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魂-教学教案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干瘪 憔悴 吞噬 殷实 温馨 宠爱 谄媚 青睐 亲昵 忧心忡忡 虬枝 莠子 秕子 糟糠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干瘪 憔悴 吞噬 殷实 宠爱 谄媚 青睐 亲昵 忧心忡忡 孤芳自赏 五彩缤纷 各抒己见饱经忧患 众说纷纭 弱不禁风 归宿 理睬
3.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4.了解拟人化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明确本文粗线条写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通过描写七种既独立成章又互相联系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
了解大意,体会“秋魂”,激发谦逊真诚、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二、思路结构
全文一共有七个部分,分别写了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这七篇“短文”在构思方面有内在的规律。从总体构思上讲,每篇“短文”的思路、顺序都是由此及彼——先写“物”,再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物及情;从表达意图上讲,几乎所有的“短文”都是借物写人,都是为了表现人,表现人的成长、人的品格、人的追求、对人生的理解;从布局谋篇上讲,不少的“短文”都是由设问领起下文。
三、写作特点
2.结构、语言富于变化,避免了单调、呆板。
四、朗读法教学建议
一是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学生利用字、词典读准“自读提示”所列加点字的字音并掌握词义。本文使用成语较多,读时注意停顿。
二是读出语气、句式的变化。本文语气多变,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反问)、感叹句、祈使句多次出现;句式灵活多样,排比、反问,整句、散句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感情的表达,朗读时,应注意区分。
三是读出感情。本文写景抒情、感情色彩强烈。全文通过描写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来歌咏秋天,歌咏秋天的成熟与思考。故全文应以歌颂、赞美、抒情的基调朗读。另外,本文还运用了拟人、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把秋天写得有思想、有色彩、有滋味、有感情,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朗读时注意把握这个特点。
五、讨论法教学建议
本文内容含义深刻,许多语句意味隽永,耐人寻味,如果采用讨论的方法阅读,学习效果更好。讨论围绕以下三个大问题展开:
一是全文整体的理解。此题在学生自读完的基础上,先概括各部分大意,再总结全文中心,然后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对“秋魂”的理解。
二是结合课后练习二,围绕课文中的一些重点、疑难句展开讨论,讨论时必须联系上下文文意。这一步比上一步更进一层,学生必须对课文有全面、较深刻的理解。
三是围绕本文语言上的特点展开讨论。文中运用了拟人、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学习时找出几个例句,分组讨论这些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秋魂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理解感情。
2.与《春》等比较阅读,了解本文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粗线条写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的课文,从朱自清先生生机勃勃的《春》,到老舍先生充满温情的《济南的冬天》,又从峻青先生优美、凉爽、惬意的《海滨仲夏夜》来到素素有着别样感悟的《夏天也是好天气》,一年四季走过了三个季节。今天,我们又要在这深冬之时走进刘增山先生的《秋魂》。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了。下面我出示几幅画面,请大家说说这些画面分别与文章的哪一部分或哪些句子有关。
(用多媒体逐一展示画面,学生讨论明确)
二、欣赏完了这些美丽的画面,就请大家小组交流一下:
⑴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是什么?为什么?(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所欣赏的段落或句子。)
⑵秋魂到底指什么?(提示方法:齐读文章的题记。)
(小组讨论完毕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用多媒体投影:秋魂——成熟的头脑)
三、明白了什么是秋魂,大家一定感觉到了本文与《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的写法不同。下面请两位同学分别读“春花图”、“秋实”,大家思考一下在写法上有何异同?为什么不同?
(先小组然后全班讨论,明确:“春花图”精雕细刻,动静结合,色味结合,虚实结合,高低结合,明暗结合,赞颂春天的美丽,语言活泼;“秋实”则粗线条勾勒,托物言志,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语言深沉。)
四、现在再请大家谈谈由“秋魂”触发的新的感悟,然后质疑。
五、小结
秋是美的使者,秋是丰收的季节,但在我们欣赏他的同时,更应当学习其谦逊、豁达、宽容和无私奉献的美德。
六、作业:
仿照《秋魂》写一段自己最有感悟的景物。(提示结构:引出景物-描述景物-托物寓意)
设计思想
首先通过画面的展示,创设阅读情境。诵读与讨论相结合,明确文章主旨。然后通过比较阅读,归纳本文写作的方法与写作特点。整个课时以学生活动(讨论、诵读)为主。
第二篇:秋魂-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干瘪 憔悴 吞噬 殷实 温馨 宠爱 谄媚 青睐 亲昵 忧心忡忡 虬枝 莠子 秕子 糟糠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干瘪 憔悴 吞噬 殷实 宠爱 谄媚 青睐 亲昵 忧心忡忡 孤芳自赏 五彩缤纷 各抒己见饱经忧患 众说纷纭 弱不禁风 归宿 理睬
3.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借助所描绘的物寄托抒发作者的情怀的写作手法。
4.了解拟人化的写法: 把无生命的物人格化,赋予人的行为、思想、感情,抒发作者的情怀。本文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文中赋予了“秋”的物象以生命,它们的形象中都融入了人的思想、品格和意志,都有人的血脉。这样的手法称之为拟人化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明确本文粗线条写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通过描写七种既独立成章又互相联系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
了解大意,体会“秋魂”,激发谦逊真诚、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作者抓住秋天特有的景物,把它们综合在一起,构成了秋的灵魂和神韵并进行歌颂,借此赞美了那些默默奉献的人。
二、思路结构 全文一共有七个部分,分别写了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这七篇“短文”在构思方面有内在的规律。从总体构思上讲,每篇“短文”的思路、顺序都是由此及彼——先写“物”,再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物及情;从表达意图上讲,几乎所有的“短文”都是借物写人,都是为了表现人,表现人的成长、人的品格、人的追求、对人生的理解;从布局谋篇上讲,不少的“短文”都是由设问领起下文。
三、写作特点
1.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秋天各种景物以人的特征,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2.结构、语言富于变化,避免了单调、呆板。
四、朗读法教学建议
朗读法适合于所有抒情散文,本文也不例外。学习本文要反复朗读、吟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深刻的内容。朗读时可分以下步骤:
一是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学生利用字、词典读准“自读提示”所列加点字的字音并掌握词义。本文使用成语较多,读时注意停顿。
二是读出语气、句式的变化。本文语气多变,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反问)、感叹句、祈使句多次出现;句式灵活多样,排比、反问,整句、散句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感情的表达,朗读时,应注意区分。
三是读出感情。本文写景抒情、感情色彩强烈。全文通过描写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来歌咏秋天,歌咏秋天的成熟与思考。故全文应以歌颂、赞美、抒情的基调朗读。另外,本文还运用了拟人、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把秋天写得有思想、有色彩、有滋味、有感情,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朗读时注意把握这个特点。
五、讨论法教学建议
本文内容含义深刻,许多语句意味隽永,耐人寻味,如果采用讨论的方法阅读,学习效果更好。讨论围绕以下三个大问题展开:
一是全文整体的理解。此题在学生自读完的基础上,先概括各部分大意,再总结全文中心,然后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对“秋魂”的理解。
二是结合课后练习二,围绕课文中的一些重点、疑难句展开讨论,讨论时必须联系上下文文意。这一步比上一步更进一层,学生必须对课文有全面、较深刻的理解。
三是围绕本文语言上的特点展开讨论。文中运用了拟人、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学习时找出几个例句,分组讨论这些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秋魂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理解感情。
2.与《春》等比较阅读,了解本文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粗线条写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的课文,从朱自清先生生机勃勃的《春》,到老舍先生充满温情的《济南的冬天》,又从峻青先生优美、凉爽、惬意的《海滨仲夏夜》来到素素有着别样感悟的《夏天也是好天气》,一年四季走过了三个季节。今天,我们又要在这深冬之时走进刘增山先生的《秋魂》。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了。下面我出示几幅画面,请大家说说这些画面分别与文章的哪一部分或哪些句子有关。
(用多媒体逐一展示画面,学生讨论明确)
二、欣赏完了这些美丽的画面,就请大家小组交流一下:
⑴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是什么?为什么?(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所欣赏的段落或句子。)
⑵秋魂到底指什么?(提
示方法:齐读文章的题记。)
(小组讨论完毕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用多媒体投影:秋魂——成熟的头脑)
三、明白了什么是秋魂,大家一定感觉到了本文与《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的写法不同。下面请两位同学分别读“春花图”、“秋实”,大家思考一下在写法上有何异同?为什么不同?
(先小组然后全班讨论,明确:“春花图”精雕细刻,动静结合,色味结合,虚实结合,高低结合,明暗结合,赞颂春天的美丽,语言活泼;“秋实”则粗线条勾勒,托物言志,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语言深沉。)
四、现在再请大家谈谈由“秋魂”触发的新的感悟,然后质疑。
五、小结
秋是美的使者,秋是丰收的季节,但在我们欣赏他的同时,更应当学习其谦逊、豁达、宽容和无私奉献的美德。
六、作业:
仿照《秋魂》写一段自己最有感悟的景物。(提示结构:引出景物-描述景物-托物寓意)
设计思想
首先通过画面的展示,创设阅读情境。诵读与讨论相结合,明确文章主旨。然后通过比较阅读,归纳本文写作的方法与写作特点。整个课时以学生活动(讨论、诵读)为主。
第三篇:《秋魂》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教学要点:朗读,体会文章秋魂含意
教学过程:
一比较四季景色,引入课文。
二正字音
三分析(朗读为主,适当点拨)
——有丰厚的收获,有成熟的头脑
——要注意抓住每个部分的中心句、词。
3理解“秋魂”
——不仅是自然万物成熟的季节,代表着收获和欢乐,同时秋天本身也是成熟的,它有一个成熟的大脑,知道收获并非自己独创,而是自然界共同的结晶。
——赞美秋景,赞美秋天博大的胸襟。
5小结。
——情景交融,富于哲理。词语丰富,多用成语。
四板书
秋魂
——秋天既是万物成熟的季节,代表着收获与欢乐;秋天有一个成熟的大脑,知道收获并非自己独创,而是
自然界共同的结晶。
一秋实果实成熟——————————————————谦虚不居功
二秋色五彩缤纷——————————————————胸襟博大,容纳万物
三秋味酸甜苦辣——————————————————历经磨练,方有收获
四秋风慈母心肠——————————————————仁慈关爱,保护生命
五秋叶不寻常的开始与结束—————————————贡献精神
(绿阴,收获,希望,养育)
六秋土诚实————————————————————要有好的收获,必须真诚播种
七秋景淡然一笑——————————————————博大宽厚,仁慈善良
五作业
十五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
教学目的:领会本文要表达的中心——对岁月更替及黄土地的赞颂
教学要点:生字词,朗读,体会文章含意
教学过程:
一用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引入课文
二正字音(本文有较多的生字词,注意补充并要求学生要理解)
三朗读,分析
1抓住四季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表达了什么情感?(注意抓住每部分的中心句,即最后一句)
3学生谈感受,谈自己喜欢的和不明白的语句,互相探讨交流。
三板书
春天的黄土地诞生一切
(沉静)
冬天的黄土地永葆青春夏日的黄土地满是劳作与创造
(希望)(热烈)
秋天的黄土地诉说欢乐,陷入深思
(欢乐与深沉)
永不止息的岁岁年年,在黄土地上生存、发展、完善。
黄土地创造着万物,萌生着希望。
海滨仲夏夜
峻青
第四篇:《秋魂》教案设计
安排一课时。
先进行朗诵训练,请七位学生依次分别朗诵七部分内容,要求准确且感情充沛。在基本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每部分的关键语句,来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明确本文不是单纯的写景状物,而是要表达出作者对秋天深刻内涵的认识。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掌握本文写作手法丰富,修辞灵活多变的特点。整堂课以教师提问来带领学生展开对文章的深层次的探讨,学生参与讨论和改写,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
干瘪憔悴吞噬殷实归宿温馨宠爱殷勤
谄媚青睐亲昵理睬莠子秕子虬枝冻煞
2.把本文出现的成语摘抄在笔记本上,并弄懂意肌?
例如:五彩缤纷忧心忡忡勃勃生机弱不禁风……
3,准备教具。师生各自拿来一些与秋天有关的东西,事先摆放在教室里。例如:香山红叶标本、没有成熟的水果、成熟了的谷穗、玉米、南瓜、苹果……。
教师准备一幅法国名画《拾穗者》的投影。准备一台录音机,在做改写练习前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这些教具安排在讲课过程中使用,目的是生动、活泼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二、可用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领会作者的透辟见解。
1,提问:本文为什么没有写其他秋月、秋雨、秋夜、秋声等也与秋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
提示:本文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要写出秋的内涵。
答案:(可以先不做解答,待最后阐明“秋魂”的实质时再明确结果。)
2.对“秋实”一段中“风吹雨打”、“光射日晒”的含义如何理解?
提示:不成长,谈不上成熟。而成长的路上,陪伴你的肯定会有“风吹雨打”、“光射日晒”。有句歌词唱得好:“别说风雨总无情,有多少小花开在风雨后。莫说人生路难行,条条道路都有人走。”(请同学分别品尝未成熟的酸苹果或酸葡萄及熟透的水果,加强感受。)
答案:秋实代表成熟,这份成熟的获得是经过大自然的“风吹雨打”、“光射日晒”所带来的。难道我们的人生不也是在这些挫折、磨练及恩赐、关怀下长大的吗?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本文题记中所说的“成熟的头脑”谈的就是这层意思。
3.“秋色”、“秋味”这两段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体会一下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文体像童话,平和、委婉,有亲和力。
答案:形式上有一种现场感,仿佛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们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气氛亲切、和谐、活泼。引发人们思索:秋天并不是单调、肃杀的,而是色彩缤纷,多姿多彩的;秋天也并不是乏味、无聊的,它恰如人的一生,充满了酸、甜、苦、辣。
4,“秋风”、“秋叶”两段体现了什么人格化的精神实质?
提示:这两段都用了“母亲般的关怀”来描述秋风的“道是无情却有情”,秋叶的“化做尘泥更护花”的博大胸怀和彻底奉献精神。(在原文中有明显的语言标志。)
答案:作者在这里要倡导的就是友善、关怀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5.“秋土”、“秋景”两段中运用了对比手法,这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
提示:课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热情地赞颂了秋土的真诚、公允,强调了一份耕耘收获的道理;赞美了秋野的宽容、博大一多情不被无情恼。(展示《拾穗者》的图画)
答案:对比的效果鲜明,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褒贬的色彩浓厚。
6.试将本段中“秋景”题目改为其他名字。
提示:“秋景”中主要的描写对象是大地,而秋景应该是全面的,包括各种色彩、各种事物;既有地面的又有空间的,既有近景的又有远景的,既有单个的又有整体的。
答案:综上分析,本段标题可以改为“秋野”一秋天的原野,似乎更恰当。
7.试着模仿原文的写作手法将“秋景”一段改为对秋天的整体描述。(课上口头练习,课下完成在作业本上。)
提示:可以在练习之前放《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曲,突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应是欢乐的季节,未必只有萧瑟与肃杀;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拟人、对比等手法描写表象,挖掘内涵。
8.联系问题1和问题7,概括对“秋魂”主题的理解。
提示:“魂”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精神,它包含了坚韧、丰富、深刻、真诚、公允、友善、宽容,助人为乐和甘愿奉献这些人世间优秀的品质。秋雨、秋月、秋夜、秋声等不是不可以写,是否要写取决于能否写出“秋魂”的实质。由此,再次明确本文不是一篇重在写景的散文,作者抓住了秋天人格化的本性,运用反常之理,赞美秋之韵味,秋之精神。其思辩性、哲理性比较强。这也正是这篇文章与众不同之处。
第五篇:梅花魂 教案
6、梅花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朗读理解“魂”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句子,学生能说出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昨天学习完外祖父吟诗落泪,知道了外祖父那浓浓的思乡情,也提出了很多问题,今天老师从中挑了4个最有代表性的问题,展现给大家。
出示PPT 过渡:这些问题其实就能在我们学习的目标中找到答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魂”的含义。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是怎样体现出外祖父的爱国之情的。
(三)新授:
1、首先我们一起来探讨下“一个脏手印为什么会使外公生气?” 预设:因为珍爱墨梅图(因为这梅花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的引导到珍爱墨梅图)
2、你是怎么发现(外祖父喜欢墨梅图)的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别人碰也碰不得。
师:引导抓住重点字、词来体会。理解“唯独”、“分外”。(2)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骂:“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有生以来,第一次”我体会到外祖父因为我弄脏了梅花图而生气,可以看出外祖父珍爱梅花,另外外祖父责备妈妈时用了反问的语气,可以看出他珍爱梅花。这是通过描写外祖父的语言来突出外祖父珍爱墨梅图。www 引导外公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是通过具体事例中任务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出来。神态,顿时拉下脸来,语言,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换个说法体会。
过渡:外公又是怎么做的呢?
(3)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保险刀轻轻刮去,细绸子慢慢抹净”从用的工具中可以体会到外祖父珍爱墨梅图,从动作“轻轻刮去、慢慢抹净”我可以看出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指导朗读:轻一点、慢一点,体现出外祖父的小心翼翼)教师过渡引导:这只是一幅普通的中国画,用毛笔在宣纸上画的,它是很普通,外祖父却分外爱惜,只因为是画的梅花。外祖父为什么分外喜欢梅花?
4、品悟梅花的秉性
(1)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这里用了“愈„„愈„„”,三个“最”突出了梅花凌寒傲雪的品质。语言具有气势。
学生谈完感受,然后让其朗读,进行评价。(“坚贞不屈”“坚强不屈”)
教师出示PPT 师:是啊,梅花就是这样,愈是寒冷,愈是开的精神。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她的坚强来吧!(齐读)
师:正是因为梅花有这种精神,所以我要赞美它„„ 生:展示收集的诗句。
师:作者仅仅是因为梅花的这些精神才喜欢梅花的吗?还有什么原因?
(2)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师:请对比下,梅花同这些人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不畏困难,坚强不屈 师: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人,你眼前浮现出了谁?
生:雷锋,黄继光,周恩来,董存瑞,王二小,雨来等
教师补充:在今天的和平年代也不乏梅花精神的人物,抗震救灾中不怕牺牲的解放军战士,病毒来袭时挺身而出的白衣天使,这些不都是那朵朵冷艳,屡屡幽芳的梅花吗?
师:是啊,外祖父分外喜欢梅花,是因为梅花的凌寒独放,是因为千千万万个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在海外游子眼里,梅花就代表着祖国,这梅花魂其实就是中国魂。
学到这里让我们再来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外祖父浓浓的爱国情吧!
齐读“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教师过渡引导:既然外祖父对墨梅图那么喜爱,为什么还要把分外珍爱的梅花图和梅花手绢送给作者呢?
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四、拓展、延伸
回国的轮船载着莺儿,载着墨梅图离开了码头。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外祖父平日梳理的得整整齐齐的银发。外公的心仿佛在说„„(播放我的中国心,学生回答说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