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青年数学教师汇报课听课体会
在学中成长
----小学青年数学教师汇报课听课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临沂第六实验小学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在那里我充实地度过了半天,带回的有沉甸甸的收获和思考。听了骨干教师们对我们的评课,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需要改进的地方,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真的让我感慨颇多、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具体的谈一下这次汇报学习的感受:
首先一开始我听了两节青年教师的汇报课,这两节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虽然他们比我毕业的晚,但是从他们身上我能学到很多我没有的东西。陈丹丹老师讲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课给我的感觉是很流畅,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能对课堂如此的驾轻就熟,肯定是在平时下了很大的功夫,想起刚毕业的我,我觉得真是有些惭愧。看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郭英鹏老师讲的是五年级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当时我一看到课题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感觉就是我们两个人同课异构,结果会是怎么样呢?在以前就听说郭老师非常的爱学习,讲课水平进步得非常快,所以我本身对郭老师的课就特别好奇。开始听课以后我发现郭老师和我的基本思路非常相似,作为一名年轻的男老师,郭老师讲这节课讲的得心应手,每一环节的思路都特别的清晰,这堂课的教学时间也安排得非常合理,整堂课下来一气呵成,非常的顺畅,当时的我就在想接下来自己的课会不会有这样的效果。事实上,男教师教授数学这样的理科科目,是占有一定的优势的。本次活动就把他们的这种优势明显的展示出来。他们重内容轻形式,重探究轻模仿,重深度轻表演。总之,在他的身上我找到了许多自己欠缺的东西。终于到我来主讲了,紧张倒没有,就是有点不自然,因为第一次试着直接给60多个学生上一堂汇报课,怕自己能力不够。在课前由于材料准备得不够,所以在分组方面没有做好,而且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没能把折叠方法说明白,导致在上课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在巩固应用环节时间不够充裕,草草的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整堂课上下来让我不是太满意,从这节课中我也充分的感受到,面对那么多的学生,如果教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将会对整节课造成影响。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骨干老师对我们的评课,用“精辟到位”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说实话平时的我最“头痛”的事就是让我给别人评课,因为我总是把握不准要点,理不清思路。不过听了他们精彩的点评让我对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的灵魂从最深处接受了洗礼,进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学观念。数学就是要密切联系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前两位老师的课在数学生活化这一点上都比我做的要好。经过各位老师的点评我发现自己是为上课而上课,虽然许多地方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自己去操作,但是都是一直在围绕着课本、教参,好像自己一直是在照本宣科,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一步一步往下走,而且还生怕出现什么自己处理不好的情况。好像自己是在完成一项任务,完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就拿出示例2的时候,我完全可以向徐老师说得那样不要直接出示,而是有一个让学生思维的过程,让学生看一看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从而引出可以把他们的分母变成相同的数,从而有一个让学生动脑的机会。徐老师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如果课本上没有出示一道让学生动脑的例题,那老师就应该创造出这样的例题,让学生在整节课中要有一个主动思考的意识。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必须深入的把握教材的中难点,有选择的出示例题,这样才能让我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说到这里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发现自己以前都把学生教“傻”了,对知识不会灵活运用。而今天我所用的五年级一班的学生却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是开阔的,我想这完全是张景丽老师悉心培养的结果,我离这一步还差得很远。再有就是练习题给我带来一个启示,数学课一定要跳出课本的框框,要多方面的考虑教材,就拿例一来讲我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针对第一个分数和第三个分数对学生进行一下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只要是分值不变,也可以由第一个分数过渡到第三个分数。就是因为我没有适当的引导,致使五年级一班的那个学生会带着疑问下课。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活动,使我知道:不仅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评课更是一门艺术。骨干教师的评课让我看到了原来评课是这样的真、准、美!也让我喜欢上了这种小范围教研的形式。
经过本次活动,我的思想、观念、感受全新,特别是各位老师的评课,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深感新课改背景下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当然,提高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历一个不懈的奋斗过程。所以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上我要一路前行一路学习,争取自己也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会研究数学的优秀教师。2010、4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师外出听课体会
小学数学教师外出听课体会
2012年10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临沂金雀山小学举行的“临沂市乡镇小学教研员研修暨一年级教材培训会”,并听了参加省课比赛的五位老师的课:刘士峰老师的《方程的认识》、尤中华的《找规律》、冯伟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王海燕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郑玲玲的《抽屉原理》。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精彩呈现,她们的教学都充满了激情,分别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也着实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这次听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老师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细细品味这五节数学课,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她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数学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如刘士峰老师的《方程的认识》中,老师让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教师随即又引导着提出了新的问题,一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是一节课成功的保障。
三、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通过这五节数学课,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课本知识,还要自始至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感受到“数学好玩”。
总之,这五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很实在,值得借鉴。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终实现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认真回想,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师外出听课体会
小学数学教师外出听课体会
郭生兰
本届数学优质课在东江源小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一上午的听课学习。共听了四节课,四位老师分别来自安远、三百山,她们都讲的是同一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课是二年级的课,课型与设计理念及目标要求与我所任教的一年级的数学课有很多相似之处。四位老师都朝气蓬勃,她们的教学都充满了激情,分别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她们的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也着实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这次听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疑问:我还有一个疑问,小学一二年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间休息活动到底要不要设计。我想恳请老教师和学校的领导给我指点。
感受:
一、让学生在老师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下学习数学 细细品味这四节数学课,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她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数学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教师随即又引导着提出了新的问题,一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是一节课成功的保障。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通过这四节数学课,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课本知识,还要自始至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感受到“数学好玩”。总之,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更加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从他们几位教师的精彩讲演上,我更加看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也更加了解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做到扎实有效。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学习,再学习。以此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加珍惜每次的学习机会,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上好每一节课!
第四篇:数学教师听课体会2篇
数学教师听课体会2篇
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郑老师《比较图形的面积》一课,做的比较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郑老师以学生喜欢的俄罗斯方块为数学活动经验的载体,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很容易从已有的生活经验进入新知的探究与学习。
(二)在活动探究环节,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探讨出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如:数格法,割补转化法,重叠法等。然后教师接着又出示一组较难的图形,在提出问题后,并没有马上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并给予充分的时间。巧妙地运用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发学生反思,进行经验的迁移。
(三)在课的最后实践活动环节,郑老师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平移和分割,让学生体会形状变化而面积不变的事实,培养学生图形的转化思想,为后续运用转化思想学习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基础;活动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把不规则图形补成规则图形的意识,为今后运用“补”的方法去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做好铺垫;活动三,引导学生画出面积相同但形状不一样的图形,从而让学生将已积累的活动经验得以应用。
总之,郑老师这节课通过学生独立发现,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获取了具有数学本质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有效构建数学模型
如何有效构建数学模型,听了刘老师的《相遇问题》后,我有了新的认识。现就刘老师是如何有效构建相遇问题的模型的谈两点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模拟表演,构建了相遇问题的直观动作模型。
首先,刘老师让学生观看王明和李华步行上学的动画情景,然后创设了四次师生现场模拟表演,第一次表演是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学生发现问题“两人没有从两地出发”。第二次表演师晚出发了3步,学生发现问题“没有同时出发”,第三次表演师在行走时拐了弯,学生发现问题"没有相向而行”,第四次师在学生的指导下正确的表演,说明孩子们完全理解了相遇问题中的“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四次表演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起相遇问题的直观动作模型。
二、自主整理信息,构建相遇问题的直观图画模型。
刘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整理信息,然后全班汇报交流。三个小组各自汇报了自己的想法。通过各种方法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画线段图解决相遇问题的直观性、简洁性。构建起相遇问题的直观图画模型。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
吴 拐 听 课 心 得 体 会
吴拐听课心得体会
2011年5月4日在吴拐听四年级数学课,这节课是魏老师讲的三角形单元复习内容,上课前首先使用2分钟通过一个小游戏活动使得学生能集中精力听课学习,这个活动不仅使学生娱乐了,感觉课堂的多姿多彩,而且也能聚精会神的思考问题。
再者课中魏老师引导复习三角形性质和三条边的关系时,让学生分组分别讨论,小组成员写出后,有小组长检查是否正确,我认为这完全就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的表现,这样很好,发挥了学生自己的积极能动性,让他自己学着去探索,去总结,总结课堂中就有成长。
尔后对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引导学生回答三角形分类。当学生说出钝角、等边时,提示同学按类别分类后在回答,分别按角、边分类总结。
前面已经讲过了三角形的知识,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温故而知新,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第二节课听的是一堂多媒体数学课,题目是小小课堂。课堂上老师用生动的画面,可爱的卡通形象,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因为学生多新事物比较稀奇,用多媒体教学更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开始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说出它们的价格都是多少,然后计算商品的价格。
为了让多数同学都参与进来,老师设置了小游戏,老师扮演售货员,而学生则扮演一个一个的顾客,让学生自己拿钱模拟买东西的场景,让她们在实践中快乐的掌握人民币的计算。观察到学生都很踊跃的参加小游戏,就连平时不怎么爱听课的学生,这时也大胆的起来,勇敢的走上去买东西。偶尔也会出错,但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他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了。
听到这里,我知道应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成长,并体验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