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生命》教学反思
省级教学反思
《谈生命》教学反思
桦川县第二中学
李 婷
《谈生命》教学反思
------桦川县第二中学
李 婷
《谈生命》是冰心老人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和哲理意蕴的抒情散文,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这节课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
根据语文课程改革新理念与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散文教学的具体要求,我在对《谈生命》一课的设计中,侧重对学生活动和教学方法的设计,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在研读、讨论、探讨过程中,加强对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难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的认识。对学生进行豁达乐观、奋斗不息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本节课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他是这样做得„„。”“我喜欢„„,(句子或词语)因为它采用了„„的写法(修辞),表现„„的感情,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
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课前,我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了达到这几个目标,我采取了板块教学,将这一节课的设计分成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引用名言导入后,推荐课文和作者,再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落实字词。这一环节主要是落实基础,积累。
第二板块: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这篇文章在形式上没有分段,可层次标志却很分明,这有助于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各层意思,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
第三板块:探究了解,主要是突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富于深意的句子,从而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
第四板块:联想体验,目的是通过“仿写”训练,由课文拓展到现实,让学生从更深的意义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 初三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质的阐释,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讲完这节课后,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在对文章知识的扩展上,与学生能力的训练上,都是有欠缺的。例如,对冰心散文知识的扩展,语言的能力渗透,都很深入。如果在阅读这一环节上处理得好一些,课堂气氛、学生表现会相应地好起来,这一节课将会更圆满。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反思,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除了精研教材外,还要必须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教师、学生、文本的有机结合,才能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谈生命教学反思
谈生命教学反思
谈生命教学反思1
花了整整两日解读构思冰心先生的《谈生命》,本以为自己的设计简洁又深入浅出,但是两堂课上,我都犯了个严重的错误,因为这个环节的设置,让整堂课由刚开始的生机盎然到中间急转直下,最后只得我自言自语,在索然无味中,在孩子们迷茫不解无聊的眼神中,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做“冰火两重天”。
这是冰心先生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通过两个比喻从横向和纵向来阐释生命的遭遇和历程,然后在此基础上,勉励人们实践生命的价值,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并常怀感恩之心,用豁达的心态去享受生命的丰富多彩。
我想,本文的主题是很清楚的,而文字背后所引发的联想想象和思考才是更有价值的。所以,在读上,我就设置了三次,虽然都放在这节课的开头。初读小声读,圈注生字词。再读放声朗读,初步感知文意。三读,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冰心先生的这篇散文中,最想对我们说的句子是哪个(哪些)。
刚开始,大家都很活跃,用到了今天跟刘老师学的激将法,特别是在找作者最想对我们说的话这个环节上,虽然我的某些追问还是觉得不够恰当,但孩子们的品读思考是非常到位的。我们谈到了生命的必须以不懈的进取去实现价值和意义,提到了不能庸庸碌碌成为行尸走肉浪费生命(怪我平时爱用这个有些残忍的词),谈到感恩,谈到坦然。我想冰心先生想要对我们说的,孩子们都领悟到了,而且品位得很到位。
最失败的环节登场:理清文章思路。从这里开始,大家的思路就被限制了。我们把思路理清后,就不由自主的进行了机械的全文分析,跌入了以前学议论文的陷阱,且这个陷阱是我自己设的,后面就开始一片死寂,孩子们自己主动性几乎没有了。而我自认为该精彩的下一个环节也歉然逝去。虽然在上个环节末尾,我已看到了精彩的前奏。
因为今天中考照相,时间被分割,所以我提前把课堂任务板书下来让学生去做。在上个环节后还设置了一个我觉得可以引领孩子走向深刻的环节:请用波浪线画出理解上有疑问或者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而在找“最想对我们说的话这个环节”的最后,有一个女生找到了前边儿,在引导之下也品位得不错。我想这个环节应该是可以让几乎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并且主动思考讨论的,但是又想着这么简单的文章思路,总要理一理像课堂才完整,孩子思路才清晰,然后我就跌进泥潭里,然后就有了几天的追悔莫及。
现在回过来想想,也完全可以用很少的时间理完过后进入接下来这个环节。我却绕了进去,也是因为自己忘了此环节的教学目标,还顺着结构走进了分析,也难怪由合唱变成了独角戏。还是怪自己不够坚定,被自己和学生绕了进去。
本来还设置了最后的环节,让学生在最后8分钟写作,用“生命像。。。。。。”,但是课在我的失误中无味地结束,估计学生也没有写的欲望了。哎。
遗憾和悲催。以此为戒。
谈生命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文字、图片皆可。
教师:介绍作家作品知识、背景知识、文体知识等,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生命是什么,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会获得新生的力量;生命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只有历经风雨才能庄严灿烂。江流入海,落叶归根,只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每一点快乐与痛苦,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完美,才会拥有更灿烂的人生。
板书课题:谈生命——冰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家作品
①学生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主要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②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而是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
A、图片数组。略。
B、作者简介一则:
冰心(1900.10.5—.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
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检查生字词情况
通过幻灯片展示题目和答案。①②题让学生笔答,③题让学生口答。设计此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进行字词积累,同时使形式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 ) 枭鸟 ( ) 羞怯( ) 绯红( ) 怡( )悦
荫庇( ) 芳馨( ) 休憩( )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岩( ) 云yì( ) 休qì( ) 骄shē( ) 穿枝fú叶( )
③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A、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B、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C、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三、整体感悟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以下内容在学生书面概括的基础上,通过幻灯片展示。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书面概括能力。
第一层(头两句话),提示话题。
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三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棵小树”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四层(最后的部分),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你认为下面这些说法对不对?为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小组交流。
A、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又不失浪漫。
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如果以上说法没有说出你心中的感受,请你尽管提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适时适当参与学生的交流,并给予指导。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和甄别能力,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四、研读探究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基本程序是:甲学生提出问题(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后面的学生不再重复)——乙丙等学生帮助解决——教师帮助解决难题或总结归纳。某些问题如果与下一个环节相同,则在这个环节处理。
说明:这个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用时也最长。这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过程略。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思善问的习惯和大合作学习的意识。
2、教师引导探究
本环节基本程序与上一个环节相同。问题与答案皆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二是突出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①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A、作者为什么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提示:“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决定了全文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B、在文中作者分别将生命比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加以充分展开,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示:“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A、对“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这句话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或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或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B、“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中包含这什么哲理?
提示:这是一个比喻句,意思是说: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五、拓展延伸
本环节问题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社会人生,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是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1、作者说;“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生命的认识。
2、对于生命,冰心老人用形象的比喻作了阐释:“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请你试着用生动的语言,仿写这个句子。
六、布置作业
1、将本课所有的生字词进行分类整理。
2、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设计本教案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我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文字、图片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这个环节,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且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因而在达到上述目的之外,也让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再次获得学习的自信。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又设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本教案第四部分“研读探究”的第一个环节)。这也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然后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帮助解决,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分层次教学”中“如何分层”这个难题,因而效果也就特别好。
谈生命教学反思3
《谈生命》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而此次授课的对象是职高二年级的学生,职高的学生在语文基础上来说相对比较薄弱,对知识的理解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也较差一些,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他是这样做得……。”“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在课堂中,职业技术教育要注意把学习语文和培养相应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职业场景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努力做到为工作、为生活而学习。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可以说有得有失。
成功之处:
职高的学生在这节课中,我考虑的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课文给他们带来的思考,让他们懂得去思考人生、思考对待生命的态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毕竟职高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很少受到表扬,因此在课堂中,我积极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回答无论对与错,都给予学生大大的表扬,让学生能够更积极的参与课堂,明白自己也是行的。因而此次教学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难易分配合理;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实施比较顺利;学生在本节课中受到了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运用技巧;在探究中安排朗读,读思结合,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力和理解力;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读中悟,读后交流,畅谈感想,理解语句,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不足之处:
作为职高教育,在没有应试压力的情况下,还未充分做到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除此之外,可以选择更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说,有话说“,积极引导学生真正的爱语文,学会如何清楚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谈生命教学反思4
在教学各环节中,自己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特别在感悟生命的形象美(春水,小树)和哲理美时(在文中选择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说明理由),学生的语言表达,对文字的品析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让老师无比欣喜。另外,学生联系生活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司马迁,屈原,张海迪,霍金,凡高,雷锋,丛飞等)和自己生活中的实例(如刚学过的课文,刚结束的运动会等)谈对自己生命的启迪时已经打开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丰富的情感阀门,不仅学生的热情达到了高潮,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引导的作用。
但是本节课也还存在遗憾,在赏读了作者形象生动,富含哲理的语言描写后,让学生也来表达生命时(生命像……),学生的仿写比较肤浅没能引导他们学习作者不仅形象而且具体的语言表达,另外对于精美散文,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学习,努力改进,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更上新台阶。
谈生命教学反思5
《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和哲理意蕴的抒情散文,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一上课,我就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4点),给学生一个清楚的印象和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了达到这几个目标,我将这一节课的设计分成四个板块(照应教学目标)。
第一个板块:引用名言导入后,推荐课文和作者,再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落实字词。这一环节主要是落实基础,积累。
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这篇文章在形式上没有分段,可层次标志却很分明,这有助于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各层意思,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
第三个板块:探究了解,主要是突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富于深意的句子,从而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
第四个板块:联想体验,目的是通过“仿写”训练,由课文拓展到现实,让学生从更深的.意义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释,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特别是品读不够细腻,不够充分,教师在这一环节指导不够,学生的交流不够开放,不够精彩。如果在阅读这一环节上处理得好一些,课堂气氛、学生表现会相应地好起来,这一节课将会更圆满。起死回生教学反思品生教学反思男生女生教学反思
谈生命教学反思6
1、本文是哲理散文,通过朗读、精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位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目的。
2、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体验,探讨对生命的理解,加深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方法的引导,有助于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创新能力。
4、拓展延伸,在领会文章主旨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感受韵文学科以情育人,以美动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谈生命教学反思7
《谈生命》是一篇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的散文,适合采用朗读法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朗读来品味文章的语言,感悟文章内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了这个方法。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可以说有得有失。
一、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难易分配合理。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实施比较顺利。
学生在本节课中受到了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运用技巧。
2、在探究中安排朗读,读思结合,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力和理解力。
3、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读中悟,读后交流,畅谈感想,理解语句,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二、不足之处:
1、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的发言没有预期的踊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还不够到位。使学生在理解文章的主旨上遇到了困难。个别教学环节师生配合得不够默契。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
2、教学中评价性的语言还应增多,特别是鼓励性的评价。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静心沉思,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除了精研教材外,还要必须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教师、学生、文本的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谈生命教学反思8
《谈生命》是冰心先生早年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针对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强调朗读。我虽然注重了朗读,但是,从整体来看,朗读还是不够。在理解内容、分析比喻句的含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学生阅读完之后,好像又懂得了一点意思,有说不出,也说不明白,没办法,只好临时改变主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多次的指导。另外,在品析句子的时候,也花了不少的时间。从这两方面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缺陷很大。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我最迷惑的问题。长期以来,我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想在理解作者的感情的问题上,进一步拓展,但也未能达到要求,在下一篇课文尽可能做得更好。
谈生命教学反思9
《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宏阔形象,鲜明生动,而且文字精练、老到,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全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说出了作者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针对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强调朗读。我虽然注重了朗读,但是,从整体来看,朗读两还是不够。在理解内容、分析比喻句的含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学生阅读完之后,好像又懂得了一点意思,有说不出,也说不明白,没办法,只好临时改变主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多次的指导。另外,在品析句子的时候,也花了不少的时间。从这两方面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缺陷很大。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我最迷惑的问题。长期以来,我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想在理解作者的感情的问题上,进一步拓展,但也未能达到要求,在下一篇课文尽可能做得更好。
谈生命教学反思10
这节课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 ,他是这样做得……。”“我喜欢……,(句子或词语)因为它采用了……的写法(修辞),表现……的感情,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讲完这节课后,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在对文章知识的扩展上,与学生能力的训练上,都是有欠缺的。例如,对冰心散文知识的扩展,语言的能力渗透,都很深入。并且把课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一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九年级授课与其他年级的不同,也明白了知识的储备对教师的重要,更让我明白了同研一节课的意义。
谈生命教学反思11
《谈生命》是冰心先生早年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一上课,我就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4点),给学生一个清楚的印象和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了达到这几个目标,我将这一节课的设计分成四个板块(照应教学目标)。
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的方法学习课文,理清层次。活动是这样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生命感悟和认识的三句话,并以这三句话为依据,把文章划分为四层。这篇文章在形式上没有分段,可层次标志却很分明,学生只要用心读,这四句话并不难找。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筛选、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探究文章的写法。活动过程是这样的:请你尝试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所说的“术语”,指的是文章的表达技巧,如: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等。结构手法:照应、过渡、引出下文、总结全文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设问等。这一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在发现中,点评中深入学习课文,学习散文多种多样的表达,学习散文语言的精美。
第三个板块,引导学生理解富于深意的句子,从而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
第四个板块:联想体验,目的是通过“仿写”训练,由课文拓展到现实,让学生从更深的意义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释,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由于课前朗读不够充分,课堂上朗读也不够多,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生疏,使品读不够流畅,不够充分。如果在阅读这一环节上处理得好一些,课堂气氛、学生表现会更好!
谈生命教学反思12
1.《谈生命》一文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阅读“一江春水”由小溪而大海流动的内容,从词句中感受生命的激情以及生命由“弱小——壮大——归化”的规律;继而引导学生阅读文中春水流动中的四个“有时候”,体会生命过程的曲折和大起大落;再引导学生阅读小树成长的“春夏秋冬”,体会生命过程的平静与温馨,并通过品读、讨论、交流让学生感悟:生老病死是自然之规律,有价值的生命却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2. 讲述生命故事,很多同学听了后都非常感动,感慨万千,对生命仿佛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我能看出他们个个激动的表情,不禁为自己能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而高兴,让他们可以尽情地畅谈对生命的感悟与品味。
3.新课程告诉我们,教学应建立注重人的生命发展的价值观,即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移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是生命价值最大化的课堂,是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借课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所言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的内涵。真正做到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体会生命的魅力。并关注身边的种种生命形态,珍惜生命的每时每刻,轻视生命的坎坷,顽强执著地体现生命的可贵,在生命力的发挥和奉献中,创造出生命的壮丽和辉煌。
谈生命教学反思13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并且富含哲理、引人思考的散文,在这节课中我把重点定位为学生的诵读、品析、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对生命的理解。
按照一直以来的教学模式,我依然让学生自主回答问题,不点名。在课堂的前半部分效果很不错,学生大都比较踊跃,对课文的诵读、品析比较到位,可是在最后一个环节说说自己的理解时,却卡壳了。几乎没有同学主动起来谈谈,后来在我的再三激励之下有几个同学稀稀落落的起来但是神情里没了那份自信,反而局促的很。这很出乎我的意料,因为对这些学生来说,不管是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还是生活或阅历、思维状态都能游刃有余的解答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呢?
我又仔细回顾了前半节课他们的精彩表现,后来终于找到了冰山一角。前半节课的精彩、洒脱,大多数同学靠的是一本参考资料,看似流利精彩,其实很少有自己的语言、思维,而最后一个环节要靠自己了,很多学生便无所适从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离开了这个,再精彩的表演也只能是表演,可是学问是表演能够得来的吗?
课堂不该只要热闹,更要理智、深度,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活跃了,独立了,他们才可能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否则早晚有一天会被答案淹死,被独立思考掐死。
谈生命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1、朗诵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领会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含蓄深沉的感情,深刻理解人生意义。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2、深入体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教学情境及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
教学手段、方法:
1、创设情境,以优美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深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一)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介绍作者:略
(2)、背景介绍:
(3)字、词识记积累
2、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由老师和几名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并配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听读后让学生谈谈听读课文的体会,以及怎样把握朗读的语气、语调等。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一段课文练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研读赏析:(目标练习)
1、研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全文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一句。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层: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合作交流
(1)、作者用什么来比喻人的一生?春水和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学生讨论明确:
一江春水 东流历程 向前、 曲折、 复杂 、多变 象征人生之河
一棵小树 春秋四季 发荣、 滋长、 繁盛 、凋零 象征生命之树
以春水和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
(2)、在这几种生命历程中,春水和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
学生讨论明确 :
春水:聚集力量——快乐勇敢地流走——愤怒地奔腾和怒吼——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一声不响地流入、消融、归化
小树:勇敢快乐地破壳——雨中吟唱风中跳舞——挣脱、挺立——宁静和怡悦——消融、归化、无乐无哀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明确:
最后一层全是议论。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从表达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再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起着绾结全文的作用,这是对生命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3、赏析文章之美
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感受文章之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文章美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从四个方面带领学生赏析品味。
(1)、形象美
(2)、情感美
(3)、哲理美
(4)、语言美
学生从文中找出具有以上特点的句子,分析研讨过程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希望能对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帮组。
4、总结感悟
(1)、教师提问:你从课文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的规律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
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
(2)、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目标检测)
1、课堂检测
仿句练习: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造句。或续写几句“生命像什么...........”
2、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
(2)、以“生命”为话题作文。
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生命的本质—— 蓬勃成长 奋勇前进
生命的规律—— 幸福与快乐相伴
顺利与曲折相随
谈生命教学反思15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它们都融进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
《谈生命》发表于冰心老人仙逝前不久,是一篇带有比喻、象征意味,以及深邃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式”散文。
在这篇诗一样的散文中,冰心老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谱写出对生命过程以及本质的独特领悟。语言精彩明丽,细腻典雅,把“冰心体”的语言风格诠释得淋漓尽致;同时,思路清晰,章法严谨,用形象的描述诠释哲思的深邃,景、情、理完美融合,将散文写作技巧运用得纯熟自然,不着痕迹。
然而,阅读,首先是一个接受的过程。
从作者到读者,从世纪老人冰心到年仅十五的初三学生,隔着的岂止是滔滔的岁月的河,它还有人生经历的深深烙印和丰厚积淀的无限衍生。
更何况,从阅读到理解,从理解到感悟,隔着的还有文字作为交流工具所具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以及因这局限而横亘在阅读者面前的美丽陷阱呢!
尽管渐渐长大,对生命也有或深、或浅的感受;但生命,这样一个极其抽象的概念,以其清浅的生活阅历,学生几乎还难以体悟到生命真谛以及平凡生活中蕴含的丰富哲理。
尽管生命价值观的树立,犹如他们生活中一盏盏明灯,对正处青春期的学生,不可或缺,举足轻重,但以其叛逆的心态,几乎也难以披文入情,探赜索隐,读出那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语言的妙处以及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沉思索。
那么,在两节课的时间里,怎样让学生以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为基石,培养热爱生命的强烈意识,启发对生命本质的更深理解,从而涵养正确的价值观?
那么,在第一课时,怎样让学生能够带着兴趣走进文本,带着思考揣摩文本,从而完成对精美雅词的自觉积累,形成对内容的初步理解,整体把握,并最终为第二课时的带着感动背读文本、结合自身经历升华文本的教学得以顺利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鉴于这样的思考,我拟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积累词语,夯实基础;多种方式诵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及生命本质”的独特领悟。
学习重点:诵读;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及生命本质”的独特领悟。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及生命本质”的独特领悟。
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预设了四个环节,分别为:轻扣心门,触摸生命的律动;大声朗读,感受生命的美丽;品读美文,汲取生命的智慧;艺术朗读,体验生命的真谛。
教学理念上,“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基本着眼点,为使学生带着思考的收获与思而不得的困惑走进课堂,我设计了预习作业如下:
预习冰心的《谈生命》一文,完成下面三个学习任务:
(1)精美雅词积累
选词标准为:生僻字、易读错、易写错、易用错。
抄写词语时,易读错,注音;易写错,标红强调;易用错,给出释义。
(2)关键语句品析
摘录一处你最有感悟的句子,写一小段话(不少于200字),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提示:
可以是一两句,也可以是一小节相对完整的文段。
可以从词语的巧妙运用、修辞的表达效果、哲理的启发领悟(联系个人实际)、情感的感染激发(联系个人实际)、结构的精致构建等方面只选一点来展开,也可以不拘一格。
(3)将你不理解的句子,抄写在小纸条上。
《谈生命》一文,文质兼美;散文鉴赏,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我重视学法指导,兼顾学法实践,课堂“以读贯之,唱响生命之歌;起承转合,成就课堂之美。”在预设的前提下,关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以下面四个环节,展开“学的活动”。
第三篇:《谈生命》教学反思_
《谈生命》教学反思
《谈生命》是一篇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的散文,适合采用朗读法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朗读来品味文章的语言,感悟文章内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了这个方法。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可以说有得有失。
一、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难易分配合理。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实施比较顺利。
学生在本节课中受到了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运用技巧。
2、在探究中安排朗读,读思结合,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力和理解力。
3、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读中悟,读后交流,畅谈感想,理解语句,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二、不足之处:
1、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的发言没有预期的踊跃,教师对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还不够到位。使学生在理解文章的主旨上遇到了困难。个别教学环节师生配合得不够
默契。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有待提高。
2、教学中评价性的语言还应增多,特别是鼓励性的评价。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静心沉思,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
想上好一堂课,除了精研教材外,还要必须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教师、学生、文本的有机结合,才能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1、在设计本教案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我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文字、图片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这个环节,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且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因而在达到自主、合作的目的之外,也让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再次获得学习的自信。
2、设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个环节。这也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然后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帮助解决,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分层次教学”中“如何分层”这个难题,因而效果也就特别好。
3、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学习,我让学生准备生命诗词歌曲,每个学生很积极很热情,培养语文兴趣。体现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广阔天地。
4、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得以实现,教师的“平等中的首席”地位得以落实。
《谈生命》一课的课后反思
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倡导者和实施者。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关注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新要求,关注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才能激活整个课堂。
一、关注阅读教学的新策略
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本文是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通过朗读、精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目的。
二、关注学习方式的新举措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旨在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采用灌输式所带来的缺憾。灌输式语文教学中师生双方一方是主体,一方是客体,作为客体的信息接受者只有被动地接受、理解主体发出的信息。而“对话”不同于灌输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和非对称性,它具有多向性和对称性,在对话中双方都是主体。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一种灌输与被管束的关系,也不是任何一方的任意阐释,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的交流关系。
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在解读文字“生命是一江春水”这一部分,理解了生命的状态和过程的基础上,采用了学法指导,分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教师适时点拨,教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同学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质;培养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改善,小组的学习形式得到强化,学生间互动交流的频率更高,因而研究的气氛更强烈。小组学习也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关注学生情感的新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从不同的角度强调,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要激活课堂,就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在导入部分,把学生置于广袤的沙漠,激起学生的感性体验,从而唤起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兴趣。在讲读“生命是一江春水”这一部分时,通过分析朗读时的情感变化,有情感激越,有心平气和,在不断变化的情感体验中认识生命本质和规律。在领悟了冰心老人笔下的生命之后,要求同学们采用“生命象„„”的句式,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独到见解,讲练结合,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组织能力。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课堂设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发挥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四、关注知识体系的新建构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的探索研究、探寻追究,自我建构,自我生成了一些新的东西。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发展。从课堂设计看,在品味关键语句和课外延伸这两个环节中,旨在因势利导,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从知识到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去实现目标。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怎样达到让语文学科以情育人,以美怡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所有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第四篇:《谈生命》教学反思
《谈生命》教学反思1
《谈生命》是冰心先生早年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针对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强调朗读。我虽然注重了朗读,但是,从整体来看,朗读还是不够。在理解内容、分析比喻句的含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学生阅读完之后,好像又懂得了一点意思,有说不出,也说不明白,没办法,只好临时改变主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多次的指导。另外,在品析句子的时候,也花了不少的时间。从这两方面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缺陷很大。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我最迷惑的问题。长期以来,我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想在理解作者的感情的问题上,进一步拓展,但也未能达到要求,在下一篇课文尽可能做得更好。
《谈生命》教学反思2
在新课堂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之下,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关注“学生想怎么学”,关注“学的活动”的组织,关注“学生怎样学才是高效的”。因此,我将以《谈生命》课后反思为契机,做一点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尝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理念:
一、反思教材
《谈生命》这篇散文诗冰心老人用一生的谱写出的对生命本质的领悟,语言精彩明丽,细腻典雅,把“冰心体”的语言风格诠释的淋漓尽致,章法验证,哲思深邃,道出了她经历沧桑,品尝到的酸甜苦辣的生命感。
生命是一个抽象的话题,初中生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含的丰富哲理。我想这也是教材编写者把这篇文章安排在九年级下册的用意所在,这一单元以中外名人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为基石,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对青春期的学生来说犹如一盏盏明灯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新课程标准》对散文的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结合《谈生命》这篇文章的特点以及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的基础上,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精美洗炼的语言,激发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3.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感受和借鉴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余映潮老师对语文教学有这样的感悟:“要懂得语文教学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新课程也提出,既要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又要关注文本“为什么这么写”。因此,教会学生自主欣赏文章,尤为重要,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品味文章细腻典雅的语言,在品味中感知冰心的语言风格,在品味中感受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同时,一节课的时间要求没有多少生活阅历的初中生体味生命的哲理是有难度的,阅读作品易停留在表面,很难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深邃的哲思。很难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感悟和思考,因此我把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反思教法
对教学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理念上,我以“以学定教”为着眼点。在课前,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在课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后,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在具体教学中,用朗读法、讨论法,引导点拨学生走进课文情境,细心体会,反复揣摩。用美点寻踪法,让学生自主发现精彩句子,在涵咏品味中接受美的熏陶,我还会用诵读想象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三、反思学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指导思想,如圈点勾画批注法,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式扫除字词障碍,提出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质疑法,涵咏品味法在充分的谈论交流互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等有利于学生的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实践练习法,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交换苹果不知交换思想,闭门造车不如互通有无”,学生在思考、讨论、品评、赏析中快乐学习,在快乐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四、反思教学过程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解读和思考,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教师依据学情决定教学内容。
《谈生命》语言富含哲理,是冰心一生智慧的结晶,要读懂读透,应该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课前预习中注重预习,注重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了解作者冰心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艺术风格,知人论世,为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点定基石。同时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式初步阅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提出质疑,从而教师得到第一手的学生学业学情资料。学情前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谈生命》的主要内容。(了解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2)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有哪一些?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3)《谈生命》中最精彩的.内容或语言有哪一些?(了解学生的对文章语言初步的鉴赏能力)
4)我的疑惑或困难有哪一些?(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其中还蕴含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等隐性的预测)通过这一环节,老师便可依据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课中:依据学情,把握教学流程。
散文鉴赏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谈生命》一文是散文中的典范之作,所以我将重视学法指导,兼顾学法实践。设想“以读贯之,活动充分,方法引路。”教学过程只能是预设,教学流程却是动态生成的,我在设计上遵循把“我要这样教”转变为“学生怎样学才好”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以下学生“学的活动”。
(一)轻叩心门,感受生命的律动
这个环节我将通过学生对“生命”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
教师在黑板上写上“生命”二字,并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生命二字,你会想到那些词语景物或者故事?以此导入课文。
设计此环节是激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思考,各抒己见,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从而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叩开生命感悟之门。
(二)敞开心扉,畅谈生命感受
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用“读”与“说”的方式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串起课文内容。根据新课标的主题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同时,新课标对阅读教学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在这一环节将以“读”贯之,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我以读课文第一句“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切入,请学生自由朗诵课文,并在朗读中寻找:文中说生命像什么?通过这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迅速理清作者的思路,板书课文内容。
然后,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范读后与学生共同探讨课文各部分的朗读感情基调。“‘生命如一江春水’部分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生命如一棵小树’部分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导学生学会基本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在学生明确文章的朗读感情基调后,让男生一起激昂响亮地朗读“一江春水”部分,让女生一起舒缓深沉地朗读“一棵小树”部分,全班高昂有力地齐读揭示生命本质的部分。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哲理美以及生命的内涵。
教师点播指导:
(1)作者是怎样谈生命的,作者把生命比做什么?
(2)请依据课文原文内容,说一说生命像什么?并用“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或“生命像一棵小树”开头。在学生朗读师生评价之后,教师继续点播引导,
(3)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像什么?
这个环节让学生的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像一条线索,串起了课文内容。预设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依据自己的独特体验筛选出课文的信息。之后又能结合自身体验,畅谈生命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感悟和思考中进一步触摸到生命的内涵。
(三)品味美文,汲取生命智慧
编者在单元提示中指出:欣赏散文要反复朗读,认真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有些精美的篇章和段落要熟读成诵。同时,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张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基于以上的思考,这一环节的的学生活动围绕品读课文展开,流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1.学生自主活动,深入地记背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内容,并在课堂上交流,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2.谈谈欣赏散文语言的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加以点拨,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学生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散文鉴赏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预设学生将会从生动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等方面入来选取语句,进行赏读,从品味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品味修辞手法的作用,品味写作手法等角度去赏析一篇散文,还有运用联想想象语、圈点勾画法、换字法、比较法等具体鉴赏法。
3.自主品析语言
方法及要求:请同学们找出部分中感受最深刻的语句,反复品读,揣摩,读出你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在此基础上,设计答记者问的语文活动,具体构想是这样的:
问题围绕“你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感悟,在文中你又是如何表述的?”也可以是同学们预习时的疑难问题。将学生分成男女两大组,一组作为记者的身份上来提问,一组以冰心的身份来解答,然后再交换身份,继续进行。
这是教学中努力突破的重点,尤其是对文章极富个性的语言赏读,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演练的好契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目标,充分地想办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这样可能会在课堂上形成各抒己见、人人争议的小高潮。
“知识无底,学如积薪。”“冰心体”散文语言清新明丽、细腻温婉,很值得学生习作借鉴,平时注意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四)回问自我,把握生命脉搏
这个环节将引导学生将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渗透到自己的思想当中,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这是本堂课教学的难点,为让学生有一个理解的梯度,我以冰心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她的生命历程,并印发陈子善撰写的《生命的璀璨瑰丽》,让学生感受到她是如何乐观而从容地直面生命中的一切遭遇的。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去做,才不枉生命的馈赠。
本环节设计切合新课标所提倡的“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回顾总结,感悟生命的真谛
这个环节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作一个总结性思考。方法及要求:讨论作为一篇散文,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作者是如何生动化、形象化地表达自己生命的感悟的?预设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解读:蕴藉悠远的生命喻像;明朗灵动、含蓄隽永的语言风格;冷静而沉郁的生命思考。教师总结语:对生命的无常,我们钦佩作者的冷静,作者既非仰天长啸也非低眉轻吟,而是畅快地抒写是大自然、宇宙最真实的生命状态;既非讴歌生命的壮美绚丽,也非赞颂生命的恬静,而是抒写了亘古的不息的生命气息;既非低靡消沉也非意气慷慨,而是在明快的描写中蕴含沉郁冷静的生命思考。感谢生命中的快乐容易,感谢生命中的痛苦何其困难,对生命中的苦与乐,一样的敬重,一样的感恩,表现了作者积极生命态度,“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气魄!如此豁达的生命观!真让人警醒深思!”
五、反思教学效果
课末:依据学情选定课堂练习
课到尾声,哪些知识需进一步巩固,那些能力需进一步历练,皆由学情而定,学生已当堂掌握的,就没有必要练习了。学生对生命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此时,教师依据学情让学生选定课堂练习:可尽情朗诵直至背诵;可写自己读冰心作品的读书心得;也可从“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生发开去,联系自身写一段生活经历。这样分层作业,学生可据自己的喜好,潜心做课堂练习了。这样设计,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内化,检验了教学效果。还锻炼了学生的朗诵能力、赏析能力、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这便是依据学情选定课堂练习的好处。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堂拓展等等方面的设定,都应以学生为主,依据学情而定才是科学实用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体现,孩子们的各项能力才能得以提升,达到“不教”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六、反思板书
在板书过程中,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也就是以“冰心是如何生动化、形象化地表达自己生命的感悟的?”为线索来设计板书,运用直观画面的形式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并贯穿学法指导,体现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谈生命》教学反思3
1、本文是哲理散文,通过朗读、精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位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目的。
2、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体验,探讨对生命的理解,加深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方法的引导,有助于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创新能力。
4、拓展延伸,在领会文章主旨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感受韵文学科以情育人,以美动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谈生命》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文字、图片皆可。
教师:介绍作家作品知识、背景知识、文体知识等,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生命是什么,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会获得新生的力量;生命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只有历经风雨才能庄严灿烂。江流入海,落叶归根,只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每一点快乐与痛苦,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完美,才会拥有更灿烂的人生。
板书课题:谈生命——冰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家作品
①学生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主要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②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而是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
A、图片数组。略。
B、作者简介一则:
冰心(1900.10.5—.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
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检查生字词情况
通过幻灯片展示题目和答案。①②题让学生笔答,③题让学生口答。设计此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进行字词积累,同时使形式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 ) 枭鸟 ( ) 羞怯( ) 绯红( ) 怡( )悦
荫庇( ) 芳馨( ) 休憩( )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岩( ) 云yì( ) 休qì( ) 骄shē( ) 穿枝fú叶( )
③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A、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B、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C、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三、整体感悟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以下内容在学生书面概括的基础上,通过幻灯片展示。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书面概括能力。
第一层(头两句话),提示话题。
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三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棵小树”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四层(最后的部分),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你认为下面这些说法对不对?为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小组交流。
A、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又不失浪漫。
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如果以上说法没有说出你心中的感受,请你尽管提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适时适当参与学生的交流,并给予指导。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和甄别能力,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四、研读探究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基本程序是:甲学生提出问题(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后面的学生不再重复)——乙丙等学生帮助解决——教师帮助解决难题或总结归纳。某些问题如果与下一个环节相同,则在这个环节处理。
说明:这个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用时也最长。这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过程略。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思善问的习惯和大合作学习的意识。
2、教师引导探究
本环节基本程序与上一个环节相同。问题与答案皆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二是突出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①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A、作者为什么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提示:“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决定了全文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B、在文中作者分别将生命比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加以充分展开,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示:“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A、对“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这句话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或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或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B、“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中包含这什么哲理?
提示:这是一个比喻句,意思是说: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五、拓展延伸
本环节问题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社会人生,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是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1、作者说;“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生命的认识。
2、对于生命,冰心老人用形象的比喻作了阐释:“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请你试着用生动的语言,仿写这个句子。
六、布置作业
1、将本课所有的生字词进行分类整理。
2、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设计本教案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我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文字、图片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这个环节,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且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因而在达到上述目的之外,也让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再次获得学习的自信。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又设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本教案第四部分“研读探究”的第一个环节)。这也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然后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帮助解决,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分层次教学”中“如何分层”这个难题,因而效果也就特别好。
《谈生命》教学反思5
初接触《谈生命》一课,感觉不知道怎么讲,不知从哪里切入,反复看了几遍教学参考书,都觉得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是一篇具有感性化和理性化的散文,或者说是一篇哲理性的散文,教学参考说得也比较笼统,最后我觉得还是以文中的两个比喻切入比较好,而不是单纯地分层次,如果按照教参的方法,我觉得会把文章分得支离破碎,无法把握文章整体。
我先让学生熟悉课文,然后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讨论,只要这几个问题讨论明白了,全篇文章也就理解了。这几个问题是这样设计的:
1、冰心老人把生命比做什么?你认为这种比喻恰当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2、“他经过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这两句话分别写出了人生怎么样的处境?
3、“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成长的便成了空壳!”对这句话怎么样理解?
4、说说你对“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一句话的认识。
5、用一个比喻句写出自己读罢此文后的感受。
6、能写出如此深刻的生命体验的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7、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各有不同,请列举你看到的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生活态度。
8、读罢此文,我们不禁想到自己,请用文情并茂的语言,谈一谈今后你怎么对待生命。
我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又找了一些资料,设计了这样八个题,我认为只要学生把这八个问题讨论清楚了,也就能理解了这篇课文。
通过课堂授课,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讨论结果时,我觉得很欣慰。第一问是很好答的,关键是对这两个比喻句的理解。有的学生的答案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感觉到学生理解得非常好。有的学生答:一江春水总是向东流,小树总是向上生长,生命像一江春水,像小树,也就是说生命也有方向也有目标。有学生答: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过程中,要经历险滩,要遇到岩石的阻挡,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的时候是顺境,有的时候是逆境,但是不管怎么样,江水总是不改方向,向东流去;小树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暴风骤雨,闪电雷击的考验,但是小树会顽强地抵御大自然的风风雨的袭击,不断地向上延伸。生命也是这样,有时是一帆风顺,有时要经历艰难险阻,但是顽强的生命也会不断地克服困难,顽强地向自己的目标生长发育。还有的学生答:一江春水在向东流的过程中,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小树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生命力是顽强的,生命也是这样的,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生命力是强大的,是活跃的。还有一些回答也是非常好的,很有新意。听了这些回答,就连我都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新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基本上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旋律,加深了对生命的认识。
在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后再接下来讨论重点语句的理解,使得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了作者对生命规律、生命历程中的艰难与幸福的辩证法,以及幸福含义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罢此文的感受,学生谈得非常好,能展开来,从古说到今,又联系到自己,确实说出了一些对生命的感受。
讲完此课后,感觉心里特别畅快,虽然是一片有些深度的散文,但是只要找好切入点,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体会,教师引导好,学生会学到很多,甚至是课本以外的知识。
《谈生命》教学反思6
《谈生命》是冰心先生早年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一上课,我就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4点),给学生一个清楚的印象和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了达到这几个目标,我将这一节课的设计分成四个板块(照应教学目标)。
第一个板块: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的方法学习课文,理清层次。活动是这样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生命感悟和认识的三句话,并以这三句话为依据,把文章划分为四层。这篇文章在形式上没有分段,可层次标志却很分明,学生只要用心读,这四句话并不难找。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筛选、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探究文章的写法。活动过程是这样的:请你尝试用“术语点评”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所说的“术语”,指的是文章的表达技巧,如: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等。结构手法:照应、过渡、引出下文、总结全文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反问、设问等。这一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在发现中,点评中深入学习课文,学习散文多种多样的表达,学习散文语言的精美。
第三个板块,引导学生理解富于深意的句子,从而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
第四个板块:联想体验,目的是通过“仿写”训练,由课文拓展到现实,让学生从更深的意义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释,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由于课前朗读不够充分,课堂上朗读也不够多,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生疏,使品读不够流畅,不够充分。如果在阅读这一环节上处理得好一些,课堂气氛、学生表现会更好!
《谈生命》教学反思7
花了整整两日解读构思冰心先生的《谈生命》,本以为自己的设计简洁又深入浅出,但是两堂课上,我都犯了个严重的错误,因为这个环节的设置,让整堂课由刚开始的生机盎然到中间急转直下,最后只得我自言自语,在索然无味中,在孩子们迷茫不解无聊的眼神中,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做“冰火两重天”。
这是冰心先生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通过两个比喻从横向和纵向来阐释生命的遭遇和历程,然后在此基础上,勉励人们实践生命的价值,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并常怀感恩之心,用豁达的心态去享受生命的丰富多彩。
我想,本文的主题是很清楚的,而文字背后所引发的联想想象和思考才是更有价值的。所以,在读上,我就设置了三次,虽然都放在这节课的开头。初读小声读,圈注生字词。再读放声朗读,初步感知文意。三读,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冰心先生的这篇散文中,最想对我们说的.句子是哪个(哪些)。
刚开始,大家都很活跃,用到了今天跟刘老师学的激将法,特别是在找作者最想对我们说的话这个环节上,虽然我的某些追问还是觉得不够恰当,但孩子们的品读思考是非常到位的。我们谈到了生命的必须以不懈的进取去实现价值和意义,提到了不能庸庸碌碌成为行尸走肉浪费生命(怪我平时爱用这个有些残忍的词),谈到感恩,谈到坦然。我想冰心先生想要对我们说的,孩子们都领悟到了,而且品位得很到位。
最失败的环节登场:理清文章思路。从这里开始,大家的思路就被限制了。我们把思路理清后,就不由自主的进行了机械的全文分析,跌入了以前学议论文的陷阱,且这个陷阱是我自己设的,后面就开始一片死寂,孩子们自己主动性几乎没有了。而我自认为该精彩的下一个环节也歉然逝去。虽然在上个环节末尾,我已看到了精彩的前奏。
因为今天中考照相,时间被分割,所以我提前把课堂任务板书下来让学生去做。在上个环节后还设置了一个我觉得可以引领孩子走向深刻的环节:请用波浪线画出理解上有疑问或者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而在找“最想对我们说的话这个环节”的最后,有一个女生找到了前边儿,在引导之下也品位得不错。我想这个环节应该是可以让几乎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并且主动思考讨论的,但是又想着这么简单的文章思路,总要理一理像课堂才完整,孩子思路才清晰,然后我就跌进泥潭里,然后就有了几天的追悔莫及。
现在回过来想想,也完全可以用很少的时间理完过后进入接下来这个环节。我却绕了进去,也是因为自己忘了此环节的教学目标,还顺着结构走进了分析,也难怪由合唱变成了独角戏。还是怪自己不够坚定,被自己和学生绕了进去。
本来还设置了最后的环节,让学生在最后8分钟写作,用“生命像。。。。。。”,但是课在我的失误中无味地结束,估计学生也没有写的欲望了。哎。
遗憾和悲催。以此为戒。
《谈生命》教学反思8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它们都融进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
《谈生命》发表于冰心老人仙逝前不久,是一篇带有比喻、象征意味,以及深邃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式”散文。
在这篇诗一样的散文中,冰心老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谱写出对生命过程以及本质的独特领悟。语言精彩明丽,细腻典雅,把“冰心体”的语言风格诠释得淋漓尽致;同时,思路清晰,章法严谨,用形象的描述诠释哲思的深邃,景、情、理完美融合,将散文写作技巧运用得纯熟自然,不着痕迹。
然而,阅读,首先是一个接受的过程。
从作者到读者,从世纪老人冰心到年仅十五的初三学生,隔着的岂止是滔滔的岁月的河,它还有人生经历的深深烙印和丰厚积淀的无限衍生。
更何况,从阅读到理解,从理解到感悟,隔着的还有文字作为交流工具所具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以及因这局限而横亘在阅读者面前的美丽陷阱呢!
尽管渐渐长大,对生命也有或深、或浅的感受;但生命,这样一个极其抽象的概念,以其清浅的生活阅历,学生几乎还难以体悟到生命真谛以及平凡生活中蕴含的'丰富哲理。
尽管生命价值观的树立,犹如他们生活中一盏盏明灯,对正处青春期的学生,不可或缺,举足轻重,但以其叛逆的心态,几乎也难以披文入情,探赜索隐,读出那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语言的妙处以及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沉思索。
那么,在两节课的时间里,怎样让学生以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为基石,培养热爱生命的强烈意识,启发对生命本质的更深理解,从而涵养正确的价值观?
那么,在第一课时,怎样让学生能够带着兴趣走进文本,带着思考揣摩文本,从而完成对精美雅词的自觉积累,形成对内容的初步理解,整体把握,并最终为第二课时的带着感动背读文本、结合自身经历升华文本的教学得以顺利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鉴于这样的思考,我拟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积累词语,夯实基础;多种方式诵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及生命本质”的独特领悟。
学习重点:诵读;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及生命本质”的独特领悟。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及生命本质”的独特领悟。
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预设了四个环节,分别为:轻扣心门,触摸生命的律动;大声朗读,感受生命的美丽;品读美文,汲取生命的智慧;艺术朗读,体验生命的真谛。
教学理念上,“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基本着眼点,为使学生带着思考的收获与思而不得的困惑走进课堂,我设计了预习作业如下:
预习冰心的《谈生命》一文,完成下面三个学习任务:
(1)精美雅词积累
选词标准为:生僻字、易读错、易写错、易用错。
抄写词语时,易读错,注音;易写错,标红强调;易用错,给出释义。
(2)关键语句品析
摘录一处你最有感悟的句子,写一小段话(不少于200字),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提示:
可以是一两句,也可以是一小节相对完整的文段。
可以从词语的巧妙运用、修辞的表达效果、哲理的启发领悟(联系个人实际)、情感的感染激发(联系个人实际)、结构的精致构建等方面只选一点来展开,也可以不拘一格。
(3)将你不理解的句子,抄写在小纸条上。
《谈生命》一文,文质兼美;散文鉴赏,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我重视学法指导,兼顾学法实践,课堂“以读贯之,唱响生命之歌;起承转合,成就课堂之美。”在预设的前提下,关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以下面四个环节,展开“学的活动”。
《谈生命》教学反思9
《谈生命》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而此次授课的对象是职高二年级的学生,职高的学生在语文基础上来说相对比较薄弱,对知识的`理解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也较差一些,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他是这样做得……。”“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在课堂中,职业技术教育要注意把学习语文和培养相应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职业场景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努力做到为工作、为生活而学习。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可以说有得有失。
成功之处:
职高的学生在这节课中,我考虑的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课文给他们带来的思考,让他们懂得去思考人生、思考对待生命的态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毕竟职高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很少受到表扬,因此在课堂中,我积极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回答无论对与错,都给予学生大大的表扬,让学生能够更积极的参与课堂,明白自己也是行的。因而此次教学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难易分配合理;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实施比较顺利;学生在本节课中受到了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运用技巧;在探究中安排朗读,读思结合,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力和理解力;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读中悟,读后交流,畅谈感想,理解语句,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不足之处:
作为职高教育,在没有应试压力的情况下,还未充分做到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除此之外,可以选择更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说,有话说“,积极引导学生真正的爱语文,学会如何清楚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谈生命》教学反思10
在教学各环节中,自己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特别在感悟生命的形象美(春水,小树)和哲理美时(在文中选择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说明理由),学生的语言表达,对文字的品析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让老师无比欣喜。另外,学生联系生活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司马迁,屈原,张海迪,霍金,凡高,雷锋,丛飞等)和自己生活中的实例(如刚学过的课文,刚结束的运动会等)谈对自己生命的启迪时已经打开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丰富的情感阀门,不仅学生的'热情达到了高潮,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引导的作用。
但是本节课也还存在遗憾,在赏读了作者形象生动,富含哲理的语言描写后,让学生也来表达生命时(生命像……),学生的仿写比较肤浅没能引导他们学习作者不仅形象而且具体的语言表达,另外对于精美散文,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学习,努力改进,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更上新台阶。
《谈生命》教学反思11
接到要讲本节课的时候,心中有点怨言,身为初四的老师身心都经受着巨大的压力,再讲这样一节课,真是有点承受不了,所以最先的准备有点草草了事,当第一次试讲的时候发现,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很不好,才决定认真准备。
这节课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他是这样做得……。”“我喜欢……,因为它采用了……的写法,表现……的感情,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在听完塔中老师的.授课后,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邹老师在对文章知识的扩展上,与学生能力的训练上,都是我不能企及的。例如,对冰心散文知识的扩展,语言的能力渗透,都很深入。并且把课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一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初四授课与其他年级的不同,也明白了知识的储备对教师的重要,更让我明白了同研一节课的意义。
《谈生命》教学反思12
1.《谈生命》一文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阅读“一江春水”由小溪而大海流动的内容,从词句中感受生命的激情以及生命由“弱小——壮大——归化”的规律;继而引导学生阅读文中春水流动中的四个“有时候”,体会生命过程的曲折和大起大落;再引导学生阅读小树成长的“春夏秋冬”,体会生命过程的平静与温馨,并通过品读、讨论、交流让学生感悟:生老病死是自然之规律,有价值的生命却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2. 讲述生命故事,很多同学听了后都非常感动,感慨万千,对生命仿佛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我能看出他们个个激动的表情,不禁为自己能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而高兴,让他们可以尽情地畅谈对生命的感悟与品味。
3.新课程告诉我们,教学应建立注重人的生命发展的价值观,即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移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是生命价值最大化的课堂,是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借课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所言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的内涵。真正做到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体会生命的魅力。并关注身边的种种生命形态,珍惜生命的每时每刻,轻视生命的坎坷,顽强执著地体现生命的可贵,在生命力的发挥和奉献中,创造出生命的壮丽和辉煌。
《谈生命》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朗诵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领会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含蓄深沉的感情,深刻理解人生意义。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2、深入体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教学情境及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
教学手段、方法:
1、创设情境,以优美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深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一)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介绍作者:略
(2)、背景介绍:
(3)字、词识记积累
2、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由老师和几名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并配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听读后让学生谈谈听读课文的体会,以及怎样把握朗读的语气、语调等。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一段课文练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研读赏析:(目标练习)
1、研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全文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一句。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层: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合作交流
(1)、作者用什么来比喻人的一生?春水和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学生讨论明确:
一江春水 东流历程 向前、曲折、复杂 、多变 象征人生之河
一棵小树 春秋四季 发荣、滋长、繁盛 、凋零 象征生命之树
以春水和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
(2)、在这几种生命历程中,春水和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
学生讨论明确 :
春水:聚集力量——快乐勇敢地流走——愤怒地奔腾和怒吼——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一声不响地流入、消融、归化
小树:勇敢快乐地破壳——雨中吟唱风中跳舞——挣脱、挺立——宁静和怡悦——消融、归化、无乐无哀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明确:
最后一层全是议论。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从表达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再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起着绾结全文的作用,这是对生命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3、赏析文章之美
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感受文章之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文章美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从四个方面带领学生赏析品味。
(1)、形象美
(2)、情感美
(3)、哲理美
(4)、语言美
学生从文中找出具有以上特点的句子,分析研讨过程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希望能对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帮组。
4、总结感悟
(1)、教师提问:你从课文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的规律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
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
(2)、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目标检测)
1、课堂检测
仿句练习: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造句。或续写几句“生命像什么...........”
2、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
(2)、以“生命”为话题作文。
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生命的本质—— 蓬勃成长 奋勇前进
生命的规律—— 幸福与快乐相伴
顺利与曲折相随
《谈生命》教学反思14
《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宏阔形象,鲜明生动,而且文字精练、老到,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全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说出了作者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针对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强调朗读。我虽然注重了朗读,但是,从整体来看,朗读两还是不够。在理解内容、分析比喻句的含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学生阅读完之后,好像又懂得了一点意思,有说不出,也说不明白,没办法,只好临时改变主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多次的指导。另外,在品析句子的时候,也花了不少的时间。从这两方面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缺陷很大。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我最迷惑的问题。长期以来,我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想在理解作者的感情的问题上,进一步拓展,但也未能达到要求,在下一篇课文尽可能做得更好。
《谈生命》教学反思15
这节课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 ,他是这样做得……。”“我喜欢……,(句子或词语)因为它采用了……的写法(修辞),表现……的感情,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讲完这节课后,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在对文章知识的扩展上,与学生能力的训练上,都是有欠缺的。例如,对冰心散文知识的扩展,语言的能力渗透,都很深入。并且把课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一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九年级授课与其他年级的不同,也明白了知识的储备对教师的重要,更让我明白了同研一节课的意义。
第五篇:《谈生命》教学反思
《谈生命》教学反思
《谈生命》教学反思1
《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和哲理意蕴的抒情散文,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一上课,我就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4点),给学生一个清楚的印象和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了达到这几个目标,我将这一节课的设计分成四个板块(照应教学目标)。
第一个板块:引用名言导入后,推荐课文和作者,再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落实字词。这一环节主要是落实基础,积累。
第二个板块: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这篇文章在形式上没有分段,可层次标志却很分明,这有助于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各层意思,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
第三个板块:探究了解,主要是突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富于深意的'句子,从而理解文章内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
第四个板块:联想体验,目的是通过“仿写”训练,由课文拓展到现实,让学生从更深的意义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释,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特别是品读不够细腻,不够充分,教师在这一环节指导不够,学生的交流不够开放,不够精彩。如果在阅读这一环节上处理得好一些,课堂气氛、学生表现会相应地好起来,这一节课将会更圆满。起死回生教学反思品生教学反思男生女生教学反思
《谈生命》教学反思2
在新课堂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之下,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关注“学生想怎么学”, 关注“学的活动”的组织,关注“学生怎样学才是高效的”。因此,我将以《谈生命》课后反思为契机,做一点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尝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理念:
一、反思教材
《谈生命》这篇散文诗冰心老人用一生的谱写出的对生命本质的领悟,语言精彩明丽,细腻典雅,把“冰心体”的语言风格诠释的淋漓尽致,章法验证,哲思深邃,道出了她经历沧桑,品尝到的酸甜苦辣的生命感。
生命是一个抽象的话题,初中生感觉不到生命这朴实的形式下面蕴含的丰富哲理。我想这也是教材编写者把这篇文章安排在九年级下册的用意所在,这一单元以中外名人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为基石,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这对青春期的学生来说犹如一盏盏明灯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新课程标准》对散文的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结合《谈生命》这篇文章的特点以及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的基础上,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精美洗炼的语言,激发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3.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感受和借鉴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余映潮老师对语文教学有这样的感悟:“要懂得语文教学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新课程也提出,既要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 又要关注文本“为什么这么写”。因此,教会学生自主欣赏文章,尤为重要,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品味文章细腻典雅的语言,在品味中感知冰心的语言风格,在品味中感受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同时,一节课的时间要求没有多少生活阅历的初中生体味生命的哲理是有难度的,阅读作品易停留在表面,很难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深邃的哲思。很难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感悟和思考,因此我把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反思教法
对教学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理念上,我以“以学定教”为着眼点。在课前,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在课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课后,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在具体教学中,用朗读法、讨论法,引导点拨学生走进课文情境,细心体会,反复揣摩。用美点寻踪法,让学生自主发现精彩句子,在涵咏品味中接受美的熏陶,我还会用诵读想象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感受文中鲜活生动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三、反思学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指导思想,如圈点勾画批注法,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式扫 除字词障碍,提出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质疑法,涵咏品味法在充分的谈论交流互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等有利于学生的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实践练习法,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交换苹果不知交换思想,闭门造车不如互通有无”,学生在思考、讨论、品评、赏析中快乐学习,在快乐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四、反思教学过程
通过对本课内容的解读和思考,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的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教师依据学情决定教学内容。
《谈生命》语言富含哲理,是冰心一生智慧的结晶,要读懂读透,应该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课前预习中注重预习,注重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了解作者冰心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的艺术风格,知人论世,为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点定基石。同时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式初步阅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提出质疑,从而教师得到第一手的学生学业学情资料。学情前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谈生命》的主要内容。(了解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
(2)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有哪一些?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
(3)《谈生命》中最精彩的内容或语言有哪一些?(了解学生的对文章语言初步的鉴赏能力 )
4)我的疑惑或困难有哪一些?(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其中还蕴含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等隐性的预测 )通过这一环节,老师便可依据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
课中:依据学情,把握教学流程 。
散文鉴赏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谈生命》一文是散文中的典范之作,所以我将重视学法指导,兼顾学法实践。设想“以读贯之,活动充分,方法引路。”教学过程只能是预设,教学流程却是动态生成的,我在设计上遵循把“我要这样教”转变为 “学生怎样学才好”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以下学生“学的活动”。
(一)轻叩心门,感受生命的律动
这个环节我将通过学生对“生命”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
教师在黑板上写上“生命”二字,并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生命二字,你会想到那些词语景物或者故事?以此导入课文。
设计此环节是激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思考,各抒己见,唤醒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从而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叩开生命感悟之门。
(二)敞开心扉,畅谈生命感受
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用“读”与“说”的方式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串起课文内容。根据新课标的主题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同时,新课标对阅读教学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在这一环节将以“读”贯之,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我以读课文第一句“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切入,请学生自由朗诵课文,并在朗读中寻找:文中说生命像什么?通过这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迅速理清作者的思路,板书课文内容。
然后,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范读后与学生共同探讨课文各部分的朗读感情基调。“‘生命如一江春水’部分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生命如一棵小树’部分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指导学生学会基本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在学生明确文章的朗读感情基调后,让男生一起激昂响亮地朗读“一江春水”部分,让女生一起舒缓深沉地朗读“一棵小树”部分,全班高昂有力地齐读揭示生命本质的部分。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哲理美以及生命的内涵。
教师点播指导:
(1)作者是怎样谈生命的,作者把生命比做什么?
(2)请依据课文原文内容,说一说生命像什么?并用“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或“生命像一棵小树”开头。在学生朗读师生评价之后,教师继续点播引导,
(3)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生命像什么?
这个环节让学生的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像一条线索,串起了课文内容。预设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依据自己的独特体验筛选出课文的信息。之后又能结合自身体验,畅谈生命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感悟和思考中进一步触摸到生命的内涵。
(三)品味美文,汲取生命智慧
编者在单元提示中指出:欣赏散文要反复朗读,认真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有些精美的篇章和段落要熟读成诵。同时,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张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基于以上的思考,这一环节的的学生活动围绕品读课文展开,流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1.学生自主活动,深入地记背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内容,并在课堂上交流,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2.谈谈欣赏散文语言的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加以点拨,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学生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散文鉴赏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预设学生将会从生动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等方面入来选取语句,进行赏读,从品味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品味修辞手法的作用,品味写作手法等角度去赏析一篇散文,还有运用联想想象语、圈点勾画法、换字法、比较法等具体鉴赏法。
3.自主品析语言
方法及要求:请同学们找出部分中感受最深刻的语句,反复品读,揣摩,读出你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在此基础上,设计答记者问的语文活动,具体构想是这样的:
问题围绕“你对生命有着怎样的感悟,在文中你又是如何表述的?”也可以是同学们预习时的疑难问题。将学生分成男女两大组,一组作为记者的身份上来提问,一组以冰心的身份来解答,然后再交换身份,继续进行。
这是教学中努力突破的重点,尤其是对文章极富个性的语言赏读,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演练的好契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目标,充分地想办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这样可能会在课堂上形成各抒己见、人人争议的小高潮。
“知识无底,学如积薪。”“冰心体”散文语言清新明丽、细腻温婉,很值得学生习作借鉴,平时注意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四)回问自我,把握生命脉搏
这个环节将引导学生将文中蕴含的生命哲理渗透到自己的思想当中,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这是本堂课教学的难点,为让学生有一个理解的梯度,我以冰心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她的生命历程,并印发陈子善撰写的《生命的璀璨瑰丽》,让学生感受到她是如何乐观而从容地直面生命中的一切遭遇的。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去做,才不枉生命的馈赠。
本环节设计切合新课标所提倡的“注重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五)回顾总结,感悟生命的真谛
这个环节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作一个总结性思考。方法及要求:讨论作为一篇散文,本文所涉及的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作者是如何生动化、形象化地表达自己生命的感悟的?预设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解读:蕴藉悠远的生命喻像 ;明朗灵动、含蓄隽永的语言风格;冷静而沉郁的生命思考。教师总结语:对生命的无常,我们钦佩作者的冷静,作者既非仰天长啸也非低眉轻吟,而是畅快地抒写是大自然、宇宙最真实的生命状态;既非讴歌生命的壮美绚丽,也非赞颂生命的恬静,而是抒写了亘古的不息的生命气息;既非低靡消沉也非意气慷慨,而是在明快的描写中蕴含沉郁冷静的生命思考。感谢生命中的快乐容易,感谢生命中的痛苦何其困难,对生命中的苦与乐,一样的敬重,一样的感恩,表现了作者积极生命态度,“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气魄!如此豁达的生命观!真让人警醒深思!”
五、反思教学效果
课末:依据学情选定课堂练习
课到尾声,哪些知识需进一步巩固,那些能力需进一步历练,皆由学情而定,学生已当堂掌握的,就没有必要练习了。学生对生命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此时,教师依据学情让学生选定课堂练习:可尽情朗诵直至背诵;可写自己读冰心作品的读书心得;也可从“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生发开去,联系自身写一段生活经历。这样分层作业,学生可据自己的喜好,潜心做课堂练习了。这样设计,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多种形式的内化,检验了教学效果。还锻炼了学生的朗诵能力、赏析能力、写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这便是依据学情选定课堂练习的好处。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堂拓展等等方面的设定,都应以学生为主,依据学情而定才是科学实用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体现,孩子们的各项能力才能得以提升,达到“不教”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六、反思板书
在板书过程中,关注文本是“怎么写的” ,也就是以“冰心是如何生动化、形象化地表达自己生命的感悟的?”为线索来设计板书,运用直观画面的形式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并贯穿学法指导,体现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谈生命》教学反思3
《谈生命》是冰心先生早年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中时有精当的议论,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说,而是将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将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论理交融。鉴于学生生活阅历浅、阅读理解有限,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品读课文,发现其中的美点,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阐述。
针对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强调朗读。我虽然注重了朗读,但是,从整体来看,朗读还是不够。在理解内容、分析比喻句的含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学生阅读完之后,好像又懂得了一点意思,有说不出,也说不明白,没办法,只好临时改变主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多次的指导。另外,在品析句子的时候,也花了不少的时间。从这两方面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缺陷很大。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我最迷惑的问题。长期以来,我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想在理解作者的感情的问题上,进一步拓展,但也未能达到要求,在下一篇课文尽可能做得更好。
《谈生命》教学反思4
接到要讲本节课的时候,心中有点怨言,身为初四的老师身心都经受着巨大的压力,再讲这样一节课,真是有点承受不了,所以最先的准备有点草草了事,当第一次试讲的时候发现,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很不好,才决定认真准备。
这节课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他是这样做得……。”“我喜欢……,因为它采用了……的写法,表现……的感情,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在听完塔中老师的授课后,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邹老师在对文章知识的扩展上,与学生能力的训练上,都是我不能企及的。例如,对冰心散文知识的扩展,语言的能力渗透,都很深入。并且把课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一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初四授课与其他年级的不同,也明白了知识的储备对教师的重要,更让我明白了同研一节课的意义。
《谈生命》教学反思5
花了整整两日解读构思冰心先生的《谈生命》,本以为自己的设计简洁又深入浅出,但是两堂课上,我都犯了个严重的错误,因为这个环节的设置,让整堂课由刚开始的生机盎然到中间急转直下,最后只得我自言自语,在索然无味中,在孩子们迷茫不解无聊的眼神中,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做“冰火两重天”。
这是冰心先生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通过两个比喻从横向和纵向来阐释生命的遭遇和历程,然后在此基础上,勉励人们实践生命的价值,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并常怀感恩之心,用豁达的心态去享受生命的丰富多彩。
我想,本文的主题是很清楚的,而文字背后所引发的联想想象和思考才是更有价值的。所以,在读上,我就设置了三次,虽然都放在这节课的开头。初读小声读,圈注生字词。再读放声朗读,初步感知文意。三读,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冰心先生的这篇散文中,最想对我们说的句子是哪个(哪些)。
刚开始,大家都很活跃,用到了今天跟刘老师学的'激将法,特别是在找作者最想对我们说的话这个环节上,虽然我的某些追问还是觉得不够恰当,但孩子们的品读思考是非常到位的。我们谈到了生命的必须以不懈的进取去实现价值和意义,提到了不能庸庸碌碌成为行尸走肉浪费生命(怪我平时爱用这个有些残忍的词),谈到感恩,谈到坦然。我想冰心先生想要对我们说的,孩子们都领悟到了,而且品位得很到位。
最失败的环节登场:理清文章思路。从这里开始,大家的思路就被限制了。我们把思路理清后,就不由自主的进行了机械的全文分析,跌入了以前学议论文的陷阱,且这个陷阱是我自己设的,后面就开始一片死寂,孩子们自己主动性几乎没有了。而我自认为该精彩的下一个环节也歉然逝去。虽然在上个环节末尾,我已看到了精彩的前奏。
因为今天中考照相,时间被分割,所以我提前把课堂任务板书下来让学生去做。在上个环节后还设置了一个我觉得可以引领孩子走向深刻的环节:请用波浪线画出理解上有疑问或者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而在找“最想对我们说的话这个环节”的最后,有一个女生找到了前边儿,在引导之下也品位得不错。我想这个环节应该是可以让几乎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并且主动思考讨论的,但是又想着这么简单的文章思路,总要理一理像课堂才完整,孩子思路才清晰,然后我就跌进泥潭里,然后就有了几天的追悔莫及。
现在回过来想想,也完全可以用很少的时间理完过后进入接下来这个环节。我却绕了进去,也是因为自己忘了此环节的教学目标,还顺着结构走进了分析,也难怪由合唱变成了独角戏。还是怪自己不够坚定,被自己和学生绕了进去。
本来还设置了最后的环节,让学生在最后8分钟写作,用“生命像。。。。。。”,但是课在我的失误中无味地结束,估计学生也没有写的欲望了。哎。
遗憾和悲催。以此为戒。
《谈生命》教学反思6
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倡导者和实施者。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关注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新要求,关注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才能激活整个课堂,迎来教室里的星光灿烂。
一、关注阅读教学的新策略
课程改革,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本文是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通过朗读、精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目的。
二、关注学习方式的新举措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旨在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采用灌输式所带来的缺憾。灌输式语文教学中师生双方一方是主体,一方是客体,作为客体的信息接受者只有被动地接受、理解主体发出的信息。而“对话”不同于灌输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和非对称性,它具有多向性和对称性,在对话中双方都是主体。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一种灌输与被管束的关系,也不是任何一方的任意阐释,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的交流关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在解读文字“生命是一江春水” 这一部分,理解了生命的`状态和过程的基础上,采用了学法指导,分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教师适时点拨,教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同学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虚心好学的品质;培养帮助他人、共同进步的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改善,小组的学习形式得到强化,学生间互动交流的频率更高,因而研究的气氛更强烈。 小组学习也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关注学生情感的新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从不同的角度强调,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要激活课堂,就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在导入部分,把学生置于广袤的沙漠,激起学生的感性体验,从而唤起他们对更多话题作文优秀范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实录、备课资料、同步试卷、美文、高考模拟试卷、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生命本质的探究兴趣。在讲读“生命是一江春水”这一部分时,通过分析朗读时的情感变化,有情感激越,有心平气和,在不断变化的情感体验中认识生命本质和规律。在领悟了冰心老人笔下的生命之后,要求同学们采用“生命象……”的句式,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独到见解,讲练结合,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组织能力。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课堂设计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发挥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四、关注知识体系的新建构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的探索研究、探寻追究,自我建构,自我生成了一些新的东西。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发展。从课堂设计看,在品味关键语句和课外延伸这两个环节中,旨在因势利导,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从知识到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去实现目标。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怎样达到让语文学科以情育人,以美怡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所有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谈生命》教学反思7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它们都融进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
《谈生命》发表于冰心老人仙逝前不久,是一篇带有比喻、象征意味,以及深邃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式”散文。
在这篇诗一样的散文中,冰心老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谱写出对生命过程以及本质的独特领悟。语言精彩明丽,细腻典雅,把“冰心体”的语言风格诠释得淋漓尽致;同时,思路清晰,章法严谨,用形象的描述诠释哲思的深邃,景、情、理完美融合,将散文写作技巧运用得纯熟自然,不着痕迹。
然而,阅读,首先是一个接受的过程。
从作者到读者,从世纪老人冰心到年仅十五的初三学生,隔着的岂止是滔滔的岁月的河,它还有人生经历的深深烙印和丰厚积淀的无限衍生。
更何况,从阅读到理解,从理解到感悟,隔着的还有文字作为交流工具所具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以及因这局限而横亘在阅读者面前的美丽陷阱呢!
尽管渐渐长大,对生命也有或深、或浅的感受;但生命,这样一个极其抽象的概念,以其清浅的生活阅历,学生几乎还难以体悟到生命真谛以及平凡生活中蕴含的丰富哲理。
尽管生命价值观的树立,犹如他们生活中一盏盏明灯,对正处青春期的学生,不可或缺,举足轻重,但以其叛逆的心态,几乎也难以披文入情,探赜索隐,读出那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语言的妙处以及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沉思索。
那么,在两节课的时间里,怎样让学生以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索为基石,培养热爱生命的强烈意识,启发对生命本质的更深理解,从而涵养正确的价值观?
那么,在第一课时,怎样让学生能够带着兴趣走进文本,带着思考揣摩文本,从而完成对精美雅词的自觉积累,形成对内容的初步理解,整体把握,并最终为第二课时的带着感动背读文本、结合自身经历升华文本的教学得以顺利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鉴于这样的思考,我拟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积累词语,夯实基础;多种方式诵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及生命本质”的独特领悟。
学习重点:诵读;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及生命本质”的独特领悟。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过程及生命本质”的独特领悟。
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预设了四个环节,分别为:轻扣心门,触摸生命的律动;大声朗读,感受生命的美丽;品读美文,汲取生命的智慧;艺术朗读,体验生命的真谛。
教学理念上,“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基本着眼点,为使学生带着思考的收获与思而不得的困惑走进课堂,我设计了预习作业如下:
预习冰心的《谈生命》一文,完成下面三个学习任务:
(1)精美雅词积累
选词标准为:生僻字、易读错、易写错、易用错。
抄写词语时,易读错,注音;易写错,标红强调;易用错,给出释义。
(2)关键语句品析
摘录一处你最有感悟的句子,写一小段话(不少于200字),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提示:
可以是一两句,也可以是一小节相对完整的文段。
可以从词语的巧妙运用、修辞的表达效果、哲理的启发领悟(联系个人实际)、情感的感染激发(联系个人实际)、结构的精致构建等方面只选一点来展开,也可以不拘一格。
(3)将你不理解的句子,抄写在小纸条上。
《谈生命》一文,文质兼美;散文鉴赏,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我重视学法指导,兼顾学法实践,课堂“以读贯之,唱响生命之歌;起承转合,成就课堂之美。”在预设的前提下,关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以下面四个环节,展开“学的活动”。
《谈生命》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扫除阅读障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文字、图片皆可。
教师:介绍作家作品知识、背景知识、文体知识等,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生命是什么,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慨叹。挚爱文学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会获得新生的力量;生命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只有历经风雨才能庄严灿烂。江流入海,落叶归根,只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每一点快乐与痛苦,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完美,才会拥有更灿烂的人生。
板书课题:谈生命——冰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家作品
①学生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主要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②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识。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忆,而是让学生作一般性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
A、图片数组。略。
B、作者简介一则:
冰心(1900.10.5—.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
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检查生字词情况
通过幻灯片展示题目和答案。①②题让学生笔答,③题让学生口答。设计此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进行字词积累,同时使形式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 ) 枭鸟 ( ) 羞怯( ) 绯红( ) 怡( )悦
荫庇( ) 芳馨( ) 休憩( )
②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án岩( ) 云yì( ) 休qì( ) 骄shē( ) 穿枝fú叶( )
③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A、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B、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
C、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
三、整体感悟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虽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层次来。以下内容在学生书面概括的基础上,通过幻灯片展示。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书面概括能力。
第一层(头两句话),提示话题。
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三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显示“一棵小树”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丰富多彩。
第四层(最后的部分),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揭示生命的本质,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本文用充满哲理性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绝唱。
你认为下面这些说法对不对?为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小组交流。
A、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又不失浪漫。
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如果以上说法没有说出你心中的感受,请你尽管提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适时适当参与学生的交流,并给予指导。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和甄别能力,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四、研读探究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基本程序是:甲学生提出问题(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后面的学生不再重复)——乙丙等学生帮助解决——教师帮助解决难题或总结归纳。某些问题如果与下一个环节相同,则在这个环节处理。
说明:这个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用时也最长。这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过程略。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思善问的习惯和大合作学习的意识。
2、教师引导探究
本环节基本程序与上一个环节相同。问题与答案皆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补充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二是突出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①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A、作者为什么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或语境写出你的理解。
提示:“是什么”是下定义;“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决定了全文形象性、审美性和隐喻性的特点。
B、在文中作者分别将生命比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加以充分展开,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提示:“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是比喻性的说法,描述它们的行进和生长现象,生动形象,蕴藉含蓄,给人以审美的享受。
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鲜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蕴含的哲理。
A、对“不是每条一条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这句话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或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或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B、“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中包含这什么哲理?
提示:这是一个比喻句,意思是说: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五、拓展延伸
本环节问题通过幻灯片展示。设计此环节的目的,一是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堂引向社会人生,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是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1、作者说;“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生命的认识。
2、对于生命,冰心老人用形象的比喻作了阐释:“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请你试着用生动的语言,仿写这个句子。
六、布置作业
1、将本课所有的生字词进行分类整理。
2、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设计本教案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我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文字、图片资料,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这个环节,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且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因而在达到上述目的之外,也让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再次获得学习的自信。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又设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本教案第四部分“研读探究”的第一个环节)。这也是教学本课的最主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内容也非常不确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非常高,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然后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帮助解决,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分层次教学”中“如何分层”这个难题,因而效果也就特别好。
《谈生命》教学反思9
1.《谈生命》一文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阅读“一江春水”由小溪而大海流动的内容,从词句中感受生命的激情以及生命由“弱小——壮大——归化”的规律;继而引导学生阅读文中春水流动中的四个“有时候”,体会生命过程的曲折和大起大落;再引导学生阅读小树成长的“春夏秋冬”,体会生命过程的平静与温馨,并通过品读、讨论、交流让学生感悟:生老病死是自然之规律,有价值的生命却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2. 讲述生命故事,很多同学听了后都非常感动,感慨万千,对生命仿佛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我能看出他们个个激动的`表情,不禁为自己能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而高兴,让他们可以尽情地畅谈对生命的感悟与品味。
3.新课程告诉我们,教学应建立注重人的生命发展的价值观,即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移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而且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是生命价值最大化的课堂,是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借课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所言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的内涵。真正做到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体会生命的魅力。并关注身边的种种生命形态,珍惜生命的每时每刻,轻视生命的坎坷,顽强执著地体现生命的可贵,在生命力的发挥和奉献中,创造出生命的壮丽和辉煌。
《谈生命》教学反思10
初接触《谈生命》一课,感觉不知道怎么讲,不知从哪里切入,反复看了几遍教学参考书,都觉得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是一篇具有感性化和理性化的散文,或者说是一篇哲理性的散文,教学参考说得也比较笼统,最后我觉得还是以文中的两个比喻切入比较好,而不是单纯地分层次,如果按照教参的方法,我觉得会把文章分得支离破碎,无法把握文章整体。
我先让学生熟悉课文,然后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讨论,只要这几个问题讨论明白了,全篇文章也就理解了。这几个问题是这样设计的:
1、冰心老人把生命比做什么?你认为这种比喻恰当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2、“他经过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这两句话分别写出了人生怎么样的处境?
3、“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成长的便成了空壳!”对这句话怎么样理解?
4、说说你对“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一句话的认识。
5、用一个比喻句写出自己读罢此文后的感受。
6、能写出如此深刻的生命体验的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7、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各有不同,请列举你看到的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生活态度。
8、读罢此文,我们不禁想到自己,请用文情并茂的语言,谈一谈今后你怎么对待生命。
我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又找了一些资料,设计了这样八个题,我认为只要学生把这八个问题讨论清楚了,也就能理解了这篇课文。
通过课堂授课,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讨论结果时,我觉得很欣慰。第一问是很好答的,关键是对这两个比喻句的理解。有的学生的答案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感觉到学生理解得非常好。有的学生答:一江春水总是向东流,小树总是向上生长,生命像一江春水,像小树,也就是说生命也有方向也有目标。有学生答: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过程中,要经历险滩,要遇到岩石的阻挡,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的时候是顺境,有的时候是逆境,但是不管怎么样,江水总是不改方向,向东流去;小树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暴风骤雨,闪电雷击的考验,但是小树会顽强地抵御大自然的风风雨的袭击,不断地向上延伸。生命也是这样,有时是一帆风顺,有时要经历艰难险阻,但是顽强的生命也会不断地克服困难,顽强地向自己的目标生长发育。还有的学生答:一江春水在向东流的过程中,力量是不可阻挡的.,小树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生命力是顽强的,生命也是这样的,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生命力是强大的,是活跃的。还有一些回答也是非常好的,很有新意。听了这些回答,就连我都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新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个问题的深入讨论,基本上使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旋律,加深了对生命的认识。
在把握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后再接下来讨论重点语句的理解,使得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了作者对生命规律、生命历程中的艰难与幸福的辩证法,以及幸福含义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读罢此文的感受,学生谈得非常好,能展开来,从古说到今,又联系到自己,确实说出了一些对生命的感受。
讲完此课后,感觉心里特别畅快,虽然是一片有些深度的散文,但是只要找好切入点,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体会,教师引导好,学生会学到很多,甚至是课本以外的知识。
《谈生命》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
1、朗诵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领会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用形象的比喻表达深刻思想内容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含蓄深沉的感情,深刻理解人生意义。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2、深入体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教学情境及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入理解。
教学手段、方法:
1、创设情境,以优美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深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一)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介绍作者:略
(2)、背景介绍:
(3)字、词识记积累
2、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由老师和几名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并配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听读后让学生谈谈听读课文的体会,以及怎样把握朗读的语气、语调等。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一段课文练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研读赏析:(目标练习)
1、研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全文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一句。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层: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合作交流
(1)、作者用什么来比喻人的一生?春水和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学生讨论明确:
一江春水 东流历程 向前、曲折、复杂 、多变 象征人生之河
一棵小树 春秋四季 发荣、滋长、繁盛 、凋零 象征生命之树
以春水和小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
(2)、在这几种生命历程中,春水和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品质、情绪状态?
学生讨论明确 :
春水:聚集力量——快乐勇敢地流走——愤怒地奔腾和怒吼——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一声不响地流入、消融、归化
小树:勇敢快乐地破壳——雨中吟唱风中跳舞——挣脱、挺立——宁静和怡悦——消融、归化、无乐无哀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明确:
最后一层全是议论。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从表达主题方面说,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充分描写之后,再阐明文旨,深化主题;从结构方面说,起着绾结全文的作用,这是对生命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3、赏析文章之美
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感受文章之美。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文章美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从四个方面带领学生赏析品味。
(1)、形象美
(2)、情感美
(3)、哲理美
(4)、语言美
学生从文中找出具有以上特点的句子,分析研讨过程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希望能对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帮组。
4、总结感悟
(1)、教师提问:你从课文中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的规律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
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
(2)、谈谈学习本课的收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目标检测)
1、课堂检测
仿句练习: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造句。或续写几句“生命像什么...........”
2、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
(2)、以“生命”为话题作文。
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心
生命的本质—— 蓬勃成长 奋勇前进
生命的规律—— 幸福与快乐相伴
顺利与曲折相随
《谈生命》教学反思12
《谈生命》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而此次授课的对象是职高二年级的学生,职高的学生在语文基础上来说相对比较薄弱,对知识的理解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也较差一些,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他是这样做得……。”“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在课堂中,职业技术教育要注意把学习语文和培养相应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职业场景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努力做到为工作、为生活而学习。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可以说有得有失。
成功之处:
职高的`学生在这节课中,我考虑的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课文给他们带来的思考,让他们懂得去思考人生、思考对待生命的态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毕竟职高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很少受到表扬,因此在课堂中,我积极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回答无论对与错,都给予学生大大的表扬,让学生能够更积极的参与课堂,明白自己也是行的。因而此次教学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难易分配合理;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实施比较顺利;学生在本节课中受到了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运用技巧;在探究中安排朗读,读思结合,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力和理解力;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读中悟,读后交流,畅谈感想,理解语句,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不足之处:
作为职高教育,在没有应试压力的情况下,还未充分做到使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除此之外,可以选择更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说,有话说“,积极引导学生真正的爱语文,学会如何清楚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谈生命》教学反思13
1、本文是哲理散文,通过朗读、精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品位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领会文章主旨的目的。
2、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体验,探讨对生命的理解,加深对生命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方法的引导,有助于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创新能力。
4、拓展延伸,在领会文章主旨的同时,培养学生感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感受韵文学科以情育人,以美动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谈生命》教学反思14
这节课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告诫人们要积极的、乐观的面对生命。本文无论从语言,还是文章所透露的意义,对学生来讲,都是值得学习的,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语言和文章的意义两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命像……,他经历…… ,他是这样做得……。”“我喜欢……,(句子或词语)因为它采用了……的`写法(修辞),表现……的感情,我从中领悟到了……”这些开发性的问题,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文章。从授课效果来看,学生比较适应这样的形式。
讲完这节课后,最大的感触是自己在教学经验上的不足,在对文章知识的扩展上,与学生能力的训练上,都是有欠缺的。例如,对冰心散文知识的扩展,语言的能力渗透,都很深入。并且把课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一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九年级授课与其他年级的不同,也明白了知识的储备对教师的重要,更让我明白了同研一节课的意义。
《谈生命》教学反思15
《谈生命》是世纪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发表的一篇带有比喻、象征,带有哲理意蕴的“生命体验”散文,它不仅哲思深邃,宏阔形象,鲜明生动,而且文字精练、老到,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全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开篇引出话题,接下来描写“一江春水”“一棵绿树”的生命历程。最后直抒胸臆,升华哲理,说出了作者历经百年沧桑,备尝酸甜苦辣的`生命“体验”。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针对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强调朗读。我虽然注重了朗读,但是,从整体来看,朗读两还是不够。在理解内容、分析比喻句的含义方面花了很多时间。因为,学生阅读完之后,好像又懂得了一点意思,有说不出,也说不明白,没办法,只好临时改变主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多次的指导。另外,在品析句子的时候,也花了不少的时间。从这两方面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缺陷很大。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是我最迷惑的问题。长期以来,我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想在理解作者的感情的问题上,进一步拓展,但也未能达到要求,在下一篇课文尽可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