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5 01:1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一篇:语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4、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而深沉的感情。朗读背诵这两首诗。教学准备 课件(或课文图片)、相关拓展资料。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

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

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一、二句。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3)指导读第三句。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3)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4)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4.读诗韵。

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积累

1.唐诗素描——让学生以诗人或是旁观者的身份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

2.背诵默写本诗。

3.你还读过诗人李商隐什么作品?师推荐欣赏《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板书: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登原遣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触景生情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这天有什么习俗?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相关知识。

2.入题。而今又到重阳,诗人王维十五岁就往京都长安求学,两年没有回家了,他也想家,那难以遏止的思念流淌成一首朴素无华的小诗,打动了许多游子的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小诗。

3.读题,解题。忆——思念、想念;山东——此处指诗人家,在华山之东。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读写“茱”“萸”二字。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我独自在外乡,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登高时,佩戴茱萸,会发现身边少了一位兄弟吧。

三、品读感悟

1.轻读诗句,找出题目的中心字——忆。全文围绕这个“忆”字写了诗人的什么心情?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体会到的? 交流:心情——孤独、思亲怀乡;

表现——倍思亲、遥想。

2.品味孤独与思念:

(1)齐读一二句,哪些词写出了诗人王维的孤独和寂寞?品味“独”“异”二字。

(2)是什么原因使得17岁的王维“倍思亲”呢?为何愈是佳节,诗人便愈是感伤?“倍”“每逢”二词说明了什么?

创设情境想象:王维还会在什么日子或佳节,思念亲人呢?

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和感受吗?联系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3)指导朗读,读出孤独感和对异乡的深深的思念。3.品味缺憾与期盼。

(1)齐读三四句,思考: 重阳节兄弟们一起登高时,是怎样的欢乐情景?在欢笑的同时有没有觉得缺了点什么,那是缺什么呢?品味“遍”的圆满与“少一人”的缺憾。

(2)角色体验:

如果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情此景,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采访诗人王维:你如何知道远方的亲人们正在思念自己呢?客居他乡,你又有什么样的心声?

(3)指导朗读,读出你的遗憾与期盼。

4.学生练习朗读全诗。

四、延伸拓展

1.背诵默写本诗。

2.你还了解王维什么?师补充诗人简介及推荐其作品。

3.搜集其他思家怀乡的作品读一读,丰富积累,如《月夜》《杂诗》等。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异乡异客

每逢倍思亲孤独与思念 遥知

遍插少一人遗憾与期盼

5、骑马上天山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积累佳句。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

4.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天山的诗文、图片等相关资料;情景音乐磁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用文段,创境导入

1.“天山不仅给人一种稀有美丽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它有丰饶的水草,有绿发似的森林。当它披着薄薄云纱的时候,它像少女似的含羞;当它被阳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时候,又像年轻母亲饱满的胸膛。……”无论谁读到这样的句子,都不禁对文中的所描述的地方——天山充满了向往之情。

2.今天,天山不再遥远,我们有幸随著名作家碧野一道“骑马上天山”,去领略天山美丽的风景,去亲近她明媚的面容。揭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认一认,记一记。

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

3.认读生字词语,重点指导:疆、撇、蹄。

4.默读全文,边读边标出文中提示游览路线的句子。

三、自主阅读,理清线索

1.理清路线:碧野先生仿佛是我们的向导,带着我们畅游天山,你能找到提示我们游览路

线的句子吗?指名读。

他游览的地方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

2.自读品味:顺着这条线路,作者饱赏了天山哪些景物?选择你所喜欢的一两处景物美美地读一读,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与收获,或者是疑问。

交流,质疑解疑。

四、主题展示,丰富认知

1.天山留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呢?——奇、美。

你了解天山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它的资料呢?

2.“美丽的天山”主题展示——学生展示有关天山的资料。

师相机补充出示天山图片,介绍天山。

3.诗人笔下的“天山”也令人神往。诵读积累有关天山的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

“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清·洪亮吉

“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汪曾祺

4.小结,评价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五、课后研读,丰富积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词句之美。

2.练写生字,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及诗词。

第二课时

一、感知美

1.碧野先生写道:“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那近在脚下的天山又如何呢?

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天山,去感受天山最真切的美。入题。

二、亲历美

1.小组合作,出示学习任务:

(1)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天山的什么美景?有什么特点?

(2)这个片段(或句子)有何独特的韵味?

(3)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感受表达出来?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雪峰、密林、野花三个片段进行发言,相机引导。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朗读思考:这段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

文中是怎样形容云影的?你认为形容得贴切吗?

你还能找到类似描写手法的句子吗?想象雪水、浪花的景象,说说你还会怎样形容它们?

讨论:写了天山的寂静为何还要写溪流、游鱼的活跃?

请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配乐齐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思考交流:描写了天山的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

文中是怎样形容出塔松的特点的?

出示塔松图片,你还有什么奇妙的形容?

讨论:文中说马蹄溅水、几声鸟鸣“增添了密林的幽静”,这样写是不是互相矛盾?

男女生比赛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自读思考: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

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此时的你正骑马走在花海之中,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

么?你有什么样的渴望?

交流感受。

快把我们的心情读出来吧。指导读,配乐读。

3.升华:置身于溪流花海之中,满眼的明媚,扑鼻的芳香,怎能不使人心情舒畅、浮想联

翩呢?难怪作者对天山赞不绝口呢。

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对天山的赞美。

三、延续美

1.天山如此美景,请参考课文的优美词句和自己搜集的诗文、图片资料,为天山写几句赞美的话,或写一首小诗。你还可以变幻成天山上的一片云、一条小鱼、一朵花等,以它们的口吻来写也很好。

2.师生展示作品,交流,教师引导赏析得意之作。

3.摘抄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课外读读《天山景物记》以及碧野的其他作品。

板书:

6、威尼斯之夜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领会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威尼斯之夜的特点与魅力,体会作者对这个城市的无比喜爱,激发学生关心国外风土人情、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威尼斯之夜的特点与魅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领会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威尼斯的相关资料图片,配读的音乐磁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中国的江南水乡之夜幽静而美丽,今天,我们将随一位外国作家,去领略异国水城之夜的恬静与优雅。

2.入题,读题,设疑问:从题中你有什么感兴趣的或想知道的?

3.梳理学生问题,相机出示作者及威尼斯相关资料,与学生交流。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认一认,记一记。

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

3.认读生字词语,重点指导:蔚、镀、膏。

4.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句,思考:作者对“威尼斯之夜”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是哪些情景给了她平静、安谧、静止的感受呢?过渡到探究课文。

三、品读感悟

1.听读感受:师配乐朗读,请学生闭目倾听并感受,威尼斯的夜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喜欢其中的什么情景?

2.理清结构: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威尼斯的夜晚有哪些主要特点?你能找到提示我们主要特点的句子吗?指名说,朗读。

3.自读品味:

(1)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些特点来展开描写的?

(2)选择你所喜欢的一两处景物读一读,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与收获,或者是疑问。

4.交流反馈。

5.朗读回味。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和朗读,你想说些什么来夸夸威尼斯的夜晚、赞美威尼斯的风景?

把你感受到的威尼斯的美读出来。自由练读,配乐朗读。

四、拓展提升

1.你还想了解威尼斯的什么?课后查阅相关图片资料,感受威尼斯神奇的魅力和迷人的风情。

2.找几篇外国文学作品读一读。

板书

威尼斯之夜

平静、安谧、静止妩媚、可爱

清新、恬静

选读二:埃及金字塔见闻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外观特点及建筑方法。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不幸命运的同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体会金字塔外观特点及建筑方法。

2.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的同情。教学准备

埃及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到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2.入题,读题。出示埃及金字塔的空中俯瞰图象,激趣:“要是你来到埃及金字塔跟前,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让我们带着好奇与向往,开始今天的探险之旅,揭开金字塔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重难点词语,认一认,记一记。

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

3.提出重难点字词,认读。

4.轻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你从中了解到关于埃及金字塔的什么知识?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由交流。

三、研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提出研读专题:为什么说“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是埃及的象征”呢?以金字塔的“外观结构”和“建筑方法”为主题,分小组选题后合作研读,再在班上汇报交流。

2.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1)金字塔的外观结构有什么特点?它的宏伟和精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找出作者的观察点,理解重点句子,指导领会句子的说明方法。

指导朗读。

(2)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齐读第四自然段的设问句,交流有关建造方法的几种说法。

4.拓展提升。

(1)建造金字塔是一项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数的。齐读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谈谈你的感受。

假如你是当初建造金字塔的一个体力劳动者,你会有什么想法?

假如你是当初金字塔的设计者,你会怎么想?

(2)小辩论:为了给一个帝王建造陵寝,有多少人陪葬在沙漠中啊!你认为这样的牺牲值得吗?

你想对埃及法老们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结合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读过的书籍,说说你所了解的埃及。

2.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及中国长城等古代建筑的课外书。

语文乐园二

教学目标

1.熟读积累词语,达到识记书写与理解运用的要求。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阅读理解课文。

3.熟读积累“歇后语”,感受传统语言形式的魅力。

4.理解《天净沙·秋》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曲子。

5.写一处自己熟悉和喜爱的景物,训练和考察学生的阅读积累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观察美、发现美、描写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和歇后语,学习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2.理解《天净沙·秋》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曲子。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课前搜集的歇后语,相关阅读资料。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趣入题

2.出示第一组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同桌互读。

质疑解疑:这些词语你哪些地方不懂或者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识记。

3.出示第二组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同桌互读。

质疑解疑。

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学生上台书写演示,共同订正。

书写练习,识记。

4.你还积累到了哪些描写景物的好词语?向大家推荐。

二、金钥匙

1.激趣入题:“金钥匙”有着神奇的魔力,谁拥有它,谁就掌握了解读课文的密码,找到理解课文的捷径。

2.自读题目,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3.回读第五课,体会题目所说的意思,说说你的看法。

4.交流,第五课《骑马上天山》的解读“密码”是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5.举一反三,试着运用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来读读本单元其他的课文,说说你的体会。

6.小结。试试“金钥匙”的魔力,运用这种方法再读读课外其他文章。

第二课时

一、歇后语

1.激趣入题。(师创设情境时用上一两个歇后语。)

2.初读感知:自由读,指名读歇后语。

3.你了解歇后语吗?它有什么样的格式与特点?

师生交流歇后语的相关资料。

4.熟读成诵。

5.这些歇后语你读懂了哪些?还有不懂的吗?

6.创设情境练习用歇后语说话。

7.拓展:歇后语接力赛。

二、古诗诵读

1.导入。

在“语文乐园”里,我们去了“词语超市”,积累了好词语;又拿到了一把“金钥匙”,收获真不小,现在我们来领略一首元曲的魅力。

2.读题。

指名读题:天净沙·秋。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唐诗宋词元曲”,散曲在元代,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等。“天净沙”是元代散曲小令中的曲牌名。“秋”,才是这首曲子吟咏的主题。

3.简介作者。

白朴:元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

4.指名读这首小令,正音,理解词语。

①残霞:晚霞。②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5.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作者在曲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哪些景物表现了秋天的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作者描写了十二种景物,每一句基本全由名词构成,好像在为我们呈现一幅幅的秋景图。)

7.读读想想:这首曲前后有什么变化?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秋景图?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描写秋天萧瑟凄冷的情景。而“一点飞鸿影下”转出“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样一幅活泼鲜明的图景。)

8.一边想象曲中描绘的图景,一边读,读出这首曲的韵味。

9.指名读,集体试背。

第三、四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天山胜景令人向往,水城威尼斯让人留恋,埃及金字塔神奇而迷人„„其实,并不是名胜名景才美,美无处不在,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做一个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人,一起来感受生活中的美,描绘生活中的美。

二、明确写作要求

1.出示写作提示,学生边读边思考,题中向我们提示了什么?并提出了哪些具体的要求?

2.交流:

(1)写你熟悉和喜爱的一处景物。

如果你生活在乡村,可以写苍翠的山岭,阴凉的树林,平静的水库,潺潺的溪流,一棵老槐树,一座菜园,一个池塘,一座小桥,一个院子„„

假如你生活在城市,可以写市政广场,街心花园,小区绿地,一个公园,一所学校,一段林荫道,一个大院„„

除了写景物,还可以写人们在其中的活动,还可以写四季的变化、晴雨晨昏的不同。

(2)要求:

不要面面俱到,可以选两三个有特点的地方来写。

注意观察,如果方便,习作的时候还可以专门去观察、感受。

也可以在习作前阅读其他写景的文章,看别人是怎么写的。

题目自拟。

三、交流拓展思路

哪个地方的风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美在哪儿?有什么样的特点?指名说说,再在小组内交流。

四、学生酝酿写作

1.提示:确定好自己的写作内容,可以打腹稿,也可以列出写作提纲。

2.选取有特色的几点来具体详细地描写,不必面面俱到。

3.从以前读到或者学过的文章中受到启发,学习把自己的文章结构处理得更好,把事物的特点刻画得更生动,把语言写得更美。

五、学生完成习作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组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

1、熟悉本单元生字生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打意方面的作用。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4、通过交流平台,相互谈一谈,评一评,以便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生字词,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写一篇演讲稿。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1课时

詹天佑

2课时 怀念母亲

2课时 彩色的翅膀

1课时 中华少年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3课时 回顾拓展二

1课时 《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

3.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4.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重点:

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

理解“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2.学习课文生字词,流利的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线索。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詹天佑像,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2.教师介绍。

3.看来詹天佑已经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近距离地了解(师指课题詹天佑),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2.思考:

(1)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2)本文通过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叙述了这件事?(3)理清层次。3.讨论交流

(1)认读生字:施 挠 庸 艰 毅 铲 劣 惹 饥 浆 岔

(2)理解词语

阻挠 要挟 勘测 藐视 赞叹不已(3)关于课文: ①抓住文中的中心句。

②齐读中心句,突出关键词“杰出”、“爱国”。

③主要写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修筑京张天路这件事。课文2——6自然段具体写这件事。④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第三部分:4——6自然段。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分组探究 3.交流

(1)当时的情况怎样?抓住关键词“阻挠” “要挟”(2)当地的情况怎样?可以看出什么?(3)全国的反映如何?抓住关键词“轰动”

4.当时的环境描写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交流一下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及创新精神。2.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及人字形铁路的设计思路。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怀。2.理解“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2.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探究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1)小组探讨。

(2)交流汇报: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2.学习“勘测线路”部分

(1)詹天佑怎么说,怎么做,又想到了什么?他是一位怎样的工程师?(2)学生勾画相关语句。(3)交流

詹天佑是一位一丝不苟、负责、严格的爱国工程师。3.学习“开凿隧道”“设计线路”部分

(1)自读并画出一幅简单的铁路设计示意图。(2)教师巡回指导(3)展示图画,给予评价。

(4)从这些设计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三、学习第四部分 1.齐读。

2.讨论:为什么说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四、课堂小结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揣摩重点语句的表达作用。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2.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感悟重点语句。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对祖**亲:我的祖**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亲,就心潮腾涌,惶惶不可终日,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如今到了德国,来到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

(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交流放在下一课时)

五、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揣摩重点语句的表达作用。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我热爱祖国)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有感情地朗读。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有感情地读。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教学说明:此部分教学,不拘泥于一句一句地讲解过程,均由学生自己找出句子,不分先后秩序,学生找到的句子老师与学生共同朗读、共同讨论,得出祖**亲与自己生母一般,让作者思念,作者那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同时通过文字也传递给了我们。教师应多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及抓住句子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了解除武装句子的意思。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 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写一写。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 = 祖**亲 《彩色的翅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2.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如: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

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

(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里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3、这些感受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一些感受。

(边防战士的生活很苦,昆虫与瓜果蔬菜有密切的联系,小高爱海岛,爱祖国,有扎根边疆的心愿,也想改造海岛,让海岛越变越美„„)

(1)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

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

(2)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

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3)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4)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体会到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

五、交流表达,朗读深化,归纳总结。1.交流自己的感受。

2.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边防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

3.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板书设计:

7*彩色的翅膀 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

8《中华少年》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四、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五、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六、总结升华: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

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2.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

建议:根据组内的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的的特长确定汇报形式。

教学预设:小组在确定汇报形式时可能会出现撞车的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形式都一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资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头脑中把他们分好组,在出现这种状况时进行调控。

2.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若是选择的演讲,那么先在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表演。讲故事组也是如此,而朗诵散文和诗歌的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1.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

第二、三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教学重难点: 围绕主题写演讲稿。教学过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演讲稿或读后感。)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二、写作指导 1.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开头: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正文: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结尾: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1)出示范文《祖国啊,母亲》,师演讲。

(2)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心潮澎湃,激动„„)(1)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

(观点明确,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没有确定的人物,没有确定的景,重表达情感,象在谈话。)

(2)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观点:歌颂祖国发展快。材料:修油田、高楼、柏油马路,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3.作前准备

(1)你们课前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演讲稿,你们能不能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作一下分析,分析出它的特点。然后推荐给大家。

(2)在组内交流搜集的演讲稿

赏析了这么多范文,你现在确定自己演讲稿的观点了吗?(祖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祖国地大物博、祖国景色秀丽„„)

(2)观点明确了,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去充实它呢? 学生自由谈。(注意引导学生要围绕观点选材,不要偏离。)

三、写作实践

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同学写读后感,注意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四、作文交流、评改 1.同桌交流,互相评价。2.自己修改 3.教师点评。

五、美文赏析。

学生读优秀作品,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交流综合性活动中的情况和收获; 2.积累爱国格言; 3.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教学难点:交流综合性活动的情况和收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交流的内容。

(1.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2.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解决办法,活动的收获。3.同学互评活动中的表现。)

学完这组课文后,许多同学都被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深深地打动,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本组课文哪个人或哪件事让你铭记在心呢?说的时候注意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请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

2.小组内交流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选出交流的好的同学参加全班交流。3.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在综合性活动中,有不少同学在查阅资料或调查访问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烦,可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你想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吗?想知道他们辛苦后的收获吗?那就请你们听听他们的精彩发言吧!

4.抽生交流

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被你们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为你们的聪明而赞叹,为你们的收获而高兴,那所有的同学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都那么令人骄傲吗?我们组内的同学互相评价一下活动中的表现吧!

5.小组内评价活动中的表现 6.组长汇报组员的表现情况。

总结: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和综合性活动,同学们对祖国的过去、现在、发展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了许多古今的爱国志士,而且从你们的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了你们正用实际行动向祖国证明,你们是爱国的中华少年!老师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关注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日积月累

1.自己阅读日积月累的内容,想:今天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爱国的格言)2.齐读,抽生说说你最喜欢哪条格言?为什么? 3.自由朗读、背诵。

4.交流自己搜集的爱国格言并说说它的大意。

三、展示台(可结合口语交际中的“综合性学习”展示一并进行)

1.看教材中的展示情况(围绕祖国这个专题,展示了摄影作品、手抄报、格言和诗歌,抄录了祖国的世界之最)

看了教材中学习伙伴们的学习成果,你们感觉如何?

我想你们也作好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准备了吧。那就给教材中的同学比试比试!2.自己或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并对自己的成果作简要说明。说清楚自己的成果是什么?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特色何在?(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在教室分类张贴学生的学习成果)

3.师生共同观看、评价,评出最有特色的学习成果。板书设计: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5.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突破方法:

通过读事例、画示意图、看插图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准备: 詹天佑像

“人”字形的线路图

学生搜集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詹天佑像,你们知道这是谁吗?通过搜集资料,你知道詹天佑的哪些事情呢?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教学预设:如果生没搜集,就由教师做简要介绍。2.听了资料介绍,说说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自由谈

3.看来詹天佑已经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近距离地了解(师指课题詹天佑),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生自由读

2.师根据学生情况,抽生分段读文,检测生字掌握的情况和读文情况并及时正音。(注意:挠是鼻音,岔是翘舌音。)

3.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的一件什么事? 4.此时,詹天佑在你的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说 5.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生找到句子齐读(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在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那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小结。生汇报

三、在修筑的过程中,詹天佑分别克服勘测线路、开凿隧道、青龙桥中遇到的困难。这一部分在4──6自然段,主要抓住詹天佑的语言、动作、想法的句子。)教学预设:生可能会出现整段勾的情况,师要适时点拨:抓重点。6.师小结。生互查勾画的关键词、句、段。

7.读勾画的句子,自己感悟句子的意思,体会爱国情感。

四、细读二、三自然段的重点句,深入理解。

1.自由读二、三自然段的重点句,说说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或提出不懂的地方。学生谈感受时,注意提醒学生根据句中的重点词谈,做到言之有理。2.细读了这些句子,此时,你最想对詹天佑说什么? 3.带着自己独有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二、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抽生背二、三自然段中感受深的部分。

二、细读四──六自然段,体会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

1.读这三个段的重点句,想想这些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和哪些地方能让我们体会到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引导:我们可把这些句子分为两部分,一是修路遇到的困难,二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言、行、想法。请同学们抓住这两个部分体会。2.小组汇报

3.自主感情朗诵重点句。

4.交流这部分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并试着背一背。

三、美读关键句,体会其作用

1.有感情地读所有的重点句,想想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小结理解、体会重点句的方法。

四、课文总结

正是在詹天佑的主持修筑下,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就竣工了,这件事给了帝国主义的有利回击。请试想帝国主义的记者们会怎样评论此事? 虽然,修筑京张铁路的事件快过去100年了,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和杰出的设计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请让我们永久地记住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齐读课题:詹天佑)拓展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句。

2.背诵感受深的部分。第4自然段

3.搜集关于中华爱国儿女的故事,讲给父母听。板书设计: 5.詹天佑

杰出 爱国

课后反思: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够了解,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在课前特别利用课件了解时代背景,感受爱国情怀。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进一步体会到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6.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3.积累语言。教学重点: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___的母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的母亲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交流哪些字词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

4.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哪些自然段给了你这样的认识?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生身母亲

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1.谈感受,质疑。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⑴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①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⑵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③补充资料,谈感受。3.再读整段话。

四、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母亲 1.摘抄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亲生母亲,感受敬慕

1.听写词语:真挚,寝不安席,思潮起伏。2.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我对生身母亲的爱。

二、研读祖**亲,感受怀念

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

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亲的怀念)3.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对祖**亲的怀念。

三、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1.……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⑴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⑵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⑶感情朗读。

2.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⑴ 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

⑵ 感情朗读。

3.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⑴ 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关爱孩子,思念孩子)⑵ 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 ⑶ 感情朗读。

四、呼应文章首尾,适度拓展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

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这样的体验,我们能理解吗?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过?请大家互相交流。

五、摘录文中佳句,感念深情

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 = 祖**亲

课后反思:这篇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中间引用了作者以前的日记,这是一种新的表达形式,让学生接触,并告诉学生以后我们的习作当中也可以运用。

7*彩色的翅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突破方法:

查阅资料,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教学预设:

(一)导入新课

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2.检查读文情况,注意正音。如:雌是平舌音 3.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如: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4.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

2.从这个问题,你知道了什么?

3.小高的心愿能实现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4.自己细读课文,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并交流感受。

5.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

(边防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

6.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

(五)总结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在边防战士的努力下,我们的海岛越来越美丽、富饶!板书设计: 7*彩色的翅膀

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

课后反思:这篇课文以小昆虫为线索,作者随小高上宝岛一路的见闻为顺序展开。在上课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感受语言魅力。

8*中华少年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重点: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突破方法:

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准备:

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教学预设: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三)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诗,扫清生字障碍。

2.分节抽生读诗,检查读音并正音。注意:浒、蹒跚、萦、璀璨、笙、唢、竞的读音,哈是多音字,在本诗中读三声。

3.默读全诗,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理解的地方。

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萦绕:萦回。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4.快速浏览,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

(四)多种形式的读,感悟中华少年的自豪感

1.我们在座的每个同学都是中华少年,那请同学们自己朗诵,说说朗诵这首诗的感受。

2.小组分角色朗诵,评价朗诵的情况。(着重从感情方面)

3.抽几个学生表演朗诵,大家朗诵齐读的部分。然后说说通过朗诵,你体会到了什么?

4.自己试着表演朗诵。

总结: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板书设计: 8* 中华少年 自豪 骄傲 设计意图:简洁的板书是我们的追求,又体现本文中心“历史和未来由我们焊接,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

课后反思:本诗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上课时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感悟。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3.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教学难点:

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找几篇比较优秀的演讲稿,印发给学生。

2.本单元学习开始就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围绕“爱祖国”这个主题,搜集爱国诗篇(或散文)配乐朗诵,寻找爱国人士的足迹,了解身边的爱国人物,编写以爱国为主题的手抄报,阅读和爱国有关的书籍。

第一课时

一、朗读片段,感受演讲稿的魅力

1.演讲稿导入。教师将一段演讲稿展示在屏幕上,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以比较直观地感受演讲的魅力。

2.师:同学们,听了刚才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很感人、很亲切、很有感染力等)

3.发现特点。师:刚才大家谈得很好,这的确是一篇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读着它,我们心潮澎湃,一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我们的心头升腾而起。接下来,老师将这篇文章的下半部分发给大家,读了之后,请说说,这篇文章和以前我们读到的文章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下发完整的演讲稿供学生阅读 爱我中华情 于玉光 同学们:

(一二两段见上文)

这一群“母亲”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中国人。他们也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崇尚自由,爱好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他们含蓄而诚恳,勤俭而乐天,在他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绚丽的色彩──金黄、翠绿、朱红、靛蓝。他们向往自然,爱恋自然,对于万物有着浓浓的情谊。李白躺在床上,看见窗外的月光,因而想起自己的故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将个人的感情与自然融合为一,凝结成一种潇洒而美丽的诗情。李白多情,白居易也多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相爱,原来是一种平凡的男女爱恋,但是经过香山先生巧妙的构思,精致的渲染,便成了一段富于色彩的传奇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多么令人肝肠寸断的诗句!道尽天下有情人共同的期盼。王维独居空山幽谷,却不觉孤寂,浑然有万物皆我友朋的情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使自己的生活艺术化、情趣化,不也正是古今人人所追求的吗?南国情柔,北国情壮,万里长空下,一片碧绿的草原,风吹草浪,几只巨鹰旋空而鸣,“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其实,月儿本无情,群山之所以予人娴静,草原之所以予人壮丽之感,都是因为多情的人赋予它们生命,使它们鲜活,使它们富丽。

“母亲”的孩子啊!可忆起北平的紫禁城,湖南的岳阳楼,青海的凄寒,西湖的柔美,长江的浩浩,黄河的滔滔?骨肉同胞情,激起了“母亲”每一个孩子的热血、热泪、热情,让正义之血喷涌吧!让自由之泪洒落吧!让真理之情坚定吧!

4.学生读完后谈谈和其他文章不同之处:

5.提出学习任务:演讲可以分为有准备的演讲和即兴演讲。有准备的演讲一般需要预先写演讲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演讲稿。(板书:学写演讲稿)

如果不想写演讲稿,也可以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籍中,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这项任务老师就不作具体的指导了)

二、回顾综合性学习成果,学写演讲稿

1.引导确定主题。写演讲稿,首先要围绕着主题。请大家快速默读“口语交际·习作二”提示的第一段,想想,这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祖国在我心中)

2.相信通过两个多星期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一定对“祖国”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相信大家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我们用演讲稿的形式把它写出来。3.演讲稿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请大家默读习作提示第二段。4.生默读后在小组交流,然后在班级交流,教师梳理,演讲稿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5.接下来,我们分步来完成演讲稿。先请同学想想,我们这次的演讲稿听的对象是谁?(同学)那么在演讲稿开头怎么写?(“亲爱的同学们”或者“各位同学”。)

6.演讲稿最难写的就是第二部分,其实只要掌握它的规律,演讲稿也并不神秘,同学们写作起来也不会很困难的。我们再来研究演讲稿主体部分的要求: 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的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

师:请大家说说,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从这句话我们不难发现,写演讲稿子,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7.接下来,就让我们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亮出自己的观点吧。其实,亮观点很简单,你只要围绕着“祖国”说一句话就行了。先小组中说,看哪组同学说得最多。(学生分小组说一句带有“祖国”的话。)

8.交流。请学生说一句关于“祖国”的话,说完后,教师简单梳理并板书。举例:祖国风光秀丽;祖国文化灿烂;祖国历史悠久;祖国人才辈出; 祖国科技发达;祖国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祖国还很落后;

祖国建设需要更多人才;祖国一定会腾飞;祖国的汉字有魅力;祖国的古诗是瑰宝;祖国人民崇尚自由;…… 9.黑板上写出来的话,就是观点。那么怎么让别人觉得你的观点很有说服力呢?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材料了。比如说“祖国科技发达”,我们可以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火箭技术,说到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还可以举一些名人的话来增强表现力。

10.范文引路。教师出示一段演讲稿,看看作者是怎么写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讨论:这段话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祖国饱经磨难却依然坚强)用了那些具体材料?(磨难:圆明园,邓世昌;坚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11.学生选黑板上“祖国……”的一个句子,用一些具体的材料将一句话展开为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交流演讲稿片段 1.用实物投影(或者口头读),展示三位学生的演讲稿片段──这三个演讲片段,分别代表写得比较好,写得一般和需要改进之处比较多的,以有没有用具体材料将观点讲清楚为标准来评价。

2.集体修改需要改进的演讲稿片段。(展示写具体的过程,让全体学生知道怎么修改。)

3.修改自己的演讲稿片段。

4.再次请5-6位学生读自己的演讲稿片段。

二、合成完整的演讲稿

1.师:刚才我们以一个片段为例子,谈了怎么样将观点写具体。其实,一篇好的演讲稿子,也许不仅仅只是一个观点,有可能有一组观点。比如,要想写写祖国值得我们深深热爱,那么,我们就可以有很多方面来写,大家看看黑板上的这些材料,哪些可以说明祖国值得我们自豪?

2.请大家选择上面观点中的两个内容,也可以自己再补充(这两方面内容要和刚才写的那分内容联系比较紧密),用上节课学到的将观点写具体的方法,把其它两个观点写具体。3.学生继续写演讲稿子。(时间1 2分钟左右)

4.写完后就几位同学的习作进行交流、评价。

5.指导将结尾写好。师: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好的结尾,对于演讲稿非常重要。

教师补充其他形式的:自然结尾,留有思索余地的结尾等。6.学生写结尾。

7.请两个同学将完整的稿子读出来。

8.为自己的演讲稿加一个好标题。(参考题目:《我爱祖国》《腾飞吧,巨龙》《我自豪,我是中国人》《我们都有一个家》《祖国,我的母亲》《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

9.交流标题。

三、从语言方面修改演讲稿

1.指出演讲稿的特殊性──主要以听为主的文字。2.下发一篇关于演讲稿语言方面的要求,学生阅读。

四、让语言更有演讲的魅力

写作演讲稿,在语言上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口语化,通俗易懂。听众能否听懂,要看演讲者是不是讲得好,更要看演讲稿是不是写得好。演讲稿写完后,要念一念,听一听,看是不是“上口”“入耳”。如果使用的语言,讲出来谁也听不懂,演讲就失去了听众,也就失去了演讲的意义。这就需要进一步修改演讲稿。

要生动感人。好的演讲稿,语言要生动。怎样使语言生动呢?可以用名言格言增强说服力。还可以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强表现力。这样,可以使演讲的气氛轻松和谐,吸引听众。3.教师以一篇书面化语言较明显的演讲稿为例子,谈谈怎么样修改文章的语言。

4.学生修改自己的演讲稿。

5.分小组交流修改后的完整的演讲稿。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善于和同学分享读书学文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2.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并进行成果展示。

3.积累名人名言,感悟伟人的爱国情操,受到感染,积累语言。课前准备

1.整理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爱国的格言、古诗词。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交流平台

一、忆课文,交流收获

(1)用直线将相关的词语连起来,并说说理由: 季羡林 京张铁路 詹天佑 《怀念母亲》 雷达兵 蝴蝶 小高 授粉

(2)回忆说说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和同桌交流,再推荐全班交流。

(3)引导评议: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谈活动,交流感受

(1)谈谈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同一主题活动的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3)引导学生说说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是怎样克服、解决的?由小组内指定同学进行记录。

(4)推荐交流活动情况,对于还没有克服解决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提出方案。

(5)谈谈自己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的自我评定,然后引导全班进行互评,评比”最佳活动小组”、“最佳活动者”。

三、日积月累

1.身为炎黄子孙,我们为自己是黄种人而感到骄傲;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更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自豪。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的名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自己祖国的钟情。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⑴自由朗读这些名人名言。

⑵选择其中的一两句名言,说说含义。

⑶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表情?

3.交流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1)朗读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

(2)介绍所收集句子或古诗词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想法。(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积累

四、展示台 1.展示准备

(1)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课本中这些学生分别展示的是什么?

(2)分组,综合性活动主题相同或相近的学生为一组。

(3)以组为单位,确定自己组内展示的内容,展示的形式,展示的特色以及分工情况。鼓励学生超越课文中展示的形式,自行设计新的展示形式。

(4)各组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进行展示准备。(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情况,并进行协调。)

2.举行“祖国在我心中”展示会

(1)各组轮流介绍,并把自己组的作品带到展示区域进行展示、介绍。(2)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

(3)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课后反思:这一组的习作是演讲稿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我利用多媒体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让学生运用到习作中,大部分同学虽然是第一次写这样的作文,但是都写的不错。

单元反思:这一单元让学生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锦绣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令华夏儿女心潮万千,祖国灿烂的未来让炎黄子孙豪情满怀。学生学完这一单元写了“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稿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13黄河颂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小黑板

2009年3月24日

提问法、讲解法、综合法

本课需要一 课时

课前准备:

1、查找作者

2、理解文中 的生字词

教学内容 反复朗读。把握文 章的结构。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情况。简介作者

2、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三、思考问题

1.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5.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内容探究

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

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学唱《黄河颂》

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

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目标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黄河颂》

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如能阅读和演唱结合效果更好。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阅读材料见《语文课课练》 练习设计:

五、教学小结:

本节课诗人用澎湃的激情讴歌黄河气势宏伟,渊源流长,并去要以它为榜样,诗人通过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强烈思想感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体会到热爱祖国的情感。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 行表演唱

13、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黄河谣》《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14、最后一课(第一课时)

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来分析文章主旨

体会文中蕴含的爱国情感

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朗读课文并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小黑板

2009年3月24日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内容:

1、检查预习。

2、分析文章 内容,了解 文中蕴含的 情感。

教学设想:

1、检查作业。

2、体会情感 教学时数: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二、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

都德(1840—1897)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出身法国南方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迫于穷困,十五岁起就独自谋生。先在一所小学校里担任学生自修辅导员。后来到巴黎,从事文艺创作,过着清苦的青年文人生活。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磨坊文札》以都德故乡普罗旺斯的日常生活为题材,描写资本主义社会里小人物的苦恼和不幸,抒发作者对家乡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的怀恋之情。《小东西》半自传式地记叙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的经历,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2、背景简介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三、朗读课文分析问题

三、教学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 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 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 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 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 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 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 感人。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1、完成课文中的字词理解

2、做练习册

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 线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 索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

心理

14、最后一课(第二课时)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学会热爱自己的学校进而热爱祖国

分析人物形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磁带

朗读法、分析法、提问法

2009年3月25日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接着分析文中的人物心理。

二、分析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平时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

学生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

出有关语句。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1、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

2、完成练习题

课后练习二:

1、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3、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4、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14、最后一课(第三课时)

分析另外一个人物韩麦尔先生 采用讨论和探究的写作手法。

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小黑板

2009年3月6日

提问法、讲解法、综合法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二、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指导朗读: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

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

四、、主题分析: 本文通过对教师祁瑞宣在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课堂的见闻感受的描述,通过外族侵略时课堂上教师的表现,真实地反映了作为亡国奴的痛苦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集中表现了中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可是他并不高兴”“他有许多理由原谅自己„„课时不能原谅自己”

校门口与学生不打招呼,低头疾走 休息室,死寂,“像都犯了同样的罪” “渐渐地听到„„泪在往外涌” 看到名册“他几乎坐不住了”,想到青年 站到讲台与学生目光相遇“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逃出教室。”

——内心矛盾痛苦;

——内心的茫然与行动的盲目; ——自责、自惭、强烈的负罪感; ——内心矛盾暂缓悲伤渐增;

——由悲哀转向极度悲愤与压抑

——压抑的各种情感达到顶峰(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可以看到在瑞宣矛盾的内心,亡国的屈辱和伤痛是多么的深沉。课文将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放在一个小小的学校,放在一个普通的有良知的中国人身上,使“亡国之痛”获得了不同凡响的音调和深度。)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二、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概述祁瑞宣平素是个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人。第二部分:写了亡国后瑞宣来到学校后的见闻和感受。第三部分:主要写了瑞宣逃也似的离开了课堂

15、开学的日子(第一课时)

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来分析文章主旨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了解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分析诗歌内容

小黑板

2009年3月7日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

一、导入新课:

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后,对沦陷区人们施行了严酷的暴政和奴化政策。沦陷区人民生活在屈辱之中,亡国之痛噬咬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老舍先生的名作《四世同堂》就描写了这个时期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一个家庭的悲情故事。

满族,北京人。

二、结构分析: 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代表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第一部分:概述祁瑞宣平素是个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人。第二部分:写了亡国后瑞宣来到学校后的见闻和感受。第三部分:主要写了瑞宣逃也似的离开了课堂

三、分析课文

1、那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和线索在叙述?主要表现了哪几个场景?(这些场景有自然环境也有社会环境,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使人景都染上一层感情色彩,也使整篇课文的色彩凝重。)明确:按照时间的顺序,以祈瑞宣行踪为线索叙述故事,主要表

2、以上这些事件,这些人物的反常行为,都是通过谁的眼睛看到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小说视角:祈瑞宣的所见所闻所感。选择这个视角,能够比较真实 深刻地反映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亡国之痛。

3、请读课文第一段,说说瑞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句子的描述中看出?

明确:瑞宣是一个谦虚,有良知,对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人。(第一句:“无论„„无论„„无论„„总不”的句式;两个比喻句;对平常工作状态的描述)

从做出决定去上课,到上课时的匆匆离去,瑞宣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文章哪些语句反映了这种变化的历程。馆》、《龙须沟》 现了到校路上、休息室、课堂三个场景。

16、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第二课时)

揣摩文章的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要具有民族责任感

理解课文揣摩文中的语句

重点研读的段落要学生必须分析清楚。

小黑板

2009年4月5日

提问法、讲解法、综合法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了这篇课文,对这篇课文的历史背景掌握得非常清楚,这有利于我们来体会文中的情感。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这篇文章。

二、揣摩文章的语言:

1、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2、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B第四节的含义

C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人生之歌。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重点突破:

1、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2、联系第五节,谈谈“雄健的精神”的具体含义。

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文章,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理解写作目的。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3、你从李大钊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怎样的人格风范?

六、总结全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

他的信念、忠诚、追求、勇气、执著、热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4、李大钊先生用他的生命诠释了“雄健的国民”的含义,那就是一种像高山一样巍峨、像黄河一样浩荡一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朗读名言,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四、带着崇敬的心情齐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磅礴激越情感。

五、感悟联想:

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1、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 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1、仿写课文第三段。把“旅行”改成其他比喻,并学习“有时„„有时”“愈„„愈„„”的句式。

2、做练习册中的有关内容。

七、作业 仿写课文第三段。把“旅行”改成其他比喻,并学习“有时„„有时”“愈„„愈„„”的句式。

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一一一“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17、土地的誓言

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体会文中蕴含的爱国情感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小黑板

2009年4月17日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设想: 检查作业

识记字词。

朗读、背诵。

一、导入新课:

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

二、扫清字词障碍 怪诞(dàn)

亘古(gân)

默契(qì)

污秽(huì)

炽痛(chì)

嗥鸣(háo)

谰语(lán)

三.教师表情朗读,让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现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和爱国情 四.理解全文结构

第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两段文字在结构上如双峰对峙,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对联。

五、问题研讨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2、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哪?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有类似用法。

3、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表露的?

作者选择有特征的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但有人说有些段落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六、反复朗读,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比赛看谁背的句子多。

七、扩展思考

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

八、教学小结 在特殊的时代,一些特殊的人为了国家的安危不惜牺牲自己的为生命,为我们换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为了我们自己同时也为了我们的国家,我们要努力的生活。

作业

1、课外阅读秦牧的《土地》

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3、作文《我爱家乡的——》

板书设计

怪诞(dàn)

亘古(gân)

默契(qì)

污秽(huì)

炽痛(chì)

嗥鸣(háo)

谰语(lán)

18、木兰诗(第一课时)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根据注解来翻译课文的第一段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学精神。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当堂背诵。

小黑板

2009年4月17日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

一、导入新课

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正字音

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âhán鞍鞯ān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âi(缰绳)燕山:yān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朔气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著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3、学生朗读课文

4、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五、拓展训练: 给学生5分钟时间 当堂背诵课文。

三、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第一段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译文: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重点的字:惟:只。思:考虑

亦:也

爷:父亲

四、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花木兰,让我们看到女人也能保家卫国,只要你有一颗爱国心就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

1、课下背诵课文。

2、学生翻译剩下的课文。

板书设计

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âhán鞍鞯ānjiān(马鞍下垫子)

辔头Pâi(缰绳)燕山:yān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朔气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著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18、木兰诗(第二课时)

重点翻译课文。

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形式研读课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感悟文中优美的语言。

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 和丰富自己的语汇。

小黑板

2009年4月18日

一、导入新课: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设想: 检查作业

识记字词。

朗读、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合 作讨论探究; 教者适当点 拨、指导。上节课我们翻译了课文,大体上了解课文中的一些内容,对我们翻译课文有很大的帮助,为了更好的背诵课文,今天我们来翻译课文的剩余部分。

二、翻译课文内容

1、翻译课文第二段:

到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晨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就在黄河边宿营,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了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2、翻译课文第三、四段:

第三段:远千里,奔赴战场。军队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第四段: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是记功授爵最高的一级,得到的赏赐财物很多。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千里马,送她回故乡。

翻译课文第五自然段: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战袍,穿上以前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云那样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他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三、拓展延伸

找学生复述翻译的课文,并能说出重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四、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的翻译了这篇课文,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这有利于我们了解木兰的为人,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背诵课文。

1、可笑默写翻译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全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一6段)凯旋而归。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18、木兰诗(第三课时)

分析课文了解人物形象。

本文较浅显,因此采用“阅读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分析人物的形象。本文写作风格

小黑板

2009年4月18日

讲授法、朗读法、提问法

教学时数: 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分析课文,看看木兰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了解一下文中的习作风格,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文化特色。

二、几个问题(讨论解决)

1.提问;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已木兰为什么要停机叹息,她想到什么?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

(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为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2.提问: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详写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

3.提问: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运用夸张,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4.提问: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5、分析木兰的形象: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

四、教学小结: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三、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1、铺排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反复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夸张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互文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顶针手法: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2、木兰诗

一、传奇美

1、得当的详略处理

二、形象美

2、丰富的人物形象

三、语言美

3、独特的语言风格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写一篇有感木兰战场作战的场面

1.母问女答 表明缘由 毅然代父从军 排比铺陈 匆忙购置 急切准备出征 2.反复烘托 思亲情切 奔驰遥远征途 3.夸张对偶 烘托互渗 长期激战凯旋 4.夸张衬托 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富贵 排比铺陈 亲欢伴惊 喜剧高潮结束 5.双兔为喻 风趣亲切 赞美谨慎机警

综合实践: 成长的烦恼

了解他人的烦恼,能从多角度重新审视并评价自我。本文较浅显,因此采用“提问式”、“讨论式”教学方法

树立正确的人生关和价值取向,能正确表达感受、心理和体会。

能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知事物,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和写作的欲望,小黑板

2009年4月1日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准备:

活动一:说说自己的烦恼

活动二:我想为你解忧愁

活动三:现场采访同学

活动四:交流采访心得

一、导入新课:

播放故事片《成长的烦恼》(片段),学生观看后谈感想。很高兴又一次和大家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首先请大家看一段短片。

你喜欢剧中的哪一个人物?说说你的体验。(学生交流)

这是一群可爱的少年成长中的烦恼,可贵的是他们能把烦恼说出来,并能正确评价自我。亲爱的同学们,你曾经也遇到过烦恼吗?今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进行一次梳理,也许你心头的阴云会烟消云散。

二、明确活动内容,交流我们的成长烦恼。今天我们活动有四个内容:

1、说说自己的烦恼。

2、替同学分忧解难。

3、现场采访同学。

4、交流对长辈的采访心得。

在本次活动中,共分成15个学习组,我们将按小组为单位评出积极参与组,个人评出金点子奖、金话筒奖。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先在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补充、完善。开始吧![活动一]

说说自己的烦恼,你觉得解决的办法是什么? [活动二]

当我们了解了身边同学的烦恼时,你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请进入我们的下一轮——“我想为你解忧愁”。

[活动三]我们同学之间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心语沟通,互相非常坦白、真诚。那么你还有什么更想了解的?请学习组确定一组最有价值的问题,一个最棒的小记者,向你最想了解的同学采访。

[活动四]

我们回家也都做过小记者,采访了身边的成年人。请同学们把采访经过和自己的心得简要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三、活动结束

大家不仅说出了自己的烦恼,了解了他人的烦恼,还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我们能学会体验生活,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会化解烦恼,那么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灿烂美好!今天同学们参与很积极,同学们认为哪一个学习组是参与最积极组?金话筒奖又该属于谁呢?

时间在同学们的热烈交流中流逝,我们有些同学的烦恼还没机会交流,在我们成长中还会遇到更多的烦恼和快乐,请你将真心话,心中情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留下成长的足迹。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活动!

1、2、阅读本单元的综合实践内容 写一篇小文章

板书设计

活动一:说说自己的烦恼 活动二:我想为你解忧愁 活动三:现场采访同学 活动四:交流采访心得

成长中的烦恼作文教案

训练学生“说”、“写”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采取快文法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所遇到困难

1、训练学生“说”、“写”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小黑板

2009年4月1日

一、导入新课:

“太阳,太阳,给我们带来七色光彩,照得我们,心灵的花朵,美丽可爱。„„我们带着七彩梦,走向未来。”我们几乎是唱着这首歌长大的,我们的生活确实充满了七色阳光。然而,即便是在阳光普照的时候,也难免出现短暂的阴云。成长中的少年,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这烦恼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与同学的交往„„ 但是,有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清理烦恼,消除烦恼,带着多彩的梦走向成熟。

二、请从下列三项活动中任选一项。

一、说一说自己的烦恼

刚刚步入少年旅途的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的萌发,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一旦有了烦恼,忧郁、感伤就会笼罩在我们的心头,生活也会失去光彩。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验呢?请把你遇到过的烦恼列个清单,选择自己最苦恼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仔细作些分析,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然后写一篇日记,争取给你的烦恼画上一个句号。

二、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

某报社要开展一次讨论,话题是“回首成长的烦恼”。现在请你以一名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一下你周围的成年人,如妈妈、爸爸、老师等。采访内容:你在少年时期曾经有过烦恼吗?是怎么对待那些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烦恼的?现在重新审视,你怎样评价当年的那些烦恼?如果可能,你也可以找一找当地有名望的人或你仰慕的人,通过采访,就这个问题与他们作些交流,然后写成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三、替朋友解脱烦恼

常君是你小学时的同学,你们俩曾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后来他爸爸调到省城工作,他小学毕业后也随父亲到省城去读中学。有一天,他给你打来电话,说自己心里很烦,不适应省城的生活环境,与同学沟通也很困难,缺少知心朋友,等等。请你设身处地想想他的苦恼,先在电话里与他交换看法,然后写一封信,帮助他化解烦恼,争取说得入情入理,使人信服

四、教学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过写出一篇好文章,同时也能排解内心的烦恼。

1、查找和本次作文有关的资料

2、摘抄有关“积极上进”的名言警句5条

一、说一说自己的烦恼

二、妈妈(爸爸、老师、朋友„„)少年时期的烦恼

三、替朋友解脱烦恼

综合实践 黄河、母亲河

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根据主题收、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小黑板

2009年4月18日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

10、有人说:黄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的历史、黄河文化、黄河的现状的种人就因为黄河巡礼,来捡拾沉淀的黄河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来追溯过去,而得名。你说对正视现在,展望未来。吗?。检查学生资料收集和整理情况,:第一篇章 溯源篇:黄河,中华

11、你知道黄河民族的摇篮 ——黄河的历史。第二篇章 奔腾篇:滔滔黄河水,悠容易泛滥成灾的悠中华情——黄河的文化。第三篇章 忧患篇:拯救母亲河 ——黄主要原因是什么河的未来。(创造一种学生求知探索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吗?

二、知识探究

参考答案:上

1、以最快的速度说出带“黄河”的词语(包括一般成语、俗语、游流经黄土高谚语)十个。

原,带来大量泥(请参阅国风网络平台资料系统“景·自然天象·河” 词语类)沙,使下游河床

2、以最快的速度背出有关带“黄河”字词的诗句。

逐渐抬高,甚至(请参阅国风网络平台资料系统“景·自然天象·河”诗句类)高于农田、乡村、3、谁能唱一首或几句关于“黄河”的歌? 城市,一有大水,参考答案:《黄河大合唱》:《黄河颂》《黄水谣》《黄河船夫曲》必然泛滥成灾。《黄河怨》《怒吼吧,黄河》《保卫黄河》等。

12、你知道黄河(3)青铜器文化:商城文化、殷墟文化、岐山文化。

断流的主要原因

4、你能举出黄河流域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的名称吗?(三个即可)吗? 参考答案:(1)旧石器文化:陕西的大荔沙苑遗址、山西的沁水

下川遗址。(2)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3)青铜器文化:商城文化、殷墟文化、岐山文化。

5、你知道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了哪些都城吗?

(三)写作拓展 中心话题:面对黄河的过去和现在,展望黄河的未来,写一段文字(可以抒情和描写,也可以记叙和议论。)话题是:“我心中的黄河”,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喜欢写诗歌的也可以。说明:同学们在国风网络平台互动地带“文章推荐”中发表

参考答案: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咸阳、西汉定都长安(今西安市)东汉定都洛阳、魏晋均定都洛阳、隋唐均定都长安、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6、你能说出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的名称吗?(三个名称即可,但要说一个具体的故事。)参考答案:大禹治水的传说、黄帝的传说、姜太公钓鱼的故事、郑国渠的故事等。

7、你知道“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参考答案:毛泽东在撤退延安时说的。

8、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三个来吗?

参考答案:牧野之战、崤山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等。

9、你知道黄河干流有多长、流域面积有多大吗?

参考答案:全长5464公里,面积79.6万平方公里,流经九个省区(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1、学生在写作文中不断的改进。

2、课下寻找有关本文内容的作文材料

举出黄河流域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的名称:(1)旧石器文化:陕西的大荔沙苑遗址、山西的沁水下川遗址。(2)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

19、伟大的悲剧

分析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采用谈论探究的方式进行分析课文。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小黑板

2009年4月18日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设想: 检查作业

识记字词。

朗读、背诵。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一、导入新课:

展示南极地图图片及南极风光图,引入探险故事,导入课题。

二、简单认识作者

三、整体感知全文

1.请用一个词概括读完全文后的感受。(如:感动、敬佩„„)2.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点明时间、人物、地点、事件。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不幸遇难。

3.理清故事情节

奔向南极点 → 带信返程 → 一个个牺牲(充满希望)

(沮丧)

(悲壮)

四、深入探究

1.分小组分别讨论以下问题:

① 斯科特探险队返程之行面临哪些困难? ②文中的“悲”,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③文章所渲染的“悲”,是悲哀还是悲壮?请用悲壮语气试读这句话。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④斯科特一行体现了哪些伟大精神。2.讨论后请各组派代表金明确答案 3.教师明确答案

① 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少„„ ② 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

③ 死的是他们的肉体,但他们的精神却是伟大的,所以是悲壮而不是悲哀。

④ 勇于探索、勇于献身、诚信守约、集体主义、无私爱心 „„

七、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送学生两句话,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失败。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人可以失败,但不可以被打倒。

4.找出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全班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分析本段的含意及作用。

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是高尚的。一切高尚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是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5.全班讨论: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在于什么?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五、精彩语句品味

请朗读你认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六、思维扩展

1.展示三幅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悲剧的图片,并引用美国前总统里根的一段话来评论什么是真正的英雄。2.全班朗读里根的这段话。3.说说你对英雄的认识。

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英雄人物及相关事件,这些人或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1、完成课文的分析

2、做练习册中的有关内容

理清故事情节

奔向南极点 → 带信返程 → 一个个牺牲(充满希望)

(沮丧)

(悲壮)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王舍人张马屯小学

杨纪苇

[教材分析]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锦绣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令华夏儿女心潮万千,祖国灿烂的未来让炎黄子孙豪情满怀。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共安排了四篇文章。《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教学目标] 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三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情分析]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并在语文学习中注重积累语言。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安排了相关的内容。本组还安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搜集、采访、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课时安排]

5、詹天佑

2课时

6、怀念母亲

2课时 7*、彩色的翅膀

1课时 8*、中华少年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3课时 回顾拓展二

1课时

5.詹天佑

[教材分析]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学情分析]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学习本课。可向学生推荐有关詹天佑和铁路史的课外读物,如,《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取更多信息。[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会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巨、毅然、铲平、勉励、恶劣、泥浆、岔道、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喜欢的词句。▲3.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4.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时代背景。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总课时数: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导:(课件出示)这个人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被誉为“铁路之父”同学们,你们知到他是谁吗?板书:詹天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2、谁能结合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詹天佑。(学生介绍)

3、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詹天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外搜集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自读悟情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三、整体感知

1、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1)思考: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句话安排了什么内容?

(2)讨论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2、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问题,默读思考。

(1)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用

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本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学生默读勾画思考。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课文。

板书设计

中 一 条 铁路 中 国 一 个 伟人 国

一 种 精 神

? 一份 思索!

信心 细心 苦心 恒心 虚心 决心„„

第二课时(总课时数:2)[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民族英雄詹天佑。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感悟

1、思考、划句。

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2、小组学习

詹天佑克服的哪些困难最能使你们感到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小组朗读课文后,讨论商议,再以你们喜欢的方式汇报。

3、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重点点拨的内容和方法: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教师引导学生联系2、3自然段中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的时代背景和国内外的不同反映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思想。)

(2)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抓重点词理解詹天佑工作态度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

(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他还经常请教当地的农民。(抓住描写环境的词语体会詹天佑不畏艰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5、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你对“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的理解。(可以自己画图,也可以用搜集的图片)老师随机补充“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课件。

教师引导:从清晰的示意图、精美的图片中看出了你们对课文的理解,你们真了不起。说一说你从这些方法的设计中体会到了什么?

6、假如你是总工程师,如果居庸关隧道也像八达岭隧道那样长,你会不会采用中部凿井法?在八达岭隧道你会打几口竖井,为什么?

指导朗读:工作严谨、不畏艰苦、敢于创造、热爱祖国、才华横溢的詹天佑多么让人敬佩,让我们带着对他的崇敬有感情的朗读5、6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7、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并思考,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句和课文哪个部分照应?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

[设计意图:教师在整个教学研读过程中起到了引导作用,只给学生引路,并没有代替学生去回答。]

三、总结激情

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迁移抒情

1、教师引导: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国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2、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3、想像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五、拓展延伸

1、课文学到这里,你作为中国人有何感受?

2、如果你站到詹天佑的铜像前,你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詹天佑

詹天佑

勇于承担任务

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克服恶劣自然环境

杰出、爱国

大胆创新

6、怀念母亲

[教材分析]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学情分析] 母亲是每个人都很熟悉的,在学习时可从交流各自对母亲的感情入手,获得对文章主题的粗浅把握。文章情感丰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贯穿全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感悟,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厚情感。[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季羡林和课文内容的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安排学生搜集季羡林先生写的讴歌母亲为主题的文章,以及他在德国留学期间的一些资料,为学习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打基础。[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课时数:3)

一、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

1、教师激情导入: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2、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的母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怀念母亲》。

[设计意图: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如,题目的双重含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引导学生体会季羡林的生活背景和他对母亲那种特殊的爱和失去母亲后那永久的悔恨。

5、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和对课文的理解再次读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课文,在各种情境下读课文。]

三、抓课文主线——怀念生母、怀念祖**亲。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2、朗读句子。质疑。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四、朗读全文,师生小结。板书设计

亲生母亲

———————— 悔恨 祖**亲

———————— 热爱

第二课时(总课时数:4)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读思念两位母亲的句子。

二、品读感悟:

(一)品读思母之情。

1、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3、交流、指导朗读: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指导有感情朗读。

(2)“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有感情朗读。

(3)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作者脑海里,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

(二)品读怀念“祖**亲”之情

1、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亲的怀念)

2、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祖**亲的怀念?。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1)“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我的梦中,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有感情朗读。

(2)“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该部分,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 学生交流。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仿佛觉得(),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有感情朗读。

三、体会表达特点,拓展。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 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呼应文章首尾,适度拓展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课下请写一写。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生身母亲

遗憾 悔恨

自责 愧疚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祖**亲

热爱祖国

怀念祖国

7* 彩色的翅膀(总课时数:5)

[教材分析] 课文以小昆虫为线索,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文章篇末点题。文中还巧妙地运用插叙的叙述方法,交代了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使得故事更加生动,让战士爱岛建岛的深情跃然纸上。[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了解不多。教学本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向家长了解有关农业生产常识,特别是有关昆虫与瓜果蔬菜的收获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知识。[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以及海岛自然条件和海岛官兵生活的资料。[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学生:

“残存”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请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二、研读悟情

(一)建构“海岛”印象

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学生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印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

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二)海岛“尝瓜会”

1、请每位同学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在尝瓜会战士们是怎么吃瓜的,作者为什么描写得那么详细?

2、现在,谁来告诉大家,读了这段话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么样的情景?

3、学生交流,抓重点词语理解感悟。

4、战士一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边还会想起什么吗?想着这些,让我们再来看战士尝瓜的情景。请大家第三次朗读这段话。

(三)结识战士“小高”

1、教师引导:小高是宝石岛观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我”来到宝石岛的。这个小战士很有意思,请通讯们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用

划出来,多读读;说说你觉得这个小战士的身上有些什么特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3、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4、体现出小高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认识升华

1、读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写看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2、播放《说句心里话》结束课文教学。板书设计:

7*彩色的翅膀

海岛印象

自然环境相当恶劣

艰苦

尝瓜会

喜悦、激动、自豪

边防战士

爱海岛、爱祖国

小高印象

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

8*中华少年(总课时数:6)

[教材分析]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学情分析]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用朗诵这种形式,也可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学中,应安排各种形式的朗诵。[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2.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研读感悟

(一)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二)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三)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 1——4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三、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

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2)分角色朗诵

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3)表演朗诵

配上音乐,化装表演朗诵。

四、总结升华

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板书设计:

中华少年

历史未来

锦绣山川

崭新画卷

灿烂文化

璀璨诗篇

作业设计:

1.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2.搜集关于爱国方面的歌曲、散文。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安排了两项内容供学生选择,一是写演讲稿,二是写读后给感。[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学情分析] 重点应指导学生学习演讲稿的写法。[课前准备]

1、学生根据“学习汇报会”汇报内容,分组进行准备排练。

2、教师准备演讲稿例文。

第一、二课时

习作(总课时数7、8)

一、激情回顾,谈话导入

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我们有很多收获。我们深深感受到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我们有许多话想要倾诉,有许多情想要表达。今天我们要写一篇演讲稿,表达心中的情感。

二、范例引路,指导习作

(一)学习例文,体会特点。

1、出示演讲稿范例,教师或者请优秀的学生深情朗诵。

2、说说听了之后,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哪些地方让自己感动?

3、演讲稿组成、特点 演讲稿的组成:

演讲稿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演讲稿的特点:

1、针对性。演讲是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2、可讲性。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

3、鼓动性。演讲要做到这一点,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语言表达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二)明确要求,理清思路。

仔细读读演讲稿范例,说说演讲稿一般要注意些什么格式?

1、先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

2、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

3、最后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或向听众发出号召。

(三)围绕主题,运用资料。

重点引导学生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根据综合性学习中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和处理。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对照要求,进行习作。自由选择,抒发感情

如果不想写演讲稿,也可以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籍中,选择最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

(五)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

(六)朗诵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诵,引导学生进行评议。2教师点评,特别是肯定习作中的独特感受。布置作业: 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要求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总课时数:9)

一、提出主题

在经历了前面的综合实践活动环节和习作训练环节之后,同学们对伟大的祖国、可爱的民族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赞美和歌颂,深深体会了一个中华儿女的光荣感。

今天我们将把前期的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将我们心中对祖国的热爱集中体现出来,我们将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

二、合作汇报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二”中的学习提示,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说说要使本次汇报圆满成功,最关键的是什么?

3、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排练(1)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重点讨论:采用什么样的汇报方式?有哪些成员来负责准备?哪些成员进行展示?相互之间如何配合协调?

(2)选定小组负责人,围绕活动主题,根据讨论的结果,组织组内成员进行现场排练,出现分歧,由小组长负责协调

老师巡回指导了解,提出要发挥团体力量,要注意方式方法。

4、分小组汇报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进行轮流展示,引导其他小组进行评议,评比“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团队奖”“最佳个人奖”等

三、小结提炼

活动给了我们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了我们倾诉心声的途径,然而爱国的心不会随着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我们应时时以自己是中华儿女为荣,时刻以民族荣誉为重,真正将祖国刻进我们的心中,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

回顾•拓展二(总课时数:10)

[教材分析] 本次“交流平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交流本组课文中令人感动、印象深刻的人或事,意在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华夏儿女浓浓的爱国之情,同时鼓励学生乐于分享读书、学文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二是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目的是了解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种情况,总结经验、提高能力。

“日积月累”安排了周恩来、邓小平、鲁迅、巴金的四句名言,紧扣“祖国在我心中”的单元主题,语言通俗易懂,使学生在朗读积累中强化爱国情感。

本次“展示台”是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教学目标]

1、了解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种情况,总结经验、提高能力。

2、培养学生乐于分享读书、学文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重点引导学生谈谈这些人是如何通过他们的行动来体现他们的爱国之心的,使爱国之情深入学生的心里。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第一项交流思路

1、回顾课文,说说每篇课文的主要意思。

2、说说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自己,给自己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并想想为什么这些人、这些事会感动自己,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可采用每组选代表进行集中汇报,其余同学补充说明的方式展开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谈谈这些人是如何通过他们的行动来体现他们的爱国之心的,使爱国之情深入学生的心里。

4、补充拓展。在交流中,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积累较丰富,也可鼓励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的相关资料,以加深对人物、事情的了解。最后,还可将最受感动的人物语言或印象最深的事情,摘录下来做成卡片。

第二项交流思路

1、先谈谈这次综合性学习,具体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2、然后分组进行交流,并记录相关内容。教师可设计一张简单的表格,表内记录以下内容:一是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二是克服及解决的方法;三是活动的收获。让学生先按以上要求交流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情况,重点要引导学生交流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已经克服、解决的,让他们谈谈方法和感受,没有克服、解决的,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办法。而活动的收获,可引导学生从“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体验、能力的提高”等等方面进行交流。记录员将有共同点的或有价值的内容简要记录下来,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3、最后,根据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互评,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发现他人的优点,如果是指出缺点,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帮助其改正的意见,以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二、日积月累

第一句选自1949年4月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的一句爱国名言。主要意思是只有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为祖国、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源于对生育自己的故土、家乡、民族的爱。

第二句是1981年2月14日邓小平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邓小平文集》英文版写的序言中一句充溢着爱国激情的话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他这种无限高尚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句选自鲁迅的《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文中他分析中国的国魂有官魂、匪魂和民魂三种,他认为“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第四句选自巴金的《随想录》,体现了巴金对祖国、对人民深沉而执着的爱。[设计意图:“日积月累”安排了周恩来、邓小平、鲁迅、巴金的四句名言,紧扣“祖国在我心中”的单元主题,语言通俗易懂,使学生在朗读积累中强化爱国情感。]

三、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是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教材提示了四种展示方式供学生选择:一是介绍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这也是“日积月累”学习后的一个延伸和拓展;二是编制以“祖国,我为你骄傲”为主题的摄影、绘画作品集,意在引导学生收集能够反映祖国大好河山、伟大人物、典型事迹的图片,感性地了解祖国;三是办一期以“祖国建设新成就”为主题的手抄报,了解新成就,激起自豪感;四是开展“祖国山川名胜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活动。除此之外,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其他展示形式。

[设计意图:重在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做好整理工作,并能够根据自己特长或资料的特色,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交流,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下载语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试卷

    小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读拼音写字、词。(16分) 四、句型练习 1、在原句修改下列病句。(10分) A、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B、要增加体......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爱国故事读后感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五十九年前的十月一日是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祖国在我心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每当我们凝视着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看着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我们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祖**亲曾经受过的磨难。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上册第二单元试卷 一、看谁写得既准确又漂亮(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ié chū yì rán miǎn lì qī liáng kuáng fēng nù háo ( ) ( ) ( ) ( ) (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祖国在我心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每当我们凝视着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看着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我们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祖**亲曾经受过的磨难。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四篇课文。其中《詹天佑》、《怀念母亲》是精读课文。《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是略读课文。还设置了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分数:__________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看拼音,写汉字语,再按要求填空。(3分) yì jiāng náo......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想,适当作记号。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藐视”造句。 3.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