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感
《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感
沧州分行营业部 刘萌
《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是一本极为深刻的小书,出版于1992年,作者以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为切入点,讨论如何才能将事情做到登峰造极。作者先讨论的是网球,谈到要训练一个顶尖的网球选手,首先需要枯燥的专业训练,对一个成年人来说,要将击球的姿势,跑位全都固定下来,将基本功打扎实,才有可能考虑战略战术问题。这对一个目标性很强的人来说可能是很痛苦的,你可能在前6个月都只能练习姿势和跑位,练习如何移动你的肩膀和手臂。
这就突显了作者全书的一个重要思想:登峰造极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整个过程中间,过于以目标为导向只会使你失去长期进步的潜力。一旦选择了登峰造极的道路,你就必须放弃短期的利益,放弃对目标的过于执著,并选择与追求速效药的现实世界对抗。
从这个角度来反思我们与周围的人,很可能会吓出一些冷汗。我是学企业管理,接触过很多学弟(包括我自己大一大二时),他们对大一大二的基本课程并不重视(高数、西方经济学等),总是避免选一些过于抽象、枯躁的课程。我并不认同把这些问题简单地总结为“老师没有让他们意识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我想他们即使看哈佛或是斯坦福的相关课程也会睡着。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难以忍受枯躁,不愿为登峰造极忍受短期利益的损失。
本书中谈到,登峰造极的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长期的平台期,在这段平台期你要面对新的不熟悉的内容,通过稳定、长期的训练将它们内化。只有你将基础的内容内化之后,面对高阶的内容你才能应对自如。这和初学象棋的人不可能有策略是一样的道理--首先得知道基本的走法,然后知道一些简单战术的搭配--不断往上提升组块的抽象程度,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每一个阶段都要做到“内化”是必要条件。我相信学习数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人都抱怨数学太抽象,没有太直接的实际用途--但惟有内化这些思维方式,你才可能在更高的角度上看待问题,理解更深刻的理论结果。第2章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作者谈到登峰造极之路上的三种人--其实或多或少就是我们自己。
浅尝辄止者(Dabbler): 每投入一个新领域,看一本新书,新工作,新感情都兴奋不已,但从来没有做出深度。他们不能接受平台期,一遇到平台期他们的激情就消失殆尽,于是开始寻找新的领域,新的书,新的感情来重新点燃他们的激情。
强求突破者(Obsessive):对得到结果很执著,急于通过大量努力来快速提升自己,忽略基本功,寻找捷径,不断地学习具体、高级、直接的技术。同样地不能忍受平台期,一发现自己进步不了,就更加努力地学习。在感情方面,不能忍受平淡,通过不断地制造浪漫来保持高潮。
安于现状者(Hacker): 愿意一直待在平台期,常常忽略登峰造极过程中的关键过程,迟到早退,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
这三种人是登峰造极的敌人,也是我们需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的地方。在我的专业领域,我见过太多的浅尝辄止者,他们从来没有完整地看完一本较为困难的理论书籍。但当你谈论每个话题时,他们都表现出好像知道些什么,因为他们至少看过这些科目中维基百科的第一段话。我见过很多的偏执狂,他们很努力,但他们学到的东西永远不成体系。
读书,是灵魂在照镜子。每个人照出来的影子都不一样。通过灵魂自照与反思,最终总结出从这本书中得到的收获是:
第一,从自己手中的事情做起。这件事不是浅尝辄止的爱好,不是安于现状的平庸,也不是投机取巧的算计,它是我打算用一辈子来精益求精的事情。从立意来看,这是一本讲“术”的书,讲“如何做”的书。但作者开篇用了最宝贵的第一部分来定义“最好”。什么叫“把事情做到最好”?最好,是旁人眼中的;在自己心里,做事是一段不会止于被认可,不会安于名利,亦不会纠结于成败的旅途。
第二,接受平台期的规律。在每一次突破之前,是积累的平台期;在每一次突破之后,会有一点小小的退步,然后再一次进入平台期。明白了这样的发展规律,做事的人就能够在平台期里坚持不断地练习。突破是给新手的强心剂,真正的高手会安于平台期,了解突破是不断练习的必然结果。竞技体育如此,减肥如此,学英语如此,做生意如此,甚至对于爱情的追求亦如此。
第三,在细微中体验收获。人生的苦痛与乐趣就在于,别人的钥匙永远好看不好用。读书是借鉴,是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人生只能靠自己去体验。但好在,我们有机会借这本书了解前行者的经历。作者用自己做导师的感受,剖析了应该如何选择征途中的引领者;当作者谈到练习的重要性时,我认为其不同于“一万小时定律”的地方在于,此处的练习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一次对基本功的重复,都是在体味细微的差别,并以此为收获。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是事情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有机会选择事情,既然手心里的时间都要用来做事,何不干脆做到“炉火纯青,不虚此行”。真正的成功者会随时保持从零开始的心态。面对新老师的时候要如此,对待自己旧有经验的时候也要如此,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在你不断获得进步的时候都要如此。不要抱怨重复,要用心做好点滴小事。仔细体会平凡中的伟大,才能获得长久的满足。
第二篇:《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感
《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感
读了《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本书,感觉到了,读书远不是一件可以讨巧的事情,本想着既然是讲实际工作中的做事方法,便可以挑些鲜活的案例看看足矣,然而,我好像有些大意了书本的含金量,浩瀚如烟的内容,听起来有些许绕口和啰嗦,但是静下心来回味片刻,似乎道理满满,所以放弃了终南捷径的粗放式阅读,保持内心的低敛和虔诚,也许只能觅得冰山一角,但也可能曲径通幽。
顺应着书的模式,都是周而复始的大循环,但是大循环里又体现着渐进、有所继承和推陈出新。每一点内容,都不可偏废,既要回望自己,又要把握当下,更要面向未来,当你静心阅读的时候,你会发现许多似曾相识的影子,那便是书本与你之间的映射。
从毕业到现在,没有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磨爬滚打过,从一个稚气的大学生蜕变成一个棱角不明显的工作者,从一个做事毛躁的丫头到遇事沉着的的理智之人,从一问三不知到满腹经纶,过程是艰辛的,但是,人活着就离不开成长,离不开做事,在做事中学会做人,在学做人的过程中历练人生,体现人生价值。
一、用信念寻找工作的支撑点,登上一个个坚实的台阶,学会充实自己。
书中写到: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就一定想做事,要有想做事的强烈念头,才有意志的驱动力。信念就像是一针强心剂,当我们懒了、厌了、倦了,它会让人变得坚强。有目标的工作,不做懒惰之人,“春天不下种,何望秋来收?”对于我们这种初出茅庐的人,谈不上享受,只有辛勤的播种,才会有希望收获,比如我现在,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村官,在办公室里也只是干些不起眼的杂事小事,但是,做好每一件小事便也是踏出了微小的一步,这也是充实自己的过程,日积月累,就会发现细微处隐藏的工作技巧与哲理。不要懒于等待,不要愧于执着,怀揣着信念,认真做好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想要做的事,抱着肯做事的诚意,奠定会做事的基础,在做事中学会充实自己。
二、给自己一个旁观者的眼神,留有一丝丝发展的空间,学会审视自己。
人常说:有距离,才会成像清晰。自己和自己是零距离,自己对自己永远是小有夸饰,在为人处世中,往往只看到别人的短处,忽略了自己的不足。试着给自己一个旁观者的眼神,这样一来,想做的事会被沉淀后搁浅、肯做的事会在执行中中断、敢做的事会在一躲再躲中消沉、善做的是会在变化中变得死板、做对的事可能被说成空中楼阁、做成的事变得不值一提、做好的事成了一无是处、说好的不出事也让人觉得岌岌可危,所有的你眼中的完美,在别人眼里,都被轻而易举的否定。就因为社会是一个群体,我们不像鲁滨逊一样在荒岛上生活,我们应该学会客观的审视自己,尊重他人,尊重旁观者的看法,因为这样才不会浮夸,才能体会到:我们做的一切,从应该做的角度看,我们始终是沧海一粟,我们应该毫无优越感地自视为芸芸众生的一份子,积极地把自己当做一个作品,让他人去干预,可以容我们有沉淀后的思考,有空间上不断地成长,所以认真的做好每一项工作,为的不是一声声赞美,而是批评后认清自己的机会,做好下一步的工作。
三、追逐中像竹子一样的回归,记载一步步成长的痕迹,学会总结自己。
因为年轻,我们往往看好追逐的过程,忽略了每一次风霜雨雪剥蚀后的遍体鳞伤,依然不改年轻的勇锐,摔一次,痛一次,忘一次。或许是因为年轻,我们有想做事、做好事、做成事的冲动,我们会走错很多步,但是请记得:错了,就转身看看走过的路,从错中积累的对,便是一次切身的总结。拿出一份诚意,主动找点事干;耐住性子,学会一低头的艺术;俯下身子,干出让人叹服的成绩;沉下心思,记下努力后的成长和收获。从想做事、肯做事、能做事中出发,在会做事、敢做是、善做事中成长,在做对事、做成事、做好事、不出事中总结。
最后,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工作者,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把事情做得那么完美,我们要有想做事情的理想信念,要有会做、认真做好工作的信心,还要有做成事情的决心。这本书告诉我们:世界广阔的,要在海阔天空中活的潇洒、不虚度,工作是立身之本,把事情做到最好,从工作中回归自己,或许是这本书的用意所在。所以,看完这本书,我告诉自己,在以后的为人处事上:即使我们都在最平凡的岗位,只要坚持把平凡的工作做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把事情做到最好,树立信心,想要做的事;端正态度,认真做想做的事;善于总结,做对认真想做的事,莫懒、莫慌、莫灰心,做一个真正的有用之人。
第三篇:《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感
《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感
本人利用假期的闲暇时间拜读了《把事情做到最好》,捧卷领读,如获至宝;掩卷沉思,受益匪浅;释卷感悟,金石为开。
《把事情做到最好》共分10章,每章在5节以内,每节篇幅在5页左右,每节有3个问题。围绕做事动机、做事方略、做事成效、做事禁忌,依次论述了想做事、肯做事、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善做事、做对事、做成事、做好事、不出事等十个方面的内容。主题鲜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论证深入浅出,说理娓娓道来,语言通俗易懂。书中总结提炼的多个精辟观点,使人醍醐灌顶;旁征博引的诸多名人名言,让人如沐春风;精选列举的生动鲜活案例,给人以深刻启迪。
这本书告诉我们,做事,要做的更好;做人,要做的优秀。学习书中把事情做到最好的方法和途径,借鉴书中成功的经验总结,对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很有帮助。我个人觉得从乡镇党委书记的层面来讲,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就要努力做到有“四心”。
把事情做到最好贵在态度。做任何事情,态度很重要,是马马虎虎做,还是认认真真做,抑或是精益求精做,其结果是截然不同。态度不但是一种心态,而且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冲动。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激情地投入工作与懒散地打发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天地,可以说做事的态度就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做事的结果。比尔·盖茨曾说过:“想做事的人永远在找方法,不想做事的人永远在找理由;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所以,无论我们现在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拿出自己全部的热忱和满腔的激情来热爱自己的工作,想做事、肯做事,只有这样工作的过程才会变得其乐无穷,久而久之养成的工作态度、形成的工作习惯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把事情做到最好贵在方法。我们不仅要想做事、肯做事,最关键的还是要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善做事。要把事情做到最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书中第三章至第六章,详细阐述了“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善做事”的学问。首先是要要尽力做事。也就是说要把事情做到位,不仅只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也要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一项工作任务下来,简单的事要用心尽力完成,复杂的事不仅要用心尽力而且要用智慧去完成。因为只有自己做到位了,才会有更好的职位。其次是要用理性做事。理性做事才能抛弃自己的个人感情色彩,才不会感情用事。理性做事是确保正确理解领导和组织意图的前提。理性做事才能使自己自觉遵守组织的约定,进而做出科学的判断、正确的行动,最终达成组织目标。再次是要灵活做事。灵活做事就是要在工作中善于变通,不是简单的按部就班。因为很多工作都是出于不断的变化中的,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强弱、主次之分,要把握时间和节奏,切忌不分主次,一通乱做,结果是什么事情都没做好,适得其反。
把事情做到最好贵在行动。把事情做到最好最终要要看结果,因此贵在行动。书中第七章至第十章阐述了“做对事、做成事、做好事、不出事”的方法和学问。我觉得做对事最重要,因为只有做对了,才会了好的结果。但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中,“把工作做完”的愿望胜过“把工作做对”的愿望,注重了过程而放松了对结果的重视,结果是忙没忙到点子上,更没忙出结果。书中讲到:高层做正确的事,中层正确地做事,基层把事情做正确。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团队,一个组织来说,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即使只是基层的一名普通干部职工,也是组织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颗螺丝钉。因此,只有每个岗位都尽力尽心地把事情做到做对、做到最好,这个组织才会有朝气、有活力,这个集体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感
《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感
近期,公司下发给员工一本《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书本,而在闲暇之余,我也细细品读了这一本输。通过阅读这本书,和使我了解到了如何做事,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让我重新的认识了做事的真谛。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总体感受是,这本书紧紧围绕“把事情做到最好”这一主题,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独特现货的案例全面而又系统地总结出一套在实际工作中极具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的做事方法,帮助我们打开如何“回做事,做对事,做成事”等困扰在心头的事。这本书还引用了许多名人名言,让人更加有茅塞顿开之感。如;有两种人绝不会成大器,一种是除非被人要她做,否则他是绝不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是即使别人要她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这是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所讲的。这些名言都简明扼要的告诉我们要如何做事,怎样做事。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想要把事情做到最好,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是做事之本。学会做人,首先要学会尊重人。一个人无论多么厉害,多么成功,他不可能一个人吧说有的事做完。想要把事情做完靠的是大家的力量。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是鲁滨孙。所以在做事之前必须尊重别人。你尊重了别人,他人也会尊重你。假如有一天,你成为了董事长,可能你工作时总是不知道尊重人,对别人嗤之以鼻,或是对他人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话。可能刚开始大家还是会敬畏你是董事长而不予计较,可如果长期如此大家也将会忍受不了,也同样的对你做出一些不好的事,到时候吃亏的也只会是你自己。与人为善,尊重他人,这是一个成熟的表现,也是立足社会成就事业的基础和前提。学会尊重别人,就要学会思考,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一双鞋,在地摊卖不过几十元,到了商场,专卖店,会涨到一百甚至几百上千块,所以,你在什么地方很重要,知道你的身份,位置很重要,只有知道在什么位置,才懂得要做什么事情,知道是什么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甚至最好。在其位尽其职。在一个企业单位里,会有阶层之分。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阶层。《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不管身在哪一个阶层,你就要尽其所能的做到所要求的最好。做为高层,要做正确的事,中层要正确的做事,基层要把事情做正确。做为高层领导,就要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谋划,要确定大政方针,发展方向,规划制定有效的制度,统领大纲,把握大局。而不是去教人做事,领导要有领导的样子。做为中层干部,就要做到“顶梁柱”的作用,发挥其自身职位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要清楚了解上层传达下来的意思,与上层进行沟通,在沟通了解后,自己要做好陈列,知道要如何做,就像书中所讲,先围绕具体的方法展开讨论。讨论完了制定好计划后,再与基层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讲述领导意思,与自己制定的计划,与他们共同讨论克确实的进行方式。最后,做为基层人员,因为每天接触的都是非常具体的事情,于是就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所以在如何把事情做正确的层面中就更加容易了解。做为基层人员要经常跟中层干部多沟通,因为对工作内容的调整直接要求方法的改变,而得到改善之后的方法,也可以让事情的内容有所变化,这样才能使最终的行动符合“用正确的方法,去吧事情做正确”的要求。在其位尽其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严格按照“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把事情做正确”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将会利于个人,组织的发展。
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就一定要会做事,就一定要做对事,这是我读完《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可是,在工作中,只会这两样还是不够,这本书还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想做事,肯做事,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善做事,做对事,做成事,做好事,不出事,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第五篇: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感
工作要切实做好“十个事”
——读《把事情做到最好》有感
最近,我读到一本书,叫《把事情做到最好》。其中封面引用比尔盖茨的话“聪明的人把事情做好,精明的人把事情做得更好,高明的人把事情做到最好”。
《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本书给我提供了启发,成为我前行路上的良师益友。读后感悟万千,十个章节的主题“十个事”简明扼要,环环相扣。做好这“十个事”看似简单,但反应出现实工作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做好这“十个事”是现代“职场明星”的必备素质,需要我们认真领会、潜心学习。结合工作体会,我认为,想做事就是要主动有为,在平凡的岗位干不平凡的事,尤其是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观;肯做事就是用积极的态度去做事,工作不分大小不分贵贱,对于新人要熟悉工作的每个环节,就要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做成大事;能做事就是认真学习,掌握技能,弓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学本领,长本事,才能把事做好;会做事就是做人做事,要善于用智。智慧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把事情想明白、看明白、干明白,做“有眼力劲”、“有头脑”、“有手段”的人,这就是智慧;敢做事就是要不怕不会做,不怕做不了,要敢为人先,多请教、多学习,把不会做的事做好做成;善
做事就是要善始善终、善谋善干、善做善成,不死守常规,不呆板处事,凡事要学会善于变通,勇于创新;做对事就是注重效率,注重细节,注重技巧,帕累托定律的要义是分清轻重缓急,设计优先顺序,从有限中找到无限,这样就能事半功倍;做成事就是做事要带有韧劲,带有激情,持之以恒,不做表面功夫,一定要做彻底、做完美。要给想做事的人搭舞台,让能做事的人人尽其才,让做成事的人做大事受到重用;做好事就是明白做人先做事的道理,对待客户要以诚相待、服务到位。对待同事要互助互爱,发挥团队精神,做事要尽心尽力、尽善尽美;不出事就是就是在不违反行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做事,尤其是金融工作者,要时刻警惕各个风险点,不越雷池半步。
书中还有一段非常富有哲理和让人回味的话:一个绝望的组织,每个人既不抬头看路,也不埋头拉车;一个失败的组织,每个人都争着抬头看路,却没有人埋头拉车;一个平庸的组织,只有领导者会抬头看路,其他人只会埋头拉车;一个卓越的组织,每个人都会抬头看路,也会埋头拉车。看来,无论我们身处一个组织一个团队的哪一个层面,都要学会“既要抬头看路,也要埋头拉车”。“抬头看路”,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低头拉车”,我们就会用眉尖的汗水换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