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全面深化改革(共5篇)

时间:2019-05-15 00:4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响全面深化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响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篇:打响全面深化改革

打响全面深化改革“当头炮”

之江平

有两个问题时时叩问着我们。

一个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嘹亮号角,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那么,治理者又将如何治理好自己?

一个是,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改革的实质是利益的调整,政府改革必然导致政府部分权力的割舍。世界上最难的是改变,改变最难的是改变自己。那么,作为改革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政府又将如何激发“动力阶层”本身的“动力”?

对于这两个问题,省委、省政府给出了掷地有声的答案,那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撕开几个口子,重中之重是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政府自身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环节,是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的“当头炮”,要作为开局之年的第一件大事,紧紧抓住不放。

这份清醒和坚定源自于对中央精神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争做时代弄潮儿,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找准改革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就是充分表明治理者自我革命的精神、壮士断腕的决心、猛药治疴的意志,切实做到正人者先正己,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以自身的率先垂范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向前推进。

这份清醒和坚定源自于对宏观形势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全球复苏进程缓慢艰难;中国经济总体良好,但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浙江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有转,但下行压力加大,微观层面市场主体加剧分化,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就是要加快改变政府管得过多过泛、行政权力过于向上集中、呈倒金字塔配置的状况,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最大限度破除市场壁垒,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切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这份清醒和坚定源自于对自身责任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近年来,我省一些地方屡发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饮用水污染等公共环境事件,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面临严峻考验。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就是要勇于担当起政府该担当的责任,防止和纠正政府的越位、缺位与错位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有两个故事深深触动着我们。

一个是,1998年在第九届省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时任省长念了一首一位外商寄给他的打油诗。这位外商打算在杭州投资创办灵隐停车场,从1993年开始,他先后跑了32个部门,盖了214个图章,耗费资金数百万元,历经数年停车场仍未能开工。为此,这位外商写了一首打油诗自嘲。

一个是,2013年8月,绍兴玉龙茶业公司投资项目从土地征转用到施工许可证办理仅用了90个工作日。绍兴市柯桥区是我省企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试点,该区郑重承诺“百日流程、限时办结”,在100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投资项目全部审批流程,其中行政审批不超过33个工作日,中介服务不超过66个自然日。

“90天”和“214个图章”,这两个故事一正一反,是政府自身改革的生动注解,也是拉开新一轮改革大幕的现场旁白。改革开放36年来特别是世纪之交以来,面对民营经济早发先发、资源要素禀赋先天不足的状况,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作为推进改革的重点。1999年7月,省政府开始着手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削减审批审核事项;1999年9月,上虞市建立以集中审批为主要内容的办事大厅制度;2000年,省工商局率先开展工商登记审批制度改革,变“串联式”审批为“并联式”审批;2002年12月,温州启动政府效能革命;2008年7月,富阳开展以“清权、减权、制权”为核心内容的权力革命。同时,省委、省政府按照放权让利的原则,分别于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先后四次扩大经济强县(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01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围绕“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目标,大力推进新一轮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取消或下放一批省级审批事项。今年6月下旬,省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向全社会公布,与此同时,浙江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50多个省级部门的1.23万项行政权力经过全面梳理,历经清权、减权、制权3个环节,最终保留4236项列入清单,精简幅度超过六成。这些改革举措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致力于打造“有限、有为、有效”的现代政府。

有两种“力”紧紧催促着我们。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但政府权力运行与老百姓切身感受仍有落差。问题出在哪儿?审批制度改革,表面上是审批项目的收与放,实质上是行政权力的增与减。如果只重“面子”、不动“里子”,必然是虚放实不放、明放暗不放者有之,膨胀、缩减、再膨胀也有之。这就好比庸医治病,治标不治本,效果自然有限;只有培本固基,方能根治顽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重要论述,给出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清晰定位,也给出了政府自身改革的“奇方妙药”,那就是“行政减权力、市场增活力”。

“行政减权力”——行政权力退一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就能进一步,民间活力、市场活力、企业活力就能进一步,这就要求我们以“清权、减权、制权”为基本环节建立权力清单制度。

“市场增活力”——政府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并不会自然形成。这就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机制,也就是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完善政府资金配置机制、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等。

建立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政务服务网“三张清单一张网”,成为政府自身改革的鲜明指向,一场改革“大戏”鸣锣开场。

政府权力清单:给行政权力打造一个制度笼子。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行政权力是人民委托行政机关代为行使的权力。但行政权力与其他权力一样,天然具有扩张性,在运行中一旦偏离设置权力的本来目的,就会出现权力滥用、权力寻租、权力腐败等异化现象。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就是要厘清政府部门的权力边界,建立科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把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并且把笼子的钥匙交到人民手中。目前,我省已完成省级部门职权清理,并向社会公布了省级部门权力清单;市、县(市、区)政府也将于10月底前向社会公布权力清单。

依法制权是权力清单制度的根本理念。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基础的一环就是依法制权,确保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防止行政权力缺失和滥用。一切行政权力必须源于法律法规的授权,法律法规没有授权、现实中却在行使的行政权力,概属违法。如果说权力清单是行政权力的笼子,那么打造这个笼子的材质就是法律法规。

阳光行政是权力清单制度的最大特点。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对各级政府实行标准配权,面向基层减权放权,编制流程按图行权,通过各种渠道公开晒权,把政府拥有权力的数量、依据、边界和流程清清楚楚地告诉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时时刻刻盯着权力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权力“猛虎”从笼子里跑出来。

权责一致是权力清单制度的基本原则。权力的另一面是责任,多大的权力就意味着多重的责任。要认真落实行政问责制,根据权责对等原则确定问责事由,把行政不作为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违法行政行为纳入问责范围,杜绝权力肆意膨胀、为所欲为,真正把权力的笼子扎紧管牢。

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给市场主体营造一个自由空间。

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是一种国际通行的投资准入制度设计。行政权力清单相当于“红名单”,遵循的是非授权即禁止的原则;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相当于“黑名单”,遵循的是非禁止即准入的原则。我省已经在绍兴市柯桥区、海宁市、嘉善县和舟山群岛新区开展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改革试点,取得经验后将向全省推广。

实行负面清单,就是要变“政府管”为“市场管”。除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公共利益等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对市场的变化,企业感受最直接、反应最灵敏、理解最透彻。让企业自主决策投资行为,其实质是还权于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实行负面清单,就是要变“找上门”为“走下去”。政府更多地由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宽进严管”,监管的任务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事前审批是别人找上门,坐在机关看材料,鉴别把关;事中事后监管则是自己走下去,深入现场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实行负面清单,就是要变“有区分”为“无差异”。在没有负面清单的情况下,什么项目能投资,什么项目不能投资,边界并不清晰。行政审批过程中,批不批、批给谁、什么时候批、批多少,政府部门可以自由裁量,“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随处可见。有了负面清单,就给了企业一个公平待遇。只要是清单以外的,不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可以平等进入、平等竞争。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给专项资金建造一个变速装置。

财政是庶政之母、邦国之本,是政府全部活动的公共账户。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就像给财政专项资金建造了一个变速装置,体现的是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切实花好财政的每一分钱;体现的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切实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预。

在这个变速装置中,减速挡是“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严控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专项,保留专项属地方事务的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

在这个变速装置中,停速挡是“两个不再”,省级部门一般不再直接向企业分配和拨付资金、不再直接向企业收取行政事业费,使省级部门从“分钱分粮”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转到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上来。

在这个变速装置中,加速挡是“竞争分配”,将适合项目管理的产业发展类、公共事业类两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纳入竞争性分配改革范围,将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引入招投标等竞争性机制,把专项性资金的分配从“一对一”的固定拨付,改为“一对多”的竞争性分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政务服务网:给政府改革安装一个惠民芯片。

“政务服务网”借助互联网技术,建设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在线互动、效能监察等功能于一体、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网上综合型公共服务平台,将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为民服务事项纳入统一平台。这个平台具备在线咨询、在线申办、在线投诉、在线监察等功能,实现材料网上审核、环节网上流转、数据网上共享、过程网上监督,并同实体中心互联互补,实现政务服务“一张网”办理。

政府自身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内部运转更高效、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如果说“三张清单”是政府自身改革的内存,那么“政务服务网”就是政府自身改革的芯片。有了这个惠民芯片,许多事情足不出户便可办理,行政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

以“三张清单一张网”为重点的政府自身改革,一登台就博得满堂彩。浙江,这个市场经济先发的省份,正向着市场主体最活、审批速度最快、投资平台最佳、发展氛围最好省份的目标整装进发。

华光露峥嵘,万彩渐丛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浙江全面深化改革“当头炮”已经打响,后面必将“好戏连台”。对此,我们充满期待,更充满信心。

第二篇: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篇一: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之

三、全面深化改革

三、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2年12月31日)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奋勇前进。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必须认真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第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第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第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第五,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 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凝聚社会共识,协调推进各领域各环节改革,努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____________ *这是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要点。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3年11月9日)受中央政治局委托,现在,我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会作说明。

一、关于全会决定起草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研究什么议题、作出什么决定、采取什么举措、释放什么信号,是人们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对做好未来5年乃至10年工作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即着手考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议题。党的十八大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我们认为,要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和工作部署,必须抓紧推进全面改革。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已经35个年头了。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 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2]回过头来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话就有更深的理解了。所以,我们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广泛听取党内外各方面意见,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

4月20日,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各地区各部门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顺应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愿望,抓住了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普遍表示赞成。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是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党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说到底,就是要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议题,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

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议题确定后,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文件起草组,由我担任组长,刘云山[3]、张高丽[4]同志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省市领导同志参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全会决定起草工作。文件起草组成立以来,在将近7个月的时间里,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论证,进行调查研究,反复讨论修改。其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3次、中央政治局会议2次分别审议决定,决定征求意见稿还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征求党内老同志意见,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

从反馈情况看,各方面一致认为,全会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

各方面一致认为,全会决定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共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中央责成文件起草组认真整理研究这些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对全会决定作出重要修改。

二、关于全会决定的总体框架和重点问题

中央政治局认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围绕这些重大课题,我们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全会决定起草,突出了5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二是以改革为主线,突出全面深化改革新举措,一般性举措不写,重复性举措不写,纯属发展性举措不写。三是抓住重点,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四是坚持积极稳妥,设计改革措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五是时间设计到2020年,按这个时间段提出改革任务,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在框架结构上,全会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条谋篇布局。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16个部分,分三大板块。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第二至第十五部分构成第二板块,是分论,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经济方面开6条(第二至第七部分),政治方面开3条(第八至第十部分),文化方面开1条(第十一部分),社会方面开2条(第十二至第十三部分),生态方面开1条(第十四部分),国防和军队方面开1条(第十五部分)。第十六部分构成第三板块,讲组织领导,主要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这里,我想就全会决定涉及的几个重大问题和重大举措介绍一下中央的考虑。

第一,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这次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这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突破,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说明,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先导。经过20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难以形成的。篇二: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大重要论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一系列精辟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站在时代高度,对改革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论思考,将中国共产党的改革理论的系统探索推向了新的高度。其中,最重要的是下述十个论点。

1.改革地位论:

两个“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改革开放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决定性意义和关键性意义。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决定了当代中国的命运。正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前30年历史经验教训,实现了改革开放这一次伟大觉醒,打出了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才让中国人空前之近地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曙光。展望未来,改革开放更决定着民族复兴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靠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邓小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的基础性意义,他曾指出:“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习近平同志则强调改革开放是“关键一招”,进一步提升了改革开放对民族复兴的关键性意义。

2.改革时态论: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改革开放持久性的时态规律作出的科学结论。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论述,将中国共产党关于改革开放的长期性认识发展为持久性认识。强调改革的持久性,既是对历史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奋斗的期许,它是对国内外围绕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会不会变的疑虑作出“永远不会变”的肯定回答,是对社会上的种种模糊认识作出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永远不会停滞”的郑重表态。这一论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展示了党中央深谋远虑、责任担当和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勾画出了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壮阔前景。3.改革定力论:

明确政治定位。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习近平同志关于明确改革政治定位和保持战略定力的论述,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推进改革指明了政治遵循。

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战略定力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一是“两个死路一条”的论断,即不实行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二是“两个保持”的要求,即“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政治坚定性”;三是“两个防止”的警示,即“不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4.改革任务论:

建立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习近平同志指出:“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两个半程”的论述具有深邃的历史和战略眼光,阐明了建立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一改革新的历史任务和长远战略目标,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新的历史任务的论述,一是提出了制度现代化任务,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过去讲的现代化,主要内涵是“四个现代化”。习近平同志鲜明地提出制度现代化任务,这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升华,标注了中国现代化的新高度。二是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任务,即建立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用30年的时间,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今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形成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从主观上看,我们具备了这样的实践经验基础;从客观上看,这是改革进程向前拓展的必然要求。把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任务,表明我们党对改革任务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

5.改革目标论: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提出,不仅丰富和深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更重要的是阐明了改革的性质和根本任务,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和总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改革根本方向与根本路径的有机统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改革的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改革的根本路径。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与制度“三足鼎立”的格局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形成,这是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下一步要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路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说明,只有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才能实现现代化;只有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才能妥善应对和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水平是一个国家有序运行、健康发展、持续上升的重要条件,现代社会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有着时代的内涵和要求。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是西方模式的简单照搬,而是要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要求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治理体系”不是独立体系,而是党的执政体系、国家管理制度体系、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体系。

6.改革特征论:

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

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从习近平同志的论述中,可以发现全面深化改革相对于前35年改革的几个阶段性特征。一是“统筹”,即不是单个领域体制的调整和修补,而是各个方面体制与制度的深度革新,是全方位的改革和改进。二是“系统”,即不是各个领域体制改革的单向推进,而是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改革的系统推进。三是“集成”,即不是止步于改进体制机制,而是要着眼于制度聚合与集成,形成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和制度文明。

7.改革方法论:

尊重改革规律。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这些论述,是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重要遵循。

习近平同志关于改革方法论的论述十分丰富,包括强调在总体方法上注重改革“三性”,即“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调在思想方法上要处理好“五个关系”,即“处理好思想解放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大与步子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强调在推进方法上要处理好政策“五大关系”,即把握好“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

8.改革推进论:

有序推进“五要”。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树立“五要”新思维,即要正确推进改革,要准确推进改革,要有序推进改革,要协调推进改革,要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优先顺序、推进时机等基本原则,对于确保正确、准确、有序、稳妥推进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要”新思维继承和发展了党的改革推进理论。一方面,明确了改革推进的方向性、稳妥性、有序性、耦合性、严肃性。改革不仅要注重思想方法、设计方法、操作方法,还要注重推进方法,这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性特征转换的必然要求。“五要”新思维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聚焦点、时间点、立足点、关联点,实现了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指引、力度掌控、顺序理清、重点把握、能动性发挥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自上而下、顶层设计、部门协调、高层推动的改革推进体系。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自上而下设计和推进落实的过程。正确、准确推进改革,是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的改革要求的体现;协调推进改革,是实现改革最大综合效益的重要保障;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是改革的基本遵循。这五个方面,既注重发挥部门和地方改革的创造性、积极性,又坚定了改革的方向性、原则性,构成一套缜密的改革推进体系。

9.改革动力论:

党的领导与改革合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领导的统一,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这一论述深刻阐明,只有在加强党的领导和紧紧依靠人民相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强大的改革动力,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领导机制。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就是为了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这既说明领导力度是空前的,也表明我们党已经形成了新的改革领导体制。当今中国正在加速转型,在经济多元、利益多样的前提下,党的执政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全面深化改革要最大限度集中群众智慧,把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汇合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以最大公约数的思想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聚合众力、融合众智,就将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和持久的改革动力。

10.改革担当论: 篇三: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

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今天的改革,不只为了应对挑战,更是为了把握机遇;不只为了短期目标,更是为了图之长远;不只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责任。全面深化改革要塑造的,是一个更有实力引领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从现实情况看,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远比以往更为敏感和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35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化,破解了许多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重大难题,但还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仅如此,随着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发展又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老问题新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国际因素相互影响,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外艰巨,需要攻克的是体制机制上的一系列痼疾。中央提出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就是对改革所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的一个形象而又准确的重大判断。如今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呈现错综复杂、多样多发的特点,改革也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在越来越深的水中前行,遇到的阻力必然越来越大。比如,在经济领域,不论从世界发展态势看还是从国内发展要求看,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而在战略转型中,我们往往遇到了诸如压产能与保就业、调结构与稳增长等看似两难的课题。在社会领域,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利益主体与诉求的多元化带来了社会矛盾的复杂多变,对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方式提出了考验。如有的群众不仅要求解决切身利益诉求,而且关注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实现。凡此种种,无不需要我们不断拿出新的谋划、新的举措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得到解决,并以更加定型的制度作保证。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就不会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在深化改革中研究新谋划、制定新举措,我们同样要权衡考量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寻找推进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加强对利弊得失的研判把握。在形势大好的时候,要多看到不利因素,把坏的方面估计充分。在形势严峻的时候,多看到有利的因素,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努力推动利害双方的相互转变,扩大优势、推进深化,从而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

第三篇: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既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性的,与之相对应,改革必然要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区别不同情况而谋划。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矛盾逐渐凸显,改革也进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在经济领域,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在社会领域,社会矛盾的复杂多变,对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方式提出了考验。随着各种领域深层次问题的逐一显露,如果有关部门处置不当、应对失策,普通个案极有可能演变为群体事件,由小事引发成为大事。凡此种种,都在提醒我们要不断拿出新的谋划、新的举措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得到解决,并以更加定型的制度作保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坚持“六个紧紧围绕”全面深化体制改革。

一、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二、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三、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四、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五、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六、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党中央书记习近平说:“蛋糕做大还要分好”。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深化改革的举措

在这“六个紧紧围绕”的前提下,深化改革过程进行了一系列新举措。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是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经济

2、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税收制度

3、改革城乡一体化体制,建立开放性的新型经济体制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经济,建设法治国家

5、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与体制

6、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社会事业的改革

深化改革的意义

十八大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带来新的重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极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改革,我们积极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完善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布局。以利于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总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可说是正当其时、机遇难得。我们有信心在党的十八大总体纲领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具体纲领指引下,打赢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进一步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四篇: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1.全面深化改革挺进深水区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集中发力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集中发力在妨碍社会公平与正义之处,集中发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5中文网络搜索分析报告,由电脑根据“改革”、“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三个关键词的搜索热度自动生成。从这张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年来,对中国“改革”相关话题的搜索量出现了成倍的增长。

搜索意味着关注,增长的曲线则代表着不断凝聚的改革共识。2015年,总书记主持召开了11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几乎每月一次,86个重要文件在会上通过审议,领导小组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各部门完成153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成果415条,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启动,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按计划展开。

2015年12月22日全国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开始实行,1000万困难残疾人和1000万重度残疾人将开始享受国家的专项补贴;12月22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开始实施,16岁以上符合条件城乡居民都可以在户籍地参保;12月22日2.7亿流动人口翘首企盼多年的《居住证暂行条例》开始施行,持有人可以享有教育、卫生、法律援助等六大基本公共服务和七项便利。在全国率先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山东,城乡居民如今不分身份,统一支付标准。

2015年,备受瞩目的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出台,从多个维度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方向、任务和措施;2015年,行政体制改革再进一步,行政审批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为企业减负松绑,平均每天有1万2千家新企业注册成立。2015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行、价格改革挺进到多个垄断行业;2015年,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提速,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2015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进入快车道。2015年,农民的生活、农业的发展方式,都在随着农村综改的深入发生着变化;这一年,对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步伐坚定有力,让中国在开放与改革的深层次互动中获得新的动力。

2015年,经济改革迎难而上,其他重点领域改革也紧扣社会关切,逐一破题。加快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政党协商制度化、规范化,法治政府建设加快前行。《立法法》修改,进一步明确了立法权限,巡回法庭、立案登记制、法官检察官实施分类管理,司法制度深层次的改革让公平正义之网越织越密,公民权利得到保障。

2015年,文化改革紧锣密鼓,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党的自身建设以及纪律检查等多项改革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速前行,《环保督察方案》等一系列硬手段陆续出台,重点解决地方政府在环保方面的“不作为”。

中国改革,世界怎么看?大数据机构亿赞普对全球十余家重要媒体以“中国改革”为题的报道进行了分析,发现不仅数量比2014年增加了一倍多,对中国的金融改革、人口政策调整等也普遍给予了积极评价。

唯改革者进,新年开端,也是“十三五”开局,现在,改革号角再次吹响,改革方向已经清晰,2016年,改革将更加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将为未来中国注入源源不竭的前行动力。

1.改革工作的目标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总目标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总书记12月9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时强调:“明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各项改革任务、制度建设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聚焦、向构建发展新体制聚焦,扭住关键,精准发力,严明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报告指出:“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0一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改革工作的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理不清思路,就踩不准脚步,完不成任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指出:“2016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协调推进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举措,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实,把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改革任务抓在手上,主动出击,贴身紧逼。不管是落实已出台的改革,还是推出新的改革举措,都更加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更加需要勇往直前的毅力,更加需要雷厉风行的作风。”

3.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举措,内容丰富意义重大,要把这些举措纳入改革任务总台账,在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的情况下与新的改革内容形成梯次衔接、协调推进,做到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三次会议,三份文件,每一份文件都包含着大量具体的改革举措。2014年8月18日,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对未来7年的改革实施工作作出整体安排,突出了每项改革举措的改革路径、成果形式、时间进度,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总施工图和总台账。”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施工图和总台账。2015年11月9日,中央深改组第十八次会议指出:“对五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要纳入改革台账,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部署、推动落实。要统筹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实现梯次接续、前后衔接、纵深推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纳入“十三五”时期我国发

展的指导思想,标志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已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都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战略举措,分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十三五”规划也将是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的。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3.改革工作的关键

“一份部署,九分落实。”改革的顶层设计重要,但落地深根更重要。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落实责任,根本在敢于担当,要主动承担主体责任,针对改革方案,拿出具体措施,形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支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指出:“改革工作能不能落实到位,落实责任是关键。要抓好部门和地方两个责任主体,把改革责任理解到位、落实到位,以责促行、以责问效,抓紧抓实改革方案制定、评估、督察、落实等各个环节,做到全程跟进、全程负责、一抓到底。要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主体责任链条,健全能定责、可追责考核机制,条条线都要拉直绷紧。地方各级党委对本地区改革任务承担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既要亲自抓改革部署,又要亲自抓改革督办,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改革方案落地生根。”

深化改革离不开部门和地方两个责任主体。承担牵头任务的有关部门要定好方向,划好底线,狠抓落实与督察,要切实担负起改革措施落地的责任,积极主动想法设法打通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各地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改革方案质量,抓好改革部署的具体落实,把改革做深做细做实,形成上下良性互动、各个环节全面行动的局面。

要抓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让各级党委承担改革措施落实承担主体责任。落实主体责任不是简单表态、不能务虚,必须务实。只有各级党委切实强化了责任担当,党委书记真正成为第一责任人,把中央提出的“既要亲自抓改革部署,又要亲自抓改革督办,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的要求带头做起来、做到位,才能切实加强党对改革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推进改革不断深化的带动作用。

强化对改革工作的督察

强化对改革的全程督办督察,是抓改革落实的有力举措,是主动有序推进改革的有效行动,是传导责任和压力、把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的重要方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指出:“要强化督察职能,健全督察机制,更好发挥督察在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提高质量中的作用。对已经出台的改革方案要排队督察,重点督促检查方案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的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列出清单、明确责任、挂账整改。要加强对各级干部推进改革情况的了解,加大改革实绩考核权重,形成鼓励改革、支持改革正确用人导向。”

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经常会遭遇梗阻。要用好督察这件消除“中梗阻”的利器,破解改革胶着局面,提高改革落实的效率和质量。习近平在主持

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改革方案出台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改革方案“落地”。方案落实过程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问题和障碍。如阻挠改革推进的问题、选择性落实象征性执行问题、侵占国家利益、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就要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强调:“要深入开展督察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对需要调整完善的改革方案及时分析研究,努力使各项改革都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都能满足人民群众愿望和期待。” 2014年,中央改革办成立督察局,专司改革方案督检之责。各地也要加强对改革方案落实的督办督察工作。通过督察,对改革进行阶段性评估,及时跟踪研判,并不断完善改革方案,使改革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2.全面深改:突出精准发力

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700元,一直是个贫困村。去年,村里拿到了国家下拨的一笔200多万元的扶贫款。以往扶贫款都是按人头发到村民手里,但这次有了不同。湖南省花垣县县委书记罗明告诉记者:“我们感觉要找到一个长远致富的产业,才能使老百姓长期脱贫致富。我们在十八洞村第一次探索了由全村老百姓来合作出资,跟一个农村合作社来出资,建立猕猴桃基地。”

花垣是猕猴桃的原产地,这里的土壤中富含硒元素,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十八洞村这次的做法是,村民每人出50元钱可得1股,加上国家下拨的扶贫款凑足294万元,村民和村委会合计占股49%,合作社投入306万占股51%。除了600万自筹的资金,十八洞村还从当地银行获得1000万的支农贷款。

有了1600万的资金投入,村民顺利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如今,十八洞村猕猴桃基地已初具规模,尽管还未挂果,但已经跟成都的一家公司签订了销售协议。销路有了保证,还准备发展猕猴桃深加工。十八洞村猕猴桃种植基地负责人石志刚说,预计按股份平均来算,每个人收入最少在5000元钱以上。从人均不到1700元到人均5000元以上,一年之内,十八洞村村民的收入有望提高两倍。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就是因为当地改变了原来那种撒胡椒面式的粗放的扶贫模式,开始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了精准扶贫。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表示:“中央提出来主要的措施就是精准扶贫,有针对性地去采取措施,比如刚才我们村子这个例子就很典型,穷人在产业发展中间,能够让他进入到产业链里面来,使他各种受限制的因素大幅度减少,从而能够从中受益。当然这只是产业发展一方面,中央政策精准扶贫涉及的面是很多的,包括移民搬迁,包括教育和卫生扶贫,都是精准扶贫的内容,通过综合性的措施,使现有标准下的穷人,在未来5年里面能够摆脱贫困。” 脱贫攻坚,这是我们在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6亿多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目前,我国贫困人口还有7000多万。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6年的时间,要让7000万人如期脱贫,就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这是个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得搞清楚7000万人分布在哪儿,为何贫困,怎么帮扶。扶贫模式就要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从“千篇一律”转向“个性化定制”。实际上,不光扶贫工作需要精准,我们面对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同样需要发力精准。

精准发力的前提是找准问题,就好比医生开药方,首先得找到问题的症结。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政策变化,就是“二孩”全面放开。这项人口政策的调整,针对的主要问题,就是为了减缓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问题症结找到了,还得开对药方。这次中央深改组会议对明年的改革工作,明确提出了“四个突出”的要求,突出精准发力作为其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起着定方向的重要作用。那么,在明年的深化改革中,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力呢?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所所长银温泉认为:“两个聚焦,实际上就是我们下一步精准发力的总目标。十三五期间从发展上来讲,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改革上来讲他要是建立一个有利于创新友好型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这一个改革的目标,一个发展的目标,精准发力实际上就是要为聚焦这两个目标,是围绕着这两大目标来确立我们的改革的方向。” 3.全面深改:突出问题导向

12月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明确了明年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突出强调了四个关键性环节,它们是: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实。这四个突出,既是完成未来改革任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经过已有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和重要原则。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2014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关键年。这一年的2月份,刚刚成立两个月的中央深改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而在这次会议上,以问题为导向倒逼改革的思路再次被总书记明确。他指出:“各项改革任务都能坚持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认为:“我觉得问题可能主要有三类,一个就是制约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的问题;第二类是影响老百姓生活切身利益的;第三类就是我们党我们政府包括我们的军队这样一些组织,它自身健康发展要提高能力。” 找到了病根儿,如何对症下药?梳理过去两年多的深改足迹我们注意到,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成为全面深改的重要突破口。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就是说,该管的政府要管好、服务好;不该管的政府就要放手,让市场自己去解决。对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重大理论创新,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并在这个理论框架下提出了一系列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举措。经过几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国已取消和下放5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大大降低企业准入门槛,政府正在一步步摆脱“全能型家长”的影子。

梳理19次深改小组会议我们发现,这两年的深改除了注重理论创新之外,还以问题导向进行了分层次的改革,既有全国统筹的顶层设计,也有针对具体领域的改革意见,比如财税体制、户籍制度和司法体制改革。既有地方性的试点,也有酝酿成熟后全国性的实施。曾经困扰改革进一步推进的“顽疾”正在逐步被厘清、调整。然而,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需要动奶酪、分利益的时候,难度就更大。仍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举例,虽然政府已经下放了很多权力,但是“含金量”高的有多少?不该管的不管,该管的是否又负起了足够的责任呢?

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员杨禹说:“比如说去年以来公众热议的,现在很多私家车能不能来做专车,在这方面有一些新情况,政府要恪守什么样的准则,管什么,不管什么,有些部门处理得并不是很好,这正是问题导向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指明了方向。还有哪些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会束缚这些发展理念的实施,是下一步落实问题导向,仍然需要不断去梳理和解决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表示:“一方面需要去顶层设计,需要先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把它梳理清楚,大的思路理清楚,但到底哪些方案,哪些具体的措施更加有效,也要在逐渐执行过程中不断去反馈学习,所以我们现在讲叫适应性治理,就是在推进过程中不断地去总结经验,把一些可能做得不好的地方去修正,然后进一步推进。” 突出问题导向,鲜明地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回避、不能遮盖;把人民的需要当做最高要求,从来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些重要原则,落实在实践中,就一定会表现为“突出问题导向”。否则,我们的工作就会离人民越来越远、离实际越来越远,就会陷入孤立和危机。找到问题怎么办?接下来就要突出精准发力。

4.全面深改:突出完善制度

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明确提出了“四个突出”的要求: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发力,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实。把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改革任务抓在手上,主动出击,贴身紧逼”。这样的要求,容不下一丝懈怠、一点马虎,必须要有争分夺秒的紧迫感,而这其中的“突出完善制度、突出督察落实”,无疑就是高标准、高品质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大城市落户难,是很多漂在大城市的外乡人的共同的感受。尤其想在北上广这样的特大城市落户,更是难上加难。几天前,北京市在首都之窗网站发布了一份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让众多的北漂一族看到了希望。这份公告是对《北京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和《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这两份户籍改革文件公开征求意见。最新出炉的北京积分落户征求意见稿提出,北京将对具备一定的资格的申请落户人的条件进行量化,并对每项指标赋予一定分值,总积分达到规定分值,就可在北京申请办理常住户口。北京和其它一些大城市积分落户细则的纷纷出台,让很多流动人口感受到户籍改革离自己越来越近。实际上,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开始,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户籍制度改革一直在不断加快完善制度、细化政策。

其实,户籍制度改革最大的突破来自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顶层制度建设。2014年6月,《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经过中央深改组第3次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一个月后,国务院就印发了这份分量最重的户籍改革文件。其中多项制度建设和措施完善引人关注,包括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特大城市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等等。今年11月26日,国务院又进一步细化居住证制度改革措施,公布了《居住证暂行条例》,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意味着全国1.7亿流动人口将可以享受居住地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

就在几天前,中央深改组召开第19次会议,又审议通过了《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意见》提出计划生育等政策要与户口登记脱钩,“黑户”人口将获得正常的身份。户籍制度改革又一硬骨头被啃下。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出台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主要大城市都已推出积分落户细则。专家指出,户籍制度改革从顶层设计提出大的制度框架开始,到一步步细化措施规则,体现了本轮全面深化改革在完善制度方面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顶层设计,从上到下,一步步一级级细化落实。

梳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在制度建设和完善方面,可以用“紧锣密鼓、蹄疾步稳”8个字来形容。仅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这三次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和举措就有800多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两年来开了19次会,平均一个多月就要开一次会,审议了100多份重要改革文件,涉及到经济、司法、民生、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的制度建设和完善。

改革意味着破旧立新,新的事物的出现,新的规则的建立和完善,往往意味着制度的创新。2015年4月21日这一天,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一下子多出了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一天,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同时挂牌成立。根据国务院的总体方案,三个新成立的自贸区都将使用同样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负面清单里面列出的是在自贸区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外商投资,只要不在“负面清单”里面就不必经过审批,备案即可。而这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直接复制于2013年成立的上海自贸区的试点探索经验。而现在,上海自贸区试点探索出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改革经验已经扩展到了全国。今年9月15日,在中央深改组第16次会议上,《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审议通过。这意味着今后在中国境内,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和业务,各类市场主体都可以依法平等进入。

从上海自贸区的试点到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区的成立,再到全国复制借鉴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经验,显示出本轮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方面的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充分利用基层探索和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梳理中央深改组两年来审议的100多份重要改革文件,其中试点方案就有18份之多。

改革无止境,完善制度无止境。两年来,从中央顶层设计层面,一些重要的难啃的硬骨头,像行政审批体制改革、金融财税体制改革、价格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国企改革等等,都已经取得突破。接下来,大的制度框架下如何细化政策、完善制度,要看各部门、各地方出实招,见实效。

总书记指出:“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确保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突出完善制度,就是要全面落实这样的要求,不仅要“有”而且要“好”。这样的制度拿出来了,就更需要“突出督察落实”。

二、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规划纲要的主线

在今年两会上,无论是提交代表委员审议、讨论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提交人大审查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都是重要议题之一。围绕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哪走,如何走?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代表委员们,通过他们的基层具体实践,提出了他们的思考和建议。

3月6日,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了第一场记者会,主题是政协委

员谈适应引领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第一场记者会的主题,足以看出这个话题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由总书记提出来的。在去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自此以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一个高频热词。在今年两会上,很多代表和委员带来的提案和建议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1)现状分析: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潜在的增长下降,外需不足,内需潜力和空间有限。过去短期需求管理的做法是需求侧增加消费,靠增加投资、增加进出口。“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快速发展7年,一些行业和领域出现了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习总书记曾多次阐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当前发展中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并存,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2)基本思路:五个“搞清楚”

“搞清楚现状是什么,深入调查研究”——“情况要摸清”,这是改革发展最基础的工程,是中国共产党的看家本领,是实事求是的体现,我们要发挥这个优势;

“搞清楚方向和目的是什么,把握好手段,防止就事论事甚至本末倒置”——“目的要明确”,这是改革发展的关健,强调的是方向的重要,我们要紧紧围绕前进方向做努力,不能南辕北辙; “搞清楚到底要干什么,确定的任务要具体化、可操作”——“任务要具体”,这是改革发展的期待,强调的是办事情要靠谱,要接地气,我们不能纸上谈兵,大而化之;

“搞清楚谁来干,做到可督促、可检查、能问责”——“责任要落实”,强调的是踏雪有痕,职责明确,我们的工作不能浮在空中,落不了地; “搞清楚怎么办,用什么政策措施来办”——“措施要有力”,这是改革发展的保证,強调的是怎么办怎么干,我们要让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心中有数,投身实践,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体现。(3)根本目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

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些减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同时通过“降成本”和“补短板”加法。降成本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社会保险费、降低财务成本等等就是增活力,是在更深层面上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政府的重要作用。补短板就是强根基、清障碍,重在持续扩大有效供给,最终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将采取三项举措。一是全面实施营改增,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二是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三是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实施上述政策,今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这样为企业减负和松绑力度全所未有。

而在政府为企业营造良好经营环境的情况下,企业作为供给端的主体如何壮大自身,引领消费,这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代表委员们认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两端同时入手,共同发力,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加紧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等。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是这样的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拿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体现的是这样的变化。可见供给侧结构改革集中反应了十八大以来党的多项重大决策,确实是一次意义深远、影响重大的战略调整。

从去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业已成为经济领域的高频词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继新年视察重庆强调供给侧改革之后,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在讲话中再次强调这一改革的重要性,并指出“制定好方案是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提出供给侧改革方案需要五个“搞清楚”等等(4)工作重点: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和去杠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产能就是要重点抓煤炭、钢铁关键行业,这两个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最突出,面临的困难最大,国务院提出2016年要减少一亿吨的粗钢的产能的目标,办法要靠改革和结构调整,共同推进。

去库存主要是讲去房地产的库存。既有当前运行的增量和未来库存,同时还有更多的存量库存。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深化住房体制改革,建设新的住房供应体系,包括租售并举,来解决房地产库存问题,这就是双推动。

降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它是由体制机制问题造成的经济、时间和机会等各种成本;税费是企业另一项主要成本,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达17%,一般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降低社会保险费,绝大部分企业“五险一金”的缴纳比例都在工资总额的40%以上;财务成本过高尤其是小微企业严重;降电价、降物流成本对总体企业发展、全社会经济活力的增强有较大促进作用。

补短板是我们一个长期的工作,有生态环境短板、农业短板、资源短板、民生短板等等,几乎每个领域都有。十三五规划纲要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这三个发展理念主要是围绕补短板而提出的。

去杠杆在产能过剩和高库存的企业中,往往依靠高负债率来维持运营的,而企业如果连续负增长,就可能带来极大的金融风险。所以在去产能和去库存的同时,必须去杠杆,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钱颖一认为,去杠杆一定要注意一个“稳”字。2.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

2015.4.10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是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的部署,在协调衔接三中全会相关改革任务和四中全会改革举措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绘就的路线图和时间表。(1)指导思想

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切实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着力破解影响法治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创造良好社会环境。(2)改革的目标任务:

着眼于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保证公正司法,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提高司法公信力;着眼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着眼于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推进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3)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司法规律的改革之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司法规律,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司法文明。二要坚持改革的大局观,敢于担当、勇于进取,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谋划、提出改革举措,防止把改革简单等同于扩张权力、增加编制、提高待遇,要敢于啃硬骨头,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性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三要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统一,按照统筹兼顾、先易后难、突出重点、依法有序的要求,紧紧抓住制约司法公正的最突出问题进行改革,确保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取得实效。四要坚持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鼓励、支持地方在符合中央确定的司法体制改革方向、目标下积极探索,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3.“三医”联动改革——“三明路径”

“突破口:医药” 三明市规定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同时,严格监控大处方、大检查,对药品招标采购严格执行“两票制”,药品从生产企业到医院过程中只允许开两次增值税发票,减少流通环节中的加价行为;

严控医生诊疗行为的同时,在全国率先对22家公立医院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与岗位工作量、医德医风、社会评议挂钩,不与药品、检查、耗材等收入挂钩,由原来的“以药养医”变成“以技养医”。

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由人社和卫生计生部门分别经办,造成重复参保、互相攀比、管理成本高、资金使用效率低,三明市将26家经办机构整合,实现“三保合一”。目前,三明市是全国唯一进行“三医联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地级市。2015年,福建省以三明医改作为蓝本在全省内全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4.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1)改革的总体要求

A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B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理念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C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原则

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健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的主导和监管作用,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自我约束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创新产权制度,落实所有权,区分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利和管理者权力,合理划分中央地方事权和监管职责,保障全体人民分享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收益。

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继续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农村地区的覆盖,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

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既要形成支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又要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形成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有效约束,逐步实现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

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我们的自觉行为,同时要深化国际交流和务实合作,充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体制机制建设有益经验,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承担并履行好同发展中大国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先易后难、分步推进,成熟一项推出一项。支持各地区根据本方案确定的基本方向,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大胆试验。D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

到2020年,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2)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3)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4)建立空间规划体系

(5)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6)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7)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

(8)健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

(9)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10)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实施保障 5.国防军队改革

改革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对军队的领导管理体制和作战指挥体制进行改革。提出了构建两个体系,一个是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一个是军委——战区——部队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专家指出,区分和构建领导管理和作战指挥两个体系,目的是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这也是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一个共同发展趋势。在军委统一指挥下,构建这两个体系也是第一波要进行改革的重点。

专家指出,这次改革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上而下,强调顶层设计。构建领导管理和作战指挥两个体系的最前端都是军委。军委管总,意味着目前的军委总部机构首先要进行大的改革。这次改革提出了调整军委总部体制、实行军委多部门制、组建新的陆军领导机构、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等重大举措。

这次改革顶层设计中,特别提出组建新的陆军领导机构,陆军将成为与空军、海军、二炮等并列的平等兵种。专家指出,这意味着我军实行多年的大陆军体制将彻底改变。

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系一直是我军建设的一个目标,这次改革明确了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主要分两个层级,一个是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一个是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

与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相配套,这次改革还提出了要重新调整划设战区。专家指出,新的战区的概念内涵和以往的军区的概念内涵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的军区划分基本上是以行政区划来划分边界的,而新的战区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战略方向和不同的威胁来划分的,这也是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趋势。

这次改革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我军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而质量将大幅提高。改革提出,裁减军队员额30万,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打造精锐作战力量,优化规模结构和部队编成,推动我军真正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这次改革对部队编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将来要根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着眼于未来战争的趋势,这次改革特别强调,要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选准突破口,超前布局,积极谋取军事技术竞争优势,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

这次改革除了对军队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进行一体化顶层设计外,还对军队权力运行监管体制进行了顶层设计。改革提出,组建新的军委纪委,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组,推动纪委双重领导体制落到实处。调整组建军委审计署,全部实行派驻审计。组建新的军委政法委,调整军事司法体制,按区域设置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确保它们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此外,这次改革,还将对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化军队院校改革,推进军官、士兵、文职人员等制度改革,深化军人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工资福利等制度改革,完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和后勤政策制度,下决心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等方面做出统一部署。专家指出,这次改革,从广度到深度来说,都是一次深刻的整体性的革命。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这轮改革坚持自上而下、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各阶段改革任务。根据改革总体方案确定的时间表,2020年前要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三、决胜全面小康 开启“十三五”全面深改新征程

新华社3月15日发表在决胜全面小康新征程上奋勇前行的社评: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以新蓝图开启新征程。决胜全面小康,中国制度是制胜之本;决胜全面小康,民主法治是重要保障。两会已经结束,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

2.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3.深入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福建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着力把握好三点: A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 B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

C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

4.提几个建议

(1)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部署中来;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2)对纲要学精、学细、学透;

脱贫(7017万)攻坚战2020年脱贫摘帽:产业扶持3000万、转移就业1000万、异地搬迁1000万、社会政策兜底脱贫。

福建省十三五规划提出“造福工程”搬迁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生态补偿脱贫、低保兜底脱贫、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等精准扶贫模式。(3)抓落实(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

李克强总理:“福”来自“建”,是“建”出来的!没有“建”,难得“福”。”希望福建“建”字开路。“闽”字破茧成蝶的“突破点”,就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第五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为了全面反映全市上半年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经认真了解掌握各领域改革进度,现将深化改革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5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各县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委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委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2015各项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初步成效。

(一)改革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6个专项小组和改革办,制定了《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明确了领导小组、专项小组、改革办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深化改革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2.分解落实重点改革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市委关于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党发„2014‟1号),明确了深化改革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推进步骤、重点任务。制定和印发了《贯彻实施<中共市委员会关于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责任分工方案》(党办发„2014‟41号),确定了6大块、23个方面、175项改革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协调单位、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各专项小组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指导和督促各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制定了本专项小组承担的改革工作方案。市改革办制定了《市2015深化改革任务及推进计划表》,确定了71项重点改革任务。全市32个主要牵头单位制定了深化改革推进任务表,明确了重点改革事项计划,为扎实有效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3.调查摸底重点改革进度。协调各部门报送了2011年以来承担全国、自治区改革试点和全市性重大改革事项进展情况,收集了近三年来我市已经出台的改革规划、方案、政策、办法、制度等资料,为做好重点事项备案、评估重点改革实效、深入谋划重点领域改革提供了依据。

4.开展重点改革事项调研。各专项小组及相关部门围绕承担的重点改革任务,组织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中小微企业发展、政府性债务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等调研,为推进重点改革理清思路、制定方案、明确重点、提出对策提供了参考。

(二)行政体制改革

1.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市编办牵头开展调研、分析论证、讨论修改,提出了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初步意见,已按规定报市委、自治区逐级审批。

2.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印发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办法(试行)>补充规定》(党办发„2014‟17号),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管理。对市属105家事业单位工作职能和目标任务逐项进行梳理,初步将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等类别,为全面做好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奠定了基础。稳步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促进市光明中学国家试点、市中医院自治区试点工作,已组建了理事会,制定了章程,建立了法人治理机制,为全市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积累了经验。改革县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对一县两区146家事业单位开展调查,已经完成了大武口区26家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岗位设置工作,其他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较快。围绕审批事项(项目)平均办结时限压缩50%以上,实现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四减少”和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两提高”的改革目标,部门联动,多策并举,精简、合并、优化行政审批。一是全面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查。印发了《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方案》,梳理行政审批事项和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233项。制定了《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党发„2014‟11号)等十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采用取消、下放、合并和调整管理方式等措施,积极推动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和优化。二是减少项目前置审批备案程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初步拟定了我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暂行办法》,力争年内正式颁布实施。初步制定了《企业投资审批流程优化方案》,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正在细化《优化前置手续办理流程及时限表》。在网门户网站开设了“在线政务大厅”平台,完成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和行政审批督查督办平台等软件功能,6月底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平台、智慧政务网上办事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开始对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商业机密的审批事项在网上直接受理办理。三是积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初步拟定《市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初稿),清单初步列出了限制类14种205项、淘汰类14种228项、落后产品9种114项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和领域,逐步将投资由“严进宽管”审批制转变为“宽进严管”备案制。四是减少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定了《市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实施方案》,编制了行政事业性收费、中介服务收费目录与收费标准,对两个辖区和市属108个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18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审核,重新申报和发放行政收费许可证,注销了15项商品价格和收费管理文件,保留了144项有法律法规依据的项目,在39项临时性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取消收费项目20项,将19项“自愿有偿”项目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五是进一步降低中介服务收费标准。对全市73家中介服务组织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逐一进行审核,重新核发了《服务价格备案登记证》,严格落实自治区减免标准,对建设项目前期咨询费、工程监理、勘察设计、环境影响咨询等12项收费项目全部降低了收费标准,对监理、招标服务类和测绘、检验、评估咨询服务类等42项属于市场竞争和协商确定收费价格的项目予以保留,工业企业涉及的共同性项目评估报告以开发区及园区为单位统一编制。

(三)经济体制改革

1.健全完善经济转型升级机制。围绕国家老工业城市转型示范区建设,编制了《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及配套方案,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等方面的工作已启动,《惠农区西河桥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3-2022年)》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编制了《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工作方案》及《市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市农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市服务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三个专项方案,《宁夏银川—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已委托专业机构启动调研和编制工作,《关于支持陆港经济区发展若干意见》已报送自治区相关厅局。围绕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落实《市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2015年重点实施29个试验区重点项目,上半年已开工建设21个,完成投资10.8亿元。制定和印发了《市重大项目推进管理办法》,促进项目引进、储备、推进、建设、考评奖惩科学化。

2.进一步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贯彻落实《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党发„2013‟1号)和《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和事权下放的意见》,以理顺体制、健全机构、下放事权为重点,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惠农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了开发区工作机构,调整核定了人员编制,下放干部人事、项目审批、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9大类24项市级行政和经济管理权限,明确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市、惠农区之间的关系,基本理顺了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

3.大力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印发了《关于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党发﹝2014﹞13号)、《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党办发﹝2014﹞38号)两个指导性文件,完成市保安公司、童龙公司、沙湖机场公司等7户企业的清产核资及财务审计工作,完成了沙湖机场、童龙公司等企业股权划转,做好了九柱集团生活垃圾填埋厂财产清查、资产清单、产权划转等准备工作及市环保研究所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工作。探索建立市属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修订了《市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办法》。探索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础天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基础,初步拟定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组建(改组)方案。积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定了广西柳州化工与市环星海湖开发公司产权转让《方案》。

4.多策并举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一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了《市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市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单位绩效自评”制度,公开2015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报告及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民生支出预算,市直66家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公开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二是改进行政成本控制方式。强化以“三公经费”为重点的行政成本支出监管,修订了《市本级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暂行)》,制定了《市本级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进一步扩大公务卡使用范围,加强预算单位资金支付实时监控,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等11项指标。1—5月份,全市党政机关行政运行支出同比下降38.99%,其中公务接待费、会议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日常办公费分别同比下降70.34%、42.99%、25.97%、38.17%。三是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制定了《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方案》和指导目录。四是建立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激励机制。出台了《市本级财政资金存放银行业金融考核办法》、《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有效利用自治区财政厅间歇性资金4.5亿元。

5.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全面推开农村土地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平罗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颁证率、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颁证率和农民房屋确权登记率均达到100%,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颁证率分别达到97.2%和96%,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整县推进”试点。惠农区红果子镇等9个自治区试点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在全区全面推开,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所有权颁证率分别达到86%、83%。二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及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平罗县国家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验区建设逐步深入,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规模生产经营、农村土地产权抵押交易、农民土地和房屋产权自愿退出转让三项机制,探索开展了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和以地养老、以权养老两项试点,已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抵押贷款4100多笔,发放贷款1.6亿元;办理各类农村产权交易650多笔,交易金额5700万元;退出转让宅基地和房屋农户720户,退出转让耕地3600多亩。惠农区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成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并投入试运行,现呈报自治区金融办待批,正探索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健全农村产权交易规则和建立农村产权评估机构;与银行对接采取担保加确权合同抵押的方式提高贷款额度,发放农业贷款160余万元。三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改革。平罗县对23个试点村集体“三资”及债权、债务等进行了全面核查清理,制定并修订完善了《平罗县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暂行办法》,积极探索农民对集体“三资”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继承权机制。惠农区对38个村集体“三资”进行了清产核资,实行村级“三资”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制,加强对集体“三资”处置行为的监督。

(四)社会事业改革

1.积极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党发„2012‟28号)和《市实施“两名三提高”工程方案》,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以县区为主每年按10%比例实行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市、县(区)两级政府制定每年10%自治区、市级骨干教师到偏远落后学校支教。健全教师职称评聘分离机制,研究制定了《推进教师职称评聘分离实施方案》,探索推进教师职称评聘分离。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制定了《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办法(试行)》,细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申报市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审核评估细则》,扶持发展以学前和普通高中教育为重点的民办教育。探索新建公办幼儿园政府购买服务办法,提高了新建公办幼儿园经费补助标准。整合宁夏煤炭工业学校、西北煤机制造高级技工学校、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组建联合学院。

2.改革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机制。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总量、类别、等级及其数量的设置和调整办法,初步起草了《市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激励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开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特设岗位”聘任工作,初步拿出了专业技术人员“特设岗位”聘任名额分配方案,待市政府研究审核后步实施。

3.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市属医院已打破编制界限,全部实现同工同酬;县级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探索开展医师多点执业,推动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在市中医医院2013年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员岗位竞聘方案》、《外聘职工收入分配方案》及奖惩办法等制度性规定。将平罗县定为全国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4.健全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一是开展智能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成硬件设备安装及门户网站建设,形成“同人同城同库同网”,基本实现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数据集中、服务下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就业服务全程自动化、网络化和一点登陆全市查询。二是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着手成立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开展服务机构诚信状况评估,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品牌。三是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出台《市大学生创业园区优惠政策和服务实施意见》、《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管理办法(暂行)》等一系列创业孵化园优惠政策,完成了26个项目的征集、评审和入驻。四是实施职业培训示范创建工程。制定了《市鉴定中心建设方案》,成立了筹备工作协调工作小组,统筹现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建立鉴定资源共享、鉴定信息互通的联系协调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订单、培训机构让利、个人适度缴费”的培训机制。

5.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是完善大病保险救助制度。出台了《关于市基本医疗保险新增门诊大病有关规定的通知》,增加了4个城乡居民门诊大病病种,提高了城乡居民在基层卫生院住院报销和肾透析等20种门诊大病报销比例,已累计兑现赔付1129人次,赔付金额724.8万元,共有821户家庭受益。二是改进医保监控机制。制定了《医保基金控费管理若干规定》和《市职工生育医疗费用人头包干结算标准》,完善协议医疗机构准入退出制度、协议管理制度、住院病历二级审核制度、医保用品和一次性医用耗材监控制度、医保医师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制度、协议医疗机构诚信制度等八项制度,促进协议医疗机构诚信履约、自觉控费。三是完善就医转院和跨地区就医结算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与银川市9家医疗机构连通了医保结算系统,解决了7000多名在银川居住的籍离退休人员就医即时结算难题,方便了市参保患者区内就医。四是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起草了《市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筛选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26个,利用农村闲置村部、学校,新建、改建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争取民政部批准建设市失能失智护理院项目,市永峰养老院一期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五是做好低保提标扩面。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统一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城镇居民低保提高到3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最初的每年420元调整到1930元。六是健全完善保障性住房建管机制。制定了《市保障性住房租售并举管理办法》、《市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管理办法》、市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办法,具体事项正在实施。七是完善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政策。立足于扩大住房公积金政策惠及面,将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30万元调整到50万元,最高贷款年限由25年调整到30年,大病提取住房公积金范围由9种扩大到15种,实行父母与子女间联动使用住房公积金归还个人住房贷款,对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30%(含)以上的低收入家庭可凭证明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将机关事业单位支付工资、且与单位签定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三个月以上的职工纳入缴存范围。

(五)社会治理体制改革 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清理社区创建达标、考核评比,梳理各部门组织或批准的创评活动共有26项,其中保留24项,撤销2项。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了《市社会组织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成立“市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一律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实行由市、县区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度;对社会组织的分支机构不再进行登记审批,异地商会、非公募基金会的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到市、县区民政局。

2.健全完善依法治理机制。一是在党政机关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制定了政府法律顾问团工作规则,建立完善了法律顾问定期服务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顾问律师工作交流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明确政府法律顾问团的职责定位,进一步规范法律顾问行为。二是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实施意见》及具体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三是健全完善依法处理信访问题机制。制定和印发了《关于加强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成立了涉法涉诉信访接访服务中心,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政府法律顾问服务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信访值班律师受理分流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涉法涉诉信访联调联动法律服务工作机制、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开展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联合接访。推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将市、县(区)信访任务较重的职能部门接入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建立网下办理、网上流转的群众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实现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

3.改进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机制。建立了社区矫正人员教育学习与社区服务两项档案制度,制定了《市社区矫正对象定位手机管理办法》,先后为40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配备了定位手机,确保矫正对象不脱管、漏管。改进农民工资支付方式,严格执行“月支付、季结算”制度,在13家建筑施工企业推行农民工工资银行直接支付工作,办理农民工工资卡3000余张。完善劳动监察与行政司法的联动机制,研究起草了《关于建立劳动保障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联动机制的意见》,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五)文化体制改革

1.整合组建新闻传媒集团。整合日报社、市广播电视台、市网络信息中心3家市属新闻单位,对现有人员、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清产核资,组建了新闻传媒集团,目前三家单位已实行集中办公。建立重大新闻宣传报道媒体联动制度,在网首页建立《日报》电子版,网取消时政新闻采写,时政记者岗位转型,时政新闻统一采用日报稿件,实现一稿多用,促进报网融合。在网设立网络广播电台专栏,实现网上收听广播电台。

2.建立城乡文化互动机制。组织实施文化志愿服务基层行活动,选调基层优秀文艺节目进城市、进社区、进企业,扩大城乡文化交流演出。建立文化辅导员下派制度,下派的36名文化辅导员协助乡镇、街道、社区(村)组建文化活动团体,引导居民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按照“资源下移、重心下移、服务下移”的原则,将加强“流动文化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加大投入、增强服务、组织落实,在服务供给、人才培训等方面努力实现满足基层人民群众欣赏、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在体验经济发展的同时,享受“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的便利和“流动文化服务”愉悦身心的快乐,实现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文化活动、免费开放、流动服务、电影下乡、信息共享等工作有序组织实施。

3.推进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制定了《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文件,确定了建设市图书馆数字化系统改造一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文化馆电子阅览室、大武口区文图两馆达标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建设、47个社区193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文化设施配置及挂牌工程等7项重点建设项目,各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五)党的建设体制改革

1.健全完善组织工作机制。制定了《市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联系工作机制》,推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出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制定了2014——2018年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努力建立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干部培训体系。认真落实《市处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试行)》、《新任职副处级干部到信访部门跟班学习管理办法》的制度,建立全市处、科级优秀年轻干部库。建立干部“干事档案”核查公示和组织部门“双向约谈、深入走访”制度,形成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查机制和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在大武口区开展“智慧党建”试点工作,在惠农区开展机关干部到社区报到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制度,成立了市大学生村官促进会。改进干部培训机制,落实《市选派非公有制企业指导员暂行办法》(党办发„2013‟89号),进一步健全完善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机制。落实《中共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党发„2013‟42号),推进市县党校改革,撤销大武口区委党校和惠农区委党校,原工作人员和编制由各县区消化,干部培训工作由市委党校承担;平罗县委党校挂市委党校分校牌子,实现教育资源整合共享。

2.健全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公开述廉制度,制定出台了《市市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纪委全委会公开述廉制度(试行)》,在全区率先启动了领导干部在纪委全委会上公开述廉工作。调整市反腐败案件查办协调领导小组成员,修订完善了工作规则,建立了重要信访举报情况、重大案件线索分级移送、处分问责通报等工作机制,强化各执纪执法机关之间的协作配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形成了工作合力。加大对县区和部门纪委(纪检组)查办案件的指导和考核,重要案件坚持下查一级,防止压案不查、瞒案不报和查案不力等现象,先后严肃查处了三起严重违纪违法案件。3.健全完善人大、政协工作制度。市人大围绕健全完善人大工作制度,进一步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使代表依法履行职权,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制定出台了《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建议督办办法》。市政协制定了政协领导直接联系委员工作制度、政协委员联络服务基层群众工作制度,围绕建立党政府和政协组织实施协商工作计划制度,制定了《市政协2015协商计划》,确定了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8个协商课题,在市政协十届二次全会上审议通过,积极促进常委会协商、主席会协商、字正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多层次广泛协商,目前已完成政府采购、中小企业技改资金、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等课题调研,以咨政形式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了协商。

二、深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等待中央、自治区出台改革决策政策和报批事项。中央、自治区相继召开了2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了一些重大改革事项,但目前相关文件和政策还没有正式出台,我市各县区、各部门担心“抢跑”与中央、自治区改革要求不相符,同时也期望参照中央、自治区改革“蓝本”制定相关规划、政策;一些改革《方案》、《意见》已报送自治区相关部门,但一直未下批复,影响改革事项的实施。

(二)部分改革事项研究不够深入、《方案》不够完善。目前,对一些本市能自主改革的事项,相关部门已草拟了《方案》或《意见》,但由于政策依据不够充分、改革措施可行性不强等因素,有的一直在反复修改,有的未能提交会议研究,影响改革进度。

(三)部分单位对承担的改革事项重视不够、推动乏力。一些单位没有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工作创新等方面研究思考改革,把抓好常规工作当做推进改革,抓不住改革的重点和关键事项,市委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若干意见》及其《分工方案》确定的改革任务没有有效落实。

(四)各部门(单位)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深化改革事项多、任务重,各专项小组牵头单位人力、精力有限,对各专项小组成员单位的改革事项不完全熟悉,推进改革主要依靠承担改革任务的责任单位。对于跨部门的改革事项,相关单位还缺乏深入沟通,分工负责、协力推进机制还不到位。部分单位牵头责任意识不强,协调配合单位不主动,使改革事项各部门、各环节衔接不紧密,各环节之间的进度不平衡,缺乏整体推进的协调性。

三、下半年深化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一)强化领导小组决策职能。组织召开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第三次会议,进一步完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议事机制,健全深化改革事项会议研究、资料备案、信息报送、督查考核等制度,强化深化改革的决策研究和指导落实职能。

(二)开展重点改革事项研究。领导小组各成员、个专项小组及各责任单位要及时研究国家、自治区深化改革决策和政策,围绕全市重大改革事项,确定调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为深化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三)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制定《市2015年深化改革任务和推进计划》,指导各专项组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抓好各领域改革工作。各专项小组要强化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职责,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增进相互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动2104年71项重点任务,梳理确定重点改革事项和试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四)加强深化改革督查考核。建立深化改革督查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发挥考核导向作用,促进各县区、各部门切实抓好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市改革办每月对深化改革工作进行统计汇总,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和通报,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评。加强与与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及各专项小组办公室协调,联合开展改革专项工作督查,推动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

(五)扩大深化改革政策宣传。利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积极宣传改革政策,宣传改革成功经验和典型,发布重大改革方案、重大改革进展情况,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加强各专项小组牵头单位的协调,及时全市掌握各类改革动态,积极编写《改革动态》,关注改革热点,发掘改革亮点,反映改革成效,总结改革经验,激发和引导全市各领域深化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与自治区改革办的协调,争取在自治区改革相关平台上更多反映市深化改革的动态、做法和成效。

下载打响全面深化改革(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响全面深化改革(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

    篇一: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心得体会 承前启后,全面深化改革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今天,通过对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

    浅析全面深化改革

    浅析全面深化改革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更大的政治勇......

    论全面深化改革

    论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一项战略部署,也是我们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全面深化改革共筑中国梦

    一、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共筑中国梦 〖时事背景〗 1、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全面深化改革。 2、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共筑中国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以马......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和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着力发挥统筹协调、具体指导、督查调度、评估考核的职能作用,有效推动各项改革深入开展。一、......

    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突出重点抓改革 开拓创新谋发展 ――**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 (2015年6月18日) 市委四届十次会议召开以来,我县认真对照全市“363”重点改革项目计划,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解读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

    一.单选题 1.改革开放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 环节。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B A.坚持和发展 B.完善和发展 C.建......

    乡镇全面深化改革总结

    乡镇全面深化改革总结 乡镇全面深化改革总结怎么写,以下是聘才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全面深化改革总结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