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适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作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战略部署,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密联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深入领会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全面掌握这一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新时代要有新的理念举措。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另一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的内涵和重点、理念和方式、环境和条件、水平和要求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这就必须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全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时代要求在以新的理念举措不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人类文明进步史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向度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进入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广度、深度都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也与先前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所遭遇的国际国内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理论对于今天的实践而言,有的论断不管用了,有的命题不够用了,有的具体结论不能用了,这些都是毋庸避讳的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问题为导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比如,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的认识;提出了新的“两步走”战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认识;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命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认识;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识;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安全观的认识;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认识;提出了“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从严治党”“‘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等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等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老祖宗”,说了很多“新话”,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从中华民族复兴史的向度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过去的五年,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最重要、最关键的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
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回答,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了科学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提出了“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为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必将体现在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和各个过程。
在新时代,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没有别的什么思想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解决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从人类文明进步史的向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天下意识、人类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治理不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境下,“中国不能缺席”。在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众所周知,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进程都是在西方主导下推进的,现代化的成果基本上由发达国家独享,发展的代价则由全世界共担。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的洪流中扮演着依附的角色。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确切地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启的,改革开放以后才提速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口,从接入型现代化转向了辐射型现代化,这是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今天的中国,一方面吸收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资金、技术、人才和服务;另一方面,中国的产品、资金和技术同时走向世界,人口和服务同时走向世界,中国的思想、制度、文化开始辐射全世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政策主张本质上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经济走向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战略本质上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的国际战略本质上已经成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一部分。从理论归属上来说,新时代中国的政策主张、中国的发展战略、中国的国际战略本身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
具体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表现在经济、制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在经济层面,中国开辟的新型现代化之路、提供的新型经济全球化方案、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世界经济复苏方案,为改写全球发展观念、强化全球经济治理、加快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制度层面,中国倡导并积极参与的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架构,中国推动构建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中国参与的G20、APEC等国际平台,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了贡献。在价值观层面,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合理性的价值引领,为重塑全球交往理性贡献了中国智慧。
第三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集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共同成果之大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其最大理论特点是集成创新。
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立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科学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作出了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强烈时代特点的基本方略和具体举措,并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新的重大部署。它是一个基于当代中国实践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它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溯源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合理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它科学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共同成果,是一个开放的、包容性极强的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既坚持了从中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的基本方针,又包含有大量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和人类共同价值观。它既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殊性,又遵循了现代化建设的普遍性规律。更重要的是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从特殊性上升为普遍性,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十九大报告在总结我国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时,清晰展示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带来的各种新变化,标志着我国的整体发展正在科技创新的带动下迈向中高端水平。正是基于对过去五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报告》所阐述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行的七大战略,大部分都指向创新发展,或者与创新发展构成互为基础、互相支持与协作共生的关系。由此可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实施创新发展,就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同时也高度重视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在国家层面,创新“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在地方层面,创新则可以将重点放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方面,创新更多地建立在与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管理、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设施不断完善的直接关系之上。
一、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地位凸显
十九大报告系统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和基本方略,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目标提供了指南,将全面依法治国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范畴
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法治思想的新观点、新判断、新论述。
报告明确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将发挥总体设计、统筹协调等多项职能,进一步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提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报告明确了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提出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用留置取代“两规”,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一大亮点,预示着改革的基本方向。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法治建设应实现“三个坚持”的统一,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统一。提出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突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提升全民族的法治素养。
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必将为法治深圳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坚强政治保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高屋建瓴,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今后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报告再次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时代价值,体现了中国的全球担当和世界地位,为全球绿色发展树立了典范。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我们的两个百年目标相比,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比,与总书记对深圳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水污染治理和垃圾处理能力等方面差距还比较大。为此,我们要坚决遵循总书记的教诲,更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建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新载体。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后,党的十九大又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我党在社会治理理论上的又一次跨越。
社会治理理论经历了几个阶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等。这次跨越首次应用了“社会治理”概念,是社会治理认识论的飞跃。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次跨越与前两次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但更多的是发展。
共建共治共享不是权宜之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建共治共享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公众参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等,无一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法治保障、提高法治化水平是全面依法治国在社会治理中的具体要求。
共建共治共享是社会治理新的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治国理政的方法论上,走出了西方效率与公平二维摇摆、取此舍彼的困境,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元、全面和整体的方法论体系。
共建公治共享为全球的社会治理提供了中国理论和中国方案。社会治理理论起源于西方,拓展了人们的认识空间和实践途经,但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社会基础等差异,照搬照抄西方的社会治理理论和方法,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共建共治共享为发展中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的社会治理提供了中国理论与中国方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创党至今始终所秉承的理念和宗旨,始终所坚持的立场和原则,始终所展现的品格和风貌。
二、以初心精神汇聚共识、统一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一系列核心价值的塑造和引领,离不开我们的初心。在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进一步以初心精神汇聚共识、统一思想。
第四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五个视角
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高度的理论自信和理论成熟,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成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行动指南。
第一,准确把握新历史起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十九大指出,“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出坚定步伐,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新的历史起点,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待这一科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动力源泉,看待这一科学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
第二,准确把握新主要矛盾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40年来,我国社会的需求和生产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生产力有了历史性飞跃,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与之相比较,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是一条主线,这一思想的基本框架、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等,都是围绕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来展开的。正是因为找准并抓住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才更有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才能够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
第三,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大提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经济“三期叠加”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接连推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重大战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明确当前我国还处在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认识到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社会环境、现实条件和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就越会发生深刻变化,就越需要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品格,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
第四,准确把握新宏伟目标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规划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准时间表、精确路线图。这种发展无论是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速度上都是超乎寻常、难以想象的,也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明确这个宏伟目标和伟大征程,深刻认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生动实践。
第五,准确把握新国际环境
党的十九大提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在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世界期待中国方案,希望听到中国声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高举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奋力开拓、阔步前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谱写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新的辉煌篇章。我们坚持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成功举办APEC北京峰会、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彰显了我国深度参与塑造全球治理的实力和能力,我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思想提出了集中体现新时代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让世界知道发展的中国、开放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思想在全世界高扬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思想形成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
习近平
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
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2]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第五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新概括,已经写进党章,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如何理解这一思想之新呢?把握好以下四个维度是关键。
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时代是思想之母,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伟大的思想。
从世界多极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世界多极化始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在多极化的初期,美国一极独霸超强,而中国这一极不时面对西方制造的“中国崩溃论”的唱衰诅咒,甚至许多人都在担心“中国这面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但是,在我们党的领导下,经过四分之一世纪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同世界其他“极”相比,中国的发展最为耀眼。这是世界多极化最为显著的变化。世界依然处在多极化的进程中,但中国在多极化中所处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所产生的影响已经今非昔比,变得更加举足轻重。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中国也已经进入新时代。2001年,当中国怀着既欣喜而又紧张的心情加入世贸组织时,面对制定规则的西方发达国家,不少人存在担忧,因为我国是后来者,难免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制约。但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奋斗,成了经济全球化的最大推动者和受益者。特别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赞同。与此同时,以往作为“世界领袖”的美国却打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小旗,从某种意义上看,美国成了经济全球化的阻碍者。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在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所产生的影响也已经今非昔比,变得更加举足轻重,一跃成为领跑者。
从我国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中国更是跨进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中华民族由衰到兴的沧桑巨变:“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二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兴盛:“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总之,无论从国际来看,还是从国内来看,中国都已经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二、适应新的实践要求的理论成果
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进伟大的新时代。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伟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我国科技进步举世瞩目;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所有这些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源泉。
任何实践都是对立统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最突出,包括质量、效益、创新、生态环保、民生、脱贫、城乡发展和收入、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存在不少难题,社会文明、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意识形态领域、国家安全、改革部署和落实、党的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都亟待解决。而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某些西方政客仍然走不出“修昔底德陷阱”和“冷战思维”的桎梏,千方百计对中国进行杯葛、掣肘和遏阻,散布“中国威胁论”,在中国周边制造麻烦,甚至如影相随进行捣乱。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等,这些又都是我们必须应对的新挑战。所有这些成就、问题和挑战,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基础。正是在这些深厚实践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创立和蓬勃发展。
三、顺应新的历史使命的召唤赫然而至
新时代我们党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引领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把这个新的历史使命概括为“四个伟大”。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二是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伟大工程”;三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四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奋斗。习近平同志还精辟地论述了“四个伟大”的内在逻辑。他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坚决战胜一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为了不辱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习近平同志强调,“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新的伟大时代赋予我们党新的历史使命。完成新的历史使命必然需要新的科学理论来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顺应新的历史使命的召唤赫然而至。
四、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理论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它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必须首先理解两个根本性的创新。一是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判断。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这一判断一直延续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则敏锐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新判断,准确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民群众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的深刻变化。将“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改为“美好生活需要”,表明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人民对生活需要的期望值更高了,已不限于一般的“物质文化”,而是全方位的美好,包括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行使民主权利更加充分、生态环境更加清洁美丽、文化生活更加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等。而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城乡发展、行业部门之间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收入分配等都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目前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社会主要矛盾新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论前提。
二是对新时代的理论主题的科学定位。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来说,毛泽东思想所要回答的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经济非常落后的中国如何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走向社会主义?毛泽东成功地回答了。邓小平理论所要回答的是,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成功地写出了开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应当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探索,到党的十八大前足足经历了35年,饱经艰难曲折、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究竟应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人们普遍关心、长期思考、也是许多人困惑的理论主题,因为国内外都有人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甚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等等。习近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魄力和理论勇气,抓住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时代主题:新时代究竟应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这一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发展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