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化学实验的教学

时间:2019-05-15 00:5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课程化学实验的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课程化学实验的教学》。

第一篇:浅谈新课程化学实验的教学

浅谈新课程化学实验的教学

平和一中

叶文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实验方面的最大变化是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界限,设计了随堂实验56个,安排了29个活动与探究,同时列出了10个学生在家里容易完成的家庭小实验。通过三方面实验教学,特别是活动与探究,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可以说再多的实验对化学的学习都不为过。下面谈谈本人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教材中对比实验的教学。教材中为了说明问题,设计了许多对比实验(即控制变量的实验),通过对比实验(含空白实验),学生容易从直观的现象获得感性认识,从而理性得出结论。挖掘教材这部分内容有案例A:探究CO2与H2O反应产生H2CO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不是CO2或H2O使之变红。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由①、②石蕊不变红,说明CO2或H2O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也排除Cl—的可能);由③石蕊变红,说明是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①②③均为对比实验);由④石蕊试液变红,对比③说明确实产生了酸,即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这样设计与教材纸花变色相吻合,学生对该难点迎刃而解,效果很好。

案例B: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可这样设计:

由①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对比说明燃烧与可燃物的着火点(温度)有关。由②热水中白磷不燃烧,对比说明燃烧还与O2有关。由③通入O2后,白磷燃烧(水中发出火光),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使温度达到着火点和O2同时俱备。这样的对比实验并不难做,只需准备一个烧杯,做完①后,只要再加入小粒白磷,最后通入O2即可(由双氧水制备较方便)。上述即控制变量的教学:图①控制可燃物;图②控制O2;图③同时俱备,从而对比得出燃烧的条件。

教材中有关对比方法的教学还有:①铁生锈条件对比;②溶解度概念四要素对比;③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比;④铜生锈条件对比等。

教学中对一些常见的问题,可在总复习时运用对比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如:CuSO4溶液显蓝色,其中含有Cu2+、SO42—、H2O,哪种粒子显蓝色呢?可通过水,稀硫酸均无色作对比,得出是Cu2+显蓝色;NaOH溶液和稀HCl中和反应无现象,如何证实它们确实发生反应呢?可通过对比实验说明: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NaOH溶液,第一支加入CuSO4溶液出现蓝色沉淀做为对比,第二支先加入足量稀HCl,再加入CuSO4溶液,没有出现蓝色沉淀,说明NaOH确实与稀HCl发生了反应。或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稀HCl,第一支加Na2CO3溶液,有气泡产生作为对比,第二支试管中先加入足量NaOH溶液,再加入Na2CO溶液,无气泡产生,说明稀HCl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

另外,在进行H2、O2、CO2制备复习时,可以从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检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列表对比;讲授碱、盐性质时,抓住酸的五点性质进行对比。对比方法的充分运用对于学生突破难点,掌握化学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拓展教材中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科学探究做为新课标的一级主题提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掘教材所设计的实验,展开这些素材,需要教师的引导。我在教学和复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时从以下几个角度作了全面梳理:

A、点燃前:观察蜡烛的形状、颜色、组成并嗅味,用小刀切一小块(说明硬度小)投入水中,浮于水面(说明密度小于水)。

B、点燃时:

1、观察到烛芯燃烧,几秒后逐渐变暗,同时烛芯周围石蜡熔化,随后又亮起来(说明石蜡熔点低于着火点);

2、观察火焰:发光发热,火焰上部较亮黄,烛芯周围较暗红。用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火焰中,1秒后取出,有两处出现黑斑(图 a)(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3、取一个新的蒸发皿靠近火焰上方,片刻变黑,手触摸,有滑腻感,说明黑色颗粒是炭黑(说明蜡烛中含C元素,也说明不完全燃烧产生炭黑);

4、燃烧后产生什么物质呢?取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几秒后看到内壁有水雾,说明产生了H2O(气),(推理说明蜡烛含H元素)。另取一个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一会儿看到内壁出现白色的物质,说明产生CO2(推理说明蜡烛含C元素);

5、将一个短颈三角漏斗罩在外焰正上方,用一燃着木条接近漏斗截口处,观察到火焰熄灭(图b),说明产生的CO2不支持燃烧;将正罩火焰的三角漏斗倾斜45度,并靠近焰心,再将燃着的木条靠近漏斗截口处,产生黄色火焰(图c),这是由于所含的蜡烛蒸气引出而被点燃(黄色因玻璃成份所致)。

6、在燃着的蜡烛烛芯周围分别放入约0.5g味精、白糖、食盐,有何变化?教学时取4支蜡烛试验:第一支正常点燃,第二支放味精,第三支放白糖,第四支放食盐,一段时间后发现烛芯周围的味精、白糖烧焦变黑,特别是味精火势较暗,易吹灭。而加食盐的蜡烛最稳定,不易吹灭,且附着食盐后,不易“流泪”,并且与第一支相比较,燃烧时间约延长一倍。通过实验和引导,同学们得出了初步结论,也提出了许多疑问:为什么味精、白糖易熔化烧焦(这正是有机物的特点)?为什么食盐不易熔化且火焰稳定?多少质量食盐效果最好?这样做是否存在误差,怎样克服?实验结果对蜡烛生产有何实际意义?其他盐类是否也有类似效果等等。同学们带着问题,回家后都积极投入实验,当然有的问题不一定会得到满意的解释,但由此引发了同学们对化学探究兴趣的倍增,达到了科学探究的目的,提高了科学素养。

C、熄灭蜡烛:怎样用不同原理的方法使一根燃着的蜡烛熄灭?学生们回答主要有①吹灭②扇子扇③洒水④扣上大烧杯⑤将蜡烛芯捻灭⑥剪去烛芯⑦将蜡烛放入烧杯中再倒入CO2。这时加以归纳分类:①②③属于降低可燃物温度;④⑤属于隔绝O2; ⑥属于除去可燃物;⑦为CO2不支持燃烧所致,通过讨论,同学们对灭火的原理印象深刻。

D、蜡烛熄灭后:吹灭蜡烛,可以看到一缕白烟,迅速用燃着的火柴靠近,白烟又被重新点燃,它是什么物质?同学们猜想可能是H2O(气)、CO2、CO及石蜡蒸气,这时联系物质的性质引导否定了H2O(气)、CO2及CO(无色),哪么究竟是否为石蜡蒸气?必须通过实验加以证实,怎样做?可用上述B部分中第5的图b、c进行验证,也可以取长玻璃管(中间用湿面巾纸包着)一端插入火焰另一端用燃着的木条靠近,可以看到能被点燃,且玻璃管中间有白色固体物质凝固,说明它为石蜡蒸气(当然也可能含少量CO)。

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意犹未尽,兴趣倍增,又提出了许多问题,如:长、短两支点燃的蜡烛扣上大烧杯,哪支先熄灭?蜡烛燃烧时间与颜色、烛芯材料是否有关?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何验证?蜡烛为什么要有烛芯,它起什么作用?蜡烛的化学式怎样写?

三、指导家庭小实验的教学:家庭小实验是学生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课堂理论的学习,带着探究目的进行的课外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有着现实作用。教材列举了自制类如净水器、明矾晶体的生成、汽水、叶脉书签、炭黑。试验类,如:“1+1≠2”,石墨导电,餐具洗涤,保鲜膜功能及回火淬火等。教学中把握以下几点:

1、提供几种主要药品如明矾、氢氧化钠、活性炭、柠檬酸等给特别兴趣的同学,其他物品自行收集。

2、要求学生在家里建立一个小小实验角,寻找化学仪器替代品,如:玻璃杯、一次性纸杯代替烧杯(不加热);筷子代替玻璃棒;棉花、纱布、面巾纸代替滤纸;吸管代替导管;橡皮擦(泥)代替橡皮塞;墨水瓶代替酒精灯座鞋带代替灯芯;眼药瓶代替滴管;而点滴板可取用西瓜霜含片的塑料板;注射器代替滴管、量筒和分液漏斗。化学药品的替代品也各得其所,如衬衫、饼干中的干燥剂CaO或铁粉;从废电池中回收锌皮,MnO2及碳棒;有药用双氧水酒精;有自制的指示剂;有收集的废铜丝、铝线、各种纤维布料;还有食用Na2CO3、NaHCO3等。

3、根据教学进度,提前布置,当教学需要时,学生将制作的装置带到课堂展示,同学们相互比较对方的设计,如自制净水器、自制汽水等,还有个别学生将明矾晶体的 长大过程用数码相机拍照下来。教材中铁的生锈条件探究,各班指定科代表在家里准备好装置(提供4支试管)用胶布粘贴在教室墙壁上,同学们约在二周时间段观察生锈过程,授课时便能很自然地得出生锈的条件。

4、教学时及时调整,增加一些易成功的小实验,如鉴别洗衣粉和面碱;检验白 糖是否饱和以及加入白糖晶体所发生的变化;制取CuSO4晶体;鉴别酱油和黑醋;利用干电池及其炭棒,测定厨房中溶液的导电性;观察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和洁厕净对瓷砖去污差别;制作雨水收集器并用自制指示剂(或购买的PH试纸)测PH等。

化学这门珊珊来迟的学科对同学们来说是非常新鲜的,奇妙的化学现象,极大的引起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引起了同学们对周围生活现象的思考,再通过老师的重视、发掘和引导,同学们一定能更深入的了解化学,以极大的兴趣学好这门学科。

第二篇: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教学已经成为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系统地将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

不论是从人类认识规律,还是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培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等角度来看,化学实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概念的形成,常常需要一个过程。从实践出发,首先获得一种感性认识,然后经过分析、概括、推理,慢慢形成了一个概念,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因此一个概念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化学概念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科学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同样,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入地领会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实验教学还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化学科学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理论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抽象思维形成理性认识,而通过实验又可以验证和巩固概念、理论,使之发展和深化。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对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陶冶思想情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验,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操作,在亲自实践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但是,通过教育实习和见习的亲身体会,以及一些走上讲台的化学教师的介绍,目前中学的学生实验课中,一般做法是将实验目的、内容预先按实验报告顺序列于黑板上。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果改为根据实验特点提出课题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实验目的及内容,选择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又能获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第三篇:化学实验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洪江市群峰乡中心学校 吴赵

摘要: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本文结合新课标对化学实验的要求和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认为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验证性实验和封闭式实验、改进实验及其手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化学 实验教学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基本上处于“照方抓药”、“验证前人”的状况,操作也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这样的实验仅仅是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加强实验教学,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试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以适应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需要。

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以上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弊端,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努力渗透新课标理念。在现有的初中化学课程体系中,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抓起。

2.1、更新实验教学观念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及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模式。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 1 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科学探究。

2.2、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成才的先兆。学生有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上绪言课时,我一般是避开课本,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我拿出一块用60%酒精溶液浸过的手帕,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疑惑中,接着拿出一杯澄清石灰水,让学生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惊讶,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老师摇头。进而把学生情绪推向高潮。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就要学好另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这时老师用课前准备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向挂在黑板上的一张白纸喷液,两个醒目的大红字“化学”跃然纸上。至此,使学生感到化学学科的奥妙无比,趣味无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3、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

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能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化学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所收集到的氧气是红色的,显然,这不是氧气的本色,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改进装置呢?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试管口部要塞一团棉花;也有的说:可塞上一团海绵、纱布、餐巾纸、玻璃丝等等,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又如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让学生得出生成物是烟还是雾的结论十分困难,教师硬说是白色的烟,学生难于接受,不如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到底是烟还是雾。引入开放性实验,其意义不在于立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在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索、追求,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相对满意的结论,这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2.4、开放化学实验室,提供探究的平台

探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我通过开放实验室,轮流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以补充时间及设备的不足,实验时可以以两人或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实验研究。开放实验室要求有专职教师负责,负责老师要有科学探索精神和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能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改进和 创新。

2.5、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设计,使实验探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白磷属于剧毒品,取用时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置于锥形瓶内,还未称量好整个装置的质量,白磷就自燃了。因此,我引导学生这样改进:取一小粒火柴头(将火柴折断后得到)连同红磷一起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加热试管,让火柴头燃烧完再称量,可以观察到天平仍平衡,同时还清晰看到试管内生成的白烟且白烟不断下沉,进一步说明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大。改进后的装置简单明了,现象生动直观,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科学设计实验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2.6、改进实验手段

要想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多样化的实验手段。借助幻灯投影,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如:镁、铝、锌、铁分别与酸反应速度的比较等等,投影出的现象明显,效果非常好。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可把一些在教室做不了的实验和不适合做的实验,如:从微观角度解释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和有毒的、有危险的或装置过于复杂的实验,制成教学软件,在课堂上反映,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7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科技节,化学晚会列为专项内容之一。在晚会上表演节目(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等)的都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而观众大多是本校学生。丰富多彩的晚会把他们带入五光十色的化学世界,听到“爆竹声声”,学生自然联系到不纯氢气点燃时的爆鸣,看到“空瓶生烟”、“清水变色”,就急着想了解“这是什么变化?” „„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此外我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 3 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郭仪敏、马胜利:一氧化碳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4.7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第一版

3、戴珊玲.化学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整合管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269~270(1~2):30-3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制订,《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34。

5、刘红云.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274(6):19

第四篇:浅析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

浅析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 ]实验教学 自主探究 学生实验 微型实验

[论文摘要]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在处理实验内容时既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更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尽可能创造条件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化学实验室真正成为学生探究化学奥秘的舞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不仅是使学生获取直接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新教材》中实验内容在呈现形式上,与旧教材不同的是已经没有单独列出的实验课,实验内容是以分散的形式分布在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等栏目中,其中有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以上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在处理实验内容时既要紧扣新课程标准,更要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利用“活动与探究”,让学生自主实验

传统的化学实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但大多数是为验证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性质等提供“证明”或“依据”的实验,教师往往是在“讲实验”,学生则是在“背实验”,学生的实验活动也往往只是“照方抓药”,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目的,从而忽视了化学实验所蕴涵的思想性、探究性和发展性的功能。新教材上、下两册共设计了 29 处“活动与探究”,这些探究性实验不仅给学生增加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操作过程,而且更加侧重于探索和研究,这样的实验不是单纯地以理解知识和培养兴趣为目的,而是以实验为活动的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的探究活动。因此,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以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实验活动。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娴熟的实验技能,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独立思考中才能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这是《新教材》实验内容编排上的特点之一。新教材中共设计了 53 个实验,但并未指明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这给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过去,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的演示为主,学生实验也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部分实验进行精心分类,将现有教学素材进行重组,凡是那些操作不过于繁琐、装置不过于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条件允许,均可设计成探究性的学生实验,比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指示剂与酸碱溶液的反应”等。通过这样的改进让学生更直接地面对实验事实,更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往往学生亲自动手得出的结论,会比教师演示实验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

《新教材》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还安排了大量的“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家庭小实验”作为学生课外实验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及实验方法。这类实验的趣味性比较强,内容与实际结合紧密,实验用品简单易得。教科书中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实验,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实验,这类实验习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实验的步骤、用品、操作方法等,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但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较长,有时在家里一时很难找到相应的实验用品,许多实验在家里很难开展,开放实验室无疑能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探究舞台。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课外活动,合理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完成上述实验内容提供条件。

四、结合实际,贴近生活开展一些必要的实验设计活动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养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那么结合教材和教学进度,选择结合实际,贴近生活的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开展一些实验设计活动,对体现化学的实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比如在讲溶液的PH时,让学生设计测定本地区土壤的酸碱性并提出土壤改良的方案、在讲碳酸钠时让学生探究腌制皮蛋的原料和原理、讲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时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确实能与与氢氧化钠反应并且验证反应产物等。通过实验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其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获得了科学的方法,通过活动也可以强化学生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尽量开展微型化学实验探究活动

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用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一种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其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有助于树立绿色化学观念、给学生更多的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增强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种仪器操作简单,省试剂,省时间,但又能达到大型仪器的效果的实验活动的开展,改变过去那种“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等待”和 “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和“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用实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增加了学生的实验参与程度。《新教材》编排中特别体现绿色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并且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使用了微型仪器胶头滴管和点滴板,在其他实验中,我们也要尽量使用微型实验达到同样的实验效果,比如探究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的实验等。

第五篇:对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对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朱建超

一、实验是化学世界的精灵,它为化学爱好者带来快乐,它为化学家带来灵感的闪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实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学生好奇的目光。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帷幕已经拉开,实验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出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性体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化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形式将由传统的“讲授”和“演示”为主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动手做”(主要指化学实验)将是化学课堂中最为常见的重要活动,以学生动手为主的化学实验必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扮演无法替代的角色。

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显著特征,同时也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训练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细致严谨、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锻炼坚强的意志力,培养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科学品质,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它有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传统教学中强调演示实验,学生在化学实验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全面细致的观察,获得关于化学实验对象的各种现象和事实、各个方面和外部联系的感性认识,以此归纳出物质的性质和规律,然后学生再通过实验验证,形成“实验室——正规仪器、药品”的路线。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简单地重复,不需要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许多学生根本就不想动手。这种实验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想象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真正由“讲科学”“看科学”转化为“做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从国内外情况来看,在课程改革中尽管涌现出大量的各式各样的课本,但有一个最显著的恒定的趋向是“走向实验”。以人教版化学实验教材为例,第一章就是“从实验学化学”,而且不再严格地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是加设“学与问”“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等实验板块。有一句话很恰当地表达了做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起;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

人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实践对于人类的认识发展来说,是具有基础性的动力因素。只有经历必要的感性阶段,积累相应的直接经验,才能促成学生有效的思考,使知识的掌握富于意义,最终上升为学习的理性认识,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构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给予足够的时间对客体进行观察、操作,在操作中进行探索,学生才能充分积累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化学实验是以掌握化学学科知识要素及其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实践活动,化学中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也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运用化学实验所确立的化学学习的平台,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化学规律,进而编织知识网络。

国家新的课程标准既包纳了学生必须把握的知识与技能,还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知识与学生的活动、体验交织在一起。知识不再是课程的全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培养成为实验活动的重点。新的课程标准将“提高学生的素质”改为“提高学生的科

学素养”,“科学素养”的测量标准中有一条就是“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了解”。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做科学”,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累积和认知能力的增长,接受和理解他人的经验,更注重学生整体精神的构建,才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三、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认为学生的任务是在教师帮助下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认识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真理”。验证性实验是传统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基本形式,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讲边实验等,授课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实验辅助,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实验事实,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我国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究等活动,否认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理论,所以在教学中必然置学生于消极、被动处境,难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难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难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化学课程标准中也将科学探究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化学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同时,“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十分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地、开放地探究学习,这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一个重要特征。

所谓探索性实验是指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了解它具有怎样的组成、有哪些属性和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实验,是相对验证实验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实验在观念上认为:社会中的人是一个天生的探究者,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强调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使科学知识与科学过程相统一。在探索性实验中,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影响研究对象,看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出现什么样的现象,产生怎样的结果。在探究性实验中,化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以实验探索的途径和手段进行的,课堂教学也要求尽可能用边讲边实验来展开,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事实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因此,探索性实验注重的是在过程中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注重的是体验,既包括成功的体验,也必然包括失败的体验。而事实上,在探索性实验中,学生从失败中的获益往往比成功时还要大,因为学生需要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就达到掌握知识的最高层次——应用。

探究性实验强调学生自始至终是实验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提出问题后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学习才具有主动探索的意义。通过学生自身的自主的思考活动,了解知识获得过程、经历知识价值生成过程,从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知识、能力、态度得到统一的发展。

教师要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实验中的地位。现代学习的新观念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而探究性实验的显著特点要求学生逐步进入“会学”的境界。因此,要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就必须置学生于自主探究、发现的实验中,主张学生由主动经验和探索的实验中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并强调以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的思维操作相结合、相作用的实践,通过设计、动手、观察、总结、交流而体会学习的价值,实现获得知识经验和行为变化的协同发展,使思维领域不断扩大,认识不断深化,开发出创新的潜力。

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学习的机会,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学习。实验作为化学研究和教育的主要手段,根据自身特点,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突出探究性。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发挥和培养学生的这种个性和能力。倘能如此,对学生、对教师或对化学教育本身都是极有意义的!

下载浅谈新课程化学实验的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课程化学实验的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空气的成分的测定 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

    化学实验教学总结

    2008—2009年度九年级化学实验 教 学 总 结 李德宴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1 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发展和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它会随着学习者的不断学习,在学习本身那里得到不断拓展、深化、提高。化学科的教......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对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几点认识(转) 2010-01-07 13:06 【摘要】新化学课程赋予了化学实验新的理念、新的目标与新的评价标准,非常适应当今教育对学生......

    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15篇 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1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 能为学生形成化学 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1 我在本学期中,担任九(3)班和九(4)班的化学教学任务,眼看学期结束了,我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一、对化学科的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

    化学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化学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化学实验教学心得体会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独立操作能力,同时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化学实验教学反思1 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发展和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它会随着学习者的不断学习,在学习本身那里得到不断拓展、深化、提高。化学科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