是凭记忆和想象。“千机辩”辩论技巧
辩论技巧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 :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 “千机辩”辩论技巧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九)“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 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十)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在论辩中要正确使用“以慢制胜”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以慢待机 后发制人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往往达不到目的。论辩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以慢制胜”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
其二,以慢施谋 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慢”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如第一例中,丘吉尔面对张伯伦的追问,装聋作哑,拖延时间,实际上是假痴不癫的缓兵之计。在这一种韧性的相持中,张伯伦一方终于沉不住气了,丘吉尔以慢施谋终于取得了胜利。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对热
“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利接受。如第二例中的营业员,就是以冷静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平息了对方的怒气,化解了矛盾。
总之,论辩中的“快”与“慢”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兵贵神速,“快”当然好。可是,有时“慢”也有“慢”的妙处。“慢”可待机,“慢”可施谋,“慢” 可制怒。“慢”是一种韧性的战术,“慢”是一场持久战,“慢”是舌战中的缓兵之计。缓动慢进花的时间虽长,绕的弯子虽大,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往往是取得胜利的捷径。
太原理工大学法律协会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