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六章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案设计一
第六章 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使学生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绘制简图表示新疆地形分布的特点,初步训练学生绘制简图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技能和方法。
3、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地理因素,初步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4、明确我国西部开发的途径及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地形、绿洲、西气东输
教学难点:
干旱气候的成因、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西气东输工程的好处 教学方法:
地图观察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新疆风光的图片,播放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
二、【讲授新课】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概况
1、提供“新疆民族分布图”、“我国各省人口、面积比较图”、“中国政区图”、“新疆降水分布图”“乌鲁木齐气温、降水年变化图”,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新疆的民族、面积、位置、气候的特点,提问:除海陆位置外,还有什么因素对气候有影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新疆地形与城市的分布图”,找出新疆主要山脉、盆地,观察地形特点,绘制地形分布简图。
找出主要河流,观察地形与河流的关系——观察雪被的分布,认识到河水来源于高山冰雪融水。
找出新疆主要城市,观察城市与地形、河流的关系。
3、完成P42活动题2。
通过人口、城市分布与绿洲的关系,说明绿洲在新疆的作用。展示资料,感受新疆荒漠化的严重性,产生原因。
二、绿洲农业
1、听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引出新疆发展农业的条件——有利条件,不利条件?
2、进一步引导思考:新疆人们是如何趋利避害发展农业的? 展示图片
完成P43活动题1。
3、思考: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指出:适度利用水资源,选择适宜的农作物是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关键。若过度及不当用水,农业发展就会受影响。
完成P44活动题2
4、思考:除水的因素外,新疆农业发展还面临着哪些问题? 完成P44活动题3(承转)新疆乃至西部地区仅靠发展农业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求,因此这些地区还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当地是否具有资源优势?
三、能源开发
1、教师提供“中国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及我国主要油田开发现状、东部地区对能源需求的相关资料,通过东西部地区的对比,引导学生明确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不仅为发展西部经济,对东部经济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引导学生观察“新疆油气资源分布”图,了解新疆油气资源的分布地区。
3、完成P46活动题1、2、3
三、【课堂小结】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仅靠农业发展、能源输出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进行原料的初级加工和深加工,同时还可以发展旅游业、边境贸易等,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四、【板书设计】
第四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概况
民族、面积、位置、气候、地形、河流、城市、绿洲、荒漠
二、绿洲农业
条件?
三、能源开发
西气东输
五、【教学反思】
第二篇:“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案示例
教案示例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学重点】
1.新疆的经济优势;
2.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
3.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学难点】
干旱的自然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讨论法,图表分析法
【教学准备】
新疆的“三山夹两盆”简图设计,“新疆的绿洲、人口城市分布图”,投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问: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开发西部地区,那么在你们的印象里“西部是个什么样的地区?”。学生活动:学生发表自己对西部地区的印象――西部多荒凉地区、多山地、多森林、多草原和沙漠、多石油、天然气,西部贫困等。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新疆的录像或展示图片,内容为身着民族服装的维吾尔族姑娘载歌载舞。
提出问题:这是我国什么民族的舞蹈?这个民族分布最广的省区是哪个?
本节我们一起去我国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族自治区,了解一下那里的自然条件和地区优势。
(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谈谈你吃过的或熟悉的新疆瓜果有哪些?
学生回答(出示水果幻灯片)
教师:为什么新疆的水果特别甜?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这是新疆的气候特点决定的,那么气候又是哪些因素决定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新疆的位置。(出示中国行政区图)
教师:这是一幅中国行政区图,你能迅速找出新疆的位置吗?
学生: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边陲。
教师提示:面积,民族,人口。
(出示新疆地形图)
教师:这是一幅新疆地形图,新疆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新疆地形特征是“三山两盆”,三山指的是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两盆指的是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教师:知道了新疆的位置和地形之后,同学们有没有找到与气候之间的因果关系?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气候成因幻灯片)
承转:刚刚我们已经了解到新疆人口有1925万,这么多人口分布在那些地方呢?
(出示绿洲景象图)
学生活动:观察教材图“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分析分布特点
教师小结:略
承转:新疆的气候是干旱的,水源供给主要依靠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是新疆人民智慧的结晶。(出示坎儿井幻灯片)
学生活动:完成课本提供的活动:“说明坎儿井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承转:但是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现有的引水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如何开发利用水资源,你认为哪些做法可行呢?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很有主见,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国当代的四大工程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充分体现,哪位同学知道四大工程的名称?
学生回答(出示四大工程幻灯片)
教师:哪个工程与新疆关系巨大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新疆油气资源丰富,储量约占我国的1/3,号称中国的“波斯湾”;而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东部能源却紧缺,因此西部资源向东部输送非常重要。
(出示西气东输线路图)简要介绍
教师:西气东输的实施,将为东西部地区带来那些好处?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小结:新疆可将油气资源作为地区经济的发展优势,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缓解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紧张问题。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充当一次西部地区的领导者,你觉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仅靠能源的输出是否可行?能否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经济发展方向是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1.原料的初级加工和深加工
2.利用独特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
3.利用边境省份的独特位置发展边境贸易
教师小结: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第三篇:《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回顾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回顾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要让学生作学习活动的主角,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争辩,做出决策和选择,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
上周我在第一镇中讲了一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过自己上课和领导的点拨与评析,使我看到了一些成功之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成功之处:
1、课题的引入新颖。
开始上课时,我播放了一段新疆的民族歌曲《大阪城的姑娘》,同时在大屏幕上播放反映新疆物产、自然景观、人情风俗的图片,让学生很自然的联想起新疆。这种做法,既营造了一种欢乐的学习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条件。
我利用教学光盘中提供的教学图片(新疆的海陆位置图),我自己加入简单的动画,使新疆的气候成因很形象的展现出来,为学生推理新疆气候的成因创设了情境,使学生能够联系已学过的地形知识、气候知识分析出新疆气候干旱的原因。
3、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紧凑,过渡自然流畅。
例如,学生在学习新疆地形图的时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现新疆的很多河流最终都消失在沙漠里,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沙漠的分布和面积情况,利用多媒体展示沙漠地区的景观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很自然说出“感到热”或者“感到干旱”,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出新疆的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4、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在学习新疆的民族分布特点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新疆民族分布图,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观察几分钟之后,我找几名学生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告诉大家。有的学生说在新疆生活的民族很多,是个多民族地区;有的学生说新疆的民族以维吾尔族和汉族为主。原本到这里,我就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了,这时还有学生举手发言,这个学生说在新疆,除了维吾尔族和汉族,其他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西部和北部边缘。还有学生进一步补充,这样的分布是因为新疆的西部和北部与外国相邻。这些看法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但这些学生的看法很有道理,我表扬了这些学生。
5、设置了一些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教授完毕,在进行反馈练习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名叫“比比看”的小活动,看看谁在新疆境内找出的“中国之最”数量最多,并且准确。设计这个活动主要是为了考察学生对于新疆地理事物的掌握。学生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6、突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在学习绿洲知识的时候,学生了解到绿洲是新疆人赖以生存的主要地区。但绿洲面临着荒漠化的问题,于是我让学生献计献策,当地的人在生产和生活时该怎么做,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使学生明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环境。人和环境要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不足之处:
1、板书布局简单,字迹不工整。
上课过程中,我心里有些紧张,因此板书的书写未能和教学过程同步,在最后进行课堂小结时,才书写了板书,内容比较简单,字迹有些潦草。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认真改正。
2、有些问题自己提问和引导不到位,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现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冷场现象。
3、整堂课,让学生自己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比较少,没有形成很热烈的课堂气氛。
通过这堂课,我的感触是:教材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教师要通过上网、看书、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等途径不断充实自己;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要做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讨论。
作为一名年青的教师,我的教学之路还很长,我会竭尽所能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_第四节__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1
第六章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维吾尔族姑娘穿着民族服饰的图片。请大家辨认一下,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学生齐答: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家可能知道新疆的瓜果又香又甜,但为什么这么甜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这个中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板书: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讲授新课]
讲述: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差别很大,造成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东部与中西部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差距很大。同时由于东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大,而西部相对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国家为了使西部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同时缓解东部地区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的状况;为了促进东部和中西部协调发展而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承转:新疆地处祖国的西部边陲,无疑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首先让我们来认识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板书:
一、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活动:请大家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P40课文和图6.31,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新疆在中国的位置特点,找出与新疆相邻的国家有哪几个。2.找出横亘于新疆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三列山脉,说出它们的走向。3.找出新疆的两大盆地及其分界山地。
4.将上述山地和盆地在P41页新疆轮廓图中画出(用铅笔)。学生读图画图,教师巡回指导画图方法。讲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从东北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八个国家相邻,是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的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现有人口1925万人,人口密度12人/km2,属我国地广人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10多个民族。
新疆的地形特点可以用“三山夹两盆”来概括。新疆北部是西北—东南向的阿尔泰山,新疆唯一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发源于此,中部是东西向的天山。南部为包括多条山脉组成的东西向山地昆仑山。天山把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两大部分,南为塔里木盆地,面积53万km2,为世界最大内陆盆地。盆地中有面积达32.4万km2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新疆北部为准噶尔盆地,盆地中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我国第二大沙漠。
新疆的“疆”字高度浓缩了新疆的地形特点和国防重要性。(在黑板上边写边解释每一部分的含义。)右上第一横代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中间一横代表天山,最下边一横代表昆仑山,三横之间的两个“田”分别代表两大盆地。左边摆放了一张“弓”,弓是中国古代的冷兵器,而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且远离统治中心,位于边防要塞,因此需要设防保护,保护国土不被侵占,因此在“弓”内加了一个土字。
承转:刚才我们讲到新疆两大盆地内都有面积广大的沙漠,新疆之所以沙漠广布,与新
疆的气候密不可分。
活动:请大家在中国政区图上量算新疆南部距印度洋、新疆东部距太平洋的直线距离。学生量算。
提问量算结果,学生回答。(略)
讲述:新疆东距太平洋达2500 km之遥,南距印度洋1600 km,距海遥远,加之重重山岭,高原的屏障作用,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难到达新疆,所以导致新疆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突出特征是冬冷夏热,日照长,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50 mm以下。
承转:我们知道,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之源,人类尤其离不开水,人类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水,因此,水会影响、制约人类的一些活动。
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34、6.31,回答以下问题:说明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由于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据中科所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测定,亚洲大陆的“心脏”——地理中心位于新疆乌鲁木齐郊区的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包家槽子村),距海遥远导致干旱少雨,因此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冰川融水。在这冰雪、冰川融水的滋润下,在盆地的边缘山麓地带出现了许多绿洲,新疆的人口、城市等也就集中分布于这些绿洲中。冰川冰雪融水还孕育了一些内流河。在这些河流沿岸也分布有城市、人口等。交通运输是加强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促进工农业生产和方便人民生活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交通设施的分布与人口、城市密不可分,多沿盆地边缘分布,将人口、城市和经济活动集中的绿洲联系起来,既靠近水源,也带动了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民生活,但新疆各绿洲之间相距遥远,这势必导致新疆的物流、人流不畅,信息通达度较差,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极大地影响、制约新疆的经济发展。面对这种境况,应从实际出发,加大新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扩大新疆的对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承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新疆由于特殊的环境特征,生态环境很脆弱,是我国荒漠化较严重地区。
活动:请大家读图6.34,完成:荒漠化最容易在哪些区域发生?人们在这些地区生产和生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归纳讲述:简单地讲,荒漠化就是指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在自然因素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等促使下,造成的以上一些地区的土地逐渐退化,直至变成荒漠的过程。著名的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就是因为土地的不断荒漠化而在版图上消失的。
在新疆,绿洲是人口、城市的集中分布区。而绿洲的外围就是茫茫沙漠,如果因为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人类行为破坏了植被;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就很容易导致脆弱的绿洲边缘的土地荒漠化。为了不让楼兰古城的悲剧重演,我们应从生产和生活的多方面着手,如培养优种牲畜,合理放牧、轮牧,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等等阻止土地的荒漠,使绿洲常绿、草地常青。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在独特环境特征影响下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新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导致新疆的气候以干旱为突出特点,进而使新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荒漠为主的自然景观,这说明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同时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环境特征也会影响到人类的活动,干旱的自然环境导致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和内流河沿岸,同时人类的某些过激行为也会破坏生态,导致环境恶化。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