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高中物理同步创新必修1配套教学资源: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高考真题演练 Word版含解析
1.(2009年高考广东卷)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自转中的地球
B.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C.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
D.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解析:选C.A、B、D三种情况,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并不都相同,因此不能当作质点,只有C项正确. 2.(2009年高考广东卷)图1-4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0~1 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 B.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解析:选B.v-t图象的斜率代表加速图1-4 度,所以B正确.两图象斜率的正、负不同,因此C错误.甲图象的斜率大于乙图象的斜率,所以D错误.图象下的面积表示位移,0~1 s内甲、乙图象下的面积不等,所以A错误.
第二篇: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中历史真题分课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教版)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2013年题组(备注:无)2012年题组(备注:无)2011年题组(备注:无)
2010年题组
1.(2010·上海单科·28)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A.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B.拨乱反正 D.对外开放
【解析】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巨大影响。所以选B。【答案】B
2009年题组(备注:无)2008年题组(备注:无)2007年题组(备注:无)
二、主观题
1.(2013·广东文综·39)(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 原因。(8分)
【考点】文化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解析】首先找到变化是“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是从否定到肯定。先要介绍70年代否定的原因,然后介绍80年代是改革开放,还要分析学术研究能够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文化大革命”时期,经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8分)2.(2013·四川文综·14)(24分)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4分)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8分)【考点】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第(4)题,应结合现行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视野和角度分析。【答案】
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8分,每点2分)
3.(2011·天津文综·12)(19分)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4分)
【解析】第(3)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农村人大代表比例的增加,这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民主化程度逐步加深有关;第(4)问,紧扣上面的问题,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多角度分析。
【答案】(3)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4)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4.(2007·海南单科·28)(14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而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仍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摘自《人权宣言》1789年)
材料二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从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寸失业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从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科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
(摘自《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国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依法得到维护和保障„„(实现了)妇女、儿童权利的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五十年》,2000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权宜言》与《世界人权宜言》的异同,并指出其原因。(11分)(2)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人权观的特点。(3分)
【解析】(1)注意从材料中读取信息,找准关键词,相同点是“人们生而是自由平等的”。不同点结合两个文献产生的具体背景进行分析,从适用范围、具体规定等方面思考。(2)既符合出近代以来,人权运动的主要趋势,又要表现出对人权的新认识。【答案】(1)相同:二者都肯定人的平等自由的基本权利。(2分)
不同:二者应用范围不同。《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反封建的纲领性文件,《世界人权宣言》是世界人民和各国努力实现的目标;二者内容不同,《人权宣言》主要局限在政治权利,《世界人权宣言》把人权扩大到经济、杜会、文化、教育等各领域。(6分)
实现人权是人类的普遍理想和追求;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权进—步得到重视,人们对人权的认识也不断深入。(3分)(2)重视生存权和发展权,重视集体人权。(3分)