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龙云铸株洲市中心医院登革热诊治指南2018年版培训试题
株洲市中心医院登革热诊治指南2018年版培训试题
姓名 科室 成绩
一、判断题
1、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
2、我国登革热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与国外地方性流行地区报道有较大差异,绝大多数患者为婴幼儿,重症病例多为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
3、境外输入病例指发病前10天 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的病例。(×)
4、境内输入病例是指发病前10天 内离开本县区、到过本县区外的登革热流行地区的病例。(×)
5、本地病例(indigenouscase)指发病前 10天内未离开本县区(现住址)的登革热病例。(×)
6、登革热主要是经媒介伊蚊叮咬吸血传播,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7、感染登革病毒后,人体会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的免疫,对不同型病毒感染也可形成有效保护。(×)
8、再次感染不同型别登革病毒会引发非中和性交叉反应抗体增加,但不会引起抗体依赖感染增强作用(×)
9、抗体依赖感染增强作用是引起重症登革热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也是登革热疫苗研发的重要障碍之一(√)
10、登革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虫媒病毒病,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11、登革热在过去50 年间发病率增加了30 倍。(√)
12、据WHO 估计,全球约有25 亿人口面临登革热感染风险,每年WHO 各成员国报告的病例数高达320 万人,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疾病负担(√)
13、我国输入性病例常年存在,病例主要来源地为缅甸、老挝、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14、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有从热带亚热带的东南沿海向温带北方内陆地区蔓延的趋势,2013 年河南省、2017 年山东省均发生本地病例流行(√)
15、我国目前有登革热疫苗可用于预防。(×)
16、重症登革热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浆外渗,通常合并有明显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17、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7d,多数3~5d。(×)
18、登革热患者通常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下降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
19、登革热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防蚊隔离、早治疗。(√)20、对重症登革热的高危人群补液治疗是关键。(√)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关于登革热的流行与防治,下述描述错误的是(C)A.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B.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逐渐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全国各地蔓延。
C.我国登革热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与国外地方性流行地区报道基本相似
D.绝大多数患者为成人,重症病例多为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临床医师对登革热早期诊断及重症救治经验不足。
2.关于登革热的流行病学,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C)
A.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B.登革热主要是经媒介伊蚊叮咬吸血传播。
C.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D.人群不易感 3.登革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学应答,描述正确的是(ACD)A.感染登革病毒后,人体会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的免疫 B.对不同型登革热病毒感染可以形成有效保护。
C.再次感染不同型别登革病毒会引发非中和性交叉反应抗体增加,引起抗体依赖感染增强作用(ADE)D.ADE是引起重症登革热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也是登革热疫苗研发的重要障碍之一 4.关于登革热的预防,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CD)A.登革热主要预防措施是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 B.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裤,使用防蚊驱避剂等,C.及早发现患者(特别是发病5d 内的患者),并对患者实行防蚊隔离措施尤其重要。D.我国目前尚无登革热疫苗可用。
5.对于登革热病原体,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D)
A.登革病毒是登革热的病原体,根据抗原性不同分为4 个血清型
B.每种血清型登革病毒均可引起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C.登革病毒基因组为长约11 kb 的单股负链RNA D.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中存在大量NS1 蛋白,可作为早期实验室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6.登革病毒在体外的生存能力,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CD)A.登革病毒对热敏感。
B.超声波、紫外线、0.05%甲醛溶液、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等均可灭活病毒。C.病毒在pH7~9 环境中最为稳定
D.在-70℃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可长期存活。
7.关于登革热的发病机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CD)
A.由于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重症登革热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B.登革病毒二次感染所致的ADE、细胞因子风暴、病毒毒力变异等宿主因素与病毒因素在重症登革热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C.登革病毒与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和凝血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扩张、充血,血浆蛋白及血液有形成分外渗,引起血液浓缩、出血和休克等病理生理改变。D.重症登革热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浆外渗,并无明显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8.典型的登革热患者,发热期的临床表现为(BCDE)
A.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骤起高热,可伴畏寒,24h 内体温可达40℃,发热期一般持续7~14d。
B.患者出现头痛、眼 眶 痛及全身 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 C.乏力,恶心、呕吐以及纳差,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D.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E.可出现不同 程 度 的出血现象,如皮下或黏膜出血、注射部位淤点淤斑、牙龈出血 9.典型的登革热患者,极期的临床表现为(ABCDE)
A.部分患者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可 出 现 腹 部 剧 痛、持 续 呕 吐、球 结 膜 水 肿、四 肢 渗 漏 征、胸 腔 积 液和腹水等,B.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出现如低 体 温、心 动 过 速、四 肢 湿 冷、脉 搏 细 弱、脉 压缩小或测不到血压等表现。
C.随 着 休 克 加 重和持 续,发生代 谢 性 酸 中 毒、多 器 官 功 能 障 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D.少数患者没有明显的血浆渗漏表现,但仍可出现严重出血
E.实验室检查可表现为进行性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计数迅速降低、HCT 升高以及白蛋白下降等。
10.重症登革热的高危人群(ABCDE)
A.老人 B.婴幼儿 C.孕妇 D.伴有免疫缺陷病者。
E.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哮喘、慢性肾病及慢性肝病等基础疾病者; 11.早期识别重症病例的预警指征有(ABCDE)
A.退热后病情恶化或持续高热1周不退; B.严重腹部疼痛; C.明显出血倾向(黏膜出血或皮肤淤斑等);
D.发病早期血小板快速下降;E.HCT 升高
12.登革热实验室检查结果,常有如下表现(ABCDE)
A.血常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
B.血小板计数下降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
C.HCT 升高提示血液浓缩
D.血生化检查:半数以上患者出现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轻度到中度升高,且AST 的升幅较ALT 明显。E.部分患者B 型利钠肽(BNP)、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肌酐升高等
13.重症登革热诊断依据:在登革热诊断标准基础上出现下列严重表现之一者(ABCDE): A.严重出血; B.休克; C.ARDS;D.急性心肌炎 E.急性肝损伤(ALT 和或 AST>1000IU/L)14.对于登革热的治疗,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CDE)A.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防蚊隔离、早治疗。B.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C.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可以用温水擦浴; D.高热病人不能耐受时可给对乙酰氨基酚治疗。
E.慎用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避免加重胃炎或出血。15.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正确的有(ABCD)
A.出血部位明确者,如严重鼻衄给予局部止血。胃肠道出血者给予制酸药。
B.慎用有创检查或肌肉注射以免发生出血风险,尽量避免插胃管、尿管等侵入性诊断及治疗; C.严重出血者伴血红蛋白低于7g/L,根据病情及时输注红细胞; D.严重出血伴血小板计数<30×109/L,可输注新鲜血小板。
E.登革热伴血小板显著下降但无明确出血者,给予 输 注血小板治疗可有效预 防出血及改善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