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声》教学案例-精选文档
《心声》教学案例
《心声》教学案例 关 注 每 一 位 学 生 背景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作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
第 1 页 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而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心声》就是一篇充分体现上述新课程新理念的文章,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李京京的男生,因为有着和课文《凡卡》中的主人公相似的情感,他特别想在程老师的公开课上朗读一段课文,并在课前主动向程老师提出。但因他嗓子沙哑,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李京京没有放弃,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机会,他情真意切的朗读,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基于此,文章的主题可以概括为:通过写李京京渴望朗读课文、倾诉思念之情,却遭拒绝,最后勇于争取、表达心声的故事,告诉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美好的愿望遭到他人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更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执著追求,用努力为自己争取成功的机会。《心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实话实说。在你的人生历程中,肯定有一些事曾触动过你的心弦。今天,老师就为同学们提供一次一吐为快的机会。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生1:我觉得,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
第 2 页 应热爱自己的父母。小时候,父母对我是精心呵护,给我做好吃的,记得那一次,我生病了,父母一夜未眠,第二天,又陪我去医院,直到我的病好了他们才放心。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什么是感恩。
生2:现在,我觉得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有许多同学比较自私,不愿帮助别人,老是想着自己,记得有一次,有一道题我不会做,我问过很多同学,他们中有学习好的,也有学习差的,但没有一个人告诉我如何去做。生3:自从上学以来,我觉得家长与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他们不理解我们,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为我们安排一切。
生4:个别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提问,但是他们提问的对象却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而那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却经常成为老师遗忘的角落。我认为老师的这种做法有些不妥。老师应该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师:刚才我们有四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板书课题)。我想告诉第一位同学,“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我们年轻,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请善待我们的父母。我想告诉第二位同学,把同学当朋友,多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或许情况就会得到改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我也希望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团结,记住,“给别人一缕阳光,自己就可能得到一轮太阳。” 我想告诉第三位同学,“可怜天
第 3 页 下父母心”,多做换位思考,你就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我想告诉第四位同学,你很有爱心,乐于助人。大胆的说出来或者给这位老师写封信,这位老师可能就会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毕竟教学相长。
师:同学们,其实,当我们遭遇不平时,我们不应怨天尤人。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今天这堂课,我真心希望,我能做同学们的朋友;我更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毛遂自荐,积极发言。
二、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心声》一课。读中注意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生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师:阅读结束了,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在心中油然而生? 生1:我特别同情李京京同学的生活处境,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生2:我特别敬佩李京京同学。我觉得他很有自信。尤其当自己的愿望遭到别人拒绝的时候,他总努力为自己创造机会。最后他成功了。
生3:我觉得文中程老师的做法不对。他不应该有偏见,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优秀的。
生4:老师,“心声”这个题目是不是一语双关啊?我觉的这不仅仅是李京京的心声,更是普天之下学生共同的心声。
第 4 页 生5:我特别讨厌像程老师这样的人!
生6:“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认为,李京京固然值得我们同情,但是程老师所做的这一切也是为了学校的荣誉,他们两个人都很好。
生7:课文中有一个人物叫赵小桢的学生,他虽然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但在我的心中他却是一个没有勇气缺乏自信的人。
生8:通过读这篇课文,我想对所有的老师说一句话,那就是对所有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不能把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三、理解探究
师: 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感受很深。尤其是最后一位同学的发言让我仿佛看到了我们每一位同学的那颗渴望关爱、渴求平等的心,其实老师也有过许多失误,也曾经遗忘过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但今天听了同学们的发言之后,我决心改正,争取做一个公正无私的老师。师: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标题“心声”呢? 生1:我觉得这是李京京同学的心声。他特别思念住在乡下的爷爷,想早日见到爷爷。他渴望亲情。
生2:我觉得这是像李京京同学一样不被老师重视的学生的心声。他们渴求得到老师的关怀和帮助。
生3:我觉得这是作者的心声。他写这篇文章旨在告诉我们
第 5 页 读者,我们要像李京京一样,面对冷漠,面对挫折,要自我肯定,永不言弃。
生4:我觉得这是教育专家的心声。教育本是一块净土,不容弄虚作假。他们呼唤教育要返璞归真。
四、教师小结(略)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在一种心理感到很安全,思想很自由、很宽松,乐意进取、乐意参与,情绪很高亢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就意味着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就是说,学习方式转变首先要考察的内容,就是课堂的教育氛围、环境: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学习的?教师会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情景,设计什么样的课堂氛围?
进一步来说,新课程课堂该有什么样的教育氛围?学生要什么样的学习状态?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学生要自由。我们要求课堂要有规范,要有纪律,但是课堂规范和课堂纪律最核心的实质与理念就就是自由,所谓自由就是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心理,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无拘无束,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第二,要有宽松的氛围。所谓宽松,我想就是允许学生说错话,说真话,把它自己的经验、最个性化的东西充分表达了出来。日本的一所小学流行一种这样的理念,他们认为“教室就是让孩子出差错的地方”。在日本,离开了学校你就不
第 6 页 能犯错误,但是学生在学校是允许犯错误的。我个人的理解,犯错误就是让学生打开心窗,把他心里想到的、碰到的经验和体会充分地表露出来,一时我们的教学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理。我们的课程,如果不能够将孩子的经验、孩子的认识真正整合起来,那么孩子的经验就无法完成再构,形成新的体验,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第三,就是民主。课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经历、体验转变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同事、伙伴、协作者的关系,像这节课上,我写错了一个字,学生立即给我主动的指了出来,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平时的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那是一种感情非常融洽的同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它已经成为习惯,再这样既宽松、自由又很民主、感情很融洽的氛围之下,学生才敢于指出老师的过错,这也正说明了学生处于一种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之中。我们的课堂就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只有这样的状态下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转变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习方法的转变。学习方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本质,解决的是怎么学的问题。比如说朗读,可以有学生自由读,教师领读,全班齐读;还有对课文的分析,怎么理解等等。像教读《心声》这篇文章,主要通过“阅读——解读——拓展”几个环节,第一是理解性的读,把课文读懂了;第二是探究,把课文中
第 7 页 有可争论的东西挖掘出来进行探究,因此需要设计有思考深度的问题,但又不能过多,防止出现“蜻蜓点水”,分析布头,加讲解不透的问题。因为此前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是理解性的,学生的整体感知大都一样,现在学生就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个性化的理解,这正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思考进行解读。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文章中李京京现象透视出来的有关教育的深层问题。
但不管怎样,新课堂教学一定要秉承新课程理念中一切以发展为本的精神,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是说教学的所有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愿我们教师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第 8 页
第二篇:《传递心声致敬先锋》线上教学案例
疫情期间
钉钉相伴
----《传递心声致敬先锋》线上教学案例
孙吴三小:赵庆红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各行各业都受到疫情的影响,学校按照省市县有关停课不停学的有关精神开展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孙吴县第三小学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开课工作方案》等精神,迅速行动,制定线上教学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全体教师网上备课、上课
在校领导科学部署和安排下,开展了有效的线上教学。线上教学不比真实课堂,它更具挑战性。因为我们看不见学生上课的状态,所以对于每节课的设计我都要下更多的功夫。现在线上教学已经开展六周了,我作为一名四年级班主任兼语文教师也引领学生来一场丰富、有趣的学习之旅。下面分享一下一节班会课的教学案例。
一、案例的背景分析
2020年的春节是与众不同的,这个鼠年“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武汉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各行各业的人员行动起来抗击疫情。当我们都响应国家号召,躲在家里预防疫情时,有这样一群人挺身而出,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放弃和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刻,不顾自己的安危,义无反顾地冲向抗病毒“一线”,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最值得我们尊敬和感谢的人。孙吴县第三小学按照上级指示,迅速行动,科学部署,上下一心,积极投入到抗疫阻击战中。我将引导我们四年四班的全体学生,认真学习疾病预防知识。用手抄报、绘画、录制视频等形式,做疫情防控宣传员,向抗击疫情的先锋致敬!上好疫情下的“人生大课”,给孩子们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生命观。
二、案例的过程描述
《传递心声,致敬先锋》这节班会课的内容的核心在于带领学生学习疾病预防知识,使学生懂得自我保护,消除胆怯心理,了解抗“疫”在一线的工作人员的艰辛,要懂得感恩,像他们致敬。引导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应该响应国家号召待在家里,待在家里也是为祖国做贡献。
师:同学们今年的春节是与众不同的,大家知道为什么与众不同吗?
生甲连麦:今年有疫情。
生乙连麦:新冠肺炎正在肆虐,武汉许多人都得病了。
师:是啊,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出现在我们的祖国。同学们我们不要害怕,要相信祖国,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取得胜利。但是在疫情肆虐的当今,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做好防护。下面我们来共同了解新型冠状病毒、临床症状及其防护知识。(师讲新型冠状病毒、临床症状及其防护知识)
师:学习了这些知识,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1公屏打字:只要我们做好防护,新型冠状病毒并不可怕。
生2公屏打字:我懂得了如何做好防护,我们一定不出门,响应国家号召。
生3公屏打字:我们待在家里要好好学习,也是为祖国做贡献。
师:是呀,我们应响应国家号召,不出门,不聚集。可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逆行而上,冲到抗疫第一线。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播放视频:钟南山、李兰娟等抗疫一线英雄感人事迹)
师4:看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5连麦:这些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像他们学习。
生6连麦: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是我们祖国最美的人,我们要像他们致敬。
生7连麦: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真是太辛苦了!我们和他们比我们太幸福了,我们应该宅在家里,不为祖国添负担。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当我们的国家有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我们今后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8公屏打字:我要做一名像钟南山爷爷那样的人,为祖国做贡献。
生9公屏打字:当国家有难的时候,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祖国做贡献。
生10: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师总结:同学们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一线工作人员在前方抗疫,我们一定在后方支援。他们是时代的先锋,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春天的脚步已经来临,我们一起期待更好的明天!
师留作业:录制小视频或者制作手抄报、绘画等形式向抗疫一线人员致敬。
三、案例的理念反思
此次线上学习活动是班主任教师在充分把握育人契机的同时,创新德育模式的重要表现,真正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育”的指导思想,起到了引导学生在疫情防控中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积极作用。孩子们深刻的懂得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不屈脊梁的民族,永远不会被打倒。
这节课的教学,孩子们体验了与众不同、新颖有趣的线上和线下互动的教学方式,学习兴趣盎然,课后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能认真完成!录制的视频、绘画及手抄报都能表达真情实感。这背后少不了用心负责的家长,更少不了我们付出辛苦的老师!家长们真诚朴实的话语激励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在线上教学的路上走得更远!
第三篇: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五中学 初中语文 常素芬
证书编号 010891 【课程分析】
《心声》是当代作家黄蓓佳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一篇反应教育问题的儿童小说。小说写了一个与万卡有着相似命运的李京京在语文公开课上执意要朗读《万卡》,却遭到老师拒绝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朴、渴望亲情的学生形象。启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尊重、关爱每一个个体,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文章无论从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内容的现实性都极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挖掘小说主题。教学难点是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对小说的体裁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学会了分析和评价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不同的是本文更能给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启发,即在人生的道路上,当美好的愿望遭到拒绝嘲讽、受到不公平待遇时,该怎样正确面对。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沙滩中捡拾并珍藏一颗颗精美的珍珠,来充实他们的头脑,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些困惑,多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能力,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设计思路】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因此教师有意识的创设不同的情境,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愿望,同时也给学生留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探讨的时间,使其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得到升华。《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指出:“正确分析学生的原有基础、思维特征和学习心态,精心创设适应于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以适宜的学习速度,艺术的采用诱思探究的学习方式,着力于激发、引导、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真正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学’。”
通过组织学生全文朗读、选读、品读等阅读形式,以读为平台,整个课堂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在明确的导向性信息的诱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运用“诱思探究”理论,本文按照三个认知层次具体安排如下:
一、诵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引用《人的误区》的一段话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公平”的看法;接着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李京京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面对不公平所采用的应对方式,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明确重点。首先在品味语言中走近小说人物形象,深入探究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文中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中分析李京京形象,为挖掘小说主题奠定了基础。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在学生对小说主题“心声”的深入思考后,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正视“公平”,以积极、理性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
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一课时完成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心声》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心声”的多重含义,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对自己愿望的执著追求;
3、学会正视“公平”,以积极、理性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
【教学流程】
一、诵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以情激情 情境导入
【课件投影】 请认真阅读下面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倘若人们强求世上任何事物都得公开合理,那么所有生物连一天都无法生存——鸟儿就不能吃虫子,虫子就不能吃树叶,世界就是照顾到万物各自的利益。”-------《人的误区》(设计意图)通过《人的误区》的一段话导入,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从而快速进入“公平”这一话题。
(简要实录)学生独立思考后,有一两位学生谈到生活不可能绝对公平,还有部分学生不理解这一话题,教师不急于做总结。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当面对不公平时,我们要积极争取,改变现实,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快速阅读 初步感知
【课件投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黄蓓佳的小说《心声》,同时注意下面字词的读音和含义。读完之后,自觉加强以下字词。
hēchì qìhē huǎnghū xīsū zhēn niǎn quán 呵斥 契诃夫 恍惚 窸窣 桢 捻子 蜷 zān yǐn là jiǒng dù jì yē qì 簪子 过瘾 剌剌 发 窘 妒 忌 抽噎 抽泣
(设计意图)初步阅读小说,扫除文字障碍,积累生字新词,夯实语文学习基础。(简要实录)学生专心阅读课文,八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开始加强巩固字词。
(三)再读课文 筛选信息
【课件投影】请再读课文,四个同学一小组共同完成下列任务,并选派代表发言。
1、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寻找主人公李京京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在课文中找文字依据并用着重号划出。)
2、根据课文分析:李京京面对这些不公平待遇所采用的应对方式是什么?(在课文中用波浪线划出重要句子或词语,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派代表发言。)(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筛选有效信息,提高学生对小说主要内容提炼的能力。(简要实录)李文婷:“一声呵斥”“程老师不满地盯住他”,说明程老师对李京京是“另眼相看”的,持的是不平等的态度。
许志强:李京京渴望在公开课上朗读他喜欢的课文,却遭到程老师的严词拒绝,“不行,„„念不好”,说明程老师在乎的不是学生的感受,对学生抱的是不信任、不尊重的态度。
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找出了李京京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句子,组内成员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快速概括出来了李京京面对不公平所采取的方式。
二、研读课文 明确重点
(一)品味语言 探究人物
【课件投影】从文中对李京京的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方面分析李京京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请同学们用铅笔在书中勾画出重点词语或句子,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读一读,品味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积极发言。)(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个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文中有代表性的语句。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等描写中分析李京京形象,旨在教给学生分析小说人物的方法,为下 2
一步挖掘“心声”含义做铺垫。同时这一活动既突出了学习重点,又突破了学习难点,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愉悦。
(简要实录)同学们积极抢答,在争答中互相补充,初步体会到李京京是一个执著、倔强、认真的孩子。还不时说出了文中关键词语的精妙之处。以下是部分学生重点品析的有关心理描写的语段:
卫梦琦: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表现了李京京想提出读课文的要求又担心被拒绝的心理。
杨光:“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写出了李京京被老师拒绝读课文的要求后,内心的极度失望之情,还有他想读课文的那种强烈渴望。
韩磊:“声音是不太好听,有点沙哑,有点毛刺刺的。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里难受极了。”这一段心理描写也表现了他急切地想读书的心情以及京京对老师的意见和难受的心情。
(二)集思广益 揭开主题
【课件投影】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也有间接的心理描写,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请结合以下资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李京京究竟想在公开课上向大家表达怎样的心声呢?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自由发言。(资料)《心声》是黄蓓佳女士1982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的作品,黄蓓佳女士说,《心声》反映了自小就是好孩子、一直在老师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的她,在成年后富有良知的反思。她在反问自己当她在老师的呵护下,尽享被老师提问发言的愉悦时,那些从无发言机会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心声》是想表达人生的不公平,希望教育者能够把阳光普洒到每个孩子身上。
(设计意图)为了充分展现京京丰富的内心世界,小说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所以重点研读这些心理描写,使学生走进京京的内心世界,和李京京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预测到学生能够谈到李京京的心声,但对作者的心声不了解,教师引用资料加以引导,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简要实录)学生谈到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等等。但学生谈不出作者的心声,教师提醒学生重新阅读补充资料,学生很快悟出还有作者的心声。
三、拓展延伸 深化主题
(一)激发思维 培育品德
【课件投影】学习了这篇小说,引发了你哪些思考?(独立思考后举手发言。)(设计意图)多方面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有更多独特感受。(简要实录)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认为:当我们遇到不公平时,要积极面对,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理解;不要轻易放弃,逃避现实,努力争取成功的机会;还有的认为,在我们身边有些看起来反常的人与事,当走近她(他)时,才发现这种反常也很合理;也有提出老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关爱。
(二)迁移拓展 互诉心声 【课件投影】面临毕业的我们,对老师三年来给与你的一切,你不可能无动于衷,会觉得感情的潮水在奔涌,积淀在心中的话儿要向老师诉说;十五六岁,脱去孩童的稚气,面对
青春期的困惑和矛盾,一定会有来自心灵的感激之语;遭遇危险或困苦,得人慷慨相助,你将从内心感叹社会的温暖,人间的美好;目睹生活中的不公平,你会爱憎分明……学习了这一课,你一定对公平有了新的理解,请你以“公平”为话题用你的妙笔生花写出一句或者一段话送给大家共勉吧!
(设计意图)和开头导入照应,对《人的误区》的一段话重新认识。
(简要实录)学生安静地独立写作三分钟后,有学生举手要求展示。课堂气氛重新高涨起来,在简短几分钟的“动笔写”中,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下面是几位学生的精彩发言。
梁晶:“非洲大象为什么失去它那诱人的白牙?
田里的青蛙为什么会被端上人们的餐桌? 珍惜的动物为什么被游人观赏失去了自由? 人们都想要所谓的公平,而它们却有口难言。如果世界上有绝对的公平,那么是否应该有许多的太阳,是否应该保护害虫,是否应该„„”
王瑞津:“公平是每个人想得到的,但因社会的复杂性、多样性,往往人们不可能得到绝对的公平。当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要以自己的行为去争取相对公平的对待,并不是消极的懈怠。”
吴丹:“判断公平就好像是评论地球上变化多端的天气,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两种或多种的天气状况,这是不公平吗?但若没有了这种差异,就可称为公平吗?可见,公平是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的人心中也是不同的,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只能去追求公平,这种公平也是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我们只能单方面单纯的去评论一件事的公平,而应当结合多方面,多角度去判断其公平性。”
王琨:“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正如世界上没有同等的玫瑰,追求公平,正如寻找不会枯萎的玫瑰,公平对于万物都是相对的。”
送给大家:
“我们都习惯于在生活中寻求公道和正义,一旦感到失去公正就会愤怒、忧虑或者失望。然而寻求公道同寻求长生不老一样不会有任何的结果。
如果一味的追求公道和正义,未能如愿,便愤世嫉俗、消极处事,这是一种自我挫败行为,是由于不公道的现实存在而产生的思维惰性。
只有那些真正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把生活看做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创造的人,才能真正自觉地鞭挞自我,克服惰性,成就自己。”
【课后反思】
自从2008年4月张熊飞教授来我校指导工作以来,不断加深学习《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从理论上认识了什么是“诱思探究”,知道了“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知道了课堂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特别是“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这些睿智的思想终于把我从繁重的教学负担解脱出来,让我从教多年来找到了为师的法宝。
在这一年多来,我一直用“诱思探究”理论指导实践我的每一节课,上课时让学生“动”起来,分组讨论,交流合作,一堂课热热闹闹,但总觉得效果不佳,课后总有一些遗留问题未得到解决,还得拿到自习课上补充。2009年11月年过七旬的张教授不辞辛苦又一次莅临我校,经过一天的听课、评课、指导,让我豁然开朗,解开了心中的疑惑。经过《心声》“一课两上三讨论,教学设计四完善”,让我深深感受到导向性信息对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是何等重要!
张教授指出:“每一个有效的活动都要坚持落实‘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真正的学’,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在第一次上《心声》这一节课时,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先是介绍作者写作的意图,然后研读课文,分析李京京人物形象,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拓展延伸,深化心声这一主题,一节课下来,匆匆忙忙,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流于形式”。后来在教研组各位听课老师的共同研讨下,帮助我在导向性信息的设计上下功夫,比如,在整体感知这一层次,让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李京京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面对不公平待遇所采用的应对方式,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重要句子或词语概括,这样学生学会了在文中筛选有效信息,提高了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提炼,做到了有的放矢。同时,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小组的合作学习,讨论研究,实现学生“七动”,“以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课堂设计要严格按照三个认知层次设计,既要有预设,更要考虑生成。在备课中唯有俯下身子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认知规律、已有的知识体系等方面综合考虑,才有可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惟此,才可能真正激发学生,实现“满堂学”,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研读课文过程中,开始设计的问题是“课文为什么主要运用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刻画李京京的形象?李京京究竟想在公开课上向大家表达怎样的心声呢?”经过我们教研组的讨论争辩,在第二次上课时,我们把两个问题转化成一个问题即“文中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刻画的真实、丰富,那么李京京究竟想在公开课上表达怎样的心声呢?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适时点拨,以情激情,以诱达思,很快解决了疑难问题,并且不至于让课堂中问题过于琐碎。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有感触,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上完课总有深刻的体会,越是想追求完美,越是达不到意 想的效果。总之走在“诱思探究”理论的道路上,我将不断的求索,使自己的教学生涯更加完美!
第四篇:心声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级中学实验版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2、本文是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儿童小说。它通过李京京的故事,表达了众多孩子的心声:呼唤教师平等关爱每一个学生;渴望 有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含蓄深刻、令人深思。由于本文篇幅较长,课前应让学生做好预习。
二、学生分析
三、教学目标及对应 的课程标准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教学重点)
2、能力目标
⑴ 继续培 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⑵ 通过复述故事梗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⑶ 通过对标题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文章重难点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教学难点)
3、情感目标
⑴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⑵ 培养学生对理想目标执着追求的精神;
⑶ 通过 师生互吐心声,让“心声”架起师生之间爱的桥梁。
四、设计理念和教学方式
本课借助多媒体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在复述故事梗概,有感情朗读精彩语句的基础上,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并通过师生互动、平等对话让学生主动参与,达到感情的升华。
五、评价维度
1、课堂教学时师生互动、小组交流生生互动,真正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2、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营造积极主动、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
六、教学及活动流程
1、教学准备阶段
⑴ 在设计好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素材,应用信息技术,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⑵ 指导学生预习,包括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等。
2、课堂教学活动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契诃夫《万卡》中万卡的图片,并配有《万卡》中的相应文字,提问学生。
2、导入:契诃夫的《万卡》曾感动过许多人,一个小男孩儿读了《万卡》,勾起了他对往事深深地怀念,也由此引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这个故事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黄蓓佳的小说《心声 》(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解故事梗概
1、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发窘
抽噎
撇嘴道歉
琅琅
过瘾簪子
窸窣
恍惚
2、指名2人复述故事梗概,教师根据复述情况,指导学生复述的技巧。
3、师生共同总结。(出示行文脉络)
公开课前(读课文)→回家路上(读课文)→次日放学(读课文)→公开课上(读课文)
1、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
2、与学生共同总结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巩固心理描写写法,理解“心声”的含义。
1、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京京心理的各种描写语句,感情朗读并在小组中加以讨论分析,在班上交流。)
2、与学生共同总结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心理描写:
1、人物直接表露自己的心声;
2、作者直接描述人物的心声;
3、通过行动描写揭示内心活动。)_科_网](四)结合师生实际,倾诉“心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倾诉“心声”,教师随机点评。
2、教师倾诉自己的“心声”: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每位同学都能像李京 京那样在课堂上勇敢地回答问题;也希望每位同学都拥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作为教师,我也将努力做到公正、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关注像京京这样特殊家庭的孩子。
(五)布置作业
出示作业:以李京京的身份给他乡下的爷爷写一封像凡卡写的那样富于感情的信。
七、教后记
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这节课结合文体特点想方设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合理运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的选材贴近现实生活,学 生在读完小说后能重新认识并感悟生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倾吐心声时,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我也给予了适时的肯定,这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敢说真话的精神。
第五篇:《心声》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篇一: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心声》优秀教案
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心声》优秀教案
【教学创意说明】
《心声》是人教社课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单元学习目标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是一篇反映孩子心声的儿童小说。作者围绕一次公开课展开情节,通过心理描写,再现了孩子的心路历程;两个孩子相似的身世,拨动了孩子情感共鸣之弦。文章有两条线索,设置了四个场景,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精美易懂,结构清晰明了,情节跌宕起伏,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教学设计为四个具体的活动,以读为手段,按“激趣——速读——精读——赏读”引导学生自读,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描写
2.教学难点: 小说中人物情感的共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梳理小说的情节,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社会问题和学校的不良现象;学习李京京执著地追求目标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品质。
3.过程与方法:教师激趣,学生探津。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倾诉心声——“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
教师配音:“在很久以前,人们常盼望流星的出现,因为只要对着流星许愿,你的愿望就会很快实现。现在就让我们也对着流星许个愿吧!”展示流星划过天空的美丽画面,并播放歌曲《流星雨》,营造一个浪漫、神奇的想像空间。活动二
倾听心声——“你心里的苦只有我明了”
老师激发学生:刚才我们一起道出了各自的心愿,这些珍藏在我们心中的秘密就是我们的心声。相互倾诉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了,我们的友情更深了。现在我要给你们介绍两个新朋友——李京京和万卡。请大家迅速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看谁最先和他们交上朋友,体味他们心中的苦痛。设计4个问题: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请同学复述全文故事情节。
示例: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他的这一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2、小说中作者表达了京京怎样的心声?(结合课文内容)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声?
4、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请试着用“我从 看出京京 的心声,此处使用的是描写。”的句式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1:是李京京想要在公开课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心声。
2:是李京京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的心声。
3:是李京京想念爷爷、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的心声。4:是李京京渴望得到友谊、亲情的心声。
5:还应该是全体学生的心声,是渴望老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心声。
从我的角度来看,还有呼唤教育回归自然,呼唤理解和沟通的心声。以上的这些,恐怕连作者自己也不曾一一想到。
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是呀,同学们,人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遭逢逆境,当你纯真美好的愿望,被人拒绝、甚至招致嘲讽和奚落,你是选择放弃追求,从此灰心丧气,还是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李京京同学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在挫折和挑战面前,不气馁,不抱怨,以自己顽强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精神为自己赢得成功的掌声。
活动三 实现心声——“让我一次读个够”
设计提问:
1.李京京读《万卡》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他的朗读成为了这次公开课的亮点。《万卡》为什么那样拨动李京京的心弦? 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再次创设情景,闪现万卡和李京京的生活情景片段。(若制不出此课件,就打镜头字)
第一组镜头
(1)万卡被老板揪住头发,提到院子里用皮带狠狠地抽打。
(2)万卡回忆和爷爷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3)万卡梦中,看见爷爷坐在椅子上,小狗摇着尾巴走来走去。
第二组镜头
(1)李京京现在的生活:妈妈边哭边打京京,京京害怕的眼神。
(2)李京京的童年生活:爷爷放下水烟袋,将京京揽在怀里,给他讲故事。
(3)李京京在树林里读书,回想爷爷抽烟的快乐情景。
学生精读课文,共同探讨,分组交流。(充分让生读,说,议)
李京京想在公开课上朗读这篇文章,是因为李京京与“万卡”经历相似,在感情上产生了共鸣,李京京理解“万卡”的内心感受,“万卡”想念爷爷,他也想念爷爷。李京京觉得文中的“万卡”就是自己。读《万卡》,李京京可以找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
师:你是根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我是根据课文第19—24段中的叙述得出这个结论的。
事实证明:带着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经历与体验的京京在公开课上出色地进行了朗读。出色的朗读是用情感,而不单用声音。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2.程老师最终让李京京把《万卡》读了个够,你能把《心声》读个够吗?请把你理解比较深,情感把握也比较确切的某一个文段,带着感情朗读出来。他生在听的时候注意:这段文字中,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师生评议。
活动四 表露心声——“你的心声我最懂”
李京京借读《万卡》宣泄了他的心声,读了课文,你是否也有了同李京京一样的宣泄欲?请你也来一次真情的表白。
话题一:你想对课文中的某个人物说些什么?
请用“。。。,我想对你说:。。。”的句式说话。
话题
二、假如你是程老师,当你在 公开课上用发颤的声音说:“李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时,她的心理如何?用你的笔把它表达出来(100字左右)。总结:(播放“流星雨”曲)
方法一:同学们,当我们带着对李京京的无限留恋与本文告别时,也许细心的你会发现,在自己的心中多了一面镜子。我从“程老师”这面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而你们更教会了我善良和宽容。我的心里萌生了一个愿望:让我们彼此用宽容和爱搭起真诚的沟通和理解之桥。携起手来迎接属于我们的明天。同学们,你们愿意吗?
方案二:看来,我们今天的这节课远比程老师的公开课精彩,我也远比程老师幸运!那么多同学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老师谢谢大家!这些话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告白,是送给老师的最好礼物,老师一定把它们珍藏起来。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再多一些心与心的沟通,让我们成为彼此尊重、彼此信任的好朋友,好吗? 作业:
1、替京京给爷爷写一封长信,像万卡写的那样的信。
2、以“心声”为题,将你成长中埋藏在心底的话记录下来。
(任选一题)
篇二:公开课《心声》的教学设计
《心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2.体会和学习小说的艺术特色——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缩写。
教学重点:
1、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重点分析心理描写,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了解映衬手法,探究小说双线交织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研讨教育现象,领会文题“心声”的深刻含义。
教学理念:
1、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倡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
2、提倡编者意图、写作意图和学习意图的和谐会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自读、讨论。课前准备:
1.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阅读课文。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
教学内容:
《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要遵循学生认知的原则:要研讨小说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要在把握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为了充分调动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拟安排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学习本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阅读,营造情境
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心里话要说,谁愿意与大家分享呢?(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蓓佳的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李京京的心声吧!
二、检查预习,快问快答。
(1)注音:
呵斥(hē chì)窸窣(xīsū)纸捻子(niǎn)发窘(jiǒng)抽噎(yē)妒忌(dùjì)沙哑(yǎ)桢(zhēn)发颤(chàn)簪子(zān)
毛毛剌剌(là)恍惚(huǎng hū)
撇嘴(piě)
契诃夫(qì hē)过瘾(yǐn)
(2)释义:
呵斥:大声斥责。
窸窸窣窣: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琅琅:象声词,金石相击的声音、响亮的读书声音等。
沙哑:(嗓子)发音困难,声音低沉而不圆润。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毛毛剌剌:指表面粗糙,不光滑。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出风头:表现自己,自鸣得意地显示自己比别人行。
(3)作者简介:
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示例: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他的这—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卡和自己的心声。
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忆。(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梳理小说故事情节时,引导学生根据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板书)
四、自主阅读,体验感悟
1.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设计话题让学:讨论。
出示话题并进行讨论:小说着重刻画了哪些个人物形象?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你喜欢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所应把握的基本点:李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全文,讨论: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语句或段落谈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设计原则:在多数同学能够提出“想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揣摩,根据关键语句或段落,了解李京京的经历和情感体验,把握李京京情感倾诉的需求。
预期成果所包含的实质: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 康发展的需要。
3.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段深入阅读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4、《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认为李京京纠正同学赵小桢的朗读这一行为做得对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五、纵深阅读,另辟角度。
我们为李京京的遭遇而悲伤、不平,为李京京的执着、善良而感动,也为李京京的如愿以偿而欣慰。诚然,李京京的执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在他的身上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让我们试着站在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和分析李京京这个人物。(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概括、总结)篇三:《心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2、能力目标
⑴ 继续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⑵ 通过复述故事梗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⑴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平等待人的良好品质;
⑵ 培养学生对理想目标执着追求的精神;
⑶ 通过师生互吐心声,让“心声”架起师生之间爱的桥梁。
六、教学及活动流程
1、教学准备阶段
⑴ 在设计好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素材,应用信息技术,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⑵ 指导学生预习,包括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等。
二、课堂教学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契诃夫《万卡》中万卡的图片,并配有《万卡》中的相应文字,提问学生。
2、导入:契诃夫的《万卡》曾感动过许多人,一个小男孩儿读了《万卡》,勾起了他对往事深深地怀念,也由此引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这个故事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黄蓓佳的小说《心声》(出示课题)。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师生互动,进入情境。
(二)检查预习,理解故事梗概。
1、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发窘 抽噎 撇嘴道歉 琅琅 过瘾簪子 窸窣 恍惚
2、指名2人复述故事梗概,教师根据复述情况,指导学生复述的技巧。
3、师生共同总结。(出示行文脉络)公开课前(读课文)→回家路上(读课文)→次日放学(读课文)→公开课上(读课文)
1、齐读生字词,读准字音。
2、快速浏览课文,复述课文。
加强基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概括能力。
(三)精读课文,巩固心理描写写法,理解“心声”的含义。
1、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
2、与学生共同总结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1、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京京心理的各种描写语句,感情朗读并在小组中加以讨论分析,在班上交流。
2、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刻理解李京京的“心声”。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提高朗读水平,又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心理描写:
1、人物直接表露自己的心声;
2、作者直接描述人物的心声;
3、通过行动描写揭示内心活动。
(四)结合师生实际,倾诉“心声”。
2、教师倾诉自己的“心声”: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每位同学都能像李京京那样在课堂上勇敢地回答问题;也希望每位同学都拥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作为教师,我也将努力做到公正、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关注像京京这样特殊家庭的孩子。
学生各抒己见,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
师生平等对话,培养学生的爱心,营造积极主动、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
(五)布置作业
出示作业:以李京京的身份给他乡下的爷爷写一封像凡卡写的那样富于感情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