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 3.2.1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氮的氧化物课时作业
自然界中氮的循环、氮气、氮的氧化物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
B.氮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C.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含氮养料属于自然固氮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变成含氮的化合物属于自然固氮
解析: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含氮养料本身就已经是化合态,不属于自然固氮。答案:C 2.下列过程属于人工固氮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氮气 B.闪电时N2转化为NO C.合成氨
D.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转化为NH3
解析:该题目考查氮的固定知识,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分为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B、D属于自然固氮,C属于人工固氮。答案:C 3.下列关于N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N2性质很稳定,所以N2可在电焊时作保护气 B.N2+O22NO,该反应是汽车尾气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C.N2约占空气总质量的
D.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是氧化剂
解析:N2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而不是质量。答案:C 4.标准状况下,在一不规则的玻璃容器内充满NO2气体后,将其倒置于水槽中,假设容器中的物质不扩散至容器外,则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近似为()-1-1A.1.0 mol·L B.0.045 mol·L
-1-1C.0.020 mol·L D.0.12 mol·L
-1解析:设容器的体积为V,则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答案:B 5.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b mol O2后,反应容器内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A.B.C.D.解析:根据反应前后氮、氧原子守恒,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a mol,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a+2b)mol,故C正确。答案:C 6.NO2被水吸收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判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之比为()A.3∶1 B.1∶3 C.1∶2 D.2∶1 解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分析上述方程式可知有2 mol NO2被氧化,有1 mol NO2被还原,故选C。答案:C 7.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A.氧气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和氧气 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解析: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逸出的气体为NO、CO2,二者物质的量比为1∶2,同时还有少量水蒸气逸出,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CO2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O2与NO反应生成NO2,O2有剩余,同时逸出的少量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O2,所以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NO2和O2。答案:C 8.汽车尾气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NO和N2 B.反应中NO为氧化剂,N2为氧化产物 C.NO和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该转化总反应:2NO+O2+4CO
4CO2+N2
解析:N2不是污染性气体,A不正确;B中的N2是还原产物,B不正确;NO和O2在空气中就能迅速反应生成NO2,C不正确。答案:D 9.运用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气体
B.人工模拟根瘤菌固氮的原理合成氨
C.空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氧气反应后剩余氮气 D.将氮气降温、加压得到固态的氮
(2)氮的循环在自然界元素的循环中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循环是从氮气到氮的化合物,有的循环是从氮的化合物到氮的化合物。下列过程中以游离态氮为原料,最终产生氮的化合物的是()A.工业合成氨
B.硝化细菌的硝化过程 C.动物尸体腐烂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E.盛夏时节,雷雨肥田,植物茂盛
(3)下列环境问题与二氧化氮的排放有关的是()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4)下列气体都有毒,使人中毒的原理与CO相似的是()A.Cl2 B.SO2 C.NO D.NO2
解析:把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1)(2)实质上都是考查氮的固定。(3)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4)NO与CO都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一旦结合就易导致人体缺氧。答案:(1)B(2)ADE(3)AB(4)C
10.(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借助如图所示的仪器装置完成收集NO气体的实验,则正确的操作是从
口进气,用
法集气。
(2)若利用上述装置除去NO中的NO2,则混合气体应从
口进气,试剂瓶内盛放的液体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A.O2 B.NO2 C.NO2和O2 D.NO2和NO 解析:(1)解答本题应明确NO的性质:①不溶于水;②NO易被O2氧化。NO遇空气立即被氧化,故不能用排空气法集气,只能用排水法集气。排水法集气时应短进长出。
(3)N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HNO3与NaHCO3反应生成NaNO3、H2O和CO2。因此,通入过量的小苏打溶液得到的是NO和CO2的混合气体。此混合气体中的CO2能与Na2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而O2会氧化NO生成NO2。发生的反应有3NO2+H2O2HNO3+NO,NaHCO3+HNO3NaNO3+H2O+CO2↑,2Na2O2+2CO22Na2CO3+O2,2NO+O22NO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观察NO与O2物质的量之比为1∶1,氧气过量,故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NO2和O2。答案:(1)② 排水
+(2)① 水 3NO2+H2O2H+2N+NO(3)C 11.某活动小组利用如图装置验证NO的还原性及探究工业生产硝酸的原理(装置气密性已检查完毕)。
(1)向广口瓶①中通入NO并测定NO的体积。①通入NO前,从滴定管中向广口瓶①中加入水;②从导管a通入一定量的NO,并记录滴定管液面变化的示数为V L(V<0.05 L,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
(2)验证NO的还原性;探究工业生产硝酸的原理。
①停止通入NO后关闭K1、K3,打开K2,从导管b缓缓通入O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对应现象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②继续通入O2,打开K3并及时调整滴定管③液面与广口瓶①中液面相平,直至广口瓶①中刚好充满液体。
Ⅰ.当通入氧气的体积为V时,则广口瓶①中剩余的气体体积为
;
-1Ⅱ.当广口瓶①中刚好充满液体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解析:NO遇到O2,生成红棕色的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可得:4NO+3O2+2H2O4HNO3。
V(NO)=V(O2)=V×V, 剩余气体体积为, 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n(HNO3)=n(NO)= mol, c(HNO3)= mol·L-1。
答案:(2)①气体先变为红棕色,然后逐渐变浅,直至无色3NO2+H2O2HNO3+NO ②
2NO+O22NO2 4
第二篇:【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一 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4 国际组织概观课时演练
国际组织概观课
一、选择题
1.在国际组织中,具有制定和修改章程权力的机构是()A.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 B.秘书处 C.司法机构 D.安理会
解析:一般来说,全体成员参加的大会是议事和决策机构,享有广泛的权力,具有制定和修改章程的权力,故应选A项。答案:A 2.当前世界上国际组织名目繁多,分类复杂。按国际组织的职能范围来分类,可分为()A.一般性和专门性两类 B.世界性和区域性两类 C.政府间和非政府两类 D.同联合国有关和无关两类 答案:A 3.上海合作组织是()A.区域性、非政府、一般性的国际组织 B.世界性、非政府、专业性的国际组织 C.区域性、政府间、一般性的国际组织 D.世界性、政府间、专业性的国际组织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共包括六国,是中国同中亚国家、俄罗斯加强地区合作和军事互信的国际组织,因此是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根据李克强总理出席成员国总理会议,可判定是政府间的一般性的国际组织。故选C项。答案:C 4.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按照国际组织的分类方法,下列国际组织中与之完全相同的是()A.国际红十字会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联合国
D.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
解析:按照国际组织的分类方法,上海合作组织属于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国际组织,A、C两项是世界性的国际组织,可排除。D项是非政府国际组织,亦排除。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分类与之完全一致,故选B项。答案:B 5.李克强阐述了中国对深化上海合作组织务实合作的政策主张,同其他成员国总理制定了加强经济、人文合作的具体措施。这表明()①解决国际问题必须通过国际组织 ②国际组织是国际合作的纽带 ③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以上海合作组织总理会议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国际组织的作用和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的作用。其中上海合作组织深化务实合作体现了②。李克强阐述政策主张,提出具体措施表明了④。①③的说法是错误的,所以排除。故选D项。答案:D 6.中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区域合作,具体表现在()①参与创建了上海合作组织 ②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③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了“10+1”和“10+3”领导人对话机制 ④与欧盟建立了领导人会晤机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欧盟成员不属于中国的周边国家,排除不符合题意的④,故本题选A项。答案:A(新情境题目)第26届东盟峰会及系列会议于2015年4月24—28日在马来西亚举行。东盟按计划将在2015年年底建成共同体,并将制订2015年之后的发展愿景。2015年东盟峰会的主题为“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共同体,我们的愿景”。据此完成第7~8题。
7.东盟共同体建设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这说明()A.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国际组织有特定的宗旨和目的
C.国际组织的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D.国际组织是具有自主性、独立性的国家联盟 答案:C 8.东盟峰会的召开是本地区各国相互依存、共同利益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标志着东南亚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说明()A.国际组织在促进地区合作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B.国际组织的活动范围广泛
C.东盟峰会决定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国际组织的作用具有局限性
解析:题干材料显示东南亚各国的合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意味着国际组织对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故A项正确,D项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C项本身表述有误。答案:A 9.(新情境题目)2015年1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德·费·梅津采夫在做客人民网时表示,2015年7月举行的上合组织乌法峰会将做出一些扩员规定。他强调,目前扩员的法律基础已经建立,不会对任何国家的申请进行人为的阻碍和拖延。对上海合作组织认识正确的是()①是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纽带 ②是争取世界和平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国际组织形式
③是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原则的总称 ④是主权国家才能参与的国际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①②说明了上海合作组织的职能;④正确说明了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③是国际法的定义,不符合题意。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0.2014年1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缅甸内比都出席第九届东亚峰会。东盟十国领导人以及韩国总统朴槿惠、日本首相安倍晋
三、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莫迪、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出席会议,会议由缅甸总统吴登盛主持。李克强指出,中国始终是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力量,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愿与地区国家一道,建设亚洲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东亚的长治久安需要有坚 实的制度安排,中国愿与东盟国家早日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愿与更多地区国家探讨达成睦邻友好法律文件,探讨符合地区实际的安全理念和架构。中国愿同各国携手应对恐怖主义、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灾害管理等非传统安全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说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以中国参加东亚峰会为背景考查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回答本题要以观点统率材料,首先分析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然后再结合材料说明。
答案: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但绝不牺牲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广泛参加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东盟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②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为本地区的繁荣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积极出席东亚峰会,为东亚地区的稳定、经济发展、互利合作作出了贡献,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中国积极同包括东盟在内的国际组织扩大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11.冷战结束后,欧洲安全形势出现了重大转机,但仍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在解决新形势下的欧洲安全问题时,国际组织和大国的相互作用直接决定着欧洲安全的未来走向。联合国依然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指导性组织,经过改造的北约和日益壮大的欧盟在欧洲安全问题上越来越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作为全欧洲最广泛的集体安全合作组织,对欧洲安全的影响也十分明显。西欧联盟、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独联体等欧洲组织和安全机制也都发挥着各自的影响。(1)从国际组织的分类看,联合国与欧盟的异同点是什么?(2)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认识国际组织在维护欧洲安全方面的作用? 解析:第(1)问相对比较容易,只要点出不同点与相同点即可。第(2)问要辩证地分析国际组织的作用,既要看到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指出其局限性。
答案:(1)相同点:从成员的性质看,都是政府间国际组织;从职能范围看,都是一般性国际组织。不同点:从地理范围看,联合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欧盟是区域性国际组织。
(2)①国际组织可以促进欧洲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欧洲各国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欧洲的和平与发展。②国际组织在维护欧洲安全方面的作用具有局限性,甚至某些国际组织被大国所操纵,成为其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工具,不利于欧洲的和平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