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亲对我的教育
父亲对我的教育
周海婴
曾有许多人问过我,父亲是否像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师那样对我教育的?比如在家吃“偏饭”,搞各种形式的单独授课,还亲自每天检查督促作业,询问考试成绩;还另请家庭教师,辅导我练书法、学乐器;或在写作、待客之余,给我讲唐诗宋词、童话典故之类,以启迪我的智慧。总之,凡是当今父母们想得到的种种教子之方,都想在我这里得到印证。我的答复却每每使对方失望。因为父亲对我的教育,就是母亲在《鲁迅先生与海婴》里讲到的那样:“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我幼时的玩具可谓不少,却是个玩具破坏者,凡是能拆卸的都拆卸过。目的有两个:其一是看看内部结构,满足好奇心;其二是认为自己有把握装配复原。那年代会动的铁壳玩具,都是边角相勾固定的,薄薄的马口铁片经不住反复弯折,纷纷断开,再也复原不了。极薄的齿轮,齿牙破蚀,即使以今天的技能,也不易整修。所以,我在一楼的玩具柜里,除了实心木制拆卸不了的,没有几件能够完整活动的。但父母从不阻止我这样做。对我“拆卸技术”帮助最大的就是前述瞿秋白夫妇送的那套“积铁成象”玩具。它不但使我学会由简单到复杂的几百种积象玩法,还可以脱离图形,自我发挥想象力,拼搭种种东西。有了这个基础,我竟斗胆地把那架父亲特意为我买的留声机也大卸开了。我弄得满手油污,把齿轮当舵轮旋转着玩,趣味无穷。母亲见了,吃了一惊,但她没有斥责,只让我复原,我办到了。从此我越发胆大自信。一楼里有一架缝纫机,是父亲买给母亲的,日本厂牌。我凭着拆卸留声机的技术积累,拿它拆开装拢,装拢又拆开。在我上学以后,有一次父亲因我赖着不肯去学校,用报纸卷假意要打屁股。但是,待他了解了原因,便让母亲向教师请假,并向同学解释:确不是懒学,是因气喘病发需在家休息,你们在街上也看到的,他还去过医院呢。这才解了小同学堵在我家门口,大唱“周海婴,赖学精,看见先生难为情„„”的尴尬局面,友好如初。我虽也偶然挨打骂,其实那只是虚张声势,吓唬一下而已。父亲自己给祖母的信中也说:“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又说:“有时是肯听话的,也讲道理的,所以近一年来,不但不挨打,也不大挨骂了。”这是一九三六年一月,父亲去世前半年,我已将七岁。
叔叔在他供职的商务印书馆参加编辑了《儿童文库》和《少年文库》生物方面的丛书,每种几十册。他一齐购来赠给我。母亲收藏了内容较深的《少年文库》,让我看浅的。我耐心反复翻阅了多遍,不久翻腻了,向母亲索取《少年文库》,她让我长大些再看,而我坚持要看这套书。争论的声音被父亲听到了,他便让母亲收回成命,从柜子里取出来,放在一楼内间我的专用柜里任凭选阅。这两套丛书,包含文史、童话、常识、卫生、科普等等,相当于现在的《十万个为什么》,却着重于文科。父亲也不过问选阅了哪些,或指定看哪几篇,背诵哪几段,完全“放任自流”。
父亲给祖母的信里常常提到我生病、痊愈、顽皮、纠缠、读书和考试成绩等情况,有时还让我写上几句。从存留的书信墨迹里,在信尾尚有我歪歪扭扭的个把句子。我当时是想长长地写一大段的,表达很多心里话,可惜一握笔便呆住了。在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的信里,父亲写道:“海婴有几句话,写在另一张纸上,今附呈。” 父亲写信经常是用中式信笺,印有浅淡的花卉、人物和风景,按不同亲疏的朋友亲属选用。如遇到父亲写信,我往往快速地从桌子倒数第二个抽屉里挑选信笺,以童子的爱好为标准,挑选有趣味的一页。父亲有时默许使用,也有感到不妥的,希望我另选一枚,遇到我僵持不肯,相互得不到一致时,他总是叹息一声勉强让步的。偶然父亲坚决以为不妥的,那当然只有我妥协了。据悉有一位日本仙台的研究者阿部兼也先生,他最近专门分析父亲信笺选用与收件者的内在关系。遗憾的是他不知道内中有我的“干扰”,使研究里渗进了“杂质”。在此,我谨向阿部先生表示歉意。
我小时候十分顽皮贪玩。但是我们小朋友之间并不常在弄堂玩耍,因为在那里玩耍受日本孩子欺负。母亲就让我们在家里玩,这样她做家务时就不用牵挂着时不时探头察看。有一回,开头我们还安静地看书、玩耍,不久便打闹开了,在客厅和饭厅之间追逐打闹,转着转着眼看小朋友被我追到,他顺手关闭了内外间的玻璃门,我叫不开、推不开,便发力猛推,推了几下,手一滑,从竖格上一下子脱滑,敲击到玻璃上,“砰”的一声玻璃碎裂,右手腕和掌心割了两个裂口,血汩汩而下。小朋友吓得悄悄溜走了,而我也只顾从伤口处挖出碎玻璃,至少有三四小片。许是刚刚割破,倒未有痛感。父亲听到我手腕受了伤,便从二楼走下来,我也迎上去,觉得是自己闯的祸,也没有哭的理由。父亲很镇定,也不责骂,只从楼梯边的柜里取出外伤药水,用纱布替我包扎,裹好之后,仍什么也没说,就上楼了。
后来他在给祖母的信中提到这件事:“前天玻璃割破了手,鲜血淋漓„„”这是一九三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写的,距父亲去世仅二十三天。有一张母亲和我在万国殡仪馆站在一起的照片,可以看到我右手腕包扎着纱布,可见当时伤得不轻。
第二篇:我的父亲对我的爱
我的父亲对我的爱
爱,像暖间的春风陪伴着我们,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爸爸对我的爱却是与众不同的。
小时候,每次放学,我总是最后一个出教室,因为其他孩子都有父母接,而我是独自走回家。回家后,爸爸总是只会说:“快去写作业。”就没别的话了。而我在学校的情况他也从不过问。我有点讨厌爸爸,讨厌他对我的漠不关心。
有一次,我在期中考试时取得了全班第二的成绩,我很开心,拿着成绩单,豹子似地的跑回家,在路上反复想着:爸爸会不会表扬我。一进家门我就自豪地把成绩单拿给爸爸看,期待着他的表扬。可我想不到的是,爸爸并没有表扬我,只是冷冷地说:“强中更有强中手,不要太骄傲,骄傲会使人落后。”听到爸爸这样说后,我伤心得哭了,说道:“您总是对我漠不关心,难道我不是您的亲女儿吗?”说完后,我便跑了出去。
晚饭后,妈妈找到了我,悄悄对我说:“孩子,你误会你爸爸了,其实,你每天上下学,他都跟在你身后,怕你出事,每次看到你安全到达学校后,他才放心的回家,而且都经常向老师询问你的学习状况。”听了妈妈的话,我半信半疑。现在我渐渐长大了,才知道爸爸这样做是为了锻炼我独立自主的能力。
广西河池都安县安阳二小六年级:石珊梦
第三篇:我对父亲说句贴心话
我对父亲说句贴心话
爸,欢迎回来。我扑到爸爸怀里!笑着对他说。
小时候,我每天晚在7点钟的时候守在门口,等待爸爸回来。因为爸爸7点下班,7点10分就到家了。但现在爸爸的工作转移到郊区,每天晚上11点,12点到家,甚至加班很晚回不来,我再也无法像小时候那样说出一句爸爸,欢迎回来、因为我要上学了,每晚8点就要睡觉,等不到爸爸回来了。
2011年7月;我的暑假开始了,我终于能不顾睡觉的时间等到爸爸回来了,在那一刻对爸爸说句贴心话爸爸,欢迎回来!可事情往往不这么顺利。残酷的7月里我天天读书。早。中。晚都要读,太疲劳了,往往一到家就倒头睡。就始终没对爸爸说出那一句话。
2011年8月,我只有双休日读书,不用那么累了,终于能说出那句话了。正当我高兴之时,一个电话打来,是妈妈打来的,说爸爸要去杭州出差,两个星期!,我的心情一下子跌入山谷,哦!就这么一句话把我的打发掉了。
两个星期后,爸爸将于下午三点到家,但我从下午一点就开始守在门外,等啊等啊三个小时后,我从门外看到一个又高又瘦的身影引入眼帘,爸爸回来了,我双脚一个箭步跨出去,爸爸,欢迎回来!我对爸爸说出了那句贴心话,那句我藏在心底的一句话,终于说出来了!
话语好神奇,他可以表达内心最难以表达的心情,更何况是对父亲的一句贴心话!
上南三村小学五年级:王喆琦
第四篇:对父亲教育经历的采访
对父亲教育经历的采访
在周六日,我抽空回了一趟家,这次回家我要对我父亲进行一次采访。在晚饭过后...我: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是要对家长的教育经历进行一次采访,可以吗?
父亲:好啊。你想问我什么呢?
我:那你就说说你小时候上学时的经历吧。
父亲: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里有4兄妹,我排老四。到我读书的年龄时,家里的经济都已经给哥哥姐姐交了学费,家中早就是支不付出了。不过你爷爷还是坚持要我读书,你爷爷奶奶辛苦劳作,就为了给我们兄弟几个读好书,希望我们走出农村,出人头地。
兄妹4个,只有大哥有读书的天赋,就他考上了大学,家里的钱都给他去读大学了。我还记得当时,大哥考上大学时,全村人都振奋的样子,村里终于走出了一个大学生,在当时,这可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而学校离家有十几里。在开学的那天,你爷爷和我一起去送大哥到学校,走在前往学校的路上,我们走到车站,心想坐车一定快,可又没拿钱。最后我们还是坐上车,坐在车上,我们很紧张,很怕买票的让他买票。心里好象有个小兔子七上八下。一会儿售票员问爷爷要钱,爷爷告诉他“我的钱放在学校了。”售票员就走了,不一会,车到了学校那一站我们向学校跑去,生怕被捉住,进了学校教室冲窗口里看着车走了才放心了。
兄妹4个,只有大哥有读书的天赋,就他考上了重点大学,家里的钱都给他去读大学了。慢慢的,我读完初三也没读下去了。在读书的时候,不仅要看书背课文,还要帮你爷爷奶奶干农活。以前我记得时,把书放在草堆上,拿石头压在书上,就下田干农活,边插苗,边背书。插几下苗,就抬头看看书,当时是很认真的在学习。
现在,还有点遗憾,没读高中。所以呢,你现在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氛围,现在还考上了大学,就更应该好好读书,好好学习。
我:那时候家里穷,大伯也要读书,家里也要开销,也是没办法的事。那现在就你自己体会而言,在爷爷奶奶教导你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有什么教育的心得是值得你去学习得呢?
父亲:你已经21岁了,我做父亲这个角色,也已经22年了,你姐姐比你早生一年。我觉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最有体会的心得是,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以身作则。在我小的时候,我也是以我的父亲为榜样,我希望我可以做的比我父亲更好,像大哥一样,可以让爷爷,甚至整个村子感到骄傲。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家长的行为无疑是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我们要教育子女还要先约束好自己,规范好自己的行为,这样子女有一个好的榜样,不必我们家长有多少说教,子女也会跟着去做。所以我们应该用良好的环境和榜样去影响、熏陶孩子。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模仿身边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在我教导你的时候,我也经常以身作则,可能你没有在意,也没有发现,只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你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认为,这件事就应该这么做。当我带着你过马路的时候,我是坚决不会闯红灯,不会横跨马路,我是怕会给你树立一个不好的榜样,担心你会学习我的这种行为。当别人问你什么要闯红灯,为什么要横穿马路,你说这是你爸爸教你的,那我会感到很羞耻。
我:其实我平时在生活中也有主意到,母亲总不让你在我的面前抽烟,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那还有呢?
父亲:那应该就是培养孩子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 了。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我现在可以给你很好的生活环境,你也知道我小时候的生活有多么地艰苦,虽然平时是吃得饱饭,但是却已然没有多余的钱来干别的事情,有时候连生个病,也要和亲戚借钱。爷爷是个很节省的人,他经常教我们一些生活中的小技巧。那时候还小,很喜欢吃外面街上卖的糖人,我还记得是一毛钱一个,当时的5毛钱就能让一个人吃一顿好的午饭了。爷爷就教我们怎么做糖人,虽然做的有点难看,但是味道却一点不差。
现在的你们这个时代的孩子,大多数都被培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以前,我会有意识的让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七岁时让你单独睡一个房间;八岁自己会洗头洗澡;晚上单独在家,写完作业后再看一会电视,到了时间会自己先睡;会主动帮忙洗碗……除了正常的零花钱之外,我们很少给那你钱。有时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在你们面前说大人在外面工作有多么辛苦,赚钱是多么不容易,这样孩子自然而然知道珍惜,也知道了节省,慢慢地学会了如何独立。
我:我也不是记得很清楚了,不过很谢谢你们这么多年来为我做的这些事。
父亲:那你是不是应该回报一下呢。
我:好吧,我去洗碗。
于是,我去收拾碗筷了,妈妈和爸爸则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了。
第五篇:父亲对我用心良苦美文摘抄
那一年的夏天,为了弥补家庭经济上的不足,我自做主张地在学校的贫困生申请表上签了字。我所做的一切,只是想替父亲分担一些我学费上的忧愁,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成为贫困生,将会被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费用,足够我家一年的生活开支。
最后,学校里,只有我和另一名叫做嘎子的学生被做为准贫困生,之所以称为准贫困生,是因为上面只下了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中间只有一个人能做为正式的扶助对象。
接下来,学校里准备组织家庭调研,学校将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住在山区里的我们两家做调查,然后再决定最后的名额归属。
我和两位老师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这里寄托着我幼年贫穷的梦想,我是真的想能够有一天飞出这贫瘠的地方,到外面展示自己的才华。
到家里时,已经是中午时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然后把两位老师接进砌满石头的院子里,父亲说:“今天早上喜鹊不停地叫,我就知道今天有贵客迎门,欢迎老师来做家访。”
父亲做出欢迎的动作,我急忙对父亲说:老师今天过来不是做家访。
说完,我招呼老师坐下,然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和嘎子之间发生的故事,最后我一本正经地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父亲低着头想了一会儿,问我:“那个嘎子家境如何?”
我说:“比我强不了多少,他父亲上山打柴折了腿,全靠母亲纺线过日子。”
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应该归人家,我们不能要,我们的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挣钱。”
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私心重,年纪轻轻就不学好。我觉得一肚子的委屈,自己本来是好意呀!
父亲去了外面招呼两位老师说话,并且转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上一只。”
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两位老师说:“没啥,只要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事,我们有能力承担,请转告校领导。”
两位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娘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有抓住,父亲过来帮忙,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两位老师说:“家里每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
那天上午,父亲还破例从井里取出了放了十来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得大醉。那晚,我没有回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啜泣声。
许多年过去了,那件往事也随着父亲的病逝永远尘封在我的记忆里,直到多年以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是在用一种坚毅告诉我活着的另一种坚强,我们贫穷却不卑微,善良却不自私,他甘愿把指标让给别人,只是为了树立我在走投无路时不得不搏的奋斗决心,在绝境面前,最容易锻炼一个孩子的创造力和潜力。
原来,在这世界上,有一种活法,叫做风骨,它是一种珍贵且坚硬的品质,永远激励着一个孩子蓬勃向上、永不停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