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生愿做行道树:27年养路工人余老三
一生愿做行道树:27年养路工人余老三
图为:养护工人余老三
“册八线上行道树,一生养路几十年;铁锹铲出畅安路,扫帚扫出舒美线;公路事业心中记,足迹踏遍万重山”,是贵州省兴义公路管理局册亨段秧坝养护站站长、优秀共产党员余勇的真实写照。
图为:余老三正在撬动挡道大石
余勇,男,1968年生,汉族,中共党员,贵州晴隆人,在家中排行老三,因此大家都叫他余老三。1991年,余老三从父辈手中接过铁锹和扫帚,开始了他的养路生涯,一干就是27年。风风雨雨数十年,离乡背井,扎根基层,未曾动摇,以道班为家,以路为业,余老三把所有的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公路。参加工作以来,21次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自1997年入党后连续12年获得“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9年获评工会积极分子。2016年兴义公路管理局年度考核中,余老三再一次被评为优秀,而他所带领的秧坝养护站,几乎每年都获得“先进集体”的称号和奖励。站上的兄弟们经常开玩笑说:“跟着余老三干,年年都有肉吃!”。
图为:余老三珍藏多年的奖状
自幼贫寒,执着不向命运低头
余老三出生在晴隆,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父亲余绍文是当时的晴隆道班工人,一大家子人全靠父亲每个月四十多块钱的微薄收入来养活,余老三从小就懂得体谅父母,从来不会要求什么。初二的时候,为了帮积劳成疾的父亲减轻负担,余老三毅然选择了辍学出门打工,大姐知道后,打了他两个耳光,余老三强忍住眼泪,傻笑着说:“大姐,我不想父亲一个人那么累,我想让弟弟去读书!”,听老三后来说,大姐那天抱着他哭得很伤心。1983年,年仅15岁的余老三来到工地做勤杂工,尚未成年的他每天都要搬运和搅拌十多车沙石,有人嘲笑他说:“看吧,读不去书就活该干苦力”,但他从来不理会周围人们的讥笑奚落,直到后来被分配到当时人们称之为“贵州西藏”的贫瘠山区——册亨,余老三也坚定地说:“我不后悔!”。
图为:余老三正蹲在地上写标志牌
扎根基层,哪里有路哪里就有家
1991年,23岁的余老三接过父亲的班,走上了公路养护岗位。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就与公路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初分到册亨的时候,父亲不同意他到离家那么远的地方工作,但余老三的一句话说服了父亲,他说:“哪里有路,哪里就有家!”。到册亨之后,余老三先后在洛晚坡道班、冗渡道班和秧坝道班工作,后来道班更名为养护站,余老三就一直担任秧坝养护站站长到现在。公路养护工作很辛苦,可谓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霜,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所以,余老三留给笔者的第一印象是:满手的老茧、冻伤的耳朵、敞开的工作服和满身的泥水,平时爱和工友们开玩笑唠嗑儿,干活时还哼着小曲儿。
图为:余老三正冒雨清理坍方
在工作中,余老三继承了父亲质朴、坚韧的性格。刚开始没有什么经验,他便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公路养护方面的理论知识。正是凭着一股子执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头,余老三很快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从一名普通的养路工成长为生产骨干,还入了党。秧坝道班所管养的册八公路是原来的沙八线,多年的老路,由于年久失修,遍地蒿草丛生,晴天灰,雨天泥,弯来拐去,到处是悬崖峭壁,仰首一片天,几十里没有几户人烟,整个道班队的人靠一辆手扶式拖拉机每天拖着几十公里去清淤泥、除杂草,引积水、捡石块,发生灾毁时还要第一时间抢通公路。不论环境多么恶劣,余老三始终和工友们心连着心绑在一起,身体力行地去干,没有半句怨言。他说:“养路的时间久了,有时候看到路上哪里有块石头就会不自觉地想把它捡了,平时养护工作虽然苦点儿累点儿,但看到路好走了,就会觉得心里特别舒服”。我想这就是公路精神,虽苦犹荣!
图为:余老三正在清理涵洞 身先士卒,自己干好了再管别人
余老三常说:“只有自己干好了,才有资格管别人”。几十年来,余老三和工友们打成一片,生活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工作上保持工人本色,绝不指手画脚,行动就是最好的命令。班上的老岑伯是养护战线上的“老革命”了,他说:“我干了三十多年的养路工作,来回换了几个道班,遇见过各种各样的班长,但是像老三这样事事都倾力亲为的班长还是头一个。还记得那次清理堵塞的涵洞,老三跳进去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出来的时候全身都是泥,光这一点我就服他,而且他对我们老同志也很照顾”。
图为:余老三正在清理排水沟渠 今年7月,暴雨袭击贵州,S312线多处发生水毁坍方。11日上午7点,余老三带着5名抢险人员,冒着被泥石流冲走和飞石击中的危险,持续奋战三十四小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抢险保通战役。一路上,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塌方,为尽早抢通公路,老三带着大家争分夺秒,风雨无阻,用机械推、人工铲,顾不得休息片刻,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儿,饿了就吃点干粮充充饥,出于安全考虑深夜不能施工,余老三就近找到一户农家让大伙儿借宿一晚,第二天天微亮又带着大家继续干。往山下倾倒坍土的时候,余老三总是会大喊几声“石头来了,下面有人吗?”,余老三说:“不管有没有人,一定要确保安全后才能往下倒”。余老三挽起裤管,赤脚跳进泥石流中,一铲一铲地清除淤泥,抢险队员在他的带领下,谁也不甘落后,配合机械迅速修开一条通道。经过三十四小时的持续奋战,终于在12日下午5点10分,啃下这块“硬骨头”。那天笔者也参加了抢险,累得瘫坐地上,余老三笑着说,“我年轻时第一次抢险也是这样,但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干咱们这行吧,苦点、累点都没啥,只要路安全畅通了,一切都值得”。
图为:余老三和工友在路边摘野果
既然选择,便无怨无悔
人在路上,路在心中。余老三将自己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养护工作中,对管养路段的情况了如指掌,每一处的公里桩号皆能倒背如流,对每一寸公路都用心呵护,他心里想着路,时时牵挂的还是路。2006年,册八公路中修改造,余老三本来有机会调离册亨到兴义市工作,但为了留下来照顾妻儿和弟弟老四,也为了他早已习惯的养路工作,他主动放弃了名额,直到现在妻子已经退休了,他仍然带着老四在基层继续着一线养护工作。
图为:余老三与大家齐力搬大石
工作条件有所改善以后,余老三将工作时间重新作了调整。段机关是八点半上班,他带着养护站的工人们早上7点就已经在路上了,有时甚至天还没亮,余老三就已经在门口等着大家了。这些年来,每天重复着单调乏味,又累又脏的劳动,不停的巡查,日复一日的清理边沟,有时好不容易有假期和家人团聚又遇到抢险加班。面对这些,余老三还是当初那句话:“我不后悔!”。
男儿有泪,自古忠孝两难全
27年的时光是短暂的,却又是漫长的。余老三把自己的时间交给了公路,却把内疚留给了家人。因公路和妻子结缘,1991年,余老三在册亨与同为养护工人的李芸相识结婚,婚礼还是班上工友们帮忙操办的。后来生下儿子余晴泽,由于工作太忙,余老三不得不把儿子送回晴隆老家由父母照顾。而公路养护季节性较强,有时连续几个月都没有节假日,很少有时间回家,余老三说:“我欠我儿子一个童年”。唯一让他欣慰的是,如今儿子长大了,又进入了公路部门工作,继续着他的公路事业。用他的话说就是:“全家人都养了路”。
图为:余老三正在清洗鞋上的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余老三觉得自己最对不起的人就是父亲。那年父亲病危,遇到公路坍方,余老三为了抢通公路,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没能尽到作为人子的最后一点孝道。想到这些,这位平日里坚强的汉子,偷偷抹了眼泪。在八渡的那天夜里,余老三喝了点酒,平时不怎么说话的他告诉笔者:“其实我很怕看到这沙八线,你知道沙八线的那头是哪里吗?那是我的老家晴隆沙子岭,二十多年了,直到父亲去世我都没回过几次家,到现在我都不敢回去看看,因为我余老三心中有愧啊!”。
图为:余老三和他的工友们
多少人自己不能回家,却为别人守护着回家的路。从养路的第一天开始,余老三就像公路两边的行道树一样,哪里有路,那里就有他的身影。作为基层养路工人的代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余老三以对信念的坚守,对养路事业的忠诚,以及一路坚持下来的最朴素的公路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了整整27年,深深的感动着我们。(贵州省兴义公路管理局 胡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