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人教
三年级
上学期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诗文大意。(2)、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诗句的意思。(3)写出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
3、初步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齐读课题两遍。
古诗播放(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播放诗配乐,生齐读全诗。
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课件)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2.忆:想念,思念。
3.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课件)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课件)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五、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六、拓展: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考:
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
1、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2、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孤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想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
7.倍:格外。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9.茱萸(zhū yú):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课后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达成了教学目标,没有出现偏离教学结果的问题。提出指导学生理解诗意的方法,先让学生说说读懂的词语意思,提出不懂的词语,教师引导或同学合作理解词语,再连起来说说诗意的建议,让孩子从朗读中去感悟诗意,领悟诗情。我在古诗教学中,理解词语时出示难理解的词语让学生理解,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应该让学生说理解的词语意思,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再引导或同学合作解决,这样学生就学得主动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孩子们对“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理解为“重阳节”,我及时引导孩子“佳节”在本诗中指重阳节,其实一切美好的节日都可以叫佳节。孩子对插茱萸的习俗不了解时,我没有补充介绍,应该向学生介绍插茱萸的习俗, 拓展知识,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我们在古诗教学中,要多搜集与古诗有关的资料,如写作背景、拓展阅读、知识背景等,多做课前准备,以便应对学生的问题。
第二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彩石镇宅科小学 刘祖新 2013-10-8
内容分析:
七言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千百年来经典之作,道出了古今游子漂泊天涯的共同情感。编者之所以选入,一方面为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所作,一方面抒发了抒发了古人乡土情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意,体会诗人佳节思乡之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背诵默写古诗,能通畅的写出诗句的意思。
3、端正书写课后10个生字。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夜书所见》背诵;说说最后两句的意思。要求:正确、通畅。
二、板书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读题,解题: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自读读注释1,有哪些风俗? 拓展: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怎么来的?有哪些习俗? 2.忆,什么意思?回忆,在这里是思念、想念的意思。
3.山东什么意思?读课后注释2,兄弟什么意思?山东兄弟什么意思? 4.读读想想:题目什么意思?这首诗会表达诗人王维怎样的感情?
三、指导朗读: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朗读古诗要有节奏,请你试着给这首诗划分节奏,然后读几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说说你为何这样划分? 3.按照节奏朗读古诗。
四、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一、二句: 1.质疑:前两诗句中有些词语不明白?提出来。教师讲解,学生在课本上做好笔记。独:独自一人 异乡:他乡,故乡之外的地方。异客:在他乡做客。
逢:遇到 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佳节。倍:加倍的、更加的 2.说说前两句的诗句的意思。自己说,小组交流。
3、指名说,教师纠正。三、四句:
1、质疑,解惑:
遥:遥远、很远 登:板书“登”,指导书写。遍:全、都 插茱萸:佩戴着茱萸 少一人:唯独少我一人,因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2.说说诗句的意思,自己说,小组交流。教师纠正。
五、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啊?有感情的诵读。
六、指导书写生字:
1、引领学生观察分析字的结构特点,点拨重点笔画: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促、深、忆、佳、倍、插 半包围结构,指导学生写好“辶”及笔顺:逢、遥、遍 上下结构:异、与“导”作比。2.写字课本书写,巡视指导。
3、在练字稿纸书写
七、作业:配套练习册
第三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年级】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抒情小诗朴素无华,含蓄深沉,用词精练,曲折有致,堪称千古绝唱。诗中抒发了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诗人一开头就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把诗人举目无亲、孑然孤单的形象呈现出来,写异乡生活的寂寞凄凉,因而时时思念亲人,遇到佳节良辰,倍加思念。接着跳跃到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习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引起人们的共鸣,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千百年来,“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游子思念亲人的名言,拉起思乡之弦。在吟诵中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悟诗句中蕴涵的思乡之情是重难点,而中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如何通过诵读理解诗歌意思,领悟诗中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是一首抒情小诗。教学重点是通过吟诵,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是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悟诗句中蕴涵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忆、异”等4个生字,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2.品重点字词,品读诗句,感悟诗的意境。
3.展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全诗。【教学难点】
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具准备】 PPT、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意境渲染,课前铺垫
1.秋天里有两个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你知道吗?(中秋节、重阳节)2.这两个节日有什么特点?(亲人朋友团聚、登高)
3.从古至今,许多诗人都写下了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看不够的家乡景,想不完的家乡情,老师这里有几首思乡思亲的诗句送给大家。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以及欣赏思乡名诗,引导学生走进美妙的古诗世界。]
二、揭题,读题,解题
1.秋天是个迷人的季节,人们常常仰望南归的大雁,生发出浓浓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谁来读课题?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
齐读,提问:从诗题中你了解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学生读课外搜集资料中的有关内容)
你了解他吗?师简介作者。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的家住在华山以东的地方,所以诗题称之为“山东”。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4.农历九月九日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重阳节有哪些风俗?(古代,民间在该日要登高、赏菊、饮菊花酒,还要佩带茱萸和插菊花,认为可以避灾)。
“忆”是什么意思?(想念,思念)
5.山东是指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6.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在重阳节这天,王维思念家乡的兄弟。)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走近王维,走进这首诗,用心去聆听诗人的心声。[设计意图:从题目入手,以问题过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使学生整体感知全诗。]
三、学习生字,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师讲解生字。
2.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教师范读古诗。
3.教师指导个别学生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味。4.学生轻声读古诗,借助注释自学,初步体会每行诗意。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信任学生,给学生创造机会,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多读去理解诗句意思。]
四、品读诗句
1.感悟:独在异乡为异客。
(1)出示第一句诗,理解“独、异乡、异客”的意思。齐读,个人读。
(2)从诗句中哪几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孤独寂寞,非常想念亲人?
你能从这两个“异”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把你的理解与感受读出来吧。(3)师讲述王维做诗的背景:
十七岁的王维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谋取功名,在这段时间内,他孤零零地在异地生活,自然会产生思乡念亲之情,恰逢重阳佳节,这种思念亲人的情感更加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4)重点体会“独”
① 说说你对“独”字的理解。
② 口头练习:读到这个“独”字,我就想到:
当诗人看到一家人成群结队出去闲逛的时候,而他却 ;
当诗人看到亲朋好友愉快地聚在一起的时候,而他却。
[设计意图:读,要有层次性,在读的过程中,恰当地引领学生感受诗人独在异乡的寂寞,深刻体会诗人思念亲人的情感。一个“独”字,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深刻地理解诗意。] 2.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语:重阳节是亲人团聚的时候,诗人却——(独在异乡为异客),怎能不叫他——(思乡),以致他写出了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出示诗句,自由读,指名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觉得此时诗人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平时诗人怎么样的?(常常思念家乡的亲人。)为什么在“佳节”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人在外,举目无亲,感到孤独。)(3)启发想象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诗人举目无亲,漂泊他乡,如今面对良辰佳节,他。
(4)四人小组互相说说诗意。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5)口语训练 的确,这诗句勾起了许许多多漂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情怀念,打动了许许多多游子离人之心,除了能用于重阳节思念亲人,还能用于什么情景呢? 当 来临,远在,对着,只能用诗句对家里的亲人说:“ ”。
(6)切身体验:你们有亲人在外地工作、生活吗?你们思念他们吗?重阳节就要到了,你们会以怎样的方式和你们的亲人联系,表达你们的思念之情?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知道读诗不仅是读懂诗意,还要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读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意境,带领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3.感受兄弟情深(1)欣赏朗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朗读 听了朗读,你感受到什么?(2)自由畅想
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思念着家人,那家乡的兄弟们此时会是怎么样的心情?(3)师:是呀,正是这份离散,这份牵挂,让王维在重阳之日如此思念兄弟、兄弟也想念王维。让我们带着这份牵挂、这份思念一起走进王维那颗思乡思亲的心。(音乐起,学生齐读。)
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茱萸,让学生了解重阳节要登高的习俗。(4)感情朗读: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5)角色体验
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如果你就是诗人王维,你想对你思念的、同时也在思念你的兄弟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只有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放手让学生去想象,去体会,才能真正的读懂古诗。]
五、渲染、延伸
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2.课外你收集了哪些关于乡愁的诗句呢?(学生汇报)3.课外你收集了哪些关于乡愁的诗句呢?(学生汇报)4.播放歌曲《九月九的酒》。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文字的艺术美、内涵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外搜集资料增长知识。]
六、小结质疑
1.愁是人们心中难解的结,故乡是人们心中永远的家,今后无论走到哪里,同学们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通过学习相信大家已有不少的收获,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读天下美文,做少年雅士。”
2.质疑: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七、小练笔(任选一题)
1.同学们,你们现在离开了自己的父母,来到学校学习,肯定也会想家,想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试一试,写一两句诗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
2.如果你是王维的弟弟妹妹,重阳节正在登高了,你会对王维哥哥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写话的能力。]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兄弟
身在异乡 心忆亲人
第四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师:王琪
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内容:三年级教材: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能读通课文;2,准备课件;3,查找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导入: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最朴实、最动人的感情,从古到今有多少诗人、作家尽情吟唱抒写这一人间真情,今天,我们所学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其中的一首。请同学们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这对我们理解诗句有帮助。
2、课件出示资料袋:
作者王维,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诗人,少年聪慧,9岁就以文才出名(学生哗然,9岁呀!比我只大1岁呢!)。王维17岁时离开了家乡,远到京城长安求取功名,这首诗就是他17岁那年所写。他多才多艺,不仅诗写得好,而且懂音乐、绘画,他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自学、讨论部分:
现在请同学们自读古诗,然后与同桌讨论,对每一句诗你是如何理解的。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师:讨论结束,请同学们举手发言:你是如何理解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
生:从题目我知道作者在九月九日那天回忆山东的兄弟。师:同学们赞同这位同学的解释吗? 生:(纷纷举手,气氛热烈)不同意!师:有何高见呢?(指名回答。)生:“忆”不是回忆,而是“想念”;“山东”是指华山以东,不是我们今天讲的山东省;“兄弟”也不可能专指“兄”和“弟”,难道他不想爸爸、妈妈吗? 师:太棒了!可老师不明白,你为什么说“忆”不是回忆而是想念呢?你从哪里知道“山东”是指华山以东而不是今天的山东省呢?
生:回忆应该是指想过去的事,作者是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想家里的人,至于“山东”,我是从课后的注释里看到的,老师在前面不是说作者17岁离开了家乡了吗?离开了家就不会只是想念哥哥和弟弟了。
师:(带头鼓掌)这位同学真是有心人呀!思考问题非常周到,能联系老师的提示思考问题,非常好,请同学们再次掌声鼓励。
师:出示课件,结合图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景,尽量使学生进入角色。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结合刚才对课题的了解,你怎样了解这句诗呢?注意抓住关键字来了解。
生:“独”就是单独的意思,因为作者是单独一人离开家乡的。生:“异乡”就是在外地。
师:那么“异客”又是什么意思呢?(沉默)点拨:在这里应该是指离开家乡的人就叫异客。请同学窜讲这句诗的意思。生:齐答„„
师:出示课件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学生齐读诗句。现在我们来理解这句诗不再是难事了吧?先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理解的?(结合课件插图,想象作者当时的心情)
生:只要遇到节日就很想家。因为作者的身边没有亲人。
生:平时就很想家,在节日的时候就会更想家,所以我认为在这句里要注意突出“倍”字的意思是“加倍”的意思。
师:这两位同学的发言,有谁有不同意见?(生:没有)好,两位同学的发言非常精彩,尤其是后一位同学的补充很是到位,请大家继续学习第三、四句。师:课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注意领会作者的思绪变迁。理解每一句诗都要想到作者的所处环境。小组活动要做到:思考、讨论、发言、补充。
生:我知道亲人们现在一定在登高了,他们插着茱萸却少了一个人。师:请同学补充,这位同学讲得较好,但还有一些关键字没有讲清楚。生:“遥”是遥远的意思,由于作者是远离家乡,“遍”指大家。这两句应该说是:我在遥远的地方就知道现在家人们一定在爬山登高了,大家都插着茱萸就只是少了我一个。
师:太好了,抓住了关键字才能解释得准确。现在我们对诗句有了基本了解,老师再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为什么会“倍”思亲呢?在这个节日里作者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大多数学生能解答,少数同学在其他同学的回答中也能进一不得到巩固。)
教师补充:“倍”由于作者孤身一人远离家乡,平时就很想念家人,再遇上节日的时候这种思乡之情就更加浓烈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乡之心。三,思维拓展部分:
师:同学都很喜欢过春节,我们在过春节时我们家都做些什么呢? 生:帖春联、吃饺子、买年货、要压岁钱、看春节晚会„„..师:是呀!过年多好呀!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多开心呀!试想:要是这时你家里还有一人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没有回家和家人一起过年,你会想他们吗?生:学生纷纷举手,激情高涨,感情流露。
师:现在大家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倍思亲”的感情了吧!我们就带着对家人的感情来读读课文吧!
四,巩固练习,组织练习反馈
1、伴随着音乐齐背古诗
2、填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王维_______的思想感情。3,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五、作业:回家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课后反思:
从教学过程看,每一个环节都把握的很好,并按课时要求按时完成、在重难点突破上、结合当时的背景、给予必要的讲解、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学生学习的过程看,合作讨论、对照注释。交流汇报,也都有板有眼,比较扎实。问题出在哪里呢?主要是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今天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在反复朗读、背诵中有所感悟。但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真挚情感,学生是不可能体会到的。特别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这句诗。这个问题告诉我,在今后教学诗歌时,一是强调诗前查阅资料的重要性,考虑到学生没有查阅资料的书籍,教师课前给学生讲一些背景资料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外出会想家的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大有好处的。
第五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由小小资源吧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所有教学视频免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江西省高安七小
伍鲜红
教学目标:
1、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2、体会诗人的情感,领会诗文的意境。
重难点:
理解诗句,感受诗中蕴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铺垫情感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预设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要大家猜一首诗,请看画面(点课件)谁能猜出这是哪首诗? 生:《静夜思》
师:大家同意吗?恭喜答对了,这首诗我们幼儿园就会吟诵了,想必大家都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能有感情地读读?(指名生读)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深沉缓慢,想表达什么情感?(板:思念)我听出了这种情感,同学们我们也一起来读读,读出作者的思念之情。全班齐读
师:当人一旦离开了家乡,独处他乡时,那家长的父老乡亲、亲朋好友,那家长的小桥流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牵动游子的心。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将思念诉诸于笔端,寄情于文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王维的一首思亲力作,走进一个流转不息、亘古未变的传统佳节。大家拿出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请大家把课题读一遍。生读题。
师:题中哪个字含有思念的意思? 生:(忆。)
师:既然思念,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就要读得缓慢深沉些。再读一遍。生读。
师: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有了解的同学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猜诗,引导学生走进关于思乡的世界,奠定思乡这一情感基础。]
二、初读,了解大意
师:好,打开书,或者看到大屏幕,读读这首诗,把它读正确,读流利。请同学们先练练。指名读。老师觉得他在读书的时候所释放出来的情感信号还不是很强烈。读书有三个台阶,刚只读到前面两个台阶,还有最高一级,有感情地朗读。怎样才能读得有感情,?怎样才能把这首诗读得更有感觉呢?我想我们同学可以结合书下的注释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然后想想你能说出这首诗的大意来吗?可以吗?开始。生自学。
由小小资源吧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所有教学视频免费 由小小资源吧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所有教学视频免费
师:谁来说说?可以是整首诗,也可以是一两句诗,甚至一个词的意思。师:说对了吗?
师:言简意赅,表达清清楚楚。掌声。谁再来? 师: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看。]生读。
师:谁还愿意来说一说?
生:我独自身处他乡,是十分寂寞的。每当美好的节日来临,特别思念家乡。遥望家乡,仿佛看到兄弟们正登上高处,插上茱萸,散发的芬芳,但唯独少我一个人。
师:都插着茱萸,你是从哪一个字读出来的? 生:遍。
师:你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看。生读。
师:掌声。
[设计意图:熟读古诗,体现读的层次性;在整体把握后经历一次潜心会文的过程,为后面的品味感悟奠定基础。]
三、细读,感悟诗情
师:同学们,把目光聚焦到“佳节”这个词上来,佳节佳节,顾名思义,佳节就是——佳节就是美好的节日,也指家人团聚的日子。你能说说本课的佳节就是—重阳佳节。
师:老师想问问大家,通过你的了解,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师:你从哪句知道的?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可能我们好多人都没在重阳之日登高,可平时没少干这事,说说你登高的感觉?
(师:说得好呀,简直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师:谁还愿意说说登高是一种什么感觉?
(有点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感觉。是啊,那会当凌绝顶,一LAN众山小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师:总而言之,真是登山则情满于山。同学们,实际上,古人跟我们在登高的时候感觉差不多,实际上就是希望我们能把一切污浊之气踩于脚下,祛灾避邪的作用。刚才有同学说插茱萸,能说说你对茱萸有了解吗?看注释,谁愿意来读读? 师:想看看茱萸吗?
课件出示:“重阳之日,登高畅游。携茱萸女,插茱萸枝,佩茱萸囊,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极尽欢娱之乐。”。
师:谁愿意来读读。读得怎么样?听的同学谁来说说你听出了一种什么情感? 师:这就是大家不太所知,古人喜爱倍至的茱萸。它不单单是一种植物,已经成为了重阳文化的象征,就是在这种文化的浸润下,王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重阳节。课件出示:晨曦微露,鸟鸣声声,;天高云淡,阳光暖暖,;月上枝头,晚风习习。
师:拿起笔来,把你想到的美好的文字写下来,可以吗?老师给你的时间是两三分钟。
由小小资源吧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所有教学视频免费 由小小资源吧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所有教学视频免费
师:当晨曦微露,鸟鸣声声时,王维会和他的家人做些什么呢?当天高云淡,阳光暖暖,月上枝头,晚风习习,王维又会和他的家人做些什么呢? 生写话,师巡视。
师:好一个XXXX的感觉。
生:晨曦微露,鸟鸣声声,王维和一家人漫步在田间小道上,悠然而又安逸;天高云淡,阳光暖暖,王维和家人躺在草地上,顿时隐去心中的无限忧愁:月上枝头,晚风习习,王维一家坐在门口,晚风习来,真是沁人心脾。师:多么XXXX。感受到了吗?
师: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多么温馨美好啊。
师: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如今的王维离别亲人在外求学,你们知道吗?据老师的了解,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才十七岁,你会想到什么词语来形容此时王维的处境呢?你说,你说。老师列出了一些。出示:
“年青的王维孤身一人来到洛阳,人地生疏,举目无亲,语言不通,饮食不惯„„”(音乐响起)师:我们一起来读读。生读。
师:重阳依旧,人事已非,如今一切美好的回忆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地击碎,在王维的眼中此时的重阳节没有了太多太多。
出示:“虽然还是晨夕微露,鸟鸣声声,但是没有了 ;虽然还是天高云淡,阳光暖暖,但是没有了 ;虽然还是月上枝头,晚风习习,但是没有了
师:请你再一次拿起手中的文字,只是增加了几个字。请你说,师:没有了XX。请你来 生:虽然还是晨曦微露,鸟鸣声声,但是没有了王维和一家人漫步在田间小道上,没有悠然和安逸;虽然还是天高云淡,阳光暖暖,但是没有了王维和家人躺在草地上的情景;虽然还是月上枝头,晚风习习,但是没有了王维一家坐在门口,没有了晚风习来,没有了沁人心脾。
师:你是一个应变能力很强的学生。此时王维没有了XXXX。还有谁来? 师:是啊,此时在王维的眼中没了太多太多。此时的王维有的是——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师:他还有的是——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师:他有的是——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师:他还有的是—— 生:遍插茱萸少一人。师:节日有变吗? 生:没有。
师:变的是人的 生:心情。
师:当节日成为一种回忆的时候,作者只能寄情于文字来渲泄自己难平的心绪。请同学们再把目光关注到这首诗上来,28个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你觉得哪七个字直接向我们传递出一种强烈的情感信息。(每逢佳节倍思亲。)
由小小资源吧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所有教学视频免费 由小小资源吧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所有教学视频免费
师出示。
师:但是你的情感还不够强烈,再强烈些。生再读。师;谁能读得更强烈些?再指名读。大家一齐读。
师:随着你们的朗读,这七个字在我们眼前放大放大,读书要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看这一句,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王维为什么会在重阳节的时候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师:正确,旁边的同学你再来问一遍。师: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重阳节的时候就这么想念家中的亲人呢?不急,请你再默读第一句或第三、四句,你可以抓住诗句中触动你的字眼儿想开去,再想开去,然后在句旁或词语简单批注,一会儿我们交流。生默读。
师:这是为什么?抓“独”和“异” 师:谈出了一个孤独。会写这个词吗?
师:把它写到黑板上。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句。生读。师:这一句还有想谈的吗?
师:同学们,还不够,再想开去。我们大家想,王维独在异乡,身为异客,一句诗中两个异,异什么意思?他会与当地人有哪些差异呢?(我想到了可能饮食有不同,可能他们习俗不同。他和当地人生活不是很融洽。)师:所以就倍感——孤独呀
师:交流也不一样对吗?你想像一下,人家在过重阳节时,会是—— 而王维---------师:说得多好呀。节日是别人的。王维看到别人的现在,实际上能不想起自己的过去吗?
出示:“忘不了晨曦微露,鸟鸣声声,;忘不了天高云淡,阳光暖暖,;忘不了月上枝头,晚风习习。”
师:孩子们,再一次拿起你手中写下的文字,又是换了几个字,这次我换几个同学。谁来读读看?
师:是呀,多好呀。就这样谈着,就这样躺着,就这样吃着,多幸福啊。
师:我发现她的声音有些低沉,似乎在向自己倾诉着什么。是呀,此时的王维只能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给谁呀?(自己。)
师:世态炎凉,人生百味,无人倾诉呀。他此时太——孤独了,师:于是他只能发出这样的叹婉—— “每逢„„”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感受诗人异乡做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深刻体会“独”字写出了那种独自在外、人地生疏的情形,表达了寂寞的心情。] 师:同学们继续交流。看看第三四句,你读出了什么?带着感受读一读。读得好啊,你说遥想兄弟们会登高插茱萸,同学们再想开去,兄弟们在重阳节还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又说些什么?生读。
(1.他们说的是一份XX呀!谁愿意来说?2.见物思人,触景生情。3兄弟的情意被你读出来了,被老师感受到了,王维能不能体会到?)
师:这叫天遥地远,息息相通。正是因为知道你思念着我,所以我才会更加思念你。再来读读后两句。生读。
师:少一人,少的是-------王维。仅仅是王维的人吗?对王维的家人来说,少的是什么呢?
由小小资源吧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所有教学视频免费 由小小资源吧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所有教学视频免费
师:同学们,读过《弟子规》吗?跟老师一起读读吧!出示:
什么意思呢?老师给你们说说,,,还有一句古话,不知你们听没听过,“父母在,不远游”自古,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可是,现在的王维身在他乡,有心无力啊!该尽的责任没有尽,该尽的义务没有尽,你想想看,这种思念是带有一种——惭愧。师:会写这个词吗?请你写在黑板上。师:就带着这种感受读——(生读)创设情境:
1.也许王维想着不能侍奉年迈的父母心中无限愧疚,不由得轻声诉说: 2.也许王维独自一人上山顶,看着山上的茱萸,睹物思亲,不禁高声感叹: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师生动语言的描述,拓展想象空间;角色体验,感情诵读,带领学生努力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师:太浓太浓的思念,书读到这里,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王维?(为什么你这样思念自己的亲人还不回家呢?)
师:问得好。王维也曾这样问过自己,出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一起读读。
师:这 “归”和“不归”对王维意味着什么呢?这“归”就意味着,出示“盛世正逢开口笑,插得茱萸满头归”生读。
师:这“不归”对王维又意味着,出示“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生读。师:一个是“笑口常开”,一个是“苦不堪言,”假如是你做何选择?归还是不归?
生:归。
师:说下去,归了就可以——
生:盛世正逢开口笑,插得茱萸满头归。你说到王维的心坎里去了。他已经很久没有享受这乐融融的场面了。师:你认为归就可以怎么样?
生:盛世正逢开口笑,插得茱萸满头归 师:有没有不同的?
生:我认为是不归,因为他有更大的事情要做。王安石曾经写下一首诗:男儿少壮不立志,人老了就什么都没了。朋友好觅,知音难求,你是王维的知音啊。师:来看看同学们。
出示:五年后,开元九年,王维高中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诗画双绝,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他的诗,诗中有画;他的画,画中有诗。指名读。
师:想归啊,但不能——归,这是一种煎熬,更是一种隐忍。(板书)师:是一种历练翅膀的隐忍,就是为了这份隐忍,读 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四、总结,沉淀情感
师:这孤独、这愧疚、这隐忍甚至可能还有更多的情愫,一齐如潮水般涌入他的心房撞击他的心田所以才有了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有了这一千古名句-----由小小资源吧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所有教学视频免费 由小小资源吧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所有教学视频免费
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王维用诗这最美的语言,让几千年后的我们和他一起感怀。请大家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读读这首诗。这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搜集思乡的古诗,在两周后我们班上办一个有关思乡的赛诗会。
[设计意图:从古至今,思乡成了亘古不变的主题。这里体现了同一题材古诗的有机结合,拓展学生的积累。] 由小小资源吧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所有教学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