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修答题及答案
我嚓。。抄的我累死了,全是纯手打的。到处找答案。今天先弄个20题。
又补5题~明天搞定去打印。
1、进入大学后应树立哪些新的学习理念?要养成优良的学风应该从哪些方面下功夫?P4-6 树立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2、论述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P9-10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3、什么是法?什么是道德?试述他们两者的关系。课件1
道德:主要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体系。(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律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道德与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4、简述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内部的结构关系。课件
1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这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5、什么是大学?大学的精神是什么?课件2
广义的大学:泛指各种性质、各种类型的高等学校,是高等学校的总称,包括公立大学和民办大学、及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成人学校等。中义的大学:指那些能够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或学位教育的由多门学科、多种专业组合而成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综合性大学、独立设置的各类学院。
狭义的大学:专指综合性大学,也就是具有较强教学、科研力量,较高教学水平和相应规模,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必须设立三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的学科的大学,即综合性、多学科、高水平的全日制大学或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全日制大学。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既表现为大学所具有的与其他社会组织迥然相异的精神风貌,又表现为高校为培养出的大学生所具有的与他人迥然相异的精神特质。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
6、简述人才素质的构成要件及其在人才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同2?
7、理想与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大意义。
P21-25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特征:社会实践、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多方面和多类型的,现实性和预见性。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定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特征:有明确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有不同的内涵、层次,与理想相互依存。
意义: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8、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崇高的、具有持久生命力、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9、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课后题答案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居于高层次,是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个人理想居于低层次,并从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只有自觉地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有可能实现,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其次,个人理想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代表着人们的共同利益,它要靠千百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没有每一个人的实践活动的积累,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社会理想有赖于个人理想地整合,个人理想又不能脱离社会理想和人类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依靠每一个公民把自己的理想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个人理想如果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违背,就失去了客观地依据,因此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10、如何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P35-36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用于战胜,顺境就在前面。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顺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11、如何理解“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课件4
在法律层面上,是对于宪法精神的阐述。危害祖国不仅是一种羞耻,而且也是一种犯罪。热爱祖国既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在道德层面上,是在召唤人们的良心,让良心看守自己的言行。不仅继承了传统道德,如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而且也包括了现代道德,如与国际主义一致的爱国主义,丰富和发展了人类道德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放映了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
在信念层面上,表面祖国是我们神圣不可侵犯的家园,是我们生命的所来之处,也是我们生命的所归之处。为了祖国的 利益,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
1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现在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大力„„
高中: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⑥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3、什么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之间是怎样的关系?P52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4、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课件5&P64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看,决定人的本质属性的是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人的本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和丰富。人的本质是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和发展的。
人的本质则是人成其为人从而区别于一切动物的根源,或者说是产生、形成人及其特性的根据和原因。(与人性区别)
15、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课后答案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我们大学生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16、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P76-78
四个坚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需尽力、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7、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课后答案
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与道德良好等方面因素的整合与统一,这是对健康更为科学、系统、深刻的理解和阐述。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为大学生的人生提供导向,也为其心理活动提供“定位系统”,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定基础。(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还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3)合理地调控情绪。在产生心理困惑时,首先要弄清自己的情绪状态,对不良的情绪和生活中的烦恼要及时合理地宣泄或转移,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交往各方的学习进步、个性完善、情绪稳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18、简述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应坚持的原则。P83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19、道德的社会作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P92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20、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正确对待传统道德要反对哪两种错误思潮?结合实际谈谈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P95-100
内容(6):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反对(2):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意义(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21、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主要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社会主义集体价值原则的内涵是什么?P104-105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顾全大局、先公后私、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是为人民服务;同志间、师生间、同学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是为人民服务;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贫帮困、扶残助残是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并获取正当的个人利益,同样也是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22、为什么说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是什么?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诚信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
23、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什么特征?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P121-124 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公开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意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4、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需要哪两种手段?为什么需要这两种手段的结合?P125 道德和法律。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为重要条件。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因而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为法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25、社会公德的特点及其重要内容。特点: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第二篇:思修答题格式
论述题模板::
下面是对付 论述题 考试的一个万能模板,若在考试时,时间不多,头发晕时,这是一个救命的灵丹妙药。
第一部分:
王二麻子认为……;
将题述中的现象简单扼要的重一遍 第二部分:
对于上述情形,目前社会各界(或法学界)议论纷纷(或有不同的看法),张三认为……;
李四认为……;
我认为……;理由如下:
首先……;
其次……;
再者……; 第三部分:
综上所述……;(将自己的观点再重复一遍)
有时间的话,再展望一下。
用这样的妙药,得分不会很高,但至少有东西可写,如果够有深度的话,分数也不会太低
案例分析::
法学的案例分析应该有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介绍你要具体讲的案件情况,要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经过,造成了什么后果,当事人的反应以及司法部门的反应。当然重要的是司法部门的认定和判决。
第二:分析本案的争议点或者焦点是什么,这个就是按键的主要矛盾,这个案件要解决什么问题,这里就要写什么问题。
第三:写上关于第二部分争议焦点的法理分析,以及处理案件的法律依据。第四:那就是你的观点了,结合上述的分析谈谈你的看法。
1.提出答案
2.引用法律规定,并对该规定进行解释;3.对照法律规定对案件事实进行分析;4.得出结论
●言行评析题
●观点辨析题
●材料分析题
(一)言行评析题:
1、题型特点
言行评析题是指设置一定的情境,并在情境中给出一定的言行,要求对这些言行进行分析说明。该题型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回答时要求角度要全、思维要辩证。
2、解题思路
第一步:找出所要评析的所有言行,并一一判断其实质。
第二步:说明理由。要对题目中正确和错误的言行,根据书本知识进行分析说明,指出它们正确或错误的原因。一般来说,正确的要指出它“符合……”、“有利于……”;如果是错误的应指出它“违背了……”、“否认了……”、“没有认识到……”,并进一步指出“它的危害是……”。
第三步:归纳总结。如果是正确的言行应指出“我们应进一步……”、“我们应继续……”;如果是错误的言行应指出“正确的做法(观点)应是……”。找出所要评析的所有言行 依据书本知识说明理由 根据需要归纳总结 ①
②
③
(二)观点辨析题:
1、观点辨析题特点
辨析题的难度相对比较高。首先,在题目上,或所给的观点本身,一般不是能够轻易做出简单正误判断的。其次,从解题思路上,重在对观点本身的分析,然后再对观点做出评断。
根据辨析题观点的类型,辨析题可以分为:观点是完全正确的辨析题;观点是错误(不正确)的辨析题;观点是片面(不完全正确)的辨析题。
2、观点辨析题解题思路(1)判断 正确 错误 片面
正确部分 错误部分
(2)分析原因 符合/体现------有利于--违背----------不利于-------符合/体现------有利于--违背-----不利于---
(3)结论 我们(他们)应该------------------例题3:(鼓楼一模)(5分)党和国家对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要求家庭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要求学校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有了自我保护意识,青少年就能够健康成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内容
步骤 答案组织
1判断 这样的说法是片面的。2分析:
(结合材料)
正确部分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自我保护,我们要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智慧和方法,从而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自我保护)
错误部分 材料 观点
党和国家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社会保护
家庭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家庭保护
学校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学校保护
3结论 因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青少年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还需要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司法等各个方面的保护。
①这样的说法是片面的。
②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自我保护,我们要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智慧和方法,从而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
③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党和国家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的工作,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并规定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等具体内容,共同促进和维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④因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青少年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还需要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司法等各个方面的保护。
(三)材料分析类题:
1、题型特点:
这类题目,一般是先给出一段材料,然后设问,要求你如何理解、认识、看待这些问题,或者直接问你,说明了教材中什么观点等,也寻找观点,分析材料。一般来说,命题人在命题时有三种基本思路:①给出材料,寻找观点(即“材料说明了什么”);②给出观点,分析材料(即材料是“怎么说明”观点的);③限定观点,分析材料(即运用相关知识,去分析某一个具体的问题)。
2、设问及答题思路: 材料分析类题
常见问法
答题思路
1、给材料找观点(归纳)
上述材料说明/表明/反映/体现了哪些观点? **材料说明/表明/反映/体现了******观点
2、给观点分析材料
(演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材料体现/说明了--------,有利于-----,从而------
3、限定观点,分析材料(深度)
(1)运用知识,分析具体材料?
(2)结合材料,谈谈对知识的认识? ①**知识是----------②应用**知识,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
第三篇:思修题目及答案
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P3 答:(1).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2).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3).虚心求教,细心体察;(4).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2.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人成长成才的作用?P8
答: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素养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法律素质是指人们掌握和运用法律的素养和能力。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大学生合法的实施行为,依法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中依法治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3.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P12
答: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人心工程、灵魂工程。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深化理性认知,准确把握其基本内容、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增强价值判断力;增进情感认同,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明确时代和人们赋予的责任;注重实践履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怎样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28-31
答:(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5.如何理解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P32-33
答:(1)个人理想是指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6.怎样认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P34-35
答:大学生应该:(1)立志当高远,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困难和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私利的多少和得失;(2)立志做大事,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3)立志须躬行,实现崇高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7.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P41
答:(1)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2)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3)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8怎样评价人生价值?P78-79
答:(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9.大学生应该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P81
答:(1)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2)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3)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0.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P83
答(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11.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84-88
答:个人与他人的关系:(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如下四个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大学生不仅要在思想上正确的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更要在行动上正确的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使公平竞争与友好合作相得益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2)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3)正确认识享受个人利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12.道德的本质、功能、作用是什么?P92-94
答:本质:(1)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2)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功能 :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其中,(1)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2)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3)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作用:(1)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13大学生应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P113-115 答:(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2)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3)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4)自觉学习道德模范;(5)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14.大学生应当任何增强公德意识?P121 答:(1)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2)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3)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15.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创业观?P126-127
答:(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16.如何认识和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P133
答:(1)以学习为主,爱情为辅;(2)处理好爱情带来的积极作用,让爱情促进学习;(3)在失恋时,应善于缓冲痛苦,可把这些不良情绪转移到学习中去 17.如何认识法律的特征、作用?P144-145,p149-150
答:(1)特征:1.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2)作用1.指引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是引导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约束非法行为2.预测作用;3.评价作用;4.教育作用;5.强制作用(注:大家自己稍加一些内容)
18.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P153-154
答:(1)党的领导原则;(2)人民主权原则;(3)人权保障原则;(4)法治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
19.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格局的部署有哪些?P167-169
答:(1)科学立法;(2)严格执法;(3)公正司法;(4)全民守法 20.如何正确理解法治思维?P178-182
答:1.(1)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正、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2)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3)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4)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2.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2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法律权威?P185-188
答:(1)争当法律权威的守望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具有良知的守护者。(2)对违法犯罪行为,要敢于揭露、敢于抵制;(3)坚决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消除袖手旁观、畏缩不前的恐惧心理,抵制遇事回避、私下了之的惧法现象。22.如何认识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P196-197
答:(1)法律权利为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的对他人的责任(2)相互依存,互利共赢。没有权利,义务的设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根据;没有义务,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为空话;(3)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存在一点差距;(4)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
23.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依法维权?P215-p218
答:1.依法行使权利;2.依法行使救济权利。当公民的权利一旦受到损害或侵犯时,公民可以依法采取权利救济的手段,予以补救、恢复或对损害或侵害行为予以纠正和惩罚。这些权利救济手段包括:行政救济、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自力救济、司法救济(注:稍加一些内容)
注:此答案仅供参考
第四篇:思修试题及答案
重点:绪论:第二节(1、2);第一章:第一节(2)、第二节(2);第二章:第一节(1)、第二节(1、2、4)、第三节(标题);第三章:第二节(2、3)、第三节(3);第四章:第一节(1.道德的本质)、第三节(1、2)、第四节(2);第五章:第一节(2)、第二节(2);第六章:第二节(2、3);第七章:第一节(4)、第二节(1、3、4)、第四节(1);第八章:第一节(1、3)、第二节(1、4)、第三节(4)
一、简答题1.246页,调解制度。2.怎样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3、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各自以其特有的含义和实践要求,在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新的学习理念是什么
5、简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答: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3)增强国防观念;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6、无效的民事行为:(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
7.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答:理想信念是人心灵世界的核心。理想信念对人的作用: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才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8.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答: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其中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9.公民的基本义务是什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什么?答: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6)其他义务。
10.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刑法就是规定了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1)是罪刑法定原则。(2)是罪刑相当原则。(3)是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1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是什么?
12.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有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项制度。简言之,缓刑是有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决的刑罚。其特点是:既判处一定刑罚,又暂不执行,但在一定期间保留执行的可能性,缓刑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种。
缓刑适用的条件是:①缓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徒刑的犯罪人。②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③必须不是累犯。11.民法的概念和原则: 13.自然人的分类。
14.法人成立的条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15.简述道德的本质。答: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16.学习本门课的意义和方法是什么
17.简述理想与信念的关系。答: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18.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何要弘扬爱国主义。19.市场经济下为何要弘扬集体主义精神。20.时代精神的内涵是什么?53页
二、辨析题
1、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
答:错误,改正: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理由: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因此,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2、科学没有国界,因此科学家也是没有国界之分的。
答:错误,改正: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理由: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是无国界,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
3、共同犯罪:二 人 以 上 共 同 故 意 犯罪
4、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核心。答:错误。改正: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时代要求,为实践的发展注入了鲜活力量。改革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5.信仰是信念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形式。答:正确。同一个人的不同信念之间常常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有机构成的信念体系。其中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由于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因而它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信仰是信念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形式。
6.结婚的禁婚条件之一是禁止直系和旁系血亲结婚。答:错误。改正:结婚的禁止条件之一是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总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是必然对立的,提倡为人民服务已经过时了。
8.人生价值包含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两方面,这两方面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错,改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74页)
9.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10.自然人:是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11.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答:错误,改正: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12.爱国主义是时代精神的核心。错误,改正: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理由: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非富,其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时代要求,为实践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量。
13.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错误,改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
理由:《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仅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提出“诚信”,而且在职业道德要求中,再次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
14.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体。正确。理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5.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三、论述题
1.怎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答:(1)择业和创业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所谓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过程;所谓创业则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择业与创业并不是两个孤立的环节,择业是创业的基础,创业又是择业的内在要求。在实际生活中,择业和创业往往是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的。
(2)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当做到: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4)大学生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外,还应当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一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二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三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是什么?2.答: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第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分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第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第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第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3.试论如何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
答:个人与社会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只有科学地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1)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的个体性中蕴含着社会性。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同时又以社会的形式存在。人的社会性,意味着人必须经过充分的社会化的洗礼,使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基本条件。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2)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它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4)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个人的权利、自由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自由都无从谈起。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个人的权利、自由也就无从实现。因此,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的责任、义务是统一的。4.试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答: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具体包含两个方面: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第二,政治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包括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的人身自由主要指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犯,广义的人身自由则还包括与狭义人身自由相关联的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与公民个人生活有关的权利和自由。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主要包括:一是财产权,二是劳动权,三是休息权,四是物质帮助权。7)文化教育权; 8)特定主体权利。
5.什么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6.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答:(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上的反映。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2)社会理想是人们理想的核心,因为它追求的是整个社会和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它包含着每个社会成员的理想和利益,决定、影响和制约着个人理想。而个人理想的最终实现必须依靠社会理想的实现来保证。(3)个人理想具体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离不开个人理想。
(4)当代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个人理想的确立,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应当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主义远大理想中,通过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来实现个人理想。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什么重大意义?1.答:(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其科学内涵为以下四方面内容。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②我们要坚持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代表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有很强的广泛性和包容性。它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积极性共同为之奋斗。(2分)
③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赖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日益突出。
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当代社会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这四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明确基本途径。当代大学生只有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五、案例分析
1、公民甲17周岁,初中毕业后,在一家商店工作,月收入600元左右。甲工作半年后,自作主张花1200元为自己买了一条金项链。甲的父母得知此事后,以甲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购买项链未经其父母同意为由,找到商场要求退货。
问:商场是否有权拒绝甲父母的这一要求?
答:1.在理解案情基础上,正确认定当事人的行为能力程度,判断行为人的行为与其行为能力的关系。行为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无责任,对方当事人有无过错等,从而确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有效以及哪一方当事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等。
本案例中,甲虽然从年龄上看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由于其年龄达到16周岁以上,其收入能够维持一般的生活需要,属于“有固定的收入和独立的生活能力”,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属于“被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的人,商场在买卖中也无过错,因此,该买卖行为合法、有效,甲的父母无权要求退货,商场有权拒绝甲的父母的退货要求。2、2001年3月13日下午,陈某因曾揭发他人违法行为,被两名加害人报复砍伤。陈某逃跑的过程中,两个加害人仍不罢休,持刀追赶陈。途中,陈某多次拦出租车欲逃,均遭出租车拒载。当两名加害人即将追上时,时逢一中年妇女丁某骑摩托车缓慢行驶,陈某当即哀求丁某将自己带走,但也遭拒绝。眼见两加害人已经逼近,情急之下,陈某一手抓住摩托车,一手将丁某推下摩托车(丁某倒地,但未受伤害),骑车逃走。
问:陈某上述行为属于何种性质?请说明理由。
答: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合法利益的行为。本案中,陈某在其人身遭受正在发生的危害(被追杀)走投无路时,不得已将丁某推下摩托车,骑其摩托逃走,也没造成丁某受伤,没有超过必要限度,属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
(关于紧急避险,应当掌握,(一)紧急避险的条件。
(二)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关系。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注意避险过当不是独立的罪名。)
3.被告人郑某,男,48岁,某海轮船长。1998年11月,郑的船由南美载货回国,途经公海时收到台风紧急预报。由于船远离陆地,不可能进港;而在原地抛锚或者继续前行、返航均不能避免台风的袭击。郑为减轻船的负荷,以免船毁人亡,即命令船员将所载货物的10%(价值10余万元人民币)抛入大海。然后继续前行。10小时后,台风突然转向,该船未遭到台风袭击。问题: 郑某的行为是否属于紧急避险?原因是什么?
(1)郑某的行为是紧急避险。(2)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合法利益的行为。本案中,郑某确实收到了台风紧急警报。根据当时的情况,必须抛弃相当于总量的10%的货物才能确保船只的安全。郑某的行为就是合法的,属于紧急避险行为,不应当承担抛弃货物而造成损失的责任。至于后来台风突然转向的情况,不在人力控制范围之内,因此不能成为判断郑某行为“不适当”的理由。
4.某甲意图抢劫,尾随一妇女身后。当该妇女回家开门后准备关门时,某甲见其家中无人,强行挤进房内,该妇女被吓得惊叫一声。她的丈夫闻声起床,拉开电灯,见到某甲站在门口,便问:你是干什么的?某甲答不上来,该妇女的丈夫上前打了某甲几个耳光。在邻居的帮助下,某甲被扭送到公安机关。某甲供认他的目的是抢钱。问题:
1.故意犯罪的形态有哪些?答:故意犯罪的形态有四种: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犯罪既遂。2.某甲的行为如何定性?答: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本案中某甲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是因为其意志之外的原因,即该妇女丈夫在家而导致其对该妇女的犯罪行为无法实施,所以属于犯罪未遂。5.八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某日上午,农民甲与农民乙为地界争议发生争吵,进而发展成相互厮打,后被人拉开。农民乙感到在刚才发厮打中,自己吃了亏,折了面子,遂回家拿出一把剔骨刀要砍杀农民甲。甲见状赶忙逃走并躲了起来,直到傍晚,才回到村中,不想乙还是持刀追了过来。眼看乙就要追上来了,甲急忙从路边的村民丙手中夺过锄头朝乙头上打去,乙当既倒地身亡。农民甲用锄头击打乙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吗?
答:是正当防卫。那么,如果当乙回家取刀时,甲感到虽在刚才的厮打中自己占了上风,但还不够解气,非要狠狠教训一下乙,隧也回家也拿出一把锄头。拿锄的甲与持刀的乙再次相遇,甲出手快了一步,一锄头打死乙。甲的这种行为是正当防卫吗?当然不是。同样是一锄头打死乙,为什么行为性质却截然不同呢?主要原因是甲在前一种行为中具备了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而在后一种行为中不具备这种条件。
案例二:无业游民赵某为还赌债于某日晚将一刚下晚自习走在回家路上的中学生钱某拦住,持刀架在其脖子上要求钱某把钱拿出来。在此过程中,赵某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求学时的辛酸,遂良心发现,觉得学生可怜,便抽身离开。看着拦路抢劫者离去的背影,怒气未消的钱某从地上捡起一石块将赵某砸伤。钱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吗?
答:不是,因为正当防卫必须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才能实施,这是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本案中,赵某在犯罪形态上属犯罪中止,不法侵害已经结束,此时进行防卫属事后加害或事后防卫。事后防卫不是正当防卫。
案例三:某日深夜,男青年杨某尾随下夜班的青年女工王某至无人处,拦住王某,拔出尖刀,逼迫王某与其发生性关系。王某开始假装顺从,乘杨某思想放松,忙于解衣时,从他身上拔出尖刀,将杨某刺死。王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
答:是正当防卫。《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实施无过当这一特殊防卫,首先必须具备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同时还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暴力性犯罪,而且这些罪行还必须严重威及到了人身安全。否则,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后果的,仍然属于防卫过当,依法负刑事责任。案例四和案例五:
四.甲意图杀害乙,经过跟踪,掌握了乙每天上下班的路线。某日,甲准备了凶器,来到乙必经的路口等候。在乙经过的时间快要到时,甲因口渴到旁边的小卖部买饮料。待甲返回时,乙因提前下班已经过了路口。甲等了一阵儿不见乙经过,就准备回家,在回家路上因凶器暴露被抓获。甲的行为如何定性?
五.甲、乙二人合谋抢劫出租车,准备凶器和绳索后拦住一辆出租车,谎称去郊区某地。出租车行驶到检查站,检查人员见甲、乙二人神色慌张便进一步检查,在检查时甲、乙意图逃离出租车被抓获。甲、乙二人的行为如何定性? 答:是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案例六、七、八:
六:某甲意图抢劫,尾随一妇女身后。当该妇女回家开门后准备关门时,某甲见其家中无人,强行挤进房内,该妇女被吓得惊叫一声。她的丈夫闻声起床,拉开电灯,见到某甲站在门口,便问:你是干什么的?某甲答不上来,该妇女的丈夫上前打了某甲几个耳光。在邻居的帮助下,某甲被扭送到公安机关。某甲供认他的目的是抢钱。
七:甲深夜潜入某银行储蓄所行窃,正在撬保险柜时,听到窗外有响动,以为有人来了,因害怕被抓就悄悄逃离。甲的行为如何定性?
八: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如何定性?
答:是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被迫的,被动放弃犯罪。案例九: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如何定性?
答: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是: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主动放弃犯罪,犯罪未遂是犯罪分子被动放弃犯罪。)案例十:甲意图陷害乙,遂捏造了乙受贿10万元并与他人通奸的所谓犯罪事实,写了一封匿名信给反贪局。检察机关经初查发现根本不存在受贿事实,对乙未追究刑事责任。甲欲使乙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图未能得逞。甲的行为如何定性?
答:是犯罪既遂。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1)犯罪主体: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等;
(3)犯罪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4)犯罪客观方面: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称,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等。
第五篇:思修重点及答案
100K思修重点及答案
1.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答:当代大学生应该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遵纪守法观念为基础,促进德育培养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培养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了解体育运动知识,积极锻炼身体,拥有健康体魄。(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提高文化艺术修养,认清丑美,养成良好的审美观。2.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基本内涵 答: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法律素质是指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观念,拥有必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答: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答: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特征:(1)理想是一定的社会关系的产物。(2)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3)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4)理想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6.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答: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7.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 答: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一)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二)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的挑战,三是新世纪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新任务的挑战 8.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答: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理想层面上的反应,个人与社会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而这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同样,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也不是相互孤立的存在,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1)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2)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9.如何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答: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10.试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并谈谈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论述题结合现实生活进行相应扩展)
答:关系: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假如理想和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来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1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1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大学生应如何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答:(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他的发展是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对爱国主义也提出了挑战
(2)事实上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3)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4)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5)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13.简述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
答: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流血牺牲,长期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具有深刻的内在的一致性。
14.大学生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在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基本要求? 答: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2)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15.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答:含义: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关系: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16.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答: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17.试述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答: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选择人生目的,在实践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至关重要。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实现社会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3)在实现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18.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答:(1)平等原则(2)诚信原则(3)宽容原则(4)互助原则 19.道德的含义、本质和功能是什么? 答:含义: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功能: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也是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之上。20.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2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有那几个层次的道德要求? 答:具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
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22.大学生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答: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2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4.在现实生活中,诚实守信的人可能会吃亏,而不诚实守信的人有时候能占到便宜,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的?
答: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最后,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25.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答:基本特性: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26.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要指哪几类行为?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哪些?
答:违反行为: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妨害社会管理等4类110多种行为
处罚方式: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等。(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用)
27.什么是职业道德?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28.爱情的本质?恋爱中的道德要求?大学生对待恋爱的态度?
答:本质: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道德要求: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恋爱态度:(1)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2)不能错之爱情的位置,(3)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4)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29.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答: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有五项:(1)婚姻自由;(2)一夫一妻;(3)男女平等;(4)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5)实行计划生育。30.道德修养的含义
答: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称为道德修养。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在道德观念的冲突中,自己跟自己打官司,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选择。
31.个人品德的特点及加强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 答:特征: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
方法:锤炼个人品德首先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的,自觉的去学习,去思考,去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其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进行道德修养,最后应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