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五化”并举 着力入脑入心--广安区深入推进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坚持“五化”并举 着力入脑入心 全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深入推进
近年来,广安区以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以“抓安全、促发展”为着力点,坚持责任制度化、培训常态化、宣传多样化、警示深刻化、榜样身边化“五化”并举,深入推进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进矿进队、入脑入心,促进了全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和煤炭产业健康发展,为小平故里奋起“三次创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上半年,全区取得了煤矿安全生产“零死亡”、原煤产量创历史新高的可喜成绩。
(一)坚持责任制度化,以安全考核奖惩规范人。一是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把“零死亡”作为目标追求,年初区政府与各煤矿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区煤管局建立局长负总责、专业技术人员对口联系帮扶的安全生产联矿制度,产煤乡镇每矿派出两名干部驻矿现场监管安全生产,各煤矿与矿级领导、科室、队班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同时,规范制作安全生产责任制提示牌卡,悬挂于办公墙壁,摆放在工作桌面,时时提示、处处警醒,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二是严格坚持煤矿安全生产述职制度。制定下发《广安
员经营理念。坚持每年组织一次煤矿企业业主、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分赴区内外国有大中型煤矿企业参观考察、淘宝取经,适时组织煤矿企业负责人参加国、省安全培训和业务进修,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创新管理理念,筑牢安全意识,提升办矿水平。三是高度重视监管队伍素质提升。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坚持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每月一个专题讲座、每年一本学习记录,采取老专业人员辅导新专业人员、专业人员辅导煤管职工方式,不断提升监管队伍履职能力。科学利用外来资源,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方式,适时邀请省安科院专家进区入矿培训指导,及时组织监管人员参加省市教育培训,每年开展一次煤管职工外出学习考察,全方位提升监管队伍业务素质。
(三)坚持宣传多样化,以安全文化理念熏陶人。在硬件打造方面,结合各煤矿企业实际,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结对帮扶指导,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阵地。广安煤矿利用井下安全文化长廊、井口黑板报开辟“历史上的今天”和“事故快报”专栏,在矿区各处悬挂安全格言、警句、谚语等,让职工随时随地接受安全文化熏陶,工作生活铭记安全文化忠告。蔡山洞煤矿通过开办职工安全学校,建立矿工安全文化书屋,坚持每旬7号对全矿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等,使安全生产知识在矿工中入岗入队、入脑入心。苏寨煤矿采取制发安全知识问答卡,在作业场所悬挂岗位安全责任牌,安装安全生产语音提示系统等,让矿
用声情并茂的质朴语言,从事故发生的经过,到流血的原因及应该汲取的教训,给出了入木三分的剖析,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为全区煤矿企业职工代表上了一堂深刻的安全教育警示课。
(五)坚持榜样身边化,以安全生产标兵引领人。在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法等全国各地先进典型的基础上,采取 “三个一”办法,坚持以身边的典型教育引导职工,做到学有标杆、赶有榜样、超有目标。一是每个班组评选一名先进矿工。2011年“百安活动”期间,开展了“学习身边榜样”主题活动,要求每个班组评选一名先进矿工,通过民主推荐,各煤矿企业均评选出了身边的“安全生产标兵”,全区煤炭行业迅速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二是每个煤矿推选一个先进班组。2010年以来,全区以学习“白国周班组管理法”为契机,从建立完善的班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班组长规范管理、班组现场安全管理、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和教育培训方面入手,强力推进班组建设。同时在全区开展了每矿评选一个先进班组活动,并召开全区煤矿企业班组建设经验交流会,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三是在全区煤矿企业遴选一户先进矿井。历年来,蔡山洞煤矿秉承“以人为本、安全为先”的理念,以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重投入、抓基础、强管理,打造了“业主重安、人才强安、科技兴安、重拳治安、制度保安”的企业安全文化,在全区树起了民营煤矿安全生产的样板,受到各级领导和煤
第二篇:推进五化建设着力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
大力推进“五化”建设
着力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
近年来,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求,针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活动不经常、基础不牢固等问题,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了“组织网络化、制度规范化、活动经常化,队伍专业化、阵地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建设,有效提高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
一、推进组织网络化,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各级党组织把建立党组织作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首要任务来抓,积极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在保证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动态组建率达到100%同时,重点推进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一是大力推进区域化覆盖。以乡镇(街道)工业(经济)办为依托建立党组织,实现党对辖区内小型和无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的有效覆盖;积极在各类园区、商贸区、专业市场等非公有制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建立党组织,扩大党的组织覆盖。二是切实抓好行业化覆盖。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行业协会产业相同、业务相近的优势,积极探索“支部建在行业协会上”的做法,不断扩大党在行业协会会员企业的覆盖面。三是积极探索产业化覆盖。以区域性基层商会为依托建立党组织,实现党对商会会员企业的有效覆盖。在组建方式上,采取六种模式:对规模以
上或有党员3人以上的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对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企业,按照自愿的原则联合建立党组织;对入驻各类园区(市场)内的企业,依托园区(市场)建立党组织;对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的企业,按照属地原则实行村(社区)企联建党组织;对已加入协会(商会)的企业,依托协会(商会)建立党组织;对没有党员的企业,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建立党组织。截至2011年10月,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80%以上,基本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网络。
二、推进制度规范化,不断健全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是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科学化的重要保障。以推进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一是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从规范党建工作经常性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党内“三会一课”、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党员定期评议、党内关爱激励等制度,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内部运行的规范化水平。二是探索党组织与企业间的运行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双向沟通等制度,使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工作落到实处,发挥了党组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三是逐步建立企业党组织与外部党组织间的运行机制。探索完善区域党建联系会议、商会(协会)党组织与乡镇(街道)党(工)委经常性沟通等制度。目前,各县(市)区都结合企业实际,指导帮助企业统一制定了党
建工作制度,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推进活动经常化,着力激发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活力。党建工作缺乏活力,是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突出问题。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以建设“活力组织、和谐企业”为目标,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经常性党的活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每年都有一项主题实践活动,每月都开展一次党组织生活,激发党建工作活力。一是围绕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创新活动载体。深入开展“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广泛开展“共产党员工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建言献策、党员技术攻关”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企业党建成效。二是围绕凝聚职工群众,创新活动方式。坚持党建带工建、妇建、团建,指导企业党组织把党的活动融入群团组织活动之中,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积极引导企业党组织把党的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品牌文化战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三是围绕促进企业和谐,创新活动手段。积极协调企业与职工、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帮助企业化解各类矛盾,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四是围绕区域化方向,创新党建模式。充分整合区域党建资源,按照“活动网络共建、基础设施共用、党员教育共抓、活动载体共享”的要求,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区域化党建模式。顺应信息网络化发展趋势,通过办好网上党员活动室、建立健全党员信息库等形式,为企业党建搭建新平台、提供新手段、开辟新空间。
四、推进队伍专业化,提高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根本。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着眼职业化目标,抓好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采取“内选、外聘、选派”等方式,选好配强企业党组织书记。在企业内部要注重从党性强、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中选任党务工作者,业主是党员的,由业主担任党组织书记;业主不是党员的,由工会主席或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选择合适的人选担任党组织书记。企业内部没有合适人选的,采取“组织推荐、双向选择”,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休干部、退伍军人、国企转制待岗党务干部中选聘党组织书记。各县(市、区)都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人才库,根据企业需要,及时推荐合适人选。全市通过双向选择向非公企业推荐党组织书记(工会主席)130多名。建立并实施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资格认证和激励保障等制度,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职业化新路子。二是按照专职化要求,抓好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从市县乡机关、事业单位、转业军人、后备干部、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派优秀党员干部1358人,到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派驻率达到100%。建立健全党建指导员工作制度、定期培训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党建指导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是坚持质量兼顾,抓好党员队伍建设。重点做好在
党员人数少和没有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规模以上企业每年都发展新党员。深入开展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进而把党员业务骨干培养成管理人员的“双向培养”活动。注意把企业中群团组织负责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技术骨干作为重点对象培养,抓好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的业主、高层管理人员的培养发展工作,提高企业决策管理层中的党员比例,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企业党员队伍。三年来,全市在非公企业发展党员820多人,130多名优秀党员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同时,加强对企业主的教育引导,利用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示范点企业等阵地,对企业主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把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作为评价其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内容,着力增强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五、推进阵地标准化,不断夯实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基础。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基础薄弱的现实,以党建示范点为标准,全面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基础建设。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充分整合区域资源,采取企业投入为主,财政补贴和党费补助为辅的办法,加大对党建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有党员活动室、有党务宣传栏、有党员电教设备、有党建图书资料、有党建工作制度、有党建工作档案、有党旗党徽、有党组织牌匾“八有”目标。积极开展共驻共建活动,通过加强乡镇、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和村、社区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建设,为非公有制
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提供学习培训、开展活动的设施和场所。截至目前,全市达到“八有”目标的非公有制企业达到90多家。二是落实经费保障。探索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经费补助机制,通过企业经费拨付、留存党费补充、基层商会会费列支、财政专项补助等多种途径,为企业党建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深入开展“三建三送”活动,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条件。三是强化制度保证。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联系点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企业做好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创先争优机制,广泛宣传非公有制企业先进集体、优秀个人的典型事迹,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