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能源电力行业的风雨路途
中国能源电力行业的风雨路途
——浅谈心目中的中国电力行业
“六十年的激情岁月,一甲子辉煌巨变。”这是我在去年国庆之际听到的一句形容共和国发展的评论,然而我想用来形容中国能源电力行业的变革也是非常合适的。回顾这六十年的历程,我们既能清楚的看到一个强大的现代电力工业对于新中国崛起具有的重要意义,又可以发现,只有在一个和平稳定开放富强的新中国才能建设起一个强大的现代电力工业。
我国的电力行业与新中国一起成长,从小变大,由弱变强。如今,我国电力工业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根据我上网获得的资料:今天,我国发电机装容量已超过8亿千瓦,年发电量达3.5亿千瓦·时,分别为1949年的450多倍和800多倍;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近38万千米,跃居世界第一。站在今天的高度,回首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光辉成就,我们必须总结经验,把握机遇,开创未来,及一步优化能源电力结构,是中国电力行业获得更大的进步。
峥嵘的过去
建国最初的三十年电力工业的发展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一直处于缓慢前进阶段,缺电现象严重存在,甚至在广大的农村煤灯依然是主要的照明工具。到了1978年,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开端的思想解放运动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开始逐步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打破计划经济的桎梏,走向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道路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为以后的电力事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所以说,解放思想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前提。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接着,邓小平的“猫论”以一种务实的态度,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市场体制的建立,释放了生产力,我国经济走上了快车道,作为经济发展“先行官”的电力工业,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开始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从集资办电到政企分开,再到厂网分开,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生产力的解放,都激发了行业的活力。尤其是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体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正是这一轮的电力改革,电力市场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我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从2006年开始装机容量平均每年以一亿千瓦的速度增长,基本改变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缺电现状。所以说,改革开放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动力。
自从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十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让我们意识到:发展并不简单意味着数字上的增长,如何使我们的发展做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资源与环境的有机结合,这才是电力工业发展的核心和重点。基于这样的考虑,电源方面,火电由于能耗高,污染重,在电源结构中占的比例正在不断下降,同时,我国大力部署推广新能源战略,提高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以及核能发电的比例。在沿海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已经初具规模,各种新能源发电项目也在陆续投建。电网方面,特高压线路、智能电网的研发建设,为全国打造一个坚强的智能电网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因此,科学发展是电力工业发展的核心。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今天,和行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电力工业所赢得的荣誉,取得的辉煌,皆俱往矣!我们要以史为鉴,总结经验,把不平常的过去当做电力事业走向巅峰的阶梯。
关键的现在
虽然,能源产业已经意识到使用化石能源发电带来的弊端,急需采用新能源代替,但是由于火力发电占我国发电产业比例极大,新能源开发还不够完善。所以,现在我国电力行业正处于能源产业实现升级转型和换代的关键时期。日益严重的能源消费压力迫使中国在能源战略上“双管齐下”实现我国能源的升级和换代。
根据上网查的资料,在2010年上半年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与此同时,规划期为十年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也将出台,并更名为“新型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从2011年到2020年,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
这两个规划几乎同时出台绝不偶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中国能源产业“双管齐下”的战略规划。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在能源需求日益紧张的同时,除困扰我国多年的能源结构不合理外,能源产业市场化推进困难重重,价格变革受阻;新能源产业发展时间短,产业链不完整,整体技术水平低,配套设施不完备等等,已成为我国新型能源产业反战的主要障碍。依靠煤炭、石油能源的现状短时间内不能改变,同时又要完成“降碳排,减污染”的重任,中国能源产业必须变革,必须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实现。
“双管齐下”是当前最可行的办法。通过技术的改善,减少化石能源发电过程中碳及污染物的排放,与此同时,鼓励、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目前,“第一管”已经初步实现。经国家能源局组织,我国关停落后小火电机组工作进展顺利,截至7月15日,今年全国累计淘汰落后小火电机组468台,共计1071万千瓦,提前完成了国务院要求的9月底前关停1000万千瓦的目标。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已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077万千瓦,超额完成原计划关停5000万千瓦的目标,按同等电量由大机组代发计算,每年可节约原煤8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4亿吨,分别比2005年减少2.6%、5.5%和3.2%。这对优化我国电力结构和实现“十一五”全国节能减排20%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另一方面,对于“第二管”,国家能源局的基本设想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节能力度,提高传统能源清洁化利用水平,同时推进替代产业发展,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规模,并加大新能源的利用比例。国家将统筹规划重点能源基地的建设和跨区域能源输送通道,协调能源资源在区域间和省际间的流转平衡。
在“双管齐下”政策完全落实之后,进一步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彻底完成实现能源转型和换代的任务,并与此同时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如进行电价市场化改革、实现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突破和广泛应用等等。从而实现电力行业的飞跃。
我国的能源电力行业正沿着这一途径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美好的未来
虽然,目前我们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上的技术水平还很稚嫩,不能形成主流生产力,但是我们的新能源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已在发展之中,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成绩。长江三峡水电站日发电量已突破4.3亿千瓦·时,充分说明了我国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水”的利用程度之大。此外,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引领我国核电产业高速发展;我国拥有20多个风电场,装机总容量22.36千瓦,并拥有亚洲最大的风电场——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厂;在西藏我国已建多座太阳能发电站;我国拥有2158万千瓦的可开发潮汐能资源,并已进行部分开发;而且我国还兴建了多所地热发电站。由以上资源可见,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已经起步,并且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我国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这为我国的能源行业提供了优势,所以我们一定要顺势而行,在原有的新能源基础上继续开拓,必定能赢得新能源的腾飞,创造我国能源电力行业的美好未来!
现在即将成为华北电力大学的大学生,并且以后即将从事有关电力的工作所以我必须对电力行业有着正确的认识。我认为电力工业是基础工业,而不是支柱产业,电力发展以适度超前,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为宜,而不能不顾一切地作大。电力应该按科学发展的电量需求发展,不能按过去那样大量发展高耗能产业的畸形需要。如果把公用事业、基础产业当做支柱产业盲目发展是很危险的。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早晚要接过国家电力事业的大旗,而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的前辈已经为我们铺好了道路,科技的发展足以支持电力工作的须要,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观念上的问题,我们只有保证走一条正确的道路才能让电力行业发挥它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有以下三种观念,并以此为方向,在这些方面为国家电力行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第一,要考虑能源资源和环境的支撑能力。以目前情况看,以煤为主体的电力产业结构越来越难以支撑,从环境容量看,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污染物,环境容量越来越难以支撑,所以,这一方面是尤其需要考虑的。
第二,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搞电力规划。中国的装机容量为英、法、德、意、日五个国家的总和,这并不值得骄傲。要知道,我国经济总量与德国不相上下,但装机容量却是德国的10倍!消耗着宝贵的能源,污染者环境却没赚到钱,这样的路不能再走。所以,走科学发展观道路是必要的。
第三,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能源消费增长。我们需要在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上采取措施,一方面对工业耗电、耗能效率提出限制和高效利用率指标,另一方面通过立法、限制以及提高技术等方式提高电厂的能源利用率,实现“低成本”的经济增长。
作为新一届华北电力大学的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电力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毕生精力贡献给电力事业。只要我们夯实业务、坚守信念、坚持原则,要让中国的电力之光更加明亮并不是一件难事,我们一定可以给中国电力事业一个更加耀眼的明天!
姓名:王超 学号:
院系:可再生能源学院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生源地: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长在乡
第二篇:中国能源人物
中国能源人物
主办单位
中国能源报
学术支持单位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
评选背景及意义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为了切实落实“十二五”发展纲要,推进我国能源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本着树立先进、服务行业的原则,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特举办“2011中国能源人物”评选活动,旨在塑造最具公信力的社会品牌,评选出2010年为我国能源事业发展做出杰出成就的人物。通过表彰先进,激励能源各领域领军人物锐意革新、积极进取,为“十二五”开创我国能源新局面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且,通过发掘“能源人物”背后的感人事迹,鼓励能源领域各行业从业者及社会公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能源事业,踏实工作,创优争先。
评选标准
评选将依据“责任、推动力、影响力、引领力”四个指标进行评审。
评选范围
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能源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之人士,包括从事能源领域的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管理及研究人员。
评选流程
第一阶段:推荐、报名阶段
与能源领域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媒体,以及个人均可推荐。所有推选人都将填写正式的推荐表格,包括填写推荐理由及被推荐人在2010年为能源事业发展所作出的主要事迹和取得的成绩,方确认为有效提名候选人,进入下一轮评选委员会评审。第二阶段:初评阶段
组委会对推荐人材料进行核实考证无误后,提交评审委员会,由评审委员会评选出十位候选人物,并在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网站上予以公示。第三阶段:终审阶段 对公示无疑义的候选人,组委会将再次将候选人的评审材料上报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将依据“责任感、推动力、影响力、引领力”四个标准分别对每位候选人进行打分评定,得分最高者即为“2011中国能源人物”,并在中国能源报、能源网、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网站上予以公示。
2010中国能源人物获得者
张国宝 获奖理由
一、完善能源保障体系,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在张国宝执掌中国能源的这11年,中国疾速成为世界能源大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跃居世界第一。
在张国宝同志任内,他主导建成我国首条特高压输电线路;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和支持煤电运一体化、“输煤与输电并举”加速资源产区战略调整。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突破9.5亿千瓦,创造了世界纪录;石油产量保持平稳增长,2010年首次在国内海域建成“海上大庆油田”,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亿吨/年,千万吨级炼厂达到18座;建成国内天然气骨干管线,天然气暖气管道总长度达到4万公里。国家石油储备从无到有,目前已建成一期项目4个基地,总规模达1640万立方米。这些措施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国的基础能源供应,推动了我国电力工业和天然气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石油工业的稳产增储。
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得到快速发展
我国的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他力主电力工业“上大压小”,关停技术落后、能耗高的小火电、小煤矿、小炼油厂,为建设大机组、大煤矿、大炼油厂,发展清洁能源腾出了空间,推进了产业升级。大力支持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其中核电结束过去五年无核电机组投产徘徊不前的历史;风电装机容量连续五年翻番增长,打造多个陆上“风电三峡”。
为加快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在张国宝的领导下,国家能源局力排众议,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建设大型风电场,打造若干个“风电三峡”,大规模使用风能,把成本摊薄,从而降低价格;二是通过规定国产化率70%的硬性指标扶持国产设备,重点扶持优势龙头企业;三是打破政府制定电价的传统,引入风电特许权招标制度确定电价,公开竞争。这三项措施,加上《可再生能源法》对补贴基金和全额收购可再生发电的规定,使得中国风电价格迅速降至每千瓦时0.5元左右,风电行业迎来爆发性增长。截至2010年底,我国风电装机总量达4182万千瓦,领先于美国,居世界第一。
三、能源国际合作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能源国际通道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陆上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能源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境外能源资源投资并购和勘探开发也取得重大收获,初步建成了非洲、中亚-俄罗斯、南美洲、中东和亚太五个海外油气合作区;合作对象不断丰富,目前我国已与数十个国家建立了双边能源合作机制;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从石油、天然气逐步扩展到铀、煤炭、风能、太阳能、能源装备等多个领域,从单一的上游勘探开发逐步发展到上下游一体化的多方位、全领域合作;合作方式不断创新。在“走出去”中通过独资、合资、参股、并购、工程承包、技术服务等方式,在海外能源勘探、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中国能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大大增强。
四、能源科技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在张国宝同志任期内,能源科技化程度大幅攀升,建成了一批主要的能源基地,供给能力明显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异军崛起,能源结构和生产布局显明优化,能源装备水平获得长足提高。
在国家能源局的推动下,国家发改委连续出台多项鼓励和扶植政策,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起到了提纲挈领的引导作用。2001年中国发电设备产量仅为1300万千瓦,到2008年则已超过1.3亿千瓦,跃居世界第一。装备制造业对全国工业总产值、就业的贡献率均超过25%,对外贸出口的贡献率更是超过50%。
其中有关新能源装备制造的发展尤其显著。开发出了3兆瓦、5兆瓦风力发电机;核电设备国产化率从岭澳一期项目的30%,提高到了红沿河项目的85%,并成功掌握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核岛9大关键设备的制造技术;水电单机采用70万千瓦并推广应用,并在向100万千瓦迈进;坚定支持±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输电设备国产化工作,使我国输变电设备技术跃居世界先进水平;风冷发电循环流化锅炉,重型燃气轮机得到推广应用;成功建造14.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摘取了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
五、民生能源工程得到重视,城乡居民使用能源条件不断改善
张国宝在主持能源工作期间,十分重视民生能源建设,着重从农村能源建设、城市供热机组建设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三个方面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使用能源的条件。
在农村能源建设方面,实施农网完善工程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并在偏远农村地区推广利用太阳灶、太阳房、太阳能热水器,2009年农村人均生活用电比2005年提高了79%;在城市供热机组建设方面,在北方高寒地区建设了6000完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替代了大量燃煤小锅炉,解决了4000多万城市人口供暖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方面,力主建设青藏联网工程,解决西藏长远供电问题,加快新疆能源开发建设,实现了新疆电网与西北750千伏主网互联。在这些措施的引导之下,2010年,我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水平比2005年提高了32%,人均电力装机比2005年增加0.29千瓦,人均天然气消费是2005年的2.4倍。
总之,在张国宝同志领导下的能源局,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制定能源法规、规划、政策和标准,谋划重大项目布局,引导和服务能源行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张国宝同志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敢于碰硬,不计较个人得失,为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懈努力,扎实工作,为我国能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能源行业当之无愧的典范人物,也是中国能源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
首届颁奖典礼论坛主题
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研讨会
主办方简介
《中国能源报》是人民日报社2008年组建成立的一家以报道能源领域相 关新闻信息为主的一家报纸,其前身为创办于1978年的《市场报》,现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为宗旨,全力打造国家能源政策、宏观管理与企业运行的综合信息发布平台,为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最具价值的产经新闻。
《中国能源报》(邮发代号1-6)是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与国家能源局合作创办的能源产业经济类报纸,承担国家能源委员会和国家能源局的机关报职能,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份以整个能源产业为服务对象的专业媒体。作为国内最权威的能源产业经济媒体,《中国能源报》服务于国家能源战略,作为国家能源政策与宏观管理的信息发布平台,为能源产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能源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为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提供信息依据,为广大的能源产业领导者、从业者提供最具价值的产经新闻。
《中国能源报》的目标读者定位于能源及相关领域的党政官员和公务员、能源企业家及高层管理者、能源领域投资者、研究者、咨询者和服务者、能源的重要用户、全国各大高校能源专业师生、国际能源行业企业从业人员。这些读者拥有国家能源政策的制定和决策权,具备能源企业各项运行、重大投资、重大采购行为的决策权和影响力。
《中国能源报》为对开瘦报,彩色印刷,每周一出刊。版面分为新闻和专刊两个板块。新闻板块包含国内要闻和国际新闻,专刊板块涵盖石油天然气专刊、煤炭专刊、电力专刊、新能源专刊、科技装备专刊和节能减排专刊。
评选组委会主要负责人
组委会主席
李庆文 组委会秘书长
解树江 组委会副秘书长
潘仁飞 组委会副秘书长
刘
浩
第三篇:中国能源概况
中国能源概况
一、能源禀赋
我国传统化石能源资源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等优质化石能源相对不足。我国煤炭剩余储量居世界第3位。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处于早、中期阶段,未来还有资源储量增加的潜力。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水电技术可开发量为5.4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二、能源生产
我国已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
(1)煤炭生产:煤炭是我国的基础性能源,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四省(自治区)。
(2)石油生产:我国石油产量近年来保持平稳增长。我国是世界第5大石油生产国(前4位分别是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和伊朗)。西部和海上是我国未来石油开发的重点,处于勘探的早期和产量的上升期,是保持我国石油稳产的主要区域。
(3)天然气生产:我国天然气生产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产量增长较快。供应格局已呈现出“西气东输、海气上岸、北气南下”的局面。产量居世界第7位(前6位分别是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伊朗、卡塔尔和挪威)。
(4)电力生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超过能源生产增速。我国是世界第2大电力生产国。
三、能源消费
(国家的电气化水平衡量指标:一是发电用能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二是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
(1)一次能源消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及立足国内满足需求的能源方针,决定了我国将长期保持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2)终端能源消费: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优质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近年来明显加快,比重逐步增加。煤炭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石油和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大幅提升。终端煤炭消费逐渐向工业集中,交通行业是最大的终端石油消费行业,工业用电结构呈现明显的重型化趋势。
四、国际能源合作
随着国内能源需求的增长,我国由能源净出口国逐渐变为能源净进口国。能源进口的不断增加促使我国能源供应保障策略从自给自足逐步走向立足国内和利用国外资源并举,国际能源合作在我国能源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油气领域,我国能源企业不断加快海外投资步伐,主要投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协议或竞标的方式直接获得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权;第二种是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获得海外油气资产;第三种是通过贷款或其他援助方式获得资源国提供长期油气资源供应的承诺。在煤炭领域,我国能源企业主要通过投资开矿的形式获取海外煤炭资源。在电力领域,我国能源企业积极开展跨国输电和电力贸易。此外,我国能源企业还通过工程承包、企业并购、资产运营、技术装备出口、管理咨询等方式进入海外电力市场。
第四篇: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能源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摘要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解决能源问题是我国需要面对的尖锐和紧迫的问题。阐述中国能源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面对国内国际形势,提出了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能源现状、能源结构、未来新能源、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064(2008)06-0009-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对一次能源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煤炭开采的安全、利用率、深加工的研发,石油对国外进口的依赖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煤层气等个别气体产业化建设问题等等都在制约着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发展在20a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现GDP翻2番,能源消费翻1番,完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目标。〔1〕
1对中国能源现状的认识
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资源储量的勘探也越来越清楚。中
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全国主要能源的基础储量为:石油248972.1万t、天然气28185.4亿m3、煤炭3326.4亿t;但若以“人均拥有量”来衡量,中国却是资源贫瘠国,2006年人均石油储量只有1.9t,人均天然气储量
2168m3,人均煤炭储量256t,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中国的人均资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2中国能源存在的问题 中国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以煤占主导地位,偏离了世界能源结构以油气为发展趋势的主流。落后的用煤方式、生产设备、管理方式产生了严重的污染。中国经济现代化正面临能源的严峻挑战:能源供需矛盾尖锐、转换方式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2.1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有差距
中国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的21%,能源矿产人均探明储量
相对较少,煤炭资源可以满足较长期需求,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需要以国外资源作为重要补充,才能满足当前和长远的需求。中国是世界能源大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2.2能耗强度高,效率低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与管理技术上的落后,尽管 在能源消耗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产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大量使用高耗能的落后技术和产品,现有的近400亿m2建筑中,99%属于高能耗建筑。
中国发电、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消耗全部一次能源的80%左右,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20%~30%[2]。2.3结构不良,污染严重
能源资源决定了中国能源长期以来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
构,不论是火力发电还是工业用煤,都会造成大量污染排放。SO2和CO2排放量分别居世界第1位和第2位,必须在发展的同 时,下大力控制排放,开发新能源。3解决能源问题的基本战略
面对飞速发展的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能源供应来 保证现代化建设。因此我国现阶段能源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快研发低能耗或者无污染的新能源的同时大力节能,减少能源的损耗,合理控制污染能源的使用量,增加绿色能源的使用。将“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经济效益”的“两高一低”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两低一高”模式。其次,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对煤等能源加大洁净化技术的推广。要以保护环境为首位,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政策。适当调整好能源结构,实现结构多元化,加大对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4中国未来能源
在未来,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一次能源的供应越来越少。
必须找到更多的、合适的能源来保证祖国的经济建设,在本世纪内,以煤、石油等作为主要能源的同时开发更多新的能源。4.1天然气资源
天然气将作为中国未来的新能源,有常规天然气和煤层气、甲烷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国土资源部等5部委下发《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办法》,将煤层气列为国家一级管理的矿种;煤层气已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国务院发布加快煤层气利用意见,对煤层气抽采利用实行税收优惠,2020年前可减免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项目建设用地予以优先安排;国家发改委2006年颁布《全国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计划2010年全国煤层气产量100×108m3,其中地面开采50×108m3。中国煤层气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已经在个别地区实现了商业化,国家也出台了鼓励煤层气的利用,不仅能提供更多油气能源,还降低了矿井瓦斯灾害的发生。4.2油砂与油页岩资源
中国油砂资源也很丰富,在柴达木等地已发现了大量高品
质的油砂矿,这能极大地补充中国石油供应不足的状况。中国油页岩资源丰富,探明资源量315×108t,预测资源量4520×108t,其中所含页岩油资源量476×108t,排第2位(2006年),主要集中在东部区、青藏区和中部区,其中东部区页岩油资源量占全国的35%。目前,页岩油探明储量20×108t,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广东省、辽宁省[3]。4.3天然气水合物
在中国南海海域资源潜力最大,11个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分
布区有效分布面积约为125833km2。南海的调查程度相对较高,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证据和一系列地质、地球化学异常标志,初步圈定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范围及其厚度。
4.4绿色能源 4.4.1地热资源
中国地热资源丰富,利用广泛据中国地调局统计,2000m以浅可采热水量68.5×108m3/a,折合标煤3285×104t/a[4]。4.4.2太阳能资源
全国2/3地区日照小时数大于2200h/a,理论储量折合标
准煤达17×1011t/a。丰富区位于吐哈、柴达木、二连、银额盆地;较丰富区位于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松辽及渤海湾盆地[5]。目前利用太阳光光能发电已成为主流,中国也在加紧研发光伏电池和如何降低成本等问题。4.4.3风能
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全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为
10×108kW。其中陆地上离地10m高,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 有2.53×108kW,海上7.5×108kW。东南沿海、山东、辽宁沿海及其岛屿年平均风速达到6~9m/s;内陆地区如内蒙古北部,甘肃、新疆北部以及松花江下游也属于风资源丰富区[6]。4.4.4生物柴油
目前中国生物柴油发展以民营企业为主,已经建成了一些
小型生产装置,总产能11×104t/a,主要以地沟油、植物油脚为
原料。大型企业正积极扩大生物柴油产能建设,中粮集团“十一五”期间,规划利用地沟油等建设10套生物柴油生产装置,总产能达55×104t/a[7]。4.4.5氢能
人类利用氢能的方式有利用其化学能直接燃烧,放出热量 和产生水,其过程为:
2H2(g)+O2(g)圯2H2O+483.20kJ 这种单位质量的氢不仅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产物中没有任何污染,大量的氢气不是很容易得到。但是如果将其用于氢能,氢核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放射性,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其理论基础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对论解释了太阳的能量释放过程,即4个H原子聚变成一个He原子,在质量上He原子比4个H原子减少了0.711%,这个差额称为质量亏损,从而释放出能量。,氢核聚变能也属于氢能,氢核聚变的原料是氢的同位素氘,氘的资源比较丰富,在海水中氘和氢之比为1.5×104:1,地球上海水总量约为1018t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氘,经过计算,1L海水中提取出的氘,进行氢核聚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00L汽油燃烧释放的能量。地球上的海水几乎是“取之不尽”的,因此受控氢核聚变的研究成功将使人类摆脱能源危机的困扰。利用氢能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受控氢核聚变,这也是“氢能源”利用的终极目标[8]。尽管现在世界限制核能的发展,但是核能小型化,如核动力汽车等等,都是很有潜力的。4.4.6水能
水能具有资源可再生、发电成本低、生态上较清洁等优越性,中国水能资源丰富,总量位居世界首位,但中国水电能源开发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积极谋划水电能源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三峡水电站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水电能源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次海洋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环保能源。潮汐能、海浪能发电将在未来起着更重要的位置。5结束语
通过对中国能源现状和能源结构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 了我国能源利用状况,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明白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英明之处。我国有着特殊的国情和特殊的能源结构,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在为能源斗争,能源危机时刻存在,国际形势时好时坏。中国必须依靠本国自身的能源来支持经济建设,适当进口国外能源,找出一个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参考文献
1陈清泰,等.中国能源战略构想.财经界MoneyChina,20052杜祥琬.中国能源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求是,2006(22)3张金川,金之钧,袁明生.页岩气成藏机理和分布.天然气工业,2004,24(7)4我国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 部,2006 5罗振涛,霍志臣.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2006年发展概况.太阳能,2007(2)6 李景明,王红岩,赵群.中国新能源资源潜力及前景展望.天然气工业, 2008,28(1)7吴明作,黄黎,张百良,等.国内外木本生物柴油的应用研究现状及我国 的研究展望.西部林业科学,2007(2)8胡亚范,马予芳,张永贵.绿色能源--氢能.节能技术,2007(5)
3、新能源国内总需求情况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未来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我国对新能源产业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未来新能源势必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其发展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开发利用新能源从实际出发,努力推动节能环保建筑的建设,以及低碳减排产品的研发,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打造清洁现代化国家。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从未来的市场前景看,若按“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8%—9%、电力弹性系数接近于1来测算,2015年全国电力需求将达到约5.5万亿千瓦时,要达到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相应约需发电装机12.5亿千瓦。按此继续推算,到2020年全国约需发电装机16亿千瓦,而到今年底,全国总装机预计达到8亿千瓦,这说明新能源具有长期非刚性的需求,它的发展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现实的市场竞争力看,受技术、设备等因素及新能源自身分散性、不稳定性特点的制约,新能源要在成本上与常规能源并驾齐驱还有待时日,加之新能源的关键设备要依赖进口,成本更进一步被推高。这说明高成本、高价格、低效率导致的新能源市场竞争弱势是制约新能源商业化和产业化的最直接因素。
4、新能源国内开发利用现状
不同种类的新能源在资源分布、技术难度、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在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发展势头良好,已经进入或接近产业化阶段,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风电以及生物燃料,已经形成较大的商业规模,成本也降至可接受水平。核能技术已经成熟,核电在国外已过发展高峰期,在我国则刚刚兴起。核聚变、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能仍处于研究和发展之中,距离商业化还有较大距离。
截止到2009年2月,全球核电装机已达3.72亿kW,年发电量2.6万亿kWh,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约为6%左右。相比而言,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以2006年为例,其在全球一次能源供应量中的比重仅为1%左右,占全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仅为8%左右。2007年,全球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为1.65亿kW,相当于全球电力装机总容量的3.7%(见表2)。德国、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其市场规模和装备制造水平跟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大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和保有量、光伏电池产量、地热直接利用量以及沼气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不过,我国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供暖和制热领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方面跟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仅为905万kW,占全球5.5%,远低于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占全球16%的比重。
三、新能源产业基地演进的制度要素分析
新能源的发展主要依赖制度的推动,而如何将其达到一个平衡稳定是尤为重要的,由此新能源产业从制度和政策方面应充分形成推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顺应国家倡导的节能环保政策,有效的达到能源利用效率高涨的目标。国家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上应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宏观角度
1、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
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新能源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目前,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我国重点产业。新能源一方面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增长。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中国新能源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我国已经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等,部分行业部门和地方地府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国家级的规划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目标定得偏低,如风能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为1000万kW,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3000万kW,而事实上,1000万kW的目标已经于2008年实现,3000万kW的目标也可能提前于2012年左右实现;二是缺乏设备制造产业和资源评价方面的目标。
国家有关部门应密切跟踪国外新能源现状,充分考虑新能源资源量、技术发展水平、环境减排目标、常规能源现状等因素,对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我国有关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规定和政策措施并不比国外少,但这其中有许多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的实际,应立即对不合时宜或相互矛盾的规定和措施进行清理,制定出切实可行、可操作性高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
2、环境保护制度
随着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各国更重视各产业的环保性。环境保护制度对于一个国家长期内产业基地的发展会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例如东北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了风力发电建设项目专项检查。环保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风力发电项目是否履行了环评审批手续;在建项目是否认真按照环评批复的要求落实了生态恢复措施,各项污染治理设施是否同步建设;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项目是否履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手续,各项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等。
3、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影响到产业基地的实际成本与收益,因此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会提高新兴产业基地的效率,带动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的积极性。
例如辽宁阜新市国税局把学习科学发展观落实在行动上,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风电发展,促进阜新转型。阜新联合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和阜新申华协合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坐落在彰武县,两企业是以开发利用风电项目投资为主体的外商投资企业,为助推企业帮大做强,市国税局利用现有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政策,针对该企业采购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市国税局积极向上级请示,主动向企业介绍办理类似业务的案例及税收政策,引导企业积累原始资料。
总的来说,国家应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在新能源发展初期,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开发资金,或在能源集中采购方面给予倾斜,或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设立专项的投资基金。但政府直接投入毕竟有限,政府投资的真正目的在于吸引商业资本进入,产生乘数效应。因此政府作为的重点应放在制度设计方面,以政策支持和导向为新能源“出海”护航。一是制定相应市场准入政策,为新能源发展创造持续稳定的消费市场。二是完善电力定价体系和价格补偿机制。三是通过税收优惠等手段发挥政策杠杆作用,调动投资者积极性。四是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比如在风电发展上,有些风能基地在没有详细测风资料的情况下上马,风电场规划粗糙,规划的容量也不科学,使很多风电机组无法达到设计出力。
(二)微观角度
1、创新制度
企业的活力主要在于创新,但创新若想与市场规律更好的协调需要相应的制度保证。东北地区新能源产业基地内的企业不仅在企业制度上同时在企业管理上都十分重视创新。例如国电双辽公司实施了创新制度,在技术创新上,企业进行投入上的制度限制,特别是设置了最低科研资金的限定。在管理制度上,创新制度给予了运行环境及运行期限的制度保证。
2、竞争制度
东北地区新能源产业基地内的企业在竞争制度的引导下更好的与市场运行基本规律相一致,避免了企业经营者利益冲动而引发非市场规律下的竞争所形成的最终企业甚而产业基地的损失。
第五篇:北大经院金融考研前人走过的风雨路途
北大经院金融考研前人走过的风雨路途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
本人今年考研北大经院的金融专硕,初试总分383,其中英语81,政治73,专业课114,数学115,初试第十二名,综合第十名。因为这是一个干货贴,省去各种心路历程和励志话语,直接说一说各科复习情况。
政治:肖秀荣1000题+肖四
因为高中是文科生,自认为政治还不错,再加上比较相信自己的背诵速度,所以只留了最后十来天时间复习政治,其中花四五天时间刷完了肖秀荣1000题,剩下的时间全用来搞定肖四,结果我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背诵能力,肖四差点没背完。好在今年肖大大押题比较准,除了一道大题,基本全押中。这里政治给大家的建议是:一定不要认为肖四看起来很薄就轻视了它,最好等它一出来就马上着手开始背。此外,选择题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刷题!至少这对我来说是很有效的,因为通过做题你会知道考点在哪里,比直接看教材看风中劲草更有针对性也更加轻松。但以上方法仅限于基础跟我差不多的文科生,理科的同学还是尽早开始复习,但也不建议太早,总之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和节奏。
英语:英语我基本上属于裸考,仅在考前背了几篇应用文,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反而因为牺牲了午休的时间而导致考场状态非常不好,一进考场实在太困就小憩了半小时,导致写作文的时间差点不够。最后查分的时候发现后面40分的大题一共扣了15分。所以英语作文和翻译一定要重视!还有考前一定要休息好,保证状态!阅读不太好的同学也可以刷题,比如每天四篇阅读这样子(我高中就是每天刷题,这样做的好处是清楚英语阅读出题人的思路,即使单词不认识也有办法把选项选对)
数学: 这个实在是我的耻辱,考前半个月基本没做题,导致手生。大家千万不要满足于做真题,这个很有欺骗性。还有大家不要低估数学真题的难度,我就是觉得前几年数学挺简单,就没怎么花时间,模拟题也没有做,结果今年卷子一发下来我就呵呵了。数学一定要做模拟题!不要觉得400题或张宇的模拟题太难跟真题不相符就不做!模拟题做得越多越好。其实只要数学考140分以上,政治和英语正常发挥(这两门其实拉不开差距),专业课100来分,总分就已经很高了。花时间准备数学的性价比还是蛮高的。
专业课:考完数学觉得自己基本要挂掉了,本着参与精神,还是睡了一觉后来到了考场,这个时候心态已经放很平了。一拿到卷子看到有一道时间序列分析(初试没怎么看)还有一道20分的金融数学题目(完全没思路),心态竟然特别好。一来专业课是我复习时间最长的一门课,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底气的;二来我当时的感觉是,这两道题肯定要挂掉大多数人,能做出来的很少(事实证明我是对的);三是反正数学已经那样了,情况再糟也糟不到哪儿去了。于是时间序列分析我只做了一问,期权那道果断放弃了。但其他题目我做得挺好,自我感觉不错,还给自己估了115分,结果出来是114分~
推荐书目:罗斯《公司理财》强烈推荐
博迪《投资学》强烈推荐
这两本书必看!至少看三遍吧,第一遍看特别痛苦,费时也挺长,第二三遍看费时就很少了,而且经典就是经典,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题目至少做两遍,而且一定要自己动笔做!
刘力《公司财务》 配合罗斯那本书有助于加深理解,课后题也推荐做一做,题量不大,但堪称精品,但网上流传的答案似乎有一些错误,这个自己应该能判断出来。
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重点在上册,我当时是自己做了笔记,附录那些推导和证明要掌握,课后题目我也做了,有人推荐李子奈那本,但里面涉及矩阵,我认为经院还考不到那种程度。
董志勇老师的计量经济学课件强烈推荐!配合古扎拉蒂那本书,应该能把计量经济学除时间序列分析的部分涵盖。三年考试中时间序列分析的内容出现了两次,可见还是蛮重要的,建议找一本经典的专门讲解时序的教材来看,古扎拉蒂那本里面有关时间序列的内容讲得还不太够。
茆诗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只需要看数理统计的部分,而且只要看到方差分析那里就足够了。内容很少,但有些定理还是要记的,比如今年考到了一致性的证明,其实只需要三四步就证出来了,不必像有的小伙伴做得那么复杂(好像还用到了切比雪夫不等式,极限等等,而且我也没论证过这种方法正确与否),考前正好翻到了这个定理,有个印象,考场上就直接用了。
赫尔《期权,期货与金融衍生品》我没看过,但是根据今年的出题情况,应该是要看的。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 书本身是很好的,15年出过一道博弈论的题目,经院的风格是出题面比较全,不知17年会不会考,有时间的话还是看看吧,建议看到博弈论的章节即可。
宋逢明《无均衡套利分析》 书本身挺好,对于思路的提升很有帮助。但我当时感觉时间不太多就只看了两三章,打算考完继续看。
关于复试:其实初试结束后再准备复试完全来得及。首先,复试中英语很重要,相比准备那些根本押不到题目的专业课问题,准备英语可能会更划算一些。听力语速较快,比托福更快,甚至快于VOA标准英语,复试期间一定要坚持每天练习听力。英语口语可以按照托福口语来复习。其次,面试的老师不仅仅参考你面试中回答问题的情况,还要看你的背景资料,以及面试时的态度。建议大家好好准备自己的简历和个人陈述,像找工作一样精心准备自己的资料,而且一定要准备五份以上,每一份资料都用文件夹整理好,给老师一个不错的印象。自我介绍个人感觉不太重要,听另一个复试的伙伴说他当时只说了自己的姓名,本科学校和专业,以及来自哪里,最后依然高分通过。最后,关于专业面试,其实大家不用把专业问题想得太恐怖,尤其是跨专业的同学,一来它在面试中不是决定性的,二来专业课面试准备也是有章可循的,只要大家把该看的书踏踏实实看了,再关注和准备一些热点问题,其实问题就不会很大,至少在面试中多多少少能说出来一些。
建议复试期间看的资料:范里安或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张延《宏观经济学》(强烈推荐)
罗斯《公司理财》
博迪《投资学》
米什金《货币银行学》(强烈推荐的好书)
易纲《货币银行学》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部分)
姜波克《国际金融》(强烈推荐)
经院官网上的教授观点和两会专家谈(上面都是经院老师一些时评类的文章,强烈推荐,建议做笔记,对其观点进行总结提炼)
微信上的一些公众号(例如啃金融,财经连环话,搜狐财经,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等)也很不错,有些还是以轻松幽默的图片方式传播金融知识,很适合跨专业的同学。
面试流程是:首先是听力环节,今年特别坑的是只有六道题目,方差特别大,而且运气的成分多,接着是面试环节,首先抽一道英语问题回答,接着从十道专业问题中抽三道题目,选择两道题目回答,面试过程中老师不说一句话,需要你主导整个过程,这也算是经院的风格吧,跟光华以及汇丰一问一答的模式完全不同。经院面试有点压力面试的意思吧,有些老师全程黑线,而且不说一句话,刚进去时可能会有些紧张,但如果你准备充分的话,也许说着说着就不紧张了。总之面试时要尽量说,结尾要加上一句:自己可能对这个问题关注得还不够多,以后会在这方面多做功课。这会向老师传递两点信息:一,你在很努力很认真地回答问题;二,你是个谦虚好学的好学生。做到这一步,老师也不会太为难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