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点年级课改总结定稿8
与课改同行
伴课改成长
--------课改试点年级(语文)课改阶段总结
2015年秋,学校为有效践行“1.333’主题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确定将本年级组作为课改试点年级。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在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改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不少困惑与思考。现将这一阶段课改工作做一小结:
一、我们的做法
——————强化了四大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2015年9月25日学校召开了推进课改试点年级动员会,会后我们语文学科组利用教研会时间召开教师动员会,传达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当老师们对课改心存抱怨、失去信心的时候,蹲点领导会利用教研会时间,开导我们,给我们打气,正能量的老师思想又被激活,因为我们有了主流的力量,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认识,所以,课改的路上,我们组老师很忙,很累,但我们仍然没有丢掉方向,没有丢掉信心。我们明白,学校为什么要课改,因为,课改永远是一所学校要唱的主旋律,没有一所学校不在课改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核心素养,深化课改的必由之路,同时,课改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清楚:课改的路走得很艰辛,但很有意义!我们也明白学校“1.333”主体教学践行的模式和方法,课改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它代表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与新课程倡导的“以人的发展为本”价值取向一致。所以,我们对学校课改充满信心。
2、试点班级先行:为推进课改,黄明娥主任率先垂范把她们班作为试点班级,大胆探索,积极践行“1.333”主题教学模式,设计了与“1.333”主题教学模式相吻合的年级口号;重新组建了小组,设计了小组桌牌,从分组、到分工、到合作、到评价,都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规范。并召开了现场会,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现场培训指导,给各班做好了示范引导,根据5班的示范,各班立即行动,全年级统一了口号,重新组建了小组,按统一要求编排了学生的座位,明确了小组成员的分工及小组成员的职责,就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在我们年级拉开了序幕。在2015年秋季学期,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不断规范小组建设。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实践中,小组长不会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学习,导致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的问题日益暴露。于是2016年秋季学期我们着重研究如何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确定了这一研究主题,由夏雪琴主任在班上做试点,总结出了小组长培训的流程,然后在全年级推广,直到现在小组长的培训我们始终在坚持。
3、骨干教师引领:充分发挥年级骨干教师作用,实施骨干引领。2015年秋高荣老师参加国培,带回了“以读代讲”,给我们的语文课注入了活力。当时我们也正在做小组合作学习操作策略的研究,那时展示交流环节要么又回到以往老师的讲解,要么学生干瘪不着调的交流让课堂沉闷不堪,老师们感觉上课苦不堪言。高荣老师主讲了《太阳》一课,给我们示范了怎样运用以读代讲,黄明娥做了《一读解千愁》的讲座,进一步阐述了“以读代讲”的意义及操作策略。我们将“以读代讲”融入展示交流环节,课堂有语文味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4、落实校本研修:
(1)集体备课取得共识
在落实“学校集体备课”要求的同时,我们探索着做实集体备课的方法,实行每周集中研讨一节精读课文。每个星期3节集体备课,分别进行集体研讨制定教案,课堂展示研讨,集中评课反思。研前说课要求突出重点:说课时目标,说落实目标的方法措施。集中研讨环节也是围绕重点研讨,重点研讨达成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措施,这样集体备课能是实在在的解决问题,教师们从开始排斥集体备课,千呼万唤都不想动到现在集体备课时主动去,主动说,逐渐对集体备课达成了共识,积极研讨,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蹲点领导吴书记参与我们的集体备课对我们的集体备课这样评价道:氛围浓,研究深,说得透。
(2)专题研讨扎实有效
为突破主体教学模式中的重点环节,2016年春季学期我们围绕课改实施方案相应的制定出了《课改试点年级周历工作安排》,定期召开教学研讨活动,利用研讨会时间进行课改经验交流。通过张义娣引导解读模式、袁文分引导讨论目标导读的设计、黄明娥组织看优秀视频、选学优秀文章、学习年段目标,汪爱华高荣黄勤讲示范课,研讨怎样有效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不同形式,人人参与听评讲思,不断把课改实验工作推向深入。
2016年秋季我们学科组承办了“如何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主题校本培训,我们通过课例引领,现场观摩,经验分享等形式从组织培训、规范管理、帮扶助学、检查督促、跟踪反馈、评价奖励六方面向老师们分享了小组长的培养及管理方法。
本学期我们学科组又承办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展示交流策略”主题校本培训,我们通过同课异构,切片课堂,专题评课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展示交流策略。
二、我们的成绩
(一)、总结了两大经验成果
成果一:如何指导小组长发挥引领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小组长作用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对如何指导小组长发挥引领作用做了一些探究,下面将我们的研究成果作一汇报:
(一)指导小组长掌握“星级评价”的规范操作
1、做好操作层面的培训。
统一学习:我们印发《星级班级评价细则》及操作办法,每小组一份,钉在星级评价汇总表的第一面。利用班会组织学习,教给小组长怎样去组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怎样去操作星级评价。实实在在地去做,不折腾,不敷衍。
统一表册:为了星级评价操作方便,有效,我们统一印制小组评价登记表。把星级评价五项分开,让星级评价每一项专人负责登记,确保登记的准确与规范。并把小组成员课堂学习这一项的评价与星级评价中的“勤奋学习星”进行了融合,由小组长负责评价,登记。
统一方法:《五星级学生评价细则》有五项,如果靠小组长一人去操作,评价不仅加重小组长的任务,而且是不科学的。我们让4人一小组的每个成员人人都有职责,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参与评价。每人负责一项,专人专项记录。每星期一汇报到小组长那儿,小组长再在全班反馈。又有班主任进行表扬与批评,就将星级评价中的五个方面的常规要求落到了实处。
2、坚持周一星级评价及小组长培训例会制。
我们例会的分为三大流程:
第一个流程:交流汇总
组织本组成员交流反馈上周表现及得分情况。检查学习协理,卫生协理,纪律协理登记是否及时准确。小组长汇总,填写“星级评价表”。
第二个流程:表态改进
小组长针对本组成员做的不好的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得分最低的学生表态。
第三个流程:全班反馈
小组长汇报本组成员得星情况,班主任进行表扬与批评。
第四个流程:培训组长
由值日班长评价,并评出五星级小组,顺势对小组长进行指导培训。
(二)指导小组长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流程
1、要求小组长“知规则”
规则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基本保障,小组长必须铭记在心,并且以此来提醒、要求、评价小组成员,使这些规则得到强化并内化,形成良好的习惯。
2、引导小组长“明流程”
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任务要求虽不尽相同,但小组合作学习是有基本流程的,小组长必须明确掌握。
第一课时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的基本流程设定为: 第一步:轮流带读字词,检查 第二步:交流识记方法,共享 第三步:检查读文,正音 第四步:交流大意,感知
第二课时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的基本流程设定为: 第一步:围绕导读目标中任务,组织成员交流 第二步:组织其他成员展开补充讨论达成共识 第三步:动笔修改完善批注
第四步:小组长评价总结分工,安排布置展示交流任务
小组长合作学习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小组长必须明确于心,规范于行,再适时灵活操作,以此才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3、教给小组长“能调控”
如同课堂教学一样,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也是不断生成的过程,小组长必须懂得调控,能够调控才行。常见情况有以下几点:
⑴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安排相应的学员,简单一点的请4号交流,复杂一点的由1号交流。
⑵根据成员的实际情况安排顺序,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⑶当出现意见分歧时,要组织组员说出理由,开展讨论。⑷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
小组长的灵活调控能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避免摆样子、走过场的现象。
(三)指导小组长明确基本职责
1、帮扶助学
课上:提醒学困生倾听
鼓励学困生展示
指导交流批注 课下:思想上帮扶
督促完成作业的速度质量
要求小组长当好联系小组成员与教师的纽带。教师要树立小组长的集体责任心,让小组长带领他的小组整体前进。
2、评价督促
小组长应对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检查评价督促。
课堂表现:我们结合星级评价中“勤奋学习星”评价细则,进行及时公正的评价。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逐渐培养小组长检查督促的能力和责任心。小组长每天应与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共同评议课堂上谁的学习最积极主动,谁的学习效果好,谁能够主动进行点评、质疑,谁不太投入,等等。同时,小组长要与小组成员一起,共同确定下一节课的改进计划,让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家庭作业:我们老师喜欢布置作业,可又最不喜欢检查作业。因为一检查作业,就是一肚子气,想惩罚不做作业的吧,又没时间。我们怎样把自己从这项工作中解脱出来呢?就把交给小组长吧。我们制作了一个作业检查登记表,让小组长每天对本组成员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记入“勤奋学习星”这行考核。最关键的是不仅是扣分,还要小组长督促补上作业,甚至可以给小组长权力,让小组长对不做作业的学生来点小惩罚。这样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大大提高了。
3、跟踪反馈
教师不可能时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这时就应该相信小组长,发动小组长随时对小组成员的学习状态进行检测。每日督促完成作业、每周盘查漏缺知识、每月进行组内抽查,将抽查结果反馈给教师,这种做法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四)做好对小组长的评价奖励
对组长制定评价规则,分为教师评、组员评和根据组内成绩评定。教师根据组长的组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定期让组员对组长进行评价;每测验一次,就通过组内平均分在班内的名次变化相应的给组长加减分。定期让组长给组员评价,掌握组内各种情况。
成果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展示交流策略的研究
一、咬准合作展示的目标,实现“展示交流”的有效性
要围绕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文体特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设计开放性的,有价值的问题。比如:今天这节课的导读目标:勾画出描写普罗米修斯遭受惩罚的句子,抓住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你从中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普罗米修斯?
只有展示交流目标明确化,才能避免无效的展示,从而提高课堂展示的效率。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现“展示交流”的有序性 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有序展示呢?
(一)指导学生汇报交流的方法
1、在小组交流时,教师要留心观察。尤其是潜能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及时指导,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看法,学会与人商讨以达成共识。只有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汇报展示的时候才不会出现学生东一句、西一句,颠三倒四,不着要领,而其他学生却听得不知所云,只好不停地补充。
2、在小组交流时,教师要指导方法。
比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小组内交流这一环节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我会汇报交流:
我找到的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是第()自然段这一句:---------------我从()这个词体会到阮恒当时是这样想的:———————— 有了方法的具体的指导,学生才学会交流,乐于交流,有序交流。
(二)引导做好展示交流的评价
在每一次汇报后,都必须进行评价和总结,并且对每组1、2、3、4号学生的发言进行不同分值的奖励。1号回答的给小组奖1分,2号回答给小组奖2分,4号回答就奖励小组4分。这样一来,小组交流时小组内1、2好学生的同学都会积极耐心帮助后进生,不会置之不理。
3、4好学生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钻研学习。形成兵教兵,兵促兵的局面。
每节课选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形成竞争,以利于下一次合作学习的开展。
三、丰富展示交流的形式 增强“展示交流”的趣味性 在展示中,我们常用的展示形式有:
(一)小组成员分工型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根据需要在组内设立几个岗位,如组长、记录员、评分员、汇报员。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组织好纪律;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评分员,依据合作时组员的态度、交流的质量等给组员打分;汇报员,集合组内研究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为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合作关系,小组成员应轮流担任以上角色。采用这种合作形式,可以使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保证人人有事做。
(二)学习任务切分型
有时,在小组合作中必须完成若干个任务,那么可以将这些任务分配给各个组员,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秦兵马俑》的“军阵”一段时,安排了四项学习任务:想当军事家的同学给这段话画张军事图;想当文学家的同学研究这段话的写作顺序;想当播音员的同学练习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想当小导游的同学试着讲解这威武雄壮的军阵。这样,小组成员扬长避短,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今天这节课《太阳》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远大热”时,高老师将这三个任务分配个了不同的小组,这样一个小组集中研究一个特点,就会学得更深入,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轮流发言型
这一合作形式就是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如学生自学生字后小组讨论识字方法,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说出一种方法。特别要指出的是,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小组成员应学会倾听,别人已经提到过的想法和观点,其他同学不再重复,只作补充和评价。此外,对于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某一知识,可采用这种合作形式,旨在让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发言获取知识,掌握知识。
(四)“一帮一”检查型
具体做法:同桌之间进行,这样可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正确率,使之不断进步;同时弥补了教师对学困生无法一一指导的不足。比如检查认读生字,检查读课文,背课文可采用“一帮一”式的方法进行检查,可提高效率。
(五)“不同角色”挑战型 比如一位老师执教寓言两则《扁鹊治病》时,这个故事的两个主人公是蔡桓公和扁鹊,于是老师就把学生分为两个组。一组为大王组,一组为名医组。分别推选一名组长,这两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一分钟之内讨论制定一个口号。不一会,就完成了。大王组口号是:大王大王,我们最强。名医组的口号是:名医名医,我们第一。随着呼号的制定和呼叫,全班同学的情绪迅速高涨,整堂课,这两组紧紧围绕问题,积极思考讨论,始终处于挑战状态,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效果自然也非常好。
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应该切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灵活选择;同时要教给学生合作技巧并加以训练,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益。
四、融入“以读代讲”的理念,增添“展示交流”的语文味
我们在第二课时“展示”这一环节,学生汇报交流时总感觉,不让老师讲吧,却成了少数学生讲。大部分学生也懒得听,有些重要的问题,难点的东西最终还是老是用“一问一答,分析讲解”的方式来解决的,课堂干巴巴的,没有语文味。怎么办呢?于是我们就思考怎样把以读代讲融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展示”这一环节中去。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第一步:先指名一小组,围绕导读目标设置的问题交流。谈完感受后,再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例如:《普罗米修斯》一课,体会普罗米修斯“锁之痛”这一环节,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谈体会。
第二步:其他小组成员代表小组交流,进行补充或评价,指名展示读。这时,感悟能力好的学生很想展示读书,还有一部分学生此时处于懵懂状态,似懂非懂,明心不明口。这个时候,也需要读书。这时,我们就顺理成章的引导学生读书。
第三步:多种形式的读,通过读品文味,悟文法,感文情。比如:今天黄勤老师运用到:
想象补白读:想象被锁在峭壁上,在那种恶劣条件下的样子。
夏日炎炎,普罗米修斯——
寒冬腊月,普罗米修斯——
雷电轰鸣,普罗米修斯—— 回扣中心读:每一部分交流感受后,回扣中心,读为人类造福我有什么错....就在这样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普罗米的勇敢正义的形象就读出来了,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改写对比读 二部交替读 师生问答对读
(二)、整理了六本资料成果:
教案集
反思集
征文集
图片集
校本培训资料集 “以读代讲”教案专集
(三)、取得了四大变化
1、教师理念的变化
通过课改实验,我们欣喜地发现,课改理念已逐步深入教师的心中,教师的观念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1)学生主体意识凸显。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逐步在教师的头脑中生成。课堂上能听到老师一句句春风化雨般亲切的鼓励声“你真棒!”、“真勇敢”、“你真会发现”、“你提的问题真有意思”给XX同学奖星“给XX小组加分”等。课堂上不再老师一言堂,满堂灌。而是让学生说、评、展、思、议。学生学习热情逐渐高涨。吴书记深入课堂视导听课后,无不赞叹:课改的力量真大,今年听课和去年听的的感觉大不一样,老师们的理念发上了太大的变化。
(2)教师合作意识增强。教师们从开始排斥集体备课,千呼万唤都不想动到现在集体备课时主动去,主动说,逐渐对集体备课达成了共识。在年级的其他工作上,老师们也都能积极出谋划策,团队意识逐渐增强。
2、学生面貌的变化 孩子们成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他们可以自由交流,尽情的表演,游戏中学知识,玩中悟道理。课改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自由地展示自我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通过自主、合作、展示,内向的孩子变开朗了,开朗的孩子变自信了,自信的孩子变聪明了。
3、班级管理的变化
班级管理变得轻松了:作业不做的学生有学习助理督促,上课不守纪律的学生有纪律助理提醒,课前学习用品准备,放学离开座位整理桌凳有卫生助理检查.,学习不上进的学生有组长帮扶......小组之间的评比竞争,小组内的互帮互助,让学生更自律了,更上进了,班风正,学风浓。让教师更轻松,更平和了。
4、对课改认识的变化
最初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时,因为在探究阶段,很多方法不成熟,老师们操作起来困难,于是否定、排斥小组合作学习。如今,用我们任高琴老师的话说:“我们的第一课时用小组合作学习好轻松,不用还不习惯。”我们研究了“如何培训使用小组长后”,我们各班的小组长,小干部真俨然一位副班主任,管理能力特别强。用袁文芬老师的话说:“有了这些小干部,我们有时能体会到什么是坐台老板”。我们认识到:课改的最终意义是:解放老师,为成就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三、我们的困惑
推进课改两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理性分析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困惑:
一、研究前的相关知识储备不足,无法产生思维碰撞。
无论是组内研讨时还是全校集体互动时,都是少数甚至是个别教师在谈自己的研究所得所感所思,部分教师处于旁听状态,无所事事,一片茫然。究其原因,我们们由于繁杂事太多,无法静心观察,收集资料,思考领会,在研究前,教师没能对所要研究的相关知识进行收集储备思考。所以在研究讨论时,无法产生思维碰撞,说到底研究就仍然浮在面上,没有深度。
二、研究主题更换过于频繁,实践不够,研究不深。
四、我们的构想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索”的坚守与推进
1、坚持做好小组长的培训使用。除了坚持周一的例会培训,随时随地指导小组长发挥小组长的引领作用。
2、做好星级评价结果的运用。每周评出的五星级小组长,五星级学生,按学校制定的梦想银行兑现,我们有班主任想出一个妙招,把结果公布在班级群,可让家长为孩子实现可行的小愿望。以此不仅激励学生,以激励了家长。
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1)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老师提出了很好的方法。每节课,老师重点指导一个小组,教给小组长怎样去组织,教给小组成员怎样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2)教师要灵活把握好收与放。该学生展示时要充分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当学生遇到疑难处,教师要巧妙地点拨。
(二)对“1+N”主题阅读教学的构思与设想
目前做法:
“1”代指课本中的一个主题单元,“N”代指与这个主题单元相关的广泛而经典的课外主题丛书阅读。这样单元目标明确,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生活体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目前我们只是在尝试,还不成熟。下面把我们对“1+N”主题阅读教学的构想给大家交流:
1、主备教师根据所学单元主题,结合《主题读写》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安排好先期阅读篇目,以文代文篇目,拓展阅读的篇目。
2、各班教师根据集体备课中对主题阅读篇目的的安排,提前布置,学生阅读规定篇目,指导学生可利用星期二中午读书时间,预习时间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和批注阅读。
3、课堂上“拓展训练”这一环节可用“以文代文”的形式,将《主题读写》中的篇目进行指导训练。换言之,就是学完了教材上的一篇文章,再来读这篇对应的文章,这样,在教材上学到的方法,就可应用到这篇文章上了,这也是主题阅读强调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4、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生动活泼的语文活动当中。可结合单元主题布置综合性实践类作业,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丰富学生的各种生活体验。
今后构想:
对于“1+N”的理念,教学方法,高荣老师给我们做了精准的讲解。
下面,简单的说一说我们对“1+N”主题阅读教学的构思与设想:
就向高荣老师所说:“1+N”主题阅读,要求我们以后不再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教,不再是为教文而教文。而是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整体设计,要有大单元观,大主题观,大语文观。
依托我们的“1+N”教材体系,从体裁、主题、作者等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科学搭配,更好的为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服务。
(三)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反思与交流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集体研讨,备课,还是上课 都要有目标,有侧重的去思考,去研究。这样才会有的放矢,深入透彻的去思考解决问题。在集中学习时间可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研究主题方面的资料,也可交流自己积累的经验方法,更可以谈谈自己的困惑。只有持续不断的去研究,去反思,去总结,才能出成果。
第二篇:课改试点班总结
双铺二中课改试点班实施“四步教学法”
总结材料
随着近几年的新课改,我校的一线老师在共同努力地探索着符合新课标的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四步教学法,并在八(3)班进行实验。通过近一学年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一、实验开展情况
1、作为实验班,由业务校长亲自主抓,进行该模式和流程的业务讲座。各任课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位,行动上落实到位,学校的管理制度建立到位,从而为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校加大了对课改班级的管理力度,校长与教导处、教研组、骨干教师经常深入到教学实践中去,认真梳理,仔细揣摩,深入点评、重点反思,与实验教师一道查找在实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本着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的原则,因势利导,把一味的生搬硬套改为有针对性的变革,逐步形成适应于农村中学实际,适合于我校实际,适合于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3、定期进行教研,开展了课改班级公开课展示、教研课研讨、观摩课出新等活动。为课改指明方向,明确思路。通过执教教师与听课教师的互动,为实验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帮助,形成了一种群策群力搞课改的工作局面。
4、参加课改实验的教师不断从实践中明得失,从观摩中长见识,从而提高从事课改教学的能力,做到了一课一反思,一月一总结。在课改实验工作中,重视课改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课改教师把自己在实验中取得的经验、做法、反思、札记等内容进行整理并及时归档。
二、通过四步教学法的实验得到的收获
1、四步教学法的核心是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先学是让学生多动,老师少讲,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
问题,创新问题。同时养成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
2、四步教学法有四个环节,即:(1)设置问题,学生预习。关键是设问质疑。(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其关键在于互动合作、尝试解决问题。(3)展示交流,精讲点拨。其关键在于交流,既有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4)检测与作业。其关键在于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达标训练。
3、四步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学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四步教学法正是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疑”与“探”的妙处是:一方面,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所以课堂教学就应该从疑问开始,到释疑结束;另一方面,提问需要能力,解释更需要能力,学生在不停地疑问与探索中寻找着问题的答案,在不断地思考和释疑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在进一步地运用与拓展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在一次次地实践和创新中体会着学习的快乐。
三、课改实验取得的成绩:
1、由于教学方式变了,教师不再是一个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热情迸发的引领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富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兴致得以提高,课堂活了起来,也促成了水乳交融的的师生关系。教师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更多的时候把表达的机会、动手的机会、合作的方法、探究的空间交给学生,使其在思考中、在合作中学习,从而获得了学习的兴趣和成功的自豪感。
2、教师侧重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增强其探究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课堂中有了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最大受益者。
3、课堂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模式,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情,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发言等形式来解决先学中出现的问题,由此实现实行兵教兵。这样就能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逐渐缩小学生的个体差异。
4、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八(3)班的班风正、学风浓,整体成绩显著提高。在本期期中考试中,垄断了级段前五名,级段前20、30、40、60、100名都占据半壁江山,各学科平均分及总平均分均遥遥领先。
总之,“四步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以培养学生的设疑探究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巧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敢于大胆质疑,积极回答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品尝到学习的乐趣。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倒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也是同新课标的要求一脉相通的。
第三篇:高三年级课改方案
高三年级体育课课改方案
体育课课改简言之就是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能让学生在快乐的状态下接受教育,得到锻炼,得到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运动技术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会、记牢。
一、教学形式的转变:把一些枯燥的体育锻炼,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喜欢,愿意参与的游戏教学中去。如:快速跑50米教学内容,乏味的进行50米跑,学生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如果把教学方法改为,8*50米接力或50米迎面接力,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认真梳理教材:精选各年级教学内容集体备课,研讨教学中的问题。科学系统的制定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三、加强教材横向纵向联系:对教材要进行认真研读和精心梳理,把握好同一教学内容在各年级段的纵向衔接。教学进度的制定要考虑到本年级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横向联系。更加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避免教学的重复性。如:篮球教学中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学内容,应统一规划把动作分解教授并制定各阶段教学内容、方法和重难点。
高三年级
2012.9.17
第四篇:新疆部高二年级课改总结反馈
研究性学习必须走出的几个误区
新疆高二
丁虹
误区之一:“花瓶点缀”应景式
研究性学习已列入普通高中必修课内容。但“应试教育”这只无形的手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操纵着许多学校的办学方向,以至于许多学校不敢大张旗鼓地进行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课程改革,不能理直气壮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而是“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一些学校对上级有关部门进行的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检查采取“花瓶点缀”式的应付,只做表面文章;或只是为了迎合潮流,追求“轰动效应”,集中精力做出一两个“精品”去“应景”,这与《“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明确指出的“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必修课,全体学生必须参与”精神背道而驰。
误区之二:“全面开花”齐上式
高中各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识水平等各有其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计划应对各年级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在课题选择、课题实施、课题评价及学习目标上应体现相应的差异性,而不能“全面开花”。另外,在课题研究实施之前,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保证开题,实施、评价等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研究性学习不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而追求实施过程和效果的扎扎实实。
误区之三:“喧宾夺主”替代式
研究性学习的引入对教师主要是教育教学观念和思想的改变、教育教学方式的革新;对学生来讲,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但是,学科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学科教学受课程标准、教材、课时、考纲等的约束,课时不足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矛盾。在现有条件下,学科课堂教学仍应是以传授型和一般意义上的启发、讨论式为主,不宜经常兴师动众,以大型的专题研究活动代替常规的教学形式。
误区之四:“一厢情愿”包办式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亲身体验,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问题提出、课题设计、问题解决、学习评价等方面的主体性。教师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不是也不应是包办者。
要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就要走出以上几个误区,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为重点,不断接近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第五篇:课改总结
2011---2012学九年级上学期英语课改总结
为响应学校实施新课改的号召,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一改过去老师“满堂灌”的局面,打破课堂气氛沉闷,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我在教学中运用了“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检测”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实践,已初见实效。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的自主学习局面。在实施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具体如下:
一、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我在编组时采取异质分组法,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使优生带动学困生,共同进步。每个小组有6个成员,一般以一个优生,两个中等生,三个学困生构成。
二、正确定位老师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正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应恰到好处地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三、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我主要从在下几个方面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①组员参与度。②完成任务的速度。③问题回答的正确程度。④融入这样的评分机制,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四、制定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
每个小组可以民主推选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可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定为每组的副组长,以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教师要对小组中的角色进行及时的调整,尽可能让组内的角色经常调换,这样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明白各个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此增强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从而达到最优化的小组合作效果。
(五)、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合作学习虽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但并不是说一节课全部都采用合作学习,一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都得用上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应重实效,而不能流于形式。我认为在选择合作内容时合作学习的问题要结合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难度适中的基础上,应有一定的挑战性。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难度应该以不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不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为标准。
(六)、教师要积极参与、适时管理。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每一个小组的合作中去,进行适时的指导和管理,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以确保各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实施过程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惑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合作学习的主角,困难学生成了听众,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教师害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堂,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认为只有好学生才能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不够,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不明确。
三、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配合、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
以上就是我对新课改实施的一些粗浅看法与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老师们多批评指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化小组合作学习,不断探索和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趋利避害,使新课改更好地服务于英语的教学。
2011—2012学上学期英语
课改工作总结
建水县青龙中学 教师:张元杰 2012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