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评课
一、教材分析
1.大纲和单元中的定位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学习李白和杜甫的诗,目的是进一步领会这两位诗人的艺术风格,以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力。新的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且高考试题也由过去的客观题型变成主观题型。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主要写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内容和名言警句的赏析。
第一课《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评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政治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对诗的政治寓意不加深究;而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知人论“诗”;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品位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章法、气象、基调及艺术风格。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李白的放达,感受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自然是背诵。要重视理解记忆,又不偏废机械记忆。前者指的是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后者指的是口熟,熟到可以不加思索地连贯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是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和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理解以及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
4.课时安排:二课时
二、教法选择
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
3.赏析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胆的雕琢,从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赏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
针对我们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教学设计>设计:
提起李白,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挚的感情,有清丽的词句,但我们也许只感到它的优美,并不觉得有什么出奇,因为同样意境的语句,在其他人的诗里同样可以读到。再后来,读的诗越来越多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纶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体浓”……也许从这里我们开始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那些打破常规而有无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来的?他的字里行间,果然带有一股飘忽飞逸的神仙气息。
大家还记不记得高二时我们学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哪有通篇记述梦境的?人间哪有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用的哪里是人间的言语!他的句子没有任何格律的束缚,有的是《诗经》似的端雅,有的是《山鬼》的激越。他逸兴递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飞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穿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游行。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解说:此导语教学设计>设计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营造一种诗情氛围,让学生了解李白诗歌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突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面教学步骤的展开作铺垫。)
(二)回顾李白生平和作品特点。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三)听名家范读,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诗。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四)齐读第一段:(采用师生共同研读法,先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讨论,相互争议,最后教师明确。)
1.词义点拨:
①危:高。②于:比。③何:多么。④当:挡。⑤钩连:沟通相连。⑥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⑦度:越过。
2.诗歌的语言受押韵及平仄限制,词序有所颠倒,让学生指出哪些地方是颠倒的,应如何顺句。
3.段落解读:
(1)“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诗的开篇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引导学生研究夸张叙述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
明确: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先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引传说中蚕丛、鱼凫的开国,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然后叙述蜀道来由。
引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3)“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5)研读“上有六龙……坐长叹”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
第二篇:《原谅我》评课
评叶萍萍老师的《原谅我》
本次校本研修的展示课《原谅我》,在整个磨课、评课中我全程参与,所以我感触很深。接下来我来谈谈自己对叶老师这堂的粗浅体会。
众所周知,枯燥的识谱教学以及技能教学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富有童趣的情境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本课中,教师以与好朋友发生矛盾,怎么表达歉意?这个问题贯穿始终,即用歌声表达歉意——演奏口风琴第一声部即表达歉意——演奏第二声部演奏即朋友做出回应——二声部合奏即双方和好——小乐器为我们的和好鼓掌庆祝把曲子推到了高潮。
另外叶老师注重情的情感教学。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儿童音乐教学更要体现趣味化、生活化,失去了情感,他就像失去了灵魂一样。所以从一开始叶老师就让学生去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第一声部:
1、2乐曲表现了诚恳地歉意,第3乐句音程大跳,迫切地希望朋友能原谅。第四乐句,得到了原谅,心情舒畅了。以及第二声部:
1、2乐句耐心地聆听道歉。第3乐句被对方的诚意感动。4原谅了对方,双方和好了。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在被摒弃,我们开始关注、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我们的孩子课后活动少,交流少。在课堂上,口风琴这种适合集体合作乐器恰好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快乐,提高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长效性,在意志品质方面有利于增强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自我表现意识等。在本课中,我们从齐奏、师生合作、生生合奏等合作演奏,让学生体会到整齐统一、和谐优美的效果。
当然我认为课堂当中还有一些不足和需要探讨的问题:
1、在本次教学实践中,老师很多时候都是牵着学生走,应该多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2、评价和提示语太单调,应该要更准确,更丰富一些。
3、教师的指挥太单调,应该更丰富、形象一些。更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吹奏,如第1、2乐句用真诚的情绪,第3乐句用迫切、激动的情绪,第4乐句用舒畅的情绪来吹等。
4、乐器的进入可以更自然一些。
总之,对于新教师叶老师来说,这堂课很不错,很成功。
第三篇:我的评课
《红领巾真好》评课稿
《‚红领巾‛真好》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解读教材: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
袁景丽老师,在这一节课上,展现了自己独到的教学风采。
一、引情入境,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面对二年级的小学生,如何让孩子喜欢语文,走近语文,品味语文?如何让语文教学充满诗意?如何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情趣盎然?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用美好的心灵与智慧打造了个性飞扬的课堂。教学开始,教师笑容可掬地对孩子们说:‚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也来了,想知道他是谁吗?再接着,教师话题一转,说道:‚想不想和小鸟一起到美丽的大森林里去看一看?但是小鸟说了,小朋友必须先闯过它设的两道关才能和它一起去。‛教师创设了童话般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这样乐意融融的情境中,开始复习字词。
二、教材处理别具匠心。三节小诗,重点落在第三节上。袁老师采取直扑重点的方法,以一个问题的提出‚‘红领巾’真好,是谁在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能够很容易的找到。然后把一二节放在一起处理,因其内容接近。这样形成两个板块,既突出重点,又很浑然一体。
三、注重‚读‛中感悟。感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朗读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读不能是单纯的读,读中有思考,读中有方法。教师引导:‚‘红领巾’真好,是谁在夸红领巾真好?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看一看,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谁找到了?快说给大家听吧!‛教师提出的问题看似简炼,但是很有实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有目的,读要动脑、动笔、动情,多种感官协调运作,非常符合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教师还注意了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读中体验,例如,教师引导:‚小鸟是那么的可爱,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小鸟吗?那该怎样读出这种语气呢?谁愿意试试?‛‚大家想不想看看小鸟可爱的样子啊?请看前面(出示课件)小鸟的样子多可爱呀!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你能再读一读小鸟吗?‛教师点拨,课件地运用,把学生带入了富有情感的语文世界。朗读指导顺时顺势,教师的范读起到了指导朗读的作用,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朗读能力。另外赛读,美读等多种方式的读,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夯实语文基础,凸显双基训练。学语文,用语文,这才是扎实的语文课,教师没有停留在只是对课文的朗读与感悟层面上,还抓住时机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教师引导:‚小鸟夸‘红领巾’真好,你们能不能也夸一夸‘红领巾’呢?‛引导训练学生说完整话,有调理的说话;再有,用‚一会…一会‛说话,训练孩子们遣词造句的能力。还有,仿词扩展训练,仿照‚(可爱的)小鸟‛这种句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语表达。语言的训练渗透在课堂教学始终。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学语文也要学做人。课文教育价值是‚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它们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教师总结到: ‚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是树木的医生,森林的卫士,我们应该像课文中的红领巾那样爱护它、保护它,同时也要爱护其它小动物,爱护它们,就是爱护我们自己,让我们和动物成为永远的好朋友吧!‛这种感召性的语言,打动了孩子美好的心灵。
第四篇:我喜欢小动物-评课
《我喜欢小动物》评课
观摩了隋老师的《我喜欢小动物》,整堂课行云流水般的教学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形识记有侧重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识字能力,因此在生词教学中不必做到面面俱到,有选择、有重点地教授一部分生字,对学生读通文本、理解文本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本课有十个生字,隋老师在字形上关注了“鳄、鲫、鳖”这三个生字,先出示三种小动物,再读读这三种小动物名称,注意观察三个字的字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找到这三个生字的共同点,并识记“鱼字旁”和“鱼字底”的不同之处。对于“鳖”这个比划较复杂的生字,则采用先看老师写一写,特别注意左上部分的笔顺,再跟老师书空左上部分,最后在桌上默写的方式,整个指导过程步骤清晰,方法得当,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这样的教学环节虽朴实,却有效。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字词,从而为他们以后的遣词造句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想就本课中的词语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感想,我觉得隋老师在词义理解上很有策略
词语的理解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但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都应该是最适合学生的。这堂课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隋老师教授词语的理解。比如:理解“多次逗弄”“平安无事”。隋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景:小朋友,现在你就是作者,想像桌上就有这么一只鳖,我们一起来和鳖玩一玩。我伸出一只手指去逗它„„还好,没咬着(一次);我伸出„„又没咬着(跟着老师说);第三次(一起说)„„还是没咬着;第四次、第五次„„多次逗弄,我都——(顺其自然引出理解平安无事)。课堂气氛在此时达到了一个高潮,在这师生互动,一来一回,充满情趣的教学环节中,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什么是“多次逗弄”,而对动物的那份情也在这一来一回的动作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朗读指导很到位,隋老师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感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举例()。从这堂课中不难发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还不够规范,但是如何使语言更加规范,使语言更具有感染力还有待老师给他们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把课文只当做课例,不做繁琐分析,学生理解意思即可。积累语言,学会表达是重点。找到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每篇课文不宜多,每次学会一个表达方法,比如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等,练笔以片段为主。练笔后要评议。评议要分层次。第一次可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学生读完几篇练笔后,要根据练笔要求,通过比较发现每篇文章的优缺点,共同修改。让每个学生在评议中真正有所提高。
随文练笔的点设计的很巧妙
第五篇:我的评课意见
我的评课意见
刘老师上的是《友谊》一课。上课前,刘平生老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钻研教材。
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及各章节内在联系,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内容,掌握重点、难点。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同时,刘老师在班级特意找一些学生了解他们交友的情况(障碍,方法),为本课的讲解做好铺垫,主动了解学生情况,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刘老师在导入课程时,选择了歌曲<<朋友>>和诗歌《什么是朋友》,效果显著,歌谣诗歌简括凝练,琅琅上口,文意自然,听后后使人兴趣大增。将歌谣歌曲引入课堂,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引起思想的升华。认真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证明:
1、朋友的重要性、作用;
2、交友的障碍,存在的问题;
3、交友的艺术、方法有哪些。目的明确,讲授正确,重点突出,语言清晰,板书工整,组织严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启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的后阶段,刘老师让同学们做练习册上的几道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并在下课前检查了同学们的练习完成,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
总之,刘老师的这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