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辽源市事业编教师面试初中语文说课稿《飞向太空的航程》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jl.zgjsks.com/
2014辽源市事业编教师面试初中语文说课稿《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说教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吉林分校:长春市朝阳区辽宁路2338号中公教育大厦(圣豪对面)
电话:0431-81706084 817083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jl.zgjsks.com/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耸入云天 扭转乾坤 一鼓作气 不同凡响@2014吉林市事业编教师招聘 翌年
横亘 酝酿 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依据合作学习原则>(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四)分析与探究<依据探究学习原则>(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色(屏幕显示)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3)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吉林分校:长春市朝阳区辽宁路2338号中公教育大厦(圣豪对面)
电话:0431-81706084 81708341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jl.zgjsks.com/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吉林分校:长春市朝阳区辽宁路2338号中公教育大厦(圣豪对面)电话:0431-81706084 81708341
第二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抽到的是
号,我说课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下面我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介绍我对本课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这则通讯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我们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1.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
2.课文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3.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根据本文特色,教学实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新闻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文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三、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写短新闻。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新闻报道就回顾了这一段历史。
(二)感知课文
1、俗话说:画龙还需巧点睛。如果把捏文章比作“画龙”那么拟题就是“点睛”。本文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非常醒目,这个题目的含义是什么呢?你写这篇文章将把重点安排在哪里?
明确:题目中心词是“航程”所以本文重点写的是航天事业的发展。
2、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为导语、主体、尾声,按此给文章分段。一(1——3)导语,点明事件的时间、地点、场面
二(4——26)主体,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三、(27——30)结尾,回应导语的重点内容。
1、导语段中,场景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除此而外的共计24个自然节是写什么内容的?
[背景材料,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3、第4~28自然节,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有何作用?
[它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叙述航天史,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每个人都想知道今天的辉煌曾经历了什么样的艰辛的历程,使读者对今天新闻事件的了解,有了纵深感。]
4、请同学们自己介绍还知道哪些“中国航天大事记”。(课后研讨与练习三。学生如果说不全,应该鼓励学生课后查资料,同学间交流所查资料——此题意促使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根据此文,总结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
第三篇:飞向太空的航程精编试讲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入
大家仰望星空的时候,都有一些什么想象?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外星人,见到外星人你想说什么?请赐予我超能力。
远古时期,古人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有敦煌飞天的壁画,甚至还有万户的飞天尝试。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万户飞天的故事。
可见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一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飞向太空的航程》我们一起来认识梦想转变为现实的艰难历程。板书:飞向太空的航程
2、理清文章脉络
这是一篇新闻作品,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新闻知识,一篇新闻作品都有哪几部分呢?我一起来回顾一下,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尾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篇课文的导语、主体、结尾分别是那几自然段? 导语1-3 主体4-倒数第二段 结尾最后一段
3、导语
导语部分包含哪些新闻要素?谈谈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达效果。时间: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人物:杨利伟
事件: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表达方式:直接叙述、议论
表达效果:描写生动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议论抒发自豪感和赞美之情。
4、主体
这一天让国人感到十分骄傲,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人,那就是毛主席。我们现在看到文中,毛主席说的话,自己揣摩一下,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语气来说这段话,有没同学来模仿一下这句话。请,掌声在哪?恩,读得非常有气魄。但是语速可以慢一点,大家来齐读一下。“我们,读”
在这一声指令下中国的航天事业,蹒跚起步,下面请同学们找出课文当中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时间为线索。
一、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二、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三、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四、1986年863计划被批准
五、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最好直接阅读全文)
5、结尾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体现了作者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报道,了解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艰难历程。今天的课后作业是:请同学们根据今天的学习,选一个你感兴趣的新闻热点,按照新闻的一般结构写一篇新闻报道。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说课稿
初中语文教师面试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
,毕业于
,至今已经
(教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
》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 单元的一篇
读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
(单元所选课文介绍)。这篇课文,(课文介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与能力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教学重点我定为
,教学难点为。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构建,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创设情境法、朗读探究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指导学生自学法,同时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及想象体验法作为辅助教学法。
三、说学法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教材,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质疑提问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法,朗读理解法。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品味、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法和学法得到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我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激情导入,诱发兴趣。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3.研读赏析,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加深理解
第一个环节,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设计的导语是
,这样,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入新的课程。
第二个环节,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变,其义自见。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为此,我设计以下三个步骤。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针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这样不仅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2)由我示范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标注段落。同时找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思考通过读课文,思考本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它的。
第三个环节,研读赏析,讨论交流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精读课文,逐段地阅读分析,进行讨论,互相交流。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第四个环节,教师小结,加深理解。学生的学离不开老师的教。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知识水平的有限性,不能完全由学生的自学代替老师的讲授。在学生充分阅读和感知的基础上,教师的讲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就本课来说(边板书,边解释板书内容)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四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五篇:2014长春事业编教师面试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定理》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jl.zgjsks.com/
2014长春事业编教师面试高中物理说课稿《动量定理》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章讲述动量的概念,并结合牛顿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体现了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的问题。这一章可视为牛顿力学的进一步展开,为力学的重点章。
《动量定理》为本章第二节,是第一节《动量和冲量》的延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在本章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本节教学重点
(1)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一维情况下的定量分析。3.教学难点
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在实际问题中的正确应用 4.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量定理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传感器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用动量定理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质疑、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吉林分校:长春市朝阳区辽宁路2338号中公教育大厦(圣豪对面)
电话:0431-81239601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jl.zgjsks.com/
(2)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关心国内、国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
补充录像资料以及瓦碎蛋全的演示实验、模拟建筑工人安全带的演示实验
录像:排球击球动作要快、铸铁打磨时速度要快;篮球接球手臂后缩、跳高运动员落地垫厚垫子、体操运动员落地都要屈膝,图片:“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过程的一组图片,易碎品运输过程。
三、教学方法
应用实验导入法、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来探究动量定理。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模型共同探究;定性和定量应用动量定理。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
为了保证建筑工人高空作业时人身安全,我们选用什么样的安全带比较好。结实的钢绳还是结实的弹性绳?
演示实验:模拟建筑工人从高空坠落分别系弹性绳和无弹性绳的对比演示实验(要挑选软度合适的橡皮泥做实验)(两次物体都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两次绳长相同)实验现象:用弹性绳的那次橡皮泥完好无损,另一次橡皮泥被铁丝切成两半,断面非常整齐,学生尝试解释现象。
第二环节:建立模型推导动量定理
此时,学生有了对力、时间、动量、冲量的初步感性认识,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提高到理性认识。
引导学生建立模型,物体的运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物体自由下落同样的高度,获得同样的动量,第二阶段,经过一定的时间动量减为零
吉林分校:长春市朝阳区辽宁路2338号中公教育大厦(圣豪对面)
电话:0431-81239601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jl.zgjsks.com/
讨论第二阶段过程中,力的冲量和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结论:动量变化相同时,时间长,力小
推广,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杯子落到水泥地上碎,落到地毯上就不碎;从高处落地都要屈膝;跳远前要松沙坑......这些说明动量和冲量之间一定是有联系的,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么?
设一个物体以速度v1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运动,在同方向水平恒力F作用下,经过时间t,速度变为v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t=mv2-mv1。
变力作用下动量定理还成立吗? 利用传感力和速度传感器当场测数据,让小车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向固定的力传感器运动,测出小车撞击传感过程中小车受到外力-时间图像,速度传感器测出次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图像。
分析数据发现:碰撞过程中外力的总冲量与碰撞前后动量的变化几乎一样。所以,变力作用下,动量定理也成立。第三环节:定性应用
为了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中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技术联系起来。首先围绕定理Ft=△P分情况进行讨论。
我们经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自不量力,你有没有办法让鸡蛋不碎吗? 演示实验:瓦碎蛋全(也可以放录像)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动量变化相同时,时间短,力大;时间长,力小。如:图片(图5)中的现象 铁锤钉钉子,冲床冲压钢板 第四环节:定量应用
例:一高空作业的工人体重600N,系一条长为L=5m的安全带,若工人不慎跌跌落时安全带的缓冲时间t=1s,则安全带的受的冲力是多大?(g取10m/s2)【分析与解答】依题意作图,如图所示,人跌落时为自由下落,设刚要拉紧安全带时的速度为v1,则v12=2gL,即v1=
吉林分校:长春市朝阳区辽宁路2338号中公教育大厦(圣豪对面)
电话:0431-81239601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jl.zgjsks.com/
经缓冲时间t=1s后速度变为0,取向下为正方向,对人由动量定理知,人受两个力作用,即拉力厂和重力mg,所以(mg-F)t=0-mv1,将数值代人得:F=(600+600)N=1200N 所以,人给安全带的冲力F ′为1200N,方向竖直向下。
吉林分校:长春市朝阳区辽宁路2338号中公教育大厦(圣豪对面)
电话:0431-8123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