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时间:2019-05-15 00:5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第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蓬安县河舒小学校 吴竞

核心素养现已成为了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词,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其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抓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指导课外阅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

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同时,我也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兴趣和情感,进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在读李大钊英勇就义的一段时我播放了一段哀乐,孩子们带着悲痛的感情读着文章,加深了对李大钊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学甚至一边读文一边流泪,真正的触动到了血色很难过的情感深处,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让我们更健壮》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进行体育活动和做游戏的情景,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课堂上体现学生主体,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以时间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情感;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组织学生广泛思考、发言、争辩,教师因势利导、启发释疑,把读和议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评论探究,引起学生思考并发表见解,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大胆地进行创造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如教《寓言二则》时,的广阔资源。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生活,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利用询问家长、上网、读课外书、收集资料等多种途径,开发资源,并学习整理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意即于此。对于学生在课外的阅读,教师要教给方法,提出要求,使课外阅读能落实,有质量。如在教学完《草船借箭》与《景阳岗》之后,可布置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及《水浒传》中的有关部分,让学生了解故事前后的情况。教学《菩萨蛮·大柏

第二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三部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就小学语文而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弹奏好“三部曲”——趣、读、写。

第一部曲:趣

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简单说就是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语文课。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呢?可以采用讲故事、听音乐、表演节目、谈话、看图片等各种方式激发兴趣。而讲故事这种方法非常受孩子们欢迎。教师每节语文课一开始,用5分钟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个短小而有意义的故事,也可以讲连续性的小故事,让孩子们听了这集就急切盼望听下一集,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们会因为故事而喜欢上语文课。当然,还可以让全班每个孩子轮流讲故事,并要求孩子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能干的孩子可以把故事写下来。在听故事、讲故事、写故事中,孩子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活动,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融入游戏,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汉字“人”,中间加上“一”字,就变成了“大”字;左下方加上一点,就是“太”字;把点放到右上方,又变成了“犬”字;把点放到最上边,又是“夭”字啦!这就是中国汉字,多么有趣,多么神奇!这种融游戏于写字教学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让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二部曲: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针对课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学科特点,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享受,在读中提升,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

如何做才能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学科特点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少讲多读,以读代讲。特别是孩子们一读就懂的内容,根本不需要教师反复分析,甚至还要挖深挖透,使原本很美的课文变得支离破碎,一篇简单的课文被教师烦琐枯燥的分析所取代,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类简单的课文,就可以多种形式美美地读,个别读、齐读、分组读、默读、配乐读等,以读代讲。如低段的儿歌、童谣,中高段的说明文等课文。

读中感悟,读中享受。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多读书,当然教师也不能一上课就直奔课文的重点段,而忽略对课文整体的感知。第一步是粗读全文。让学生对整篇课文有大致的了解,从题目到课文的结尾,逐字逐句逐段地读,并通过初读了解课文写了什么。第二步是细读。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尤其对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细细品味,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享受。方法如下:读,让学生仔细阅读全文;找,找出文中重点段落,关键字词,甚至标点符号;问,设计一环扣一环的问题;悟,理解语言文字的意思,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使读者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并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读整本书,热爱阅读。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好教材上的课文,而且还要推荐中外的优秀读物让孩子们阅读,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当然,核心问题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教师自己应该喜欢读书,做热爱读书的人。

第三部曲: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是写话,三至六年级都是习作。显而易见,只要文通句顺,表达清楚,思想健康就应该是好作文。要让学生感到习作就是用手中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要表达清楚,就可以得高分。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在作文的评价上大胆创新,给出超过100的分数,如120分,让学生感到写作文就像写字一样简单,只要没有错别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可以得满分。因为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人为地拔高了作文标准,这无形中就让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惧心理,进而望而却步。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激发兴趣,降低写作标准。二是加强阅读,注重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不经过大量写作素材的积累,不读书,是写不出好作文的。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三是教给方法,养成写作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写作技巧,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提高写作能力。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关键在教师。只有语文教师热爱读书,勤于写作,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才能弹奏好语文教学这“三部曲”,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篇:浅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浅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在学习三年级下期第2课和29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学习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让学生收集写景状物的经典散文;学习五年级上期第6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请学生诵读、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掉进溪水中。通过这样的对比试验,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村民之间的默契与和谐,体会到过搭石时的有序和动作的整齐划一,感受到村民心灵之美、民风淳朴之美。这样的学习,生动活泼,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情怀。

二、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1、诵读精彩文本,培养语感能力。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容易理解课文内涵,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盲女孩安静双手拢住蝴蝶和放飞蝴蝶的片段背诵出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慢慢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对安静细腻而丰富的感情和课文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也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然而,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不足国家标准的20%。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每天语文课前也会请一名学生与大家分享读书笔记。数年来,所教班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傲慢与偏见》《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动物小说》《夏洛的网》《绿山墙的安妮》《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等数十部中外名著都成为孩子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对象。

3、诵经典诗词,背名篇名句。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教,可以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课余自由背诵一首诗歌。课前请一名孩子学生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诵读。几年下来,孩子们经典诗文的积累相当惊人,涉及历代诗词歌赋文等多种形式。《诗经》中的重要篇目如《关雎》《相鼠》《硕鼠》《蒹葭》《桃夭》《子衿》等二十余篇,大部分同学都背得滚瓜烂熟。《木兰诗》《将进酒》《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长篇巨制部分同学也能出口能诵。古代经典散文如《资治通鉴》(部分)《狼三则》《愚公移山》《陋室铭》《出师表》《爱莲说》《诫子书》等也出现部分同学的背诵篇目里。徐荣婷等同学主要背诵的是宋词,如《念奴娇》《雨霖铃》《声声慢》《鹊桥仙》《水调歌头》等数十首。廖尉翰同学背诵的主要是《增广贤文》章节。何俊毅同学背完了一本《毛泽东诗词》。现代诗人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的《雨巷》等也是很多孩子喜欢的篇目。

课堂阅读和课外经典诗文的积累教学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还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孩子们解决了积累优秀词句少,书写、语表达能力差等问题,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学识修养、人格修养。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版)

浅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还需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真正培养好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够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就必须突破现代语文教学的约束,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需要以现代教学思想作为指导,同时也需要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积极地积累经验,大胆地进行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最适合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对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解  素养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如果按照广义的理解,其中包含道德品质、言谈举止、知识层次以及能力状态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素养这个概念同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概念的区别在于:素养更加关注的是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内化调整,指出了学习者深入思考之后的成果。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也就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致力于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学识修养、文风情趣状态。这和传统意义上仅关注知识记诵与应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比起来,更具深度与广度。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意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养成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对这些目标的真正内化,使之上升到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的高度。比如在小学识字写字训练时,应一方面

 注意到学生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其对学生在文化熏陶方面的优势。

二、新课程下的角色转变首先需要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

新课程体系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学校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必须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新课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发展。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的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注重角色转换是教师伴随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和现代语文新课 

 程的成长而发生的,是教师面向教育未来的发展性建构。教师要理性地审视和反思语文教师的传统角色,使之逐步从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就的“平等者中的首席”作根本位移。因而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界定自己的角色。

三、语言建构与运用

这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通过自主的积累、感悟与整理,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并内化为个体的言语经验、言语技能,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  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四、优化学习过程

1.在课前导学方面。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要在充分分析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设计与预习单。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就是要完成预习单,并带着问题和学习收获学习新的知识。比如,教师在设计《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的教学导学案时:(1)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该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但是其注意力不稳定。(2)要充分了解本课教学内容。(3)要设计具体的导学内容和预习单:以唐代诗人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引出“天山”一词,进而引导学生对《七月的天山》中所描写的具体景色等进行探讨。

 2.在课前要求。学生阅读课题,搜索有关天山的资料,了解作者,并让学生思考《七月的天山》的写作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描写景色地点变化的句子等问题。然后,学生就可以按照教师所设计的预习单,带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课前预习,从而为课堂中提高对课文的理解打下基础。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入现代教学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尝试让学生自由地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思考。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及培养

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及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紧紧围绕“理解”“运用”“思维”“审美”四个维度。

一、语言理解能力表现为:

读懂文本主要内容,了解文本的表达特点;指导积累优美有新意的语用材料,初步具有语感。

二、语言运用能力表现为:

即能根据具体语境和任务要求在书面口头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所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

三、思维能力培养主要变现为:

即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运用联想与想象,初步认识语言和文学形象,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批判意识。

四、初步的审美能力:

语言学科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主要表现为:

1、感知到汉字之美,培养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

2、感受到人性之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语言首先是一种能力,其次才是知识。语言的理解运用处于最基础的部分,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思维、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以语用能力为基础,是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过程中实现的。阅读、表达是实践途径,听说读写是实践途径,一般来说,听、读属于理解范畴,说、写属于运用语言范畴。语文教学要多读多思多实践,实践大阅读观、大语用观,语文教学要特别注意保护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模仿力和创造欲。

语文核心素养是后天形成的,是习得、悟得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一次完成的,是多次培养、反复训练的结果。具体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思考的是“什么是训练”、“训练什么”及“怎么训练”的问题。

下载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之我见(范文大全)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之我见 老河口市袁冲小学 崔楠楠 “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

    谈如何加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谈如何加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小学教育需要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学生当前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外,教师要注意学生日后的长......

    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1、概念: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教育所获得的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2、内容: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

    语文核心素养

    感悟经典里的语文素养 在当代这样一个电话逐渐代替私人书信、电视日益代替读书看报的社会里,人们慢慢地觉得,阅读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人们对阅读的重要性开始怀疑,尤其对......

    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 摘 要:21世纪的孩子是聪明能干的,他们不缺物质,却缺精神——人文素养的匮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目标的要求。我们应“以......

    一年级语文沟通交流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年级语文沟通交流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密市豪迈小学 在如今地球村的社会,沟通能力是每一个地球公民应具备的能力。每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必须和周围的人沟通交流,小到孩子......

    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摘 要:如果要让孩子热爱阅读,并在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陶冶情操,就必须要为学生插上遨游书海的翅膀。作为语文老师,责无旁......

    日记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日记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硚口区常码头小学 刘燕 日记是是学生“表达对生活、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一种常用文体,是学生个人情感世界、见闻感受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