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云:父亲带大的孩子独立性强[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0:1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孙晓云:父亲带大的孩子独立性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孙晓云:父亲带大的孩子独立性强》。

第一篇:孙晓云:父亲带大的孩子独立性强

孙晓云:父亲带大的孩子独立性强

孙晓云:父亲带大的孩子独立性强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年01月25日 08:21 南方日报

北京大兴灭门案是童年危机的爆发

【孩子12岁以前特别需要有安全感、幸福感,这是一生健康发展的基础。】

记者:最近,有包括北京大兴灭门案在内的很多家庭伦理案发生,从凶手归案后的供述中,均发现与其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关,您能以这个作为案例给我们分析下,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普遍而又没有被重视的问题吗?

孙云晓:关于北京大兴灭门案,我同意犯罪心理学家的分析,根据李磊的供述,他从小家里管教太严,做什么事都要干涉,家人见着他就非打即骂,他觉得不自由,没有同龄人那么快乐,他年少时离家出走后就产生了杀人想法。由此可以看出,关键是他的童年时代没有建立起亲密的亲子依赖情感,这是一生的隐患。孩子12岁以前特别需要有安全感、幸福感,这是一生健康发展的基础。李磊的悲剧在于他的童年遭到过于苛刻、严厉的管理,因而他没有建立起亲密的亲子依赖关系。这种情况大部分在后天的成长中得到缓解,如果解决不了,就会发生问题。李磊的妻子是比较强势的女人,他就觉得在家里没有尊严和自由,长期的积怨无处排解,导致疯狂的行为发生。这样的事件国内外都有发生,这是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是童年危机的爆发。

记者:您觉得现在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孙云晓: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异化”倾向,看上去家长特别重视教育,误区在于过于追求知识化、技能化,这是本末倒置。事实上家庭教育的本质在于品质教育,包括情感、道德、习惯等,这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我们调查中发现,83.6%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全班前15名,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嘛。现在的家庭教育过于功利化,真正的教育被忽略了、荒废了。

道德教育的核心是责任感问题,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要有责任感。我很赞同韩国前教育部长、首尔大学教育学教授文龙鳞的观点———“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道德智能,核心是明辨是非的能力。2岁前的孩子要给予充分的满足、无条件的爱,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幸福感;2岁到5岁之间,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不,让孩子建立规则;5岁到10岁,则要继续关心孩子的品德培养;10岁以后,则要尊重孩子。”

培养道德智能就是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明辨是非的能力包括同情并关心别人痛苦的能力、调节自己情绪和抑制欲求的能力、接受和理解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能力等。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胡搅蛮缠,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规矩,他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记者:广州大学骆风教授最近上书中央、呼吁重视家庭教育,获得了温家宝总理的亲笔批复,此事在民间和网友中引起极大反响,您怎么看?

孙云晓:这事骆风跟我提过,他的建议是对的。他提倡的“大教育”观念,是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中长期规划当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家教体系。我们各种调查发现,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重大,也曾经向教育部提交相关的方案,专门谈到了将家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

今日做父母需要上岗执照

【“晚入学一年”是“送给男孩的最好礼物”。】

记者:家庭教育对家长有什么要求?

孙云晓:《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应该努力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包括读书看报等,使自己具备教育能力。世界上很多职业需要上岗执照,好父母也应该通过努力学习拿到上岗执照。

忠告天下父母六句话,第一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第二句:“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第三句:“领导干部包括一些成功人士要警惕教子误区”;第四句:“今日做父母需要上岗执照”,当然不可能真的给你发一个执照,说明今天时候的父母比任何时候的父母更需要学习;第五句:“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最后一句:“习惯决定孩子命运”。

记者:您觉得男孩、女孩在教育上有什么差异?

孙云晓:我们以前认为男孩女孩都一样,其实很不一样。一是男孩生理和心理发育都比女孩晚一些。我曾提出“晚入学一年”是“送给男孩的最好礼物”,晚入学一年,可以让男孩支配精细动作的运动神经和认知技能,让他有更充足的时间发育,人为缩小男孩和女孩的发育差距,使男孩跟女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当然,这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小学教育阶段男孩相对落后,这是特点,而不是缺点。二是男孩与女孩的认知风格与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应该注意到这种差异性,比如女孩获得语言、发展言语技能的年龄较男孩更早,而男孩需要更多的运动。

要把男孩教育跟运动结合起来,没有运动就没有男孩,运动有多种意义,只有大运动量才能满足男孩的成长需要。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塑造男子汉的过程,有教育专家说:“运动是儿童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运动让人体验到很丰富的品质,例如规则、团队合作精神、荣誉感,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体育又是男孩子喜欢的。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好父母需要藏起一份爱心,要让孩子适当地节制。】

记者:现在很多家长说,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我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往往会不由自主地给孩子增加很多负担,家长有时也会无可奈何。您怎么看?

孙云晓:作为父母必须明白什么是最主要的,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人格是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稳定的行为模式。那什么是健康人格、什么是不健康人格呢?我们有五个指标:第一是看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的,第二是友善的还是冷漠的,第三是有责任感的还是没有责任感的,第四是善于自我管理的还是生活杂乱的,第五是有抗挫折能力的还是脆弱不堪的。前者就是健康人格,后者就是不健康人格。当然大家也不要害怕,如果你的孩子很小,是在幼儿园或者小学,还是在成长期间,弱一些是可以理解、正常的,当然如果过于胆小、过于冷漠那是有问题的。

从教育的智慧来说,好父母需要藏起一份爱心,要让孩子适当的节制,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这就是培养健康人格的一种方法。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非常富有,可是,他给自己孩子的零花钱,一个星期不超过5美元,而且要求他的孩子记账,钱是怎么花的呢?周末要进行报账,如果花得合理下一个星期奖励1美元,如果花得不合理就少1美元。这么大的一个富翁,给孩子一个星期一两百美元,本来并不算什么,但是他不,他只给孩子5美元,这就是有远见的父母,他要让孩子学会节制,这是有意义的,这就是培养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这就是培养健康人格。

记者:我们知道,作为一位教育家,您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父亲:女儿毕业于名牌大学,事业顺利而且是一开始找工作就不用靠您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良好,心智成熟。这都是令很多80后、90后父母所羡慕的。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最注重的是哪些方面?能举个例子吗?

孙云晓:儿童教育实际上是生活教育、体验教育,没有生活,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我女儿的成长就得益于体验,她在中学时跟日本学生交流特别多,接待了3批日本学生,后来她也去日本,住在日本学生家里,叫“民宿活动”。这些活动培养了她很多好的品质,比如有责任感、爱心、组织协调能力,这些光靠我的说教是没法做到的。她从小学到中学都当小记者,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也选择了当记者,这些都是她自己的意愿。因为她从小就自己体验生活,培养了这方面的兴趣,所以她愿意投入进去。家长不能代替孩子体验。

做父亲是男人事业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由父亲带大或参与带大的孩子独立性比较强。】

记者:您的新书中提到“父教缺失会让孩子终生缺钙”,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孙云晓:我认为要加强父教,父亲需要给孩子做出榜样。父教的缺失对男孩子伤害最大,父亲是男孩性别角色认同不可缺少的榜样,如果失去这个榜样,男孩就会陷入迷盲状态,会令其自卑、不合群,甚至从小对性别产生混乱。对女孩影响比较大的一般是母亲,可是如果缺少父教,女孩也容易自卑。因为父亲是女孩接触的第一个异性,如果缺失父教,女孩就会缺少与男性交往的经验,会从童年起就产生对社会的不适应。其次,青少年时代如果缺少父教会使男孩不能独立,有可能出现违反规则、变得懦弱。一般来说,由父亲带大或参与带大的孩子独立性比较强,父亲果断、坚毅的气质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果父爱缺失,孩子则往往表现得比较柔弱、独立性差。

对于男人来说,做父亲也应该是事业的一部分。今年68岁的蔡笑晚有6个孩子,他以当父亲为事业,而且把这个事业做得很精彩。他的孩子,一个是科大硕士,5个是美国博士,每人工作都挺牛。他说:“教育不能靠运气,我的经验并非不可复制。我的三个关键词:早期教育、培养励志、自学能力,都是可以复制的。”

记者:现在很多父母反映,跟孩子的关系总是处不好,有的甚至很糟糕,您有什么建议?

孙云晓:我发现有一个规律,关系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什么时候家长跟孩子的关系是好的,什么时候教育是成功的,什么时候家长跟孩子的关系是糟糕的,什么时候教育一定是失败的。

所以我提出来,改变教育从改变关系做起,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做起。父母要有一种什么样的胸怀呢?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不管学生好与坏,都要坚定不移地爱你的孩子、相信你的孩子。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永远不放弃你对孩子的爱和信任,你的孩子就不至于太差。

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

【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

记者:您有个观点“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很多家长也赞同。但是,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孙云晓:我常说“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我的《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新世纪出版社),在广州购书中心一个店就卖了2万多册。我主持教育部的十五到十一五国家课题,即关于习惯的研究做了8年,关于习惯的培养,广东也有50多所学校参加这个课题的研究。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我们和很多心理学家一起研讨,总结出习惯培养的5个步骤。第一步是提高认识,你得让孩子对习惯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向往,对坏的习惯产生厌恶;第二步是明确规范,知道好习惯是什么样的;第三步是持久训练,习惯是训练出来的,不是号召出来的;第四步是及时评估;第五步是形成环境。

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父母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时代,我们需要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习惯的养成有几个层次和重点,在培养个人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社会性习惯;在培养动作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智慧性习惯;在培养传统性习惯的同时,侧重培养时代性习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康人格,教育的条件是好的关系,教育的方法是培养习惯,掌握了这三个要点,你就掌握了儿童教育中最核心的真谛。

第二篇:孙晓云优秀事迹材料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盐城市亭湖区南洋小学 孙晓云

孙晓云,是我校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南洋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一、她是一名思想进步的青年教师

“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先要有一个健康进步的思想”。孙晓云同志在师德上首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她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时时做到 “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

二、她是一名创新型的青年教师

学习的目的在于为我所用,她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大胆尝试创新教育,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她的教学能够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提高学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得到体验。经过努力她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2012年5月在区组织的“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活动中,执教《问银河》一课,荣获一等奖。2012年9月在盐城市农村小学语文“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执教三年级《石榴》一课,荣获一等奖。

三、她是一个有爱心的青年教师

从教以来她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为了做好班主任工作,孙晓云用爱心塑造师魂,并始终把爱学生放到第一位,抱着一颗爱工作更爱孩子的心情,精心呵护着她的班级。对于学困生和优等生她都是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更多地给他们以热情帮助,使他们恢复自信。教师的真诚学生是感受得到的,只有当学生接受了你这个人,才能以主动的心态接受你的教育。她管理班级的方法是:生活上给点爱,关心体贴学生;学习上启发引导学生。做到用爱心温暖学生,用童心去理解学生,用耐心去引导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2009年元月在爱心助学活动中被区关工委评为“先进个人”。2010年2月被区教育局人事局评为“教育装备先进个人”。

四、她是一名业务精湛、投身课改的青年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的她,从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一直是高标准严要求的对待自己,在教学上她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是喜欢上她的课,任课班级教学成绩一直位于同年级前列。她所带班级的学生在学科考试中均名列前茅,她一直都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于当初的选择,今生她无怨无悔,她感觉从事教育是她一生的幸福。她会用今朝的热血去谱写明朝的辉煌。她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中国教育明天的太阳。

第三篇:江苏省书协主席孙晓云先生(最终版)

江苏省书协主席孙晓云先生

本文介绍的是我一直非常佩服的一个女书法家,2010年任江苏省美术馆馆长,2013年当选第四届江苏书协主席,2016年当选第七届中国书协副主席,享国务院特殊津贴。相信关注书画的朋友一定猜出我要介绍的是谁了?那就是孙晓云先生。

孙晓云 行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54cm×48cm 2016年孙晓云女,1955年8月生于南京。3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5年,在部队服役8年。中共十七、十八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届委员、第十届大会主席团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妇联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曾任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馆长,现为名誉馆长,全国书法展、兰亭奖评审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中国文联职业道 德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级美术师。中央美术学院博导、硕导,苏州大学博导。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全 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中组部、中宣部、人力资源保障部、科技部第五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宣部、中国文联第二 届“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文化部“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宣部全国首批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中央 直接联系专家”、全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江苏省委省政府“紫金文化奖章”“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奖励和 荣誉称号。书法作品曾7次获全国书法大奖。由华艺出版社、台湾未来书城出版社(繁体字版)、知识出版社、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日本中央公论美术出版社(日文版)先后出版理论专著《书法有法》,先后20次再版,创全国书法理论书籍销售量最高纪录,并作为唯一书法理论书籍进入国家“农家书屋工程”,先后获“韬奋图书奖”“江苏省政府优秀图书提名奖”。在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江苏省 美术馆、意大利、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多次举办孙晓云书画艺术展、书法有法——孙晓云书法作 品展、《不忘初心——孙晓云书法展》等。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孙晓云书法绘画》作品集、《孙晓云书法精品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集·孙晓云》、江苏凤凰出版传媒出版《孙晓云书小楷老子道德经》(8次再版)、中华传统德育经典——《老子道 德经》《大学》《中庸》《论语》等。

孙晓云 行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54cm×48cm 2016年 局部我认识孙晓云先生还是20多年前,是我南京的画家朋友盖茂森介绍认识的,那次拜访因为我自己钟情于书法,知道她书法有名,便请教与她,孙先生非常耐心给予我指导,对我从艺道路很有帮助。透过孙晓云光鲜的人生履历,我们有多少人看到一个作为女儿、母亲、妻子、女书法家、行政领导的孙晓云的艰难苦诉呢?单就书艺的艰难而言,她说书法艺术是寂寞之道, 十年磨剑,废纸三千,自己只是寻乐于笔墨之中而已。书法艺术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成的,是一件值得用一辈子去做的事情。这观点我非常的赞同,用一辈子去做一件事,方能做好。

孙晓云 隶书 《南华经·沧海日》 35cm×138cm×2 2014年在生活上她说:“我喜欢市井充满生活气息的地 方,随时到楼下买菜,用心地烧菜,看着全家吃,觉得好幸福。也可随时买点毛线回来,连着忙两晚,给我爸织一顶帽子。我出门时,抬头看到小鸟飞起来,树叶晃动,看到家里的小狗在草地上撒欢,这些都能让我品味到生活的快乐。” 在丈夫和孩子眼里,孙晓云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和母亲,她亲和有加,包干了许多家务,只有生病了,或者累得实在做不动,才会留给别人做。她是个喜欢安静和过普通生活的人, 为此她尽量地躲掉一些不必要的社会活动,逃避一些应酬。她曾跟我开玩笑说如果不要参加任何活动,能在家里静静地 看看书、写写字、做做家务、陪陪家人那多好。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女书法家是多么的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那次见面和孙晓云交换了墨宝,说是交换,不然是说她赐了我墨宝而妥当。

孙晓云 行草《梅兰竹菊诗》之二 之一 33cm×137cm 2015年有人说孙晓云的书法是新古典主义,主要观点是说她将古代书法形式与现代审美观念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了新古典主义。古典主义也好,新古典主义也好,或许不能这么简单地给孙晓云的书法下定义。她宗法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时代性的开拓这无可非议,但古典主义也好非古典主义也好,它的对象是在一个物质条件相对丰厚的条件下,对艺术风格和创作的过程要求具有承传有序、志气平和的理性色彩。而新古典主义是在古典美学规范下,需要采用现代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新材质(比如装祯上)。而孙晓云的书法除继承传统书法的书法内容为诗词歌赋这些内容外,其书法本体线条语言符号基本上是传统书法的那种准确、明晰、清 新、典雅、和谐、庄重的本体元素。

孙晓云 行草 李白《草书歌行》 103cm×31cm 2016年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 她致力于帖学的研究,以二王书风为根基,兼攻米芾、董其 昌、王铎诸家,尤其在笔法技巧上苦心钻研,融会贯通,特别强调笔墨的“纯洁”性,在创作上坚持少而精,重新诠释了中国书法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特别是帖学为宗的继承和 探索,当然其笔墨也紧随时代,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她的书法和书藉为什么那么受到海内外大众的欢迎,一个客观的 社会现实就是她的书法因为传统则继承了古代书法的生活性大众性、亲民性,所以说她只是中国书法传统的传承者,是一个当代集中国主流书法传统于一身的大成者。

孙晓云 行草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看孙晓云的书法作品,有些作品的写成真有神助之感, 她的这种神助来源于何处?我想首先,来源于她的家族的基 因。孙晓云说:“我小时候,常见字帖的书前页后,印有大红色的‘永’字,总写有每一笔的说明。我能把‘永’字写得很像,却未注意那些说明。幼时,过得是懵懵懂懂的。大了以后,重新看,才看出些名堂。”她为什么3岁写字,肯定是幼小的心灵观察了写字的一笔一画,在她幼小的心里产生了模仿的兴趣,再由兴趣到乐趣,然后到爱。幼时主要临写柳公权《玄秘塔》和王献之《十三行》,这种严格的楷书和 行书的法则式的图像,无疑永远诗意地烙在了心里。《书法有法》里孙晓云讲述了自己23岁那年同“右派”舅舅一场争论的故事。争论的焦点是“书画线条”和书法笔法的问题, 最后老舅使出了“杀手锏”,翻开孙过庭《书谱》,用笔示 范。告诉孙晓云“应该是这样的”。后来孙晓云终于知道老舅是对的。老舅的老爸是著名古文字学家、金石书画家朱复戡。朱复戡的外公是薛福成的幕僚、两任上海南洋公学校长张美翊。孙晓云得到他的两本手稿中大多是论碑帖和起草的章程,第一篇就是给弘一法师的信。这告诉了我们孙晓云的 基因印记,同时也是家族荣誉对自己的责任,但更多的却是她得到了书法法的真传。

孙晓云 行书 王羲之《兰亭集序》 139cm×35cm 2012年作为朱家唯一的后人,孙晓云是幸运的,她不仅受到外婆、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更在精神上受到舅舅的深刻影响。在孙晓云的家族里,写字是家族成员的必修课。孙晓云小时候写字。“那时候看大人们下棋,我在旁边临写棋子上的字,没有谁来要求我写,我就自己开始天天写了。也许是我的血液里有这个遗传,对写字画画天性喜欢,也特别敏感,很快就能入行,找到感觉。”

孙晓云 行草 陈与义《雨晴》 70cm×137cm 2015年女性的执着与坚持成就了孙晓云的书法成就。在《不忘初心》书法展的序言中她说:“近60年的劳碌生涯,我实际上只做了一件 事——传统经典书法的承传。我力图用微不足道的严肃态度,以毕生的实践和溯本求源的精神,来说服、感召别人。让书法真正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神 圣象征。有两个字始终镌刻在我的心里,那就是——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她每天要写字,就像她每天要喝咖 啡一样,有瘾。这是一种多么奇特的生活方式和嗜好!当 然,此中自有快乐,因为她亲身体验过“发现”的含义。她 还说似乎抄书已经成为其学习书法的一个习惯,无论是儿时 抄写《毛主席语录》,还是后来抄写《道德经》,书法让她 养成了认真、细致、周到的生活态度。尤其是写小楷《道德经》,十分费工夫,一字出错,整张纸都得废弃。她在一次给书友们的讲座中说“抄书的感觉是谁也不能与我分享的, 这一过程给予我的是一种幸福感、踏实感,是修身养性的过程,滋养出来的都是健康细胞。我每一天过得都很充实、很 开心”。在其写完《大学》《中庸》《论语》之后,近期 《孟子》已近完工。

孙晓云 楷书 22cm×68cm 2016年 孙晓云 行书 54cm×158cm 2015年孙晓云的“女红”说被社会广泛地评价和引用。孙晓云在一幅小楷作品中写道:“旧时女子未出嫁前,须学缝纫、编织、烹饪、绣花等诸多手艺。书香门第女子,须通琴、棋、书、画,凡属擅长此类者,皆谓之‘女红’。久浸于此,心平气和,通灵静谧,受益无穷。‘女红’为女子远离名利场之一方净土,亦为吾终身所寄之情 愫。”女人做女红,是中国过去女子的本分,是带着情和爱做的针线活和磨练文雅素质的活动,当然也有信仰和追求。“女红”能飞针走线,能赋诗吟对,能对弈围城,能泼墨兴 毫。到了这种境界,除了熟练手工活的套路和规则外,更多 地是能做出一种节奏,做出一种乐趣,做出一种耐心和作风。孙晓云她始终像做“女红”一样,不停地编织着她那精 美手工艺品——她的大量手札、扇面,书法形式上则采取信笺联用的形式书写诗词曲赋,借鉴古籍装帧样式经营作品, 成为当代书法的经典形式。在孙晓云看来,女红“它能够帮助女性施展自己的才能,从而独立自救,受益无穷。而书法同样也是一种‘女红’。我在‘女红’中获得了一种细腻、专注,获得了一种平心静气。而我对书法的看法实际上和我对烹饪、绣花等看法是一致的。所以我能够平心静气地对待 书法,正是因为我站在一个女人的角度,以传统的精神状态 来对待它”。

孙晓云 行书 45cm×176cm×2 2016年学书这些年,不管身在农村、部队、画院,还是身在美术馆;也不管身为农民、图书管理员、书画家,还是身为单位的领导,书写,是孙晓云生活中唯一不变的组成部分。“我感觉,书法就长在我的身体里,就长在我的手上。”这个“长在手上长在身上”的书法,让孙晓云为自己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每日书写,找到了最终想要实现的目标和理想:一生习书,回归古人已经不是目的,更要将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作为一种正在失传的技能,传给更多的人。

孙晓云 行书 《丙申春月纪实·吾拙作》 39cm×28cm 2016年孙晓云生来就是要写字的,她不仅仅是一个书家,更是一个文化技能的传承者。写字,对于她就像吃饭、睡觉、讲话一样,与生俱来;写字,更像一个遗传密码,储存在孙晓云的身体里。从三岁开始写字,至今五十余年笔耕不辍,如今的孙晓云,以“一本好书、一手好字”初步完成了她的使命:把书法作为技能,完整地继承、呈现并传承下去。

孙晓云 行书 《丙申春月纪实·丙申春节》39cm×28cm 2016年以上种种我们对孙晓云先生从不了解到了解到认识,到现在的敬重和佩服,看看她那么多的事务,再审视一下她出了那么多的好作品,给人们带来如此多的美的享受,我们是不是该对其更敬佩呢?她就是在这样的繁忙与锁碎,平淡与朴实, 纠缠与割舍中坚持着自己天命般的责任,进行着自己的创造,发现和开拓着自己的幸福,坚守和完成着与生俱来的大运与使命。让我们祝福孙晓云先生健康,祝福她艺术之路常青。

孙晓云 小楷 李白《北山独酌寄韦六》 19cm×28cm 2014年

第四篇:孙海云-微笑拉近了我和孩子

微笑拉近了我和孩子们

花官中心小学孙海云

上学期我一直为教育中失败的经历而苦恼,这使我在不停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能减少和避免那些无谓的失败呢?我总觉得很多时候师生关系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容易融洽。是我不爱学生吗?不,我打心里对他们充满了爱。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呢?我从失败中体会到,宽容、理解、尊重是架设这座桥梁的基石。

一、用微笑爱学生

一次,翻阅学生的周记,有一篇令我印象深刻:“我们的班主任非常可爱,一头短发,不大的眼睛,鼻子上架副眼镜„„她非常开朗,经常笑,但她在我们面前却常常严肃,有时还带着一些凶恶的表情。老师,我好希望你保持你开朗的笑,我喜欢看你的微笑。”

看完后我顿时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可爱?我开朗?重要的是我偶尔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笑容却在学生心中驻足那么久?说说实话,我小小的眼睛,圆圆的脸衬着一幅无边框的眼镜,只可称上五官齐全罢了那称上可爱?只因我的微笑,却改变了我的平凡,学生爱看我笑,学生会因为我的微笑而心花怒放;“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接触温馨可亲充满笑容的我,而讨厌整天带着凶恶神情的我。

细细一想,对!人与与之间的一个微笑可以把两个不相关的人拉近。对教育而言,老师更应该对学生保持微笑,如此细小的一个动作却可以得到丰收,我们老师何乐而不为?微笑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艺术,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和称赞的话语,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你的亲近。在当今,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当惯了“小皇帝”,对老师严厉的硬性说教并不十分愿意接受,反而友善的气氛中以平常谈话形式输入你要求他怎样做会更有效。

初接这个班,我就以我的笑容与同学们见面了,下课后学生都愿意围着我说东问西。一般的学生都喜欢亲近老师,加上老师微笑的魅力,他们更如鱼得水了。给学生微笑,那效果是令人意想不到的。这个班上的纪律,不管是课前,还是课

堂还是比较松散的,骂是骂过,批评也批评过,但仍不见起色。硬不行就用软的,今年我尝试不去批评一些做不好的学生(但用眼睛提醒他们),而是微微地竖起大拇指表扬做得好的同学。这个方法真灵,我们班的纪律可真比过去进步了许多。课前不守纪律的人越来越少了,上课开小差的人也不多了,大家都希望得到老师微笑的赞美。

二、宽容地爱学生

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说过:“伸出充满热爱的双手,这就是英才教育。”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反之,则可能泯灭学生的天才。

我接的这个班,学生自制能力较弱,看到这种情形,我心急如焚,当即决定来个“新官上任三把火”,认为“严师必然出高徒”。于是,我便找出几个差生典型,抓住他们的一点小缺点,大做文章,想来个“杀一儆百”。一番声色俱厉之后,全班同学个个静静地看着我,我还沾沾自喜,以为大功告成了呢。殊不知,我的呵斥拉远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表面上顺从与实质上的真正转变差距甚远。由此,我也一筹莫展。

一切改变都缘于一张自制贺卡。元旦前夕,下午放学后,几个同学出现在我的面前,拿出利用课余时间精心绘制的一张贺卡:贺卡的正面34颗小小的红心!背面有几个熟悉的名字,一句真诚的祝福语。一下子,我的眼眶湿润了。孩子们马上问我:“老师,是不是不开心呀?”我摇摇头,说:“不,是老师太高兴了。”孩子们又说:“老师,你不用再担心我们,这几天同学么看到您为我们期末复习花费了很多心血都很感动,大家明白您对我们严厉是为我们好为班集体好„„就是觉得您有些过于严厉开始有点接受不了。”霎时,我突然明白,我差点儿就失去了一群多么纯真可爱的孩子们呀。她们能如此宽容地对待我的严厉,我为什么就不能对孩子们的过错多点宽容呢?从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让孩子们感受到爱与关怀,教育便成功了一半。

三、学会换位思考,多考虑学生的想法

在学习上,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会微笑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我始终坚持带着微笑进教室,带着微笑给学生上课。记得刚开学初,班上举手的人寥寥可数,大多数学生不愿开动脑筋想问题,举手发言,那样的学习就显得没意义了,这怎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真是令我头疼的问题。我急在心里,却不急在行动,每次发言的同学,我都会微笑地鼓励他:你真勇敢!你真会开动脑筋!没关系!你再想想„„渐渐地学生喜欢上举手了,虽然有时会答错,但老师不会批评我的,小脑袋也愿意转动了。印象十分深刻的是班上的一个脑筋转得较慢的女学生周某在举了第一次手后得到我的鼓励后却爱上举手了,现在的每节课她都很积极举手。

每当学生有错,我会先严肃地让他认识自己犯的错误,让他下决定改正,然后给予他一个有自信的微笑,相信他能通过这次的认识而改正。每每看到学生那甜蜜的回笑时,心里甜滋滋的,嘴里乐呵呵的!

从此,在我的辞典里,学生是最大的字;在我的生活里,学生是最美的诗。是呀,教育是一门学科,需要以理服人,但它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以情感人。学生需要老师慈祥温和的笑容,文雅亲切的话语,善解人意的目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伙伴;师生的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学生能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有了这种教学模式,我们的教育不就是一首温馨和谐的交响曲吗?

下载孙晓云:父亲带大的孩子独立性强[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孙晓云:父亲带大的孩子独立性强[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