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九讲 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第九讲 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极大凝聚起共同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引领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更为波澜壮阔的航程。
一、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国40年来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进。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夯基垒台、积厚成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5年,也是改革集中推进、全面深入、成果显著、积累经验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先后出台重点改革文件360多个,推出改革举措1500多项。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汇聚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谱写了改革新篇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我国改革开放历经40年的伟大实践,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改革进程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自强不息、自我革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改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中国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二、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总书记强调:“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今天,我们所进行的一切改革,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继续前进,而不是改航转向,更不是要丢掉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
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就要把握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方向。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统一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全面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在那里摇旗呐喊、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上改,否则就是不改革。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对此要洞若观火,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不断推进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更是死路一条。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不改,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讲模棱两可的话,不做遮遮掩掩的事。
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总书记亲自担任主任,运筹帷幄、总揽全局,亲力亲为谋划指导改革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形成了集中统一的改革领导体制、务实高效的统筹决策机制、上下联动的协调推进机制、有力有序的督办落实机制。实践证明,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艰巨复杂的改革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根本政治保证,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把准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定位、政治大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确保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总书记强调,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为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作出的重要战略安排,进一步明确了实现改革总目标的时间节点和方法路径。
纵观社会主义从诞生到现在的历史过程,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全新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没有解决得很好。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党就不断思考未来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继续探索这个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不断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在创新中使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从总体上看,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问题,把脉开方、对症下药,把长远制度建设同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整体推进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把顶层设计同试点探路结合起来,把改革创新同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结合起来,把破除体制机制顽疾同解决新出现的矛盾问题结合起来,推动重大改革方案不断出台,重大举措有力展开。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部署了一大批力度更大、要求更高、举措更实的改革任务。改革的担子越挑越重,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要抓紧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举措,保持工作力度和连续性,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再接再厉、久久为功,坚定不移朝着已经确定的总目标不断奋进。
四、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方法论
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方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改革全局,深入把握改革规律和特点,系统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丰富、全面、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党中央在部署推进各项改革过程中,始终秉持强烈的问题意识,不论是制定方案,还是部署推动、督促落实,都把切实解决问题作为目标指向。在制定方案上,强调改革是奔着问题去的,要解决问题就要针锋相对,拿出的方案要有棱角,提出的措施要有针对性,做到抓实问题、开实药方、提实举措。在部署推动上,强调要聚焦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重点抓哪里的改革。在督促落实上,强调要在解决突出问题、难点问题上下功夫,让实践来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确保改革落地见效。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在改革实践中,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要同步考虑所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建议。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近年来,一大批经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以法治方式、法治思维推进和保障了改革。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在推动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厘清重大改革的逻辑关系,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领域实现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在国有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集中攻坚,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一大批重要改革压茬推进,做到前后呼应、相互配合、形成整体,提高改革整体效益。
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加强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都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鼓励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对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看准了再推开,这是推进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改革全局,统筹谋划、科学组织试点工作,在土地、科技、生态、司法、扩大开放、医疗卫生等方面推出一批重大改革试点,形成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发挥了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同时,强调要重视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差别化探索,及时总结典型经验,推动面上的改革,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正是通过既加强宏观思考、顶层设计,也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才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坚持蹄疾步稳地推进改革。推进改革胆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同时也要看到,胆子大不是蛮干,必须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对于一些攻坚难度大的改革,不要想象着一招制胜、立竿见影,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方能见效。面对繁重的改革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局、结合实际,坚持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改革,集中力量先推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举措,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做到重大改革举措系统配套,然后集中力量一项一项抓好落实,确保改革稳步有序推进。
五、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能否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打通“最后一公里”,直接决定着改革成败。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必须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盯住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牵头部门和地方是抓改革的责任主体,要强化责任担当,拧紧责任螺丝,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抓改革落实,一把手的决心最为重要。主要负责同志抓和不抓大不一样,虚抓和实抓大不一样。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越是难度大、见效慢的越要抓在手上,不弃微末,不舍寸功。要完善用人导向,加大改革创新在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中的权重,培养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狮子型”干部,推动形成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
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取势,更要取实。要把实干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克服形式主义问题,不能“只见改革的车子左右晃动,不见改革的车子前行”。总书记突出强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要尽可能多听一听基层和一线的声音,尽可能多接触第一手材料,做到重要情况、矛盾问题、群众期盼心中有数,特别是出台了这么多改革举措,成效到底如何,要刨根问底,掌握实情。在机制建设上,要突出抓主体责任、抓督办协调、抓督察落实、抓完善机制、抓改革成效、抓成果巩固,形成全过程、高效率、可核查的改革落实机制。
推动改革落实,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抓好改革督察工作,认真研究梳理解决改革落实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使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对督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一竿子插到底,列出问题和责任清单,明确时限要求,坚持有什么问题就整改什么问题,是谁的问题就由谁来负责整改,同时举一反
三、由点及面,推动更大范围整改。要盯责任主体,抓“关键少数”,既听其言,也观其行、查其果,落实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就追究责任。干工作、抓落实,最终要见成效。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总书记强调,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满意认可,就要把住方向和源头,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使改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
第二篇:《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全面深化改革 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全面深化改革 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全面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知行合一。不付诸行动,不狠抓落实,再好的蓝图也只是一纸空文。改革攻坚,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落实”,是习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关键词”。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总书记指出,凡是议定的事要分头落实,不折不扣抓出成效。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总书记指出,起跑决定后程。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真抓实干,蹄疾步稳,务求实效。对改革的任务和重点,要逐项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间进度。对已经推出的改革举措,要加强跟踪了解,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
“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果决勇毅,用行动说话,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改革者最可贵的政治品格。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言必信、行必果”的实际行动,为“实干兴邦”作出了最好的表率,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这是总书记给全党的行动宣言。全面深化改革,行动要快,指向要准,落点要实,需要各地各部门动真格、做实功,该启动的必须立即启动,改革不能等也没法等。尤其是当前经济发展稳中有忧,面对下行压力,面对风险和挑战,更要下好改革先手棋,甩开膀子真抓实干,落实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各项改革举措,从而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克服当前困难,谋求长远发展。
抓落实,必须“聚焦、聚神、聚力”,是真抓实干、全面打好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统筹协调,合力推进。习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落实改革的关键时刻,勇于担当,把改革措施抓实、抓实、再抓实。面对改革深水区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拿出行动来,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全力推进改革之舟乘风破浪,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彼岸。
第三篇:将改革进行到底
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将改革进行到底》央视大型政论专题片正在火热播放中。这部大型政论专题片是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全片共十集,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集中反映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的过程,并分别关注经济、政治、司法、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民生等领域的改革实践,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又讲述了生动的改革故事。
在中心党委统一安排部署下,我科全体人员按时按点观看并做笔记,详细记录片中的重点、要点。
该片突出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非凡历程。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推陈出新势在必行,改革任重道远,我们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为了中华民
族近代以为最伟大的梦想——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提供的每一项服务,都要从人民出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深入到群众,密切关注群众,认真落实好各项政策。以百姓之心为心,将改革进行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需要务实干,摒弃形式主义,持之以恒的做好本职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需要带头干,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大家一起干。撸起袖子加油干,还需要同心干,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给中国老百姓在就业、收入、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大家都有目共睹,改革确实给人民群众带来了获得感。我们都为国家能有今天的成绩感到很自豪。该片内容丰富、数据详实、语言朴实无华,十分“接地气”并且讲的都是身边发生的变化,有极强的代入感。原来以为改革都是离自己生活很远很“高大上”的事,现在其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改革”也有很多。
改革创新成就了强大的中国,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万众一心,群策群力,全面深化改革,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马上就要召开,改革创新,催生发展新活力,我们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好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迎接第十九次人大的胜利召开。
2017年7月27日
第四篇: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摘抄
(一 改革篇)
1.30多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成长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然而,粗放的发展方式,也伴生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城乡发展失衡;7000万人口渴望脱贫,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的承载已近极限。(发展现状权威表述)
2.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不仅要破解当下难题,更要着眼长远,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4.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5.党中央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6.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7.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
8.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9.我们的改革,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
10.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11.做改革的拥护者,做改革的实践者,做改革的清醒者,做改革的保护者。
12.改革开放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的改革创新之路,就是一段“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的历程。
13.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注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每一步,都需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每一步,都需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14.改革的五大关系,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6.经济体制改革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7.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
18.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
19.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20.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21.改革者要敢于触碰深层利益,敢于改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动一些人的奶酪。改革者要敢闯敢试,能尽责,敢担当。
22.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改革面对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越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
23.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以问题为导向,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持久战。
24.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
25.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极大地提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针对性、突破性和有效性,增加了改革的深度、锐度和整体力度。
26.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注重法治引领、强化制度创新的根本性变革。
27.无论改革推进到什么阶段,人民首创精神都不能忽视。
28.全面深化改革改到深处,没有轻松愉快,没有现成答案,没有后退余地,没有徘徊理由。
29.广大党员干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要尽责担当,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做改革实干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亲自抓、带头干,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30.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宏大布局。
31.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32.焕发改革热情、投身改革实践、分享改革成果,人民始终是改革的主体。
33.放眼今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
34.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的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35.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人民民主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
36.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中华民族复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37.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关照百姓冷暖,提高、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8.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9.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0.紧紧围绕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浓墨重彩,舒展画卷。健全产权保护制度,回应了亿万公众“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期待;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促进了人口均衡发展;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人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起了向“以药养医”的总攻;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龙头,教育改革力促均衡发展。
41.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42.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循前人改革之伟业,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始终在路上,永远在路上。
43.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动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路径。补充内容(17-7-20 10:49):
(二 经济篇)
1.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滚滚向前、洪流不息,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不断改革——用改革激发活力,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与发展中受益。
2.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要用更坚定更深入的改革来破解。
3.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4.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5.速度、结构、动力,六个字,三个关键词,勾勒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内涵。
6.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7.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
8.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9.去产能,让绝对过剩的产能退烧去热;去杠杆,消除瘀堵虚肿,让资金血脉畅行; 去库存,消除困扰发展的炎症病痛;降成本,减税降费,为企业休养生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补短板,提升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培育发展新产业,让经济社会发展强身健体。
10.结构之变,是追求质量效益之变,更是经济发展方式之变。结构之变,是全面之变,更是深层之变。
1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着力点,就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2.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努力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13.市场活力的迸发,源于政府在改革中归位。
1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加速更换动力的顶层设计。在总书记的系统部署和强力推动下,中国正在大踏步跨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15.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6.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17.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18.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释放创新人才的最大潜力,实施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热情。
19.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新的三大战略。
20.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21.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22.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雄安。
23.“三权分置”,就是将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拆分开,承包权归承包户,而经营权流转给愿意种地的经营主体。
2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这个都要平等地保护。过去相对来说,对民营企业的保护要弱于国有企业,所以这一次强调都要一样,机会平等、权利平等、规则平等。
25.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篇章,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26.国企改革,不是要把国企改散了、改垮了、改没了,而是体现“两个毫不动摇”,优化国有企业布局,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携手共同发展。
27.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28.“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实,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以及中国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是“丝路精神”与经济全球化理念的有机结合;是开创包容性全球化道路的一种有益尝试。
第五篇:将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到底
将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到底
中国德育:胡局长,您好!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现一体化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胡绍华:爱国主义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国家自强不息的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根本体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这充分说明爱国主义传统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现阶段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和主题,更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跨越民族、国家的界限,超越体制、文化的障碍,使全人类逐渐形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爱国主义教育仍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广大青少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历史使命,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认同感,将民族文化的基因植入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青少年学生孕育民族之魂,树立文化之根。因而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新的形势下显得尤为必要。
中国德育:既然爱国主义教育如此重要,那么,贵局应该如何进行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顶层设计呢?
胡绍华:近两年来我们主要通过“三个三”来强化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三个三”主要是指通过课堂教育、节假日教育、“五老”进校三种途径提升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力;通过开展“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诵读中华经典”“寻家族根源、访古村文化、传家风家训”三项活动,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感染力;通过建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三个基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吸引力。
中国德育:还请您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三个三”的内容。
胡绍华:首先我们讲“三个途径。我们将课堂作为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主渠道,积极编写各种本土教材供学生学习。我们充分挖掘本土教育资源,编印了本土教育读本《生态文明新余》,要求每学期中学2课时、小学4课时开设课程;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编印了学生读本《文明新余 美丽家园》;契合抗战胜利70周年,编印了学生读本《历史的丰碑》,真正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课堂中。目前正在编写体现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学生读本《精美特新话新余》以及系统介绍新余历史人文地理读本《新余读本》,将分别于今年春季、秋季印发给学生使用。
各种传统节日以及重大事件纪念日,是我们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时机。我们在春节举办传统书画展和写春联活动,在端午节举办“端午诗歌会”,在中秋节举办“中秋赏月会”,在国庆节举办国歌传唱大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汇演……“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强化了师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
再一个就是发挥“五老”作用。新余的爱国主义教育战线还活跃着一支特殊力量,他们是由市关工委组织的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组成的“五老”队伍,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这些老同志自发组建了市关工委“关爱报告团”和“法制报告团”,常年进校入班为青少年学生讲述革命经历和法制故事,近两年来已作报告1800余场。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我市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
中国德育:那么,爱国主义教育的“三项活动”是什么内容呢?
胡绍华:首先我们开展了“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教育活动。我们通过这一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点开展了“唱响国歌,礼仪在心”系列活动,号召全市学生热爱、尊重国歌,学唱、传唱国歌,激发师生们的爱国报国情感。
其次,开展了“诵读中华经典”系列活动。全市学校广泛开展“书香新余经典诵读”“汉字听写大赛”“诵读大赛”和评选“诵读小能手”等活动,指导少先队、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经典鉴赏、诵读艺术及书写技能的培养;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学习沙龙、专题讲座、歌咏、表演等多种方式,努力使青少年在诵读中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在实践中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
再次是“寻家族根源,访古村文化,传家风家训”主题教育的开展。我们发动家长带领子女回自己家族所在的农村开展古村落“家族寻根之旅”活动。通过寻找家族文化的历史遗存,帮助学生实地了解自己家乡的各种风俗,了解家族独特的“文化基因”,通过查族谱、游古村,品古戏,探寻村庄历史,感受文化气场,发现文化遗产,进一步引导学生追溯家族渊源,体会家族家训,传承优秀家风,激发爱乡爱国之情。
中国德育:“三个基地”又包括什么呢?
胡绍华:新余具有罗坊会议纪念馆、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革命先辈旧居等革命遗迹,这些都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我们依托这些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寒暑假组织师生参观学习,每年清明前后组织学生前往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墓举行多种形式的祭扫仪式,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继承先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增强历史责任感。
第二个就是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新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新余夏布刺绣被专家誉为“中国夏布第一绣”,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新余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1点、中国传统村落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入围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候选名单的有8处,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已经成为新余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第三个是建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新余注重以“实践育人”为抓手,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新余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抱石公园、大岗山森林公园、仰天岗森林公园、孔目江湿地公园、百丈峰森林公园等多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我市青少年学生开展生态教育、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2015年,我们又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热带植物园,并挂牌成立了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
中国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贵局遇到了哪些挑战?
胡绍华:长期以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偏重对爱国主义的历史传统的挖掘,而对爱国主义的现实内容关注不够,过于看重教育内容的灌输而忽略爱国主义行为的养成,忽略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迪。特别是随着网络运用的高度普及,广大青少年学生在从网络世界汲取知识的同时,也容易受到网上暴力、色情、淫秽、反动等各种不良及有害信息的影响,为我们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中国德育:看来,贵局确实面临着一定的困境,想必贵局应该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来突破这些难题。
胡绍华:我们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联动机制,构筑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统一,课内教育与课外实践相配合,多层次、全覆盖、立体交叉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和体系。
首先,我们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从2015年开始,我们免费为师生放送爱国主义电影500余场次,充分发挥优秀电影对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举办了“新余抗战烽火展”图片展,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巡回展出,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新余人民在抗战历史过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提升对民族精神的认知度和对国家的热爱。
其次,我们开展家风校风学风主题教育。我们在全市学校组织开展“家风家训”展示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发动家长踊跃参加“家训”创作活动,从中评选“优秀家训”整理成册,作为独特的校本教材发放至每位学生、每个家庭,引导广大家长重视良好家风的建设。我们还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开展了“爱国读本进家庭”“家庭红歌会”等活动,鼓励广大市民在家庭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我们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我们要求学校精心设计走廊、橱窗、楼道以及校园各区角,宣传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弘扬爱国精神。契合全市“全民阅读,书香新余”活动,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了文明养成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革命历史教育、法制教育等各种爱国主义主题活动。
中国德育: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正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互联网+”时代,贵局在运用网络新媒体,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方面有哪些思考和实践?
胡绍华: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迅速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学习工具已经在学校教育中广泛使用,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当前,新余正在高位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全市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信息技术优质资源“班班通”覆盖面超过90%。新余还是全省唯一的国家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市。新余各级各类学校开通了“人人通”信息平台,成为家校教育互动的有效渠道。全市绝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微信公众号,定时发布学校、班级开展的活动信息,介绍先进事迹,传递爱国主义教育正能量。将“互联网+”运用到学校的日常教育环节中,不仅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们的国家观念、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形成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全市广大师生通过互联网、微信、微博、短信等新媒体手段积极参与“新余好人”评选、家庭贫困学生“微心愿”征集、“新余有爱”志愿服务等活动。每年的清明和国庆前后,新余市教育局都会组织全市广大青少年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其中,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教育受到了家长与学生的广泛欢迎。各种网络新媒体的运用正在成为新余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
中国德育: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下一步,贵局有何打算?
胡绍华:我们说,教育应该遵循知、情、意、行有机结合,统一发展的原则。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是要落实到学生是否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报国之才和报国之行上。为此,我们下一步要着力在“育才、陶情、培志、导行”上下功夫。
育才,就是要不断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一个人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才,报国就是一句空话。现在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青少年学生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目前我市正在开展的“片区+盟校”改革、教师交流轮岗、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高中多样化发展工程都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将来都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陶情,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教育是多层次的,既包括爱国教育,也包括爱校教育、爱家乡教育。我们提倡从爱身边物、身边事、身边人开始,逐步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市各中小学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史馆,在入学教育时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陈列馆,让学生以校为荣。我们将深度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教育优势,继续深入开展“访家族根源,寻古村文化,传家风家训”等一系列主题教育,让全市中小学生在探寻新余文脉的过程中,懂得“鉴古方知今,爱国需爱乡”的道理,增强文化认同与自信。
培志,即引导学生树立报国之志。其关键是教育学生把自己的远大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把刻苦学习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继续通过升国旗、唱国歌、读史书、诵经典、看展览,开展演讲、知识竞赛,利用讲座、报告会、读书会等多种形式灵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历史事件纪念日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教育主题,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国家、民族认同感。
导行,即鼓励青少年学生把爱国情感化为实际行动。我们将继续大力开展“新余有爱”志愿服务活动及社会实践,将爱国主义教育延伸到社区与社会,让中小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公共意识和行动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
责任编辑/孙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