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迈入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有关宏观经济论述的解读

时间:2019-05-15 00:2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迈入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有关宏观经济论述的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迈入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有关宏观经济论述的解读》。

第一篇: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迈入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有关宏观经济论述的解读

一、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为宏观 经济 发展 制定高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与“十六大”相比,虽然只增加了“人均”两个字。但意义大不相同。意味深远。人均gdp翻两番,体现了 中国 共产党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gdp总量反映的是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人均gdp反映的则是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由于要考虑到我国人口增长的因素,所以gdp总量与人均gdp概念并不相同.并不是通过简单的除法就可以算出。例如,按照2007年的发展速度,我国2007年gdp总量将达到23万亿元,超过德国而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经济体。但是,美国的人均gdp是4.2万美元,中国的人均gdp是2000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4.2%,人均gdp在全世界的排名,美国是第7位,中国是第128位。

改革开放29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在这29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增长速度,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406.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近57倍,人均gdp从2000年的7858元(约合940美元)增加到2006年16,084元,按可比价格 计算,200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相当于2000年的1.69倍;代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2006年的35.8%和43%。

按照世界公认标准,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可认为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按照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的要求,2020年我国人均gdp必须达到3500美元左右,符合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求。这个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只要保持在7.2%以上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而实际上。从2003年到2006年,我国经济连续4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2006年底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是20010年的1.69倍。也就是说,我们用了6年的时间,已经完成了20年时间所要完成目标的四成多的任务。按此测算,在2007年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5.4%,即可实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而且,我们认为该目标肯定能提前实现,因为人民币汇率在过去的两年升值幅度超过10%.未来升值的幅度可能加快,即使按照年均升值5%计算。到2020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将大大提升,可能由现在的7.5:1上升为3:1左右。到时可能的人均gdp将高达7000~8000美元左右,从而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当然,这是最乐观的估计,我们对前进中的矛盾和 问题 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以上的时期,既是经济快速增长期,也是风险较大的一个时期;我们既要考虑到人口基数的增加,又要顾及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所以需要防范风险,争取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为保证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能够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许多制度保障,在第五章中从提高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 农村 建设、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缩小区域差别、健全市场体系、深化财政 金融 改革、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8个方面“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使宏观经济的发展更加协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到“经济发展方式”一词,取代原来的“经济增长方式”,将“增长”转为“发展”意义十分深远。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 科学 发展观。旧的“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不惜一切代价确保gdp的高增长。尽管 理论 上、政策面上没有“唯gdp论”,但事实上一切向gdp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唯gdp马首是瞻的做法,使我们的经济增长付出了较大代价。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高产出严重依赖于高投入;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投入和出口的拉动,国内消费水平偏低;在牺牲农业、农村和农村居民利益的基础上单腿推进 工业 化、城镇化,进而导致城乡差距持续拉大;市场机制不健全导致劳动、自然 资源、资本等生产要素价格严重偏低,比较优势无法发挥均衡不同区域发展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导致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等等。旧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向新的发展模式转变,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已没有更多的空间来承担旧的增长模式所带来的压力了。

新的“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 方法 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具体行动上,为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就必须实行如下几个转变:

首先,把“现在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旧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对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们更多地依靠投资与出口的拉动,直到现在仍旧存在这种趋势。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前3个季度的gdp增长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0%,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6%,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4%。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总消费占支出法gdp的比重)水平为78%-79%。以1995年为例,印度消费率为78%,日本消费率为70%,加拿大消费率为79.5%,美国消费率为83.7%。我国的消费率却呈现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61.4%下降到2004年的54.3%,再进一步下降到2006年的50%。原因可能是投资、出口增长更快,显然我国的消费对gdp的作用仍旧值得发掘。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消费放到第一的位置,意味着它对中国经济健康、自主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如果要增加国内消费占gdp比重,则意味着社会保障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从而把居民储蓄转化为消费。其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旧的经济增长模式下,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贡献。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6年.全年gdp实现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0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02004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82703亿元,增长10.3%。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8%、48.7%和39.5%。在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贡献率接近半壁江山,而第一、第三产业的增长率比不上gdp的增长率,说明其份额正在进一步萎缩。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正成为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志,如美国和我国的香港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要使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说明今后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前景远大。再次,“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 科技 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在旧的经济增长模式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方式实现,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方式实现。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普遍重视发展重化工业,一些产品如钢铁、水泥等在国内市场已经明显过剩,只能转而涌向国际市场。这些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生产能耗高、污染大。大量出口这些产品,不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还造成我国能源的大量流失。同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大量增加。还是导致我国外贸顺差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1978年-2004年,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投入贡献为68%,但代表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仅为32%,而且近几年还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向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要效益。并给出了制度保障。例如,在第五章中首先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第八章中首先提出“优先发展 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三、科学合理地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2007年前3个季度的gdp增长率为11.5%。与此同时,8月份cpi高达6.5%,9月份cpi仍旧高达6.2%,与央行3%的控制目标相差甚远。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7%.比上半年仅下降0.2个百分点;外贸顺差保持在239亿美元的高位.稍低于8月份的250亿美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5.9%,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2-3%。显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也出现了很明显的通胀预期。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前,进行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非常重要。

1.货币政策目标应防范金融风险。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深入领会报告精神,货币政策对防范金融风险有特殊作用。传统上,货币政策目标有四种,即经济增长、充分就业、控制通胀、国际收支平衡。但是,上述四大货币政策目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例如,要维持经济较快增长,才能保证充分就业,但是通货膨胀率可能比较高;采用出口优先政策,可能导致总需求增加,从而导致物价上涨。要想在上述政策目标中进行游刃有余的切换,非常困难。许多国家在多年实践的指导下往往采用单一货币政策目标。通常是稳定物价为主要目标。例如,德国央行采取的就是严格稳定物价的目标。我国央行虽然没有明确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而是采用多目标制,对经济发展目标给予较大的权重。但是对“通胀”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觉。

下载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迈入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有关宏观经济论述的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迈入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有关宏观经济论述的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